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

合集下载

初中阶段的五种图形变换(精)

初中阶段的五种图形变换(精)

初中阶段的五种图形变换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五种图形变换: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变换、旋转变换、位似变换。

这些变换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是改变了其位置。

其中前四种变换还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下面,让我们逐一回顾与归纳。

一、平移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变换称为平移。

(提示:决定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2.平移的性质:(1)平移前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2)平移前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3)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

(提示:平移的性质也是平移作图的依据。

)3.用坐标表示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 (a>0)个单位,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向上或向下平移b (b>0)个单位,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二、轴对称变换1.轴对称图形:(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提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不是射线或线段,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

)(2)性质: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旁的图形是全等形。

2.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翻折,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则交点必在对称轴上。

(3)判定:①根据定义(提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必全等,但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对称);②如果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6.3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 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

6.3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 课件(浙教版八年级上)

倍 速 2.已知点A的坐标为(a,b),点A经怎样变换得到下列点? 课 时 (1) (a-2,b) (2) (a,b+2) 学 练 向左平移2个单位 向上平移2个单位
练一练
3、(1)把点P(-2,7) 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点 (-4, 7)
.
(2)把点P(-2,7)向下平移7个单位,得点
(-2, 0)
( 0, 0 ) ( 5, 4 ) ( 0, 0) (10,8)
y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 3, 0 )
( 6, 0)
(10,2) (10,-2)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 5, 1 ) (5,-1)
x
( 3, 0 )
(4,-2) ( 0, 0 )
关于y轴对称,求a的值。
倍 4、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P(a,b)先向左平移3个单 速 课 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把所得的点以x轴作轴对 时 学 称变换,最终所得的像为点(5,4),求点P的坐标。 练
例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AB上所有
点的纵坐标都是-1,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是1≤x≤5 , 示,按照这样的规定,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样表示线段CD上任意一点
线段A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以用“(x,-1),(1≤x≤5)”
的坐标?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2,y),(-1≤y≤3)
4 3 2 1
C
-2 -1 0 1 2 3 4 5 -1 A D B
例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AB上所有 线段A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以用“(x,-1)
D
-6 -4 -2

6.3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

6.3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

B
(-4,0)
(4,0) x
(-2,-3)
这一过程,可以看成一 个什么变换?
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已知点B(1,- 3 已知点D(0,1.5)关 ) 已知点C(-2,3)关 已知点E(8,0),关于y 已知 点A(-1,2), 于x轴的对称点是 轴的对称点是 于y轴的对称点是 关于x轴的对称点 关于y轴的对称 _________ (0,-1.5) 是( -1,-2 3) (-8,0) (-1, 点是____ ____ ) (2,3) _____
一般地把一个轴 对称图形画在直 角坐标系中,怎 样画才简便呢?
F D' E' B'
C'
F' E D C
B
O O' A A'
1、使对称轴与坐标轴重合 2、画出一半的图形,确定关键点坐标
3、利用坐标关系,求另一半图形关键点坐标
4、描点、连线,得到另一半图形.
y
(-1,2)
(1)求出∆ABC各顶点的坐标, (-2,1) 以及它们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 坐标并描点。 B (1,2) A
3、点(-3,m)与点(n-2,4)关于x轴对称,则 m= ________,n=_______
4、已知P(a+2,b+a)与Q(2a-b,2a-4)关于y轴对称, 则a= ,b=
例1(1)求出图形轮廓线 F F' 上各转折点A,O,B,C,D, D' E' E D E,F的坐标 A(0,-2) A'(0,-2) C' B' C B 1 O(0,0) O'(0,0) B(3,2) B'(-3,2) -4 -3 -2 -1 O O' 2 3 4 1 -1 C(2,2) C'(-2,2) A A' D(2,3) D'(-2,3) E(1,3) E'(-1,3) F(0,5) F'(0,5) (2)利用坐标关系,求出它们关于y轴对称点的 坐标。 (3)在同一坐标系中,描点A′,O′,B′,C′, D′,E′,F′,并用线段依次将它们连接起来。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作业题电子稿 第6章 图形与坐标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作业题电子稿  第6章 图形与坐标
(第5题)(第1题)
2
A组
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5,2)。把点A,已知直线l分别作下列变换,请作出变换后的像(只要求作出图形):
(1)把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
(2)把点A向左平移2.5个单位;
(3)把直线l向左平移4个单位。
2.(1)把点P(-2,7)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点;
(2)把点P(-2,7)向下平移7个单位,得点;
(第4题)
§6.2平面直角坐标系
A组
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点M(-1,0),N(2,2),P(1.5,-1.5),
Q(4,-4)。
(第1题)
2.指出图中点A,B,C,D,E,F,G分别在哪一个象限内,并写出各点的坐标。
(第2题)
3.根据图中各点的位置填写下表:

坐标
所在象限或坐标轴
A
B
9.点A的坐标是(1.5,2)。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坐标是____________,点A向下平移3.5个单位后的坐标是___________。
10.如图,直线l上的点的什么坐标不变?若把直线l上任意一点的坐标记为(-2,y),则把它向右平移5个单位所得到像的坐标应怎样表示?请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出这个像。
11.△ABC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0,-4),B(-4.5,3),C(4.5,5)。
(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ABC;
(2)以y轴为对称轴,将△ABC作轴对称变换,作出变换后所得的像,并求出像的各个顶点的坐标。
12.已知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的坐标分别为(-2,3),(1,3)。
(1)在直是传说中的一张藏宝岛图,藏宝人生前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南北方向为纵轴,东西方向为横轴)画出这幅藏宝图。现在我们知道图上两块大石头的坐标为A(1,2),B(8,9),而藏宝地的坐标为(5,7),试设法在地图上找到宝藏,并表示出来。

第六章 图形与坐标全章教案

第六章 图形与坐标全章教案

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一、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有序数对法确定点的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影票,海上搜救,地球仪上的经纬法等等。

本教材一改过去有老师马上给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做法,而是给出一些实际情境,以小学里曾学过的数对法确定位置为基础,让学生在探索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为下一课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提出打下基础。

其他教材中提及的区域定位法在教师也可以酌情加以介绍。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一开始,让学生拿着票找座位,使学生在在实际情景中,亲身体会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通过探索明白如何用有序数对定位。

接着,以海上搜救工作为例,说明方向、距离定位法的广泛应用,并体会两种定位法的异同,再结合本地地图,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为自己所在地定位,进一步巩固两种定位法,最后以探究活动:球面上点的经纬定位法把本节课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教学目标:1、探索确定平面上物体位置的方法;2、体验用有序实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思想,体验用方向和距离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的坐标思想;3、初步会用有序实数对和方向、距离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两种常用方法.教学难点:本节“合作学习”涉及两种确定方法的运用,还涉及测量、比例计算等方面,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刻度尺方格纸量角器教学过程::某渔船8:00从小岛出发向西航行,10:00平均航速均为20千米?时。

问11:30该渔船在什么位置?请先画出航线示意图(比例尺1:1000000)船相对于小岛的方位,并量出距离。

两种方法,灵活运用设计说明:1.本课时是按“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的模式呈现,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因此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就是根据这一模式进行设计的。

2.学生的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效果,一堂课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参与度紧密相连。

本案用大量的实际例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满生活气息,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
详细描述
缩放变换是图形变换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改变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值来实现放大或缩小。在缩放变 换中,图形上任意一点都按照相同的比例因子进行放大或缩小,保持了图形之间的相对关系不变。
旋转变换
总结词
旋转变换是指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同时改变其方向和位置。
详细描述
旋转变换是图形变换中常用的一种,它通过旋转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值来实现旋转。在旋转变换中,图形上任意 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照相同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保持了图形之间的相对关系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坐标与图形变化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坐标与图形变 化被用于生成和处理各种类型的图像;在物理学中,它们被用于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状态 变化;在工程学中,它们被用于设计和分析各种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坐标与图形变化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我们可 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将坐标与图形变化应用于更多领域,以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在机械设计中,可以通过建立坐标系来描述机器部件的位置和运 动轨迹,从而进行精确的设计和制造。
航空航天
在航空航天领域,通过建立三维坐标系,可以描述飞行器的位置和 姿态,从而进行导航和控制。
自动化控制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通过建立坐标系,可以描述机器的位置和状态, 从而进行精确的控制和监测。
05
总结与展望
• 总之,坐标与图形变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研究领域。未来,我们可以通 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提供 更多有效的方法和工具。THAKS感谢观看04
坐标与图形变化的应用
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01
02
03
坐标变换

6.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 课件1(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6.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 课件1(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猜猜我是谁?
看谁画得快!
作出折线OBCDEF关于直线FO轴对称的图 形
[来源:学_科_网]
y
F
E D 3 2 C 1 -3 -2 -1O -1 -2 -3 B
1 2 3
x
规律探究 任选1个点的坐标,分别作出这个点及关于x轴对称点,并写
出点的坐标: 已知点坐标 关于x轴对称点坐标
4
3 2 1 -4 -3 -2 -1 0 -1 -2 -3 -4
1 2 x 2、画出一侧的关键点,
-4 -3
-1 0 -1 -2 (-1,-2) -3 (-2,-3) -4
-2
并求坐标 3、利用坐标关系,求另一 侧关键点坐标 4、描点、连线
请你来设计!
单位:mm
某个零件的主视图: 100 150
400 100
500 1、按你自己所认为合适的比例,建立直角坐标系。
y
A 1 P 2 3 A1 4
你有什么发现吗?.
关于横轴对称的点, 横坐标相等,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x
规律探究
你还能得出其他的结论吗?请你试一试!
y
4 A1
3
2 1
A
关于纵轴对称的点, 纵坐标相等,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4
-3 -2 -1 0 -1 -2 -3
-4
1
2 3
4
x
练一练
1、点P(-2,3) ( -2,- 3) 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_______, ( 2, 3 , ) 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 2、点A(3,2-a)与B(b+1,-4) 2 -2 关于x 轴对称,则a=_____,b=______ -4 6 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b=______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知识总结—图形的变换(中考必备)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知识总结—图形的变换(中考必备)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知识总结—图形的变换(中考必备)1、平移(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直线方向移动,这种图形的平行移动,简称为平移。

(2)平移的性质: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3)坐标的平移: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变为(x+a,y);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变为(x-a,y);点(x,y)向上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变为(x,y+a);点(x,y)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后的坐标变为(x,y-a)。

2、轴对称(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3)轴对称的性质: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坐标与轴对称: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3、旋转(1)旋转定义:把一个平面图形绕着平面内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

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①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①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图形与变换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6课时,课外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图形与变换这一主题单元,与轴对称、中心对称一样,图形的平移、旋转和位似也都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

它们不仅为现实世界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也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因引,图形有平移、旋转和位似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内容。

探索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位似的性质,体验平面图形的变换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章学习的重要目标。

坐标和图形变换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图形与坐标”的重要内容。

“图形与坐标”将图形放入直角坐标系中,通过量化的方式研究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形的统一,是用。

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基础。

因此,本章中的坐标和图形变换是数形结合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几何图形与代数问题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本单元的重点是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位似的概念及性质,直角坐标第中多边形的平移和位似。

难点是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在本主题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把图形与变换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专题是平面图形的平移。

这一专题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学生的动手演示,合作探究,最后探索出平移的基本性质,并且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二专题是平面图形的旋转。

这一专题主要也是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学生的动手演示,合作探究,最后探索出颤动的基本性质,并且能在平面内画出旋转任一角度后的图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三专题是平面图形的位似。

这一专题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学生的动手演示,合作探究,最后探索出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一个多边形(有一个项点在原点,有一条边在x轴上)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得的图形与原多边形相位似。

这三个专题中,第三个专题是在前两个专题之后,又一种图形变换,但位似与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和旋转不同,位似变换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的评课稿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的评课稿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的评课稿我听了优秀教师沈老师的课后,觉得沈老师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明确且落实到实处,重点和难点在引导学生积极归纳的基础上得到突破;
2、导入不仅富有新意,又和实际生活相连接,而且回顾轴对称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师生合作、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中“找一个点关于X轴、Y轴对称”,沈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课堂中还设有同桌讨论、合作学习的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积极配合参与,而且沈老师对学生答对的问题,给予表扬,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5、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流畅合理,特别是在“人人参与的活动中掌握新知”和“逆向训练、拓展思维”中,知识点的讲解由浅入深,有梯度,并且讲完知识点后配合同步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马上运用,同时老师也可以从反馈信息中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语言温和、规范,讲解细致,思路清晰,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表达非常清楚,用词准确,在“运用转化、尝试设计”中,用到“依次”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使图形看起来很直观,显示了沈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不足之处是课堂容量较大,因而拖堂。

通过这一节课下来,如果我像沈老师那样精心设计,吃透教材,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传授新知识,自己的教学技能也会有进一步提高,最后我衷心希望能多听老教师的课!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的评课稿】。

八年级新旧教材的比对及教学建议

八年级新旧教材的比对及教学建议
情况
1.2(2)增加了最简二次根 式的 定义 1.3(2)例4增加了
例( 4 2) (3 ) 1 5 3 3
1.2二次根式的性质
1.2二次根式的性质
2 2 1
1.3二次根式的运算
1.3二次根式的运算
分母有理化的计算要求 1.2,1.3 的化简中,删除了 利用计算器求出近似值的要 求
三、教学困惑
困惑1
旧教材
1.5全等三角形的条件(7下第1章)(共3 课时)
新教材
1.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共4课时) 第四课时
AAS,角平分线性质(配上例7及性质 应用)
第三课时 基本事实:ASA,AAS,角平分线性质 三个重要内容挤在一课中,密度较大 角平分线性质相应练习没有配上,学生不 会应用性质
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
新教材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法 2.3一元二次方程 的应用 2.4一元二次方程 根与系数的关系 (选学)
老教材
2.1一元二次方程
2.2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法
2 x2
调整的情况
2.1把老教材 2课时改为1课时 ,且增加 了例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定义的应用
2.3一元二次方程 的应用
老 教 材
选自《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
教学建议:在 一些习题的设 计、选择上, 我们也要跟上 时代的步伐, 避免陈旧。
(四)不适内容替换
新教材先教学“平行线”,再教学 “三角形初步知 识” 这样调整的好处: 基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几何知识的 内容遵循“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七年级 学习了“图形的初步知识”,学生了解了几何图形的概念以 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重点学习了线和角。八年 级再学面,这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知识点4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含解析)

知识点4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含解析)

知识点4 坐标与图形的变化知识链接1、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1)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2)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x,y).(3)关于直线对称①关于直线x=m对称,P(a,b)⇒P(2m-a,b)②关于直线y=n对称,P(a,b)⇒P(a,2n-b)2、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1)平移变换与坐标变化向右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向左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向上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向下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3 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是P′(-x,-y).(2)旋转图形的坐标图形或点旋转之后要结合旋转的角度和图形的特殊性质来求出旋转后的点的坐标.常见的是旋转特殊角度如:30°,45°,60°,90°,180°.同步练习1.(2014•大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是()A.(1,3)B.(2,2)C.(2,4)D.(3,3)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向上平移,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加解答.解答:∵点(2,3)向上平移1个单位,∴所得到的点的坐标是(2,4).故选:C.2.(2014•呼伦贝尔)将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所处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先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 ,,求出点B的坐标,再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即可判断点B所处的象限.解答:点A(-2,-3)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的坐标为为(1,-3),故点在第四象限.故选D.3.(2014•牡丹江)如图,把ABC经过一定的变换得到△A′B′C′,如果△ABC上点P的坐标为(x,y),那么这个点在△A′B′C′中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A.(-x,y-2)B.(-x,y+2)C.(-x+2,-y)D.(-x+2,y+2)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先观察△ABC和△A′B′C′得到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关于y轴对称可得到△A′B′C′,然后把点P(x,y)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关于y轴对称得到点的坐标为(-x,y+2),即为P′点的坐标.解答:∵把△AB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关于y轴对称可得到△A′B′C′,∴点P(x,y)的对应点P′的坐标为(-x,y+2).故选:B.4.(2014•潍坊)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规定“把正方形ABCD先沿x轴翻折,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为一次变换,如此这样,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A.(-2012,2)B.(-2012,-2)C.(-2013,-2)D.(-2013,2)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平移.专题:规律型.分析:首先由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然后根据题意求得第1次、2次、3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得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继而求得把正方形ABCD连续经过2014次这样的变换得到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解答:∵正方形ABCD,顶点A(1,3)、B(1,1)、C(3,1).∴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为(2,2),根据题意得:第1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1,-2),即(1,-2),第2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2,2),即(0,2),第3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2-3,-2),即(-1,-2),第n次变换后的点M的对应点的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为偶数时为(2-n,2),∴连续经过2014次变换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交点M的坐标变为(-2012,2).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对称与平移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属于规律性题目,注意得到规律:第n次变换后的对角线交点M的对应点的坐标为:当n为奇数时为(2-n,-2),当n 为偶数时为(2-n,2)是解此题的关键.5.(2014•昆明)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3),将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O′A′,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点向左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进行计算即可.解答:∵点A坐标为(1,3),∴线段OA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1-2,3),即(-1,3),故答案为:(-1,3).6.(2014•宜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析:首先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可得B点坐标,然后再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符号改变可得答案.解答:点A(-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的坐标为(-1+3,2),即(2,2),则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C的坐标是(2,-2),故答案为:(2,-2).7.(2014•厦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O(0,0),A(1,3),将线段OA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线段O1A1,则点O1的坐标是,A1的坐标是.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根据向右平移,横坐标加,纵坐标不变解答.解答:∵点O (0,0),A (1,3),线段OA 向右平移3个单位,∴点O 1的坐标是(3,0),A 1的坐标是(4,3).故答案为:(3,0),(4,3).*8.(2014•巴中)如图,直线y =−34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把△A 0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O ′B ′,则点B ′的坐标是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分析:首先根据直线AB 来求出点A 和点B 的坐标,B ′的横坐标等于OA +OB ,而纵坐标等于OA ,进而得出B ′的坐标.解答:直线y =-34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3,0),B (0,4)两点, ∵旋转前后三角形全等,∠O ′AO =90°,∠B ′O ′A =90°∴OA =O ′A ,OB =O ′B ′,O ′B ′∥x 轴,∴点B ′的纵坐标为OA 长,即为3,横坐标为OA +OB =OA +O ′B ′=3+4=7,故点B ′的坐标是(7,3),故答案为:(7,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于图形翻转的理解,其中要考虑到点B 和点B ′位置的特殊性,以及点B ′的坐标与OA 和OB 的关系.9.(2013•梅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2,2),B (-3,-2)(1)若点C 与点A 关于原点O 对称,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2)将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______;(3)由点A ,B ,C ,D 组成的四边形ABCD 内(不包括边界)任取一个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求所取的点横、纵坐标之和恰好为零的概率.考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概率公式.分析:(1)根据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横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求解即可;(2)把点A 的横坐标加5,纵坐标不变即可得到对应点D 的坐标;(3)先找出在平行四边形内的所有整数点,再根据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解答:(1)∵点C 与点A (-2,2)关于原点O 对称,∴点C 的坐标为(2,-2);(2)∵将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得到点D ,∴点D 的坐标为(3,2);(3)由图可知:A (-2,2),B (-3,-2),C (2,-2),D (3,2),∵在平行四边形ABCD 内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有15个,其中横、纵坐标和为零的点有3个,即(-1,1),(0,0),(1,-1),∴P =153=51. 点评: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概率公式.难度适中,掌握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0.(黄冈)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 (-2,3),B (-4,-1),C (2,0),将△ABC 平移至△A 1B 1C 1的位置,点A 、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A 1、B 1、C 1,若点A 1的坐标为(3,1).则点C 1的坐标为______.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分析:首先根据A 点平移后的坐标变化,确定三角形的平移方法,点A 横坐标加5,纵坐标减2,那么让点C 的横坐标加5,纵坐标-2即为点C 1的坐标.解答:由A (-2,3)平移后点A 1的坐标为(3,1),可得A 点横坐标加5,纵坐标减2,则点C 的坐标变化与A 点的变化相同,故C 1(2+5,0-2),即(7,-2). 故答案为:(7,-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平移变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对应点找到所求对应点之间的变化规律.11.(北京)操作与探究:(1)对数轴上的点P 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 表示的数乘以31,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 的对应点P ′.点A ,B 在数轴上,对线段AB 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 ′B ′,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如图1,若点A 表示的数是-3,则点A ′表示的数是______;若点B ′表示的数是2,则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已知线段AB 上的点E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 ′与点E 重合,则点E 表示的数是______.(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正方形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实数a ,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 个单位(m >0,n >0),得到正方形A ′B ′C ′D ′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已知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个点F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 ′与点F 重合,求点F 的坐标.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数轴;正方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整式2.2 整式的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4.1 多姿多彩的图形4.2 直线、射线、线段4.3 角4.4 课题学习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5.2 平行及其判定5.3 平行线的性质5.4 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 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8.2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8.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第九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1 不等式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10.3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八年级上册第11章全等三角形11.1 全等三角形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12章轴对称12.1 轴对称12.2 作轴对称图形12.3 等腰三角形第13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六根13.3 实数第14章一次函数14.1 变量与函数14.2 一次函数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14.4 课题学习选择方案第15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15.1 整式的乘法15.2 乘法公式15.3 整式的除法15.4 因式分解八年级下册第16章分式16.1 分式16.2 分式的运算16.3 分式方程第17章反比例函数17.1 反比例函数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18.1 勾股定理18.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19.1 平行四边形19.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3 梯形19.4 课题学习重心第20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代表20.2 数据的波动20.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21章二次根式21.1 二次根式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2.1 一元二次方程22.2 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2.3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3章旋转23.1 图形的旋转23.2 中心对称23.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24章圆24.1 圆24.2 点、直线、圆和圆的位置关系24.3 正多边形和圆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25章概率初步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25.4 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九年级下册第26章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27章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27.3 位似第28章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28.2 解直角三角形第29章投影与视图29.1 投影29.2 三视图29.3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展开与折叠3.截一个几何体4.从不同方向看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数怎么不够用了2.数轴3.绝对值4.有理数的加法5.有理数的减法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7.水位的变化8.有理数的乘法9.有理数的除法10.有理数的乘方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2.计算器的使用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字母能表示什么2.代数式3.代数式求值4.合并同类项5.去括号6.探索规律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1.线段、射线、直线2.比较线段的长短3.角的度量与表示4.角的比较5.平行6.垂直7.有趣的七巧板8.图案设计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你今年几岁了2.解方程3.日历中的方程4.我变胖了5.打折销售6.“希望工程”义演7.能追上小明吗8.教育储蓄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100万2.科学记数法3.扇形统计图4.月球上有水吗5.统计图的选择第七章可能性1.一定摸到红球吗2.转盘游戏3.谁转出的四位数大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整式2.整式的加减3.同底数幂的乘法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5.同底数幂的除法6.整式的乘法7.平方差公式8.完全平方公式9.整式的除法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1.台球桌面上的角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3.平行线的特征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1.游戏公平吗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第五章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2.图形的全等3.图案设计4.全等三角形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6.作三角形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2.变化中的三角形3.温度的变化4.速度的变化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5.镜子改变了什么6.镶边与剪纸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2.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蚂蚁怎样走最近第二章实数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2.平方根3.立方根4.公园有多宽5.用计算器开方6.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生活中的平移2.简单的平移作图3.生活中的旋转4.简单的旋转作图5.它们是怎样变过来的6.简单的图案设计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3.菱形4.矩形、正方形5.梯形6.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7.平面图形的密铺8.中心对称图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1.确定位置2.平面直角坐标系3.变化的鱼第六章一次函数1.函数2.一次函数3.一次函数的图象4.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5.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谁的包裹多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4.增收节支5.里程碑上的数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第八章数据的代表1.平均数2.中位数与众数3.利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不等关系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解集4.一元一次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1.分解因式2.提公因式法3.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1.分式2.分式的乘除法3.分式的加减法4.分式方程第四章相似图形1.线段的比2.黄金分割3.形状相同的图形4.相似多边形5.相似三角形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7.测量旗杆的高度8.相似多边形的性质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2.数据的收集3.频数与频率4.数据的波动第六章证明(一)1.你能肯定吗2.定义与命题3.为什么它们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二)1.你能证明它们吗2.直角三角形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4.角平分线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1.花边有多宽2.配方法3.公式法4.分解因式法5.为什么是0.618第三章证明(三)1.平行四边形2.特殊平行四边形第四章视图与投影1.视图2.太阳光与影子3.灯光与影子第五章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频率与概率2.投针实验3.生日相同的概率4.池塘里有多少条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2.30º,45º,60º角的三角函数值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第二章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结识抛物线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4.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7.最大面积是多少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圆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2.圆的对称性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4.确定圆的条件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8.圆锥的侧面积第四章统计与概率1.50年的变化2.哪种方式更合算3.游戏公平吗浙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1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 从自然数到分数1.2 有理数1.3 数轴1.4 绝对值1.5 有理数大小比较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1 有理数的加法2.2 有理数的减法2.3 有理数的乘法2.4 有理数的除法2.5 有理数的乘方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7 准确数和近似数2.8 计算器的使用第3章实数3.1 平方根3.2 实数3.3 立方根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3.5 实数的运算第4章代数式4.1 用字母表示数4.2 代数式4.3 代数式的值4.4 整式4.5 合并同类项4.6 整式的加减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 一元一次方程5.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4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第6章数据和图表6.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6.2 统计表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形统计图6.4 扇形统计图第7章图形的初步知识7.1 几何图形7.2 线段射线和直线7.3 线段的长短比较7.4 角和角的度量7.5 角的大小比较7.6 余角和补角7.7 相交线7.8 平行线七年级下册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1.1 认识三角形1.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 三角形的高线1.4 全等三角形1.5 三角全等的条件1.6 作三角形第2章图形和变换2.1 轴对称图形2.2 轴对称变换2.3 平移变换2.4 旋转变换2.5 相似变换2.6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3.1 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 可能性的大小3.3 可能性和概率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4.1 二元一次方程4.2 二元一次方程组4.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4.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5章整式的乘除5.1 同底数幂的乘法5.2 单项式的乘法5.3 多项式的乘法5.4 乘法公式5.5 整式的化简5.6 同底数幂的除法5.7 整式的除法第6章因式分解6.1 因式分解6.2 提取公因式6.3 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 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第7章分式7.1 分式7.2 分式的乘除7.3 分式的加减7.4 分式方程八年级上册第1章平行线1.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 平行线的判定1.3 平行线的性质1.4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第2章特殊三角形2.1 等腰三角形2.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2.4 等边三角形2.5 直角三角形2.6 探索勾股定理2.7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第3章直棱柱3.1 认识直棱柱3.2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3.3 三视图3.4 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第4章样本与数据的分析初步4.1 抽样4.2 平均数4.3中位数和众数4.4 方差和标准差4.5 统计量的选择和应用第5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 一元一次不等式5.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6章图形与坐标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2 平面直角坐标系6.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第7章一次函数7.1 常量和变量7.2 认识函数7.3 一次函数7.4 一次函数的图象7.5 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八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根式1.1 二次根式1.2 二次根式的性质1.3 二次根式的运算第2章一元二次方程2.1 一元二次方程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3章频数及其分布3.1 频数与频率3.2 频数分布直方图3.3 频数分布折线图第4章命题与证明4.1 定义与命题4.2 证明4.3 反例与证明4.4 反证法第5章平行四边形5.1 多边形5.2 平行四边形5.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4 中心对称5.5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6 三角形的中位线5.7 逆命题和逆定理第6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6.1 矩形6.2 菱形6.3 正方形6.4 梯形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反比例函数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二章二次函数2.1 二次函数2.2 二次函数的图象2.3 二次函数的性质2.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3.1 圆3.2 圆的轴对称3.3 圆心角3.4 圆周角3.5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6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第四章相似三角形4.1 比例线段4.2 相似三角形4.3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4.4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4.5 相似多边形4.6 图形的位似九年级下册第一章解直角三角形1.1 锐角三角函数1.2 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1.3 解直角三角形第二章简单事件的概率2.1 简单事件的概率2.2 估计概率2.3 概率的简单应用第三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基本性质3.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2 三角形的内切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四章投影与三视图4.1 视角与盲区4.2 投影4.3 简单物体的三视图湘教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3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4有理数的加法1.5 有理数的减法1.6有理数的乘法1.7有理数的除法1.8有理数的乘方1.9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10用计算器计算第二章代数式2.1用字母表示数2.2列代数式2.3代数式的值2.4一类代数式的加法第三章图形欣赏人与操作3.1图形欣赏3.2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3.3观察物体3.4图形操作3.5视图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模型与算法4.1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算法4.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5.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描述6.1 数据的收集6.2 统计图6.3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1.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2.1 二元一次方程组2.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3.1 线段、直线、射线3.2 角3.3 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3.4 图形的平移3.5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3.6 垂线的性质与判定第四章多项式4.1 多项式4.2 多项式的加减4.3 多项式的乘法4.4 乘法公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5.1 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5.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5.3 三角形5.4 三角形的内角和5.5 角平分线的性质5.6 等腰三角形5.7 等边三角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6.1 加权平均数6.2 极差、方差6.3 两组数据的比较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实数1.1 平方根1.2 立方根1.3 实数1.4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二章一次函数2.1 函数和它的表示法2.2 一次函数和它的图象3.3 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第三章全等三角形3.1 旋转3.2 图案设计3.3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3.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5 直角三角形3.6 勾股定理3.7 作三角形第四章频数与频率4.1 频数与频率4.2 数据的分布八年级下册第一章因式分解1.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2 提公因式法1.3 公式法第二章分式2.1 分式和它的基本性质2.2 分式的乘除法2.3 整数指数幂2.4 分式的加减法2.5 分式方程第三章四边形3.1 平行四边形与中心对称图形3.2 菱形3.3 矩形3.4 正方形3.5 梯形3.6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第四章二次根式4.1 二次根式和它的化简4.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4.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五章概率的概念5.1 概率的概念5.2 概率的含义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1.1 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1.2 一元二次方程的算法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二章定义命题公理与证明2.1 定义2.2 命题2.3 公理与定理2.4 证明第三章相似形3.1 相似的图形3.2 比与比例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4 相似多边形及性质3.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位似变换第四章解直角三角形4.1 正弦和余弦4.2 正切4.3 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五章概率的计算5.1 用频率估计概率5.2 用列举法计算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1.1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1.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3 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第二章二次函数2.1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2.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3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章圆3.1 圆3.2 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3.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4 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3.5 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第四章统计估计4.1 总体与样本4.2 用样本估计总体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 与数学交朋友1.2 让我们来做数学第二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2.2 数轴2.3 相反数2.4 绝对值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6 有理数的加法2.7 有理数的减法2.8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2.9 有理数的乘法2.10 有理数的除法2.11 有理数的乘方2.12 科学记数法2.13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14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2.15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 列代数式3.2 代数式的值3.3 整式3.4 整式的加减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4.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4.2 画立体图形4.3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4.4 平面图形4.5 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4.6 角4.7 相交线4.8 平行线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5.1 数据的收集5.2 数据的表示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6.3 实践与探索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7.1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 实践与探索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 认识不等式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九章多边形9.1 三角形9.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9.3 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第十章轴对称10.1 生活中的轴对称10.2 轴对称的认识10.3 等腰三角形第十一章体验不确定现象11.1 可能还是确定11.2 机会的均等与不等11.3 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八年级上册第12章数的开方12.1 平方根与立方根12.2 实数与数轴第13章整式的乘除13.1 幂的运算13.2 整式的乘法13.3 乘法公式13.4 整式的除法13.5 因式分解第14章勾股定理14.1 勾股定理14.2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15章平移与旋转15.1 平移15.2 旋转15.3 中心对称15.4 图形的全等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6.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6.2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性质16.3 梯形的性质八年级下册第17章分式17.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17.2 分式的运算17.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17.4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第18章函数及其图像18.1 变量与函数18.2 函数的图象18.3 一次函数18.4 反比例函数18.5 实践与探索第19章全等三角形19.1 命题与定理19.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9.3 尺规作图19.4 逆命题与逆定理课题学习图形中的趣题第20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0.2 矩形的判定20.3 菱形的判定20.4 正方形的判定20.5 等腰梯形的判定第21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1.1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1.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21.3 极差、方差和标准差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九年级上册第22章二次根式22.1 二次根式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23.1 一元二次方程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3 实践与探索第24章图形的相似24.1 相似的图形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24.3 相似三角形24.4 中位线24.5 画相似图形24.6 图形与坐标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25.1 测量25.2 锐角三角函数25.3 解直角三角形课题学习高度的测量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26.1 概率的预测26.2 模拟实验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九年级下册第27章二次函数27.1 二次函数27.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7.3 实践与探索第28章圆28.1 圆的认识28.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8.3 圆中的计算问题第29章几何的回顾29.1 几何问题的处理方法29.2 反证法阅读材料《几何原本》第30章样本与总体30.1 抽样调查的意义30.2 用样本估计总体30.3 借助调查作决策苏科版初中数学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1.1 生活数学1.2 活动思考第二章有理数2.1 比0小的数2.2 数轴2.3 绝对值与相反数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5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6 有理数的乘方2.7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数3.1 字母表示数3.2 代数式3.3 代数式的值3.4 合并同类项3.5 去括号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4.1 从问题到方程4.2 解一元一次方程4.3 用方程解决问题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5.1 丰富的图形世界5.2 图形的变化5.3 展开与折叠5.4 从三个方向看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6.1 线段射线直线6.2 角6.3 余角补角对顶角6.4 平行6.5 垂直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7.1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7.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7.3 图形的平移7.4 认识三角形7.5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八章幂的运算8.1 同底数幂的乘法8.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8.3 同底数幂的除法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9.1 单项式乘单项式9.2 单项式乘多项式9.3 多项式乘多项式9.4 乘法公式9.5 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一)9.6 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10.1 二元一次方程10.2 二元一次方程组10.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0.4 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第十一章图形的全等11.1 全等图形11.2 全等三角形11.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十二章数据在我们周围12.1 普查与抽样调查12.2 统计图的选用12.3 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第十三章感受概率13.1 确定与不确定13.2 可能性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轴对称图形1.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2 轴对称的性质1.3 设计轴对称图案1.4 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1.6 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数学活动剪纸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神秘的数组2.3 平方根2.4 立方根2.5 实数2.6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7 勾股定理的应用数学活动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3.1 图形的旋转3.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3.3 设计中心对称图案3.4 平行四边形3.5 矩形、菱形、正方形3.6 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数学活动镶嵌小结与思考第四章数量、位置的变化4.1 数量的变化4.2 位置的变化4.3 平面直角坐标系数学活动:确定藏宝地第五章一次函数5.1 函数5.2 一次函数5.3 一次函数的图象5.4 一次函数的应用5.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数学活动温度计上的一次函数第六章数据的集中程度6.1 平均数6.2 中位数与众数6.3 用计算器求平均数全章复习与测试数学活动你是“普通”学生吗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7.1 生活中的不等式7.2 不等式的解集7.3 不等式的性质7.4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7.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7.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7.7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方程、一次函数第八章分式8.1 分式8.2 分式的基本性质8.3 分式的加减8.4 分式的乘除8.5 分式方程第九章反比例函数9.1 反比例函数9.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9.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十章图形的相似10.1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10.2 黄金分割10.3 相似图形10.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0.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0.6 图形的位似10.7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十一章图形的证明(一)11.1 你的判断对吗11.2 说理11.3 证明11.4 互逆命题第十二章认识概率12.1 等可能性12.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12.3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二)课题学习:游戏公平吗?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3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1.4 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1.5 中位线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2.1 极差2.2 方差与标准差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的方差第三章二次根式3.1 二次根式3.2 二次根式的乘除3.3 二次根式的加减。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表
数学学科八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预备周
8.24~8.28
教师暑期师德学习
1
8.29~9.4
始业教育
2
9.5~9.11
开学第一课;1.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2平行线的判定(1)(2);1.3平行线的性质(1)
5
3
9.12~9.18
1.3平行线的性质(2);1.4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练习;复习
5.1认识不等式;5.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5.3一元一次不等式(1)(2)(3);
5
12
11.14~11.20
练习;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2);练习;复习
5
13
11.21~11.27
考核;试卷分析;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2平面直角坐标系(1)(2);
5
14
11.28~12.4
6.3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1)(2);复习;考核;试卷分析
5
8
10.17~10.23
3.1认识直棱柱;3.2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3.3三视图;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考核;
9
10.24~10.30
试卷分析;4.1抽样;4.2平均数;4.3中位数和众数;4.4方差和标准差
5
10
10.31~11.6
4.5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复习(1)(2);期中考试
3
11
11.7~11.13
5
19
1.2~1.8
期末复习
5
20
1.9~1.15
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
21
1.16~1.22
1月16日(农历十二.二十三)寒假开始
4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

第21课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学习目标1.感受坐标平面内图形变化相应的坐标变化.2.了解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关系.3.会求与已知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4.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两个对称点的坐标关系,求作轴对称图形.知识点01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b).1.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知识点02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平移平移:上加下减,右加左减考点01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轴对称【典例1】已知点A (a +2b ,﹣2)和点B (﹣1,a +1)关于y 轴对称,那么a +b = ﹣1 .【思路点拨】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据此可得a ,b 的值.【解析】解:∵点A (a +2b ,﹣2)和点B (﹣1,a +1)关于y 轴对称,∴,解得,∴a +b =﹣3+2=﹣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 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得出a ,b 的值是解题关键.【即学即练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1,4),B (3,4),C (3,﹣1).(1)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A 、B 、C 三点;(2)求△ABC 的面积.(3)若△A 1B 1C 1与△ABC 关于x 轴对称,写出A 1、B 1、C 1的坐标.【思路点拨】(1)根据点A 、B 、C 的坐标及坐标的概念描点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可得;(3)根据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答案.【解析】解:(1)如图所示,点A 、B 、C即为所求;能力拓展(2)△ABC的面积为:=5;(3)若△A1B1C1与△ABC关于x轴对称,则A1(1,﹣4)、B1(3,﹣4)、C1(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得出对应点.考点02 坐标平面内图形的平移【典例2】用(﹣2,4)表示一只蚂蚁的位置,若这只蚂蚁先水平向右爬行3个单位,然后又竖直向下爬行2个单位,则此时这只蚂蚁的位置是( )A.(1,6)B.(﹣5,2)C.(1,2)D.(2,1)【思路点拨】根据平移规律解答即可.【解析】解:自点(﹣2,4)先水平向右爬行3个单位,然后又竖直向下爬行2个单位,此时这只蚂蚁的位置是(﹣2+3,4﹣2),即(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掌握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是解题的关键.【即学即练2】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1)分别写出下列各点的坐标:A (1,3) ,A′ (﹣3,1) ;(2)若点P(x,y)是三角形ABC内部一点,则三角形A′B′C′内部的对应点P′的坐标 (x﹣4,y﹣2) .(3)三角形A′B′C′是由三角形ABC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思路点拨】(1)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坐标即可;(2)利用平移变换的规律解决问题即可;(3)根据平移变换的性质解决问题.【解析】解:(1)A (1,3),A ′(﹣3,1).故答案为:(1,3),(﹣3,1);(2)∵△ABC 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 ′B ′C ′,∴P (x ,y )的对应点P ′(x ﹣4,y ﹣2),故答案为:(x ﹣4,y ﹣2);(3)△ABC 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A ′B ′C ′.【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变换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题组A 基础过关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2)与点B (3,﹣2)的位置关系是( )A .关于x 轴对称B .关于y 轴对称C .关于原点对称D .没有对称关系【思路点拨】直接利用关于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而得出答案.【解析】解:∵点A (3,2)与点B (3,﹣2),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点A (3,2)与点B (3,﹣2)的位置关系是关于x 轴对称.故选:A.分层提分【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符号关系是解题关键.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6,﹣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6,3)B.(6,﹣3)C.(6,3)D.(﹣6,﹣3)【思路点拨】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解析】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6,﹣3)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6,3).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记忆横纵坐标的关系是解题关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3.若点P(2,b)和点Q(a,﹣3)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是( )A.﹣1B.1C.﹣5D.5【思路点拨】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可得a=﹣2,b=﹣3,再代入计算即可.【解析】解:∵点P(2,b)和点Q(a,﹣3)关于y轴对称,∴a=﹣2,b=﹣3,∴a+b=﹣2﹣3=﹣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1)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4.若点M(2a,﹣1)与点N(4,﹣b)关于x轴对称,则a+b的值为( )A.﹣3B.﹣1C.1D.3【思路点拨】直接利用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得出a,b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解析】解:∵点M(2a,﹣1)与点N(4,﹣b)关于x轴对称,∴2a=4,﹣b=1,解得a=2,b=﹣1,则a+b=2﹣1=1.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掌握对称点坐标特点是解题关键.5.把点A(﹣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B,点B的坐标是( )A.(﹣5,3)B.(1,3)C.(1,﹣3)D.(﹣5,﹣1)【思路点拨】根据平移的基本性质,向上平移a,纵坐标加a,向右平移a,横坐标加a;【解析】解:∵A(﹣2,1)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B,∴1+2=3,﹣2﹣3=﹣5;点B的坐标是(﹣5,3).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平移的性质,①向右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①向左平移a 个单位,坐标P(x,y)⇒P(x﹣a,y),①向上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①向下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a,﹣5)与点Q(4,3)所在直线PQ∥y轴,则a的值等于( )A.﹣5B.3C.﹣4D.4【思路点拨】根据直线PQ∥y轴,得到P,Q横坐标相等,即可求解.【解析】解:∵直线PQ∥y轴,∴P,Q横坐标相等,∴a=4,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直线PQ∥y轴,得到P,Q横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将线段AB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A'B',则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 )A.(0,2)B.(1,2)C.(0,﹣1)D.(﹣1,﹣2)【思路点拨】利用平移变换的性质分别作出A,B的对应点A′,B′即可.【解析】解:如图,观察图象可知点A′的坐标是(1,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移变换的性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m﹣1,2m+3).若点N(﹣3,2),且MN∥y轴.(1)m= ﹣2 ;(2)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3,﹣3) .【思路点拨】(1)根据MN∥y轴得出点M与点N的横坐标相等,建立等式可求出m的值,由此即可得;(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关于坐标轴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解析】解:(1)∵点M(m﹣1,2m+3).若点N(﹣3,2),且MN∥y轴,∴点M与点N的横坐标相等,即m﹣1=﹣3,解得m=﹣2,故答案为:﹣2;(2)由(1)可得点M的坐标为(﹣3,﹣1),所以点M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3,﹣1).故答案为:(3,﹣1).【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坐标,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坐标的特征是解题关键.9.△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A(a,5),B(7,b),C(4,9),将△ABC平移后得到△A1B1C1,其中A1(3,8),B1(6,3),则点C1的坐标是 (3,12) .【思路点拨】由题意△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A1B1C1,由此可得结论.【解析】解:由题意△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A1B1C1,∴C1(3,12).故答案为:(3,12).【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0.已知点A(a﹣3,a2﹣4),求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a的值及点A的坐标.(1)点A在x轴上;(2)已知点B(2,5),且AB∥x轴.【思路点拨】(1)根据x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可得a2﹣4=0,求出a的值,进一步可得点A的坐标;(2)根据AB∥x轴,可得a2﹣4=5,求出a的值,进一步可得点A的坐标.【解析】解:(1)∵点A在x轴上,∴a2﹣4=0,解得a=2或a=﹣2,∴点A的坐标为(﹣1,0)或(﹣5,0);(2)∵AB∥x轴,∴a2﹣4=5,∴a=3或a=﹣3,∴点A坐标为(0,5)或(﹣6,5).【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坐标轴上的点和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2),B(﹣3,﹣2)(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1)若点D与点A关于y轴对称,则点D的坐标为 (2,2) .(2)将点B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C,则点C的坐标为 (2,0) .(3)请在图中表示出D、C两点,顺次连接ABCD,并求出A、B、C、D组成的四边形ABCD的面积.【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得出答案;(2)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3)利用四边形ABCD所在矩形面积减去周围三角形面积,进而得出答案.【解析】解:(1)如图所示:D(2,2);故答案为:(2,2);(2)如图所示:C(2,0);故答案为:(2,0);(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4×5﹣×1×4﹣×5×2=1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面积求法以及关于y轴对称点的性质,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题组B 能力提升练12.若点A(6,6),AB∥x轴,且AB=2,则B点坐标为( )A.(4,6)B.(6,4)或(6,8)C.(8,6)D.(4,6)或(8,6)【思路点拨】根据AB∥x轴,得到点A,B的纵坐标相等,点B的纵坐标为6,根据AB=2分两种情况求点B的坐标即可.【解析】解:∵AB∥x轴,∴点A,B的纵坐标相等,∴点B的纵坐标为6,∵AB=2,∴当点B在点A左侧时,B(4,6);当点B在点A右侧时,B(8,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根据AB∥x轴,得到点A,B的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3.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1,0),(0,3),将线段AB平移,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2,﹣2),那么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 )A.(1,1)B.(1,2)C.(2,2)D.(2,1)【思路点拨】利用平移变换的性质,画出图形可得结论.【解析】解:如图,观察图像可知,B′(1,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正确画出图形解决问题.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2,﹣1)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则点B关于y轴对称的点B'的坐标为( )A.(﹣3,2)B.(2,3)C.(﹣2,﹣3)D.(﹣2,3)【思路点拨】首先根据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可得B点坐标,然后再根据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解析】解:将点A(2,﹣1)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的坐标为(2,﹣1+4),即(2,3),则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是:(﹣2,3).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以及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关键是掌握点的坐标变化规律.15.已知点P(a+1,2a﹣3)关于x轴对称的点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为( )A.a>B.a<C.a<﹣1D.﹣1<a<【思路点拨】根据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得出对应点坐标,再利用第二象限点的坐标特点进而得出答案.【解析】解:点P(a+1,2a﹣3)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a+1,﹣2a+3)在第二象限,故,解得a<﹣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对称点的坐标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m,3),B(4,n)两点,若直线AB平行于y轴,且AB=4,则m+n= 3或11 .【思路点拨】先根据直线AB平行于y轴可得出m=4,再由AB=4可得出n的值.【解析】解:∵点A(m,3),B(4,n),直线AB平行于y轴,∴m=4.∵AB=4,∴|3﹣n|=4,解得n=﹣1或7.∴m+n=4﹣1=3,或4+7=11故答案为:3或1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坐标与图形性质,熟知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7.已知点M(3,﹣2)与点M'(x,y)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且M'到y轴的距离等于4,那么点M'的坐标是 (4,﹣2)或(﹣4,﹣2) .【思路点拨】由点M和M′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可得点M′的纵坐标;由“M′到y轴的距离等于4”可得,M′的横坐标为4或﹣4,即可确定M′的坐标.【解析】解:∵M(3,﹣2)与点M′(x,y)在同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M′的纵坐标y=﹣2,∵“M′到y轴的距离等于4”,∴M′的横坐标为4或﹣4.所以点M′的坐标为(4,﹣2)或(﹣4,﹣2),故答案为:(4,﹣2)或(﹣4,﹣2).【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的确定,注意:由于没具体说出M′所在的象限,所以其坐标有两解,注意不要漏解.18.教材上曾让同学们探索过线段的中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x1,y1)、B(x2,y2),所连线段AB的中点是M,则M的坐标为(,),如:点A(1,2)、点B(3,6),则线段AB的中点M的坐标为(,),即M(2,4).利用以上结论解决问题: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E(a﹣1,a),F(b,a﹣b),线段EF的中点G恰好位于y轴上,且到x轴的距离是1,则4a+b的值等于 0 .【思路点拨】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点G的坐标,根据线段EF的中点G恰好位于y轴上,且到x轴的距离是1,得到点G的横坐标等于0,纵坐标的绝对值为1,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解析】解:根据题意得:G(,),∵线段EF的中点G恰好位于y轴上,且到x轴的距离是1,∴,解得(舍去),,∴4a+b=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根据线段EF的中点G恰好位于y轴上,且到x轴的距离是1,得到点G的横坐标等于0,纵坐标的绝对值为1是解题的关键.题组C 培优拔尖练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m,n+2)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A′,若点A'位于第二象限,则m、n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A.m<0,n>0B.m<3,n>﹣4C.m<0,n<﹣2D.m<﹣3,n<﹣4【思路点拨】根据第二象限点的特征,根据不等式组解决问题即可.【解析】解:平移后的坐标为(m﹣3,n+4),由题意,,解得,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不等式组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5,3),则线段A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A.(3,x)(﹣1≤x≤5)B.(x,3)(﹣1≤x≤5)C.(3,x)(﹣5≤x≤1)D.(x,3)(﹣5≤x≤1)【思路点拨】根据A、B两点纵坐标相等,可确定AB与x轴平行,即可求解.【解析】解:∵点A的坐标为(﹣1,3),点B的坐标为(5,3),A、B两点纵坐标都为3,∴AB∥x轴,∴线段A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表示为(x,3)(﹣1≤x≤5),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等.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m,m﹣n)与点Q(2,1)关于原点对称,则点M(m,n)在(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思路点拨】直接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得出m,n的值,再利用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得出答案.【解析】解:∵点P(m,m﹣n)与点Q(2,1)关于原点对称,∴,解得,∴点M(m,n)即(﹣2,﹣1)在第三象限.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点的性质以及点的坐标特点,正确得出m,n的值是解题关键.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说法:①若点A(a,b)在坐标轴上,则ab=0;②若m为任意实数,则点(2,m2)一定在第一象限;③若点P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均为2,则符合条件的点P有2个;④已知点M(2,3),点N(﹣2,3),则MN∥x轴.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思路点拨】①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是横坐标为0或纵坐标为0,由此可判断;②由m2≥0,可得点(2,m2)在第一象限或x轴正半轴上;③到点P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均为2,则点P在四个象限内都有符合条件的点;④由题可知MN在直线y=3上,由此可判断.【解析】解:①∵点A(a,b)在坐标轴上,∴a=0或b=0,∴ab=0,故①符合题意;②∵m2≥0,∴点(2,m2)在第一象限或x轴正半轴上,故②不符合题意;③点P到x轴的距离与到y轴的距离均为2,∴P点坐标为(2,2)或(2,﹣2)或(﹣2,2)或(﹣2,﹣2),∴P点共有4个,故③不正确;④∵点M(2,3),点N(﹣2,3),∴M、N两点在y=3的直线上,∴MN∥x轴,故④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熟练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特征是解题的关键.25.如图,正△ABO的边长为4,O为坐标原点,A在x轴上,△ABO沿x轴正方向作无滑动的翻滚,经一次翻滚后得到△A1B1O,翻滚2022次后AB中点M坐标为 (8085,) .【思路点拨】作出把△ABO经3次翻滚后的图形,作B3E⊥x轴于点E,由勾股定理可得B3E的长,从而可知点B3的纵坐标,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及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OE的长,从而可知点B3的坐标;由图象可知翻滚的循环规律,从而可知翻滚2022次后AB中点M的坐标.【解析】解:如图所示,把△ABO经3次翻滚后,点B落到点B3处,点M经过点N、点H落到点M’处,点A落到点K处,作B3E⊥x轴于点E,则∠B3KE=60°,B3K=2,∴KE=B3K=2,B3E=B3K=2,∴OE=3×4﹣2=10,∴K(8,0),B3(10,2).∴M′(9,).由图象可知,翻滚三次为一个循环,∵2022=3×674,∴翻滚2022次后AB 中点M 的纵坐标与点M ′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2022×4﹣3=8085,∴翻滚2022次后AB 中点M 的坐标为(8085,).故答案为:(808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找到旋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6.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a ,0),点B (b ,0),点C (0,2),且|a +2b |+=0.(1)求点A ,B 的坐标;(2)将三角形ABC 平移,平移后点C 的对应点的坐标为(7,6),点B 的对应点为点D ,如图②.求三角形ACD 的面积;(3)P (m ,3)是一动点,若三角形PCO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OC 的面积,求出点P 的坐标.【思路点拨】(1)由|a +2b |+=0,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出a 和b 的值,即可确定点A 和B 的坐标;(2)连接OD ,根据S 三角形ACD =S 三角形OCD +S 三角形OAD ﹣S 三角形AOC 计算即可求解;(3)根据三角形PCO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OC 的面积,列出方程计算即可求解.【解析】解:(1)∵|a +2b |+=0,∴,解得.故点A (4,0),点B (﹣2,0);(2)∵将三角形ABC 平移,平移后点C (0,2)的对应点的坐标为(7,6),∴三角形ABC 是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三角形ABC 平移后点B (﹣2,0)的对应点D 的坐标为(5,4),连接OD ,∴S 三角形ACD =S 三角形OCD +S 三角形OAD ﹣S 三角形AOC=×4×4+×2×5﹣×4×2=9;(3)依题意有:×2|m|=×4×2,解得m=±4,故点P的坐标为(﹣4,3)或(4,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关键是能根据|a+2b|+=0的非负性确定a和b的值,求出点A,B的坐标.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线段AB平移得到的线段记为线段A′B′.(1)如果点A,B,A′的坐标分别为A(﹣2,﹣1),B(1,﹣3),A′(2,3),直接写出点B′的坐标 (5,﹣1) ;(2)已知点A,B,A',B'的坐标分别为A(m,n),B(2n,m),A′(3m,n),B′(6n,m),m 和n之间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已知点A,B,A′,B′的坐标分别为A(m,n+1),B(n﹣1,n﹣2),A′(2n﹣5,2m+3),B′(2m+3,n+3),求点A,B的坐标.【思路点拨】(1)根据点A到A′确定出平移规律,再根据平移规律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点B′的坐标;(2)根据题意列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题意列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解析】解:(1)∵A(﹣2,1)平移后得到点A′的坐标为(2,3),∴向上平移了2个单位,向右平移了4个单位,∴B(1,﹣3)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1+4,﹣3+2),即(5,﹣1).故答案为:(5,﹣1);(2)m=2n,理由:∵将线段AB平移得到的线段记为线段A′B′,A(m,n),B(2n,m),A′(3m,n),B′(6n,m),∴3m﹣m=6n﹣2n,∴m=2n;(3)∵将线段AB平移得到的线段记为线段A′B′,点A,B,A′,B′的坐标分别为A(m,n+1),B(n﹣1,n﹣2),A′(2n﹣5,2m+3),B′(2m+3,n+3),∴2n﹣5﹣m=2m+3﹣(n﹣1),2m+3﹣(n+1)=(n+3)﹣(n﹣2),解得m=6,n=9,∴点A的坐标为(6,10),点B的坐标为(8,7).【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熟练掌握点的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8.我们约定:若点P的坐标为(x,y),则把坐标为(kx+y,x﹣ky)的点P k成为点P的“k阶益点”(其中k为正整数),例如:P2(2×3+4,3﹣2×4)即P2(10,﹣5)就是点P(3,4)的“2阶益点”.(1)已知点P3(﹣1,﹣7)是点P(x,y)的“3阶益点”,求点P的坐标;(2)已知点P2是点P(t+1,2t)的“2阶益点”,将点先向右移动6个单位,再向下移动3个单位得到点Q,若点Q落在第四象限,求t的取值范围;(3)已知点P(x,y)的“k阶益点”是P k(3,﹣2),若x<y<2x,求符合要求的点P的坐标.【思路点拨】(1)构建方程组求解即可;(2)构建不等式组解决问题即可;(3)根据不等式组,求出整数k,可得结论.【解析】解:(1)由题意,解得,,∴P(﹣1,2);(2)由题意,,解得,t>﹣;(3)由题意,,解得,,∵x<y<2x,∴<<,解得,<k<5,∵k是正整数,∴K=2或3或4,∴或或,∴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或(,)或(,).【点睛】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组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或不等式解决问题.。

2019-2020年初中数学各版本新教材目录体系比较

2019-2020年初中数学各版本新教材目录体系比较

2019-2020年初中数学各版本新教材目录体系比较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1.1认识三角形.1.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1.3三角形的高1.4全等三角形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材料拼图游戏1.6作三角形第2章图形和变换2.1轴对称图形2. 2轴对称变换◊阅读材料现实中的轴对称现象2. 3平移变换2. 4旋转变换2. 5相似变换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课题学习美妙的镶嵌第3章事件的可能性3.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3.2可能性的大小◊阅读材料机会均等3.3可能性和概率第4章二元一次方程组4.1二元一次方程4.2二元一次方程组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阅读材料《九章算术》中的“方程”4.4 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5章整式的乘除5.1同底数幂的乘法5.2单项式的乘法◊阅读材料长度测量单位5.3多项式的乘法5.4乘法公式5.5整式的化简5.6同底数幂的除法5.7整式的除法◊阅读材料杨辉与三角两数和的乘方第6章因式分解5.1因式分解5.2提取公因式法6.3用乘法公式分解因式6.4因式分解的简单应用第7章分式7.1分式7.2分式的乘除7.3分式的加减7.4分式方程◊阅读材料王冠疑案与浮力定律北师大版第一章整式的运算7.1整式7.2整式的加减7.3同底数幂的乘法7.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7.5同底数幂的除法7.6整式的乘法7.7平方差公式7.8完全平方公式7.9整式的除法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2.1台球桌面上的角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3平行线的特征2.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3.1认识百万分之一3.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3世界新生儿图第四章概率4.1游戏公平吗4.2摸到红球的概率4.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第五章三角形5.1认识三角形5.2图形的全等5.3图案设计5.4全等三角形5.5探索三角形的全等条件5.6作三角形5.7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5.8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6.1小车下滑的时间6.2变化中的三角形6.3温度的变化6.4速度的变化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7.1轴对称现象7.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一)(二)7.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7.4探索轴对称的性质7.5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7.6镜子改变了什么7.7镶边与剪纸华师大版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6.2解一元一次方程⑴方程的简单变形⑵解一元一次方程阅读材料:方程史话6.3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2=3?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7.1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7.3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鸡兔同笼第8章多边形8.1瓷砖的铺设8.2三角形⑴认识三角形⑵三角形的外角和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8.3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8.4用正多边形拼地板⑴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⑵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阅读材料:多姿多彩的图案课题学习:图形的镶嵌第9章轴对称9.1生活中的轴对称阅读材料:剪正五角星9.2轴对称的认识⑴简单的轴对称图形⑵画图形的对称轴⑶画轴对称图形⑷设计轴对称图案阅读材料:对称拼图游戏9.3等腰三角形⑴等腰三角形⑵等腰三角形的识别阅读材料:Timesanddates第10章统计的初步认识10.1统计的意义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⑵从部分看全体10.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⑴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⑵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⑶计算机帮我们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阅读材料:“均贫富”10.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使用⑴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⑵ 警惕平均数的误用阅读材料: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说长道短10.4机会的均等与不等⑴确定与不确定⑵成功与失败⑶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阅读材料:搅匀对保证公平很重要课题学习:心率与年龄人教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三角形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7.4课题学习: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二元一次方程组8.2消元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第十章实数10.1平方根10.2立方根10.3实数八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1不等关系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3不等式的解集1.4一元一次不等式1.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2.1分解因式2.2提公因式法2.3运用公式法第三章分式3.1分式3.2分式的乘除法3.3分式的加减法3.4分式方程第四章相似图形4.1线段的比4.2黄金分割4.3形状相同的图形4.4相似多边形4.5相似三角形4.6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7测量旗杆的高度4.8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和面积比4.9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5.1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5.2数据的收集5.3频数与频率5.4数据的波动第六章证明(一)6.1你能肯定吗6.2定义与命题6.3为什么它们平行6.4如果两条直线平行6.5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6.6关注三角形的外角华师大版第16章数的开方16.1平方根与立方根⑴平方根⑵立方根阅读材料:蚂蚁和大象一样重吗16.2二次根式⑴二次根式的概念⑵二次根式的乘除法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16.3实数与数轴 _阅_读材料:为什么说不是有理数击的算法第17章函数及其图像17.1变量与函数17.2函数的图象⑴平面直角坐标系⑵函数的图象阅读材料:笛卡儿的故事17.3一次函数⑴一次函数⑵一次函数的图象⑶一次函数的性质阅读材料:小明算得正确吗17.4反比例函数⑴反比例函数⑵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7.5实践与探索阅读材料:T heGraphofa F unction第18章图形的相似18.1相似的图形18.2相似图形的特征阅读材料:黄金分割18.3相似三角形⑴相似三角形⑵相似三角形的识别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⑷相似三角形的应用阅读材料:线段的等分18.4画相似图形阅读材料: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一—分形_18.5图形与坐标⑴用坐标来确定位置⑵图形的运动与坐标第19章解直角三角形19.1测量19.2勾股定理阅读材料:勾股定理史话美丽的勾股树19.3锐角三角函数⑴锐角三角函数⑵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19.4解直角三角形阅读材料:葭生池中第20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20.1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⑴扇形统计图⑵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阅读材料:各种各样的统计图20.2极差、方差与标准差⑴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⑵用计算器求标准差阅读材料:借助计算机求方差与标准差早穿皮袄午穿纱20.3机会大小的比较⑴按机会的大小排序⑵列举所有等可能的结果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人教版第十六章分式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16.3整数指数幂16.4分式方程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7.1反比例函数17.2反比例函数的应用17.3课题学习:现实中的反比例关系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8.1勾股定理18.2勾股定理的应用第十九章四边形19.1平行四边形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9.3梯形19.4课题学习:重心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程度20.2数据的离散程度20.3抽样20.4用样本估计总体20.5课题学习:体检后的数据分析浙教版第一章二次根式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频数分布及其图形第四章图形与证明第五章平行四边形第六章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九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1.2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1.3三角函数的有关计算1.4船有触礁的危险吗1.5测量物体的高度第二章二次函数2.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2.2结识抛物线2.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2.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2.5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2.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2.7最大面积是多少2.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圆3.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3.2圆的对称性3.3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3.4确定圆的条件3.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6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7弧长及扇形的面积3.8圆锥的侧面积第四章统计与概率4.150年的变化4.2哪种方式更合算4.3游戏公平吗华师大版第26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26.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⑴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与性质⑵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⑶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阅读材料:生活中的抛物线26.3实践与探索第27章证明27.1证明的再认识阅读材料:图形中的“裂缝”27.2用推理方法研究三角形⑴等腰三角形⑵角平分线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逆命题、逆定理27.3用推理方法研究四边形⑴平行四边形⑵矩形、菱形⑶正方形⑷等腰梯形⑸中位线⑹反证法阅读材料:《几何原本》课题学习:中点四边形第28章数据分析与决策28.1借助媒体作决策⑴查询数据作决策⑵全面分析媒体信息28.2亲自调查作决策⑴这样问好吗⑵怎样整理数据好阅读材料:漫谈收视率28.3在理论指导下决策⑴考虑不同的仅重⑵平均要买几个才能得奖⑶考试分数说明了什么阅读材料:标准分课题学习:改进我们的课桌椅浙教版第一章锐角三角函数第二章正多边形第三章投影与三视图第四章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五章问题解决的策略(二)人教版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性质26.2二次函数的应用26.3课题学习:建立函数模型第二十七章相似27.1相似形27.2相似三角形27.3相似多边形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28.1锐角三角函数28.2解直角三角形28.3课题学习:测量第二十九章视图与投影29.1三视图29.2展开图29.3课题学习:图纸与实物模型。

23.6.2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说课稿-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23.6.2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说课稿-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①学生已经经历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找点的位置探索过程;
②学生已经有了生活中用直角坐标系和角度距离等表示位置的经验
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设置
【课标要求】
(1)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2)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1.能说出在直角坐标系中,将图形进行平移、对称、位似变换后,对应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2.会根据各种图形变换中对应点坐标的变化规律,进行图形变换。
四基三点
基础知识:1、用直角坐标系、角度距离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2、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图形进行平移、对称、位似变换后,对应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4、评价方式:语言激励(真情与导向),分值激励(统一标准,减少随意性)。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位似变换后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会利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2.会利用角度和距离,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3.会合理建立坐标系,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问题与作业设计
流程及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归纳方法→应用练习,反馈矫正→课堂小结,总结得失→达标测评,及时反馈
评价设计
1、重过程评价:学习态度、积极性、学习习惯、纪律等过程性指标评价;
2、重结果评价: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评价项目:整体学习行为评价(小组),个性学习行为评价(个人)。

浙教版八年级第6章图形与坐标教材分析

浙教版八年级第6章图形与坐标教材分析

第6章图形与坐标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一)教科书内容本章包括三节: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6.2 平面直角坐标系6.3 坐标平面内图形变换其中,6.1节是本章的的引入部分;6.2节是本章的重点;6.3节是本章的应用。

阅读材料介绍了笛卡尔与直角坐标系,并说明了直角坐标系在沟通代数与几何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本章的知识结构(三)课程目标(1)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够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熟练地根据坐标系确定点,由点求得坐标。

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坐材系中,感受图形进行对称变换和放缩变换后的坐标变化。

(4)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5)结合教材的内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运动变化的观点,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时安排6.1 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1课时6.2 平面直角坐标系…………………………………………2课时6.3 坐标平面内的图形变换…………………………………2课时小结、目标与评定………………………………………2课时二、编写的指导思想与特点教科书在设置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尽早接触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这种数学工具,尽早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主要目标是:了解确定图形或物体位置的方法及坐标法的思想,探索点的坐标的变化与图形变换之间的关系。

在内容上除了包括传统的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关的概念外,增加了坐标法的简单应用和简单的坐标变换,如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用坐标的对称、平移变换等内容。

本章内容的编写围绕着确定物体的位置展开。

首先从实际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如电影院中座位的位置、教室中学生座位的位置以及城市中相关地点的位置出发,引出平面内确定点的位置的方法,由此引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点与坐标(整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再来看它在确定地理位置和数学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6

4 2 4 B' x
-8 -6 -4 -2 0 2 A B A' -2 -4
能力考验
1、把A(a,-3)点向左平移 个单位,所得的像 、 点向左平移3个单位 点向左平移 个单位, 与点A关于 轴对称, 关于y轴对称 的值。 与点 关于 轴对称 求a的值。 的值 *2、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P(a,b)先向左平移3 、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P a,b)先向左平移3
你能发现点平移时 你能发现点平移时 平移 坐标变化的规律吗 的规律吗? 坐标变化的规律吗?
向右平移5个单位 平移 个单位 A(-3,3) 2 3 ) (____,____) 向左平移5个单位 平移 个单位 B(4,5) -1 5 ) (____,____) 向上平移3个单位 平移 个单位 A(-3,3) -3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把所得的点以x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把所得的点以x轴 作轴对称变换,最终所得的像为点(5,4),求点 作轴对称变换,最终所得的像为点( ),求点 的坐标。 P的坐标。
4.如图 分别求一个变换或一组变换 使 如图,分别求一个变换或一组变换 如图 分别求一个变换或一组变换,使 变换为点C; (1)点A变换为点 ; ) 变换为点 变换为点D;( (2)点B变换为点 ;( )点(-3,-4)变换为(1,0) ) 变换为点 ;(3) , )变换为( , )
平移变换 的坐标为____ 点A2的坐标为 (-3,-3)
的坐标为____ 点A1的坐标为 (3,3)
合作学习
将点A(-3,3)、 B(4,5)分别作以下平移变换,作出 、 分别作以下平移变换, 将点 分别作以下平移变换 相应的像,并写出像的坐标。 相应的像,并写出像的坐标。 y A2 向右平移5个单位 平移 个单位 B1 B A(-3,3) 2 3 (____,____) ____,____) 4 A A1 向左平移5个单位 平移 个单位 2 -4 -2 0 -2 2 B2 4 x
变则思通
1 分别求出 分别求出A,A'的坐标; 的坐标; 的坐标 B,B'的坐标,比较 与A' 的坐标, 的坐标 比较A与 B与B'之间的坐标变化。 之间的坐标变化。 与 之间的坐标变化 A'
y
6 4 2 B'
A(-8,-1) -
A'(-3,4)
-8 -6 -4 -2 0 A B -2 -4
2
4
x
y 6 B 4 2 D -6 -4 -2 0 -2 -4 C -6 2 4 6 x A
5.如图,把△ABC平移,使点A变换为点O。请作出 如图, 如图 ABC平移,使点A变换为点O 平移 平移后的像△ △ABC平移后的像△OB′C′,并求△OB′C′的 平移后的像 OB′C′,并求△ 的 顶点坐标和平移的距离。 顶点坐标和平移的距离。 y
变则思通
已知射线AB//y轴, ,射线AB上的任 已知射线 轴 那么,射线 上的任 那么 y 意一点怎么表示呢? 意一点怎么表示呢? 射线AB上每一个点的坐标 射线 上每一个点的坐标 都有何特征? 都有何特征? 2
x
2 -2 O -2
A B
纵坐标都是纵坐标都是-2 横坐标是大于等于-3的实数 横坐标是大于等于这条射线AB上的任意 这条射线 上的任意 一点可以表示成: 一点可以表示成: (x,(x≥(x,-2) (x≥-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
——平移变换 平移变换
温故知新
y
(-3,3) -
A
4 3 2 1
A1
作点A关于 轴 轴 作点 关于x轴、y轴 关于 的对称点A , 的对称点 1, A2
-4 -3 -2 -1 0 -1 A2 -2 -3 -4
1 2 3
4
x
可以利用其他的图 形变换得出A吗 形变换得出 吗?
(2, y)(-1≤y ≤3) )
把线段CD向左平移 个单位, 个单位, 线段 向 平移3个单位 作出所得像, 作出所得像,像上任意一点的 坐标怎示? 坐标怎示?
C
(-1, y)(-1≤y ≤3) )
-2 -1 0 1 2 3 4 5 -1 D
x
看看谁最快
1.把以 (-2,7)、(- ,2)为端点的线段向 把以 、(-2, ) 、(- 右平移7个单位 个单位, 右平移 个单位,所得像上任意一点的坐 ) 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标可表示为 (5, y)(2≤y ≤7) 2、把以 (-1,3)、( ,3)为端点的线段 、 、(1, ) 、( 向下平移4个单位 个单位, 向下平移 个单位,所得像上任意一点 )- 的坐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 的坐标可表示为 (x, -1)(-1≤x ≤1)
2.已知点A的坐标为( 经怎样变换得到下列点? 2.已知点A的坐标为(a,b), 点A经怎样变换得到下列点? 已知点 (1) (a-2,b) (2) (a,b+2)
向左平移2个单位 平移2
平移2 向上平移2个单位
A2
5 4 3 2 1
y
变则思通
A1
(2,3)到 3,5)呢 从 A1(2,3)到A2(-3,5)呢?
B2
x -4 -3 -2 -1 0 1 2 3 4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 个单位, 先向右平移 个单位, -1 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再向下平移 个单位。 -2 -3 从B1到B2可以看做只 -4
经过一次平移变换吗? 经过一次平移变换吗?
可以看做沿B1B2方向, 可以看做沿 方向, 平移距离为B 34 的长度的平移变换。 平移距离为 1B2的长度的平移变换。
动脑筋
y 已知直线b平行于 轴 已知直线 平行于y轴, 平行于 2 -2 O 2 x 取任何实数) (1,y) (y取任何实数) 1,y) (y取任何实数 -2 那么,直线 上的任意一点 那么,直线b上的任意一点 怎么表示呢? 怎么表示呢?
b
变则思通
1 分别求出 分别求出A,A'的坐标; 的坐标; 的坐标 B,B'的坐标,比较 与A' 的坐标, 的坐标 比较A与 B与B'之间的坐标变化。 之间的坐标变化。 与 之间的坐标变化 A'
变则思通
2
y
已知射线CD//y轴, 轴 已知射线 那么,射线 上的任 那么,射线CD上的任 意一点怎么表示呢? 意一点怎么表示呢? 2
D x
C
-2
O
(y≤1) (1,y) (y≤1)
-2
y 直线a上每一个点的坐标 直线 上每一个点的坐标 都有何特征? 都有何特征? 2 -2 A B O 2 x a C -2 D E F 纵坐标都是纵坐标都是-2 横坐标是任何实数 这条直线a上的任意一点 这条直线 上的任意一点 可以表示成: 可以表示成: (x,-2)(x取任何实数) x,(x取任何实数) 取任何实数
(x,(x,-1) (1≤x ≤5)
2. 把线段 向上平移 个单位, 线段AB向 平移2.5个单位 个单位, 作出所得像, 作出所得像,像上任意一点的坐 标怎么表示? 标怎么表示?
A’
B’
1.5) ( x, 1.5)(1≤x ≤5)
-2 -1 0 1 2 3 4 5 -1 A B
x
变则思通
线段CD于垂直于 轴 线段 于垂直于x轴,怎样表示 于垂直于 线段CD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线段 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y 4 3 2 1
B(4,5)
-1 5 (____,____) ____,____)
向上平移3个单位 平移 个单位 A(-3,3) -3 6 _____,_____) (_____,_____) 平移 个单位 向下平移3个单位 B(4,5) 4 2 _____,_____) (_____,_____)
合作学习
比较各点平移时的坐标变化, 比较各点平移时的坐标变化,填在表 格内。 格内。
已知线段AB//x轴, 讨论:线段AB上的每一个点的坐标怎样表示?
线段AB上每一个点的横纵坐标有什么特点? 线段AB上每一个点的横纵坐标有什么特点? AB上每一个点的横纵坐标有什么特点 纵坐标都是纵坐标都是-1, 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是1≤x≤5 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是1≤ ≤5 1≤ 线段A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线段A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可表示为 AB y 4 3 2 1
可以看作只经 B’(2,4) B(-3,-1) - 一次平移变 过一次平移变 换吗? 换吗?.
2 从图形甲到图形乙 沿AA’方向平移 50个单位 方向平移 可以看作经过怎样的 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 个单位 图形变换? 图形变换?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 先向右平移 个单位
小试身手
平移图甲,使点A移至 移至O点 求点B的对应点的坐 平移图甲,使点 移至 点,求点 的对应点的坐 标。
y

6 4 2 B'A(-8,-1)ຫໍສະໝຸດ -A'(-3,4)
-8 -6 -4 -2 0 A B -2
2
4
x
可以看作只经 B’(2,4) B(-3,-1) - 一次平移变 过一次平移变 换吗? 换吗?. 2 从图形甲到图形乙 可以看作经过怎样的 图形变换? 图形变换?

-4
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 先向右平移 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 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
A B 3 2 1 0 1 C 2 3 x
平移时的 坐标变化

向 上 平 移 个 单 位 h



向左平移 向右平移 ) h个单位 (a,b)h个单位 ( 向 下 平 移 个 单 位 h

x变, y变


1 2 3 4 x
-4 -3 -2 -1 0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