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别》从字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离愁憋绪:也有 人联系作者的生活年代(隋末)和诗中运用的谐音双关手法,理 解为影射、讽刺隋朝统治者的诗,表达了百姓对隋朝统治者的诅 咒。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清平 乐· 村居》、《朝天子· 咏喇叭》体 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指 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培养 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辛弃疾(公元1140—— 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现在山东省济 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其 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 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其中, 比较有名的有《破阵子· 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比较阅读
这首诗与前一首诗同样描写士兵,在 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
前诗更中于对情景的描写以 反衬哀伤心情。这首诗通过一个 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 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 控诉。
背景介绍:
送别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本诗选自« 中国历代诗歌选» , 为隋末人所作,作者已不可考, 因此称无名氏。同隋代文人的 诗相比,这首来自民间的小诗, 在思想、艺术上都更为优秀。 齐梁以来在诗歌形式技巧上做 出了突出贡献,但在思想内容 上日益远离社会生活,使诗歌 陷于困境,隋文、炀帝强制改 革益发不可收拾,而这首七言 绝句的出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 情绪,代表着文学健康发展的 趋势。也预示着有齐、梁诗向 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写白发翁媪二人操 着带有醉意的吴音在聊天儿, 具有一种彼此“媚好”的亲密 无间的情态。这一平常细节, 表现了一对农村老年夫妻和谐、 温暖、惬意的生活乐趣。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句诗位于全诗的结尾,强化了全诗安详、 宁静、喜悦的气氛。从开篇的乡村景貌、到说话柔 声细语的老夫妇,到在地里干活的大儿子、在编鸡 笼的二儿子,读者能明显的感觉到诗中表现的一派 安详宁静的乡村生活气息。“最喜”,更是一下子 吸引了读者的视线,在这样的生活中,最令人欢喜 的场景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在“最喜”之后直接 言明,而是卖了一个关子——“最喜小儿无赖”, 小儿子是最顽皮,他正躺在溪边剥莲子呢。这个最 小的孩子确实顽皮,即便是干活时,也是躺在溪边。 一个“卧”字,写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 在的情景。同时,读者在此也会不由得展开联想: 卧着剥莲子的同时,它是不是在边干边玩啊……把 自己的工作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很符合孩子的天性, 也更能显出他的顽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八年级 (下)
教学目标(第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
1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 《采薇》 、《十五从军征》、 《送别》,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 感情和思想。 2 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受 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 优秀文化的兴趣。
《诗经》是我国第一 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 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 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它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 曾经孔子整理删定。原本 只称《诗》,汉代以后, 儒家把它奉为经典,始称 《诗经》。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赏
析
篇首一句即写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从军 之时尚是风华少年,归来之日却已是皓首银发。几十年 沙场奔走,岂不悲哉!这里,“十五”“八十”可理解 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目的是 极言从军之久。诗的重点并不在为后人提供服役的确切 时间,而是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服役年久 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主人公年迈力衰 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松柏冢累累”,这 是远望,近看则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 旅谷,井上生旅葵”,一派凄凉破败景象。家中空无一 人,老翁举目无亲,其凄楚心情可以想象。继而,通过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表现出老翁 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此情此景着实叫人痛苦至极,
结构分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遇雪冬归路漫漫 ┓ 采薇┫ ┣ ┃行道民迟迟,载渴载饥。→忍受艰辛与饥寒┛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状写征人忧伤之情 回忆 ↓ 归途 ↓ 抒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一词既写出了柳枝随风 摇曳之态,又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 难舍的眷恋之情。“雨雪霏霏”一句 写出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满 天飞舞,烘托出人物沉重压抑的心情。 这两句写景,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对比强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借问/行人/归不归。
行人:出征的人。
•
•
自主探究:
1、运用什么事物抒发离愁别绪的?
杨柳
2、题为送别但全文却没有一个送字,朗读后你 是如何来理解这首诗的?
第一、二句:极力渲染杨柳、杨花铺天盖地之势,借此烘 托出挥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第三、四句:写杨花尚 有飞尽之时,反衬出证人归期难料,从而更加重了离别的悲 凉气氛。
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 称,汉初即已出现,汉武帝时 扩充为专司歌舞的机关,并兼 有采诗的职能。这些采集来的 民歌,后来就叫做“乐府诗” (或叫“汉乐府”),成为继 《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 新诗体。两汉乐府诗大多“感 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 语),继承了《诗经》的现实 主义传统,广泛反映了两汉的 社会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和思想感情。汉乐府最突出的 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 朴素自然。宋朝人郭茂倩将自 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成《乐 府诗集》 。
朗读感悟
送别
无名氏
用自己的话来描绘此诗 或用绘画的形式展示。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漫漫:遍布的样子。
著(zhuó):接触,贴近。
·
•
杨柳青青柳条垂地, 杨花飞舞漫天柳絮。 折柳相送杨花散尽, 借问证人何时归期?
柳条/折尽/花飞尽,
柳条折尽:折柳条是古代表示送别的一种象征。 柳条折尽表明思念至深、恋恋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