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合集下载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唐玄宗是个毁誉交加的风流天子

唐玄宗前前后后一共当了46年皇帝。在这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唐玄宗统治中国四十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进入天宝时期,步入晚年的唐玄宗开始懈怠朝政,把主要精力放在享乐上,而且花样百出,朝中大事基本上托付给了没有一点政治节操的宰相杨国忠,东北边事则交给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胡人将领安禄山。自己一头扎进了华清宫的温柔富贵乡,与杨贵妃开始了神仙般享乐的日子。正因为他的怠惰和昏聩,使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长达八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唐朝像坐过山车一般,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的繁华鼎盛,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他自己被迫禅位,事业灰溜溜地结束,同时,爱情的悲剧也提前上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香消玉殒,长恨至今,悲歌绕梁。

是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

唐玄宗当政四十四年,竟然不给自己提前修陵寝。泰陵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匆匆开始修建,而且从动工到完成不足一年,所以卑小简陋至极。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他创造的时代是个不考虑死亡的时代,他本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早年,他旺盛的精力施之于政治,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开元盛世;中年以后,当他的政治热情如潮水一般退却时,旺盛的精力则施之于情爱,于是,又有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爱情传奇。他追求完美,无论是政治之道,还是儿女柔情,总要轰轰烈烈,总要发挥到极致,这才不负其才,不虚此生!在这样的追求中,只有不能自已的生命热情,哪里还有死亡的位置呢!这种气概,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慷慨挥洒的盛唐气象!

唐玄宗为什么会开创盛世?40年太平天子有什么个人魅力

唐玄宗为什么会开创盛世?40年太平天子有什么个人魅力

唐玄宗为什么会开创盛世?40年太平天子有什么个

人魅力

本文导读:首先,唐玄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他处置奸佞、考核官员,保证吏治的干净。他焚烧绫罗绸缎,表明简朴的决心。他遣送宫女回家,表明皇帝的仁爱之心。

唐玄宗不是不爱奢侈品,但他把宫里的绫罗绸缎集中起来烧了。他也不是不爱美女,但他把她们都放回家,让她们过正常人的生活。

这一系列措施,让人们看到一个克己复礼的好皇帝,这是自古以来人们期望的皇帝类型。

开元十二年,唐玄宗曾经颁布一道命令,以后谁要是想对我提意见,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阻拦。如果发现皇帝有说话错误,处置不当,或者索求过度,任何人都可以直言不讳地指出来。

这是一种虚心纳谏的态度。正是唐玄宗的胸怀和诚意,才有了国泰民安的开元盛世。

其次,唐玄宗是一个有才的皇帝。他会写诗,能作曲,会弹琵琶,能打节鼓,至于骑马打猎,挥杆打球更是不在话下。唐玄宗亲自创办梨园艺校,亲自教学生,以至于后来被奉为梨园鼻祖。

正是在唐玄宗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皇帝的领导下,开元盛世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开元时期的藏书有五万多卷,当时的学者又写了两万多

卷,加起来八万多卷,这在印刷术还不发达的时代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另外,那时候的学校也非常多。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每乡都要建学校。在集约化的班级授课制形成前,每个乡都建学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规划。正是有了这样了不起的建设,才使得当时的社会形成温文尔雅的风气,就连小孩子都有礼让之心。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唐玄宗是一个有爱心的皇帝。这里的爱有对女人的爱情,更有对百姓的仁爱,尤其是危难之中显现出来的人道之心。

第2讲 李白翰林之谜

第2讲  李白翰林之谜

第2讲 李白翰林之谜上节课,跟大家讲到,李白进长安了。进长安对李白来讲,是一个很重大的事件。他不是说到长安来游览,那你来几回都行。他这次进长安,就是要见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就是谁呢?就是唐玄宗。他见了唐玄宗,他才能把他压在心里这么多年的话,讲给他听。他的抱负,他要做什么?他的规划。都要给唐玄宗说。要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可是很奇怪,李白是唐玄宗的天宝元年的秋天,进的长安。天宝三年初春时节就离开了。掐头再去尾,他在长安待了就一年多,号称三年。实际上只有一年多。这就很奇怪了。他花了那么多的工夫,找了那么多的关系,费了那么大的精力,进了长安。见了他朝思暮想的人。在他身边,只待了一年多。然后就离开了。在这一年里边,李白没有担任过任何实际的官职。从现有的资料看,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能留给后人反复回味的那些政治上的业绩。没有。就这么就离开了,就觉得很奇怪,像他这样一个执着的人,这么自信的一个人,像他对自己的期望值这么高的一个人,怎么会就轻易地放弃了这个很多的知识分子,追求一生往往都追求不到的,宝贵的机会呢?这里边,就有很多的玄机。就是我们要讲的。他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做翰林的时候的一些具体表现。【画外音】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惟一的一个。他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算是皇恩浩荡了。李白与唐玄宗,一个是名满天下,个性张扬的诗坛奇才。一个是九五之尊,开创盛世的当今皇帝。他们,会有什么不同寻常的会面呢?李白会受到唐玄宗的特别招待吗?而在长安,生性喜欢交友,擅长交友的李白,又会与哪些人交好呢?康震:我们得先说说,他刚到长安的时候,得到什么招待。那招待是比较隆重的。李白临去世的时候,是在他一个族叔,就大概相当于本家叔叔,叫李阳冰家里边去世的。这个李阳冰,是唐代很有名的写篆书的一个书法家。李白临去世的时候,就把自己平生所做的诗文,都交付给这个李阳冰,让他编辑出版。当时的集子的名字,不是叫《李白诗文总集》。叫什么呢?叫《草堂集》。《草堂集》这个序,对研究李白特别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李阳冰算是他同宗同族的亲戚,他见过李白。而且李白是在他家里边去世的。所以他的这个序,很有可能里边涉及到李白的生平事迹。都是李白告诉他的。它这里边有一段记叙。写唐玄宗见李白的情形。太长了。得翻译白话文才能说明白。怎么件的呢?就是本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教昌盛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留给你什么印象?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 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武则天这个女人是古今少有……她粉碎的传统,创设的 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人。 ——林语堂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李世民少年从军, 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 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李世 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 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四 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 子,被立为太子,唐高 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 民即位,改元贞观。

文才武略 君临天下
开启了一个时代的盛世
贞 观 之 治……
二、贞观之治
二、贞观之治
认真阅读材料及课文,归纳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上: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2、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4、严格考查官吏。
3、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三省六部制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 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完善科举制,扩大国学规模
二、贞观之治
材料二:“(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 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纳谏》 材料三: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 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四: “天下大稔(rěn,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 ……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资治通鉴》

杜甫 秋述

杜甫 秋述

你你知道杜甫《秋述》中引出的典故是啥?杜甫《秋述》的原文: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昔襄阳庞德公,至老不入州府,而扬子云草《玄》寂寞,多为后辈所亵,近似之矣。呜呼!冠冕之窟,名利卒卒,虽朱门之涂泥,士子不见其泥,矧抱疾穷巷之多泥乎?子魏子独踽踽然来,汗漫其仆夫,夫又不假盖,不见我病色,适与我神会。我,弃物也,四十无位,子不以官遇我,知我处顺故也。子,挺生者也,无矜色,无邪气,必见用,则风后、力牧是已。于文章,则子游、子夏是已,无邪气故也,得正始故也。噫!所不至于道者,时或赋诗如曹刘,谈话及卫霍,岂少年壮志,未息俊迈之机乎?子魏子,今年以进士调选,名隶东天官,告余将行。既缝裳,既聚粮,东人怵惕,笔札无敌,谦谦君子,若不得已。知禄仕此始,吾党恶乎无述而止。《登高》、《秋兴》诸诗皆为杜甫脍炙人口的咏秋诗,《秋述》一文亦写秋,与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透出了一种看破世态人情而滋长的人生悲凉,这恰是杜甫特有的生命情调。杜甫在京城长安闲居时,曾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这时,不少人认为他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都争着和他拉关系交朋友。随着杜甫做官的消息越来越沉寂,那些曾巴结讨好他的“朋友”便不再和他来往了。一个秋雨连绵的季节,正当诗人贫病交加之时,一位姓魏的朋友冒雨来访,这使他很受感动,于是作《秋述》一首。序曰:“秋,杜子病卧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高车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从此“新雨”、“旧雨”便成了新老朋友的代称。此文作于天宝十载(751),杜甫困居长安已历五年,故文章直状病卧长安旅舍之悲境:“多雨生鱼,青苔及榻。”次则运笔极抒世态炎凉之感,作者就眼前气象借雨喻人,以“旧雨来,今雨不来”喻写旧友仍来、新人绝迹的人情冷暖;又征引庞德公与扬雄(字子云)的遭遇,曲写自己的寂寞冷落;然后以慷慨抑愤之语点出门庭冷落缘由:士子一心追逐名利,故朱门不见涂泥,而嫌穷巷多泥。继则描写魏子与众不同,踽踽然来告别,作者明赞魏子“不以官遇我”,暗寓怀才不遇之愤。本文旨在赠魏子以壮行色,文中写杜魏之交情长志远主要是通过突出“神会”两字:一写魏子此来,不以官遇我,乃知我信奉安时而处顺的人生准则;二写我知魏子是卓特文士,必为世所用,成为黄帝之相风后、黄帝之将力牧式辅弼统帅;三写我知魏子性无邪气,又得正始诸彦之正传,必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如同孔门弟

中国通史安史之乱解说词

中国通史安史之乱解说词

中国通史安史之乱解说词

这是一个让历史研究者无法忘记的日子:公元756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

天刚蒙蒙亮,寂静的皇宫中突然喧闹起来,从里面冲出一群宫女,她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原来是大唐的皇帝李隆基已悄悄离开宫殿逃离长安。唐玄宗出逃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古老的长安城里一下子像炸开了锅。

有一伙盗贼趁机作乱,他们闯进皇宫,砸开国库大门,抢夺金银财宝。

当年,以唐玄宗为首的一群逃难者,就是奔走在这一片渭河平原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惊天大事?竟然迫逼这位威播天下的大唐皇帝,抛弃都城长安而仓皇出逃?

唐朝建立以后,经过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等五任皇帝总共六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势强盛,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迎来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

在这期间,虽然有过长达十几年的武氏专权,后来又有韦氏和太平公主两次君临的威胁,但无论是在老百姓的眼中还在外族人看来,大唐王朝一直都在马不停蹄地向前迈进。

公元712年八月,28岁的李隆基登上皇位。唐玄宗,后人又称唐明皇,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一年后,李隆基诛灭姑姑太平公主及其势力,稳定了自己的政权。

李隆基从小仰慕他的曾祖父,即开创“贞元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年轻的开元天子,下定决心“改中宗之政,依贞观故事”,要将李家王朝继续推向强盛。

用在贤明君主身上几乎所有的赞美之词,都可以用在开元年间的唐玄宗身上。唐玄宗任用贤才,整顿吏治,改革财政,田户检括,变革军事体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

三十年过去,王朝经济更加繁荣,社会和谐,边疆稳定,八方来朝,文化兴盛。盛唐气象喷薄而出。大唐帝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鼎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宋庆龄
三、女皇帝武则天
乾陵“无字碑”
也称丰碑,是为女皇武则天
立的一块巨大的无字石碑,这“无 字碑”是按武则天本人的临终遗言 而立的,其意无非是功过是非由后 人评说,这充分展示了她博大的帝
王胸怀与气魄。因为她临终前已经
历了被逼退位,早已预见到她身后 将面临的无休止的荣辱毁誉的风风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教昌盛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留给你什么印象?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 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武则天这个女人是古今少有……她粉碎的传统,创设的 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人。 ——林语堂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 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 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 ,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 ,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 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 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 赫战功。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 门之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 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 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 ,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摘自杜甫的《忆昔》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 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 间疾苦,躬勤庶政。”

杜甫秋述

杜甫秋述

杜甫秋述

你你知道杜甫《秋述》中引出的典故是啥?

杜甫《秋述》的原文: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昔襄阳庞德公,至老不入州府,而扬子云草《玄》寂寞,多为后辈所亵,近似之矣。呜呼!冠冕之窟,名利卒卒,虽朱门之涂泥,士子不见其泥,矧抱疾穷巷之多泥乎?子魏子独踽踽然来,汗漫其仆夫,夫又不假盖,不见我病色,适与我神会。我,弃物也,四十无位,子不以官遇我,知我处顺故也。子,挺生者也,无矜色,无邪气,必见用,则风后、力牧是已。于文章,则子游、子夏是已,无邪气故也,得正始故也。噫!所不至于道者,时或赋诗如曹刘,谈话及卫霍,岂少年壮志,未息俊迈之机乎?子魏子,今年以进士调选,名隶东天官,告余将行。既缝裳,既聚粮,东人怵惕,笔札无敌,谦谦君子,若不得已。知禄仕此始,吾党恶乎无述而止。

《登高》、《秋兴》诸诗皆为杜甫脍炙人口的咏秋诗,《秋述》一文亦写秋,与其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透出了一种看破世态人情而滋长的人生悲凉,这恰是杜甫特有的生命情调。杜甫在京城长安闲居时,曾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这时,不少人认为他前途不可限量,所以都争着和他拉关系交朋友。随着杜甫做官的消息越来越沉寂,那些曾巴结讨好他的“朋友”便不再和他来往了。一个秋雨连绵的季节,正当诗人贫病交加之时,一位姓魏的朋友冒雨来访,这使他很受感动,于是作《秋述》一首。序曰:“秋,杜子病卧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高车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从此“新雨”、“旧雨”便成了新老朋友的代称。

此文作于天宝十载(751),杜甫困居长安已历五年,故文章直状病卧长安旅舍之悲境:“多雨生鱼,青苔及榻。”次则运笔极抒世态炎凉之感,作者就眼前气象借雨喻人,以“旧雨来,今雨不来”喻写旧友仍来、新人绝迹的人情冷暖;又征引庞德公与扬雄(字子云)的遭遇,曲写自己的寂寞冷落;然后以慷慨抑愤之语点出门庭冷落缘由:士子一心追逐名利,故朱门不见涂泥,而嫌穷巷多泥。继则描写魏子与众不同,踽踽然来告别,作者明赞魏子“不以官遇我”,暗寓怀才不遇之愤。本文旨在赠魏子以壮行色,文中写杜魏之交情长志远主要是通过突出“神会”两字:一写魏子此来,不以官遇我,乃知我信奉安时而处顺的人生准则;二写我知魏子是卓特文士,必为世所用,成为黄帝之相风后、黄帝之将力牧式辅弼统帅;三写我知魏子性无邪气,又得正始诸彦之正传,必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如同孔门弟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解析)

最新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

(1)材料中唐玄宗开创了什么治世?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有关统治者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

【答案】(1)开元盛世

(2)观点:统治者对国家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

论述:纵观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国家很快就会被推翻。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2)依据材料的“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可以提炼的观点是:统治者对国家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论述:纵观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国家很快就会被推翻。例如,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出现“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白居易《长恨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二、学习要点:

1、题解关键词: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感受。

2、内容提示:

本篇是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妃的爱情悲剧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与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互相映衬,各具特色。

3、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诗篇既有对李、杨真挚爱情的歌颂,也有对明皇迷色误国的讽喻。叙事曲折婉转,抒情缠绵悱恻,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烘托气氛,刻划心理,是古代杰出的叙事诗篇。全诗语言流丽,声调和谐,适于反复吟诵。

三、作者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倡导新乐府,作品有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切流畅。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父亲都是朝廷官员。他自幼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

岁便能够辨别声韵,读书也特别刻苦。他出生的年代是“中唐”时期,曾经集中、统一而强大的唐帝国,已逐步滑坡。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他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还写过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这些诗写出了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状况。

作者刘禹锡的简介是谁写的啊

作者刘禹锡的简介是谁写的啊

作者刘禹锡的简介是谁写的啊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著名文学家、文史学家、名士,字仲宣,号说客,安福人,唐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含诗、赋、文等,以清新、婉丽见长。

刘禹锡生于安福,家境显赫,父亲刘亨以文章著称,为唐代怀仁文学的主要代表。刘禹锡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喜欢题画联、赋诗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福人史

家才举荐刘禹锡进入宫中陪读,求学于当时的名相崔曙,后进入杜曾的门下学习,得到高度的赞赏。唐玄宗开元年间,刘禹锡出仕为官,历任校书郎、殿中侍御史、修国史、宰相、左赞普等职,并曾任唐穆宗的宫苑诸监。其任职期间深受君主和百姓的信任。

刘禹锡终生热爱书法并精通此道,其楷书、草书、隶书皆有所成,更因其隶书而被誉为隶书第一人。刘禹锡的书法飘逸流畅,大气磅礴,特别擅长大字书写,如其所书的阴阳五行、环佩碑、云林诏、卢杞碑、唐玄宗行楷等众多作品都享有很高的美誉。刘禹锡在书法上的成功主要由于他的刻苦学习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常常根据自己书法的不足去向罗布泊、大漠、重庆等地学习当地的书法及不同的风格,以汲取更多的艺术源泉。

刘禹锡的文学造诣也颇高。他的诗歌清新婉约,体验丰富,常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以及对美好自然的感悟为素材,以清新婉丽的笔调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他的代表作有《竹枝词》、《贾

生》、《酬乐部郎中》等,其中《竹枝词》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刘禹锡的文学成就得到后人广泛肯定,唐以来,对其的评价可见一斑。宋代诗人苏轼称之为“汉魏细大人,唐门篇赋雄”,明代吴元济则对他赞道:“最擅草隶,波状出生平,毫无虚泛之致,夹注悉成壮雄之气”。

大明宫第四季盛世荣光知识点

大明宫第四季盛世荣光知识点

大明宫第四季盛世荣光知识点

知识点一:长安城唐

公元712年,大唐立国将近一百年,就在这一年,李隆基登上了帝位,他就是声名显赫的唐玄宗,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大唐即将进入辉煌的顶峰。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影响深远,实行科举制以后,文人开始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唐玄宗励精图治,帝国的朝堂很快就人才济济,根据史书记载,在大唐的皇宫大明宫,唐玄宗经常和自己的官员们,举行马球比赛,这些饱读诗书的帝国官员,在马球场上同样能够叱咤风云,从史料统计来看,大唐为数不少的官员,坐于朝堂可以运筹帷幄,跨上战马就能威震边疆,这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大唐的官员拥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在大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们谈空论玄,多少有些病态,大唐之后的宋明王朝,官员们老成世故,多少有些偏狭,而大唐的文人,似乎更为刚健,更为豪爽,更具有开拓精神,在古代中国,马球恐怕是最危险最刺激的一种娱乐活动,伤筋断骨的事情经常发生,但是大唐的精英们却乐此不疲,或许,这种娱乐活动,非常契合唐人的性格。

无畏的冒险精神,强烈的竞争意识,为男人的荣誉而战,为骑手的尊严而战,在大明宫的马球场上,皇帝的官员,宰相和幕僚,所有人一律平等,进球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唐玄宗热衷于马球比赛,经常不顾个人安危,高力士是唐玄宗最信任的太监,他多次劝阻皇帝不要参加马球比赛,但唐玄宗仍然一意孤行,年轻气盛的皇帝,智慧而充满朝气的朝堂,大唐的盛世已经到来。

这是一个难以用语言描绘的时代,就在这个时代,一个运用汉语语言的大师诞生了,他就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在盛唐的天空,李白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有学者考证,李白出生在天山以西的碎叶城。

唐太宗听取意见成功的例子

唐太宗听取意见成功的例子

唐太宗听取意见成功的例子

1.皇帝听取意见的重要性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明智和有远见的皇帝。他非常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自己决策的重要依据。唐太宗深刻理解,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听取不同意见,才能更全面地了解问题,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2.接纳各种观点

唐太宗广泛接纳各种观点,不仅是来自宫廷内部的大臣,还包括普通百姓的意见。他经常通过召开座谈会或直接听取民众的意见,了解民生疾苦,以便改善国家政策。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经验,他们的意见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参考。

3.推动改革的意见

唐太宗鼓励大臣提出改革的意见,他认为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关键。他积极倡导各类改革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改革税收制度、整顿官员的品德等。他不断地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并根据意见进行相应的改革,推动国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平等对待意见

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方面的意见,不分高低贵贱。他认为,只有给予每个人发表意见的机会,才能真正发挥每个人的智慧。他在听取意见时,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或地位而歧视或偏见,而是真诚地倾听

并考虑每一个意见的价值。

5.充分讨论问题

唐太宗在听取意见后,会组织大臣进行充分的讨论。他鼓励大臣们就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他相信通过充分的讨论和辩论,可以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6.权衡利弊

唐太宗在听取意见后,会权衡利弊,综合各方面的观点,做出最终的决策。他非常注重政策的可行性和长远性,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盲目行事。他会仔细评估各种意见的优缺点,选择对国家最有利的方案。

大唐玄奘观后感

大唐玄奘观后感

大唐玄奘观后感

《大唐玄奘》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它讲述了唐朝时期一位勇敢的僧人玄奘,为了

弘扬佛教,踏上了千里迢迢的西域取经之旅。观后让我感受到了玄奘的勇气和决心,

也让我对佛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电影中,玄奘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但他始终坚持走下去。无论是山川崎岖的路程,还是恶劣的天气条件,他总是带着修行的决心坚持不懈。这种勇气和毅力令人钦佩,

也让我深思,人生就如同一场长途旅行,我们也要勇敢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坚持自

己的目标。

电影中还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普世价值观。玄奘与众多人相处,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他都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也用佛教的智慧解答别人的疑问,让我对佛教的思

想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影片中也强调了修行的过程是个体内心的转变,不仅仅是外

在事物的追求。

整部电影的画面非常美丽,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壮丽和宏伟。从大唐的宫殿,到

西域的戈壁沙漠,再到印度的寺庙,每一个场景都令人叹为观止。电影中的配乐也非

常动听,能够将观众完全带入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总的来说,《大唐玄奘》是一部令人感动而又思考的影片。它通过玄奘的故事,传达

了勇气、毅力、平等和智慧等价值观。这部电影不仅让我对佛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这部影片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

会激励更多人追求内心的修行和成长。

《李商隐诗两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李商隐诗两首》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锦瑟》是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这首诗是李商隐罢官后,退居郑州病逝之前所写的绝笔诗,回首一生遭遇,感伤身世,寄托情怀。诗人身世的悲怆,理想的幻灭,爱情的悲剧,人生路途的迷茫和无穷的遗恨,一并括在诗的形象之中,拨动了我们的心弦。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怀古诗中的佳作。诗歌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矛头直指唐玄宗,讥讽他没有摆正爱情与江山社稷的关系,一人之情却让一国来承受,何其不公。诗歌讽喻君主帝王要以史为鉴,忧国忧民。

【写作素材】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真情了。于是,,拥有可待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从那之后,他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了中国诗坛丰碑上那极为显赫的位置。一生悲戚郁郁的他,也足够因对文坛如此丰厚的成就与供给欣然长叹、洒脱而去了吧。相信,那一句句绮丽的诗词,带着忧愁诗意的墨香,也早已风流千古,漫步于时间之外了。

3、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他的诗像“飒飒东风细雨来”一样的柔软,可偶然地竟也会像李白、高适那样,喷出一句“心断新丰酒,销酒斗十千”。虽然说,不可否认的,这半丈豪情中,还有一半他那特有的忧伤,但终究他不用一寸一寸地发牢骚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豪放的了。

《长恨歌》中的唐玄宗杨玉环爱情

《长恨歌》中的唐玄宗杨玉环爱情

《长恨歌》中的唐玄宗杨玉环爱情

《长恨歌》中的唐玄宗杨玉环爱情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关《长恨歌》的争议虽然众说不一,但对“李、杨爱情”的事实似乎多有默认。

每次我在讲课或者备课时翻开白居易的《长恨歌》,都不免为其主题思想的研究所困扰。长期以来的有关争鸣,无论是讽谕君主说,还是爱情悲剧说,或是双重主题说,似乎都以承认并接受“李、杨爱情”的既成事实为前提,而后阐发见解。

尽管有诸多评论对《长恨歌》中的李、杨情事议论纷纷,但大体上均承袭了“李、杨爱情+悲剧”的模式来定格诠释。甚至将此比作人类共有的美好情感,或比作与常人别为二致的真挚爱情而加以称颂的议论也不少,当然此类见解的探讨不排除受诗人情感因素的影响。然而我却对此颇存质疑。因为在李、杨的情事中,所谓的“爱情”具有非常明显的单边优势和强权色彩。作为唐玄宗李隆基,“后宫佳丽三千人”,他当然可以随心所欲地爱,随心所欲地求,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反而依仗皇权不择手段地执意将被自己看上眼的儿子寿王李瑁之妃强行占为己有。为了遮人耳目,掩饰自己的丑行,还不惜自欺欺人地让这个曾是儿媳的杨玉环出家做女道士,然后再迎娶回宫。“爱情”在他的一方,实在是太自由太偏宠也太霸道了;而作为对应方的杨玉环,则完全被剥夺了选择的自由,惟有殉道般地专一侍奉并献媚于自己的公公——当朝皇帝李隆基这一条路可走,此外别无他途。在这种扭曲得变了型的“爱情”演绎中,最终衍生出“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的结果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与当今社会的“养小蜜”等畸形的丑陋现象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如果说这也算得“爱情”,甚至还要加以歌颂的话,那么人世间还有什么真实美好的情感可言?所以在我看来,李、杨之间的关系,至多只能算作皇权威慑下的姻缘交易。这与古往今来的婚姻关系中为利所诱,或者为权所倾、为权所屈等不健康、不合理的逼迫无奈的婚姻现实同出一辄。它在本质上与朴素的自由恋爱没有任何相通之处,其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是个毁誉交加的风流天子

唐玄宗前前后后一共当了46年皇帝。在这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唐玄宗统治中国四十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进入天宝时期,步入晚年的唐玄宗开始懈怠朝政,把主要精力放在享乐上,而且花样百出,朝中大事基本上托付给了没有一点政治节操的宰相杨国忠,东北边事则交给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胡人将领安禄山。自己一头扎进了华清宫的温柔富贵乡,与杨贵妃开始了神仙般享乐的日子。正因为他的怠惰和昏聩,使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长达八年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唐朝像坐过山车一般,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的繁华鼎盛,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他自己被迫禅位,事业灰溜溜地结束,同时,爱情的悲剧也提前上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香消玉殒,长恨至今,悲歌绕梁。

是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

唐玄宗当政四十四年,竟然不给自己提前修陵寝。泰陵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匆匆开始修建,而且从动工到完成不足一年,所以卑小简陋至极。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他创造的时代是个不考虑死亡的时代,他本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早年,他旺盛的精力施之于政治,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开元盛世;中年以后,当他的政治热情如潮水一般退却时,旺盛的精力则施之于情爱,于是,又有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爱情传奇。他追求完美,无论是政治之道,还是儿女柔情,总要轰轰烈烈,总要发挥到极致,这才不负其才,不虚此生!在这样的追求中,只有不能自已的生命热情,哪里还有死亡的位置呢!这种气概,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慷慨挥洒的盛唐气象!

然而,既然是一个无比鲜活的生命,那就会体现生命的自然规律。唐玄宗会变老,会倦怠,会改变追求的目标,也会转移生活的重心。早年,他意气风发,

渴望建功立业,于是,观沧海,歌大风,能文能武;中年以后,他功成名就,渴望享受生活,于是,赏名花,对妃子,亦醉亦仙。这样阶段性的生活安排本没有错—如果他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他是皇帝,是专制时代的专制皇帝。这个角色需要他用权力意志控制一切,甚至控制自身。也许,清代的康熙皇帝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唐玄宗做不到。当他对情的追求胜过对道的追求时,他就由明变昏了。随之而来的是安史之乱,马嵬泣血。一个曾经让生命的力量臻于极致的皇帝,也最终耗尽生命,埋进泰陵的黄土。“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这样的生命比传说更美丽。

唐玄宗最为突出的才华有哪些?

开元天宝年间涌现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开元盛世取得如此辉煌灿烂的功业,首先要归功于唐玄宗的领导才华。他既能审时度势,又有知人之明,这是盛世出现的重要保证。怎么叫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呢?玄宗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永远知道谁能帮他达到目的。临淄王时期,他要皇位,他知道,刘幽求、王琚这样的纵横家是最好的选择。开元初年,他要拨乱反正,让国家尽快走上正轨,这时候,他知道多谋善变的姚崇是最好的选择。政治规模基本确立了,他要守制度,立法度,这时候,他知道,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是最好的选择。再后来,国家已经安定繁荣的时候,他要文治,他知道一代文宗张说就是最好的选择。文治过度,朝廷腐败,全社会奢靡成风,这时候,他知道,清廉简朴,刻苦自励的李元纮、杜暹就是最好的选择。国家长期快速发展,容易让人产生自满情绪,需要牛虻刺激一下的时候,韩休、张九龄这样的直肠子就是最好的选择。能够随时把握时代脉搏,再根据时代需要任命合格人选,这就是唐玄宗作为领袖有能耐的地方。

唐玄宗还是一位非常有艺术才华的皇帝。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几百个皇帝,其中当然不乏有为之士。但是,就像毛主席在词里讲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大多数有为的皇帝都只具备政治才华。当然,皇帝之中也不乏才子,像南唐后主李煜填词,不是独步千古,号称“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吗?还有宋徽宗赵佶,那不是瘦金体的创始人,宫廷画家的知己,号称书画双绝吗?可是,他们治国的本领又都太

差了。谁能像唐玄宗那样又能治国,又多才多艺呢?他不仅能创造开元盛世,还能写诗、能作曲,能弹琵琶、能打羯鼓,骑马打猎,挥杆打球也不在话下。他设立梨园,亲自“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最终成为戏曲界遵奉的梨园鼻祖。

唐玄宗也很有思想才华。他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儒释道三家也正是当时中国最主流的思想体系。玄宗为什么要给这三部经典作注释?这就叫做三教并重,三教合流。这不正是中国后期思想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嘛!能认清思想发展的脉络,本身就算是有思想啦。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导和提倡之下,开元盛世才显得格外文彩焕然。文化的保存和传播都要靠图书,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藏书是为了保存以往的学问,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开创未来,培养未来的学者。怎么培养呢?办学校啊。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正因为这样重视文教,当时的社会温文尔雅,蔚然成风。按照《旧唐书•玄宗本纪》的说法,就是“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有这样风雅的皇帝,有这样风雅的社会风气,唐代人才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玄宗打造的开元盛世之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古代,号称有三大盛世。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在这三大盛世之中,开元盛世无疑是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在经济上,开元盛世创造了粮食储备一万万石的奇迹,男耕女织,各得其所;在政治上,开元盛世拥有姚崇、宋璟等一代贤相,他们的能力和业绩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远无愧于西汉的萧规曹随,近不亚于唐初的房谋杜断。在军事上,王忠嗣、高仙芝等一批良将,在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等等沿边藩镇纵横驰骋,捍卫着大唐西到葱岭,东到大海的广阔边疆。

在文化上,开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仅拥有李白杜甫那样的天才诗人,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