关于电子信息科技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2008—2009学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电子信息
科技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调查报告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电子信息与农业机械化创新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081
姓名:李冬祥
学号:08808003
关于电子信息科技发展与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的调
查报告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电子信息与农业机械化创新
调查人:李冬祥指导老师:郭洪水
【时间】:2009年8月10日至2009年8月26日
【地点】: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技术正在迅速地吸收和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使得农业机械化技术不断创新和进步。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在党领导下的60年的发展历程中,战胜了各种困难挫折,探索前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和历史性进步,构建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进入了农业机械化中级发展阶段,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关键词】:农业工程农业机械应用电子信息技术
1 建国60周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概述:
近年来,世界农业机械装备技术正迅速地吸收和应用电子信息科技展的成果。这与农业面对世界市场竞争的压力以及集约化、现代化对大型、复杂、高效、节能和环保型农业机械化技术日益提高的要求密切相关。近60年来,农业装备技术不断积累的技术创新成果为这一发展提供了基础。回顾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6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49~1980年,行政推动阶段。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增加对农机科研教
育、鉴定推广、维修供应等系统的投入,基本形成了遍布城乡、比较健全的支持保障体系。1981年~“八五”期末,体制转换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对农机工业的计划管制日益放松,农民逐步成为投资和经营农业机械的主体,农业机械多种经营形式并存。“九五”初期至2003年,市场导向阶段。
60年弹指一挥间,陇西县农业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建国初期,陇西县农机总动力不足1万KW,使用的是辘轳、老式水车、步犁、木耙等木制混铁农机装备,农业机械化基本空白。从建国至今,陇西县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迅猛发展,截止2008年底,陇西县农机总动力54.5万KW,单位耕地平均动力204瓦/万顷,拖拉机总台数1.12万台,总动率2.6万千瓦,单耕犁237台,播种机2414台,秸秆粉碎机86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757台,作业机具配套比率1:1.1,机耕面积38万亩,机播面积39万亩,机收面积38.6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45%,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机具补贴工作的深入开展实施,原有老机型小机型不断被淘汰,新机型大机型渐渐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占主导地位。农业机械化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向畜牧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也取得了突破,长期制约经济作物及杂粮生产机械化的种植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技术也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已在局部地区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提高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能力,陇西县50%以上的农业劳动量已由农业机械承担,每年可以新增劳动力转移8万人左右。由于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在“三夏”、“三秋”作业时间比以前缩短了1/3一1/2。随着国家惠农政策不断加大,陇西县农机工业和服务体系不断扩大。“新乡一拖”、“玉神”、“花溪玉田”等农机企业品牌在全国享有美誉,农民自主成立农机协会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1家,注册资金1090万元。从06年至今,陇西县共争取到上级补贴资金900万元,自筹资金3780万元,补贴机具1161台(套),受益农户1303户。全县农机户数量达到22336个,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9825万元。
1983年,国务院将定西北部四县列为“三西”建设重点县,1986年又将南部三县列为国扶贫困县,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从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狠抓扶贫攻坚,全市于1999年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2003年,国务院批准定西撤地设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尽快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目标,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80.8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49亿元。粮食总产量8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2元,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92元。农业机械化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装备中的应用,代表着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中新的里程碑。电子信息技术使一些农业装置具有智能化的特征,使系统各控制单元间可相互通信,促进了支持基于信息和知识的“精细农业”应用的智能化变量作业机械的研究与开发。迄今,电子信息技术用于农业机械装备的技术创新有五个方面:一是提高机械作业的技术性能,即过程监视、控制、诊断、通信;二是实现节本增效和环境友好的农作,即节约化肥、农药、水资源和燃料消耗,降低作业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土壤、水体、动植物所遭受的污染;三是过程的精确操作,即及时获取过程信息,使农业机械操作能精确执行过程控制指令;四是改善劳动者的操作条件,有良好的人机接口,操作方便、安全、舒适;五是发展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的农机作业田间导航、定位变量作业的智能控制农业机械,实现农场管理信息系统与田间移动作业机械间的无线通信与机群调度,支持农田作业的科学管理决策等。智能化农业机械需要有不同类型的采集传感器、适于农机工作环境和结构设计的控制执行器、高性能的电子控制器和相应的软件支持,需要建立拖拉机及其它农业机械各部件电子控制单元间的通信、接口设计标准。这些都需要机械、电子、信息管理等多种学科的集成支持。
2 农业机械电子化和信息化工程的应用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农业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是1949年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