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DQ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不同临床结局的关联研究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模拟题及答案(卷九)
2021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模拟题及答案(卷九)A型题1. 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B.T 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2. B细胞形成免疫耐受的特点是A.需低剂量TI抗原诱导B.需低剂量TD 抗原诱导C.需较大剂量抗原诱导D.所需诱导时间较短E.耐受维持时间较长3. 诱导免疫耐受宜采用的方法A. 皮内注射凝聚的抗原46B. 静脉注射颗粒性抗原C. 肌肉注射含佐剂的抗原D. 静脉注射可溶性蛋白单体E. 皮下注射抗原和丝列原4. 导致自身反应性T 细胞克隆消除的主要原因是A.骨髓基质细胞缺陷B.胸腺内引发的阴性选择过程C.组织特异性抗原的存在D.组织细胞不表达B7 等协同刺激分子E.自身抗原量表达太少5. 易被诱导形成免疫耐受的细胞是A.B细胞B.巨噬细胞C.单核细胞D.T 细胞E.NK细胞6. 引起中枢耐受的抗原是A.可溶性蛋白抗原B.外源性抗原C.颗粒性抗原D.各组织表达的共同自身抗原E.组织特异性自身抗原7. 大剂量抗原诱导形成免疫耐受的原因是A.抗体形成速度慢,而代谢速度快B.抗原过剩,可中和相应抗体C.不足以激活T 及B 细胞D.应答细胞处于免疫忽视状态E.调节性T 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应答8. 不能通过建立免疫耐受进行防治的疾病A.骨髓移植排斥反应B.I 型超敏反应C.类风湿关节炎D.非肥胖型糖尿病E.肿瘤9. 可通过打破免疫耐受进行治疗的疾病是A.慢性病毒性肝炎B.I 型超敏反应C.骨髓移植排斥反应D.类风湿关节炎E.多发性硬化症10. 诱导耐受可采用的方法A.切除成年鼠的胸腺B.切除成年动物的脾脏C.注射适量佐剂D.注射大量单体分子E.注射大量聚体分子11. 中枢耐受形成的机制是A.克隆无能B.克隆消除C.免疫忽视D.Ts细胞活化E.耐受分离12. 诱导B 细胞耐受A.所需抗原量较高,耐受持续时间较长B.所需抗原量较低,耐受持续时间较短C.所需抗原量较低,耐受持续时间较长D.所需抗原量较高,耐受持续时间较短E.比诱导T 细胞耐受容易参考答案:1.C2.C3.D4.B5.D6.D7.E8.E9.A 10.D11.B 12.DA型题1.免疫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所不具备的是A.其功能依赖于胞浆区ITAM基序B.可招募含有SH2结构域的PTKC.能去除磷酸化酪氨酸分子上的磷酸根D.参与免疫细胞的活化E.在激活信号转导的启动阶段起作用2.ITIM 所不具备的结构和作用是A. 富含酪氨酸残基B. 可招募蛋白酪氨酸激酶C. 其酪氨酸是Src-PTK作用底物D. 被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识别E. 启动淋巴细胞活化抑制信号3.以下哪一个分子与BCR交联后传入抑制性信号A. TCRB. Fc μRC. FcgRⅡ-BD. CD19E. CD214.自然调节性T 细胞A. 均为CD4+CD25-T细胞B. 可遏制自身免疫病的发生C. 不需要特异抗原诱导D. foxp3-细胞E. 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5.可抑制Th2 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是A. IL-6B. IL-4C. IL-5D. IL-10E. IFN-g6.可抑制Th1 细胞生成的细胞因子是A. IL-7IL-10B. IL-4IFN-gC. IL-4IL-7D. IL-4IL-10E. IL-1IL-107.活化T 细胞表达的抑制性受体是A. CTLA-4B. CD94/NKG2AC. TCR-Iga/IgbD. FcεR-ⅠE. IL-2R8.NK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CD94/NKG2A可识别A. HLA-Ⅰ类分子B. HLA-G分子C. HLA-E提呈的抗原肽D. HLA-B提呈的抗原肽E. HLA-C提呈的抗原肽9.对细胞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 IL-2IL-4IL-5B. IL-2IL-8IL-10C IL-1IL-6TGF-bD. IL-4IL-10TGF-bE. IL-12INF-gTGF-b10.IFN-g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 增强Tc与NK细胞的杀伤能力B. 激活巨噬细胞C. 诱导MHC 分子的表达D. 促进Th0向Th1分化,抑制Th2生成E. 促进Th0向Th2分化,抑制Th1分化11.B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是通过A. BCR与FcgRⅠ交联产生的B. BCR与FcgRⅡ-B 交联产生的C. BCR与FcgRⅢ-A 交联产生的D. BCR与FcgRⅢ-B 交联产生的E. BCR与FcaR交联产生的12.下列不属于免疫细胞抑制受体的是A. CTLA-4B. PD-1C. FcγRⅡ-BD. CD94/NKG2AE. FcγRI13.介导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 AICD)的细胞有A.活化的T 细胞B. 活化的巨噬细胞C. 活化的中性粒细胞D.肿瘤靶细胞E.病毒感染细胞参考答案:1.C2.B3.C4.B5.E6.D7.A8.C 9.D 10.E 11.B 12.E 13.AA型题1. 下列抗原中属于TI-2抗原的是A.肺炎球菌荚膜多糖B.细菌脂多糖C.白喉毒素D. 结核菌素E.卵白蛋白2.活化的B细胞为抗原提呈细胞,可通过其BCR直接结合A.各种抗原B.颗粒性抗原C.可溶性抗原D.肿瘤细胞表面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 B细胞活化受体(CD19/CD21/CD81/Leu13 复合物)中能与抗原-C3dg复合物中C3dg结合的分子是A.CD19B.CD21C.CD81D.Leu13E.CD19和CD814.能活化磷脂酶C-g(PLC- g)裂解磷脂酰肌醇二磷酸( PIP2 )后产生的第二信使是A.酪氨酸激酶B.苏氨酸激酶C.三磷酸激醇( IP3)D.MAP酶E.转录因子NF-kB5.可表达CD40L的淋巴细胞是A.静息T 细胞B.静息B细胞C.活化B细胞D.活化T 细胞E.活化NK细胞6.与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膜分子间的作用是A.B7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CD4与MHC-II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CD40L与CD40分子间的相互作用D.IL-2与IL-2R间的相互作用E.BCR-Iga/b复合物与抗原间的相互作用7. B细胞与Th细胞相遇和激活的主要部位是在A.血液循环中B.淋巴循环中C.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D.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非依赖区E. 外周免疫器官的髓质区8. 活化B细胞增殖分化的主要部位是在A. 外周免疫器官的髓质区B. 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42C. 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非依赖区D. 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滤泡内E. 外周免疫器官的被膜下区9. Ig抗原受体重链基因的编辑发生于A.V基因片段与D 基因片段之间B. V基因片段与J基因片段之间C. D基因片段与J基因片段之间D. VDJ基因片段与其5’上游的其它V基因片段之间E. VDJ基因片段与其3’下游的C基因片段之间10. Ig类别转换发生于A.V基因片段之间B.C基因片段之间C.V基因片段与D 基因片段之间D.V基因片段与J基因片段之间E. D基因片段与J基因片段之间参考答案:1.A2.C3.B4.D5.D6.B7.C8.D 9.D 10.CA型题1. MHC-Ⅰ类分子的配体是A.CD2B.CD3C.CD4D.CD8E.CDlO2. MHC-Ⅱ类分子的配体是A.CD2B.CD3C.CD4D.CD8E.CDlO3. 不表达经典HLA-Ⅰ类分子的细胞是A.红细胞B.T 淋巴细胞C.血小板D.单核细胞E.B 淋巴细胞4. 编码HLA-Ⅰ类分子的基因位点包括A.HLA-A、B位点B.HLA-B、C、A 位点C.HLA-DR位点D. HLA-DR、DP、DQ位点E.C4、C2基因位点5. MHC-Ⅰ类分子的功能是A.将抗原肽提呈给CD8+杀伤性T 细胞B.参与外源性抗原呈递C.参与内源性抗原呈递D.A + BE.A + C6. HLA-Ⅰ类分子肽结合区A.是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B.是与Th 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C.由α1 和β1 功能区组成D.由α1 和α2 功能区组成E. 由α1 和α3 功能区组成7. HLA-Ⅱ类分子肽结合区A.是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B.是与Th 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C.由α1 和β1 功能区组成D.由α1 和α2 功能区组成E. 由α1 和α3 功能区组成8. 对H-2 描述,错误的是A. 位于第17 号染色体B. 小鼠的MHCC. 人的MHCD. Ⅰ类基因包括K、D、L三个座位E. Ⅱ类基因包括Ab、Aa、Eb、Ea四个座位9. 编码HLA-Ⅱ类分子的基因位点包括A.HLA-A、B位点B.HLA-B、C、A 位点C.HLA-DR位点D. HLA-DR、DP、DQ位点E.C4、C2基因位点10. 与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联的HLA分子是A.HLA-B7B.HLA-B27C.HLA-DR3D. HLA-DR4E.HLA-B2811. 下列哪项不是HLA复合体基因编码的产物A.HLA-Ⅰ类分子的α链B.HLA-Ⅰ类分子的β2-m 链C.HLA-Ⅱ类分子的α链D. HLA-Ⅱ类分子的β链E.C4A、C4B12. MHC复合体中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不包括A.血清补体成分编码基因B.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20C.血清免疫球蛋白编码基因D. 非经典Ⅰ类基因E.炎症相关基因13. 关于MHC 多态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多态性即多基因性B.指一个基因座位上存在多个等位基因C.是一个群体概念D. 指群体中不同个体在等位基因拥有状态上存在差别E.构成MHC 复合体的免疫功能相关基因仅显示有限的多态性14. 下列哪种细胞HLA-Ⅰ类分子表达减弱或缺如?A.肿瘤细胞B.活化的巨噬细胞C.活化的B细胞D. 树突状细胞E.上皮细胞15.HLA-Ⅰ、Ⅱ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A.主宰移植物排斥B.参与固有免疫应答C.提呈抗原肽并激活T 细胞D. 参与补体反应E.参与T 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和分化[参考答案]1.D2.C3.A4.B5.E6.D7.C8.C9.D 10.B11.B 12.C 13.A 14.A 15.CA型题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体分子是A. CD4B. CD8C. CD2D. CD19E. CD212. 关于整合素家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整合素家族得名是因为其可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使细胞附着而形成整体B. 整合素家族由α亚单位和β亚单位组成,其分组是以α亚单位不同来划分的C. 在整合素同一组的成员中,α链均相同,β链不同D. MHC分子是整合素家族成员E. 整合素家族的主要功能是为T 细胞活化提供重要的辅助信号3. 下列分子中不属于整合素家族的黏附分子有A. VLA-1B. LFA-1C. LFA-2D. Mac-1E. VLA-44. 关于选择素家族成员,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是由两条肽链以非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异二聚体B. 胞膜外区具有C型凝集素结构域C. 胞膜外区具有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D. 胞膜外区具有补体调节蛋白结构域E. 识别的配体主要是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或类似结构5. 下列分子中能与LFA-1互补结合的黏附分子是A. VCAM-1B. ICAM-1C.LFA-2D. LFA-3E. NCAM-16. 黏附分子的作用不包括A.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介导T 细胞与APC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B. 参与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C. 参与淋巴细胞归巢D. 参与补体系统的激活E. 参与细胞与细胞基质间的相互作用7. 在炎症反应初期,介导中性粒细胞沿血管壁滚动和最初结合的一对黏附分子是A. sLeX-E-选择素B. LFA-1-ICAM-1 18C. CD28-B7D. CD2-CD58E. CD40-CD40L8. 下列有关淋巴细胞归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淋巴干细胞向中枢免疫器官的迁移B.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C. 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免疫器官的迁移D. 未成熟T 细胞在胸腺内从皮质移行到髓质E. 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迁移[参考答案]1.A2.A3.C4.A5.B6.D7.A8.D单项选择题1. 关于细胞因子的特点正确的是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活化后产生的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旁分泌、内泌三种方式发挥作用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E.以上均正确2.以下哪项不属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A.单一性B.多效性C.重叠性D.拮抗性E.协同性3. 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系和淋巴系干细胞的是A.IL-lB.IL-2C.IL-3D.IL-8E.EPO4. 下列英文缩写,含义正确的是A.EPO-血小板生成素B.IL-白细胞介素C.SCF-肿瘤坏死因子D.TNF-集落刺激因子E.CSF-干细胞生长因子5. 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A.IGF-βB.IFNC.SCFD.IL-10B.LIF6. 下列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IL-2B.IFN-γC.IL-4D.IL-10E.以上均是7.哪些细胞因子之间具有拮抗性A.IL-2 和IFN-γB.IFN-γ和IL-4C.IL-4和IL-10D.IL-3 和IL-11E.IL-6和IL-138.基因、编码蛋白与功能都清楚的细胞因子是A.干扰素B.白细胞介素C.肿瘤坏死因子D.集落刺激因子E.生长因子9.Ⅰ型干扰素是指A.IFN-αB.IFN-βC.IFN-16γD.IFN-α和IFN-βE.IFN-β和IFN-γ10.以下哪种细胞因子属于集落刺激因子?A.IL-1B.IL-2C.IL-6D.IL-10E.IL-1111. IL-8属于哪种类型的趋化性细胞因子?B.CXCC.CD.CX3CE.CX2C12. 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长因子为A.TGF-βB.EGFC.VEGFD.FGFE.PDGF13. 哪种类型的细胞因子受体成员属多亚单位受体?A.Ⅰ型细胞因子受体B.Ⅱ型细胞因子受体C.肿瘤坏死因子受体D.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E.以上均是14. T细胞的生长因子是A.IL-1B.IL-2C.IL-3D.IL-4E.IL-615. 诱导CD4+T细胞分化为Th1 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4B.IL-6C.IL-8D.IL-10E.IL-12[参考答案]1.E2.A3.C4.B5.B6.E7.B8.B9.D 10.E11.B 12.A 13.A 14.B 15.E单项选择题1. 存在于所有T 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A. TCRB. BCRC. CD40LD. CD4E.CD82. 下列有关TCR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TCR的作用是识别特异性抗原B. TCR能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表面的表位C. TCR只能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D. TCR识别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时具有双重特异性E. TCR识别抗原具有自身MHC限制性3. 存在于T 细胞表面与活化信号传导有关的分子是A. TCRB. CD40C. CD3D. CD20E. CD804. 下列哪种分子的胞浆末端含有ITAM?A. TCRB. BCRC. CD3D. CD4E. CTLA-45. 能与MHC-Ⅱ类分子β2结构域结合的分子是A. CD4B. CD2C. CD3D. CD28E. CD8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体分子是A. CD4B. CD8C. CD2D. CD19E. CD217. 能与MHC-Ⅰ类分子α3结构域结合的分子是A. CD4B. CD2C. CD58D. CD28E. CD88. CD2分子的配体是A. CD40B. CD28C. CD58D. CD4E. CD219. CD28分子的配体是A. CD21B. CD19C.CD80/CD86D. CD2E. CD4010. 对T 细胞活化起抑制作用的一对分子是A. CD40-CD40LB. CD28-CD80/CD86C. CD152-CD80/CD86D. CD2-CD58E. CD4—MHC-Ⅱ类分子11. 下列分子中能与LFA-1互补结合的黏附分子是A. VCAM-1B. ICAM-1C. LFA-2D. LFA-3E. NCAM-112. 下列分子中不能够为T 细胞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的黏附分子对是A. CD28-B7B. CD2-CD58C.LFA-1-ICAM-1D.ICOS-B7-H2E. CD70-CD2713. 下列哪种细胞表面有植物血凝素(PHA)的受体A. B淋巴细胞B. T淋巴细胞C. NK细胞D. 肥大细胞E. 中性粒细胞14. 下列有关初始T 细胞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初始T 细胞是指从未接触过抗原刺激的成熟T 细胞B. 初始T 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G0期,存活期短C. 初始T 细胞表达CD45RO和高水平的L-选择素25D. 初始T 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无免疫效应功能E. 初始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性T 细胞15. 下列有关记忆T 细胞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记忆T 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G0期,存活期长B. 记忆T 细胞表达CD45RA和黏附分子C. 记忆T 细胞介导再次免疫应答D. 记忆T 细胞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效应T 细胞和记忆性T 细胞E. 记忆性T 细胞可向外周炎症组织迁移16. 下列有关γδT 细胞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 γδT 细胞多数为CD2+CD3+CD4+CD8-B. γδT 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肤表皮和粘膜上皮C. γδT 细胞主要识别非肽类分子D. γδT细胞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E. γδT细胞具有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17. CD4+Th细胞能识别的是A. 游离的可溶性抗原B. 经APC提呈的抗原肽C. 经APC提呈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D. 经APC提呈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E. 游离的抗原肽18. 能够表达CD45RA的细胞是A. 初始T细胞B. 效应T细胞C. 记忆T 细胞D. NKT细胞E. NK细胞19. 只在活化T 细胞表面表达而在静止T 细胞表面不表达的的膜分子是A. CD28B. TCRC. CD3D. CD4E. CTLA-420. Th3细胞通过分泌何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的负调节?A. IL-2B. IL-10C. TGF-βD. IL-4E.TNF-β21. Tr1细胞通过分泌何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的负调节?A. IL-5B. IL-10C. TGF-βD. IL-4E.TNF-β22. Th1细胞与Th2细胞均能分泌的细胞因子是A. IFN-γB. IL-4C. IL-5D. LTαE.IL-323. 下列有关Th1细胞的主要效应功能,不正确的是A. 参与抗胞内寄生菌的感染B. 参与抗病毒感染C. 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D. 参与抗肿瘤免疫E. 参与抗寄生虫感染24. Th2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主要可促进下列哪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A. CTL细胞B. NK细胞C. 巨噬细胞D. B细胞D. TDTH细胞25.下列有关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正确的是A. 释放穿孔素B. 释放颗粒酶C.释放LTαD.ADCC效应E. Fas/Fasl途径参考答案:1.A2.B3.C4.C5.A6.A7.E8.C9.C 10.C 2711.B 12.E 13.B 14.C15.B 16.A 17.D 18。
病毒抗性与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研究
病毒抗性与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研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病毒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其中,病毒抗性和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关系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病毒抗性的基因表达病毒抗性是指宿主细胞对病毒侵袭的一种生理上的反应。
一些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生物体能够适应宿主细胞内的环境并繁殖,而宿主细胞则通过各种抗病毒的机制保护自身免受侵害。
这些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抑制病毒的进一步感染、减少病毒复制、消除病毒或激活免疫系统等。
病毒抗性的表现主要与宿主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有关。
当细胞感知到病毒的存在后,细胞会启动一系列的信号通路。
这些通路随后导致不同基因的表达改变。
其中,细胞表达的抗病毒蛋白是关键的组分,它们能够进一步抑制病毒感染或做出反应。
研究表明,病毒抗性可能是遗传上的一种性状。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抗病毒特异性和灵敏性与主机免疫的相关基因(如HLA基因)有关。
此外,一些差异化表达的基因如TREM1和IFNAR2也与病毒抗性相关。
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基因载体种群遗传多样性是指一个物种内包含人口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方面,也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种群遗传多样性可以通过多个方面进行描述,比如基因频率、分布、多态性等。
种群遗传多样性对于病毒抗性可能产生了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多样性与病毒适应能力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可能性有关。
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使其在宿主中保持长期存活,从而提高其逃逸免疫系统的概率。
然而,宿主种群遗传多样性增加则能够增加宿主抵御病毒入侵的可能性。
因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复杂。
结合研究的证据一些研究表明,宿主的基因多样性可以影响其对病毒的抗性水平。
例如,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中国南方,由于高频率的HLA-B * 27:05等基因,导致该地区人群对HBV免疫应答力上升。
类似的研究还表明,世界各地人群对不同病原体(如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等)的抗性与宿主的基因多样性相关。
医学免疫学在线作业答案(3)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C 特异性)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3.关于TI-Ag的描述,错误的是(D 可引起再次应答)4.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C 抗原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5.新生儿可从母体初乳中获得的Ig是(C SIgA )6.关于TD-Ag的描述,正确的是(D 具有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7.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易发生(A 超敏反应)8.免疫的现代概念是(D 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排除“非己”的功能)9.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D 与MHC结合)10.对SIgA的错误描述是(D 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11.下列大分子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 蛋白质)1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B 肿瘤)13.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C 反复感染)14.哪一类Ig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B IgM )15.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A 通过遗传获得)16.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B 表位性质)17.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CK是(D TNF )18.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材料是(D 基因工程疫苗)19.主要刺激粒细胞系前体细胞分化的CK是(B G-CSF )20.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B 凝聚的IgA)21.免疫稳定功能失调易发生(D 自身免疫(病))22.下列对HLAⅡ类分子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B 识别与递呈内源性抗原肽)23.APC递呈外源性抗原的关键分子是(B MHCⅡ类分子)24.对NK细胞的错误描述是(D 杀伤靶细胞受MHC限制)2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C 已感染过结核而获得了抗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能力)26.Ⅲ型超敏反应涉及多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除了(D IgE )27.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28.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C 通过细胞因子受体发挥作用)29.有宫内感染的新生儿,脐血中升高的Ig是(A IgM)30.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B IgG )31.Th2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1细胞(B IL-4 )32.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哪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关? (B Ag、Th1、MФ、CK )33.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A 适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的个体)34.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M )35.IDC的特点是(D 高表达MHC分子和协同刺激分子,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36.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HLA分子有(C A与B均有)37.下列对T细胞活化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第二信号是T细胞的CD28与APC的B7分子的结合)38.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C C5b6789 )39.根据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之间2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几率是(B 25%)40.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D IgE )41.下列对MHC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C HLA复合体位于第17号染色体)42.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其主要炎症细胞是(A 巨噬细胞)43.下列对HLAⅠ类分子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D 分布于有核细胞表面)44.病人反复局部注射胰岛素,引起局部红肿、出血和坏死,与此有关的超敏反应是:(C Ⅲ型超敏反应)45.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B IgG )46.再次免疫应答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是(D 以上全对)47.既具有调理作用,又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成分是(D C3b)48.Th1细胞的功能是(D 促进细胞免疫应答)49.下列对T细胞双识别的描述是错误的,除了(C TCR在识别抗原肽的同时,识别MHC分子)50.LC的特点是(C 摄取处理抗原能力强)51.Th1细胞通过分泌哪种CK抑制Th2细胞(A IFN-γ)52.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 IDC )53.TNF-α的主要产生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54.CD8+CTL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是(C 靶细胞发生裂解和凋亡)55.通常所指TCR对抗原的识别是指(C TCR对MHC:抗原肽的双识别)56.下列补体裂解成分中,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A C3a)57.对于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的描述,错误的是(B 有抗原特异性)58.预防因Rh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症的有效措施是:(A 在第一胎分娩后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抗Rh血清)59.HLAⅡ类分子主要表达于(A 树突状细胞)60.下列对IFN的描述是正确,除了(B IFN-γ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61.可通过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CK是(A IL-1)62.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D 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63.能够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B 芽胞)64.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A 荚膜)65.干扰素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的?(B 中和外毒素)66.与Ⅰ型超敏反应无关的细胞是(B NK细胞)67.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的特点是(D MHCⅡ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CD4+ T细胞)68.列提示乙肝传染性强的血清学指标是(D 抗HBc )69.常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厌氧菌为(C 脆弱类杆菌)70.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下列细菌感染有关(D 幽门螺杆菌)71.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病有关的补体成分是(D C2a)72.下列病毒中,属于缺陷病毒的是(D HDV )单选题73.实验室培养真菌常用(A 沙保培养基)74.下列叙述哪项是错的?(C F质粒决定细菌的耐药性)7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致病机理为破坏(A CD4+T细胞)76.具有高度感染性的衣原体形态为(A 原体)77.病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引起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称(C 败血症)78.构成细菌侵袭力的是(C 荚膜、菌毛和侵袭性酶类)79.检测HBV感染的血清标志物中,哪项不能从血清中检测到?(B HBcAg)80.由蚊虫叮咬可传播的病为(B 流行性乙型脑炎)81.急性肾小球肾炎由哪种细菌引起?(B A群链球菌)82.能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是(B 支原体)83.紫外线最适合于下列物品的消毒(D 手术室空气)84.以外毒素作为主要致病物质的细菌是(C 霍乱弧菌)85.除什么病外,下列传染病愈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C 流行性感冒)86.下列物质中,不是细菌合成性代谢产物的是(D 抗毒素)8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B 外膜)88.下列什么传染性疾病外,目前可用疫苗预防(B 梅毒)89.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常用于(D 风湿病的辅助诊断)90.钩端螺旋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B 接触疫水或疫土)91.鼠疫的传播主要通过(B 蚤)92.下列哪个概念是错误的?(D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是医院感染常见菌)93.下列病毒中,核酸类型为DNA的是(B 乙肝病毒)94.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A AIDS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填空题1、免疫的三大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2、免疫的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抗感染--),如水平过高可导致( 超敏反应) 的发生,如水平过低可导致( 免疫缺陷)。
hla dqa2基因
hla dqa2基因
HLA-DQA2基因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家族的一员。
HLA-DQA2基因编码HLA-DQα链的一部分。
HLA-DQ分子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人类免疫系统的受体蛋白,它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HLA-DQ分子是一种双肽蛋白,由一个α链和一个β链组成。
HLA-DQA2基因编码了其中的α链的一部分。
HLA-DQα链与HLA-DQβ链相互作用形成HLA-DQ 分子。
这种分子通过呈递抗原片段给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帮助识别和启动免疫应答。
HLA-DQA2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6p21.3区域上,与其他HLA基因密切相连。
HLA基因是高度多态的,意味着存在大量不同的变体(等位基因)。
不同的HLA 变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易感性。
对HLA-DQA2基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免疫系统的功能和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
例如,某些HLA-DQA2变体已被与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某些感染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联。
因此,对HLA-DQA2基因及其多态性的认识非常重要,有助于个体化免疫医疗的发展和疾病预防。
简述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简述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HLA复合体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在人类免疫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了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HLA复合体由多个基因组成,这些基因在人群中具有高度的多态性,为个体提供了抵抗病原体入侵的免疫保护。
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主要包括两类基因:HLA-A、HLA-B、HLA-C 和HLA-E等类I类基因以及HLA-DR、HLA-DQ和HLA-DP等类II 类基因。
这些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6的短臂上,通常被称为HLA区。
HLA区的长度约为4兆碱基对,其中约有200个基因和众多的假基因。
类I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HLA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蛋白质在细胞膜上表达,并在细胞表面呈现抗原片段,以便被免疫系统识别。
HLA类I分子由一个α链和一个β2微球蛋白组成。
α链由HLA-A、HLA-B或HLA-C基因编码,而β2微球蛋白由一个独立的基因编码。
HLA类I分子主要与CD8+T细胞相互作用,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类II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也是HLA复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蛋白质主要在抗原呈递细胞表面表达,并与CD4+T细胞相互作用,调节体液免疫应答。
HLA类II分子由一个α链和一个β链组成。
α链由HLA-DR、HLA-DQ或HLA-DP基因编码,而β链由一个独立的基因编码。
HLA基因在人群中高度多态,存在大量的等位基因和等位型。
这种多态性使不同个体之间HLA分子的表达差异很大。
不同等位基因和等位型的存在导致不同个体对抗原片段的识别能力不同,从而影响了个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同时,HLA复合体的多态性还与人类自身免疫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HLA复合体的多态性是由基因的遗传变异所决定的。
这些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的点突变、基因的重组、基因的插入/缺失等。
这种遗传变异使得HLA基因不断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和等位型,从而保证了HLA 复合体的多样性。
总的来说,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包括HLA-A、HLA-B、HLA-C、HLA-E、HLA-DR、HLA-DQ和HLA-DP等多个基因。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72)_真题-无答案21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72)(总分94.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冷球蛋白出现沉淀时的温度是( )A. 25℃B. 37℃C. 20℃D. 4℃E. 8℃2. 流式细胞仪光学系统的组成为( )A. 激光系统B. 激光光源与分光镜C. 激光光源、分光镜与光束成形器D. 激光光源、分光镜、光束成形器和透镜组E. 激光光源、分光镜、光束成形器、透镜组、滤片和光电倍增管3. 在形成的连串均匀液滴中,大量液滴是( )A. 含有细胞B. 含有淋巴细胞C. 含被荧光染色的淋巴细胞D. 不含细胞的空白液滴E. 以上都不是4. 目前临床诊断淀粉样变性的“金标准”应当是( )A. 尿蛋白检查B. 血清蛋白免疫电泳分析检查C. 血液中某些前体蛋白的检查D. 利用组织学或免疫组化技术做组织学检查E. 血液常规分析检查5. 编码蛋白质都能与GTP结合的癌基因家族为( )A. mybB. mycC. sisD. rasE. erb6. 细胞内寿命最短的RNA是( )A. tRNAB. mRNAC. snRNAD. rRNAE. 环状RNA7. 检测经凝胶电泳分离后转移到膜上的RNA,常用的方法为( )A. 菌落印迹杂交B. 斑点杂交C. 原位杂交D. Southern印迹杂交E. Northern印迹杂交8. 肿瘤的发生发展经过不包括( )A. 激发阶段B. 浸润阶段C. 促发阶段D. 转移阶段E. 结束阶段9. 外分泌液中含量最高的Ig是( )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10. 免疫电泳最常用的载体是( )A. 醋酸纤维薄膜B. 琼脂糖凝胶C. 淀粉凝胶D. 果胶E. 葡聚糖11. 免疫固定电泳最常用于分析( )A. 异常免疫球蛋白B. 肌钙蛋白C. 肌红蛋白D. M蛋白的鉴定与分型E. 免疫球蛋白亚型12. 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荧光免疫显微技术类型( )A. 直接法B. 间接法C. 夹心法D. 补体结合法E. 双标记法13. E-选择素主要表达在哪一种细胞上( )A. 中性粒细胞B. 红细胞C. 单核细胞D. 淋巴细胞E. 活化内皮细胞14. 细胞外可溶性粘附分子的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 )A. 原位PCRB. 原位RT-PCRC.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方法D. RT-PCRE. ELISA15. 下列哪一种免疫分子具有粘附作用( )A. CD3B. mIgC. CD28D. CKRE. Igα/Igβ16. 细胞增殖法适用于下列哪类细胞因子的检测( )A. 促进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B. TNFC. IFND. 具有趋化活性的细胞因子E. 细胞因子基因17. 用兔抗人Ig抗体包被塑料平皿或细胞培养板,则吸附于亲和层析板上的细胞是( )A. 淋巴细胞B. T细胞C. B细胞D. NK细胞E. 吞噬细胞18. 下列ANA中以第一位检出该抗体的患者命名的有( )A. 抗dsDNA抗体B. 抗SSA抗体C. 抗RNP抗体D. 抗DNP抗体E. 抗Sm抗体19. 位于HLA复合体Ⅰ类基因与Ⅱ类基因之间的Ⅲ类基因是( )A. HLA-E、F、GB. 编码补体、某些炎症因子的相关基因C. HLA-A、B、CD. HLA-E、F、G、H、X等E. HLA-DP、DQ、DR20.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中设置的同型对照是( )A. 免疫荧光标记中的阳性对照B. 免疫荧光标记中的阴性对照C. 免疫荧光标记中的光校正D. 免疫荧光标记中的流路校正E. 免疫荧光标记中的绝对计数校正21. 关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不同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不同B. 激发能源不同C. 发光的物质不同D. 检测系统不同E. 检测原理不同22. 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抗体是( )A. 抗Sm抗体B. 抗SSB抗体C.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D. 抗dsDNA抗体E. 抗RNP抗体23. 下列几种细胞因子中,与多发性骨髓瘤关系最为密切是( )A. TNFB. IL-2C. IFND. TGFE. IL-624. 凝胶滞后实验的基本原理是( )A. 蛋白质与末端标记的核酸探针特异性结合B. 蛋白质与末端标记的蛋白质探针特异性结合C. 蛋白质与末端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D. 蛋白质与末端标记的某种酶特异性结合E. 蛋白质与末端标记的生物分子特异性结合25. 常采用质粒DNA小量提取的方法是( )A. 碱裂解法B. SDS裂解法C. 煮沸裂解法D. 酚抽提法E. 牙签少量制备法26. 关于PCR的建立,最早是( )A. 1983年,美国人建立B. 1985年,美国人建立C. 1983年,英国人建立D. 1985年,英国人建立E. 1983年,德国人建立27. 抑癌基因失活的常见方式是( )A. 点突变B. 碱化C. 甲基化程度降低D. 插入E. 染色体易位28. 下列属于隐蔽抗原的物质是( )A. AFPB. ABO血型物质C. 甲状腺球蛋白D. 受药物影响的细胞E. 免疫球蛋白29. 用于M蛋白鉴定( )A. 间接凝集试验B. 双向免疫扩散C. 免疫电泳D.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E. 免疫比浊30. 可作为定量测定的免疫电泳技术是( )A. 对流免疫电泳B. 火箭电泳C. 交叉免疫电泳D. 免疫电泳E. 免疫固定电泳31. 间接法ELISA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 )A. 固相抗体-抗原-酶标抗体B. 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抗体C. 固相抗体-酶标抗原D. 固相二抗-抗体-酶标抗原E. 固相抗原-抗体-酶标二抗32. 下述哪种粘附因子测定可作为已分化的甲状腺癌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A. LI-钙粘素B. 整合素C.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D. E-钙粘素E. E-选择素33. 下列属于T细胞增殖试验的观察判定方法是( )A. 形态法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B. 形态法和反向溶血空斑实验C. 形态法和放射性核素法D. 放射性核素法和反向溶血空斑实验E. 反向溶血空斑实验和酶联免疫斑点实验34. 细胞淘洗技术是指( )A. 利用阳性细胞吞噬磁铁颗粒进行细胞分离B. 利用阴性细胞吞噬磁铁颗粒进行细胞分离C. 直接用磁铁吸附阳性细胞进行细胞分离D. 直接用磁铁吸附阴性细胞进行细胞分离E. 将混合细胞在含磁铁颗粒的溶液中离心进行细胞分离35. 3H-TdR掺入法属于( )A. 免疫学定性B. 免疫学定量C. 生物学检测D. 原位杂交E. 斑点杂交36. 下列关于PEG比浊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 PEG用于沉淀蛋白质具有可逆性,对蛋白质生物活性无影响B. 在pH、离子强度等条件固定时,蛋白质分子量越大,用以沉淀的PEG的浓度越小C. PEG比浊法特异性强D. 不能反映小分子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情况E. 受温度变化影响大,重复性差37. 下列关于自身抗体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B. 病人血液中存在低效价自身抗体是免疫病特点之一C. 某些自身抗体对疾病判断有高度特异性D. 有些自身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有关E. 少数自身抗体被证实参与了免疫病理性损伤38. 下列哪项属于HLA复合体的非经典Ⅱ类基因区( )A. HLA-E、F、GB. HLA-DN、DO、DMC. HLA-A、B、CD. HLA-E、F、G、H、XE. HLA-DP、DQ、DR39. 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分选时采用高压静电场,则( )A. 分选细胞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和空白液滴不充电B. 分选细胞不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和空白液滴充电C. 分选细胞和空白液滴充电,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不充电D. 分选细胞和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充电,空白液滴不充电E. 分选细胞、未被分选的其他细胞及空白液滴均充电40. 一台好的流式细胞仪每秒钟可测定荧光染料粒子( )A. 5000个B. 4000个C. 3000个D. 2000个E. 1000个41. 肿瘤细胞表达的能介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的是( )A. CD28B. FasC. FasLD. TAP-1E. B742. p53 ( )A. 是抑癌基因B. 是癌基因C. 野生型p53是抑癌基因D. 既不是癌基因又不是抑癌基因E. 突变型p53是抑癌基因43. 作为理想质粒,应该具备下列条件,错误的是( )A. 具有松弛型复制子B. 在复制子外存在几个单一的酶切位点C. DNA聚合酶ⅢD. 具有粘性末端E. 分子量相对较少但有较高的拷贝数44. 下列质粒中属于天然质粒的是( )A. pBR322质粒载体B. RSF2124C. pUC质粒载体D. M13E. 粘粒45. 生物芯片作用的原理是( )A. 分子杂交B. 抗原抗体反应C. 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D. 荧光定量E. 亲和层析46.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 完全抗原B. TD抗原C. TI抗原D. 半抗原E. 自身抗原47. 免疫电泳是( )A. 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B. 电泳与单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C. 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D. 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E. 电泳与环状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48. 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组成和两种抗原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是( )A. 间接凝集试验B. 双向免疫扩散C. 免疫电泳D.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E. 免疫比浊49. 用于标记蛋白质醛基的,适用范围较BHZ宽的活化生物素是( )A. BCNHSB. BCHZC. BHZD. 光生物素E. 生物素脱氧核苷三磷酸50. CD28分子主要表达在哪一种细胞上( )A. 肥大细胞B. 单核细胞C. NK细胞D. T细胞E. MΦ51. Ficoll淋巴细胞分层液的主要成分是( )A. 聚蔗糖-泛影葡胺B. 聚蔗糖-聚乙二醇C. 聚乙二醇D. 聚蔗糖E. 泛影葡胺52. 下列有关免疫磁珠分离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免疫磁珠分离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其分离效果可与流式细胞术媲美B. 直接法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磁性微粒交联形成免疫磁珠,与表达相应膜抗原的细胞结合,应用强磁场分离,从而对特定细胞进行阳性或阴性分选C. 间接法是用第二抗体包被磁性微珠D. 免疫磁珠分离法阳性分选中抗体可导致细胞活化或细胞凋亡E. 免疫磁珠分离法不可同时进行细胞阳性分选和阴性分选。
HLA-DP
1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 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江苏 连云港 2 2 2 0 0 0 ; 2 .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 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9 ; 3 . 江南 大学无锡 医学 院基础医学系 ,江苏 无锡 2 1 4 1 2 2 ;4 . 扬州市妇幼保健 院妇产科科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0 摘 要 i目的 探 讨 人类 白细胞 抗 原 ( Hu m a n L e u k o c y t e A n t i g e n s ,H L A )D P基 因多 态 性与 高 危人 群 丙 型肝 炎病 毒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设计 ,运用 T a q ma n — MG B技术检测 4 0 1 例 H C V
L i a n y u n g a n g , J i a n g s u 2 2 2 0 0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b j e c i f v e T o a s s e s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Hu m a n l e u k o c y t e a n t i g e n s( H L A ) D P 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a n d t h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B i o c h e mi s t r y a n d Mo r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 , K a n g d a C o l l e g e fN o a n j i n g Me d  ̄ d U n i v e r s i t y ,
遗传因素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遗传因素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广西南宁530021)【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
接种乙肝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hbv的特异性免疫,是目前抵御hbv感染最有效的办法。
按常规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大部分人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应答,但仍有2% -15%的人不能产生抗-hbs,表现为无应答或弱应答。
对乙肝疫苗免疫缺乏应答的原因很多,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最受到关注的是个体的遗传因素,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接种;遗传因素【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01-01 hb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据估计,全球有3.5亿人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大约每年有6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hbv感染[1]。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
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为有效、最为经济的方法,其预防乙肝的效果已被全世界公认[2]。
按常规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大部分人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应答(抗-hbs滴度≥10miu/ml),但仍有2% ~15%[3]的人不能产生抗-hbs,表现为无应答(抗-hbs 滴度< 2.1m iu /ml)或弱应答(抗-hbs 滴度< 10 miu /ml)。
当这些无、弱应答者再次暴露于hbv时,仍然对hbv易感,一旦感染仍可发病或成为病毒携带者。
乙肝疫苗接种无或弱应答的原因包括了疫苗因素、接种因素、机体因素、免疫因素等,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遗传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
刘蓬勃等[4]报道,在中国人群中,对乙肝疫苗无应答的家庭成员中,无应答者存在聚集现象。
对无或弱应答者和强应答者一级亲属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后,无论疫苗的应答率还是滴度的几何均值(gmt),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
无(弱)免疫应答者的一级亲属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低于强应答组的一级亲属。
易感生物标志的概念
易感生物标志的概念
易感生物标志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易受到某种病原体感染、疾病发展或疾病恶化的个体或群体的生物特征。
这些生物特征可以是遗传性或者环境性的,能够反映易感性的状态。
易感生物标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遗传易感性:某个基因或一组基因的变异导致个体在遇到特定病原体时更容易感染或疾病发展。
例如,人类乙肝病毒感染易感性主要与HLA-DP、HLA-DQ和HLA-DR等基因的多态
性相关。
2. 免疫标志: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应答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异都会影响易感性。
某些免疫细胞的数量、活性或功能异常会增加感染风险。
3. 炎症标志:炎症反应是指机体对病原体感染或其他损伤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持续或过度的炎症反应可导致疾病发展或恶化,如慢性炎症与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关联。
4. 代谢标志:代谢异常与诸多疾病有关,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某些代谢指标的异常可以作为易感性的标志,例如血糖水平、胆固醇水平等。
易感生物标志的识别和验证可以为疾病的早期预测和干预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易感生物标志,可以了解不同个体或群体的易
感性差异,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高预防和治疗效果。
技术发明奖一、二、三等奖项目
46
六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激活作用及动物致色素作用研究
大连皮肤病医院
47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HLA基因分型方法的研究
大连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48
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对急性脑血管卒中患者临床预后价值探讨
大连市友谊医院
4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病人血清及胸腹水中的表达的研究
大连市中心医院等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
9
大连市出租车IC卡收费管理系统
大连明珠公用卡股份有限公司
10
GHP燃气热泵空调集散式控制及能源计量系统
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
11
2003年大连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流行病学研究
大连市儿童医院
12
“数字长海”建设规划
长海县人民政府
13
庄河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
庄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二等奖(9项)
序号
项目名称
完成单位
1
三维运动捕捉分析系统
大连东锐软件有限公司
2
STAAD/CHINA结构分析设计与绘图软件
阿依艾工程软件(大连)有限公司
3
ZHG---10型电极旋转式臭氧发生器
大连海事大学
4
海藻精植物免疫增产调理素
大连保绿宝海洋生命科学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等
5
空间电场调控动植物生长与疫病预防技术研究
大连轻工业学院
16
5-Fu缓释微球防治胃癌细胞腹腔内种植的研究
大连市中心医院等
17
东方百合种球鳞片快速繁育及采后处理技术
大连佛伦德球根花卉有限公司等
18
海参工厂化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
大连海源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HLA基因及其多态性与IVF—ET治疗结局的研究进展
HLA基因及其多态性与IVF—ET治疗结局的研究进展在不孕症患者中,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后,机体对其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
研究指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多态性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有关,现此文就该研究领域的进展做了综述。
标签:HLA基因;基因多态性;IVF-ET治疗结局;进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Robert G Edwards与Steptoe开始了人类体外受精的临床研究[1]。
他们首先采用激素刺激不孕症女性患者的卵巢,然后腹腔镜下获取成熟卵母细胞并成功进行体外受精,继续体外培养发育到8细胞胚胎,并尝试将胚胎移植回该患者的子宫内。
经过上百次失败并克服诸多关键技术难题,最终于1978年7月25日,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Louise Brown诞生,宣告人类体外受精技术取得成功。
此后,体外受精技术在全世界蓬勃开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2](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是指将不孕症患者夫妇的卵子与精子取出体外,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受精并发育成胚胎后,将胚胎移植入子宫腔内以实现妊娠的技术。
HLA即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system),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长约4000 kb[3-5]。
它由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组成,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人类最复杂的遗传系统,约占人类基因组的1/3000[6]。
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并公布的人体中最复杂的免疫复合体,它具有种族、民族的特异性以及基因多态性,是人体在遗传学方面重要的标志[7]。
近些年来,模式生物基因组、微生物基因组以及人类基因组得到充分认识。
1 HLA基因分类1.1 HLA I类区域I类分子是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包括α微球蛋白和β2微球蛋白,α链有三个功能区,分别为α1、α2、α3,抗原多态性是由α1和α2功能区决定的,恒定区是α3功能区,经典区HLA-A、B、C位点以及非经典区HLA-E、F、G位点等都属于HLA I类基因,它的产物表达在有核细胞的表面,其作用包括预防肿瘤、抵抗病毒以及在免疫系统中识别自我和非我。
乙肝课题
31
6.HLA-DRB1*04及HLA-DRB1*13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抗性 相关,可能是山西省家族性乙型肝炎抗性基因。
13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 针技术(PCR-SSO)与流式细胞技术
静脉抗凝血
ACCUMatch软件分析
提取基因组DNA
流式仪检测
PCR扩增
SAPE标记
与包被有不同系列探针的磁珠杂交
14
每个样本DNA与磁珠上探 针杂交情况不同,可以有 不同的荧光信号值,当磁 珠通过Luminex200流式 仪时,磁珠表面上的荧光 特征被扫描、识别,测定 磁珠的荧光信号,用相应 的软件进行分析,得出 HLA分型结果。
4
山西地区张德梅等报道了该区汉族正常人 群HLA-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以 HLA-DRB1*15、HLA-DRB1*09、HLA-DRB1*12、 HLA-DRB1*04、HLA-DRB1*07常见,而乙肝人 群的HLA-DRB1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与HBV易感 性和抗性如何?尚无研究。
或血制品途径引起的HBV感染,排除合并有其它肝炎 病毒感染。
11
抗病毒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应答、部分应答——有效
无应答
——
无效
12
关键技术
HLA-DRB1基因多态性检测——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 (PCR-SSO)
HBV基因分型——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26
HBV基因型与临床转归
大学病原生物学考试(习题卷4)
大学病原生物学考试(习题卷4)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97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紫外线的用途( )A)物体表面的消毒B)培养基的消毒C)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D)血清的消毒答案:C解析:2.[单选题]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物品灭菌A)培养基B)牛奶C)酒类D)接种环答案:A解析:3.[单选题]青霉素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属于()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答案:B解析:4.[单选题]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的合适PH值为( )A)8.2-8.6B)6.0-7.0C)6.5-6.8D)7.2-7.6答案:D解析:5.[单选题]艾滋病的病原体是A)细菌B)病毒C)真菌D)螺旋体答案:B解析:6.[单选题]足底被钉子扎伤,冲洗伤口最好选择D)75%酒精答案:B解析:7.[单选题]经革兰染色后,革兰阳性菌呈A)无色B)红色C)黄色D)紫色答案:D解析:8.[单选题]结核杆菌所致疾病中最常见的是( )A)淋巴结核B)肠结核C)结核性胸膜炎D)肺结核答案:D解析:9.[单选题]类毒素的性质是( )A)有免疫原性和毒性B)有免疫原性和无毒性C)无免疫原性和有毒性D)无免疫原性也无毒性答案:B解析:10.[单选题]破伤风梭菌典型的镜下形态为A)鼓槌状B)网球拍状C)麦芽状D)针尖状答案:A解析:11.[单选题]新生儿脓漏眼的病原菌是( )A)脑膜炎奈瑟菌B)粪链球菌C)化脓性链球菌D)草绿色链球菌E)淋病奈瑟菌答案:E解析:12.[单选题]卫氏并殖吸虫病常见的临床表现:A)阻塞性黄疸B)肠功能紊乱13.[单选题]鉴别肺炎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试验是A)胆汁溶菌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B)胆汁溶菌试验和甘露醇发酵试验C)血浆凝固酶试验和甘露醇发酵试验D)血浆凝固酶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E)乳糖发酵试验和蔗糖发酵试验答案:A解析:14.[单选题]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NK细胞D)树突状细胞E)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15.[单选题]胃肿瘤患者,行胃大部切除并行残胃与空肠吻合。
HLA-DR、-DQ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HLA-DR、-DQ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作者:刘俊, 蒋业贵, 王宇明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重庆,400038刊名: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英文刊名: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MILITARIS TERTIAE年,卷(期):2004,26(7)被引用次数:1次参考文献(3条)1.Feinmesser M;Sulkes A;Morgenstern S HLA-DR and beta 2 microglobulin expression in medullary and atypical medu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histopathologically similar but biologically distinct entities[外文期刊] 2000(04)2.Loercher A E;Nash M A;Kavanagh J J Identification of an IL-10-producing HLA-DR-negative monocyte subset in the malignant ascites of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rcinoma that inhibits cytokine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autologous T cells[外文期刊] 19993.Ahn S H;Han K H;Park J Y Association between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HLA-DR type in Korea [外文期刊] 2000(06)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蒋业贵.王宇明.毛青.李奇芬乙型肝炎患者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Ⅱ类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对比[期刊论文]-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23(1)2.李明月.黄尚志.曾宪嘉.陆明.李辉.李荣成.龚健.李燕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不应答与HLA基因单体型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3.蒋业贵.王宇明.Jiang YG.Wang YM HLA复合体与乙型肝炎的关系[期刊论文]-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4.蒋业贵.王宇明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免疫学杂志2002,18(2)5.李学军对可持续发展与人口控制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1)6.刘丹人体实体肿瘤与HLA-DR、DQ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学位论文]20057.钱毅.章廉.梁雪梅.侯金林.骆抗先广东汉族人群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与HLA-DRB1*02,07,09的相关性[期刊论文]-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1)8.王晓丽山西地区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学位论文]20089.刘泽寰.范新兰.林蒋海.符志彦.潘德京.付永贵.贾宗剑.徐安龙广州地区汉族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HLA-DP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8)10.褚瑞海.马立宪.王刚.邵丽华.CHU Rui-hai.MA Li-xian.WANG Gang.SHAO Li-hua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3)引证文献(1条)1.李宏涛.肖文华.李秋文.郝怡鑫.朱建华.王如良.叶明肝细胞癌组织中HLA-DR,-DQ的表达及其意义[期刊论文]-医学研究杂志 2011(5)引用本文格式:刘俊.蒋业贵.王宇明HLA-DR、-DQ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期刊论文]-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7)。
HLA-DQA1
HLA -DQA1*0501、HLA -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 /SSA 抗体阳性pSS 易感性的关系分析郑安昊1,胡乃文3,许婧2,袁烨2,张淑敏2,陈文斌3,白艳艳3,孙红胜31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济南250012;2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院;3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摘要:目的 基于数据库相关数据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DQA1*0501和HLA -DQB1*02基因多态性与抗Ro /SSA 抗体阳性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筛选并收集pSS 患者、抗Ro /SSA 抗体阳性的pSS 患者、抗Ro /SSA 抗体阴性的pSS 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群的HLA -DQA1*0501、HLA -DQB1*02基因多态性资料。
使用STATA 16.0(USA )统计软件分析抗Ro /SSA 抗体阳性的pSS 患者中HLA -DQA1*0501和HLA -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 发生的关系。
结果 纳入文献5篇,涉及420例pSS 患者、250例抗Ro /SSA 抗体阳性pSS 患者、120例抗Ro /SSA 抗体阴性的pSS 患者和733例健康对照者。
在pSS 患者中,HLA -DQA1*0501和HLA -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59、246例;在健康对照者中,HLA -DQA1*0501和HLA -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96、282例;在抗SSA 抗体阳性pSS 患者中,HLA -DQA1*0501和HLA -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129、158例;在抗SSA 抗体阴性pSS 患者中,HLA -DQA1*0501和HLA -DQB1*02基因阳性分别为30、46例。
HLA -DQA1*0501和HLA -DQB1*02基因多态性与pSS 的易感性有关(I 2 分别为62.99%、40.75%,合计OR 值分别为2.60、2.43,95% CI分别为1.49~4.55、1.88~3.14,P 均<0.05)。
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慢性乙型肝炎的关联性研究
q e c p cf rme s P u n es eii p i r ( CR- S )n7 h o i h p t i a in sa d8 efl td HBV fcins be t nn t n l yo c S P i 6c r nc e ai sB p t t n 0s l i e t e ~ mi i eto u jcsi Ha ai ai f n n o t
Ha ain l iso n n p o ic. eh d Ge fHe a r vn e M t o s o t n t p so DQA1allsweec n u td b oy rs h i e cin s — l e r o d ce y p lmea ec anr a t —e e o
中 图分 类 号 : 5 6 ; 4 6 6 R 1. 2 R 4 . 1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6 34 3 ( 0 0 0 —6 5 0 1 7 ~ 1 0 2 1 ) 70 8 — 2
Aso ito ewen HLA— s cainb t e DQA1all oy r hs a d c r nch p t i B nHa ain l yo n n p o ic l ep lmo p i e m n h o i e ais i nn to ai fHe a rvn e t t
南方人群HBV感染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c r o a in i o ta lt n lp o u t so e v d a n h e r u .CONCLUSI o p r to nt r nsa i a r d c swa bs r e mo g t r e g o ps o ON :Th s e ul n c td t ta e e r s t idia e ha — s c e h p xa x o u e de e s d y t e i o tc o d il oe n n o d y ut y o i e p s r prs e s n ss f mi h n ra prt i e c de b mio h nd i l h o te o ra DNA i vto n t e n i a d h r c a e n mio h n ra r ti y h e i r eae t y o i x s r i h ng s i tc o d ilp oe n s nt ss we e r lt d wi h p xa e p u e tme. h o
3 10 0/ 3 0 5 2表 现 型 频 率 健 康 对 照 组 较 高 。 但 通 过 (ns 、 B A 、 bA }) 衄 H e g H c b检 测 阳 性 ) H —D B 的 I Q 1位 点 用 P R C 0 0/ 3 9 0 1 , 00
决 定 着 不 同 个 体 对 不 同 抗 原 的 免 疫 应 答 反 应 的 差 异 , 而 可 从 能 导 致 了 对 H V感 染 的 易 感 性 的 不 一 样 【 I 。 B 14 J 我们 对南 方人 群 6 3个 正 常 个 体 和 6 3个 乙 肝 感 染 患 者 SO 方 法 进 行 基 因 分 型 , 究 H V 感 染 与 } — D B S 研 B Ⅱ Q 1基 基 因基 因型 、 现 型频 率及 卡方 比较结 果统 计在 表 1 。 表 中 从 表 1中 可 以 看 到 H A —D B 00 , o0 , 0 0 / L Q 1 41 51 62 0 110 1 6 1/ 66基 因 型 、 现 型 频 率 疾 病 组 较 高 ; H —D B 表 而 I Q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结局与HLA-DR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C — S 1eh iu . sl : h e u n yo A D eew ss nf at ih r nl e i h s n e aoell P R S P cnq e Reut T e rq e c f t s f HL — R1 n a i ic nl hg e v r r oi a dh p t l a g gi y i i cr s c ur crio ru a a c t h p ti B( 8 9 ,= . 4 a dta i ho i e aisB(256 7 P 00 7. h r acn ma o pt nt tnaue e ais X= . 5P O0 ) n tnc rnch p ti X= .6 ,= .1) T ee g h h i t 4 0 h t
LUF — u. I i -hn , I h gx, W N i hn I u hi L a zof L , -i Jn C ̄ C, A G Y— ef c
(Tahn op a o M dcl oeeo QndoU i rt Qndo op a f f t u i ae Qndo 2 63 , 1 eci H sil f ei lg f i a n esy iga si lo I e i s s ss i a 60 3 . g t aC l g v i, H t r n c o D e , g C i ; .i doBodC n rQndo 60 C i ) hn 2 n n l et , iga 2 67 , h a a Q g o e 1 n [ sr c] j cie T td eascainb te nteciia uc m s n A D e e eh p ti Bvrsn Ab ta t Obe t : os yt soit e e l cl t e dHL - Rg n s nt e ais i — v u h o w h n o o a i h t ui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MHC作业及参考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7章MHC作业及参考答案第7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抗原系统一.名词解释: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2. 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二. 单选题1.人类HLA-I类抗原α链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A.第15号B.第6号C.第9号D.第2号E.第8号2.TNF的编码基因位于()A.HLA-I区B.HLA-B区C.HLA-II区D.HLA-III区E.HLA-DR区3.对人而言,HLA抗原是()A.异种抗原B.改变的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隐蔽抗原E.异嗜性抗原4.HLA-I 类分子的主要功能是()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B.向CTL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D.向CTL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E.向B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5.与TH细胞表面CD4 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MHC-I类分子的β链B.MHC-II类分子α1β1区C.MHC-II类分子α2β2区D.MHC-I类分子α链α1α2区E.MHC-I类分子α3区6.肿瘤细胞表面()A.HLA-1类抗原显著减少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C.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E.HLA-I和I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7.多次接纳同一血液供体输血的病人发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哪种抗体有关()A.ABO血型抗体B.抗Ig抗体C.Rh血型抗体D.抗白细胞和血小板HLA抗体E.抗核抗体8.单倍型指的是()A.在两条染色体的HLA等位基因的组合B.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C.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组合D.同一条染色体上HLA等位基因的组合E.决定一个个体HLA特异性的一串基因9.HLA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的是()A.HLA-AB.HLA-BD.HLA-DRE.HLA-DQ10.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基因除哪一项外,其他全部特性都具有:A.位于第6对染色休B.性连锁C.共显性D.多态性E.以单倍型为一个单位遗传11.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达哪类分子()A.只表达MHC-Ⅱ类分子B.只表达MHC-Ⅰ类分子C.同时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D.仅同时表达MHC-Ⅰ、MHC-Ⅲ类分子E.同时表达SIgM和SIgD分子12.下列哪一种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HLA-Ⅱ类抗原()A.胰岛β细胞B.朗格汉斯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13.HLA-Ⅱ类基因包括()A.HLA-A基因B.HLA-A,B,C基因C.HLA-DR基因D.HLA-DR,DP,DQ基因E.C4、C2、Bf基因14.根据HLA复合体的单倍型遗传方式,兄弟和姐妹之间有一个单体型相同的概率是()B.25%C.50%D.75%E.100%15.根据HLA单体型的遗传规律,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的概率是()A.10%B.25%C.50%D.75%E.100%16.关于HLA-Ⅰ类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达于专职APC细胞表面B.表达限于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以β2微球蛋白作为其结构D.其基因与免疫应答基因紧密连锁E.主要参于外源性抗原的提呈17.下列哪一种细胞不表达HLA-Ⅰ类抗原()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成熟红细胞D.上皮细胞E.中性粒细胞18.关于HLA-Ⅱ类分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能与辅助受体CD8分子结合B.对Th细胞的活化起限制作用C.由染色体上HLA复合体编码D.由两条糖肽链借非共价键连接而成E.主要存在于抗原递呈细胞表面19.一般说,与外源性抗原递呈有关的分子是()A.MHC-Ⅱ类分子B.MHC-Ⅰ类分子C.MHC-Ⅲ类分子D.CD1分子E.黏附分子20.下列过程中,体现MHC的限制性的是()A.巨噬细胞吞噬B.ADCCC.B细胞识别外来抗原D.Tc细胞杀伤E.NK细胞杀伤三.多项选择题:1. 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包括()A.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分化和发育B.MHC限制性C.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D.引起排斥反应E.约束免疫细胞间作用2.根据HLA的单体型遗传方式,在器官移植供者的选择、法医的亲子鉴定中应用,机制是()A.HLA单体型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B.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机率各占25%C.孪生兄弟的HLA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D.亲代与子代之间必然有一个单体型相同E.同胞之间一个单体型相同或不相同机率各为50%3.关于HLA-I类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内源性抗原提呈给CD8T+细胞B.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C.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D.编码的基因均为HLA基因E.由两条的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4.HLA-II类分子抗原肽结合区具有的特征是()A.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B.能与外源性抗原肽复合物形式被TH细胞识别C.可结合内源性抗原肽 D.决定HLA-II类分子的多态性 E.是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的存在部位5.不表达HLA-I类抗原的细胞有()A.网织红细胞B.胎盘滋养层细胞C.淋巴细胞D.神经细胞E.成熟红细胞6.HLA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遗传基础是()A.HLA复合体多基因性B.HLA基因共显性表达C.HLA复合体复等位基因D.HLA复合体单倍型遗传E.HLA复合体连锁不平衡7.HLA-II类分子Ig样区所具备的特征是()A.α2和β2功能区组成B.结合T c表面CD8 分子C.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D.与Ig恒定区有同源性E.α3 和β2M组成8.HLA-II类分子表达异常可见于()A.肿瘤细胞B.Graves 病人甲状腺上皮细胞C.病毒感染细胞D.原发性胆管肝硬化患者的胆管上皮细胞E.I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9.MHC的生物学意义在于()A.可用于亲子鉴定B.利于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C.赋予机体对环境改变抵抗的能力D.器官移植选择供者必须进行组织配型E.利于限制不同亚群T 细胞的抗原识别10. MHC限制性表现在:A.ADCC反应B.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C.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D.T细胞对抗原识别过程E.B细胞与TH细胞的相互作用11.MHC I类,Ⅱ类蛋白质具有如下共性:A.它们均在所有的有核细胞上表达B.它们均制约T细胞应答C.它们均在细胞上呈共显性表达D.它们都是完整的膜蛋白E.它们均具有遗传多态性12. 父母的HLA分型分别是A9A2B6B9和A3A5B10B7,子女的基因型可能是:A.A9A3B6B10B.A3A2B10B9C.A2A3B9B6D.A5A3B7B6E.A9A5B6B713.HLA-A,HLA-B,HLA-C抗原具有哪些特性?A.分布于体内大多数有核细胞上B.在排斥反应中被宿主淋巴细胞识别C.在细胞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中参与MHC限制作用D.由一条α链及非共价结合的β2微球蛋白所组成E.也能分布于体液中14.参与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和递呈的MHC基因产物有那些?A.MHCⅡ类分子B.CLIP链(恒定链)C.低分子量多肽(LMP)D.抗原多肽转运蛋白(TAP)E.HSP(热休克蛋白)15. MHC-Ⅱ类分子的主要作用有:A.诱导免疫应答的移植抗原B.B细胞提呈抗原所需的自身成分C.供CTL(CD8+)细胞识别的靶细胞标志D.供TH细胞识别的自身成分E.限制TC与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间的作用四.B型选择题A.HLA-A、HLA-B、HLA-C基因B. HLA-E、HLA-F、HLA-G基因C.C2、C4、Bf基因D. HLA-DP、HLA-DQ、HLA-DR基因E.HLA-DM、HLA-DO基因1.编码HLA-I类分子()2.编码HLA-II类分子()A.HLA-B27B.HLA-DR2C.HLA-DR3D.HLA-DR4E.HLA-DR53.与人类强直性脊柱炎相关联的是()4.与寻常天疱疮相关联的是()5.与乳糜泻相关联的是()A.成熟红细胞B.胰岛β细胞C.CTLD.神经细胞E.活化T细胞6.不表达HLA-Ⅰ类分子的细胞是()7.表达MHC-Ⅰ和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8.异常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是()A.TAP基因B.HLA-DR基因C.HLA-E基因D.HLA-A基因E.HLA-III基因区9.非经典HLA-I类基因()10.编码补体成分的基因位于()11.与内源性抗原肽转运相关的基因是()A.HLA-Ⅰ类分子轻链β2mB.HLA-I类分子α1和α2结构域C.HLA-Ⅱ类分子α1和β1结构域D.HLA-Ⅰ类分子α3结构域E.HLA-Ⅱ类分子α2和β2结构域12.与T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13.与T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是()14.结合加工的内源性抗原肽的部位是()15.不是HLA基因编码的产物是()五.问答题:1.试述MHC分子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2.为什么人类有核细胞大多数都会表达拥有MHC-I类分子?3. 37岁的张先生,有个12岁的儿子小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 0 ) 1 2 . 34 5 6 ( ! " # $ . 7 1 2 8 % & . 9 1 8 %
/0123
! " # : $ % 456789 ; < 7:; <=>?@ABCD23
B C D T # " 8 % & $ " E 6 0 4 8 F 8 ) G G * 8 " ! = H $ H = " 8 ! " # $ 8 " % 8 " # I !"#$ %& 23EFGHIJK ! " # : $ % 45 5 G ! J = $ & # J L5 G I ! & = = & ! MNOPQRST WXY,Z[\] J ! = ^23_`Babcd. =e\]
% + " 8 " " = / . 8; < 79:;<=>? .& ' " 8 = J I . I = () * 5 " 8 H & J 6" 8 J I ! . + J 8 J # # " 7 & ' " 8 $ & % .
+ " 8 " # H . I = () * 5 " 8 H = & 6" 8 J $ " / V ,- 5 G I ! & = = & ! KBN 0@A 8B"CD LCEF zGH K I 8CHIJB1234 .& ' " 8 & = I . I = () * 5 " 8 = % J 6" 8 I # H . + " 8 " H # / V)+ K!LM)NOE P!. ! " # : $ %B M N N 9 OO P.5 G I ! & = = & ! L5 G ! J = $ & # J /9 ; < 7: ; Q B < = @ A U C . 5 G I ! & = = & ! KL 5 G ! J = $ & # J MR ; < 7:;BST85$. K; < 79:;<LKI8CHIJBzG !UHSTVXV !,-.$ CD%W. B"7 EFGHIJK7 {|}~678 /01%2 XMYZ[\]^_ .# % ! & & & ! H $ 7 # % ! & & & %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1 2 % " 0" & ( 33 % 4 4 * 1 * ( ' # 5 ' $ # 0* " # 4 2 * & ' % ' % " 67 % 1 5 " % ( 4 * $ ' % # ( " , . / 0 1 2 0 3 4 5 2 0 6 7 , 2 8 9 , 0 3 : 2 8 7 , 2 3 ; 2 0 6 " / , 3 " , < 2 8 1 , 0 3 " , $ , 2 0 = $ / > 2 ? @ A / 0 @ 8 B C > , D / A , 8 9 8 6 E2 0 DF @ 2 @ , G @ , H G 3 ! / I / , J / D , H 2 9 K 0 , L / ? G , @ E 3 F 5 , M , 2 N 5 2 0 6O P O O Q R 3 ) 5 , 0 2S " , . 7 3 4 5 2 0 67 " 3 : 2 8 7 3 ; 2 0 6" 3 " , -$ . T U $ / > 2 ? @ A / 0 @ 8 B * 0 B / H @ , 8 G $ , G / 2 G / G 3 V 5 / W , ? G @ ! 8 G > , @ 2 9 8 B ! / I / , J / D , H 2 9 K 0 , L / ? G , @ E 3 F 5 , M , 2 N 5 2 0 6 O P O O X Q 3 ) 5 , 0 2 S " , < 7 T ) 8 ? ? / G > 8 0 D , 0 6 2 @ 5 8 ? Y " , $ , 2 0 = 3 C A 2 , 9 Y 9 , D = P Z [ @ 8 A \ H 8 A !! ) " ' 1 & $ ' $ 8 ) 9 * $ ' % 7 * P 1> * . / 5 G A 4 * .A ( /4 G G 1 6 ) 4 A ) 1 *Q / A ? / / *A ? 1G ) * L 2 / : * > 6 2 / 1 A ) . / 1 2 R 0 1 5 ( ) G 0S ! " # : $ %5 G ! J = $ & # J =4 * .5 G I ! & = = & ! T4 * .. ) U U / 5 / * A 1 > A 6 1 0 / G1 U( / 4 A ) A ) G< V ) 5 > G S ; < 7 T ) * U / 6 A ) 1 * 8 :* ' 2 # 3 " KA 1 A 4 2 1 U J ! =; < 7) * U / 6 A ) 1 *5 / 2 4 A / .6 4 G / G ? / 5 / / * 5 1 2 2 / . W 4 * ./ 5 ) ( / 5 4 2 Q 2 1 1 .G 4 0 2 / G ? / 5 / 6 1 2 2 / 6 A / .U 5 1 0A ( / 0U 1 5 B 9 K/ X A 5 4 6 A ) 1 * 8 P ( / G ) * L 2 / : * > 6 2 / 1 A ) . / 1 2 R 0 1 5 ( ) G 0) * ! " # : $ %5 / L ) 1 *? / 5 /L / * 1 A R / .Q R> G ) * L0 4 A 5 ) X : 4 G G ) G A / .2 4 G / 5. / G 1 5 A ) 1 * E ) 1 * ) Y 4 A ) 1 *A ) 0 /1 UU 2 ) L ( A 0 4 G GG / 6 A 5 1 0 / A 5 R 8 Z 1 L ) G A ) 65 / L 5 / G G ) 1 *4 * 4 2 R G ) G? 4 G6 1 * . > 6 A / .A 1/ V 4 2 > 4 A /A ( /4 G G 1 6 ) 4 A ) 1 *Q / A ? / / * ! " # : $ %L / * / 1 2 R 0 1 5 ( ) G 04 * . . ) U U / 5 / * A 1 > A 6 1 0 / G 1 U ( / 4 A ) A ) G <V ) 5 > G ) * U / 6 A ) 1 * 8 ; * " 5 . ' " C > 5 G A > . R ) * . ) 6 4 A / .A ( 4 A 6 4 G / G ? ) A (! " # : $ %5 G ! J = $ & # J MS = ! H6 4 G / G T 4 * .5 G I ! & = = & ! KS % $ I6 4 G / G T ( 4 .5 / . > 6 / . G > G 6 / A ) Q ) 2 ) A RA 1; < 7) * U / 6 A ) 1 *S & ' " 8 & " ! W I = () * [ " 8 = = J " 8 J = $ W + " 8 " " # \ & ' " 8 = H J W I = () * [ " 8 % $ = " 8 J H & W + " 8 " " = T 4 * .( ) L ( / 5 ; < 7* 4 A > 5 4 2 6 2 / 4 5 4 * 6 /S & ' " 8 = J I W I = () * [ " 8 H & J " 8 J I ! W + % \ & ' " 8 $ & % W I = () * [ " 8 H = & " 8 J $ " W + " 8 " # H T 8 31 5 / 1 V / 5 W 5 G I ! & = = & ! K? 4 G 4 2 G 1 4 G G 1 6 ) 4 A / . ? ) A ( J 8 J # # " A ( / 2 1 ? / 5 5 ) G ]1 U A ( / . / V / 2 1 0 / * A 1 U ( / 4 A 1 6 / 2 2 > 2 4 5 6 4 5 6 ) * 1 0 4 S & ' " 8 & = I W I = () * [ " 8 = % J " 8 I # H W + " 8 " H # T 8 < # ( $ . 5 " % # ( C > 5 G A > . RG > L L / G A / .A ( 4 A ! " # : $ %2 1 6 ) 0 ) L ( A Q /4 G G 1 6 ) 4 A / .? ) A (A ( /. ) U U / 5 / * A 1 > A 6 1 0 / G1 U; < 7) * U / 6 A ) 1 *) *' ( ) * / G /) *; 4 */ A ( * ) 6L 5 1 > -) ** 1 5 A ( / 5 *' ( ) * 4 W 5 G ! J = $ & # J M4 * . 5 G I ! & = = & ! K0 ) L ( A Q / 5 1 A / 6 A ) V / U 4 6 A 1 5 G U 1 5 ; < 7) * U / 6 A ) 1 * W ; < 7* 4 A > 5 4 2 6 2 / 4 5 4 * 6 / 4 * .; < 7 : 5 / 2 4 A / . . ) G / 4 G / 5 1 L 5 / G G 8 != * / + # 1 3 " $ ; / 4 A ) A ) G <V ) 5 > G \ ; > 0 4 * 2 / > 6 1 6 R A / 4 * A ) L / * \ N ) * L 2 / * > 6 2 / 1 A ) . / 1 2 R 0 1 5 ( ) G 0 > 5 ( 31 # , 1 & 0" ?N 6 ) / * 6 /4 * .P / 6 ( * 1 2 1 L RN > 1 5 A O 5 1 L 5 4 0) *; / Q / ) O 5 1 V ) * 6 /S # % ! & & & ! H $ 7 # % ! & & & % ! B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