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练习 (中外史)

合集下载

2016年高三历史练习题3

2016年高三历史练习题3

2.2015年12月24日至26日,在广东省阳江市体育馆举行“南海一号”文物图片展”。

“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数千件,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

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体现在①海上丝绸之路的盛况②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③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④制瓷技术的进步⑤“洋味”十足的瓷器是指珐琅瓷A.①②③⑤B.①②④ C.②③④⑤D.①③④3.唐代服饰,丰满华美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又使人心醉,种类繁多,个性突出。

甚至今天有人主张“把唐装作为国服显然更合适”。

唐装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有①唐朝纺织技术水平②丝织工匠对技术进行创新③棉花种植的推广④“丝绸之路”畅通⑤吸收外来风格和织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4.《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

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A.专门织造精细品的花楼机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C.五大名窑的出现D.泉州成为当时世界的第一大港5.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②古代经挤重心开始南移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A.①②B.③④C.①④ D.②③6.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7.历史记载:明、清朝的商人如因经商而留居其地,其子孙户籍得以附于行商之省份参加科举考试。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检测试卷(三)(含答案)—2024春高中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检测试卷(三)(含答案)—2024春高中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单元检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银川高一阶段练习)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面,其共同点在于两国()①占据向海外发展的地理优势②具有寻求新航路的精神动力③积累了长期航行的丰富经验④建立了技术发达的手工工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023·杭州高一期中)文艺复兴哺育了地理大发现。

“他们去建功立业,去淘金发财,去征服掠夺,去求真求知,去传播福音,去开疆拓土,为留声传名——都是为了一个‘人’,而不是为了一个神;都是为了现实的人世而不是为了来世的天堂。

”该材料主要反映出“地理大发现”()A.开启了全球化进程B.是宗教改革的结果C.受到人文主义的推动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3.如表所示为1496-1506年威尼斯到东地中海主要港口的香料贸易量的变化(单位:吨/年)。

导致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欧商路C.西欧工商业经济的复兴D.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方贸易4.(2023·贵阳高一阶段练习)15世纪末,某航海家写道:“诸位贵族王公……决意派遣我前往印度,谒见诸君王,访问各地城市及其风土人情,旨在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的信仰,命我不像惯常那样,采取陆道东行,而要西行,直到今日,我们还不能确知以前是否有人这样做过。

”这次航行()A.完成了环澳大利亚的航行B.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C.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D.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5.(2023·温州高一期中)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代表迪亚士的航海路线图()A.①B.②C.③D.④6.(2023·常州高一期中)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

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 (中国近代史 01)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 (中国近代史 01)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一(中国近代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帝国的回忆》记载: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希望游览长城……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登上了“普雷吉特”号小汽轮。

黄昏时,这艘三帆快速护卫舰到达长城附近。

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2.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了。

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这表明A.毛泽东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之一B.毛泽东历来反对康梁维新变法思想C.毛泽东曾经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毛泽东思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已形成体系3.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B.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4.有史学家在评价某一事件时说:“……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

”你认为史学家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

根据这种观点,对洋务运动的定位应是A.同治中兴B.同光新政C.自强新政D.地主阶级自救运动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可以推倒。

”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A.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高三历史史料实证练习题

高三历史史料实证练习题

高三历史史料实证练习题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遗址、文物等史料的研究与分析,从中获取客观真实的历史信息,以验证相关历史事件、人物或时代的存在与发展。

在高三历史学习中,史料实证也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道高三历史史料实证练习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一、[题目1]史料:《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夏五月,晋人伐陈,入曲沃。

”问题:根据上述史料,史学家如何实证“晋人伐陈,入曲沃”这一事件?解答:对于这一事件的实证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查资料:利用历史文献、出土文物等史料资料,查找相关的史料是否提到晋人伐陈、入曲沃的事件。

可以研究《春秋左传》中的其他篇章,寻找是否有其他章节提到这一事件,以及其他史书、金石铭文等是否有相关记载。

2. 比较分析:将找到的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不同史料中对这一事件的描述,查找其中的异同之处。

可以分析史料的来源、立场、记载时间等因素,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差或矛盾之处。

3. 考证依据:通过对各种史料的考证,寻找能够验证这一事件真实性的依据。

可以结合其他历史事件、人物的考证结果,以及地理、制度、宗教等方面的资料,找出与晋人伐陈、入曲沃相关的证据。

4. 结论判断:通过对史料的综合分析和考证,得出一个判断性结论。

如果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可以得出晋人伐陈、入曲沃确实发生的结论;如果证据不足或存在争议,则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二、[题目2]史料:宋慈《北梦琐言》载:“大顺五年,大败金兵。

”问题:根据上述史料,史学家如何实证“大顺五年,大败金兵”这一事件?解答:对于这一事件的实证过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 调查史料可靠性:首先要确定宋慈的《北梦琐言》是否可靠,了解该史料的来源、性质等,查阅相关的研究资料和专门的历史文献,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2. 考证历史事件:通过对宋朝历史的研究,查找大顺五年是否有其他历史事件或战役,与“大败金兵”相符合。

东城区2023年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23年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历史2023.5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这反映出此时()A. 私学兴盛,文化传承B. 实现统一是社会共识C. 学术争鸣,服务政治D. 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2. 下表为《唐宋时期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表(单位:项)》。

它表明()A.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 土地兼并的抑制C. 灌溉工具广泛使用D. 经济重心的南移3. 明士大夫湛若水,致仕(官员退休)还乡后推广《沙堤乡约》。

乡约仪式主体包括“宣圣训”和“读乡约”,引用《大明律》解释圣谕,强调“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行保甲、躬巡省”。

这说明,明代乡约()①重视教化,加强基层治理②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③彰善纠恶,维护乡村秩序④监督政府,进行巡查督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 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

据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历代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等级最高B. 县的等级高低由缴纳赋税多少决定C. 县级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日益严密D. 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5. 下列史料涉及的制度或政策,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②“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③“既破车师……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治乌垒”④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③①④②D. ③④①②6. 对下表条约内容认识正确的是()A. 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平等B. 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逐步解体C.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吞并了朝鲜半岛7. 自清建立,满语是政治地位最高的语音,满族之外的民族“各语其语”。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答案一、选择题1.答:B。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答:D。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著名政治宣言。

3.答:A。

拉丁美洲解放斗争的先驱者是西班牙殖民地的白人克里奥尔人。

4.答:C。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性质最复杂的一次农民起义战争。

5.答: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之一。

6.答:C。

我国地下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民为主体、游击战为主要战斗形式。

7.答:D。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8.答:A。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后,中国出席的国际会议是《开罗宣言》的正式批准会。

9.答:C。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

10.答:B。

洛可可艺术是法国五帝国时期出现的一种装饰风格。

二、判断题1.答:错误。

克伦威尔是英国共和时期的领袖,不是摩尔人。

2.答:正确。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工业革命在该国发端。

3.答:错误。

第一次工业革命走向成熟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4.答:正确。

《美洲独立宣言》的核心理念是民族自决。

5.答:错误。

《法国宪法大纲》确立了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原则。

6.答:错误。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紫阳军和洪秀全的忠王府并不是同一支军队。

7.答:正确。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距离的战略性撤退。

8.答:正确。

越南战争结束于1975年,标志着越南实现统一。

9.答:错误。

波茨坦会议结束后,苏联、美英等四国军事代表会议被称为波茨坦会议的作战委员会。

10.答:错误。

解放战争赢得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

三、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矛盾的运动,这一理论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2.答:法国大革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这三项原则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三大口号。

3.答:第一次五次反囧运动中,党的主要权力机构是兢中央政治局。

4.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现象,标志着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

北京市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一)

北京市东城区年高三综合练习(一)历史第卷(选择题共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古学家认为,大约在公元前万年左右,我们的远古祖先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约至前年)。

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是①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②在生产中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烧制陶器和纺织麻布④经营原始农业及饲养家畜、①③、②④、①②③、①②③④、周懿王是周朝第七位帝王,我国古代文献中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有关专家通过日全食观测,证实“天再旦”(天亮了两次)是一次发生于早晨的日全食,并计算出“懿王元年”是公元前年。

这一成果把我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年代前提了、多年、多年、多年、多年、与秦汉史学相比,唐代史学的特点,不包括、产生了第一部史论专著、出现了典章制度的专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巨著、确立了官修正史的制度、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就其历史地位而言,最主要的是、都二世而亡但极具开创性、都以关中为基地进而统一全国、都开凿了人工运河、都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南朝末年以后,士族逐渐走向衰落,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庶族势力的兴起、士族的腐朽性、科举制的实行、唐末农民战争的打击、明代棉纺织业的中心是右图中的、①、②、③、④、清政府先后于年和年在台湾设立府、省、管辖机构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海防以维护国家统一、加速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台湾与大陆的联系、防止西方殖民者侵扰台湾、鸦片战争后,下列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的先后顺序是①通商口岸出现外资企业②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③中国人创办近代商船航运企业④外国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①②③④、②①③④、①③②④、②③④①、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维新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京、沪、湘、豫、京、津、川、粤、京、津、沪、湘、京、湘、滇、粤、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因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①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③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④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①②、③④、①②③、①②③④、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与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的根本区别在于、北伐对象、北伐方针、北伐性质、北伐结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历史条件,不包括、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红军等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列关于—年土地革命时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国共对峙是最基本的阶段特征“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出现由内战向全民族抗战的发展趋势、“一·二八”上海抗战与“八·一三”上海抗战、都是国民政府组织的抗战、都使日军遭到重大伤亡、都因战败与日本签订屈辱协定、都打乱了日军全面侵华部署、年元旦,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时,面临的形势是①战略决战已取得决定性胜利②北平已处于和平解放的前夕③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划江而治”④国共两党“北平和谈”破裂、①②、②③、①②③、①②③④、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①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②打击对象是金融、商业资产阶级③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④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站稳了脚根、①②、①②③、①③④、①②③④、参与二月抗争,年又参与领导粉碎“四人帮”行动的是、叶剑英、陈毅、谭震林、华国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主要是由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64分)1.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发起向西非探险的目的就是要开启黄金贸易,打探穆斯林世界的土地情报,为基督教争取信徒:达·伽马在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港时,当地的统治者问他想要什么,他答道:“基督教徒和香料”。

由此可见,航海家们的探险()A.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将不同的动机交织在一起C.将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D.因宗教热情的驱使而发现了新航路2.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

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欧洲航海家们义无反顾地走向寻找新航线的道路。

材料中所提到的经济利益是指()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B.欧洲对东方商品的需要C.奥斯曼土耳其垄断了东方商路D.为了传播天主教3.在《航海图的世界史》中描述了一位欧洲航海家,他认为“古巴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古巴的前方就是托勒密地图之中描绘的黄金海角。

在加勒比海得深处一定有一条通往西印度的海峡。

”这位航海家是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4.如图为16世纪意大利地理学家阿格尼斯绘制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线路图。

该地图的绘制①加强了各洲的直接联系②提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③展示了环球航行的成果④便利了对美洲的殖民奴役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依据下图,我们能推导出来的历史结论是()A.标志“马尼拉帆船贸易”日渐兴盛B.贩卖黑奴给欧洲带来大量劳动力C.该贸易使得美洲损失大量的人口D.该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6.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传播,以下传播路径,正确的有()①小麦、燕麦由欧亚传入美洲②可可由非洲传入亚洲③马铃薯、玉米由美洲传入欧亚④南瓜、花生由亚洲传入欧洲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④7.如表反映的是1700—180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情况。

1700—1800年,黑种人口增加的原因是()A.黑奴贸易B.美国独立C.殖民争霸D.民族交融8.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

高三二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二练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三二练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长城D. 建立科举制度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繁荣B. 阻碍了社会进步C. 导致社会阶层固化D. 削弱了皇权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寻求贸易机会B. 展示国威C. 寻找失散的亲人D. 进行文化交流4.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英国对华贸易逆差B. 中国对英国的封锁C. 清朝对鸦片的禁止D. 英国对清朝的侵略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 以上都是6.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 国内政治腐败7.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B. 促进了国内各阶层的团结C. 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 以上都是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解放农民B. 促进农业发展C. 巩固新政权D. 以上都是9. 文化大革命期间,哪些社会阶层受到了冲击?A. 知识分子B. 工人阶级C. 农民阶级D. 以上都是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国有企业主导B. 市场经济体制C. 外资引进D. 以上都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一国两制”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

12. 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措施。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略]14. 阅读以下材料,探讨“三反五反”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略]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5. 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重大革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 配套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高三一轮复习配套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编号: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配套练习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配套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1.20世纪中叶,苏联官方将“政治笑话”定义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工具,在社会危机的时候具有煽动性的功能”;《苏联刑法典》认为它是“反苏维埃的政治宣传”,具有“反苏”性质。

但此时期苏联民间则“打破禁忌”,私下里流传各种政治笑话。

这主要是因为()A.苏联民众的信仰缺失B.政治高压造成社会不满C.西方和平演变的进攻D.文艺领域中的万马齐喑2.据西方学者统计,1913年俄国粮食产量为8600万吨,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250万吨,据此得出“苏联计划经济导致农业落后”的结论。

另据学者查证,1909—1913年粮食年均产量为7250万吨,1951—1955年年均为8850万吨。

据此可知()A.政权更迭引起产量变化B.计划经济利于农业持续发展C.意识形态影响研究结论D.管理体制导致苏联农业落后3.列宁指出,很多人认为为了保卫俄国革命必须护国,继续战争。

而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同时以进行战争为名组织反动武装力量,伺机镇压人民。

列宁提出这一观点意在()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强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性C.揭露帝国主义间战争的罪恶本质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4.1940年,苏联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开始实行每周7天的工作制,规定工人未经管理者许可离开工作场所、迟到、旷工都是违法行为。

苏联这一举措()A.旨在提升本国工业化水平B.说明斯大林模式弊端明显C.意在应对紧张的国际形势D.反映人民劳动积极性低下5.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公元前124 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的学习科目为“五经”,一律由儒学五经博士教授,同时下令全国各郡国设置学校。

汉武帝的这些措施A.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宣告了“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C.确立了儒学在文化上的主导地位D.推动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生活化2.《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

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B.执政观念趋向理性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D.开始强调以文治国3.永乐三年,他率领二万七千八百多人,分乘二百零八艘木制帆船,由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二十八年之久的航海壮举,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这一壮举,史称A.郑和下西洋B.鉴真东渡C.法显西行D.空海求法4.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600多年来,中国与亚非各国关系的佳话流传不衰。

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明朝政治革新进程D.扩大海外贸易的规模5.造成下图所示漫画中“悲剧”的措施是A.使枢密院与“三衙”分权B.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C.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D.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6.汉代妇女盛行自由改嫁,而唐代中、上层妇女大多选择守寡。

这种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B.唐代妇女更自由富足C.妇女贞节观念愈淡薄D.程朱理学观念已普及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匈奴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8.“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交往。

2019届高考历史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题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专题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专题综合训练(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广安二诊)吕思勉在《中国简史》中记述:“(两汉社会的地方官吏)服官州郡的,称其官署为本朝。

长官死,僚属都为之持服(守孝、服丧)”。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方官职礼仪尚不够健全B.沿袭了分封时期的诸侯观念C.上下级之间依附关系严重D.州郡地方官员权力普遍过大解析:选B。

解读题干材料,这一现象体现出两汉官员的上下级关系受到分封制严格等级观念的影响,而上下级的依附关系是分封时期观念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材料中的现象不能得出地方官职礼仪的整体状况,故A项错误;地方官员权力大不一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错误。

2.(2018·德州模拟)乐在广义上包括诗歌、音乐、舞蹈,它们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以表达感情的文化活动。

但到西周时,乐的情感内容受到了很大限制,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A.遵循了孔子的思想B.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体现出与礼的对立D.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解析:选B。

根据题干中“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方面均有严格限制”,可知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故B项正确;孔子生活在东周春秋末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礼乐制度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对等级制度进行维护,与礼是相辅相成的,故C 项错误;礼乐制度是宗法制的维护工具,故D项错误。

3.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 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

可见当时()A.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B.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C.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D.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解析:选D。

题干材料“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 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从数量和形式上,反映了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故选D项。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综历史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综历史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文综历史试卷2014.3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5小题,满分14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有35道题。

第l~11题是地理题,第12—23题是历史题,第24—35题是政治题。

12.图7是民国初年的一部书籍,与它关联最为密切的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13.图8所示隋朝实行的制度①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②有利于宰相的擅权专断③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④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4.观察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9),当时输出的主要是A.茶叶、瓷器、丝绸等B.香料、药材、棉花等C.烟草、蔗糖、枪支等D.甘蔗、茶叶、玉米等15.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

与图l0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6.梁启超说:“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

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身。

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

”这表明梁启超的认识是A .民权是国家主权的基础B .统治者应是民权的代表C .民权保障是爱国的前提D .国民自治决定国家兴亡17.1920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为159.28亿元,其中近代工业产值为9.88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2%,只有手工业总产值44.45亿元的22.2%。

这主要反映出A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分布极不平衡B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C 、中国民族工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D 、中国近代农轻重的结构相对均衡18.读图11,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过程中重要经历表述正确的是A .在④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B .在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C .三大主力红军从③开始长征到②会师D .中共七大在②胜利召开1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

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 专题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 专题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辽宋夏金元:民族并立与元朝统一一、选择题1.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

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

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2.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

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

此举意在()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3.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

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

这表明,在宋朝()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4.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

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

这反映了()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5.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

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

”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

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6.(2023·山东高考·4)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专题练习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专题练习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1960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近60倍,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196.9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科技人员30名,比1952年增长3倍。

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苏联对中国的援助B.海外科研人员归国C.“双百”方针的提出D.两个五年计划实施2.广东某地村志记载:“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村内以片区开办识字扫盲班……结合农村各项工作,在扫盲班增加教育宣传内容,通过讲民间故事,收集传唱农村歌谣,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群众政治觉悟。

”由此可知,扫盲运动()A.大幅提升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B.满足了工业化建设的人才需要C.增强了群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D.有利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1922年)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所谓认识,只有对自身的认识可言……别人的行为是无足轻重的;我们只有从自身感到的快乐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

由此可知,该作品()A.体现了对人性价值的追求B.追求浪漫主义的理想生活C.深刻剖析了社会生活本质D.凸显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4.尔根奈佛在《爱因斯坦传》中写道:“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他在《物理学纪事》连续发表文章。

此后,物理学再也不是原来的物理学。

”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相对论()A.开创了微观物理学的新领域B.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C.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D.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5.1954年5月,教育部在《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和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中指出:“今后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注意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观点,也应该注意对其进行综合技术方面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了解一些关于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

”这一要求()A.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主要服务于三大改造的需要C.深受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D.源于国家工业化的基本实现6.某一文学类型在形成之初曾被视为并不“高雅”,但作为一种“纯文学”,坚持把政治、道德、商业、维护阶级权贵、愚民等所有谎言一律去除干净,以便在作品中客观地呈现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本性特征。

明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专题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明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专题综合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

明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1.明清时期,一些谪戍东北的流人著书立说,教书授徒。

如胡世宁谪成辽东沈阳卫,“尝侨寓广宁,训诲生徒,学者宗焉”;陈梦雷曾指导修订地方志,“诸公卿子弟执经问字者踵接”。

这反映出流人()A.推动了东北民族融合 B.促进了东北文化发展C.带动了东北人口迁徙 D.稳定了东北社会秩序2.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

这反映当时()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3.(2023·河北高考·3)明代《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载有描绘农具制作、果木种植嫁接、蔬菜移栽等场景的全新耕织图(图1)图1这可用于说明,明代()A.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B.农具制造工艺革新C.种植物种日渐增多 D.集体劳作形式盛行4.(2023·广东高考·6)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

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

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

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5.下图的封面形式常见于明代刻本书籍,图中读书的人物为该书编刻者。

该图可以佐证明代()A.开始出现雕版印刷技术 B.戏曲表演艺术日趋成熟C.文化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士人思想摆脱了专制束缚6.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

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

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 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7.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A.文人创作重必转向诗歌 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8.(2024·福建高三11月质量检测·5)下图为清代《丕翁先生巡视台阳图卷》(局部)“丕翁先生”就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巡视台湾的监察御史严瑞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综合练习(中外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2.选官用人乃国之大事,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主要选官制度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恩荫制3.明代德清禅师说:“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这表明德清禅师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做学问应学习诸子百家典籍4.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5.鸦片战争后不久,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描写了当时西方某国家:“帆樯云集,百货流通,富饶遂为西国之最。

”该国家应是A.荷兰B.英国C.西班牙D.美国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

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

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中省略的五字最可能是A.洋务清火汤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D.革命销魂汤7.1898年3月,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8.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 437个,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D.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9.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

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 “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B.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10.下列现象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其中能够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是①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抒发对妻子真挚的爱情②许多富商建造的宅第带有美丽的花园和宽敞的阳台③很多学校和教师都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必修课④出现了用方言翻译的《圣经》A.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在18世纪,法语成为欧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的国际语言。

这主要是因为A.启蒙运动的影响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C.《人权宣言》的传播D.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繁荣12.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该科技成果是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D.贝尔发明的电话1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

A.①②B.①C.②D.③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德其可欺,而又设事以防其欺。

”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③明朝的内阁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15.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A.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16.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陈云曾发表讲话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

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与陈云的观点相适应的是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17.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活”、“善于进取”、“讲求实际”。

导致这两种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A.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B.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C.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的建交D.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18.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之所以能产生一批先哲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C.希腊城邦制的出现D.古罗马法律的影响19.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中胜出。

对于他们主要贡献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领导了巴黎公社革命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D.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20.右图反映了某一时期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的状况。

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21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演进,家庭的结构与规模、观念与伦理等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动在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或某一社会形态局部发生重大变化时期更为明显。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引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资料来源: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材料四: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

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所采取的措施对家庭带来的影响。

(4分)(2)根据材料二,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2-2005年南京市(家庭)户规模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7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22.(24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54年,英国又爆发了第三次霍乱,伦敦在10天中就有500人死亡。

1866年,霍乱第四次爆发。

如果说霍乱的爆发是水污染的原因,那么,各种烟气、热气和毒气也直接带来了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流行。

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

——据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材料二:近代英国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材料三:近代工业革命200年来……谁该承担主要责任就不言自明。

无视历史责任……是毫无道理的。

发达国家如今已经过上富裕的生活,但仍维持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且大多是消费型排放;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

——据温家宝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9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9分)(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责任”和“国际转移排放”的角度,简要说明发达国家在改善全球环境方面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原因。

(6分)23.(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人数永远最少,但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永远最大……良知是他们的基本道德,理性是他们的遗传基因;寻根问底是他们的癖好,挑战权威是他们的秉性;客观和公正是他们的判断标准,怀疑和批判是他们的精神利剑;探索真理、揭示本质是他们的天职——他们就是思想家。

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辞典》和英国1985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从贡献和影响方面,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他们依次是亚洲中国的孔子,欧洲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的阿奎那,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培根、牛顿、达尔文,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康德。

(1)指出古雅典产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思想家的社会条件。

(4分)(2)从“探索真理”和“挑战权威”的角度,简要说明达尔文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5分)(3)列出两位与伏尔泰同时代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简要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

(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1)分家者:家庭规模缩小;不分家者:家庭赋税负担加重。

(4分)(2)政治上,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冲击了封建家长制;经济上,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摇了传统家族制度的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人们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

(6分)(3)趋势:家庭规模小型化。

(1分)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等。

(6分)(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4分)22.(1)问题:环境污染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和流行,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