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一章第三节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 鲁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 鲁科版第二册

高中化学 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 鲁科版第二册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学业要求结合实验事实认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生自主学习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钠、镁、铝三种元素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探究(2)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较(3)氢氧化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表现出两性。

其离子方程式分别为□06Al(OH)3+3H +===Al 3++3H 2O 、□07Al(OH)3+OH -===[Al(OH)4]-。

2.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1)单质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为Si<P<S<Cl 2。

(2)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SiH 4<PH 3<H 2S<HCl 。

(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08H 2SiO 3<H 3PO 4<H 2SO 4<HClO 4。

结论:硅、磷、硫、氯得电子能力的强弱顺序为□09Cl>S>P>Si 。

同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02减弱。

1.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01增强,失电子能力□2.理论解释课堂互动探究一、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判断1.元素原子得(失)电子数目越多,得(失)电子能力越强吗?提示: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只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

2.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否有关?提示: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系,因为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导致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同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2学案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高中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2学案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3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任务1 第3周期Na 、Mg 、Al 失电子能力的比较NO.1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依据(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一般来说,碱性越强,说明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2.Na、Mg、Al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Na、Mg、Al与H2O、酸的反应(2)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的比较①Mg(OH)2、Al(OH)3碱性强弱的比较②NaOH、Mg(OH)2、Al(OH)3碱性强弱的比较3.Al(OH)3的两性(1)类似于Al(OH)3这样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作两性氢氧化物。

(2)Al(OH)3与盐酸的反应:Al(OH)3+3HCl AlCl3+3H2O;Al(OH)3+3H+Al3++3H2O。

(3)Al(OH)3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Al(OH)3+NaOHNa[Al(OH)4];Al(OH)3+OH-[Al(OH)4]-。

NO.2互动探究·提升能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中学化学判断溶液中金属的置换顺序的准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判断问题1: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已经知道失电子能力Na>Mg>Al,你能从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吗?提示:Na、Mg、Al同为第3周期元素,电子层数同为3,但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导致失电子越来越难。

问题2:借助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我们可以判断金属间能否发生置换,比如Fe+Cu2+Fe2++Cu。

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角度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否作为判断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依据?提示:金属的置换反应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高中化学_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一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初步解释这些递变规律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3、通过“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对“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通过利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学习重难点】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位、构、性”之间的关系。

【学习建议】建议边探究边实验方法,让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放性的交流探索【课前预习区】1、写出第3周期元素的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并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第3周期元素原子的结构是如何递变的?3、复习Na、Al、S、Cl2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

根据这种电子排布规律预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为;其中主要体现为得电子;主要体现为失电子,性质稳定。

【课堂互动区】【问题组一】1、请回忆所学知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Na、Mg、Al在化学反应中表现还原性还是氧化性?其实质是什么?2、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Na、Mg、Al失电子能力的大小?【实验探究】请根据【方法导引】并以下所给实验用品设计实验比较Na、Mg、Al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方法导引】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间接判断:1、比较元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的碱性强弱。

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试剂: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金属钠(切成小块),蒸馏水,盐酸(1mol/L),酚酞溶液。

化学:1. 3. 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化学:1. 3. 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1课时【教案目标】1. 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教案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案难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案方法】1. 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 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具备】1.实验器材药品 Na、Mg、Al及MgCl2、AlCl3溶液NaOH溶液2.多媒体课件【教案过程】胆的预测,如他折】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以第三周期周期元素原子结构推测第三重点内容g【板书】3. 结论:Na、Mg能力依次减弱。

归纳总结的【投影】完1、错子半径依次增大以甲活泼。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

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 设计实验方案3. 结论:金属性: Na>Mg>Al碱性: NaOH>Mg(OH>2>Al(OH>3Na、Mg、Al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4. 氢化物稳定性: SiH4<PH3<H2S<HCl酸性强弱顺序: H4SiO4<H3PO4<H2SO4<HClO4Si、P、S、Cl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2020版高中化学 第1章 第3节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 鲁科版必修2

2020版高中化学 第1章 第3节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 鲁科版必修2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一、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钠、镁、铝失电子能力强弱(1)实验①中,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色。

该实验说明钠与冷水反应剧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2)实验②中,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

该实验说明镁与冷水几乎不反应,能与热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H 2O=====△Mg(OH)2↓+H 2↑。

(3)实验③和④中的两支试管内都有无色气泡产生,但实验③中试管放出气体的速率较快。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 +2HCl===MgCl 2+H 2↑; 2Al +6HCl===2AlCl 3+3H 2↑。

(4)结论: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为Na>Mg>Al。

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钠、镁、铝的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例1研究表明,26Al可以衰变为26Mg,下列比较这两种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正确的是( )A.比较这两种元素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在AlCl3和MgCl2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C.将打磨过的镁条和铝片分别与热水作用,并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D.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26Al、26Mg的单质分别与热水作用答案 C解析通过比较两单质分别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比较Al(OH)3和Mg(OH)2碱性强弱,进而判断Mg、Al的金属性强弱。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课时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课时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学习的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应用领域:介绍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在化学工业、材料科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5)进行跨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物理学、材料科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后作业
1.请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预测第4周期的硅(Si)、磷(P)、硫(S)和氯(Cl)的性质,并说明预测的依据。
答案:硅(Si)位于第4周期的第14族,磷(P)位于第4周期的第15族,硫(S)位于第4周期的第16族,氯(Cl)位于第4周期的第17族。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预测第4周期的硅(Si)是非金属性,磷(P)是半金属性,硫(S)是金属性,氯(Cl)是非金属性。
3. ①本节课的句型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负性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这个句型概括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个句型的学习,学生可以对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③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句型作为板书设计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知识拓展:
介绍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doc

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doc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标要求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课标解读1.能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知道含有某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与元素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能力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教学地位本课时通过探究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生将有以下收获:①对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②体会元素周期表对学习化学的指导意义。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其应用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知识。

●新课导入建议美丽的螺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

一圈圈的螺纹不仅是自身漂亮的外衣,还揭示了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

这种图案引领着人们去思考、去发现。

元素周期表是螺纹模式的直接体现者,让我们一起带着螺纹的美丽来探寻元素周期表中蕴含的奥秘吧!●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0~21,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并完成[思考交流1],看教材P22,填写中的[知识2]“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并完成[思考交流2]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步骤1:1.导入新课2.本课时教材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1、2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2、3、5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1的讲解对[探究1]中的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总结⇐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

建议除[例1]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设置一些备选例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使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备选例题⇓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比较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师生互动。

2020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2020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 1.知道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实验等间接的方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2.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一、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自主学习]1.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包括的元素有钠(Na)、□01镁(Mg)、□02铝(Al)、□03硅(Si)、□04磷(P)、□05硫(S)、□06氯(Cl)、□07氩(Ar)。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电子层数□08相同,最外层电子数□09逐渐增加。

2.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10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11越强。

(2)比较元素□1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13越强。

你能由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测出三者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吗? 提示:从钠到铝,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点拨提升]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实验探究(1)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2)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3)由上述实验可知:①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③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3.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课时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鲁科版必修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3节课时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鲁科版必修

课时1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目标与素养:1。

以第3周期钠、镁、铝、硅、磷、硫、氯为例,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的理论加以解释。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

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一、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1.钠、镁、铝三种元素失电子能力的比较元素Na Mg Al单质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应与冷水不反应,与沸水缓慢反应与冷水、沸水均不反应单质与盐酸反应-反应剧烈,有大量气泡反应较剧烈,缓慢放出气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NaOH强碱Mg(OH)2中强碱Al(OH3) 两性氢氧化物结论2.硅、磷、硫、氯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比较元素Si P S Cl单质与H2化合的条件高温较高温度需加热点燃或光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很不稳定PH3不稳定H2S较不稳定HCl稳定最高价氧化物SiO2P2O5SO3Cl2O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4SiO4或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最强无机酸结论从Si到Cl,元素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二、同周期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1.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2.理论解释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熔点、硬度:Al〉Na,故金属性:Na>Al。

()(2)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还原性越强. ( )(3)PH3的稳定性比SiH4强。

()(4)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 (1)×(2)×(3)√(4)×2.下列物质碱性最强的是()A.Fe(OH)3B.Al(OH)3C.NaOH D.Mg(OH)2C[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Na〉Mg>Al〉Fe,可知NaOH碱性最强。

]3.下列能说明非金属性S强于P的是()A.S的颜色比P4的颜色深B.P4在常温下能自燃,而S不能C.酸性:H2S〈H3PO4D.酸性: H2SO4〉H3PO4D[物理性质不能作为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P4的自燃是其着火点低的缘故,与非金属性无关;H2S不是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作为比较的依据。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教学 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0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教学 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20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镁和铝与 酸的反应
两支试管内
镁、铝都能置换出酸中
都有无色气 的氢,但__镁___更容易,
泡冒出,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放_镁__条__的
试管中生成 Mg+2HCl===MgCl2
气体速率较 +H2↑,2Al+6HCl

===2AlCl3+3H2↑ Nhomakorabea 实验方案
比较 NaOH、 Mg(OH)2 的碱性强 弱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比较方法
结论
根据原子结构
原子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少),最外层电子数 越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与H2化合 的难易(氢化
物的稳定性)
单质与H2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 稳定,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 水化物的酸性
酸性越强,其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与盐溶 若非金属单质A与非金属B的盐溶液反应置换 液的置换反应 出B单质,则A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元素
【方法思路】 (1)解此类题的技巧方法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 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
运用规律判断元素原子 得失电子能力大小
―→
判断酸、碱性强弱或气态 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等
(2)注意充要条件的使用
变式训练1 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 的是( )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第2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最高正化合价从+1递增到+7 D.第3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加入 NaOH 溶液
后产生白色沉淀, 碱性由强 把沉淀分成两份, 到弱的顺 其 中 一 份 加 入 稀 序为 盐酸,沉淀_溶__解__,_N_a_O__H_>__ 另 一 份 加 入 _M_g_(_O__H_)_2 NaOH 溶液,沉淀 _>_A_l_(O__H__)3 _不__溶__解___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案 鲁科版 高中化学

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理解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完成相应的同周期元素性质的探究实验,并能解释这种递变的原因。

2.学会判断元素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方法。

【自主学习】1.请画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描述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问题任务一2.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判断依据是什么?3.如何通过实验比较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实验方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设计实验验证钠、镁、铝的金属性强弱呢?请设计实验。

实验用品:金属钠、表面积相同的镁条和铝条、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氯化铝溶液、蒸馏水、烧杯、试管、表面皿、酒精灯、小刀、镊子、试管夹、玻璃片、滤纸等。

4.如何比较NaOH、Mg(OH)2、Al(OH)3三者的碱性强弱?5.试总结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问题任务二6.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判断依据是什么?7.硅、磷、硫、氯等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如何?非金属性如何?你是如何判断的?应该怎么验证?8..硅、磷、硫、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什么?硅酸、磷酸、硫酸、高氯酸的酸性谁强?9..硅、磷、硫、氯的气态氢化物分别是什么?写出硅、磷、硫、氯的单质分别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比较硅、磷、硫、氯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

10.归纳总结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应用体验】1.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设计的一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步骤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②向新制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试液的冷水中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请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化学:1..3..1《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教案(鲁科版必修2)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使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1. 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教学重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难点】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教学方法】1. 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 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教师具备】1.实验器材药品 Na、Mg、Al及MgCl2、AlCl3溶液NaOH溶液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他做过很多大胆的预测,如他预测在硅和锡之间存在一折】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结构的递变推测第三证,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设计实总结的能力。

【投影】完成填空原子半径依次增大1甲得电子的数目多,所以甲活泼。

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使用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相同点:电子层数相同。

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 设计实验方案3. 结论:金属性: Na>Mg>Al碱性: NaOH>Mg(OH>2>Al(OH>3Na、Mg、Al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4. 氢化物稳定性: SiH4<PH3<H2S<HCl酸性强弱顺序: H4SiO4<H3PO4<H2SO4<HClO4Si、P、S、Cl四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 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课件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 第1章第3节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课件

2.能证明氮元素比磷元素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 D ) A.氮气在常温下是气体,而磷单质是固体 B.N2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磷能在空气中燃烧 C.NH3 极易溶于水,而 PH3 难溶于水 D.NH3 在空气中不可燃,而 PH3 可燃 解析:本题考查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单质的状态与元 素非金属性强弱无关,A 错;N2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 N2 分子稳定性较强,不能表明氮元素比磷元素非金属性弱, B 错;溶解性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无关,C 错;NH3 在空气 中比 PH3 难反应,表明 PH3 不如 NH3 稳定,则磷元素的非 金属性比氮元素弱,D 对。
知识点 同周期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 [自主学习]
1.实验探究钠、镁、铝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提供下列试剂与仪器,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钠、镁、 铝 三 种金属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提供的试剂:钠粒、镁带、铝片、蒸馏水、稀盐酸、酚 酞 溶 液、石蕊溶液、NaOH溶液 提供的仪器:试管、小烧杯、镊子、滤纸、酒精灯、 试管夹、小刀、砂布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82021/11/182021/11/182021/11/18
2.: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结构及同一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 律。同一短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依次 减弱,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A 错。X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HnXOm 是强酸,说 明 X 是活泼非金属元素,而 Y 和 X 在同一周期且位于 X 的右 边,Y 的非金属性比 X 的非金属性更强,所以 B 正确。当 Y 为氧元素时,Z 为氟,氟没有正化合价;当 Y 为硫元素时,Z 为氯,氯的最高正价为+7 价,C 错。当 X 位于第 3 周期时, 则 X 为磷元素,R 为铝元素,铝属于金属元素,D 错。

[精品]2019版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鲁科版必修40

[精品]2019版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案鲁科版必修40

第3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

(重点)2.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

(重点)3.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难点)4.初步学会应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物质推断。

,钠、镁、铝三种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比较[基础·初探]1.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探究2.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较[思考探究]1.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该金属的金属性越强,这句话正确吗?试举例说明。

【提示】不正确。

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

如化学反应中,Na失去一个电子,而Al失去三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比Al强。

2.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说明锌的金属性比铜强。

【提示】向CuSO4溶液中插入锌片,锌能置换出铜单质,说明金属性:Zn>Cu。

[认知升华]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温馨提醒】一般可以认为:元素金属性=金属还原性=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

[题组·冲关]题组1 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1.能证明Al的金属性比Mg弱的实验事实是( )A.Al的导电性比Mg强B.Al的原子半径比Mg小C.Al(OH)3能溶于NaOH溶液,而Mg(OH)2不能D.Mg(OH)2的溶解性比Al(OH)3的溶解性略大【解析】C项说明碱性Mg(OH)2>Al(OH)3,因此可以证明Mg的金属性强于Al的金属性。

【答案】 C2.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元素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是(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B.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解析】活泼性强的金属能置换活泼性弱的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越活泼越容易置换出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习目标] 1.知道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用实验等间接的方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2.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一、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
[自主学习]
1.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包括的元素有
钠(Na)
、□01镁(Mg)、□02铝(Al)、□03硅(Si)、□04磷(P)

□05硫(S)、□06氯(Cl)、□
07氩(Ar)。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电子层数□08相同,最外层电子数□09逐渐增加。

2.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
(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10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
11越强。

(2)比较元素□1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一般说来,碱性越强,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13越强。

你能由钠、镁、铝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测出三者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吗? 提示:从钠到铝,元素原子的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点拨提升]
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实验探究 (1)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
(2)比较钠、镁、铝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3)由上述实验可知:
①钠、镁、铝置换出水(或酸)中的氢时,由易到难的顺序是Na>Mg>Al。

②钠、镁、铝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OH>Mg(OH)2>Al(OH)3。

③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Na>Mg>Al。

2.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3.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练习与活动]
1.能说明钠比铝活泼的是( )
A.最外层电子数钠原子比铝原子少
B.相等物质的量的钠和铝分别和盐酸反应,钠产生的气体少
C.钠与铝的电子层数相等
D.常温下钠能与水剧烈反应,而铝不能
答案 D
解析能说明失电子能力Na>Al,取决于其失电子难易程度,不决定于其失电子多少。

2.有三种金属元素A、B、C,在相同条件下,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

则这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B>C>A D.C>B>A
答案 B
解析根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及题意可知,由于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强,所以元素B的金属性比A的强;由于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所以A的金属性比C的强,故选B。

规律方法
决定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是元素原子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失电子的多少。

如镁原子比钠原子失电子数多,但钠原子比镁原子失电子容易,故钠的金属性比镁强。

二、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
[自主学习]
1.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判断方法
(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一般说来,反应越容易进行,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
01稳定,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02强。

(2)比较元素□0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一般说来,酸性越□04强,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
05强。

2.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1.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越难,生成相应的氢化物越稳定?
提示:不对。

非金属元素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越易,生成相应的氢化物才越稳定。

2.由H2SO4的酸性大于HClO的酸性,可推断S的非金属性大于Cl的非金属性?
提示:不对。

因为HClO不是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无法判断两者的非金属性强弱。

[点拨提升]
1.同周期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
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但从左至右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大,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练习与活动]
3.按C、N、O、F的顺序,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B.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答案 B
解析C、N、O、F元素处于第2周期,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元素原子序数递增,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O、F除外)、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故A、D不正确。

但由于氧、氟无正价,故C不正确。

4.下列事实能说明X元素比Y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①与H2化合时X单质比Y单质容易;②X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③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④与金属反应时,X 原子得电子数目比Y的多;⑤X的单质熔、沸点比Y的低;⑥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①②③是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相对强弱常用的三种方法;④用得电子数目的多少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应比较得电子的难易程度;⑤不能用单质的熔、沸点作依据判断非金属元素得电子的难易;⑥最外层电子数Cl>O,但非金属性O>Cl。

规律方法
(1)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无法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如不能用酸性HClO<H2CO3说明非金属性Cl<C。

(2)原子在反应中获得电子数目的多少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无关。

如不能用Cl在反应中得到1个电子,S在反应中得到2个电子,说明非金属性S>Cl。

(3)无氧酸的酸性强弱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无必然联系。

如不能用酸性HCl>H2S说明非金属性Cl>S。

本课归纳总结
同周期主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