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九单元找规律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一样,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也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学生发现的不同规律,都应给予肯定,对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课本第115—116页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每行有几种瓷砖?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找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教案:找规律课程名称:数学二年级下册年级: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发现事物中存在的简单规律。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发现事物中存在的简单规律。
2. 用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1. 发现事物中存在的规律。
2. 描述规律。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相关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规律,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探究1.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规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学生分小组讨论,用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3.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 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发现事物中存在的简单规律,并用语言描述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在探究环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具有规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在应用环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在总结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找规律的方法和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的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整体规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整体规划一、教材背景《找规律》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章节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找规律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体设计1. 学习目标•了解找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分析问题并找出规律•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找规律方法2. 教学内容安排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找规律的意义:介绍找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观察问题:通过观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
•找规律方法: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学找规律方法,如找差、找倍数、找规则等。
•练习题: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规律。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理解和记忆。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促进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锐观察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建立问题与规律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规律的能力四、教学策略为了更好地教授《找规律》这一章节,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将找规律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激发兴趣:通过趣味性的例题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采取不同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估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情况。
•作业练习: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找规律方法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活动,评估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六、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找规律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精选3篇)第一篇:课程名称: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内容: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运用找规律的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使用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或数列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找到规律的方法。
Step 2:讲解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示例和解释,介绍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观察、找到规律、推广规律。
Step 3:练习老师出示一个数列或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然后让学生通过发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Step 4:归纳总结学生将自己找到规律的数列或图形记录在黑板上,并比较归纳各自的规律。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Step 6:拓展练习教师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找规律解决问题,并下节课进行分享。
Step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
第二篇:课程名称: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内容:第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找出数列或图形的规律。
2. 能够利用找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教学重点:观察、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找到的规律继续数列或图形。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有规律的图形或数列,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Step 2:解释规律在学生找到规律之后,教师逐个解释并归纳规律。
Step 3:练习教师分发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不完整的数列或图形。
学生根据找到的规律,将卡片上的数列或图形补充完整。
Step 4:比较归纳学生将自己找到规律的数列或图形记录在黑板上,并比较归纳各自的规律。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找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内容概述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和总结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简单的数学规律。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
3. 学生作业本。
2.2 学生准备1. 复习相关数学知识。
2. 准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你们发现这组数字或图形有什么规律吗?3.2 探究规律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3.3 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正确答案。
3.4 拓展提高1. 教师出示一组复杂的数字或图形,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第四章: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规律。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时间分配,确保质量。
第六章: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规律。
2. 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或图形,发现规律。
2. 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规律。
3. 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交流。
第七章:教学评价7.1 评价目标1. 评价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数学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寻找规律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是规律。
2. 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规律的存在,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寻找数字、图形等的规律。
难点:理解规律的概念,能够自己发现并描述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具有规律的图片或者数字序列,如:“红蓝红蓝”、“1,2,3,4,5”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回答:它们都是一样的重复出现。
(二)探索新知
1. 教师展示一组数列,如“1,3,5,7”,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预设回答: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2。
2. 教师展示一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预设回答:图形是按照“正方形,圆形”的顺序重复出现的。
(三)实践应用
1. 学生分组,每组给出一组数列或图形,让他们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向全班展示。
2. 教师给出一组有规律的数列或图形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四、作业设计:
1. 找出以下数列的规律:1,3,5,7,9,___,____。
2. 下面的图形序列接下来会出现什么图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______。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与技巧,能够灵活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备课,准备板书,教案和教具。
•学生准备:复习前一课时内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找规律”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学习新知(25分钟)•第一步:复习前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第二步:介绍新的找规律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解题过程。
•第三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找规律的策略和结论,引导他们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
3. 拓展应用(15分钟)•鼓励学生尝试更复杂的题目,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找规律的重要性。
•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课堂设计特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灵活运用示范教学、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学生在找规律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及时引导他们纠正错误。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动力。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找规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能找出规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并给出解释。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复习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策略。
2.教学资源:课件、教材、黑板、教学素材。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流通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 学习展示(15分钟)•展示一些具体的找规律的例子,让学生一起讨论规律的发现过程。
3. 交流互动(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给定问题的规律并向全班汇报。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规律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总结找规律的方法。
4. 拓展应用(1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在生活中应用找规律的方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找规律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或实践中。
5. 总结反思(5分钟)•结合当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课程的收获并反思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其应用找规律的能力和方法是否得当。
3.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找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目标明确,教学准备充分,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发现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的教学设计,希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与策略,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
找规律姓名:《找规律》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拼摆、涂色等活动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喜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并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1.有一串珠子,不小心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有规律的事物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找规律。
(出示课题)2.关于找规律,你想了解哪些内容?(1)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列?(2)什么是重复排列?(3)找规律有什么用?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出示例1主题图。
(1)学校灯笼布置会场,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
请你想办法,看怎样排列这些灯笼最漂亮。
(2)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2.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认识彩旗图的规律。
课件演示:彩旗一面一面地闪动。
从画面上,你发现了什么?生1:第1、3、5、7、9……面旗子的颜色一样,第2、4、6、8、10……面旗子的颜色一样。
生2:小旗的规律是1面黄色、1面红色,又1面黄色、1面红色重复出现的。
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彩旗图的规律是按“一黄一红重复排列的”。
那你们猜猜,最后面这面没有涂色的旗会是什么颜色?(黄色)(2)一般来说,一组物体依次不断重复地排列(至少重复出现3次),我们就可以称为有规律的排列。
(3)认识图中其它的排列规律。
彩旗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图形、数字的简单规律。
培养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图形、数字的规律。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找到规律。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规律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主要介绍了如何找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和形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学生对于观察和描述事物有一定的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故事,引起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故事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
3.2 教学活动:使用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鼓励学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规律,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3.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所找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描述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评价内容:学生能够观察、发现和描述图形、数字的简单规律。
学生能够通过画图、列举等方法找到图形、数字的规律。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5.2 教具:图片、故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5.3 学具:画图工具、列举纸条等学具。
第六章:教学步骤6.1 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者故事,引起学生对找规律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故事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思考。
6.2 第二步:新课讲解(15分钟)使用具体的图形和数字例子,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和描述规律。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找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规律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问题中的规律,找到问题的规律。
2.运用数学方法验证和推导规律。
3.练习应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了解规律的概念2.探究数字序列中的规律3.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4.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规律的概念1.引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认识规律的概念。
2.讲解:介绍规律的定义和特点。
3.练习:让学生找出给定数列或图形中的规律,并进行验证。
第二节探究数字序列中的规律1.引入: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字序列并找出规律。
2.练习:让学生自行找出一些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第三节发现图形变换中的规律1.引入:展示一些图形变换,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2.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变换规律,完成相应的变换练习。
第四节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1.引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2.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1.激发思维: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解题。
3.适当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不做过多干预。
4.综合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应用练习。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
2.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完成的规律练习和问题解决情况。
3.小测验:进行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规律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回顾本节课使用的教学方法,评估是否合适。
2.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3.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对规律概念的理解程度,分析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规律的概念,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找规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15—11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红蓝彩色笔、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课件出示,动物园开运动会前三小队的排列情况。
请学生猜一猜第四小队应该怎样排列?2.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规律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你们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设计的墙壁装修图,他设计的既美观又有规律,请同学们先自己观察一下,想一想有什么样的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到底有什么规律?2、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找出了什么样的规律?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师: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惘,下面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
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3、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证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师小结:大家都发现了每次都是第一个往后移动,其他的图形依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这种有规律的排列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排列的规律。
我们班里的同学真棒!同样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看来学习需要有心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在限定的范围内找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有条理地寻找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找规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的能力培养。
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进行解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PPT、学生拼图、数字卡片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拼图、数字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由数字卡片组成的拼图,让学生观察这个拼图并思考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描述规律,并总结归纳。
2. 新知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规律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要找规律就是要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亲自找规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规律。
3. 拓展运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由数字卡片组成的拼图,让学生用规律来填空,并解释规律的原因。
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没有填空的拼图,让学生根据已知的规律,自行推测出缺失的数字,并解释推测的依据。
4. 归纳总结(5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内容,回答教师提问:找规律有什么好处?通过找规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找规律的方法有哪些?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在生活中寻找其他的规律,并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第九单元找规律1. 规律的概念2. 找规律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训练学生观察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探究数列的规律。
2.探讨图形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
2.教学课件。
3.准备足够的练习题。
4.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找规律》这一话题,对于数学规律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提高思维逻辑性,让我们开始吧!
第二步:讲解与练习
1.数列的规律:通过一些例子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并让学生尝
试找出其中的规则。
2.图形的规律:通过展示一些几何图形或者图形排列的例子,引导学生
发现规律,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结论。
第三步:讨论与总结
让学生分享自己找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中相关的练习题,发现更多的规律并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规律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培养他们归纳总结和创新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活动,发现并体会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简单的数学规律,如:数量的增减、排列的顺序等。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活动,发现并体会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难点: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相关规律的图片、例子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发现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展示一组相同物品,但数量不同,让学生观察数量的变化规律。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规律进行探究。
例如:排列顺序的规律、数量的增减规律等。
3. 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发现的规律,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补充。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例如:根据规律填空、选择题等。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规律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例如: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用语言描述规律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
2.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是否能够与同伴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3. 练习正确率:检查学生巩固练习的正确率,以评估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页眉内容《找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15-116页,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二、教学设计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教材分析:“找规律”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去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与一年级下册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它们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本课在内容的选择上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四、学情分析: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七、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五角星、方块、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羊村要过羊羊儿童节,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老师请了爱探险的朵拉一起去,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跟随着朵拉,我们现在来到羊村大门口,羊村的大门可不是一般的大门,它上面设计有密码,现在朵拉已经把前三组密码输入进去,再输入第四组密码大门才可以打开,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打开它吗?(出示羊村门口图片)生:有。
找规律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Р115例1[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密码锁及水果图的练习纸,猫、狗、猪图片,贴片。
[教学目标]:1、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直观事物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发现、创造、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体的简单排列规律。
[策略选择]:[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最近老师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字也写得特别端正,为了表扬大家,决定邀请同学们到我的新家玩一玩。
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师: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玩玩,好不好?(好)一路上你都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规律?(灯柱是红、蓝、黄、绿重复地出现)揭题:同学们已经会找一些像这样重复出现的简单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地学习找规律。
(板书)师: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家新装了一扇防盗门,可先进了,防盗门上有几组特意设计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打开防盗门。
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请你们拿出学具,在练习纸上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汇报:(正确的密码是星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课件演示:生:我是竖着看出来的。
看看每行中缺少了什么图形,就输入什么图形。
生:我是斜着看的,斜着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生:我是横着来观察,把第一组的第一个圆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二组的图形,把第二组的第一个三角形移到后面,就成为第三组的图形,把第三组的第一个正方形移到后面,就能成为第四组的图形。
师:他的方法,谁听明白了?谁还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全体同学?生汇报,课件演示时有一生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指随着课件做着逆时针循环的动作。
师抓住时机: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生:我觉得刚才的图形好象在接力跑一样,第一个跑了就到最后,其它几个就往前进一格,又第一个跑,一直这样┈┈(其余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找规律教学设计东风小学教育集团东风校区钱静儿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找规律)(第115—118)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一样,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也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学生发现的不同规律,都应给予肯定,对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
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课本第115—116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引入: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a、每行有几种瓷砖?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1)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找规律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4、欣赏生活中的规律图案。
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排列的现象到处都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1、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有规律图案,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五、提高练习:出示小黑板: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1234、4123、3412、。
3、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4、练习二十三的第2题。
教学反思:《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找规律》一课的延伸,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图形排列规律复杂一些,呈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教学目标设计为: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2.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3. 使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分为“感受规律→认识规律→创编规律→自主总结”四大环节。
其中,认识规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和重点。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比较合适,要注意的是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小组内交流规律,交流过程中使思维快的学生初步总结、表达规律,思维慢的学生受到启发,体会规律。
第二,让学生到前台表演规律,使“静的规律”变成“动的画面”,使复杂的规律变的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而形象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个环节有效的突破了关键和重点。
整节课以“主题情境”活动为主线,以“合作探究”活动为主导,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美。
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索与合作交流的。
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又通过组织学生“拼摆与画画”,渗透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大部分学生从开始摆出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到接受新知识一步步在交流中学会一种又一种图形移动的规律;少数程度好的学生在其他学生学习他们创造出来的机会的同时又尝试在前面的基础上迁移性地创造出更多新的规律。
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例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图片若干、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1)1 4 7 10(2)4 6 8 10(3)▣▢▣▢请三位学生上台来做。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2、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课件出示)3、动物园在开运动会,小熊、兔子、猴子、青蛙都来参加了出示小黑板: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3、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二、教学新课:1、出示例1、画一画▥▤□■、▤□■▥、□■▥▤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4、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2)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
5、完成第11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6、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题2、猜一猜:小调皮及聪明屋。
(课件出示)3、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教学反思: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图形中寻找规律。
图形中的规律是抽象的,用来描述图形中规律的式子是由一些数学符号组成的,它是枯燥的。
我们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并学会应用这些规律,就必须要借助具体的模型,并且一定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图形,并组织学生用一根小棒代表三角形的一条边摆出两个三角形。
在学生回忆时质疑:图形中是否隐含着规律。
在学生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谈发现。
学生深刻感受到独立排列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与连接排列摆出的两个三角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变化”的操作中直观展示“公共边”,以此来为学生提供学习本课新知的认识停靠点。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处于一种对知识渴求的状态,这时是教学新知,引导探究规律的最佳时机。
在这里为本课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接着,在用正方形连接排列的图形中寻找规律,这个活动中学生会迁移在连接排列的三角形中找规律的方法和经验,轻松地与老师共同完成列表,进行分析找到规律,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对刚刚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的应用和巩固。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五边形和六边形连接排列的图形中还有没有这样的规律。
这里是对已有经验的再次迁移,是数学思考方法的再次运用,是对图形中规律的拓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本节课图形中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小学生认识规律,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成,用多种思考方法探究规律,并在分析中表述抽象的规律。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第三课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课本第116页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准备: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1、找规律。
第1题,接着再画出5个珠子。
第2题,按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图形。
第3题,在横线里填数。
4 7 10 13200 180 160 1202、游戏:接规律画几个图形,让你的同桌接着画下去。
3、导入: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例2a、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1)让学生边摆边算,找出规律。
(2)小组合作交流想法。
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d 、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2)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11+()=(),肯定是11+5=16学生汇报后,师进行小结。
重点说明:例2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2、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3、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秘密规律吗?出示课件:请你接着往下画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