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辅导:正治与反治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第三章常见病1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第三章常见病1
[症状]胃痛,脘腹胀满,嗳腐恶食,
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气后痛减,或 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治法]导滞和胃。 [方药]保和丸加减。
第二节 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 3.肝胃不和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胁肋,暖气后疼痛可
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食欲不振,或见嘈杂 吞酸。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多弦或弦数。 [治法]舒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多选题
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有
A.发热 B.恶寒 C.鼻流清涕 D.无汗头痛
E.肢体酸痛
答案:A,B,C,D,E 解析:本题考查感冒的内容。 抓关键字
第二节 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
单选题
恶寒轻,发热重,有汗出,头胀痛,鼻流黄
涕,咽喉红肿疼痛,咳痰黄稠;舌苔薄黄,脉浮 数,其病机为 A.燥热袭表,肺失清润 B.风热袭表,肺失清肃
所谓祛邪,即是祛除病邪,使邪去正
安。祛邪多用泻实之法,不同的邪气、不同 的部位,其治法亦不一样。
第一节 治则与法治
扶正祛邪的运用
先祛邪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
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 然后补血。
先扶正后祛邪:如某些虫积病人,因正气
太虚弱,不宜驱虫,应先健脾以扶正,使正气
得到一定恢复之时,然后再驱虫消积。
无力。
[治法]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
第二节 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 单选题
患者朱某,女,28岁。症见入寐困难,胸闷胁 胀,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口干口苦,纳差,小便 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本病治疗方剂宜选用
A.泻心汤
B.滋水清肝饮 C.礞石滚痰丸 D.当归龙荟丸 E.龙胆泻肝汤
答案:E
第二节 常见病的辩证论治举例 多选题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口诀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口诀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口诀一、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阴病治阳”。

记忆:治啥啥虚,啥虚治啥。

注解:(1)阳病治阴,治阴=阴虚=补阴。

(2)阴病治阳,治阳=阳虚=补阳。

二、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盛格阳是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由于其病变本质是阴寒内盛,临床除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状外,又可见阳浮于外之症,如身热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应属真寒假热之证。

阳盛格阴是指邪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布达于肢体,从而形成阴阳格拒、排斥,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其临床除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状外,又突然出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等假寒之象,应属真热假寒之证。

记忆:格谁,谁在门外,门内为真,门外为假。

注解:阴盛格阳=格阳=阳在门外,阳热,为假=阴在门内,阴寒,为真=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格阴=阴在门外,阴寒,为假=阳在门内,阳热,为真=真热假寒证。

三、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辨证要点,也是辨证的纲领。

(1)寒热用以分辨疾病属性。

(2)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

(3)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

(4)阴阳是区分疾病类别的总纲。

2.闻诊—咳嗽声音变化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记忆口诀:百灵鸟,百=百日咳,鸟=鹭鸶鸟,即为鹭鸶叫声为百日咳。

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

记忆口诀:猴和狗的故事,猴=白喉,狗=犬吠,即为咳声如犬吠,为白喉。

3.脉诊的部位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

执业中药师 中医综合 常见病辨证论治

执业中药师 中医综合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治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治病求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用于标急而影响到本病或生命时。

如水臌病人,大出血的病人。

2)缓则治其本:标缓。

如肺痨咳嗽,急性热病后期伤阴。

3)标本兼治:指标病本病并重。

如虚入感冒,表证未解,里证又现。

2.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着疾病现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同,逆者正治。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

2)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反,从者反治。

如下: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用热法治疗有假热病证。

用于阴寒内盛,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法治疗有假寒病证。

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之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用补法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病证。

用于因虚而闭阻之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用通法治疗实性通泄病证。

用于实性通利之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腹泻,瘀血崩漏,膀胱湿热,热结旁流。

◆扶正与祛邪1.扶正:用于只有正气虚病证。

2.祛邪:用于邪实为主,正气未衰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用于正虚邪实病证,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或兼顾扶正会助邪病证。

如瘀血崩漏证。

5.先扶正后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如正气太虚的虫积病人。

◆三因制宜“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诊治举例(中成药选用,大纲未做要求略)。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综合》重点知识点汇总第⼀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考点1.主要本草典籍的特点。

以《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为重点。

考点2.主要⽅书典籍的特点。

以《备急千⾦要⽅》、《太平惠民和剂局⽅》、《普济⽅》为重点。

考点3.医师、护⼠⽤药咨询的内容。

考点4.不同药物患者合理服药的时间,重点关注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的药物。

考点5.应⽤药品时需特殊提⽰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

考点6.药学咨询服务的沟通原则与技巧。

第⼆章中医理论基础考点1.症、证、病的区别,主要考查“证”的实际应⽤。

考点2.阴阳学说:①阴阳的基本概念。

②阴阳理论指导治疗疾病的原则,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的临床证候及治疗原则,重点关注阴阳偏衰。

考点3.五⾏学说:①在疾病传变中的应⽤;②在疾病治疗中的应⽤,即相⽣规律与相克规律确定的治则治法。

考点4.五脏,以⼼、肝的为重点。

注意成对考点的脏器:⼼主⾎、肝藏⾎、脾统⾎;脾为⽣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考点5.⽓:①⽓的分类及其⽣理功能,重点掌握宗⽓、卫⽓;②⽓的⽣理功能及功能失调的具体表现,重点掌握推动作⽤与固摄作⽤失调的表现。

考点6.督脉、任脉、冲脉的别称。

考点7.体质:①三种体质的概念;②偏阳质与偏阴质的感病类型。

考点8.六淫邪⽓致病的临床表现及对应的邪⽓性质,以寒邪、湿邪为重点。

考点9.七情内伤对内脏⽓机的影响,即:“怒则⽓上”、“喜则⽓缓”、“悲则⽓消”、“恐则⽓下”、“惊则⽓乱”、“思则⽓结”。

考点10.发病与病机:①“⼤实有羸状”与“⾄虚有盛候”的病机与临床表现;②阴阳失调的病机,以阴阳格拒与阴阳亡失为重点。

考点11.治未病与康复:未病先防的原则与⽅法,具体的培养正⽓,提⾼抗病能⼒的⽅法;具体的消灭病邪,防⽌邪⽓侵害的⽅法。

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考点1.望诊:①望神-神乱,癫病、狂病、痫病的临床表现;②望⾊,以黄⾊的临床意义为重点;③望姿态异常-惊风、痿证、痉病的临床表现;④望唇、齿龈的临床意义;⑤望⾆质,以望⾆形为重中之重。

中医治则正治与反治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中医治则正治与反治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

治则治则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临床疾病的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

治则是辩证与治法的中间环节,在上服从辩证,在下指导治法。

治标与治本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常用来说明疾病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

一般而言,“标”是指现象、次要因素,“本”则根本、本质。

(一)急则治标急则治标是指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

标急的情况,多出现在疾病过程中急重,甚或危重之时。

此时的标病或标症已成为疾病过程中此阶段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往往是疾病的关键所在,因此先治其标也是治本的必要前提。

(二)缓则治本缓则治本是指标病或标症缓而不急时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由于此时的本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必须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

本病得治,标病自然也随之而去。

(三)标本兼治标本兼治是指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当标本兼治。

此时单治本不治其标,或单治标不治其本,均不符合治疗病证的要求,故必须标本兼顾而同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是指所用药物性质与病证现象之间表现出逆从关系的两种治则。

所谓“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素问·至真要大论》。

(一)正治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药物而治疗的一种治疗原则。

适用于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

1.寒者热之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

2.热者寒之是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

3.虚则补之是指虚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扶正的方药进行治疗。

4.实则泻之是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祛邪的方药进行治疗。

(二)反治反治,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1.热因热用是指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病证的治法。

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又称以热治热法。

2.寒因寒用是指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病证的方法。

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又称以寒治寒法。

3.塞因塞用是指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之虚证的治法。

执业药师 药综

执业药师 药综

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第一节:中医学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整体:人体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一、整体概念:1、五脏一体,以五脏为中心,二、辩证论治:1、病:病名证:疾病阶段性病理概括症:疾病的外在表现或主观感受2、同病异治,异病同治——针对“证”治第二节阴阳学说二、阴阳关系1、对立制约;2、互根互用,3、消长平衡;4、相互转化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特性,木—生发条达;火—炎热升腾;土—生化收纳;金—收敛肃降;水—寒凉润下二、分类: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筋脉肉皮骨—泪汗涎涕唾爪面唇毛发—呼笑歌哭呻—魂神意魄志—胆小胃大膀三、生克乘侮:相生(资生)相克(抑制)相乘(过度克制)相侮:被生反克四、应用:母病及子(相乘),子病及母(相侮)第四节:藏象(五脏——藏而不泄,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一、五脏生理功能:1、心1主神明2主血脉:促血生成推血运行2、肺1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排浊布精),3主节朝百脉促血运行主生清3、脾: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喜燥恶湿1主统血2主运化水谷津液4、肝1主疏泄,调情志,促消化,血津代谢;2主藏血,贮血。

5、肾先天之本:1主肾藏精,主生发;1肾主水;3肾主纳气。

二、五脏关系:1、心与脾的关系:血液的生成与运行;2、心与肾的关系:“水火既济,心肾相交”3、肝与肾的关系:“肝肾同源”“精血同源六腑生理功能:1、胃:受纳腐熟“太仓”“水谷之海”;主降浊2、小肠:泌别清浊;主液3、大肠:传化糟粕主津3、三焦:“孤府”,主气通水上焦如雾(心肺),中焦如沤(脾胃),下焦如渎(肾、膀胱、大小肠)三、奇恒之腑:脑:元神之府脉:血之府胆:主决断储排胆汁女子胞:经潮孕胎髓、骨、四、脏腑关系:脾与胃的关系:一纳运协调;二升降相因;三燥湿相济第五节:生命活动物质一、气:1、元气(根于肾)元精水谷精气促发育温脏腑2、宗气:集檀中,清气水谷精气主呼吸,行气血。

3 卫气:卫肌表,养皮毛,调汗液——卫阳。

全科主治医师中医药技术

全科主治医师中医药技术

中医药技术知识点一: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治法一、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一)正治反治正治与反治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由于疾病病理变化不同,证候表现复杂,症状有真假之分,治疗上针对证候的本质也有正治与反治的区别。

1.正治法又称逆治,是逆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所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性质相反,适用于疾病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均为正治法。

又如风寒表证用辛温解表法、风热表证用辛凉解表法等。

2.反治法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采用方药性质与疾病假象一致,适用于疾病征象与本质不一致的病证。

如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热因热用(以热治热)、塞因塞用(以补开塞)、通因通用(以下剂治泻利),是临床中出现寒热虚实假象的特殊情况下所采用的治法。

(二)标本缓急“标”、“本”是中医学用以分辨疾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的理论。

标和本是一组相对概念。

标是指疾病的现象,为疾病的次要矛盾;本则是指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主要矛盾。

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由于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变化,因而在治疗时就常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1.急则治其标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对急重病证,应采取急救措施,先治标。

例如大出血的病人,出血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都应当急止血以治其标,待血止后,病情缓和时,再求治其本。

2.缓则治其本是病情变化比较平稳,主要是针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的治疗指导原则。

如肺痨阴虚咳嗽病人,肺肾阴虚为本,燥热咳嗽为标,在咯血等危急症状时,当滋补肺肾之阴,而不应仅用止咳之法,待阴虚之本得治,则燥咳之标自愈。

3.标本兼治是指在疾病标本并重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如虚人外感,治疗当用益气解表,益气为本,解表为标,标本同治方能使正气恢复,祛除病邪。

(三)扶正祛邪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就是邪正交争的过程。

因此,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法则。

1.扶正是运用补益的方法,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原则之五:正治与反治

中医治疗原则之五:正治与反治

中医治疗原则之五:正治与反治中医治疗原则之五: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都是抓住疾病本质的治疗方法。

1.正治法是指一般正常情况常用治法,即采用性能与疾病本质相反的药物来治疗的方法。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原则,都是逆病象而治,故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即寒证用热药治疗。

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里寒证用温补法;阴疽流注用温补和阳法等。

“热者寒之”,即热证用寒药治疗。

如流脑、乙脑等温热病用清热解毒法;血热出血,用清热凉血法,里热实证,用清热泻火法等。

“虚者补之”,即虚证用补法治疗。

如阴、阳、气、血虚证,分别用滋阴、助阳、益气、补血法治之。

“实者泻之”,即实证用祛邪的药物治疗。

如里热、便秘腹满胀痛者,用芒硝、大黄泻热通便;腹水胀满、呼吸困难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逐水药治疗,食滞胃脘,腹满胀痛者,用消导药治疗等等。

2.反治法是指反常、少用的治法,即采用性能和疾病表面现象相同的药物来治疗的方法。

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原则。

这是因为某些复杂严重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病变本质不符,出现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实证如虚、虚证如实的假象,故在辨证论治时必须透过现象,治其本质,采用顺从病象的治法,故称为“反治”或“从治法”。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对某些有寒象的病证用寒药治疗。

本法适用于真热假寒证(里热表寒、内热外寒)。

例如肺炎病人,高热而又有四肢厥冷,中医称之为热厥证。

这是由于邪热内炽,里热太甚,阳郁于内,阴格于外,阳气不能畅达四肢所致。

这种病理变化叫“阳盛格阴”,治宜用寒药解除真热。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对某些有热象的病证用热药治疗。

本法适用于真寒假热证(里寒表热,内寒外热)。

如亡阳虚脱的病人,本质是阳衰内寒,阴邪太盛,格阳于外,致使阳气上浮反见面红、心烦、发热感等“假热”现象,中医称之为戴阳证,治宜用温热的人参、附子回阳救逆。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对某些闭塞不通的病证,用补塞的方药治疗。

中医正治与反治的内容

中医正治与反治的内容

中医正治与反治的内容中医正治与反治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中医治疗疾病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正治是指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而反治则是通过调整人体外部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疾病发展的条件,达到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中医正治注重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息息相关。

当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中医正治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来恢复阴阳平衡,从而治愈疾病。

例如,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则是通过草药的药性,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来刺激经络,调理脏腑功能。

中医反治则注重调整人体外部环境和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人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当环境不良时,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所以中医反治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环境,来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

例如,中医认为饮食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所以在反治中,中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的烹饪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中医反治还包括调整作息时间、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等方面。

例如,如果一个人经常加班熬夜,很容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引发各种疾病。

中医反治的方法就是通过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从而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

中医正治与反治相辅相成,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正治主要是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从内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而中医反治则是针对疾病的症状和发展条件,从外部调整人体环境和生活方式,减轻症状和控制疾病。

正治可以解决疾病的根本问题,而反治则可以减轻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两者相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正治与反治是中医学中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中医治疗疾病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什么是正治与反治

什么是正治与反治

什么是正治与反治
正治与反治都是中医对于疾病治疗的不同方法。

正治,也称为本位治疗,是指治疗疾病必须从病因、病机、病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确定病因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等。

正治强调治疗本质,以根治疾病为目标。

反治,也称为对症治疗,是指根据疾病的表现和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疾病的表现和症状是疾病发生的反映,通过治疗这些反应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感冒会引起发热、咳嗽等症状,中医在治疗时便会采用清热解毒、祛寒止咳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在很多情况下,正治与反治是相辅相成的。

在治疗时,必须根据病情和症状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

如必须用反治的方法缓解病人的急性症状,以便尽快达到正治的目的。

在实践中,医生们往往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正、反治方法,制订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正治法和反治法

中医正治法和反治法

“正治法与反治法”是《内经》最重要的治疗法则,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论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张介宾注曰:“以寒治热,以热治寒,逆其病者,谓之正治。

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从其病者,谓之反治。

”正治法与反治法是治病求本的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则归一的表现形式,正治法逆其表象而治,反治法顺其表象而治。

《内经》中特意提及反治法并非无的放矢,实为提醒后世医家临证采集资料时必须重视疾病的表象,并且需要明辨表象与疾病本质的关系,才能透过表象抓住本质。

可见,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治疗法则的总纲。

“正治法与反治法”治疗法则正治法正治法又名“逆治”法,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逆着病证表象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所谓“逆者正治”。

适用于病情轻浅而单纯,疾病性质与所表现的病象相一致的病证。

举例如下。

寒者热之寒性病证表现为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即以温热药治疗寒证。

例如采用辛温解表的方药治疗表寒证,使用辛热温里散寒的方药治疗里寒证等。

热者寒之热性病证表现为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进行治疗,即以寒凉药治疗热证。

例如用辛凉解表的方药治疗表热证,采用苦寒清热或者泄热的方药治疗里热证等。

虚则补之虚劳之病的表现为虚象,需用补养类方药进行治疗,即以补益药治疗虚证。

例如阳气虚衰用温阳益气的方药,阴血不足用滋阴养血的方药等。

实则泻之邪实之病的表现为实象,需用攻邪泻实类方药进行治疗,即以泻实药治疗实证。

例如采用消食导滞的方药治疗食滞,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消除瘀血,采用祛痰除湿的方药化痰利湿等。

此外,如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等均属正治法范畴。

反治法反治法又名“从治”法,是指治疗用药的性质、作用趋向顺从病证的某些表象而治的一种治则,所谓“从者反治”。

适用于病情复杂、表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

正由于表象与本质不一致,顺从病证的表现则逆其本质,故反治法亦为治病求本精神的贯彻运用,其中又包含着知常达变的观念。

【远志医研】正治与反治

【远志医研】正治与反治

【远志医研】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是基本治疗原则之一,何为正,何为反?正治就是按照正常治疗方式的,如果热病用寒药,寒病用热药,虚病用补药,实病用泻药。

所谓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但是这种治疗方式是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与证候的性质相逆,故而又称逆治。

反治就是与与正常治疗方式相反了,但是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治疗方式。

故又称为从治。

比如用温热的药治疗假热表现的病证(疾病本质是真寒),用寒凉药治疗假寒的病(疾病本质是真热);用补药去治疗闭塞不通的情况(疾病本质是真虚),用通利药治疗通泄的病证(疾病本质是真实)。

即是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即正治=逆治;反治=从治。

对于这部分内容,必须把握两部分内容,一就是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第二就是把握好教材的例子,懂得判断。

具体知识点详见学霸笔记。

我们现在用另一个方式去看这个点,从相类似的词语的说法来看寒者热之:即以热治寒,指用温热方药或具有温热功效的措施而治疗寒性病证的治法。

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方药,里寒证用辛热温里方药等。

热者寒之:即以寒治热,指用寒凉方药或具有寒凉功效的措施而治疗热性病证的治法。

如表热证用辛凉解表方药,里热证用苦寒清里方药等。

寒因寒因:即以寒治寒,是指用寒凉方药或具有寒凉功效的措施来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治法。

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是指用温热方药或具有温热功效的措施来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治法【注意,有容易混淆的说法“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此为因时制宜的内容。

】用寒远寒:“远”,避之谓;前者之“寒”,指药物之寒,后者之“寒”,指气候之寒;即用寒性药时,当避其气候之寒用凉远凉:同理用温远温:“远”,避之谓;前者之“温”,指药物之温,后者之“温”,指气候之温;即用温性药时,当避其气候之温用热远热:同理虚则补之:指用补益方药或具有补益功效的措施而治疗虚性病证的治法。

如阳虚用温阳方药,阴虚用滋阴方药,气虚用益气方药,血虚用补血方药等。

中医小知识:正治,反治,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中医小知识:正治,反治,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中医小知识:正治,反治,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经络通畅,身心安逸。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帝曰:善。

平气何如?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译:仔细观察阴阳病变之所在,然后加以调整,以能达到平衡为目的。

常规病症用正治法,特殊病症用反治法。

帝曰:何为逆从?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为?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正治: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

即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和药物治疗。

例如:寒证用热药。

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

正治法又称“逆治”。

“逆”就是药与疾病性质相反。

就如药物站在疾病的对面。

反治是当疾病出现假象,或大寒症、大热症用正治法发生格拒(对抗)现象时所用的治法。

例如:病属于真寒假热。

若按正治法投以温热药治其真寒,往往会出现格拒现象。

服药后立即吐出,使药物无法产生治疗作用。

出现这种情况时,应采用反治法。

一种是仍用原来的温热药。

煎成后置凉服下。

或原来的寒凉药煎成后乘热服;另一种是在原来的温热药中加入少许寒凉药,或寒凉药中加入少许温热药作为”反佐”(即使用与主治药药性相反的药物作为诱导辅助)。

这样使病人能受纳药物。

达到治疗的目的。

反治法又叫“从治”。

即采纳顺从疾病假象的治法。

实质上。

反治法仍是正治法。

热因寒用(热因热用):反治法之一。

《素问注证发微·卷九》注:“热以治寒而佐以寒药,乃热因寒用也。

”此所谓“热因寒用”,其医理即是在热性药剂中佐以少量寒凉药作向导,以治大寒证。

借反佐以冲破格拒,引药直达病所。

其语意就是“热药因大寒证,通过寒药而使用”。

指治疗内真寒而外假热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寒,而表现出假热的现象,亦即内真寒而外假热。

须用温热药治例如病人四肢逆冷,下利清谷,脉沉细,面颊浮红,烦躁口渴欲冷饮(使之饮又不欲饮)。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记忆口诀

2021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记忆口诀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1.中药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两个中心”)(1).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2)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

2.炮制专著3.《中国药典》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简称《中国药典》《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组成。

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药典四部为通则和药用辅料。

独家记忆:一中二西三生四辅。

第二章中医理论基础1.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称为“阴病治阳”。

独家记忆:治啥啥虚,啥虚治啥。

注解:(1)阳病治阴,治阴=阴虚=补阴。

(2)阴病治阳,治阳=阳虚=补阳。

2.阴中求阳,阳中求阴(1)阴中求阳:在阳虚时,不仅要用补阳药,还要佐以补阴药。

(2)阳中求阴:在阴虚时,不仅要用补阴药,还要佐以补阳药。

独家记忆:求啥啥虚,啥虚求啥。

3.脉象分阴阳。

脉象属阴:尺脉、迟脉、沉小细涩。

脉象属阳:寸脉、数脉、浮大洪滑。

独家记忆:浮大洪滑=扶大红花(要当兵,父母给其扶了扶大红花)。

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直折其热,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

独家记忆:壮=补,水=阴,即为:补阴,对应的是“阳病治阴”。

第71讲治则(二):正治、反治(转载)

第71讲治则(二):正治、反治(转载)

第71讲治则(二):正治、反治(转载)第71 讲治则(二):正治、反治 (转载)发表者:赵东奇846人已读接着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标本的含义和处理标本的方式,讲了第一个急则治标。

急则治标第一种条件是当标病危及生命的时候,不论本为何,先治标,而后治本,即急则治其标。

另外一种情况,卒病或者原(来)有疾病,突然得了新病。

比如,平时这个人阳气很虚,脾肾阳虚而腹泻,突然得了感冒。

在这种情况下,感冒急,为了防止这个外感风寒病邪入里,可以首先祛除风寒,治疗表证,这也叫急则治其标。

那么先病为本,后病为标,急则治标。

第二叫缓则治本,是指病情缓和,针对病之根本而治,称之为缓则治本。

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在疾病过程中,这是最一般的,病情允许,疾病的状态允许医生去求本,而来治本。

在这种情况下,叫做什么呢?缓则治其本。

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你们在将来学习临床医学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样的。

急则治其标,仅仅是权衡之计,临时的,最终我们讲治病求本的定义的时候讲就是针对疾病的根本而治。

那么缓则治其本,这是第二。

第三、标本兼治。

标本兼治是标病和本病都重,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同时兼顾,可以出现标本俱急,也可以出现标本俱缓。

总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同时来考虑,病的先后也要同时考虑,就是同时来进行处理。

这种情况也是在临床最多用的。

刚才我们举肝硬化那个例子,肝硬化腹水。

那么标病急,水;正虚也急。

一种处理方法,先治水后治标,先治水的问题,后来扶正。

也可以处理过程当中,先扶正,为逐水、化瘀,(给)攻伐的方法提供个条件。

我们从标本来看,如果站在正虚,机体阴阳气血极度之虚,导致气滞血瘀水停。

气滞、血瘀、水停为标,机体的肝脾肾功能阴阳失调为本。

在这种情况下,用标本来分析,我们急则治其标。

当高度腹水危及生命的时候,权衡之计泻水攻伐,回头来再扶正。

缓则治其本,在这种情况下,缓则治其本,既要祛邪又可以扶正。

处理方法,单纯扶正,提高肝脾肾脏腑的功能,那么就可以解决气、血、水交相为患。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常见病辨证论治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常见病辨证论治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一、治病求本(一)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

2.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

3.标本兼治虚人感冒。

(二)正治与反治1.正治是指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1)寒者热之即以热药治寒证。

(2)热者寒之即以寒药治热证。

(3)虚则补之即以补益药治虚证。

(4)实则泻之即以攻邪泻实方药治实证。

2.反治(1)热因热用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4)通因通用真实假虚证。

二、扶正与祛邪扶正:虚性病证或真虚假实证--补法祛邪:实性病证或真实假虚证--汗、吐、下、清、温、消等扶正与祛邪兼用: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病证先祛邪后扶正:邪盛正虚,正气耐攻--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先扶正后祛邪: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虫积病人(脾虚甚者)三、调整阴阳损其偏盛: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治热以寒”,“热者寒之”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治寒以热”,“寒者热之”补其偏衰:虚热证滋阴以制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虚寒证补阳以制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四、三因治宜因时制宜:“用寒远寒(季节),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食宜同法”。

因地制宜:“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

所谓同病异治也”。

因人制宜: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第二节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一、感冒★★★二、咳嗽★★★三、喘证★★★四、胸痹★★★五、不寐★★★六、胃痛★★★七、泄泻★★八、便秘★★九、中风★★十、头痛★★★十一、眩晕★★★十二、消渴★★★十三、淋证★★十四、癃闭★★十五、阳痿★★十六、郁证★★十七、虚劳★★★十八、痹证★★十九、中暑★。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一、A11、正治指的是( )A.正确的治疗法则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扶助正气E.祛除邪气2、先安未受邪气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B.急则治标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因时制宜3、属于既病防变的是( )A.调摄精神B.锻炼身体C.起居有节D.药物预防E.早期诊治4、除哪项外,均能体现“因人制宜”治则( )A.因性别不同而用药各异B.因居处环境不同而用药各异C.因体质不同而用药各异D.因年龄长幼不同而用药各异E.因生活习惯不同而用药各异5、符合“用寒远寒”的是( )A.阳虚之人慎用寒凉药物B.寒冬季节慎用寒凉药物C.阳虚证慎用寒凉药物D.寒热错杂证慎用寒凉药物E.以上均非6、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扶正祛邪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因时制宜E.未病先防7、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邪气盛,正气末衰B.正气虚,邪气也不盛C.邪气盛,正气也虚D.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8、对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9、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0、肺痨咳嗽,咳嗽不甚时应采取的是( )A.治标B.治本C.标本兼治D.先治本后治标E.反治11、以下哪项应采用急则治其标的方法( )A.二便不通B.脾虚泄泻C.阳虚外寒D.阴虚内热E.气血两亏12、瘀血引起崩漏,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塞因塞用B.通因通用C.补气摄血D.清热凉血E.热者寒之1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下列哪项治法( )A.通因通用B.寒因寒用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寒者热之14、塞因塞用适用于( )A.食滞腹泻B.肠热便结C.瘀血闭经D.脾虚腹胀E.热结旁流15、寒因寒用适用于( )A.真寒假热证B.表热里寒证C.真热假寒证D.寒热错杂证E.表寒里热证16、属于从治的是( )A.治热以寒B.寒者热之C.阳病治阴D.用热远热E.以通治通17、热者寒之属于( )A.正治法B.反治法C.治标法D.从治法E.治本法18、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B.从治法C.治标法D.反治法E.治本法19、属于反治的是( )A.寒者热之B.以寒治寒C.以寒治热D.以热治寒E.热者寒之20、反治法指的是( )A.顺从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B.逆着疾病的本质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C.逆着疾病的现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D.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E.反常的治疗方法21、属于正治的是( )A.以寒治寒B.热因热用C.用寒远寒D.以补开塞E.以寒治热二、B1、A.实证B.虚证C.虚实夹杂D.虚中夹实E.实中夹虚<1>、扶正法则适用于( )A.C.D.E.<2>、祛邪法则适用于( )A.B.C.D.E.2、A.正治B.从治C.标本兼治D.反治E.治标<1>、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2>、热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3、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E.虚则补之<1>、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B.C.D.E.<2>、对真寒假热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B.C.D.E.4、A.治病求本B.未病先防C.既病防变D.因地制宜E.因时制宜<1>、调摄精神属于( )A.B.C.D.E.<2>、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选C。

正治与反治

正治与反治

正治与反治
一、正治(又叫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适用于疾病征象与疾病本质一致的病证。

具体方法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1、寒者热之是指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来治疗。

即以热药治寒证。

2、热者寒之是指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来治疗。

即以寒药治热证。

3、虚则补之是指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来治疗。

即以补益药治虚证。

4、实则泻之是指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来治疗。

即以攻邪泻实药治实证。

二、反治(又叫从治)是指采用方药或施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吻合的病证。

具体方法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选重点题含答案解析Ⅲ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选重点题含答案解析Ⅲ

教学资料范本【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精选重点题含答案解析Ⅲ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单选题-1下列治则中,属正治法的是A以热治热B以寒治寒C塞因塞用D寒者热之E通因通用【答案】D【解析】正治是指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单选题-2属于反治的有A腹水鼓胀B肠热便秘C虚人感冒D肺痨咳嗽E湿热泄泻【答案】D【解析】缓则治其本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治病必须抓住疾病的本质,解决其根本矛盾,进行针对根本原因的治疗。

对慢性病或急性病恢复期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肺痨病证,阴虚内热,虚火灼肺而见咳嗽、低热、口干、咽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状时,其咳嗽等症是疾病的现象,为标;阴虚内热,虚火灼肺则是疾病的本质为本。

因此治疗时就不应以止咳祛痰方法来治标,而应着重于运用滋阴润肺以治本,解决其阴虚矛盾。

只有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方能使肺痨治愈。

此题选D单选题-3适宜阴凉干燥的是A通风、干燥处B阴凉、干燥处C密闭、阴凉处D密闭贮藏E石灰箱内【答案】C【解析】加酒炮制的当归、常山、大黄等饮片,加醋炮制的芫花、大戟、香附、甘遂等饮片均应贮于密闭容器中,置阴凉处贮存。

单选题-4“水火既济”是指A心肺B肺肝C肾肝D肺脾E肺肾【答案】E【解析】呼吸运动方面: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

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须在肺气肃降的作用下,下归于肾,由肾摄纳,才能为人体所用。

若肾中精气充盛,摄纳功能正常,则可见呼吸深沉平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治: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

逆,是指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2.反治: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反见热象的真寒假热证。

(2)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反见寒象的真热假寒证。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