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第五节三(1):视角不同,意蕴各异

合集下载

叙事学

叙事学

第一章叙述第一节视角一、视角与声音二、视角的承担者与构成视角的承担者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叙述者,故事由他观察也由他讲述;另一类是故事中的人物,包括第一人称叙述文中的人物兼叙述者“我”,也包括第三人称叙事文中的各类人物。

视角主要由感知性视角和认知性视角两大部分构成。

三、视角的基本类型:(一)非聚焦型非聚焦又称为零度聚焦,这是一种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移向另一个位置。

总之,在非聚焦型中,叙述者知道得比任何一个人物都多。

传统的叙事文尤其是我国传统叙事文大多属于这一类型。

(二)内聚焦型在内聚焦视角中,每件事都严格地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受和意识来呈现。

内聚焦型也可以出现在第三人称叙事文中。

叙述者虽以第三人称的口吻讲故事,但采用的却是故事中某个人物的视角,并将这一特定的视野范围贯穿于作品的始终。

根据焦点的稳定程度,内聚焦型视角又可分为三种亚类型:(1)固定内聚焦型被叙述的事件通过单一人物的意识现出,它的特点是视角自始至终来自一个人物。

(2)不定内聚焦型采用几个人物的视角来呈现不同事件,这种焦点移动与非聚焦型视角不同,它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必须限定在单一人物身上。

(3)多重内聚焦型同样的事件被叙述多次,每次根据不同人物各自的位置现出。

(三) 外聚焦型在外聚焦型视角中,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目的、思维和情感。

四、视角的变异理论上互相区别的聚焦类型在实际运用上往往会出现交叉和渗透现象。

具体说来,许多叙事作品都不是运用一种视角类型完成的,聚焦方式也不一定一成不变地贯穿于一部作品的始终,有些作家在创作中甚至有意安排多种聚焦类型。

视角变异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减少信息和增加信息、减少信息又称省叙,指从已采纳的视角类型中扣留一些信息,换句话说,叙述者或人物知道而故意向读者隐瞒。

省叙最突出的表现是对非聚焦型视角的限制。

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高三政治2023.1命题单位: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的答案一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书写。

3.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4. 考试结束后试卷由学生自行保管,以备讲评。

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恩格斯指出:“氏族制度的伟大,但同时也是它的局限性,就在于这里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

”这表明①氏族内部的所有成员之间的关系都是平等的②阶级的产生是以生产力发展到有一定剩余产品为前提的③氏族制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与极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④氏族制度的局限性在于它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美国正经历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

美国商务部7月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GDP已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

美国如果不能通过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2023年或将正式进入衰退进程中。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私有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②资本主义国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③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可以缓解经济风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产业数字化是指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助力产业数字化。

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产业数字化传导路径正确的是A.降低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实现精细化营销、个性化服务→催生盈利商业模式B.提升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C.驱动精准触达客户需求→提升产业价值链、供应链→占领市场制高点D.产业分工精细化、协同化、平台化→扩大经济规模→全新产业生态体系4.下表为重要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国家级战略工程:①有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②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保障③有利于东部和西部双方优势互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④有利于推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读书笔记:《中国叙事学》杨义-重点内容摘录

读书笔记:《中国叙事学》杨义-重点内容摘录

杨义《中国叙事学》重点内容摘录⏹结构 ⏹时间 ⏹视角 ⏹意象 ⏹评点家目录导言: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 (5)1.思维的三弦 (5)2.对行原理 (5)3.返回中国叙事本身 (5)4.叙事形式法则的探讨 (6)5.两级中和的原则 (6)6.还原、参照和贯通 (6)结构篇第一 (6)1.结构的动词性及其原理 (7)2.道与技的双构性思维 (7)3.结构要素:顺序、联结、对比 (8)4.结构动力学——势能 (8)5.结构形态历史发展的五个主题 (9)6.组织结构的死法和活法 (9)时间篇第二 (9)1.作为人类经验的时间 (9)2.时间表述的形态和文化密码 (10)3.叙述元始和时间整体性 (10)4.叙述元始的时间表现形态 (10)5.历史时间和叙事时间 (10)6.时间顺序和预叙的文化蕴涵 (10)7.时间幻化与翻过一面看人生 (11)8.时间的人文化和独特时间刻度的选择 (11)9.时间非原生性及其功能 (11)视角篇第三 (11)1.视角的意义 (11)2.视角和作者 (12)3.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12)4.视角的流动性 (12)5.视角的一与多及其层面 (12)6.聚焦与盲点 (13)7.聚焦于“有”与聚焦于“无” (13)意象篇第四 (13)1.意象原型及其释义 (13)2.意象的选择和组合 (13)3.意象的类型 (14)4.意象的意义指涉 (14)5.意象的功能 (14)评点家篇第五 (14)1.叙事学的独特存在形态 (14)2.粘附于直觉的理论思维方式 (15)3.中国古典叙事评点体例 (15)4.评点家“第二视野”的作用 (15)5.从儒家经典阐释中走出,建立“另一个经典世界” (15)导言: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1.思维的三弦杨义在牛津大学访学,从三方面拓展学术思路:一是讲述中国神话的阐释体系,讲述中国文学与历史,讲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英国文学的关系,今儿从若干宏观的角度清理中国文学,尤其把握其叙事体系;二是阅读西方叙事学著作;三是作为补充,阅读前辈学术大师面对浩瀚典籍和西方思潮冲击时的学术选择。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仙居县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卷八年级语文亲爱的考生: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

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全卷共6页,18小题。

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3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要求书写规范、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班级举行“聆听美好温暖前行”为主题的语文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

1. 开场白聆听让生命慢慢沉(diàn),聆听让生活脉络清晰。

这学期我们打开新闻,聆听吕伟夺魁时观众(zhèn)耳欲聋的掌声;我们阅读传记,聆听居里夫人发现镭时(chì)热的心跳;……此刻,让我们沉下心来,细细品读,静静聆听。

阅读上面文字完成任务。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沉(diàn)()()(zhèn)耳欲聋()(chì)热(2)请结合八上课文,仿照画线句,补全这段开场白。

【活动一】玩味文字,聆听经典2. 玩转古诗词。

玩法一:古诗接龙。

请接上含有“树”字的诗句。

树树皆秋色,(1)___________。

(《野望》)→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古诗十九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玩法二:以画猜诗。

根据画中内容,填写相应诗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玩法三:趣味填诗。

根据所给的字,填写相应诗句。

(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7)____________3. 玩转三叠字。

三叠字小卡片①人+人+人=众,三人为众,表示人多。

②马+马+马=骉(biāo),三马为骉,表示众马奔腾的样子。

③④龍+龍+龍=龘(dá),三龍为龘,表示群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

选必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解读)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

选必上册第三单元(单元解读)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统编版2019)
阅读时注意体会作者用细节塑造人物形象的精湛手 法,把握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领略小说中所展现 的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 的态度。
任务群解读
学习提示
《复活》(节选),节选的是本书 中第一部第43章,在节选的这一部分 里,通过写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面对 曾被自己深深伤害的马斯洛娃,忏悔 当年的罪恶,祈求宽恕,探讨了人的 精神的“复活”之路,寄予了作者的 人性理想。
阅读时注意把握小说精妙的描写, 抓住刻画人物的细节,把握这个人物 的性格,体会作者在他身上寄予的人 性理想。
任务群解读
学习提示
《老人与海》(节选),节选 的是本书后半部分,写老人与鲨 鱼激斗。通过写老人圣地亚哥不 屈不挠地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 ,展现出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文中老人的鱼被鲨鱼吃光,看似 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鲨鱼面前 屈服,虽败犹荣,说明人可以暂 时战败,但是人的精神和意志是 永远也打不垮的。
学习任务群: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选 第一单元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性 第二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必

第三单元 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第四单元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群研习外国文学名著,旨在 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社 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 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 开放的文化心态,进一步提升鉴赏文 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化品位。因而单元 要求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体察 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探 寻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感受人类文 化的丰富多彩。
1、分小组概括并交流各篇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 格特点和典型意义,小说反映的特定的社会环境,旨在落实 本单元感受“多样的文化”的人文主题。
2、从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出发,紧扣文本内容,从文 本情境入手,去感受作品中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生活,了解人 类精神成长的轨迹,体会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

2024年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参考范文(3篇)

2024年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参考范文(3篇)

2024年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参考范文一、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语文素质1. 强调新课程的创新引入。

2. 培育主动探索的习惯,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二、重视诵读鉴赏体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皆为文采与内涵兼备的杰作,其描绘的意境之美,用词的精巧,思想的深邃,观点的独特,都是引导学生领悟的重要元素。

鉴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无法逐一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这些亮点。

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中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语言文字,以领悟其丰富的形象、意义和情感内涵。

鼓励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顺势引导,让学生在充分思考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课文进行评价,以此深化理解,提升认识,填补理解的空白。

例如,在教授《小摄影师》时,我会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学习这篇课文后,你觉得哪些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点来分享。

”这样,学生能充分表达他们的个人感受,如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小男孩的勇气,有的可能会提到他的耐心和好学精神等。

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能提炼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达,从而在各自的评价中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强调课内外结合另外,注重跨学科的整合,让学生从多元角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本学期内,我已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仍然不满足于现状。

未来,我将继续加倍努力,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持续改进教学工作。

2024年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参考范文(二)一、强化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蕴含深邃思想、人文精神和智慧的学科。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了教学的重点,讨论、交流和探究等多元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提升语文素养。

(一)、创新新课导入方式“兴趣是最佳的导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高度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画面,或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语文学习的状态。

文艺类作品概述

文艺类作品概述

文艺类作品概述第一节电视文艺是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视听语言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以意感人的目的。

文艺是文学与艺术的统称。

文艺作品从实际生活出发,反映一定生活本质,具有认识社会生活和鼓舞,教育人民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并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

它是艺术的传播,传播的艺术,这种电视化的艺术表现风格与形式,主要给受众以文化娱乐和审美的享受。

电视文艺应具有厚重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美学性。

——文学性具体体现在语言、文字上,其特点是抒情和诗意,也就是通过播音员的语气、语调等,深化并辅之画面表现和画面之间的组接、勾连所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尤其是创作者在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思想感情、主观情感的反映。

——艺术性主要指作品的内容能通过声画组接进行较为完美的体现,并利用广播影视多种新材料、新技术和高科技的融入,使作品大制作、大手笔的与形式、结构等技巧有机结合,在准确地表现社会生活,反映实际的同时具有积极审美意义。

——美学性主要指作品的创作美、形态美、审美的高度融合,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说:“生活就是美、美就是生活”。

写意与写实的作品都能让欣赏主体对作品由直接感受上升到理性思维,获得美的享受和启迪。

文艺类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奖项:电视文学(散文)、音乐舞蹈作品、文艺专题、文艺晚会(实况录像)、文艺栏目、广告(形象)宣传片。

广播影视文艺作品(含影视剧)应体现党的文艺方针,“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运用,坚持“三深入”(即生活、实际、群众)的创作原则,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引人类文化成果精华,古为今用、详为中用,推陈出新,提倡多样化;以反映现实题材为主,弘扬主流文化和主旋律,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时代高起点上推动“文艺作品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真正起到教育人民、寓教于乐,凝聚人心,鼓舞士气,陶冶情操的作用。

第二节电视文学(散文)15’1、基本要求:通过电视手段的屏幕造型运用,将文学语言与镜头语言结合起来,把握创作的一般规律,形象地反映生活,塑造人物,抒发感情,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作品。

8《世说新语》咏雪 课件(共25张ppt)

8《世说新语》咏雪 课件(共25张ppt)


此前听说过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今日又见她如
此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的外孙刘涛,
还派人将她们送Leabharlann 会稽。无论是“公大笑乐”还是“安大悦”,谢安在《咏雪》 这个故事里对家族子女的评价并非通过“言语”,而 是通过神情意态来表达,这体现了怎样的家庭教育智 慧?除此之外,你还从《咏雪》的故事中获得了哪些 家庭教育的启发?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 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 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年-444年2月26日),字季伯, 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 宰相、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王刘道 怜之子。 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受封为南郡公。过 继叔父刘道规,袭封临川王。历任尚书左仆射, 出为荆州、江州、南兖州刺史,加位开府仪同 三司,在各地清正有绩。身患疾病,返回京师。 元嘉二十一年,去世,时年四十一,获赠荆州 都督,谥号为康。 礼贤下士,汇集门客著有《徐州先贤传》,编 有《幽明录》、《宣验记》《世说新语》。
下文”咏雪“做铺垫。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相 体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不及。 趁、乘。 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 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指东晋诗人谢道韫(谢无奕)的女儿。无 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三、联系全文,讨论探究 1.依据文章,你觉得谢家的家庭氛围怎么样?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你认为哪个回答更好? 3.为何谢太傅会“公大笑乐”? 4.为何作者要在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 5.你如何评价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上第一单元解析及教学建议一、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编排体例九上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

活动探究是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

其基本设计思路是:文本学习—实践活动—写作。

教材首先明确单元总的“活动任务单”,并同步具化“任务一:自主欣赏”“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的要求。

接着,教材给出“任务一:自主欣赏”的“阅读策略”,选编了5 篇阅读文本,依次是《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我看》。

这 5 篇文本都是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以旧体写新诗)。

在文本后都设计了“语文要素”的能力训练。

体现了统编教材双线组织(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单元的结构体例特点。

然后,依次给出“任务二:自由朗诵”“任务三:尝试创作”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策略。

最后,“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分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泰戈尔诗》《唐诗三百首》)四个板块。

本单元旨在强调活动、体验,重视在语文综合实践中获得语文口语实践的能力。

二、对现代诗歌及其基本教学策略的认识1.现代诗歌现代诗歌也叫“白话诗”。

现代诗歌通过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丰富的想象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

现代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和情感表达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促进个性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的情感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及想象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更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现代诗歌与散文、小说的区别:(——郑桂华.《散文教学内容开发的路径与原则》)2.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目标及传统策略现代诗歌的教学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究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中高考中现代诗歌考查的缺位,导致师生对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弱化甚至漠视。

2025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苏省百校大联考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4分,嫦娥四号发射成功,踏上了奔赴月球背面的征程。

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月球背面预选区域。

嫦娥四号任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在嫦娥四号35天的任务中,“鹊桥”中继星连续提供对地、对月中继通信服务,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嫦娥四号探测器落月以来,完成了中继星链路连接、有效载荷开机、两器分离、巡视器月午休眠及唤醒、两器互拍等任务。

“鹊桥”中继星在距离月球6万公里的轨道上实现了对地、对月的中继通信服务,国内外多个深空测控站连续跟踪中继卫星,中继星成为名副其实的“鹊桥”。

2019年1月11日16点47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顺利完成两器互拍,这标志着嫦娥四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四号工程任务圆满完成后,嫦娥四号任务将转入科学探测阶段,着陆器和巡视器将继续开展就位探测和月面巡视探测。

(摘编自环球网百家号,2019年1月11日)材料二科学家介绍,嫦娥四号登陆的南极一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会里、深13公里,是太阳系已知的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

国家航天局11日公布了一批嫦娥四号经过“鹊桥”中继星传回的影像。

其中一张360度全景图,是在玉兔二号驶上月面后,由着陆器上的地形地貌相机环拍的80张照片拼合而成的。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6猫【考点精讲版】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6猫【考点精讲版】

[中考真题] (德阳中考)找出在全文结构上起关 键作用的三个句子,并分别指出其作用。
考点 分析关键语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答题思路] 掌握关键语句在文章不同位置的作用: ① 在开头:总领全文;点明题意;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
感情基调;吸引读者等。 ② 在中间:承上启下;做铺垫,埋伏笔等。 ③ 在结尾:首尾呼应;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等。
[参考答案] 开头句 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作用:总领全文,概括了所养的猫的共同命运。 中间句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作用:承上启下,为下文蓄势。 结尾句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开拓了文意。
返回
默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我”和家人对三只猫的 态度的语句,并简要分析“我”和家人对待前两只猫 和第三只猫的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三只猫的亡失, 知识分子的自省
16 猫
“猫”是本文的写作对象,也是本 文的行文线索。标题简洁、醒目。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识记“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词语。 2. 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概括并比
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重点) 3.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 结构。(难点) 4.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 生哲理。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第一句话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 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
第二句话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 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

【单元整体教学】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统编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四篇风格各异、写法不同的中外小说,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世态人情。

单元编写要求在学习中要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小说的语言、把握小说的不同风格、了解作品中折射的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理解小说主题、感受作品的社会意义。

其中,《孔乙己》以小伙计的视角,以咸亨酒店为背景,截取生活的几个场景,塑造了一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1];《变色龙》围绕狗咬人的事件,以讽刺幽默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下的社会黑暗和官僚阶层的厚颜无耻;《溜索》以散文化的笔法描述了马帮气定神闲地乘着溜索跨越怒江大峡谷的经过,突出马帮人的勇敢、沉着和冷静,展现了马帮汉子的彪悍和野性;《蒲柳人家》(节选)以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塑造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

在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七、八年级,特别是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专题学习过小说,对于小说的文体特征和文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

但之前的小说学习更多地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作用的分析和文章主旨的理解上,而这个单元的小说学习不仅要巩固之前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能力上要迭代升级,注重小说阅读策略的掌握,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初、高中教学过渡的要求,更是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要求。

单元整体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录制一个8分钟以内的微课,分享小说阅读的一种策略”。

这一核心任务属于学法指导,本质上为小说欣赏,本单元四篇风格鲜明的小说提供了阅读小说的多种角度。

学生可以在梳理情节的基础上,利用叙事学的对话理论,品析人物之间对话的特点,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学生可以从语言表达入手,品味白描式的动作描写、幽默式的语言描写、洗练式的语言描写、乡土味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解读小说的语言风格;学生还可以从叙事视角入手,分析视角不同产生的效果,感悟小说叙事特色……总之,以单元课文为样例,为学生提供打开小说阅读的三把钥匙:品味人物对话、分析语言风格和赏析叙事视角。

高考语文 3-1-5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 3-1-5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总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2011 年安徽卷)(原文详见第四节例 1) 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 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是探究题,可从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情节、丰富主题、使环境 更加典型等角度去考虑。
(2010 年新课标全国卷)(原文详见第一节例 2)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 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及“对作品 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个开放性的探究题,是对小说标题 的一个评价。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一般大都从主题的揭示、人物性格的暗示、 情节结构几个方面考虑。而这题目中已经给出,且只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陈述 一下就行。考生要注意这类题目答题的套路,即如果选择是“主题”就应该按照 “主题表达”方面的答题套路来回答,三个要求回答是不一样的。
【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 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 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 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海南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海南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海南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3-2023学年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数量、播出热度、社会关注度居高不下,开拓了大众化、生活化的荧屏世界,展现出影视剧制作的新风貌。

《人世间》《山海情》《大江大河》《父母爱情》等电视剧,通过普通人、家常事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时代洪流,剧中有血有肉的平凡人物,让故事更接地气。

最是真实动人心。

金滩村,马得福在西北的风沙中建设家园,带领村民们种蘑菇脱贫致富;松山岛,江德福一家在东部的海风中守护着祖国的海疆……现实题材电视剧呈现着真实的生活场景、真实的喜怒哀乐、真实的命运变迁,以鲜活生动的影像记录下时代阔步前行的足迹。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走红说明,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做到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社会现实与艺术想象有机统一。

人民是文艺之母。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现实题材电视剧经久不衰的关键。

现实题材电视剧从社会热点、民生关切中获取创作灵感,将人们关注的教育、医疗、住房、生育、养老等话题作为创作主题,并从微观个体的视角进行电视艺术演绎,因而能够让观众有置身剧中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引发情感共鸣。

这说明,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现实题材电视剧展现着微观个体与伟大时代的“双向奔赴”。

《人世间》作为一部以当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时代剧,以周秉昆一家几十年的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普通人物的命运变迁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不仅让宏大叙事通过具体细节变得可知可感,也通过艺术的方式揭示出时代进步的奥秘,即每个人的拼搏奋斗,汇聚成了推动时代前行的强大合力。

《登高》《声声慢》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高》《声声慢》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千古秋情别样愁——《登高》《声声慢》联读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自古逢秋悲寂寥”,秋情之叹,是千古文人的共鸣,亦为中华诗歌史上久唱不衰的一大母题。

在这个母题之下,佳作频出,各有千秋。

《必修(上)》的第三单元正好入选了杜甫的《登高》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同抒秋情,共叹悲愁,却风格不同,愁态各异。

然而,高中学生因人生经历不足,读诗经验有限,在鉴赏诗歌时,经常陷入思维定式,将诗情以贴标签式的方式加以解读,难以明了诗歌中的精妙之处。

这堂课旨在通过一诗一词的联读比较,从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体裁差异这三方面加以探究,带领学生深入诗歌细节,体味杜甫和李清照在诗情表达时的独到才思。

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小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从而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

2.通过文本细读法与情境创设法,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诗情,探寻杜甫和李清照的愁源,理解他们的愁情。

3.通过《登高》和《声声慢》的比较分析,既感受文人同抒秋情时所产生的跨越时空的精神相契,又感悟不同个体、不同性别、不同体式所带来的诗歌情感表达的差异,同时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万千气象与参差多态。

教学重难点1.通过文本细读法与情境创设法,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诗情,探寻杜甫和李清照的愁源,理解他们的愁情。

2.通过《登高》和《声声慢》的比较分析,既感受文人同抒秋情时所产生的跨越时空的精神相契,又感悟不同个体、不同性别、不同体式所带来的诗歌情感表达的差异,同时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万千气象与参差多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登高》对话《声声慢》(一)求同寻缘,引导学生比较概括这两首诗词的共通之处,初步理解联读原因。

(二)活动一:因声求气品诗韵诵读叠词句,感受两首诗词在音韵的差异。

(可参考的角度:响度、强弱、开合、韵脚、尾音长短…)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李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过程设计:先请一男生朗诵,再请一女生朗诵,然后男女生交换朗诵,请他们分别说一说感受。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支一扶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和农村工作能力测验》其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支一扶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和农村工作能力测验》其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三支一扶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和农村工作能力测验》其它《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人类一直就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生活,即使万一猜到了,也肯定不知道如何去实现最好的生活,即使碰巧猜到了什么是实现最好生活的条件,也一定做不成,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但确实如此,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人类的好事需要普遍合作,而人性的缺陷总是使任何普遍合作成为泡影。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实现最好的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B.只有普遍合作才能实现人类的美好生活C.人性的缺陷使人类无法达到最好的生活D.人性具有反合作的缺陷【参考答案】C2. “十点半,桥南百货大楼上,那闪烁的霓虹灯,准时灭。

他还在河堤上站着。

他算过卦。

卦人说,酉戌相害。

他属鸡她属狗。

他不信。

他只信一个字:缘。

”这是不久前作家李佩甫为一个短信小说接力大赛创作的“龙头”。

有数以千计的短信文学创作者从他开的这个头接力下去,衍生出了形态各异的短信小说。

在李佩甫看来,短信小说具有传统小说无法比拟的特性。

苏童、赵本夫、范小青、毕飞宇、黄蓓佳等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授权改编成彩信或短信小说,但也有人认为短信文学对文学的实质毫无意义。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

3. 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恰如其分。

孩子为家里做了好事,家长只要道一声“谢谢”也就足够了。

表扬还要与孩子的年龄相吻合。

6 岁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了擦玻璃,即使擦得不那么干净,也要受到表扬。

反之,一个10 岁的孩子若连窗子都擦不干净,家长就要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家长不应该批评孩子B.家长要赞许做好事的孩子C.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恰到好处D.家长对大年龄孩子要适当批评【参考答案】B4. 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我们都在试图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钱穆、钱钟书和陈寅恪的著作和传记成了畅销书,《顾准问集》、《顾准日记》______于市场,这个中国“市场经济第一人”,坚持学术自由的孤独者形象_____了人们对于知识分子的期许,《傅雷家书》长达二十余年的畅销,成为了_____的“三字经”,浪漫骑士王小波横空出世,给这个日益保守的社会打开了一个叛逆的缺口。

散文赏析《风雨天一阁》

散文赏析《风雨天一阁》

风雨如磐书如侣——余秋雨《风雨天一阁》赏析散文《风雨天一阁》是余秋雨1991年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一篇。

该书并非传统的游记散文,而是以游记的形式,从山水景致所承载的文化视角切入,通过层层递进的短章手法组织布局,对中国的漫长历史与悠久文化进行探寻、思考与推广。

《风雨天一阁》作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邃意蕴和作者匠心独具的思想光芒。

一、短章结构:脉络整体感知全文共六节。

开篇设定了特殊的天气——“台风袭来,暴雨如驻”,作者在这样冷飕飕的氛围下登临天一阁,为文章奠定了沉厚凝重的基调。

第二节开头,以“极端艰难、极端悲怆”两词总起,这两词不仅是对范氏家族几百年的藏书事业,更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之路的概括和形容。

继而抛出成为一名藏书家的五个苛刻条件,一笔略过历史上藏书事业的昙花一现和转瞬凋敝,由面及点,将目光聚焦在了范钦和天一阁。

第三节叙议结合地详写范钦倾其一生建立起天一阁藏书基业,由事及理,抛出“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这一深刻命题,并通过范钦为官轶事以及与其他藏书家的对比进行阐释,佐证范钦“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超越时间的意志力”的人格魅力与天一阁延续的关系。

第四节叙述了天一阁的传承,通过藏书遗产继承、钱绣云悲剧、黄宗羲登楼、为编《四库全书》献书这几个故事,引发了作者对珍贵典籍是“藏”还是“传”的思考。

如果说第四节浓墨重写“艰难”,那么第五节则轻描淡写“悲怆”,近代纷至沓来的失窃、大火和战争,使天一阁风雨飘摇,千疮百孔。

尾节通过议论,以小见大,将文章主题由天一阁藏书升华到中国历史文化产业的高度,一连串的问句收束全篇,文化传承任重道远,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什么、实践什么?六节既独立成章又气势贯通冒雨登楼追溯历史文化忧思第二部分围绕天一阁以时间线索追溯其建立、传承、破坏和重建,而全文又以现在—过去—现在的潜在线索,把情、景、事、理贯通融合,由天一阁兴衰推及对历史文化的赞叹和忧思。

二、文化视角:由文题到主题(一)文题《风雨天一阁》这一标题可拆为“风雨”和“天一阁”两部分。

专题四 抢分点三 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

专题四 抢分点三 材料比较的两个热点——内容的侧重点与报道角度

C )
A.国学经典咏诵会采用演唱、舞蹈、朗诵等多种形式诠释经典,受到观
C 项对两者材料的报道内容与角度的分析不正确。材料一没 众的热烈欢迎。
B.材料二的观点认为,文学经典的“必读性”大于社会经典,优秀的文 学经典可以独立于时代,其价值不因时代而流失。 诵读经典的意义。 D.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不仅比赛咏诵的内容,对咏诵者的诵 读能力、舞台形象乃至才艺都有一定的要求。
重难 精准突破
热题 对点训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突破点二
比较报道的角度
[评分细则] 每点 3 分。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重难 精准突破
热题 对点训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突破点二
比较报道的角度
【类题拓展】 阅读例中的非连续性新闻文本,回答问题。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难 精准突破
热题 对点训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突破点一
比较内容的侧重点
2. 看深度。有的新闻材料,仅就新闻事实进行报道,涉及的 层面较浅;有的新闻,除新闻事实外,还有深厚的新闻背景、 原因分析和结果预测,有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相关人员的分析评 论,涉及层面较深。 3. 看宽度。所谓新闻报道的宽度,就是新闻的涉及面,有的 仅就某一事件、现象做客观纵向的报道,有的由此及彼,对同 类现象和相关事件进行横向类比分析,如综述类新闻。新闻的 宽度不同,侧重点也不相同。
重难 精准突破
热题 对点训练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突破点一
比较内容的侧重点
[评分细则] 第一问 4 分,第二问 2 分。第一问每小点 1 分,全对 4 分。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阅读及答案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作者,尤其是虚构叙事的作者,对其作品中的人和事,往往拥有全知的权利和资格。

在运用叙事谋略的时候,他们放出了叙述者这个幽灵,把全知的圆切割成文本中限知的扇面,这就是视角。

视角有全知、限知之别,实际上是作者感觉世界的角度、程度、层面和方式,从中可以领会到作品蕴涵的某种哲学意蕴和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的历史叙事,在总体上是采取全知视角的。

因为它不仅要全面地实录史实,而且要探其因果原委,来龙去脉,以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开头就这样落笔:〃高祖,市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日太公,母日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尝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以〃高祖〃称刘邦,这是史臣的视角。

这一视角是全知的,不仅知其家世,而且知其性情、异行:见蛟龙盘在刘媪身上,似乎是刘太公的视角;见刘邦醉卧时有龙出现,却又似乎变为酒店主人的视角。

正是在这半真半幻的全知视角中,历史叙事展示了开国之君的异生、异相、异行、异志,从而把本王朝的兴起加以神化或天意化了。

历史叙事在总体上采取全知的视角,并不排除其局部描写上采取限知的视角。

在某种意义上邛艮知视角是对全知视角的有限性认可、突破和发挥。

一些精彩的历史叙事片段由于采取限知视角,使叙述委婉曲折,耐人寻味。

由全知到限知,意味着人们感知世界时能够把表象和实质相分离。

因而限知视角的出现,反映人们审美地感知世界的层面变得深邃和丰富了。

我国志怪小说中的佳作较多地采用限知视角。

因为志怪小说不能在开始落笔的时候就让人一眼看出妖怪来,它需要用常态掩盖异态,用假象冒充真情,使人物(以及读者)遇怪不知怪,然后渐生疑窦,突然翻转出一个出人意表的结果。

比如“白水素女〃的故事,描写农家孤儿谢瑞在野外捡到一只大螺,养在水缸里。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一》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现代文一》

2024高三二模现代文一汇编【24二模徐汇区】(一)光启中学文学社组织社员观看了电影《阿Q正传》后召开了电影改编得失研讨会。

请阅读会议资料“书信”“影评”和发言摘录,完成第3—7题。

(17分)〔书信〕1930年 10 月 13 日,鲁迅致信给将《阿Q 正传》改编为电影剧本的王乔南:“我的意见,以为《阿Q 正传》,实无改编剧本及电影的要素。

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

”〔影评〕《阿Q正传》改编:从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①文学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文学语言指遵循语言修辞规约且具有审美性和意向性。

鲁迅作品的语言具有文学语言的共性特点,因擅将夸张与含蓄结合,喜用文白交杂,阐释其作品意向就有了难度。

②以《阿Q 正传》而言,鲁迅选用戏谑的语调、口语化的对白、视听觉描写,编排了阿Q被打、打架、求婚、革命、杀头等一系列情节,推动整个故事的运行和阿 Q 命运的悲剧进程,展现出喜剧效果却不失其真,有讽刺意味又不浅露。

仅举小说第一章“序”中阿Q被赵太爷掌嘴的情节为例:那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阿Q 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阿Q 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阿Q 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

知道的人都说阿Q 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

然而阿Q 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③这段场景描写,小说采用了未庄人的日常口语,还选用了“招”“优胜”“蒙”等有反讽意味的古雅之词,让读者听见了赵太爷掌嘴阿Q 时的响亮耳光声、大声训斥声。

对于阿Q的“不开口”,有人说阿 Q被喝斥害怕了,而有人说阿Q其实是不屑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轻的过户者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 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 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 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 好的靴子。”
11
叙述者作为主人公:同是反战主题的作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与
《一个人的遭遇》不同,选择了一个少年兵作为叙述者,有何独特意蕴?
叙述者
形象特点1
对所经历的 情感态度1
(6分)
指出与主题 的关联
形象特点2
对所经历的 情感态度2
指出与主题 的关联
①“我”是一个懵懂的中学生,受鼓动浑浑噩噩上战场,最后惊讶地发现自己已失 去肢体,迎接他的不是英雄的礼遇而是见惯不怪的医生,其可悲可怜更突出了法西 斯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及其欺骗本质。
高考“叙述”专题复习
嘉兴
1
人称 第一、二、三人称
视角
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腔调
讲述(流露情感)、显示(客观叙述)
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线索
物线、人线;单线、双线
节奏
舒缓(描写较多处)、紧张
2
“叙述”相关的高考题:
(2008•浙江)《乌米》21.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 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 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6分)
年轻的过户者
他诧异地同时讨好地看了我一眼。“我们替上等人做靴子。”
“但是我自己知道,他从早到晚坐在那里做靴子,一直做到最后的时
刻。你知道,我往往在旁边看着他,他从不让自己有吃饭的时间;店
里从来不存一个便士。所有的钱都用在房租和皮革上了。他怎么能活
得这么久,我也莫名其妙。他经常断炊。他是个怪人。但是他做了顶
13
②“我”是一个天真的少年兵,在他对眼前的“战地医院”——曾经的母校反复辨 认过程,真实再现了军国主义教育留下的种种痕迹,揭示法西斯对人类文明、人民 信仰的践踏,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12
课后作业
• 阅读《捡烂纸的老头》,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 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读者感受、主题表现
指出与主题 的关联
指出与主题 的关联
10
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 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都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 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 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 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
《祝福》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身份
回乡的知识分子“我”
少年兵“我”
视角是否局限 情感是否明显流露
有限视角


在作品中的地位
观察、见证者 次要人物
主人公
6
• 叙述者有变化:《品质》中,格斯拉的结局由老顾客“我”转为通过 年轻人之口叙述,有何意味?(4分)
叙述者
对主人公的态度
老顾客“我”
“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 到靴子里去了。” “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 “我撇不开这位老人——所以我就去了!” “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他实在叫人难过;我真高兴离开他。”
8
• 叙述者有变化:《品质》中,格斯拉的结局由老顾客“我”转为通过 年轻人之口叙述,有何意味?(4分)
①作为同行竞争者,年轻人能说会道,会招揽顾客,会打广告,其无名无姓,是当 时很多生意人的普遍形象,隐射当时的社会风气。 叙述者形象特点,与主题的关联
②不同于老顾客“我”的敬佩和同情,年轻人不理解也不认同格斯拉,更可见格斯 拉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坚守理想的艰难和可贵。 叙述者情感态度,与主题的关联
理想与现实 的艰难抉择
“我” 人品与靴品
的可敬可赞
(老主顾)
格斯
年轻人
(同业竞争 者)

9
叙述者作为主人公:同是反战主题的作品,《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与 《一个人的遭遇》不同,选择了一个少年兵作为叙述者,有何独特意蕴?
(6分)
叙述者
形象特点1 形象特点2
对所经历的 情感态度1
对所经历的 情感态度2
叙述者特点及作用
(2015•浙江)《捡烂纸的老头》12.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 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分)
叙述者效果/作用
(2019•浙江)《呼兰河传》12.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整体叙述特征
(2020 •全国Ⅰ )《越野滑雪》7.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 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 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3分)叙述视角的艺术效果
3
/
“叙述”题型
一 、 整 体 叙 述 特 色 特 征
人称
第一、二、三人称
视角
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腔调
讲述(流露情感)、显示(客观叙述)
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线索 节奏
物线、人线;单线、双线 舒缓(描写较对处)、紧张
4
视角不同,意蕴各异
——高考“叙述”专题复习
5
根据以上知识链接,填一填:
课文 叙述者要素
他们把十字架拿走了,墙上却留下了清新的棕色痕迹,十字形,印痕 深而清晰,比原来那个旧的、浅色的小十字更为醒目;这个十字印痕干净 而美丽地留在褪了色的粉墙上。当时,他们在盛怒之下重新把墙刷了一遍, 但无济于事,粉刷匠没有把颜色选对,整面墙刷成了玫瑰色的,而十字呈 棕色,依旧清晰可见。他们咒骂了一阵,但也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 晰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我想,他们准是把涂料的经费都用完了,因此再 无计可施。十字还留在这里,假如再仔细地看看,还可以在右边的横梁上 看到一道明显的斜痕,这是多年来挂黄杨树枝的地方。
好的靴子。”
7Hale Waihona Puke • 叙述者有变化: 《品质》中,格斯拉的结局由老顾客“我”转为通过 年轻人之口叙述,有何意味?(4分)
叙述者
对主人公的态度
老顾客“我”
“他所做的靴子非常经对穿于,主一题时表穿现不的坏作—用—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 到靴子里去了。” “这些靴子比以前的格外经穿。” “我撇不开这位老人——所以我就去了!” “他变得衰老极了,看了他实在叫人难过;我真高兴离开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