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讲稿)

合集下载

《原子物理学总结》课件

《原子物理学总结》课件

基本粒子
1
质子、中子、电子
探索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包括
其他粒子
2
电荷、质量和作用。
介绍了其他与原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 如光子、中微子等。
原子核结构
核子结构
揭示了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包括 质子和中子的排列方式。
质子和中子的区别
核反应
对比了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和功能, 以及它们在原子核中的地位。
讨论了核反应的过程,以及其在 核能产业和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
介绍了原子物理学在医学影 像学中的应用,如X射理学的核 能技术在能源和医学领域的 重要性。
结论
1 原子物理学的重要性
总结了原子物理学在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所 扮演的关键角色。
2 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了原子物理学领域的未来发展,以及对 人类社会的潜在影响。
原子光谱学
1 原子光谱
研究原子在光谱中的频率 和能量变化,探索了光的 发射和吸收。
2 量子力学
解释了原子光谱背后的量 子力学原理,引入了波粒 二象性和波函数概念。
3 能级图解析
分析了原子能级图的结构 和解读方法,为光谱分析 提供了理论基础。
应用
建筑材料
探讨了利用原子物理学的知 识开发新材料和改进建筑技 术的潜力。
《原子物理学总结》PPT 课件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及其构成要素的科学,本课件将总结原子模型、基本 粒子、原子核结构、原子光谱学等内容,展示原子物理学的重要性与应用。
概述
原子模型
探讨原子的结构和特征,介绍玻尔模型和多电子原子的研究进展。
基本粒子
介绍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并介绍其他具有重要作用的粒子。
原子核结构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学科,其中包括原子的精细结构以及电子自旋。

原子的精细结构是指在原子核外的电子轨道上,电子与核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能级结构。

而电子的自旋则是描述电子自身特性的一个重要属性。

在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约瑟夫·约鲁斯顿(Johannes Stark)和其他科学家们发现,原子光谱线可以分为许多非常接近的细分的谱线。

这些细分的谱线不能通过经典物理学的原子模型来解释,因此科学家们意识到原子内部存在一些新的结构性质。

为了解释这些细分的谱线,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提出了著名的玻尔模型。

根据这个模型,电子绕核运动只允许存在一些特定的能级,每个能级对应着不同的能量。

电子可以通过吸收或发射一定能量的光子来跃迁到不同的能级。

这个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细分现象。

然而,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一些无法用玻尔模型解释的现象。

例如,一个能级上只能存在一定数量的电子,并且每个电子的状态是互不相同的。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瑞士物理学家沃尔夫冈·保罗(Wolfgang Pauli)于1925年提出了保里不相容原理。

这个原理指出,一个原子的每个能级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量子数必须相反。

电子的自旋是描述其内禀角动量的一个属性。

在量子力学中,自旋被描述为一个量子数,可以取两个可能值:+1/2和-1/2、这意味着一个能级上最多可以容纳两个电子,其中一个电子的自旋为+1/2,另一个电子的自旋为-1/2除了保里不相容原理外,电子自旋还参与了原子物理学中的其他一些重要现象。

例如,电子自旋与原子间的电子-电子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在原子光谱的解释中,原子的精细结构可以通过考虑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得到。

总结来说,原子的精细结构和电子自旋是原子物理学中关键的概念。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研究和理解,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原子性质及其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

原子物理学课件

原子物理学课件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结构可以用波尔模型来描述。

波尔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运动是量子化的,即电子只能处于特定的能级上。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原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等。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计算。

实验方法包括光谱学、散射实验和原子碰撞实验等。

理论计算方法包括量子力学、量子场论和统计力学等。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于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

第二部分:量子力学与原子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物理理论。

在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位置和动量不能同时精确测量,这就是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

在原子物理学中,量子力学被用来解释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

根据量子力学,电子不是像波尔模型那样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而是在原子核周围形成概率云。

电子在原子中的能级是量子化的,这意味着电子只能处于特定的能级上。

量子力学在原子物理学中的应用还包括解释原子光谱和原子碰撞现象。

原子光谱是原子发射或吸收光子时产生的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可以用来确定原子的能级结构。

原子碰撞是指原子之间或原子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原子能级的变化。

量子力学是原子物理学的基础,它为我们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

量子力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他物理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原子物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材料科学、化学、生物学和天文学等。

原子物理学(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

原子物理学(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
通过调控材料中电子自旋的取向, 可以制备具有特殊磁学性质的自
旋极化材料。
自旋电子学
利用电子自旋的特性,开发新型 自旋电子学器件,如自旋晶体管
和自旋存储器等。
磁性材料研究
通过研究电子自旋的磁学性质, 有助于深入了解磁性材料的微观
结构和物理性质。
05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前景与 挑战
原子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 心,电子围绕原子核 运动。
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轨道 上运动,离原子核越远的轨道,
其能量越高。
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充在不同 的能级轨道上,形成电子排布。
电子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和电子状态,是研究原子结构的
重要内容。
原子的能级与光谱
原子的能级是指原子内部电子 运动的能量状态,不同的能级 具有不同的能量。
原子物理学在新能源与技术中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技术
01
原子物理学在太阳能电池技术中的应用,通过优化材料结构和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持。
核聚变能源
02
通过原子物理学对核聚变反应过程的研究,实现可控核聚变能
源的开发,为未来能源供应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磁约束核聚变装置
03
利用原子物理学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和建造磁约束核聚变装置,
当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 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一定 频率的光子,形成光谱。
光谱分析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 和性质的重要手段,可以用于 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等。
02 原子核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核的组成
01
02
03
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 电。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讲义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讲义

《原子物理学》讲义教 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参考教材:褚圣麟《原子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6第一版作者简介:1936年6月出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195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物理系副主任。

此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

又受原本只有王室成员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长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聘请,于2001年出任该校第六任校长。

2004年兼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引起国际重视的研究成果。

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

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原子”层次。

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原子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导致量子理论的发展,而量子力学又使原子物理学得以完善。

《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是在经典物理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之后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以力、热、光、电磁等课程的知识为基础,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量子化概念,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从微观机制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同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建立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中三个递进的结构层次,为学习量子力学和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智能方面的培养,力求讲清基本概念,而大多数问题需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去掌握。

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

本课程原则上采用SI 单位制,同时在计算中广泛采用复合常数以简化数值运算。

[通常用0A (cm A 80101-=)描写原子线度,用fm (m fm 15101-=)描写核的线度,用eV 、MeV 描述原子和核的能量等。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课件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课件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 发展。例如,在化学、生物学和地球科 学等领域,原子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
广泛应用。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质 的基本性质和行为,为解决一些重要的
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开始研究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确和更深入的方法。 • 当前,原子物理学的研究仍然是一个活跃的领域。随着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出现,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将继续取得更多的重要成果和进展。
02
原子的基本结构与性质
原子的粒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 围绕原子核运动。
电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而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 同位素的种类。
原子光谱的特征
原子光谱的特征取决于原子的能级结构。不同的原子具有不 同的能级结构,因此它们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也各不相同 。
原子光谱的应用与实例
原子光谱的应用
原子光谱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如化学分析、天文学、量子力学等领域。通过 分析原子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等。
原子光谱的实例
氢原子的发射光谱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原子光谱之一。当氢原子被激发时,它 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线,形成氢原子的发射光谱。通过对氢原子的发射光谱 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氢气的成分和浓度等参数。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以用半衰期来描述,其数值范围从微秒级到宇宙尺 度的亿年。
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
原子核的裂变是指重核在特定条件下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原子核的聚变是指轻核在特定条件下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

.
18
原子物理学
第九章 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9.2 分子光谱和分子能级
二、分子内部的运动状态及能级分类
3、分子的转动和转动能级
这是分子的整体转动,对双原子分子要考虑的转动是 转动轴通过分子质量中心并垂直于分子轴(原子核间的联线) 的转动。对多原子分子的转动,如果分子的对称性高,也 可以进行研究。转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但比前二种能量 要小得多,转动能级的间隔只相当于波长是毫米或厘米的 数量级。
以上简单地叙述了原子结成分子的几种方式。
.
15
原子物理学
第九章 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9.2 分子光谱和分子能级
从分子的光谱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分子光谱比原子 光谱要复杂得多。就波长的范围说,分子光谱可以有如下 三类别。
一、分子光谱的类别
(1)远红外光谱,波长是厘米或毫米的数量级。
(2)近红外光谱,波长是构与分子光谱
9.2 分子光谱和分子能级
二、分子内部的运动状态及能级分类
2、构成分子的诸原子之间的振动和振动能级
这也就是原子核带同周围的电子的振动,在9.1 节已 经提到双原子分子沿着轴线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就比 较复杂,是多种振动方式的叠加。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振动能级的间隔比电子能级的间隔小。如果只有振动能级 的跃迁,而没有电子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光谱是在近红 外区,波长是几个微米的数量级。
起着势能作用。这个“势能”随原子核距离的变化如果
出现最低值,分子就能构成,如果没有最低值,分子就
不能构成。
分子中的电子可以处在激发态,这也可以由分离原
子变到联合原子的相应激发态来考虑。同样也只有那些
“势能”随原子核距离的变化具有最低值的才是分子的

原子物理学 第一章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 第一章PPT课件

那么A克原子的总体积为
(g/cm3)
一个原子占的有体积为 所以原子的半径
A/,(cm3)
4 r3 3
4 3
r
3
N
A
A
r3 3A4NA
不同原子的半径
元素 原子量 A(u)
Li
7
质量密度
(g/cm3)
0.7
原子半径 r(nm)
0.16
Al 27
2.7
0.16
Cu 63
8.9
0.14
S 32
2.07
0.18
在十九世纪,人们在大量的实验中认识了一些定律
定比定律: 元素按一定的物质比相互化合。
倍比定律: 若两种元素能生成几种化合物, 则在这些化合物中,与一定质量 的甲元素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 互成简单整数比。
1893年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学说,他认为:
1.一定质量的某种元素,由极大数目的该元 素的原子所构成;
第二节:卢斯福模型的提出
Thomson模型
原子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球体内 ,电子镶嵌在其中。
原子如同西瓜,瓜瓤好比正电荷,电 子如同瓜籽分布在其中。
a 粒子散射实验 为检验汤姆逊模型是否正确,卢瑟福于1911年设计了a 粒子
散射实验
被散射的粒子大部分分布在小角度区域,但是大约有 1/8000的粒子散射角 θ>90度,甚至达到180度,发生背反射 。a粒子发生这么大角度的散射,说明它受到的力很大。
Automic Physics 原子物理学 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斯福模型
第一节 背景知识 第二节 卢斯福模型的提出 第三节 卢斯福散射公式
第四节 卢斯福公式的实验验证 第五节 行星模型的意义及困难

原子物理学讲义.doc

原子物理学讲义.doc

《原子物理学》讲义教 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参考教材:褚圣麟《原子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6第一版作者简介:1936年6月出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195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物理系副主任。

此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

又受原本只有王室成员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长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聘请,于2001年出任该校第六任校长。

2004年兼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引起国际重视的研究成果。

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

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是在经典物理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之后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以力、热、光、电磁等课程的知识为基础,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量子化概念,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从微观机制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同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建立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中三个递进的结构层次,为学习量子力学和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智能方面的培养,力求讲清基本概念,而大多数问题需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去掌握。

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

本课程原则上采用SI 单位制,同时在计算中广泛采用复合常数以简化数值运算。

[通常用0A (cm A 80101-=)描写原子线度,用fm (m fm 15101-=)描写核的线度,用eV 、MeV 描述原子和核的能量等。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1-1背景知识“原子”概念(源于希腊文,其意为“不可分割的” )提出已2000多年,至19世纪,人们对原子已有了相当的了解。

原子物理学详解演示文稿

原子物理学详解演示文稿
质的最小单元。
在十九世纪,人们在大量的实验中认识了一 些定律,如:
定比定律: 元素按一定的物质比相互化合。
原子 电子 关于卢斯福
倍比定律: 若两种元素能生成几种化合物, 则在这些化合物中,与一定质量 的甲元素化合的乙元素的质量, 互成简单整数比。
第四页,共29页。
back
next
目录 结束
在此基础上,1893年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 子学说,他认为:
原子物理学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29页。
优选原子物理学
第二页,共29页。
1-1 背景知识
1. 原子的发现 2. 电子的发现
3. 电子的电荷和质量 4. 原子的大小
第三页,共29页。
1-1-1 原子的发现
“原子”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 割的”。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
利特(Democritus)提出这一概念,并把它看作物
next 目录 结束
第一章:原子的位形:卢斯福模型
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放射源 R 中发出一细束α粒子,直射 到金属箔上以后,由于各α粒子所受金属箔中原子的作用不同 ,所以沿着不同的方向散射。荧光屏S及放大镜M可以沿着以 F为中心的圆弧移动。当S和M对准某一方向上,通过F而在这 个方向散射的α粒子就射到S上而产生闪光,用放大镜M观察闪
第八页,共29页。
1-1-3 电子的电荷和质量
密立根油滴实验 (1)(1910)
–测得电子电量为:e = 1.6×10-19 C (库仑)
电子质量 me = 9.1×10-31 kg –密立根首次发现了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只能是 e 的整数倍
–若知H+(质子)的荷质比
e
me 1
mp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三章详解演示文稿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三章详解演示文稿
粒子在匣中的动能为mv2/2,运动周期为T=2d/v
第十三页,共74页。
按照物质波的观点,物质波来回反射形成驻波,驻波波长满足
d n / 2 nh / 2 p n 1,2, (12 - 13)
于是粒子的动量为
p nh / 2d (12 - 14)
动能为
Ek p2 / 2m n2h2 / 8md 2 (12 - 15)
第二十三页,共74页。
1.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宏观世界中采用经典物理中的“决定性观念”或者说“严格的因 果律”解决物理问题。经典力学中,一个受到已知力的系统的运 动方程及初始条件知道后,就可以求出物体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
微观世界中,遇到的问题将与宏观世界中的截然不同,对 此,经典物理学中的观点也不再成立。
关于光的本性历史上曾经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牛顿 1672年提出的光的微粒说;另一种是荷兰的惠更斯(C. Huygens)1678年提出的光的波动说。两种观点都能说明光的 某种特性,但都不能完全解释光的性质。
后来,1905年爱恩斯坦提出光的量子说,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 应,1917年他又提出光子也具有动量的观点,从而认为光是粒子
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三章详解演 示文稿
第一页,共74页。
优选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三章
第二页,共74页。
实际问题上,它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强度及精细结构;无法 解释复杂程度仅高于氢原子的氦原子光谱;无法说明原子如何 组成分子及构成液体和固体的;等等
因此玻尔理论也称为“旧量子理论”,而只有完全抛弃经典理论的 约束,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这就是量子理论。量子力学对原 子问题的处理开辟了一个新的门径。
性和波动性的矛盾统一体,及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并由爱因斯
坦关系式描述为:

哈工大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一章

哈工大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一章

狭义相对论与自然单位制
狭义相对论是基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理论,它描述了高速运动物体的特殊相对性原理。原子物理学中使用自 然单位制来简化计算和表达。
光的物理学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 特性。波长、频率与能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光谱学
光谱学是研究物质与光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测量光谱数据,可以对物 质进行分析和识别。
原子模型
原子模型是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理论描述。玻尔原子模型和波尔-索末菲黑原子模型为我们理解原子的结构和性 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原子能级
原子能级指的是原子内部的电子能量水平。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较为简单,而 的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可以揭示原子内部的能级跃迁过程。这些光谱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 作用。
总结
通过学习原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子能级与光谱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好地 理解微观世界的奥秘,并应用于相关领域。
哈工大原子物理学课件第 一章
哈工大原子物理学课件第一章介绍了原子物理学的导言,狭义相对论,光的 物理学,光谱学,原子模型,原子能级,原子光谱,以及对哈尔滨工业大学 相关课程的概述。
原子物理学研究对象及意义
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中的物质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等 微观粒子,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原子物理学的课件

原子物理学的课件

原子物理学的课件
原子物理学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原子及其组成部分的结
构和性质。

本文旨在为学习原子物理学的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课件,
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原子物理学的知识和原理。

一、原子物理学的定义
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以及原子与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三、原子能级
原子能级是指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状态。

电子在不同的能级上具有不
同的能量。

原子能级分为基态和激发态两种状态。

四、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是指原子在吸收或发射光线时所产生的谱线。

各种元素都
有其特定的光谱,可以用来识别和分析物质。

五、原子核与放射性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特性。

放射性
是一种原子核的性质,一些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射放射线。

六、应用
原子物理学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核能、半导体、医学等。

七、结论
原子物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课件,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原子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原子物理学 第1讲

原子物理学 第1讲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原子是在近代科学的发展基础之上发现的。 现在人们已发现,各种物质都是由一定数目的元 素构成的(112种),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 原子不是古代人所想象那样简单而不可分割 的,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 不同类型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特点。但 构成它们的成分相同,只是几种基本粒子。这些 粒子如何形成多种多样、特性不同的原子,将在 本课程中逐步介绍。
12(g) 1 1(g) u 1.66 10-27 kg N A 12 N A
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原子质 量单位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原 子量
H :1.0079 O :15.999 C :12.011 Cu : 63.54
原子量
MA 原子量 u
三、原子的大小
原子的大小可以有多种估计方法,一般可由定义 元素构成的晶体出发,估计原子所占据的体积 4 / 3r 3,一摩尔原子所占体积为 将原子看作是球体,其体积为
1833年,英国法拉第提出电解定律 1869年,俄国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 1885年,巴耳末给出氢原子光谱线系的规律 1887年,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十九世纪末期—原子物理阔步前进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 1897年,汤姆逊证明电子的存在 190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子的概念 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模型 1913年,玻尔的原子量子理论
粒子的作用情况,进一步可得出原子的结构特点。
卢瑟福简介
卢瑟福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 1895年获剑桥 大学首批研究生奖学金,同年进人卡文迪许实验 室,成为J. J汤姆孙的研究生。1919年接替J. J 汤姆孙担任卡文达什实验室主任。 卢瑟福对科学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关于放射性的研究。 1899年首先指出在铀的放射性中存在α 和β射线,1900年提出放射性的蜕变理 论。对α粒子的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发 明闪烁计数方法,最后确认α粒子是氦 离子,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X 射线 6.1 6.2 6.3 6.4
X 射线的产生及其波动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9 X 射线产生的机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3 康普顿散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1 X 射线的吸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5 151
第三章 量子力学导论 3.1 3.2 3.3 3.4 3.5
玻尔理论的困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波粒二象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5 不确定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 薛定谔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 i
第七章 原子核物理概论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原子核物理的对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1 核的基态特性之一:核质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3 核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8 核的基态特性之二:核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2
卢瑟福散射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卢瑟福散射公式的实验验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 卢瑟福模型的意义及困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25
第二章 原子的原子态:玻尔模型 2.1 背景知识 2.1.1 2.1.2 2.1.3 2.2 2.3 2.4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量子假说根据之一:黑体辐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 量子假说根据之二:光电效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氢光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7

ii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1.1
1.1.1
卢瑟福模型提出的背景
物质的原子性
“原子”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割的”,这个概念是由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德 谟克利特(Democritus,公元前 460–370 年)提出来的,并且认为它是物质的最小组成部分, 不能进一步被分割。但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Aristole,公元前 384-322 年)等人却 反对这种物质的原子观念,认为物质是连续的,可以无限制的分割下去。这种观点在中世纪的时 候占统治地位。 巧合的是,在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公元前 476–221 年),我国也出现了和上面相类似的 两种观点。《墨经》说:“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也就是说,“端”是组成物体(“体”)的不 可分割(“无序”)的最原始的东西(“最前者”)。这里的“端”,就是古希腊学者的“原子”的概 念。“端”为什么不可分割呢?因为“端是无同也”,意思是说,一个“端”里,没有不同的东西, 所以不可分割。当时还有一个叫做惠施的人,他说:“其小无内,谓之小一。” 意思是说,“小 一”这东西不能再有内,也就无法再分割了,也就是最原始的微粒。儒家经典著作《中庸》 说:“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这里的“无内”、“莫能破”,也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同时期的公孙 龙却持有相反的看法:“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就是说,物质是可以无限分割的。 人类在 2000 多年前的这种关于物质世界的层次问题的朴实观念,在近代开始得到科学实验 的检验。特别是 19 世纪以后,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证据支持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概念。 1806 年,法国普鲁斯脱(J. L. Proust)发现了化合物分子的定组成定律(定比定律):当 化学元素在适当的条件下化合成特定的化合物时,参与化合的元素重量之比总是相同的。 1807 年,英国道尔顿(J. Dalton)发现了化合物分子的倍比定律:如果甲、乙两种元素相 1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6 α 衰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1 β 衰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6 γ 衰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2 核反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5
原子物理学(讲稿)
张 修 明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 2006 年
目录
第一章 原子的位形:卢瑟福模型 1.1 卢瑟福模型提出的背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1.1.2 1.1.3 1.2 1.3 1.4 物质的原子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子的发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汤姆孙原子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3 8
互化合能生成几种化合物,则在这些化合物中,与一定质量的甲元素相化合的几个乙元素的各质 量之间,互成简单的整数比。 道尔顿为了解释定比定律和倍比定律。提出了原子假说。他认为:(1)一定质量的某种元 素,是由很大很大数目的该元素的原子所构成;(2)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量, 不同元素的原子,质量各不相同;(3)两种可以化合的元素,它们的原子可能按照几种不同的 简单的整数比例组合成化合物的分子。 化学家可以利用化学定律,确定各种元素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量 A。现在原子量一般采用 同位素碳-12 作为标准,定义碳-12 的原子量为 12。 例如,实验发现 63.5 g 的铜总是和 16 g 的氧化合氧化铜,而 63.5 g 的铜总是和 8 g 的氧化 合成氧化亚铜。应用原子假说,由于铜和氧的原子量之比为 63.5 : 16,因此氧化铜的分子式(或 者化学式)为 CuO,而氧化亚铜的分子式为 Cu2 O。 应用原子这个简单的假说,就可以对整个简单的无机化学种所观察到的化合物质量给予定量 的解释。 当物质处在气态的时候,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不仅其重量,而且其体积也遵循简单的定律。 1808 年,法国盖 · 吕萨克(J. L. Gay-Lussac)发现盖 · 吕萨克定律:气体化合时,反应的气 体和生成的气体之间成简单整数比的定律,由此他认为元素气体在相等体积中的重量应该正比例 于它的原子量。后来发现,这个定律,只有当气体非常近似地遵循理想气体的定律时才能应用。 考虑上面三个定律以及原子假设,就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气体的体积和其中所含的粒子 数目有关,这就是 1811 年,意大利阿伏加德罗(A. Avogadro)提出的阿伏加德罗定律:在同温 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我们就可以引入一个常数:Avogadro 常数,记为 NA 。这个常数是 联系微观和宏观量的一个数。由此还可以引入一个概念:物质的量,其单位为摩尔(mol),它 的定义为:如果某物质含有 NA 常数个微粒,这种物质的量就是 1 mol。现在一般规定:定义摩 尔是一系统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原子,分子,离子或者其他粒子)和 12 g 碳-12的原子数相等,这个原子数目就是 Avogadro 常数,记为 NA ,即有: NA = 6.023 × 1023 mol−1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有多种方法测量,所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原子假说,不同方法所得结果 的一致性,对该假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发展起来的气体分子运动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给原子学说提供了进一 步的支持。对原子假说的最引人注目的支持,也许来自于对布朗运动的观察。1826 年,英国布 朗(R. Brown)观察到液体中的悬浮微粒在做无规则的起伏运动。分子运动论把气体的压力解释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