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课件精品PPT小学优秀配套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朗读《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 雨》,概括你的朗读感受。
《望天门山》:__壮__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__柔__美
赏西湖之“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明媚
波光闪动的样子 想象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阳光洒 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
赏西湖之“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 淡雅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想象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 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 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zhān),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 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 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 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它 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 涌澎湃。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25张PPT)

你知道下列事物在古诗中的文化意蕴吗? 菊花 橘树 竹子 梅花
清高、 坚强
美满、 坚贞
正直、 坚韧
你还知道哪些?
高洁、 坚强








夜书所见
晚上写。 书,写。
[宋]叶绍翁
叶绍翁 字嗣(sì)宗,号
靖逸,南宋诗人。他是江湖派诗 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 品有《游园不值》《嘉兴界》 《四朝闻见录》等。
对照课文插图细细品味,诗中描绘了 哪些景物?
荷尽
橙黄
菊残
橘绿

荷尽已无擎雨盖
生机勃勃
了无生机
凋谢。
荷尽已无擎雨盖
撑起的雨伞。
凄清
比喻 悲伤
菊残犹有傲霜枝
争奇斗艳 迎风傲立
赞美
残败;枯萎。 还,尚且。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顽强不屈
萧瑟
荷尽已无擎雨盖, 对比
菊残犹有傲霜枝。
突出菊花_傲__霜__斗__寒__的形象,表 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__佩__、__赞__美__之情。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其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称杜甫 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主 要作品:《阿房宫赋》《江南春》《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xínɡ
山行
xié
歪斜
hán
寒山
fēnɡ
枫林
jìnɡ
石径
shuānɡ
霜叶
寒径斜霜
上下结构:__寒__、__霜___ 左右结构:__径__、__斜___
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
读诗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诗人描写了梧桐叶、秋风、儿童、篱笆、灯火 等景物,抒发了他思念家乡、追忆童年的感情。
层次梳理
梧叶 送 寒声 近处
秋风 动 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 挑 促织 篱落 一 灯明
郁闷孤独
对比反衬 更显孤寂
倍感亲切
主旨归纳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 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 己在秋夜里思念家乡的情感。
状元成才路
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 状元成才路
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理解诗题
夜书所见
书:写;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夜间把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 (jìnɡ)逸(yì),南宋江湖派诗人,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歌朗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漂泊在外的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孤独、思乡之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状元动成才路 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状元江成才路 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 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残荷
残菊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深秋收获季节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状元成才路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状元成才路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层次梳理
荷尽无叶
秋末特征 残菊傲霜
赠刘景文
橙子金黄 收获的季节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 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 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 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 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 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 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 由近及远地展开。
23
艺术特色
“望”字统领全诗。题为“望天门山”, 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 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 “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 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 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 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 帆,颇富情趣。
17 古诗三首新课导入 我ຫໍສະໝຸດ 各地风光美不胜收,所以产生了很多歌
颂各地风景的古诗,你能背出几首吗?
学习目标
1. 会认“亦、宜”等7个生字,会写“断、楚” 等1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 诗。默写《望天门山》。
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 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结构梳理
天门中断 开 碧水东流 回
青山 孤帆
相对出 日边来
山水相映 动静结合
雄伟秀丽
25





后 雨
宋 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整体感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碧水东流至此回
注释: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 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精品教学课件PPT小学优秀公开课
《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李白 , 所作,人称他“诗仙 ”,他写了大 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 有《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
二、背一背,写一写。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开, 碧水东流( 至此回)。 两岸青山( 相对出 ), ( 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二课时
诵读《望天门山》,回顾学法。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 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 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 美好的图景。李白借助这些雄丽 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 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会是怎样的心情?
我觉得他会被这壮观的 景色所震撼!
我觉得他会吟诗来赞 美这壮丽的景色。
背诵积累,补充诗句
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在 想象中体会到了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 澎湃。
接下来我们试着用“借助 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的方法来学习后两句诗。
耸出来。
两 岸 青 山 相 对出出 ,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 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 而来。
品析诗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朗读指导
这首诗在朗读的时 候要用轻柔、赞美的语 气,读出对西湖美景的 喜爱之情。
互动课堂
前两句描写了西湖什么天气 下的美景?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一起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
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云雾迷茫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奇妙、 奇特
也。
诗意: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望天门山 天门 中断 楚江 开 , 碧水 东流至此回 。 两岸 青山 相对出 , 孤帆 一片日边来 。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42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42张PPT)

感 悟
来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
“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
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一“出”一“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 动和惊喜。
·诗人是怎样表达的?
课 文
天门山 中断 出
总 望天 结 门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楚江水 开 回
孤帆:日边来
注释理解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理 ②方:正当,恰好。方好:正好,正显得美。 解 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感 悟 ④亦:也。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42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42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西施,是中国古代
四大美女之一,她是春
相 关
秋末期越国人,姓施,

名夷光,世居苎(zhù)

萝山苎萝村。苎萝有东、
西两村,施夷光住在西
村,所以叫她“西施”。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42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42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古诗三首》。
断楚至孤

帆饮 初 镜

广

未磨遥
银盘
亦抹宜庭未磨盘


园 地
yí yì mǒ wèi pán mó tín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秋天的古诗。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知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Array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传世。

诗人的好朋友。

赠刘景文
赠送。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解诗题
赠刘liúzèn ɡ “赠”横画较多,注意笔
画之间间隔均匀。

“刘”
左边“文”捺变成长点。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读好古诗,读出停顿 残是翘舌音
“橙”是翘舌音
“橘”读“jú

明诗意
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
中写到了秋天哪些的景物?把相关词
语圈出来。

我圈的景物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擎:举,
向上托。

向上托举的舒展的荷叶读一读,想象诗句的景象。

荷花凋谢、荷叶枯败荷尽擎雨盖
你能把这两幅图分
别对应“荷尽”与
“擎雨盖”这两个词语吗?已无擎雨盖
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开败了菊花傲霜斗寒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明诗意
对偶
指出诗歌前二句中的意象,并分析作者借其所表达出的含意。

败荷残菊
两个意象展示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但“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写完第一首古诗后,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和图
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
解了诗句的意思,并读出诗
的味道。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
于“您”。

明诗意
橙黄橘绿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真是硕果累累!
明诗意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Array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
时节啊。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景文也在。

两人交往甚密,交情很深。

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苏轼赠此诗时,刘景文已58岁了,难免有迟暮之感。


写作背景
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句诗?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悟诗情
春天和夏天应该是一年中最
生机勃勃的,可是诗人为什么却
说深秋时残菊傲霜、橙黄橘绿是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呢?
遇到困难难,
要像残菊傲霜那样,
勇于面对,乐观向
上,努力不懈。

只有严酷的
环境才能锻炼人,
才能检验、识别
一个人的风骨。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诗的前两句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语调宜平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
霜凌寒的精神。

后两句语调宜高亢,读出
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橙黄橘绿”
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背诵古诗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借助“已无、犹有、一年、正是”关键词把课文背熟了。

我借助插图把课文背熟。

盖菊残ɡài jú cán 君橙
霜shuān ɡ
jūn
c hén ɡ观察下列生字,交流书写心得。

“残”左边不
要多点。

“橙”右上角是两个短撇;“盖、霜”横画、竖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

赠刘景
文写景:荷尽 菊残
议景:橙黄橘绿时


结构梳理
《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_______的勉
励诗,表达了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
这大好时光,_________、_________,切不要意
志消沉、妄自菲薄。

刘景文乐观向上
主题概括
努力不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是描写 季的景色,
作者抓住 四种
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秋橘绿荷尽菊残橙黄
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
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
方法?
可以借助注
释和插图、联系
生活实际,想象
画面等方法理解
诗句的意思。

要把古
诗读正确、
流利,读好
停顿。

在理解诗句基础上,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互动课堂
迁移运用学法,学习
《夜书所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
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
泉市)人,南宋诗人。

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看见的景象。

夜书所见
书写。

在夜里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解诗题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
一灯明。

xiāo
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读古诗 “挑”读
“ti ǎo ”。

指儿童用树枝之
类捉促织。

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自学要求:
借助注释和图片、结合生活实
际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并
说说从诗中看到哪些画面?
写景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送sòn
ɡ
半包围结构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送”字静中显动,
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
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旅客思乡之情
萧萧梧叶江上秋风诗人触景生情
送客情
游子不禁思念家乡、
留恋童年之情。

诗意:瑟瑟的秋风吹
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
寒意,江上吹来秋风,
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明诗意
一阵阵( )吹动( ),发
出( )的声音,让人感到( )。

补充填空:
秋风梧桐树叶萧萧孤寂 于是,此情此景,独自一人在外的作者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悲秋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写哪些景物?
挑ti ǎ
o
还有个读音是“tiāo”
想象
促织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用细长的东
西拨弄。

篱笆蟋蟀的别名。

明诗意
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蛐蛐。

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明诗意 诗意: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郁闷孤独之情,朗读的语调舒缓。

后两句语气较前两句明
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可以上扬。

互动课堂
学习古诗《山行》
自学要求
圈出古诗中描写秋天的景物。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小组合作学习
1.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及想象到的画面。

2.确定成员,选择其中两句诗准备汇报。

3.小组集体朗读展示。

杜牧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

著有《樊川文集》。

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小组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