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整理)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三)收缩性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收缩性心力衰竭:因心脏收缩功能障碍致收缩期排空能力减弱而引起的心力衰竭,临床以心脏扩大、收缩末期容积增大和射血分数降低为特点;绝大多数心衰有收缩功能障碍。
舒张性心力衰竭:分为两类:(1)主动舒张功能障碍:舒张期心室主动松弛的能力受损,如心肌缺血;(2)舒张功能不全:心室的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主要见于心室肥厚。
5.快速强心:西地兰、毒毛旋花子苷K
心律失常
掌握: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能识别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
常见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制剂选择及注意事项。
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食道心房调搏
心内电生理检查
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1)
Ⅰ类:阻滞Na+通道
Ⅰa:奎尼丁(APD?)
Ⅰb:利多卡因、慢心律(APD?)
1.睡梦中出血
2.显性出血,出血量与贫血程度成正比
3.常伴随胎动异常,甚至胎动消失
体征:视出血量而定
1.与出血量成正比的失血体征
2.产科体征:
a子宫增大符合停经时间
b胎先露高浮
c胎心改变,甚至消失
3.阴道检查:仅适用于终止妊娠前、具备立即输血及手术条件、严格消毒、操作轻柔
a胎先露与手指间触及海绵样组织
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重点
临床类型、表现及特征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及措施
无排卵性功血
⑴症状
常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因人而异:
临医概论复习知识总结
临医概论复习总结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 10小题(20分)二:是非题 10小题(10分)三:单项选择题:20小题(20分)四:简答题 4小题(20分)五:问答题 2小题(30分)名词解释:⏹症状:指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腹痛、疲乏、发热等。
⏹体征: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肝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黄疸: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使组织肿胀。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知的急性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主诉:指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机体可通过血液途径、性途径及垂直传播等感染。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由各种病因造成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跳及呼吸突然停止。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到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右心室扩张或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诊断时需要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发生于肺脏的癌病类疾病。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亦称心功能不全,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发展到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从而导致器官、组织血液灌输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临床概论期末总结
临床概论期末总结临床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学习临床概论,我们了解了医学的基本原理、临床病理学、临床诊断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参与实习活动,与临床医生交流等多种途径,提高了自己的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在理论学习方面,我学习了临床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临床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以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的学科。
通过学习临床病理学,我对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从细胞和组织的角度理解疾病的本质。
此外,我还学习了临床诊断学的基本知识。
临床诊断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全面、综合地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出患者的疾病种类和病情,并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学习临床诊断学,不仅提高了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诊断的能力。
其次,在实践方面,我参与了医学实习活动,亲身感受了临床工作的方方面面。
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临床医生进行旁观式实习,观察医生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临床医生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准确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我还亲自参与到一些基本临床操作中,例如心肺复苏、静脉输液等,提高了我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最后,在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临床医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求。
临床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全面的思考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
临床医生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临床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我将来临床工作的基石。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临床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等相关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亲身参与了临床工作,锻炼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主诉:是病人对最主要的症状和/或体征的叙述, 也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症状、部位、时间三要素。现病史: 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发展与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病程中的一般情况。既往史: 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患过的疾病、手术外伤输血史、预防接种、药物及其他过敏史, 特别是与现病史有密切的关系的疾病。症状: 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体征: 医生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感染性发热: 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的发热。发热分期: 体温上升期、高热期和体温下降期热型: 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不规则热咳嗽: 由延髓的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 各种传入的刺激导致咳嗽中枢将冲动传向运动神经, 从而导致咽肌、膈肌等运动完成咳嗽动作, 剧烈的呼气冲出狭窄的声门裂隙发出声音。胸痛病因: 胸壁疾病;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纵隔疾病; 其他疾病。咯血: 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出血, 经口腔咯出。病因: 支气管及肺部疾病; 心血管疾病; 其他疾病。呕血: 患者呕吐血液, 由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便血: 血液由肛门排出, 粪便带血或全为血液, 色鲜红、暗红或黑色。隐血: 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 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呼吸困难:呼吸费力, 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异常改变。头痛: 系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病因: 颅脑病变, 颅外病变, 全身性疾病, 神经症腹痛病因: 腹部疾患; 胸部疾患; 全身性疾患水肿分类: 全身性水肿; 局部性水肿; 积液恶心: 指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呕吐: 指通过胃的强烈收缩导致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经过食管、口腔排出体外。呕吐分类:反射性呕吐; 中枢性呕吐; 前庭障碍呕吐腹泻: 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并带有粘液、脓血或末消化的食物。腹泻分类: 急性腹泻; 慢性腹泻黄疸: 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黄疸分类: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尿频、尿急与尿痛三者合称膀胱刺激征。尿频: 排尿次数增多。尿急: 病人一旦有尿意即要排尿, 难以控制。尿痛: 排尿时感觉耻骨上区、会阴部及尿道疼痛或烧灼感。意识障碍: 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心悸: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病因: 心脏搏动增强; 心律失常; 心脏神经官能症。体格检查: 指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简便的工具对病人身体状况进行检查的过程。生命征: 体温; 脉搏; 呼吸; 血压营养: 良好; 中等; 不良意识障碍程度: 嗜睡; 意识模糊; 昏睡; 昏迷; 谵妄体位: 自动体位; 被动体位; 强迫体位基本检查法: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嗅诊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①一般检查; ②头部检查; ②颈部检查; ③胸部检查; ④腹部检查; ⑤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检查; ⑥脊柱及四肢检查; ⑦神经系统检查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发展规律、病程经过、预后转归、治疗措施、预防和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作用和影响的一门医学科学。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统一的表现。精神活动如发生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量和质的改变时, 就能患精神疾病。精神医学特点:①患者特点: 精神疾病者中除神经症外, 精神病者否认自己患有精神异常, 即自知力缺乏。因而病人拒诊、拒药。如强制诊治往往发生暴怒、兴奋等。②病程特点: 对精神病者的检查和观察应以生物学和心理学的观点进行, 作为诊治的参考。要了解病人自出生后各个年龄阶段发育史、生长过程和家庭教养, 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对其影响。在心理学上要了解心理活动状态、性格特点、智力发育、学习成绩、爱好和能力等等。③治疗特点: 精神疾病的病因迄今还未完全阐明, 因此对因治疗是不适宜的。一般强调心理学治疗和环境治疗, 药物治疗也是重要不可缺的。需要医院、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进行预防、医疗的康复构成防治网的一种完整医疗体系。精神医学和神经病学的关系:①精神医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机理、症状、诊断、防治和健康者心理保健的医学。②神经医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机理、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医学。③两种都是研究神经系统病变的医学。两种疾病的区别:病变部位、病变性质和症状表现不同。①精神疾病的病变主要在脑部, 其病变性质除脑器质性病变外, 其它疾病大都属于机能性病变, 找不出明显结构的改变。症状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障碍。②神经病的病变不仅是脑部, 而是所有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是属于器质性病变。有神经组织结构的病变, 症状表现为感觉、运动、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障碍。③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既有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 也有各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等只有精神症状, 而无神经系统体征或症状。④因而精神疾病和神经病, 有的两者难以严格区分, 有的彼此分离, 也有相互关联。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 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因:1. 生物学因素: ①遗传; ②性格特征; ③其它: 与年龄有一定关系, 多发生于青壮年。2. 心理社会因素: ①环境因素; ②心理因素: 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 心理因素仅属诱发因素。发病机理:1. 生化代谢障碍①多巴胺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脑内某些部位内多巴胺能活动过度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尾状核、壳核及伏隔核内有多巴胺受体密度增多;②五羟色胺(5-HT)传递障碍假说: 精神分裂症可能与患者脑内5-HT能活性降低有关。有人认为精神分裂症发生可能与脑内多巴胺系统(活性过强)与5-HT系统(活性过低)之间的不平衡有关。2. 高级神经活动症理生理学假说3. 免疫学假说4. 心理学发病机理5.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平衡学说临床表现:1. 早期症状: 初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或有强迫症状2. 发展期①思维障碍: 联想障碍, 思维障碍多为各种妄想;②感知障碍:以幻听最多见,如评论性、争议性、或命令性幻听。其他幻觉(视、嗅、触等)次之。③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最易引人注意的症状, 情感表现与思维活动和意志行为互不协调, 与周围环境也不相协调, 是本症特征;④意志行为障碍:呈精神运动性抑制, 分为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⑤智力障碍: 智力减退和人格改变。⑥意识清晰, 自知力不良。2. 后期: 人格幼稚化及精神活动减退。临床类型:1.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 症状以妄想为主;2. 单纯型, 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3. 青春型, 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4. 紧张型: ①紧张性木僵, 以运动抑制为突出表现; ②紧张性兴奋, 以运动兴奋为突出表现。诊断:①精神症状以思维障碍为主, 同时有情感、认知和意志行为异常;②青中年发病;③病期长, 在三个月以上;④若既往有类似发病, 间歇期遗留某些精神缺陷或性格改变;⑤类似的精神疾病家族史可供参考;⑥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的证据。精神疾病的治疗分为:①主要治疗: 精神治疗和躯体治疗;②辅助治疗: 康复治疗。精神疾病治疗的特点:①精神疾病治疗是把有精神障碍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②由于患者的自知力丧失、否认有病、甚至拒绝治疗, 因此精神疾病的治疗需靠医务人员的说服, 有时要进行强制性治疗。③精神治疗占重要地位, 对于心因性精神障碍来说, 精神治疗可作为病因治疗而首选; 其它精神疾病治疗也要在适当时机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④病因未明, 对因疗法少, 而对症治疗居多;⑤治疗效果的判断采用的症状量表记点的方法评定;⑥重返社会是精神疾病治疗的目标: 需要药物的维持治疗及有助于康复的社会防治制度。精神疾病的治疗原则:①综合治疗原则: 患者自身具有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特征, 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又与具体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上也要综合考虑, 给与生物学治疗措施、心理学治疗措施、社会学治疗措施才符合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②持续治疗原则: 精神疾病多系慢性疾病, 其治疗与康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应有长期治疗计划。即使是急性或亚急性精神障碍, 在症状缓解后的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等, 都需要持续的医疗帮助。③治疗个体化原则: 每个患者的生理情况、心理素质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 即使诊断相同, 也要因人而异, 为每一具体患者制订出具体的治疗方案, 并根据治疗中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①药物治疗; ②电休克治疗; ③胰岛素治疗; ④精神外科治疗; ⑤心理治疗; ⑥工娱疗法。情感性(心境)障碍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 以情感或心境显著而持久的高扬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 伴有相应的思维与行为改变。病因:1. 生物学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病前性格特征: 患者性格特征是发病的基础, 分三类素质: 忧郁素质; 躁狂素质; 双性素质。2. 心理社会因素: 作为促发因素。发病机制:1. 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假说:①儿茶酚胺假说: 抑郁症CA↓;躁狂症CA↑。②5-羟色胺假说: 抑郁症5-HT↑;躁狂症5-HT↓。③胆碱能/去甲肾上腺素能活性平衡失调假说: 抑郁症Ach ↑,NE ↓; 躁狂症Ach ↓,NE↑2. 神经内分泌失调假说:①抑郁症患者血浆皮质激素和17羟皮质类固醇的含量增高;②促甲状腺素对于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的反应迟缓或消失。③推测这些内分泌反应异常可能与间脑、下丘脑生物胺的功能障碍有关。临床表现: 产生情感的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症状, 可表现为躁狂与抑郁两种:1. 躁狂症(型或期)特点: 情感高涨、思维迅速、言语与动作增多, 但不荒谬也不脱离现实。2. 抑郁症(型或期)特点: 情感低落、思维缓慢、言语和动作减少, 有的自杀意念强烈。临床类型:单相型发作; 双相型发作。病程与预后: ①躁狂症起病较急, 抑郁症起病多缓慢; ②有反复发作倾向。诊断依据:①青壮年期起病, 起病较急;②精神症状特点: 以情感高涨或抑郁为主, 情感、思维和意志行为三者协调, 无脱离现实表现;③病程呈周期性, 多数病人有既往类似发作史, 间歇期精神状态完全正常;④排除器质性疾患;⑤有阳性家属史者,可作参考。鉴别诊断:①精神分裂症: 青春型时有表现情感、言语、行为的兴奋或抑制, 易误诊为躁郁症, 但精神分裂症发生情感、思维与意志行为不协调, 脱离现实, 后者协调而无脱离现实表现。此外, 起病方式、病期、以往发作后有无残留症状、家族史及治疗反应等, 均有助于鉴别。②反应性精神病: 起病前有强烈精神因素, 症状表现反映内心体验, 持续时间短, 经休息或适当治疗后可迅速好转, 既往无类似发作史, 也不复发。治疗: ①精神药物治疗; ②电抽搐治疗; ③胰岛素昏迷治疗; ④精神治疗; ⑤预防复发。肿瘤: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 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常以局部肿块表现。肿瘤的特征:1. 基本特征①组织块呈过度而不协调的生长;②即便诱发刺激因素停止后, 这种组织块仍不断生长。2. 一般形态①肉眼: a.数目和大小: 体积差别大;b.形态多种多样, 与发生部位、组织起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有关;c.颜色: 灰白色, 灰红色, 少数有特定颜色。②组织结构: a.肿瘤的实质: 肿瘤细胞的总称, 根据实质进行分类, 分期等。b.肿瘤的间质: 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 有时还有淋巴管, 支持营养肿瘤实质。肿瘤的同型性和异型性:1. 同型性: 不论良性或恶性肿瘤, 与发生该肿瘤的正常组织相比较, 总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之处。常作为诊断其组织起源的依据。2. 异型性: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 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异型性大小是确定肿瘤良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 恶性肿瘤常有明显的异型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①细胞的多型性: 形态不一;②细胞核的多型性: 细胞核体积大, 多形核;③细胞浆的改变: 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 呈嗜碱性。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 如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非典型性增生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 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原位癌指黏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生长分数GF: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增殖阶段细胞的比例。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称为演进。异质化: 一个克隆来源的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形成在侵袭能力, 生长速度, 对激素的反应, 对抗癌药的敏感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亚克隆的过程。肿瘤的生长方式:①膨胀性生长: 多数良性瘤的生长方式; ②外生性生长: 良、恶性肿瘤; ③浸润性生长: 恶性肿瘤。肿瘤的扩散: 浸润(直接蔓延); 转移: ①淋巴道转移; ②血道转移; ③种植性转移某些物质或细胞在质或量方面异常地分布于组织间隙的现象称为浸润。肿瘤浸润是恶性实体瘤的生长特征之一, 是肿瘤转移的前奏。肿瘤转移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 通过各种渠道的转运, 到不连续的组织增殖生长, 形成同样性质肿瘤的过程。肿瘤转移包含脱离、转运和生长三个主要环节。肿瘤转移的特点:1. 不同肿瘤的转移情况①肿瘤转移与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有一定关系;②癌多发生淋巴道转移, 肉瘤多循血道转移;③有些肿瘤尚有一定的器官转移倾向;④肿瘤的器官转移倾向性其机理尚不太清楚, 可能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器官组织结构、血流、生化环境(氧化、营养)、受压及损伤情况以及宿主局部防御功能有关。2. 转移性肿瘤的一般特征①转移瘤与原发瘤相隔一段距离,即不具连续性, 藉此可与肿瘤浸润导致的直接蔓延相区别;②多数转移瘤保留其原发瘤的生物学特性(同型性), 藉此可对其进行追索;③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是互有关系的不同病理过程;④肿瘤浸润是肿瘤转移的前提, 但不等于一定发生转移, 然而肿瘤转移必定包含一个浸润的过程。肿瘤转移的类型:①淋巴道转移: 癌的常见转移途径。②血道转移: 血道转移也可由淋巴道转移发展而来;③种植性转移: 以腹膜为最常见, 腹膜的种植性转移灶位于下垂部位。肿瘤的分级与分期:1. 分级: 根据其分化程度的高低、异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数的多少等确定。Ⅰ级: 分化良好, 低度恶性Ⅱ级: 分化中等, 中度恶性Ⅲ级: 分化低下, 高度恶性2. 分期: 根据原发性肿瘤的大小、浸润的深度、范围, 以及是否累及临近器官, 有无局部和远处淋巴结的转移, 有无血源性或其它远处转移来分。TNM分期:①T(Tumor): 肿瘤原发灶大小及范围。T1-T n②N(Node): 局部淋巴结受累情况。N0-N n③M(Metastasis): 肿瘤转移情况。M0-M n良恶性区别良性恶性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组织形态相似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组织形态差别大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多见,可见病理核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可推动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能推动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坏死、出血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转移不是复发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较多复发对机体影响较小,局部压迫或阻塞较大,坏死,出血,感染,恶病质肿瘤的治疗:1. 良性肿瘤:①手术指征: 易发生恶变倾向者; 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者; 对劳动、生活及外观影响较大并发感染者②定期观察: 生长缓慢, 无症状, 不影响劳动和外观2. 恶性肿瘤①早期或原位癌: 手术或/和放疗、电灼、冷冻等②肿瘤转移至区域淋巴结: 手术和放、化疗等③肿瘤广泛转移或其它原因不能切除者: 姑息性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常用治疗方法:①手术治疗: 根治性、姑息性②放射治疗: 分内外照射③化学治疗: 细胞周期特异药和细胞周期非特异药④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⑤中药治疗WHO 疗效评价:①完全缓解CR; ②部分缓解PR; ③稳定SD或无变化NC; ④进展PD肿瘤标志物是指示体内肿瘤存在并反映其一定生物学特性的生化物质。临床上主要是指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可以检测到的、并与肿瘤消长相关的物质。有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诊断。肿瘤标志物的分类:①肿瘤细胞分泌的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②宿主反应产生的标志物: 血清铁蛋白SF;③不排泌到循环体液的标志物: 肿瘤基因或相应肿瘤的特异蛋白等。甲胎蛋白AFP1. AFP是在胚胎时期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的重要血清成份, 肝细胞肝癌等肿瘤细胞中, AFP合成基因由于去阻遏作用而被激活, 大量产生, 使其在血中水平升高。2. 临床意义: ①原发性肝癌; ②妇科肿瘤; ③睾丸非精原细胞癌血清铁蛋白Fer1. Fer参与胞内铁蛋白和Hb合成、红细胞生成, 并参与细胞的免疫调控过程, 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等处。2. 临床意义①缺铁性贫血;②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病;③原发性肝癌;④消化道肿瘤、鼻咽癌、乳腺癌等, 若转移至骨髓、肝、淋巴腺或脾脏后, Fer值显著升高。致癌基因(或原癌基因onco-genes): 受到致癌因素作用, 产生基因突变, 原处于静止状态的致癌基因被激活,癌基因过度表达, 导致细胞癌变。抗癌基因(或抑癌基因anti-oncogenes): 突变和损伤, 导致正常细胞对癌基因表达进行调控的功能丧失。肺癌的病因学:①吸烟(主动与被动吸烟): 引起肺癌和导致肺癌发病率显著性上升的首要因素;②职业致癌因子;③电离辐射;④饮食与营养;⑤遗传因素;⑥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⑦病毒感染、真菌毒素等分类:1. 按解剖学部位: 中央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2. 按组织学分类:①小细胞肺癌SCLC;②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鳞状细胞癌, 腺癌, 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鳞状细胞癌: ①与吸烟密切相关, 最好发于男性; ②中心性地发生(中央型); ③首先经淋巴转移, 血行转移发生较晚; ④一般生长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腺癌: ①与吸烟的相关性不大, 多发于女性; ②周围型; ③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 ④治愈率较鳞状细胞癌高; ⑤一般生长较慢, 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发生较晚。大细胞癌: ①高度恶性; ②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支气管, 有早期转移现象; ③很多表现为腺癌、鳞癌或小细胞癌的分化特征; ④转移较小细胞未分化癌晚, 手术切除机会较大。小细胞癌SCLC: ①高度恶性, 约占肺恶性肿瘤的1/4; ②中央型; ③早期通过淋巴和血行转移, 初次诊断时多有全身转移; ④胸外转移; ⑤对放疗和化疗比较敏感, 但预后最差。临床表现:①肺部症状: 咳嗽、胸痛、咯血等;②胸部侵犯症状;③肺外症状;④副肿瘤综合征: 伴随肺癌的原发肿瘤或转移灶所引起的各种激素介导的临床症状和表现;⑤Pancoast肿瘤: 上叶顶肿瘤综合征;⑥Horner’s 综合征;⑦6%患者诊断时无症状。辅助检查:①胸片: 表现为在肺门或肺野存在肿块;②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③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和PET-CT④磁共振成像(MRI)⑤纤维支气管镜检查⑥淋巴结活检⑦经皮肺穿刺活检⑧实验室检查诊断要点:①定位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②定性诊断: 病理组织学检查③定位诊断是基础, 定性诊断是关键鉴别诊断:①肺感染;②肺邻近器官肿瘤;③其他部位的原发肿瘤的肺内转移。治疗原则:1. 小细胞肺癌①局限期: 化疗和放疗, 效果良好者手术, 然后继续化疗②广泛期: 化疗, 反应良好者加以放疗2. 非小细胞肺癌①较早期(Ⅰ~Ⅲa期): 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②Ⅲb期: 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③Ⅳ期: 化疗为主分子靶向治疗:“生物导弹”:在细胞分子水平上, 针对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 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 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以肿瘤细胞的特性改变为作用靶点, 在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活性的同时, 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心肺脑复苏CPCR: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紧急采取恢复循环、呼吸和脑功能的抢救措施。意义: ①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危急的事件;②CPCR是抢救的重要措施, 瞬间决定病人生死, 是每个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四化” - 程序化、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病因:①心脏系统损害; ②呼吸系统损害; ③脑损害; ④意外; ⑤内环境紊乱; ⑥麻醉手术意外诊断指征:①意识突然消失; ②大动脉搏动不能触及; ③自主呼吸停止; ④瞳孔散大、紫绀; ⑤切忌检测血压、心电图、反复听诊。CPCR程序1. 初期复苏, 基础生命支持BLSA.气道通畅;B.人工呼吸;C.人工循环2. 二期复苏, 进一步生命支持ALSD.药物治疗;E.心电监护;F.心脏除颤3. 复苏后期处理, 持续生命支持PLSG.诊断; H.低温; I.加强治疗外科手术三大问题: 疼痛; 出血; 感染灭菌、消毒法1. 灭菌法: ①高压蒸气灭菌法, ②煮沸灭菌法, ③火焰灭菌法;2. 消毒法: ①药物(化学)消毒法, ②气体熏蒸法, ③微波灭菌法。围手术期处理:①手术分类; ②对手术耐受力(安全性)的估计; ③手术前准备; ④手术后处理; 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术后并发症: ①术后出血; ②肺不张与肺炎; 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④急性胃扩张; ⑤泌尿系统并发症;⑥切口感染和裂开。体液、电解质代谢的失调:①容量失调—等渗性体液↓或↑,主要致细胞外液容量变化;②浓度失调—细胞外液中水↑或↓,致渗透微粒(Na+占99%)浓度(渗透压)改变;③成分失调—其它离子改变,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无明显影响, 造成成分失调。水钠代谢紊乱:脱水或缺水(dehydration)系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1. 等渗性缺水水与钠按其在正常血浆中的浓度成比例丢失, 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 可致等渗性脱水。血钠浓度仍维持在135~145 mmol/L, 渗透压仍保持在280~310mOsm/L。2. 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以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呈低渗透状态; 血清钠浓度<135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Osm/L。3. 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以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呈高渗透状态; 血清钠浓度>150 mmol/L、血浆渗透压>310mOsm/L。4. 水中毒给处在ADH分泌过多或肾脏排水功能低下的患者输入过多的水分时, 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 并伴有包括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即出现所谓水中毒。钾代谢紊乱主要是指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的异常变化1. 低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3.5mmol/L称为低钾血症;2. 高钾血症: 血清钾浓度>5.5mmol/L称为高钾血症。酸碱平衡的失调1. 代谢性酸中毒: 原发性HCO3-减少, pH<7.35; HCO3-<21mmol/L。临床表现: ①呼吸深快、通气量增加; ②面部潮红, 心率加快, 血压降低; ③心肌收缩力和周围血管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 ④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退; ⑤化验结果改变。2. 代谢性碱中毒: 原发性HCO3-升高, pH>7.45; HCO3->26mmol/L。临床表现: ①呼吸浅漫; ②精神症状; ③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 ④化验检查结果异常。3. 呼吸性酸中毒: 原发性PCO2增高及pH降低为特征的高碳酸血症, pH<7.35; PCO2>4.67kPa。临床表现: ①呼吸困难症状; ②神志变化; ③心血管系统改变; ④化验检验结果异常。4. 呼吸性碱中毒: 原发性PCO2减少及pH升高为特征的低碳酸血症, pH>7.45; PCO2<4.67kPa。临床表现: ①呼吸由深快转为快浅和短促; ②叹息样呼吸; ③头痛、头晕及精神症状; ④化验检查结果异常。外科营养支持1. 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整个过程符合生理。2. 肠外营养PN是通过静脉输注供给营养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全部营养通过静脉输注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PN。。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全临床医学概论是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医学知识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快速了解该学科的基本要点。
一、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是临床医学的基石,涉及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权益保障和医疗行为规范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具备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保密性的能力,并遵循医疗伦理原则,如以患者为中心、公正和公平、谦虚和谦逊等。
二、医学史与发展了解医学史与发展有助于理解临床医学的演变过程和基本原理。
医学史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文明,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可以了解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伦理进步。
三、临床诊断与治疗临床诊断与治疗是临床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采集患者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诊断思维等方面。
同时,治疗则分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三个层面,医务人员需根据病情和患者特点,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四、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帮助医务人员预测疾病的趋势和制定控制措施。
学习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有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基因与遗传学基因与遗传学是临床医学中的新兴学科,涉及疾病的遗传风险、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了解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应用,并能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六、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临床医学的关键问题,包括医疗事故的预防、医疗风险管理和医疗质量评估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满意度。
七、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是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药物的合理应用、剂量计算和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方面。
医务人员需具备药物知识,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性。
总结:本文对临床医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医学史与发展、临床诊断与治疗、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基因与遗传学、医疗质量与安全以及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整理
1、发热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正常体温:36-37℃2、发热分型: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以上,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1℃(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波动≥2℃(败血症、风湿热)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可达数度,骤升骤降(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反复多次。
(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肿瘤)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度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换一次。
(回归热、霍奇金病)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
(结核病、风湿热)3、胸痛:病因:①胸壁疾病②心血管疾病③呼吸系统疾病④纵膈疾病⑤其他4、咯血:系指喉及喉部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
5、便血:系指消化道的出血经由肛门排出。
6、呼吸困难:系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为呼吸用力,可伴有呼吸节律、频率及幅度的改变。
7、呼吸困难的类型、常见原因与特点?1)呼吸源性呼吸困难特点:呼吸深而慢、吸气时间延长、三凹症、哮鸣音(吸气性);呼气费力,时间延长伴哮鸣音(呼气性)。
混合性:呼气与吸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快,变迁,常伴有呼吸音异常,可有病理性呼吸音。
常见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不张、大块肺栓塞。
病因: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等(吸气性);哮喘、肺气肿(呼气性)。
2)心源性呼吸困难(特点: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
病因:左、右心功能不全。
)3)中毒性呼吸困难(特点:深大呼吸、呼吸快速、呼吸抑制,呼吸节律异常。
病因:酸中毒、急性感染、镇静类药物中毒。
)4)精神、神经性呼吸困难(特点:深而慢呼吸,呼吸节律改变、呼吸频速浅快伴手足搐溺症。
病因:中枢疾病使脑供血减少,直接受压力感受器的刺激。
)5)血液源性呼吸困难(病因: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导致血氧下降。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到的不适或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腹痛、疲乏、发热等。
2体征:体征是指医师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异常改变,如肝肿大、心脏杂音、肺部啰音等。
3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
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本条来自百度•百科)4黄疸: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5水肿:过多的体液在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或局部性。
6强迫体位:为减轻痛苦,患者被迫采取某种体位。
7满月面容: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常伴痤疮和小须。
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
8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生物感染人体后发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病原生物引起的疾病均属于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9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11肾病综合症:肾病综合症诊断标准是:①尿蛋白超过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
其中前两项为诊断所必须。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
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
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菌)、溶组织能力(溶组织内阿米巴)③数量: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临床医学概述临床医学是指医生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以及对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管理,来维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
二、疾病诊断1. 病史采集: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情以及家族史、个人史等方面的信息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患者身体外观、听诊心肺音等方式来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4. 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
如心电图可以用于心脏方面的诊断,CT扫描可以用于骨折等方面的诊断。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可以开具药物来治疗疾病。
如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干预的疾病,医生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如骨折需要进行手术复位。
3.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
四、预防和管理1. 预防措施:通过接种预防针、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预防一些常见的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
2. 管理措施: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医生会采用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管理。
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五、临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1. 患者隐私保护:医生在处理患者信息时要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 诊断准确性: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准确,避免误诊和漏诊。
3. 合理用药:医生在开具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4. 良好沟通:医生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患者疾病情况和治疗方案。
总之,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医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实践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提高诊断准确性、合理用药以及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等方面。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乳房疾病急性乳腺炎1)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2)临床表现:红、肿、热、痛、肿块;全身症状;脓肿3)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早期:患侧乳房停止哺乳、通畅乳汁、应用抗生素。
脓肿形成:切开引流。
4)预防:避免乳汁淤积,防止乳头损伤,保持其清洁。
腹外疝1.定义:疝: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部位,通过人体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壁层腹膜,经腹壁或盆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
腹内疝:腹内脏器异常地进入原有的或病变所致的腹内间隙,如膈疝。
2.腹股沟疝1)临床表现:基本症状:肿块,可复性,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
小儿:哭闹。
有痛感和下坠感。
用手轻压肿块后肿块可回纳,并可听到肠音。
检查者食指或小指尖沿精索和腹股沟管插入外环,嘱患者作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指尖扪及冲动感提示斜疝。
直疝无冲动感。
诊断不难。
非手术适应证:一岁以下小儿。
老年伴严重疾病者。
手术原则:关闭疝门;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后壁3.股疝1)定义:盆内或腹内容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称为股疝。
2)临床表现:冲动:不明显(疝囊颈小)。
仔细检查可发现肿块向上还纳达腹股沟韧带内侧。
嵌顿时:疼痛、肠梗阻、坏死、穿孔。
疝块:耻骨结节外下方,卵圆窝处(腹股沟韧带下方),半球形,核桃大,无症状,胖者更易忽略。
股疝的疝囊颈很窄,嵌顿和绞窄的发生率很高(约60%)。
3)手术治疗:McV ay或Shoudice;后入路:又称腹膜外入路,在耻骨结节上方三横指处按皮纹切开,直达腹膜外脂肪层,在该层中作钝性分离显露髂耻束和Cooper韧带。
将髂耻束与Cooper韧带缝合,闭合股环口。
补片修补阑尾炎1.临床表现:腹痛:上腹或脐周(下腹、全腹)→右下腹。
腹痛与阑尾的位置有关。
疼痛原因:①阑尾蠕动阑尾腔梗阻;②反射性幽门痉挛。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无食欲。
取决于:①炎性阑尾的扩张程度;②病人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
临床医学概要总结
临床医学概要总结一、发热: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产热超过散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病因:(一)感染性: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非感染性发热: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代谢疾病;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5、皮肤散热减少;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一)、发热的分度:低热(37。
3—380C )中等度热( 38。
1-390C)高热(39。
1-410C)超高热(〉410C)(二)、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1、体温上升期:(1)骤升型常伴有寒战。
小儿易伴有惊厥。
(2)缓升型多不伴寒战。
2、高热期:数小时:疟疾;数日:流感、大叶性肺炎;数周:伤寒。
3、体温下降期(三)、热型及临床意义1,稽留热,持续性发热(多见大叶性肺炎)2,弛张热,波动幅度大于2℃(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波状热 5,回归热(淋巴瘤) 6,不规则热(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二、头痛病因:(一)颅内病变:1感染脑炎,2血管病变—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3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瘤,转移癌,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血肿.(二)颅外病变:颅骨病变,颈椎病,三叉神经痛,眼耳鼻牙齿疾病。
(三)全身性疾病:1感染,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衰,3中毒,4其他——-神经衰弱,尿毒症,低血糖==)临床表现:1。
起病的急缓;2.头痛的部位;3。
性质(痛感)4。
时间与节律;5。
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三、咳嗽与咳痰咳嗽是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可阻止异物进入呼吸道,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在肺内淤积,维护肺部换气功能等。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的病态现象.病因:1呼吸道疾病——-炎症,异物,肿瘤,粉尘等刺激均可以引起.2胸膜疾病:胸膜炎,气胸,血胸,胸穿.3心血管疾病:肺淤血,肺水肿,肺栓塞。
4中枢神经因素:脑炎,脑膜炎影响延髓咳嗽中枢。
临床医学概论重点
发热: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也可以略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当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通过咳嗽反应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内的异物,对机体有益。
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知情人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一种诊断方法。
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稽留热&弛张热:稽留热:体温恒定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
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弛张热: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正常人胆红素为5.1~17.1μmol/L(1.0mg/dl),其中结合胆红素(CB)3.42μmol/L,非结合胆红素(UCB)为13.68μmol/L。
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以及其他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
黄疸的分类: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内性和肝外性)。
病理性痰液的组成:病理状态下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与吸入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组织破坏物,一起混合成痰。
痰的性质:可分为黏液性,浆液性,黏液脓性,脓性,血性等。
咳嗽的性质:1.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
2.湿性咳嗽:咳嗽伴有痰液称为湿性咳嗽,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空洞型肺结核。
咳嗽音色的临床意义:咳嗽声音嘶哑,多见于声带炎,喉结核,喉癌等;阵发性连续剧咳伴有高调吸气回音(犬吠样咳嗽),见于会厌,喉部疾患和气管受压;咳嗽声音微低或无声,见于极度衰弱或声带麻痹患者;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膈肿瘤,支气管癌,结节病压迫气管等。
临床医学概论总结
1.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内源性致热源2.患者,男性,50岁。
右下肢骨折半月。
突发右胸部剧烈疼痛,伴有呼吸困难,咯血痰及发绀。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肺梗死3.内脏性疼痛的冲动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经传导的4.上腹部进行性疼痛伴黄疸可见于胰腺癌5.肺炎不是引起腹痛的全身性疾病6.腹壁病变引起的腹部压痛特点是抓捏腹壁疼痛加剧7.空腔脏器痉挛引起绞痛的腹痛8.患者,男性,26岁,右上腹痛并黄疸、肝大,可见于血吸虫肝9.腹痛位于右上腹部,并向右肩放射,提示胆囊炎10.肺梗死最常见的胸痛部位是向左肩和左臂内侧放射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溶血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间接胆红素)1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是癔症性呼吸困难13.鉴别药物性黄染与黄疸最有意义的体检部位是巩膜14.呼气性呼吸困难形成的机理主要是肺泡弹性减少和小支气管狭窄阻塞所致15.下列判断黄疸的指标除外尿二胆测定16.下列引起黄疸的疾病中,新生儿溶血不属于后天获得性溶血性黄疸17.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要点是水肿开始的部位18.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的水肿见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19.下列关于心源性水肿特点描述错误的是非压陷性水肿20.患者,男性,12岁,发热,咽痛,2周后出现晨起后眼睑及颜面部水肿,随后出现全身水肿,尿呈泡沫状,无呼吸困难,无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无尿黄。
该患者可能诊断肾源性水肿21.患者,男,34岁,腹痛来诊,下列哪个问题不合适吃饭是不是能缓解疼痛?22.患者,男,56岁,诊断冠心病,在既往史的询问中应着重了解有无胸痛史23.患者,68岁,头痛、头晕10余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天前患者左侧肢体活动障碍,下列哪项主诉最合适左侧肢体活动障碍3天24.病史的主体部分是现病史25.扩张型心肌病不会引起心脏搏动的增强26.扩张型心肌病不会引起心脏病理性搏动增强的疾病27.吸气困难,出现三凹征,考虑吸气性呼吸困难28.可出现深长而规则呼吸的是糖尿病酮症29.健康成人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10~150g/L30.下列哪项结果不符合典型严重感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31.有关慢性支气管炎(慢支)发病的外因,错误的是慢支的发病与过敏因素无关32.肺炎球菌肺炎的典型症状是咳铁锈色痰33.社区获得性肺炎,最为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链球菌34.肺炎球菌肺炎可出现以下体征,除了肋间带状疱疹35.肺炎球菌肺炎患者若对青霉素过敏,宜选用的有效抗菌药物是左氧氟沙星36.肺炎链球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即典型肺炎)37.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是.肺炎支原体肺炎38.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引起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最主要的变化是革兰阴性杆菌肺炎不断增加39.男性,25岁,2周前感冒后畏寒、发热、咳嗽,1周前咳大量黄色脓性痰,痰中带血;经青霉素、头孢噻肟等治疗无效。
临床医学概论总复习最全最新
常见发热
1 、稽留热:体温常在 39 ℃以上 , 24 小时内波 动不超过 1 ℃ ,可持续数天或 数 周 , 常见于大 叶性肺炎、伤寒等疾病。 2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 39 ℃以上, 24h 内波动范围超过 2 ℃, 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败血症、风湿热、流感、系统性红斑狼疮。 3 、间歇热: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然后骤降到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反 复交替出现,见于急性肾盂肾炎、严重化脓感染。 4 、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见于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5 、回归热:体温骤升到 39 ℃以上持续数天,而后骤降至正常,高热期与无热期 交替出现,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 6 、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到 39 ℃,数天后降至正常,反复数个周期,见于布氏 杆菌病。 7 、发热的诊断要点: a :详细询问病史 b :体格检查要点 c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 3 、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肛表体温>口表体温>腋表体温 B、正常人体温可有变异,老年人体温略低 C、一般上午体温较低,下午体温较高 D、一天内波动不超过 1 度 E 、妇女在排卵后体温较低,月经期体温较高
4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常见于(ABCD) 。 A.中暑 B.安眠药中毒 C.颅内压升高 D.脑震荡 亢进 5 、下列不属于非感染性发热的是:A A.原虫感染所致发热 B.多发性肌炎所致发热 D.心肌梗死后发热 E .脑出血后发热 D.39.1 ~41℃ 6 、中度发热的口腔温度是:C A.37 ~37.2℃ B.37.3 ~38 ℃ C.38.1 ~39 ℃ 7 、高热是指口腔温度( D ) 。 A.低于 37.3 ℃ 以上 B.37.3 ~38 ℃ C.38.1 ~39 ℃
39 、 男, 23 岁, 运动时突然出现胸痛, 随之出现呼吸困难, 其病因最可能是 ( B ) 。 B.自发性气胸 C.左心衰竭 D.气管异物 E .右心
临床医学概论
1.发热: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2.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它是医生问诊的主要内容,是诊断、鉴别诊断疾病的根据,也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3.体征:是医生能够检查到的客观改变,有些症状本身也可以是体征。
4.稽留热:指体温恒定在39~40度以上的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
5.弛张热:又称为败血症,体温常在39度以上,波动范围大,24小时内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6.呼吸困难:是指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动度大,甚至张口呼吸、鼻翼煽动、端坐呼吸、紫绀,往往伴有呼吸节律、频率或者呼吸深度的改变。
7.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可分为全身性水肿与局部性水肿。
8.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多由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受损所引起,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9.昏迷:是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地中断或完全丧失。
10.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11.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传染病。
12.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13.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
14.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得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5.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你临床综合征。
16.心肌梗死: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减少或中断,是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
17.猝死: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情况24h内发生的意外死亡,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的时间限定在1h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1、我国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中,最常见的是:HBV(乙)2、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传播3、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的指标。
(抗-HBs(+))2、最易转为慢性肝炎的类型是(HBV)3、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重要评估指标。
()4、目前预防各型肝炎的重要方法。
(打疫苗)5、治疗急性肝炎的关键措施。
(足够休息、营养)6、转氨酶异常即可诊断为病毒性肝炎。
(×)填空题:1、急性黄疸型肝炎的发病经过分为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2、所谓的乙肝“大三阳”是指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3、所谓的乙肝“小三阳”是指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
简答题:1、HBV的结构(1)Dane’s颗粒(包膜――乙肝表面抗原(HBsAg);核心(是HBV复制主体)――环状双股DNA ,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e 抗原(HBeAg)(可溶性蛋白))、(2)小球形颗粒、(3)管形颗粒2、病毒性肝炎的五类分型HA V(甲)、HBV(乙)、HCV(丙)、HDV(丁)、HEV(戊)。
1、请述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1)、黄疸前期:急起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尿色渐加深,少数有类似感冒样症状。
2)、黄疸期:退热,上述症状缓解;尿色加深,巩膜和皮肤黄染(2周内达高峰);肝功能明显异常;体征: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肋下1—3cm);压痛、叩击痛,部分脾肿大。
3)、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或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渐复正常。
2、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如何?1)、粪-口传播:HA V 、HEV;2)、体液传播:HBV、HCV、HDV、HGV :⑴输血及血制品:输血后肝炎(PTH),⑵污染的医疗器械,(3)密切生活接触;3)、母婴传播:胎盘、分娩、哺乳、喂养等方式感染HBV,孕期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传播,分娩后传播;4)、性接触传播:HBV、HCV ;5、医院内传播:病人之间、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传播,五型均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冠心病的易患因素有哪些?1)主要因素: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2)、次要因素:高体重、冠心病家族史、职业、饮食因素、A型性格、高半胱氨酸血症、感染等。
2、冠心病的临床类型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心绞痛,3)心肌梗死,4)缺血性心肌病,5)猝死3、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是什么?阵发性压榨样或紧束样胸骨后疼痛,可向心前区及左上肢放射,持续约数分钟,经休息或含服硝酸酯制剂后可完全缓解。
4、是否所有心绞痛都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呢?否5、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脉造影6、发作时治疗:1.立即停止活动;2.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首选) ;3.亚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硝酸甘油喷雾剂,救心丸等急性心肌梗死AMI1、临床表现(症状):1)疼痛:胸骨后剧烈而持久的疼痛;2)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3)胃肠道症状:1/3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痛,腹胀,呃逆;4)心律失常:前壁心梗合并A VB提示病情严重;5)低血压和休克;6)心力衰竭2、心肌梗死最显著的症状是什么?剧烈胸痛3、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有:1)病理性Q波;2)抬高的ST段弓背向上型;3)T波倒置。
4、实验室检查:1.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2.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T(敏感指标);CK的同工酶CK-MB源于心脏,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极高。
5、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治疗是什么?再灌注心肌子宫颈癌1、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2、病因:①性行为:过早性生活、性伴侣多、不洁性生活等;②婚姻:早婚早育、密产多产;③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HPV-16和/或18 型);④高危男子—阴茎癌、前列腺癌、前妻曾患宫颈癌;⑤经济状况、种族、地理环境等。
3、宫颈和宫颈管活检是确诊最可靠和不可缺少的方法4、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普查时筛选子宫颈癌的方法子宫肌瘤分类:(1)按肌瘤所在部位分:宫体肌瘤,宫颈肌瘤;(2)按生长方式分: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粘膜下肌瘤。
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患者年龄,婚姻、生育情况、肌瘤大小、部位、症状轻重等,制定个体化处理方案。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肌瘤大于2.5妊娠月或症状明显致继发贫血;疑有恶变手术方式肌瘤切除术――适用于:1)适用于35岁以下未婚或已婚未生育,2)已婚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子宫切除术:全子宫、次全子宫――适用于:1)肌瘤较大、症状明显,2)经药物治疗无效,3)不需保留生育功能,4)绝经后妇女肌瘤增大(疑有恶变者)正常分娩1、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2、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间分娩3、足月产:妊娠满37周至不满42足周间分娩4、决定分娩的四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因素5、临产的标志: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6、产程分期:第一产程又称宫口扩张期,初产妇11-12h;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初产妇1-2h;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约需5-15min,不超过30min。
自然流产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早期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前者。
晚期流产:妊娠12周至28周者。
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以上者。
异位妊娠发生异位妊娠最常见的部位是 :输卵管妊娠(以壶腹部最多)病因:1、输卵管炎症;2、输卵管手术;3、放置宫内节育器;4、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5、受精卵游走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卵巢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蒂扭转;肿瘤破裂;感染;恶性变恶性肿瘤标志物:CA125;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急进性肾小球肾炎1、病理呈新月体肾小球肾炎2、分型:1)Ⅰ型(抗肾小球基膜型肾小球肾炎) ;2)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3.)Ⅲ型(非免疫复合物型)-发病与细胞免疫相关3、病理:1)广泛(>50%)的肾小球囊腔内有大新月体(占据肾小球囊腔>50%);2)早期为细胞新月体,后期为纤维新月体4、病情发展非常快而且重,易发展为尿毒症5、早期诊断并及时强化治疗是本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肾小球肾炎1、急性起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2、临床表现:①多见于儿童;②男性多于女性;③起病前常有一前驱感染期(1~3周);④起病较急,病情轻重不一;⑤大多预后良好,常可在数月内临床自愈;⑥尿异常,以血尿为主,少量蛋白尿;⑦水肿;⑧高血压,多呈一过性;⑨肾功能异常3、早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是急性肾炎的重要特征。
4、治疗:本病以休息和对症治疗为主,急性肾衰应予透析,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药慢性肾小球肾炎1、以青中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2、治疗目的是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防治严重并发症。
3、氮质血症患者应给予低蛋白饮食4、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感染、劳累、妊娠及用肾毒性药物肾病综合征1、生病综合征诊断标准:①大量蛋白尿(>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5g/d);③水肿;④高脂血症。
其中①②两项必需具备。
2、治疗-Ⅰ主要治疗:(1)糖皮质激素-①起始足量,②减药缓慢,③长期维持;(2)细胞毒药物;(3)环孢素;Ⅱ中医药治疗。
尿路感染1、致病菌:肠道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2、临床表现:⑴膀胱炎-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下腹部不适;⑵急性肾盂肾炎;⑶慢性肾盂肾炎;⑷无症状细菌尿。
3、尿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急性化脓性中耳炎1、致病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最常见:咽鼓管途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型:按病理分――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治疗: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眼病是非题:1.结膜炎的主要表现是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对)2.近视眼常发生于婴幼儿。
(错)3.近视眼是青年人最常见的屈光不正(对)4.成年人的眼球前后径是24mm(对)5.白内障是玻璃体混浊( 错)6.屈光不正包括近视眼、远视眼、散光眼(对)7.环丙沙星眼液可用于治疗沙眼和麦粒肿(错)8.红眼病病人可以包扎患眼. (错)填空题:1.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两大部分。
2.视网膜的视感觉细胞主要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3.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4.结膜炎的主要表现是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单选题:1.一个人走到距视力表3米处才能看到0.1,此人的视力为(D)A. 0.1B. 0.3 V =0.1×3 /5 =0.06C. 0.01D. 0.06E. 0.042.下列治疗结膜炎的原则中,那项是错误的(B)A. 热敷B.冲洗结膜囊C.包扎患眼D.滴眼剂滴眼E.眼膏涂眼3.与夜盲症病因有关的是(E)A.细菌感染B.病毒感染C.变态反应D.外伤引起E. VitA缺乏3.人的正常视力应该是(B)A. 1.2 以上B.1.0 以上C.1.5 以上D.0.8 以上E.2.0以上4.沙眼主要是那个组织的病变(E)A. 角膜B.眼睑皮肤C.晶状体D.玻璃体E.结膜5.白内障主要是那个眼球组织的病变:(C)A. 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E.视网膜外科感染1、感染的转归与哪些因素有关?1)病菌的致病因素(致病菌的毒力) ;2)人体受感染的原因(机体抵抗力);3)感染的结局2、脓性指头炎手术的时机是:当出现搏动性跳动时3、丹毒是皮肤和皮内淋巴管网的急性炎症4、破伤风病人注射大量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是: 中和血液中游离的毒素5、疖病和痈常见于哪些病人:糖尿病人6、李某,28岁,左足癣并感染1周,2天前开始出现右小腿有片状红疹,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该病诊断为:丹毒(临床表现:片状红疹,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略隆起。
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除去压力后,红色即恢复。
)7、男性,34岁,1周前左足底被铁钉刺伤,自行包扎,昨夜突感胸闷、紧缩感,晨起,张口困难和抽搐,诊断为:破伤风8、男性,48岁,左背痛伴低热2天。
查体:左背见一片状隆起呈紫红色,中间有多个脓栓,中央有破溃坏死。
化验WBC26×109/L,中性粒细胞0.90(90%),治疗措施是?答:①及早应用抗菌药物;②初期红肿阶段,红肿之炎性结节可理疗、外敷药,不要挤压;③切开引流再生障碍性贫血1、临床表现:⑴重型再障――贫血:进行性加重,血红蛋白60g/L左右;严重出血:皮肤出血点、牙龈渗血、鼻出血;内脏出血;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⑵非重型再障――贫血: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头晕;出血:较轻,皮肤或轻微出血,少有内脏出血;感染:较轻,如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