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标志物患者急性心血管疾病ppt课件
POCT心脏标记物检测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1)缺血症状。(2)指示新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变化,即新 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3)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 (4)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活力心肌丧失或新的区域性心壁运 动异常。
–
– – –
突发心脏性死亡,涉及心脏停跳,常伴有心肌缺血症 状、提示… PCI+标志物 CABG+标志物 病理学发现
cTnI诊断NSTEMI的金标准
•
•
肌钙蛋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其他酶学指标。 如肌钙蛋白和血清心肌酶学明显升高,心电图上 无ST段改变,可诊为非ST段抬高型心梗 鉴别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和ST段抬高 型心梗(STEMI)在临床上非常重要,ST段抬高 型心梗主张尽早通过药物溶栓治疗(如无禁忌症) 或紧急血运重建术;非ST段抬高型心梗不主张药 物溶栓治疗
危险度预测/预後
非ST段抬高缺血性不适
Accu TnI
(胸痛发生后 6-12小时)
肌钙蛋白 阴性
低危险 其他疾病?
肌钙蛋白 阳性
NSTEMI -
高危险
肌钙蛋白可以有效地将患者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 ,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Adapted from: ACC/AHA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A and NSTEMI. 2002
ESC & ACC 的定义 2000’
满足下列标准中的一项,即可诊断急性、进展性或 新近心肌梗死 • 新近坏死的生化标志物明显升高并且逐渐下降( cTn),或迅速上升与回落(CK-MB),同时至少 具有下列一项:
– – – –
缺血症状 心电图病理性Q波 心电图提示缺血(ST抬高或压低)或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01-NSTE-ACS医学PPT课件
心电图检查:
• 静息心电图是诊断NSTE-ACS的重要方法。 ST-T波动态变化时NSTE-ACS最有诊断价值 的心电图表现: 症状发作时记录到一过性ST段改变(常 表现为2个或以上相邻导联ST段下移 ≥0.1mv),症状缓解后ST段缺血性改变改 善或者发作时倒置T波呈“伪正常化”,发 作后恢复至原倒置状态。
0.5-1.0 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心肌损伤标志物:
• 与传统的心肌酶(如CK、CK-MB)相比, cTn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cTn增高 或增高后降低,并至少有1次数值超过参考 值上限99百分位(即正常上限),提示心 肌损伤坏死,并提供危险分层。
• 如果症状发作后3-4h内cTn测定为阴性,应 在症状出现后6-9.12-24h再次检测(I,A)
NSTE-ACS的诊断 • 临床表现 • 体格检查 • 心电图表现 • 心肌损伤标记物 • 影像学检查
临床表现:
• NSTE-ACS典型心绞痛主要症 状:发作性胸骨后闷痛,紧缩 压榨感,可放射至左肩、下颌 部等,呈间断性或持续性,伴 有出汗、恶心、呼吸困难、窒 息感、甚至晕厥
• NSTE-ACS不典型表现有:牙 痛、咽痛、上腹隐痛、消化不 良、胸部针刺样痛或仅有呼吸 困难。(常见于老年、女性、 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或痴 呆症患者)。
心肌损伤标志物:
• cTn是明确NSTE-ACS诊断和危险分层的重 要依据之一。
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检测时间
时间 开始升高时间(h) 峰值时间(h) 持续时间(d) 肌红 蛋白 1-2 4-8 2-4 10-24 cTn cTnT 2-4 10-24 7-14 cTnI 6 18-24 3-4 CK-MB
III级 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
(医学课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PPT幻灯片
●危险分层
建议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生命体征和体检发现、心电图和实验室检 查,给出初始诊断和最初的缺血性及出血性风险分层(Ⅰ,A)。
一、临床表现 除临床统一使用的风险特征如高龄、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外,发病时
的临床表现能高度预测早期预后。患者的胸痛症状频繁发作,就诊时 心动过速、低血压、心力衰竭和新出现的二尖瓣反流,提示预后不良, 需尽快诊断和处理。 二、心电图表现 发病初的心电图表现与患者预后相关。 三、生化指标 虽然hs-cTnT和hs-cTnI的诊断准确性相当,但hs-cTnT的预后价值更大。 cTn升高及其幅度有助于评估短期和长期预后(Ⅰ,B),就诊时hs-cTn 水平越高,则死亡风险越大。对心肌梗死患者,可在3天或第4天检测1 次cTn,评估梗死面积和心肌坏死的动态变化(Ⅱb,B)。应用经过选 择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尤其是B型利钠肽,可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 (Ⅱb,B)。
8
TIMI评分
危险因素
•年齡≥65岁; •≥3个或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糖尿病、 高血压、家族史、脂质异常、吸烟) •已知冠脉狭窄≥50%; •过去7天已用过阿司匹林; •严重心绞痛(24H内发作>2次); •ST段变化≥0.5mm; •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
评分
1 1
1 1 1 1 1
9
10
11
16
3. 钙通道阻滞剂(CCB): 持续或反复缺血发作、并且 存在β 受体阻滞剂禁忌的NSTE-ACS患者,非二氢吡啶类 CCB(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应作为初始治疗,除外临 床有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PR间期>0.24s或 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未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Ⅰ, B)。
心电监测,直至明确诊断或排除NSTEMI(Ⅰ,C),并酌情将NSTEMI 患者收入监护病房(Ⅰ,C)。对心律失常风险低危的NSTEMI患者, 心电监测24h或直至PCI(Ⅱa,C);对心律失常风险中危至高危的 NSTEMI患者,心电监测>24h(Ⅱa,C)。 五、出血风险评估 可使用CRUSADE评分量化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出血风险(Ⅱb,B)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在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例如 ,高水平NT-proBNP或BNP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通过定期检测生物标志物水平,医生可以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进行动 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降低通常意味着治疗有效和患者预后改善,因此监测 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在心力衰竭治疗指导中的应用
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可以为医生提供 治疗指导。例如,根据生物标志物水 平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更合适的治疗 方案。
通过监测生物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医 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从而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效果和生活质量。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力衰竭患者, 如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 )患者,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指导 个体化治疗。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确保检 测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优化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
减少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干扰因 素。
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
应用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与临床沟通
与临床医生保持密切沟通,了解临床需求, 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组建专家团队
由心血管领域知名专家牵头,联合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相关机 构代表,形成共识制定团队。
文献回顾与证据收集
系统回顾国内外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文献,评估其临床 价值和应用前景。
多次讨论与修订
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和意见征集,对共识内容进行反复修订和完善 。
共识的主要内容
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和分类
炎症反应标志物
如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 介素-6(IL-6)等,反映心力 衰竭时的炎症反应。
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因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或遭受严重的健康损害。
早期诊断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疗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标志物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生物标志物,简单来说,就是在生物体中可以被检测到的、能够反映生理或病理状态的物质。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它们就像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弹”,为医生提供了诊断疾病的重要线索。
心肌肌钙蛋白是目前应用广泛且极为重要的一种生物标志物。
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心肌肌钙蛋白会被释放入血。
通过检测血液中这种物质的含量,医生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肌梗死。
尤其是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在更早期、更低浓度的情况下检测到它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除了心肌肌钙蛋白,脑钠肽(BNP)及其前体 NTproBNP 也是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
它们主要由心室分泌,当心脏功能出现障碍,如心力衰竭时,血液中的 BNP 和 NTproBNP 水平会显著升高。
这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效果的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
再来说说炎症标志物,比如 C 反应蛋白(CRP)。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 CRP 提示体内存在炎症状态,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同型半胱氨酸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生物标志物。
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除了上述常见的生物标志物,还有一些新的标志物正在不断被研究和发现。
例如,微小 RNA(miRNA)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特定的 miRNA 表达谱的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不同阶段相关,有望成为新一代的诊断标志物。
那么,这些生物标志物是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呢?首先,它们能够帮助医生快速识别高危人群。
通过定期检测某些生物标志物,如血脂、血糖、CRP 等,可以及早发现那些具有潜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个体,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改变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等。
心血管生物标志物在急诊中的应用
值 在9 mi 时 分 别 为9 . %和 9 . %。 0 n 69 96
C MB检测 和 3 的 抽 血 检 测 未 能提 高 K- h 敏 感性 和 阴性 预测 值 。 因此 , 急诊 室 , 在 肌
.
方案选择 和预 后判断都带来 了 方便 。 本文 对肌酸激酶 同工酶(K M ) 肌钙蛋 白I rpn )肌 M 0)B
,
(N )D 二聚体(— I E ) B P、 一 D DM R这些项目 在国内外急诊 中的应用做 了 综述, 这些项目 的联 合使 用, 高了 提 急诊 室中心血 管疾病的诊
1 例肌 红 蛋 白检测 阳性 (时 )而 C MB 3 0 , K- 白I 否能 在 3 是 h内排 除 急性 心 肌 梗 死 , 该
导 致这 些 症状 的 潜在 病 因有 很 多 , 包 阳性 的病 人 只有 3 。 h 对 这2 例病 人 研 究 分 别 连 续检 测 了急 诊 室 中 的 一些 病 例 在3 , 1 括 急性 冠脉 综 合征 , 充血 性 心衰 和肺 栓塞 进 行 肌红 蛋 白检 测 , 果 全部 阳 性 , K— 结 C 人 (=8 7 , 些 病 人被 评 估 为 可 能是 急 n 1 )这 等 。 速 、 确 地 同时 评价 多种 心 脏 生物 MB 阳性 结 果 的 有 1 例 。 清肌 红 蛋 白 性 心 肌 梗死 。 未做 E G的病 人 中 , 床 快 精 呈 9 血 在 C 用
几 项 生 物标 志物 在 急诊 中的 应 用 作 以下 人 的监 护一 种 适 当的加 强 , 心监 测这 些 在 同 一时 间 间隔 检测 C MB. 小 K— 床边 c n T I 和 MY0联 合 检 测 , 敏 感性 和 阴性 预 测 其
急 诊 主 诉 : 吸 困 难 和 胸 痛 呼
心脏标志物新讲解PPT课件
高度敏感性和几乎百 分百的心肌组织特异 性
心肌肌钙蛋白I与心肌肌钙蛋白T优劣势比较
指 标 优 点 缺 点
心肌肌钙蛋白 I
敏感性高 检测窗口期长(6-10天) 心肌特异性高
心肌肌钙蛋白 T
敏感性高 检测窗口期长(10-14天) 心肌特异性较高
严重骨骼肌损伤的 患者cTnT检测可出 现假阳性
CK-MB:心肌
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的外 浆层,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的心肌 酶谱中最具特异性的酶。
肌红蛋白Myo
主要生理功能
肌肉组织中储存氧,在肌肉运动需要能量时是供养给 能的生成系统。心肌轻度受损即从心肌细胞直接进入血
液循环。
心肌损伤早 期标志物
特异性差
Myo阴性作为排除 诊断的证据之一
Circulation报导:1005例病人,其中228例经CK-MB、 cTnI及Myo联合确诊为MI,如单一指标检测,Myo单个心肌损 伤指标,仅能确诊111例、占49%;CK-MB为105例、占46%;
0
NT-proBNP检测试剂盒
测量范围:100~15000 pg/ml; 双线双控,增宽检测窗口,提高诊断价值;
临床判定值及确定依据:参照罗氏(Roche)判定标准
cTnI
定义
CK-MB
Myo
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
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 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类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 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
心脏标志物
Cardiac Markers
徐洪军
10
15
0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新进展
01
02
03
04
早期康复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 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
练等。
个体化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
果。
综合性康复手段
采用多种康复手段,包括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
长期跟踪随访
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评 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方
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防保健新进展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心肌梗死的 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
平。
生活方式调整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
危险因素控制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降低心肌梗 死的风险。
急救体系建设
完善急救体系,提高急救效率 ,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心电图动态监测
与传统的静态心电图相比,心电图动态监测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心肌缺血和梗死 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新进展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 义。近年来,新型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如超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等不断涌现, 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新进展ppt 课件
目 录
•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技术的新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与康复的新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 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
生物标志物助力心血管疾病临床决策
险分层的主要 依据之一。但传统 的 c T n检测方法灵 敏度 、 精 密度较低 , 基本无法在表 面健康 人群 中进行检 测 , 可能导 致 延误 诊断或误 诊。 目前 , 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的高敏 肌 钙蛋 白 T ( h s — c T n T) 检测业 已问世 , 历经 四代改进的E l e c s y s  ̄
导 致 的心 肌 细 胞 受 损 . 因早期约 3 5 % 的患者并 无胸痛症 状 , 约2 5 % 的患 者 没 有 心 电 网 的 特 征 性 变 化 , 常 被 误 诊 。 随 着
心脏 生物标 志物的发展 , 心肌肌钙蛋 白( e T n ) 已成为诊断 M I 的首选标 志物 。论坛上 , 潘柏 申教授和陈韵岱教授分别从检 验和 临床 的角度讲 述 了高敏感 肌钙蛋 白( h s — c T n ) 在 急性心 肌梗 死( A M I ) 诊断 中的应用 。
对 于 急 性 呼 吸 困难 的 患 者 , 当N T p r o B N P水 平 小 于 4 0 0
白T ( h s — c T n T ) 在 心 血 管 疾 病 临 床 决 策 中 的重 要 作 用 。 1 N T - p r o B N P有 助 心 力 衰 竭 的 诊 断 、 鉴别诊 断、 危 险分层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后 评估
心肌梗死 ( m y o c a r d i a l i n f a r c t i o n , MI ) 是 由心 肌供血 受阻
h s . T r o p o n i n T , 最低 检 测 浓 度 只 有 0 . 0 0 3 n g / m l , 远 低 于其 9 9
常重要。李新 立教授表示 . 心力 衰竭生物标 志物 N T — p r o B N P 可以为临 床 鉴 别诊 断 提供 更 多 的诊 断信 息 . 提 高 诊 断 准 确率。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 ( A C C F ) / 美 国心 脏协会 ( A H A) 联合制定的最新 2 0 1 3版心 力衰竭 管理 指南建 议 , 为支 持非 卧床的呼吸困难患者/ 急性失代 偿性心 力衰竭 的临床诊 断 、 确立预后或 严 重程 度 , 特 别 是 在 临床 不 确 定 的情 况 下 , 将
《ESC2023心血管疾病指南》解读PPT课件
随访内容
每次随访应包括患者症状 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等内容,以评估患者 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随访方式
可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 访、网络随访等多种方式 ,提高患者随访依从性。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
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如测量血压、 心率等,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
康复指导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运动康复、心理康复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教育, 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
ESC2023心血管疾病指南亮点回顾
强化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 案,提高治疗效果。
重视早期干预
加强心血管疾病预防,关注危险因素控制, 降低发病率。
推广新型治疗技术
引入更多创新技术,如基因治疗、细胞治疗 等,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更多可能。
02
心血管疾病概述
心血管疾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 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 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分类
心血管疾病可分为缺血性心脏病 、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 心肌病和血管病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高血压、糖 尿病、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
药物治疗
利尿剂、ACE抑制剂、ARBs 、β受体拮抗剂等。
非药物治疗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 脏移植等。
康复管理
运动康复、心理支持、定期随 访等。
心律失常
分类诊断
窦性、房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不同类型。
新活素(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急性心肌梗死应用 ppt课件
使用造影剂后24-72小时内发生,多数情况下5-7天后SCr达到高峰,7-10天内
恢复正常
Morcos SK. Clin Radiol. 2004;59:381-389 ppt课件
20
造影剂毒性反应的重叠:更不利于心梗患者的治疗
过敏反应: 丘疹 瘙痒 支气管痉挛 类过敏反应
肾脏毒性
心血管反应:(直接和间接) 心肌电生理 心动过缓:窦性和或房室传导 阻滞 心动过速:窦性或室性 室颤 血流动力学 低血压 高血压 增高左室充盈压
PROACTION试验
急诊早期应用脑利钠肽可以显著降低心衰患者30天内再住院率,可以显著降低心 衰患者30天内总住院天数以及再住院天数。 急诊应用脑利钠肽不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Vol. 29, No.
•
•
3, pp. 243–252, 2005
新活素-减少再灌注相关作用机制
氧化应激水平降低,自由基对心肌损伤降低
抑制mPTP开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脑 利 钠 肽
Capase-3β,BaxPro,丙二醛(MDA) 、髓过氧化物氧化酶(MPO) Bcl-2表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升高 稳定细胞骨架微管成分来维持线粒体形态结构动力 GSK-3β磷酸化
支传导阻滞,大面积梗死(前壁心梗、下壁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
急性期的其他治疗药物
抗心肌缺血和止痛药: 阿片类、硝酸酯类 其他常规用药: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他汀类药物
ppt课件 7
抗栓和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肝素类、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新活素简介
心血管及炎症标志物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前心衰阶段
动脉粥样硬化
Cytokines、LP-PLA2、 Adiponectin、PAPP-A、CRP
心肌缺血
IMA、H-FABP、BNP/NT-proBNP
前临床心衰阶段
血栓形成/心肌梗死
D-Dimer、cTnI/cTnT、NT-proBNP CK-MB、H-FABP、 Myoglobins
临床心衰阶段
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建议隔6-8个月测定一次NT-proBNP,作为预后 判断的参考。对临床考虑病情有进展时,建议复查。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11;
12
2011年心脏病学实践;
Mortality risk at 30days after onse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ssessed by measurement of no, single and multiple cardiac biomarkers
26
影响CK-MB升高的因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脏炎 •心肌疾病 •循环衰竭和休克 •横纹肌溶解症 •恶性高热
•心脏手术 •骨骼肌创伤 •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 •肌肉萎缩症 •高强度运动 •慢性乙醇中毒
27
中华医学会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所有疑似ACS患者都应当检测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物。
5
AHF常规检查项目
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 INR CRP
D-二聚体 Na,K,尿素氮,血肌酐
CK-MB,cTnT/cTnI 动脉血气分析 转氨酶 血糖 BNP/NT-proBNP
检查选择
检查 在抗凝或严重的心力衰竭时检查
检查 检查(患者较长时间住院可能有假阳性)
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nlr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PPT演示课件
STEMI患者NLR与左心室
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汇报人:XXX
2024-01-12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急性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需 要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NLR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01
NLR与LVEF呈负相关(r=0.412,P<0.001),即NLR越 高,LVEF越低。
02
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 NLR是LVEF的独立预测因子( β=-0.328,P<0.001)。
03
NLR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呈正相关(r=0.364 ,P<0.001),即NLR越高, LVESD越大。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NLR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
尽管本研究发现了NLR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未来 研究可以关注NLR如何通过炎症、免疫等途径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NLR在预测急性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未来可以开展 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提高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人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近期手术或创伤 史、PCI术前已接受溶栓治疗等可能影响NLR和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因素。
研究方法
NLR测定
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及PCI术后24小时内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和淋Lymph)。
能的一个有用指标。
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幻灯片
1、精氨酸加压素 2、内皮素 3、细胞因子 4、钠尿肽:包括心房钠尿肽(ANP)、脑钠尿肽
(BNP)和C型钠尿肽(CNP)。心衰时,血浆 ANP和BNP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 正相关,可作为评定心衰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Ø 人体内AST分子量约100 kD,在心肌中 含量最高,因此而具有相对心肌分布特 异性。
Ø AMI发生后6~12 h血液中AST始出现升 高,24~48 h达峰值,若无再损伤发生, 5~7 d 恢复正常水平。
临床意义及评价
Ø 因其体内分布广泛,多种器官病变均可致血 中水平升高,特异性不高;此外,红细胞亦 富含AST,轻度溶血即可致AST水平非病理 性显著升高。
Ø不适宜用作再灌注标志。 Ø 不提倡以LD及其同工酶作为心肌损伤标志。
(三)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多因素导 致动脉壁增厚、变硬、弹性减弱和管腔缩小; 病变动脉壁内层形成很多黄色粥样的斑块,局 部出现脂质、复合糖类的积聚,易形成血栓, 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动脉的退化和钙化。
AS的病理机制
AS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 。 ▪ 脂质深入学说 ▪ 血管内膜损伤学说 ▪ 血栓形成学说
Ø LD1主要分布于心肌,因此,心肌损伤 时血中LD以LD1为主,并由此导致LD2 的相对比例下降,出现LD1/ LD2>1的比 值反转(flipped LD isoenzyme ratio)特点。
评价
Ø不能满足AMI早期诊断需要。血中升高出现 时间较迟,同工酶谱检测周期较长。
Ø特异性低。分布广泛,红细胞LD同工酶谱 与心肌相似 ,溶血亦可表现为LD1/ LD2>1比 值反转。LD活性诊断AMI的特异性仅53%, LD1/ LD2反转特异性亦仅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