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专业硕士是一场“逆向革命”:接地气才能有朝气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践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实践作者:张彩莹柴春月焦朋飞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2期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积极探索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生物工程综合实验是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开设的专业课,在课程建设实践中,通过组建高素质的教学团队,运用OBE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办法,有助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OBE;生物工程综合实验;课程建设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历经了30多年的飞速发展,能够积极主动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于2020年9月出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
高层次体现的是学术性,即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了解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备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高级专业知识;应用型则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现代实践和实验的方法技能、应用知识、创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3]。
因此,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工程实践锻炼,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5]。
课程建设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
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不仅要注重理论教学,更要注重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验、实习、实训、见习等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与实践。
本文将就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进行探讨。
首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学术理论的研究,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重点是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开展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还需要注重行业需求的导向。
过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往往是学校自上而下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忽视了行业的实际需求。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与行业密切合作,了解行业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纳入到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
这样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行业的需求相匹配,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往往只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工作中,除了学术能力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培训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总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是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行业需求的导向,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与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硕学位点未来5年工作思路
专硕学位点未来5年工作思路
以下是专硕学位点未来 5 年工作思路的示例:
1. 优化课程体系:根据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趋势,定期审查和更新课程设置,确保学生获得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案例教学、实践项目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实践教学:与企业和行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 促进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提高专硕学位点的学术水平。
支持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国际交流: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引入国际化课程和教学资源,提高专硕学位点的国际化水平。
6. 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课程评估、教学督导、学生反馈等机制,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7.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全面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
与企业和用人单位合作,举办招聘会和就业活动,促进学生就业。
8. 发展专硕学位点特色:根据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培育和发展专硕学位点的特色和优势。
在特定领域或行业树立品牌,提高专硕学位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以上工作思路的实施,专硕学位点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请注意,以上示例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改革。
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一、背景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指在本科教育基础上,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高级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够灵活、实践环节不够充分等。
二、改革方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应该朝着以下方向进行:1.培养模式多样化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以课程学习为主,实践环节相对较少。
改革后,应该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探索其他培养模式,如工程硕士、专业硕士等。
2.课程设置灵活多样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固定,不够灵活。
改革后,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灵活设置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3.实践环节充分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不够充分。
改革后,应该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习、实验、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改革成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出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改革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实践环节更加充分,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高级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更加充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3.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成功实施,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改革后,应该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高级专业人才,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在职业环境中“打磨”专业硕士
东北师范大学:在职业环境中“打磨”专业硕士在职业环境中“打磨”专业硕士——东北师范大学改革教育硕士实践培养模式解析针对教育硕士培养中存在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脱节等问题,东北师大采取在优质中学建立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站,围绕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和小课题研究等举措,改革教育硕士实践培养模式,让学生“磨”出真本领。
每个周一下午3点,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都会召开例会,会上学生们向研究生院报告他们在教育硕士实践工作站的学习情况。
培养办主任秦春生说:“开这个例会的目的,就是要把教育硕士在中学实践工作站遇到的问题搜集上来,进行分析和诊断,然后再对下一步的实践任务进行调整优化。
”这是东北师大改革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后呈现的新景象。
早在2013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先后颁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等文件,全面启动了研究生教育改革。
东北师大抓住时机提出,改革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为基础教育培养卓越的高素质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
问题倒逼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为何要改革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以往的培养模式有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应用性不够,专业化人才学术化培养,理论脱离教育实际。
”东北师大研究生院院长高夯对中国教育报记者说。
高夯介绍,在我国,教育硕士的培养论证始于1996年,1997年首批试办有16所师范大学,到2003年,发展到41所高校,年招生近万人;2007年又开始招收与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但在培养模式和质量上,全日制教育硕士却存在着很大问题。
2013年,东北师大到吉林省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这些教育硕士没有表现出比本科生更大的优势,甚至还存在劣势。
一位中学校长说,他们宁愿要师范大学毕业的本科生,而不愿要教育硕士生。
调研还发现,目前,在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上有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脱节、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脱节、实践能力培养的体系与机制不完善等。
研究生教育的四为方针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研究生教育的四为方针的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研究生教育的四为方针是指培养学术能力、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标。
首先,研究生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学术能力。
学术能力是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的科研思维。
研究生应该通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和研究实践,掌握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其次,研究生教育应注重培养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是指研究生在特定学科领域内的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
研究生应该深入研究所选择的专业领域,掌握前沿的学术动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专业领域内发挥领导和创新的作用。
第三,研究生教育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对高级人才的重要要求。
研究生应具备开拓创新的意识,能够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提出新颖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具备创新设计和实施科研项目的能力。
最后,研究生教育还应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跨学科能力等。
研究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意识,能够应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研究生教育的四为方针是培养学术能力、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四个方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旨在培养具备高水平学术素养、专业精湛的研究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研究生教育的四为方针。
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结构,即文章目录的内容。
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研究生教育的四为方针。
首先,第一个子章节将重点介绍第一个方针,并从三个要点展开论述。
专硕招生迎翻身机会 3大问题需注意
考研交流学习群【198233974】专硕招生迎翻身机会3大问题需注意近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通知》强调,要优先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如此高调的为专硕站台,看来今后专业硕士想不红也难。
今年的硕士生招生总规模约57万人,比去年增长1万多人。
其中专业学位的招生人数增长了1万多人,占总招生人数的44%。
政策上的给力扶持给多年来被“小瞧”的专硕一次翻身的机会,但是也无疑带来了很多竞争压力。
2016考研人要想在专硕竞争中突出重围,就得注意以下问题。
一、灵活把握做题技巧在报考专硕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清专硕的考试特点。
与学硕相比,专硕的题型复杂多样,内容范围广,不易把握。
首先专硕的题型多变,一般来讲,学硕的出题类型无非就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而专硕题型除了上述以外,还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评析题等,这无疑给做惯了大学里论答题的小伙伴们增添了很多易丢分的因素。
第二,在出题内容上专硕更加灵活,甚至你在指定的书目中根本找不到答案。
看来看似简单的专硕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拿高分,光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二、侥幸心理易吃大亏之前很多考生报考专硕就是因为英语二比较简单,而且招生人数多。
据了解有的院校专业招收专业硕士足有100余人,而学硕一个方向的招生人数只有十几二十人,这样悬殊的报录比让很多人认为只要选择了专硕,录取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的确,专硕确实有逐年扩招的趋势,但是随着火热程度的增加,报考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竞争压力不可小觑。
而且每年都有二战考生反应第二年考研英语二的分数还不如英语一的分数高,因此,英语简单论也是因人而异的。
三、复合型人才是培养重点《通知》中明确指出要着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就是在掌握专业技能水平的前提下,又能动手操作的人才。
有了这个方向,我们的复习就更加有针对性。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和机制改革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应用型、专业型人才起到
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创新和机制改革。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当前社会对于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越来越高,而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应该根据社会的发
展需要,不断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面向应用研究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应得到加强。
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侧
重理论研究和学术探索,而缺乏对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该加强面向应用研究和
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社会对于高级专门人才
的要求越来越强调实践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将实践能力作为核心内容,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机制改革。
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建立起校
企合作的机制,共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
应该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导师制度,确保研究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还需要加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确保培养出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具
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专业硕士如何“回归”本位
专业硕士如何“回归”本位作者:卢献锁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02期近日,有媒体披露,报考2011年专业学位的人数较2010年增长61.4%。
自2009年全日制专业硕士在研究生结构中的比重扩大以来,其报考热度不断攀升。
教育部也明确表示,预计到2012年,专业硕士将占硕士研究生总量的30%,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可能达到50%。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不少人认为,专业硕士规模的扩大,对于改变我国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人数激增的背后,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方面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在招生政策上,不少院校在申请专业硕士点时,报批的是招收更多有工作经验的人,但教育部给出的文件是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
在培养上,由于招收的大多数是以应届本科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的结果是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在具体的教学中没有太大区别。
另外,由于一些高校将其视为低于学术型研究生的一个学位类型,甚至是增加学校收入的一个来源,因此在师资配置上、课程设置上、培养方式上不能根据专业学位的特点进行,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上述原因和问题直接导致了这样一个后果,即媒体戏称的目前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渐渐变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如何改变这一局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专业硕士招生政策时,应当回归专业硕士招生的本来面目。
专业学位硕士的最大特点就是招收的学生需要具有职业背景,即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再次回到高校学习充电。
因此,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应当把握住这一本质,对高校报送的专业硕士学位申请的相关文件,要严格审核;对外公开的招生文件,则要和报批的文件内容保持一致,切不可出现自相矛盾、相互抵触的现象。
高校研究生培养导向问题思考
高校研究生培养导向问题思考作者:郑红星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6期郑红星(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72)摘要:研究生培养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现实培养导向目标与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出现冲突。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个人看法,提出在今后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我们更需要从目前的注重论文发表培养模式(学术型人才)逐渐向社会需求工程技术型培养模式(专业型人才)适当过渡倾斜。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人才模式;培养导向;学术型;专业型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27-02一、我国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自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生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整个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使得招生规模也相应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国家在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方面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从最初的注重学术型科学研究工作者培养为主逐渐向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转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及其办学的多形式、考生来源的多渠道、学科专业的多样化,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更趋于多元化,既重视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又重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差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科研经费投入日益增多,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研究生教育培养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究竟需要培养具备什么能力的研究生,这是每一个高校科研工作者面临且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我们正培养出越来越多擅长写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所谓学术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强调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希望招到更多善于思考、能够切实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的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尽管我们国家的培养目标一直以来是希望培养应用型和学术型并重的人才,但是我们现行的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对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整体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冲突,而且呈现愈加强烈的趋势。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脉络、动力及导向
2020年第8期第36卷(总第476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No.8,2020Vol.36Total No.476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脉络、动力及导向田芬(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教育研究院,福建厦门361005)摘要:相对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
自1996年开始颁布促进专门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政策以来,营造了持续性促进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有力制度环境。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位点设置的增加及其招生规模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大发展。
关键词:专业学位;规模拓展;政策;职业导向doi : 10.16083/ki. 1671-1580.2020.08.033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8—0146—05―、问题的提出我国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最初研究生培养 完全呈现学术化的现象,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是留 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从事科研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 发展的不断转型,越来越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 重要使命。
自1990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
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在以往授予学术学 位的基础上,可以按专业学位授予学位。
专业学位设置近20年来,主要是在职人士为主 要生源的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
自2009年起,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生源 开始面向应届本科生。
随着专业学位点的增设和专 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扩招,越来越重视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2002年,提出要逐步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 专业学位教育评估制度。
2016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启 动了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选取了 8个设置 时间早且社会关注度髙的专业学位类别,通过调 研、专题研讨及用人单位意见等多种方法,符合条 件的293个单位的65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部参评。
变革培养模式是化解工科硕士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究 其根本 ,客观 存在着研 究 生培 养不 能 “ 适销对 路”的 问题, 重点、边缘学 科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等,很少能及 时地反
很大程度上 反映了我国研 究生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应该从我 映 到课 程 内容 中。
国现行单一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寻找原因和答案。
二 、我国工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分析
才高消费” 、择业 “ 进退两难”现象 比比皆是 。
业 难 的 重 要 输 出途 径 之 一 ,研 究 生 也 进 行 了扩 招 。 从 表 面 看 ,
时期 对 研 究 生 按 学 术 型 人 才 培 养 的惯 性 思 维 和 传 统 模 式未 能 根
2 选拔 方式科 举化 .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 阶段 后,作为化解本科毕业 生就 本 改变 。 在社会对人 才的需求 总体维持相对平衡 下,研究生大规模 的扩 研究生选拔 科举化、在招生考试 中 “ 惟分数取合”录取 的
CP E E中国 电力教 育
面 ri 一
变革培养模式是化解工科硕士就业难 的重要途径
成建平 朱俊 海
摘要 : 本文分析了  ̄.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培养目 我l x t- 标单一化 ,选拔 方式科举化,课 程设置本科化,教学模式简单化,学位论
文程 式化 ,导 师指 导 “ 载” 化和 质量管理松 散化 的问题 。 变革 工科硕 士研 究生培 养模 式是 一 项系统工 程 ,应 当创新培 养机 制 ,重新 定 过
比,眼下我 国专业技术人 才缺 口为 2 9 万人。作为高级专门人 硕士研 究生而 言感 觉尤为 明显 ; 外,专业课 程 中内容陈 旧, 92 此 才的研究生,总体上仍 然供不应求。 由此看来,研究生就业难 , 前沿性知 识所占比重不高,多数教学 内容反映不出该学科专业 并不是难在研 究生多 ; 硕士研 究生扩招只是就 业难的表面原因, 领域 的最 新 知 识 和科 研 成 果 ,尤其 是 一 些 专业学 科领 域 的 热 点、
专业学位的定义及专业硕士学位发展前景如何?
专业学位的定义及专业硕士学位发展前景如何?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
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
到2009年,我国已设置了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博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公共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
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人,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攻读招生61.9万人,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
目前我国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有431个,占我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60%。
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逆向考研”一材多用
“逆向考研”一材多用作者:赫丹丹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第11期素材速递2022年10月10月25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考报名时间截止,一个名为“逆向考研”的现象引来不少网友热议和诸多媒体评论。
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撰文称,广州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出现了一批985、211高校毕业生,包括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毕业生。
广州大学是大家俗称的“双非”高校,既不是985、211,也不是双一流。
其实不止是广州大学,全国各地“双非”高校都出现了这种“倒流”现象。
光明网刊发评论员文章称,“逆向考研”现象的出现,反映社会各个阶层的内卷越来越严重。
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寻找更好的工作,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报考非一流的高校研究生。
以最热门的新闻与传播专硕为例,该专业2022年复试A类国家线367分,较上年上涨12分。
基于国家线,各院校新闻与传播专硕要求考生初试成绩400分以上的进复试标准成为了普遍现象。
要知道新闻与传播专硕满分500分,400分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复试,意味着该专业竞争极其激烈。
而类似“卷”的考研专业还有很多。
红网评论文章认为,“逆向考研”反映了学生读研的多样化选择。
一般来说,大学生考研都是选择到层次更好的学校,而不是到比原先学校低一档的学校学习,而逆向考研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具有合理性。
事实上,光靠一个学校的头衔来评价一个学校是很笼统的,而仅根据一个人的出身学校来给他贴上标签也是不合适的,学生选择考研学校及专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目标、考研竞争程度、学校地理位置等。
思考角度(1)个体选择多样化,拒绝标签化。
(2)兴趣、爱好是选择的第一要素。
(3)破除“唯名校论”“学历论”。
(4)竞争与内卷(5)退步与向前(6)见识与眼界文题链接材料一:接受自己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学会向前看很重要,人生规划要有长远的目标和格局。
材料二:董思琪,本着自己对历史的喜爱,对博物馆的好奇心,选择了一般人不会选择的北大考古专业。
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培养思考
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培养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被认定为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之一、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如何培养专业硕士创新人才,是一个需要仔细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专业硕士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明确。
专业硕士创新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并解决复杂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推动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
其次,专业硕士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要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
学校应发挥好导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同时,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开设科研项目和实验室,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业界专家和企业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创新的最前沿和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专业硕士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要良好。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资源,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创新。
同时,学校还应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使学生能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价值。
总之,专业硕士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全面思考和综合考虑的问题。
学校应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方式要多样化,注重实践和创新,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思考和解决问题。
培养环境要良好,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创新环境,建立良好的学术氛围,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属性及途径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属性及途径专业学位硕士是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其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学术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
在培养属性方面,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岗位结合、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等特点。
而在培养途径方面,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以及毕业论文三个方面。
首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学习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知识,同时也会通过实验、实习、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既能够掌握学科的核心理论,又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专业与岗位结合方面,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具备特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相关岗位的需求。
学校在培养计划中会结合相关专业的发展需求,明确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和培养要求,将培养质量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
通过紧密结合岗位需求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具备与相关行业的就业要求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再次,在研究与应用相结合方面,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强调研究与应用相互融合的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行业领域的实际问题,并通过科研、项目研究或企业实践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培养过程中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进行研发创新,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除了培养属性外,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教育教学、实践环节以及毕业论文三个方面。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会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通过讲座、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在实践环节方面,学生会参加企业实习、项目研究、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而毕业论文是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需要独立选择、确定研究课题,并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总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属性主要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岗位结合、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等特点。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描述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描述1. 说起工程管理硕士这个专业,那可真是个香饽饽!它就像是建筑界的"全能选手",集管理才能和工程技术于一身,简直就是工程界的"万金油"!2. 这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可有意思了,就像是在玩一个超大型的积木游戏。
你得懂工程技术,那是基础;还得会管理项目,那是关键;更得懂经济核算,那是精髓!3. 课程设置特别接地气,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听着都让人热血沸腾!就像是在打造一个超级工程管理者,每门课都是一件趁手的"武器"。
4. 实践教学可是重头戏,不光是坐在教室里听讲,还要到工地上实地考察。
想想看,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在工地上指点江山,那画面太帅了!5. 师资力量绝对杠杠的!教授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有的曾经管理过超大型工程项目,有的是业界知名专家。
跟着这些"大牛"学习,感觉就像是在吸收几十年的工程经验精华。
6. 就业前景那叫一个广阔!建筑公司、房地产企业、工程咨询机构都在抢人才。
毕业生就像是香饽饽一样,还没毕业就被预订一空,简直不要太抢手!7. 研究方向也是多种多样,从智慧工程到绿色建筑,从项目风险管理到工程造价控制,想研究什么都行。
就像是在自助餐厅,各种美味任你选择。
8. 这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那可都是工程界的"多面手"。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能算账又能谈判,简直就像是工程界的"全能冠军"!9. 学习氛围特别好,同学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
大家在一起讨论案例、做项目,那感觉就像是在联合国开会一样,思想的火花四处迸发!10. 毕业要求也是很有意思,除了要写论文,还得做项目实践。
就像是要考驾照,不光要会理论,还得上路实践才行。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那是真真儿的能独当一面。
11. 说到发展前景,那可真是前途无量!随着国家基建狂魔的称号越叫越响,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与对策探赜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问题与对策探赜
杨锐;杨团团;杨朝琨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24()8
【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
提出的要求。
当前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重视不足、培养方案落实不够、实习基地投入不够等问题,这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趋同化,未
能达到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单位应采取以下对策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转变“重学轻术”观念,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积极搭建实践基地,落实专硕分类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保障;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专业学位对接。
【总页数】4页(P5-8)
【作者】杨锐;杨团团;杨朝琨
【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C961
【相关文献】
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进展、问题及对策——基于二十四所培养高校的调查分析
2.民族地区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难点问题与对策建议
3.
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问题与对策4.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
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5.骨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专业硕士是一场“逆向革命”:接地气才能有朝气
[摘要]近年来,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趋近1:1。
那么大力培养专业硕士到底是怎样的一场革命呢?
专业硕士培养:接地气才能有朝气
近年来,我国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比例趋近1:1。
与此同时,国家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加快了地方院校培养专业硕士的步伐。
面对不断扩大的招生计划和规模渐增的培养院校,如何让专业硕士培养更“接地气”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
培养专业硕士是一场“逆向革命”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向高素质化与多样化,2011年,国家启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授权点为工程类别化学工程领域。
最终,全国共有51所高校获批试点单位、12所高校获批试点建设单位。
江苏省共有13所高校申报,最终淮阴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江苏理工学院3所院校获批试点单位。
“扩大专业硕士培养规模的呼声一直很高,国家启动这个人才培养项目,肯定了专业硕士的好处。
”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章跃说,当下社会需要既会动脑又会动手的人才,只有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立足社会。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建华则认为:“地方院校培养专业硕士是一场…逆向革命‟。
过去,先设学科,再选专业,而现在,要先明确地方需求,再设置专业学位,最后组成专业群或学科群。
这样的结果是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了较强的学术研究水平,还掌握了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出了校门就能胜任工作。
”
“双引擎”推动“硬通货”
在淮阴工学院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教授陈静向记者展示了皮革、橡胶等加入凹土后的高性能产品。
“淮安凹土资源丰富,利用好成本低、性能优的凹土资源,能极大改进产品性能。
”陈静告诉记者,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为专业硕士的培养提供了有力平台,学生通过各项实验,将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实践。
“接地气”的专业平台需要“接地气”的专业指导老师。
在淮阴工学院,双导师制是专业硕士培养的有益探索。
“学校导师指引我们方向,企业导师则教会我们方法。
”淮阴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苟育军从研一开始就在企业导师熊鹏所在的淮安百麦绿色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实习。
然而,苟育军第一次到工厂做发酵罐消毒灭菌作业时,就烫伤了手,灭菌也没有达到效果。
“学校实验室用的是小型蒸汽灭菌锅,操作简单,但工厂用的是大型发酵罐。
多亏熊老师的细心指导,不然我可能还沉浸在实验室中自我满足。
”苟育军说。
科研基础和专业实践的“双引擎”推动,让淮阴工学院的专业硕士成了当地市场上的“硬通货”。
在学校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中,产品研发、设备开发、技术提取等实践类选题占到了九成,近半数毕业生在实习企业中就业,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成效。
地方院校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
2015年4月,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下发的《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明确指出,重点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扩大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如何培养?江苏试点院校的办学经验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
首先,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产业。
如果说,一所“地方高校”是一棵“树”,“地方”便是其得以参天的肥沃“土壤”。
在淮阴工学院,“提升学科专业对接地方建设”不是一句空话。
淮阴工学院迅速围绕淮安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将化学工程与技术作为学校一级学科进行重点建设,针对专业特点,着重突出与盐化工、凹土等相关的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使专业硕士的培养紧跟淮安盐化工和凹土科技发展最前沿。
其次,围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改进培养模式。
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不断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共建研究院、科技产业园、实训基地等,开展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学校还聘请技术工程师担任校外导师,负责学生实训阶段的技能训练,把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引进学校,让学生及时学习行业内的最新案例,提升实践能力。
(记者:郑晋鸣通讯员:徐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