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 2014 年展望 —— 土地利用与规划分报告

合集下载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土地利用问题,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土地利用研究的基本现状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能力显著提高。

国家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了全面勘测,并建立了土地监测体系,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全面动态监测和分布分级调查。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相继出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分区规划等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为土地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3.土地利用政策法规日益健全。

我国陆续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4.土地利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内容逐步拓展至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评价、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土地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5.土地利用效率逐步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土地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二、未来土地利用研究发展方向1.加强土地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经济发展的不断需要,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土地资源的监测与评价研究,更好地把握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

未来需要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体系,更好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加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土地科学前沿研究专题论文

土地科学前沿研究专题论文

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摘要: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举措,发展新农村,推进城镇化,加快棚户区改造,坚持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建立生态中国等等,所有的改革新政都不免涉及到土地的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若干土地改革的具体战略措施,给土地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诸多新的前沿课题,经过2014年一年的努力,土地科学前沿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文就2014年土地科学前沿研究进行简单的评述,对2015年的土地科学前沿研究进行展望,并浅谈几点想法。

关键词:土地改革;土地流转和宅基地;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农民利益2014年是土地改革全面开启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个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改革完善宅基地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制度,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等。

在政治局听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情况汇报后指出,“要毫不动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要充分认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随后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性。

实现这些国家战略和要求,亟需土地科学理论研究和科技成果的支持,土地科学研究前沿应当放到新的历史时期下的土地改革上,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各项战略的实施上。

一、 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及评述1、土地政策方面的回顾2014年土地政策的研究重点仍然同以往一样,是以保发展、保红线、保权益为方向的。

同时随着国家各部委一系列新的土地改革文件的发布,如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和《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正式发布;以及《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的出台等,从政策、法治的层面进一步实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战略。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成为了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科学研究,作为深入理解和解决土地资源问题的关键,其进展对于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评述近年来土地科学研究领域的重点进展,包括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政策与制度等方面,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了解土地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对未来的土地科学研究进行展望,探讨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进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当前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监测技术方面,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监测精度。

这些技术能够获取更为详细的地表信息,为准确识别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驱动机制。

在研究方法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逐渐从简单的分类和变化检测转向更为复杂的模型模拟和预测。

例如,基于元胞自动机(CA)和马尔科夫链(Markov)等数学模型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模拟和预测。

这些方法能够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依据。

在研究领域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地理学研究拓展到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仅丰富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研究内容,也提高了我们对这一复杂问题的认识水平。

然而,尽管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土地利用研究因此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简要概述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一、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功能研究当前的土地利用研究,注重了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必须以最大化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达到全面利用的目的。

因此,土地利用功能研究成为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分支。

通过会议、出版物、课程、规划等方式,加强知识的传授和广泛宣传,帮助决策者、规划师等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和完善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时空分布以及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意义重大。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

针对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和保护等问题,土地利用政策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相关研究包括土地利用政策的起源、演化及其实施效果评估等内容。

同时,与土地利用政策相关的环境规划和资源政策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领域。

未来的土地利用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 研究实践研究实践可以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已有理论,同时也可以为土地利用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如,对于具体的土地利用问题,必须从专业性的角度进行研究,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决策,而不是盲目地进行开发和使用。

2.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利用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振兴的推进,城乡土地利用的矛盾不断加剧,需要进一步探究城乡差异和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方向。

3. 研究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的诞生促进了土地利用研究的深入。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改造和利用的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居民、商业、交通、旅游等各个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关键性的任务。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概述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集中在农业土地利用和城市土地利用两个领域。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加速,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我国农业用地规模庞大,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保护、农村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实施耕地保护红线制度,明确了耕地保护的范围和任务;通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改善了农田水资源利用状况。

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扩张模式、城市用地结构优化等方面。

研究人员提出了新型城市扩张模式,以避免城市土地过度消耗;通过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实现了城市用地效益的提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二部分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应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制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土地整治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应加强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和实施,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在城市土地利用方面,应加强城市扩张规划和管理,避免城市土地过度消耗,并控制城市发展速度。

应加强城市用地结构优化,提高城市用地的效益和资源的利用率。

应加强城市土地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城市用地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还应关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土地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土地利用的生态化管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_省略_15年展望_土地利用与规划分报告_李婧怡

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_省略_15年展望_土地利用与规划分报告_李婧怡

第29卷 第3期2015年3月Vol.29 No.3Mar.,2015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DOI: 10.13708/11-2640.2015.03.001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 土地利用与规划分报告李婧怡,林 坚,刘松雪,付明达,楚建群(北京 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摘要:研究目的:总结2014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5年国内研究趋势。

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

研究结果:2014年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与模拟、土地规划理念与技术、土地利用管理措施等方面;国内研究侧重在土地分类调查与监测技术、土地利用变化机制与效应、土地利用评价、规划协同与土地规划技术创新、土地利用管控策略等方面。

研究结论:土地调查监测的理念与方法创新、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合理利用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完善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策略研究将是2015年及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综述;研究进展;研究展望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5)03-0003-10Progress Review on Land Sciences Research in 2014 and Prospects for 2015: Sub-report of Land Use and PlanningLI Jing-yi, LIN Jian, LIU Song-xue, FU Ming-da, CHU Jian-qun(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 The essay aim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and use and planning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in 2014 and then forecast the trend in 2015. Method employed is literature review.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search on land use and plann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mainly focused on technologies of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driving factors and simulation of land use change,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of land use planning, 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of land use. While the research in China mainly focused on land classification, technologies of l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and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 land use evaluation, planning coordination and compilation of land planning, and land use strategies in 2014. The relevant studies made indeed progress.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further studie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s on these issues, such as innovation of land survey and monitoring theories and approaches, land u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rritory space rational use evaluation, perfection of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theory system and research of intensive land use strategy.收稿日期:2014-02-15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11015)。

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

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

第27卷 第3期2013年3月Vol.27 No.3Mar.,201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胡振琪, 赵艳玲, 苗慧玲, 余 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北京 100083)摘要:研究目的:对2012年国内外土地整治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为土地科学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综述法,归纳分析法。

研究结果:2012年土地整治研究关注土地整治政策法规建设、重视土地整治战略与规划的研究与实施、聚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土地整治技术创新和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方法。

研究结论:土地整治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农村和矿区的土地整治问题是研究的核心,2013年将重点推进土地整治技术标准化、加强土地整治的理论研究和完善土地整治的管理机制。

关键词:土地整治;政策法规;综述;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3)03-0089-08 Comments on Land Sciences Research Priorities of 2012 and Perspective of 2013: Sub-report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HU Zhen-qi, ZHAO Yan-ling, MIAO Hui-ling, YU Yang(Research Institute of Land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and Technology(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in 2012 and give perspective in 2013,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y on land science. The methods used include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du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st researches on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in 2012 were related to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strategy and planning, countryside land, technology reno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ffectives. Mined land reclamation and countryside land consolidation were the focuses in 2012. The research highlight would be focused on issues such as technical standards, theoretical study and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in 2013.Key words: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adjustme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literature reviews; research progress 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收稿日期:2013-03-05修稿日期:2013-03-12第一作者:胡振琪(1963-),男,安徽五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地利用则是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

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情况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情况1.土地资源总体情况的调查与评价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总体情况调查工作有了长足进展。

国土资源部利用遥感卫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对全国土地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价。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土地资源调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土地集约利用与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我国土地集约利用与保护研究成果显著。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短缺和土地利用强度提高,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地政府纷纷推出土地利用政策,鼓励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方面,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规模农业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土地利用研究的热点。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实现协调发展。

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了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

4.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一直是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力度,推动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增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5.土地利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利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条件》等,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特别是《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利用权的明确和保护,为土地利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1.加强土地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价2.推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3.促进土地利用科技创新未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土地资源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分析

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分析

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及管理策略分析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土地资源都更加重视。

土地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分配以及价格都会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

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分析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意义,接着分析土地价格的具体特征,最后介绍了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调控土地市场价格的措施,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可供参考之处。

关键词:土地资源;市场价格;影响因素;预防调控1.引言对于土地市场价格来说,国家能够以政策为载体,起到直接影响和宏观调控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进行间接调节与控制。

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价格有着对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导致其预防调控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困难性。

因此只有对于这些方面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才能合理分配和定价土地资源,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土地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社会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土地资源被赋予了商品特点,从而有了土地价格。

长久以来,政府都能对土地资源价格进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来进行全国地价的制定。

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管理本区域土地价格。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土地价格也会有所变动。

当城市经济发展较快时,对于土地资源有着较大的需求,会导致土地价格升高。

近些年来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以偏低价格来进行招商引资,完成经济目标。

但是这种通过降低土地价格来满足短期经济指标的行为是不利于经济稳定性的。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往往将GDP作为经济发展目标,时常有不合理土地定价的问题,虽然低价土地能够增加GDP值,但是也造成了开发商囤地、炒地的问题,导致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

另外,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值,也会导致低价和房价的上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导致经济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受到威胁。

因此通过全面分析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通过土地价格的直接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的手段,以基准和标准地价进行调控,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价格机制,从而保障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这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摘要】本文旨在概述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研究方法、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展望和研究挑战。

结论部分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展望,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

本文旨在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参考,并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研究方法、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未来展望、研究挑战、总结展望、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兴起,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管理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有限,但却承载着庞大的人口和经济需求,土地的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状况。

通过深入研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研究方法和技术、总结土地利用研究进展,可以为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在我国土地利用研究中,需要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空间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土地利用研究,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更为可靠的支撑。

1.2 研究意义土地利用研究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政策,指导土地规划和建设,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土地利用研究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动城市化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一、历史发展中国古代对土地利用已有其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用地制度、土地资源的所在地以及土地利用的利弊等。

而近代土地利用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变化监测和土地资源保护等方面。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土地利用研究逐渐兴起。

政府部门开始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价工作,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在80年代,土地利用研究逐渐由政府主导向学术机构转移,不少大学、科研院所纷纷开设环境科学或土地资源管理等相关专业,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现状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多学科交叉土地利用研究涵盖了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农业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

这一特点使得土地利用研究更加全面,能够从不同领域多角度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与管理问题。

2. 数据化、信息化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研究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更加便捷和准确。

各种空间数据和遥感影像能够为土地利用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和分析手段,使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和可靠。

3. 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也逐渐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研究逐渐从过去的单纯资源开发转向了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更多的关注如何在保护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地方特色突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在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土地利用研究也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比如在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更多关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而在西部地区,更多关注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利用。

三、未来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和重点:1. 提升研究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土地利用研究将更加注重数据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遥感技术、GIS技术等将会在土地利用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地变化监测、土地资源评价等研究方法也将更加先进和可靠。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分报告

第38卷 第3期2024年3月Vol.38 No.3Mar.,202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2023年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Elsevier、Springer、ProQuest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梳理分析2023年国内外土地工程与土地信息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科技发展需求,展望2024年研究趋势。

研究以“土地开发”(land development)、“土地整治”(land renovation)、“土地整理”(land consolidation)、“土地复垦”(land reclamation)、“全域土地综合整治”(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国土空间生态修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national space)、“生态重建”(ecological restoration)、“污染土地”(contaminated land)、“InSAR”、“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GIS”等主题词进行检索,根据研究内容匹配度,筛选出学术文献99篇,其中中文文献53篇,英文文献46篇。

基于土地科学中土地工程分支学科的定义以及《土地整治术语》的行业标准,并结合筛选出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将土地工程划分为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4个部分;土地信息技术划分为土地监测技术、土地规划技术和土地管理技术 3个部分。

所选择文献主要分布在《中国土地科学》《农业工程学报》《自然资源学报》《生态学报》、Land Use Policy、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等期刊,遴选文献分布情况见表1。

德国土地整治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土地整治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3Y J C 630107),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编号:J 13W C 54),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Q D S K L 1404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专项(13C X 04013B )㊂作者简介:吕云涛(1982 ),男,山东滨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治理与地方政府创新㊂德国土地整治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췍 吕云涛 张为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青岛266580)摘要:德国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治比较早的国家,其土地整治实践与理论均比较成熟㊂德国土地整治具有法制化㊁科学化㊁生态化㊁与村庄改造一体化以及信息化等特点㊂土地整治作为衔接与平衡新型城镇化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与助推剂,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㊂分析德国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可以获取促进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改进和优化的启示㊂关键词:土地整治;德国;法制化;生态化;信息化D O I :10.13856/j.c n 11-1097/s .2015.06.012 土地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基础㊂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㊁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㊁土地开发㊁土地复垦㊁建设用地整治等[1]㊂土地整治对于保护耕地㊁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㊂随着新型城镇化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等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土地供需方面的矛盾更加凸显,土地整治也更为迫切和具有价值㊂土地整治并非中国首创,德国便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治比较早的国家㊂德国土地整治大约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其相关实践和理论都已经比较成熟,值得中国学习借鉴㊂1 德国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德国土地整治最早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土地整治的目标和工作重心不断调整㊂德国土地整治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中世纪至20世纪初㊂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土地整治的目标是促进土地集中以提高农业产量㊂主要是将小块㊁分散㊁零碎的农地整理集中为连片地块,促进农业机械化运作,促进农村和人口密集地区的发展㊂第二,20世纪20~60年代㊂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基础设施需要建设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需求,德国土地整治的目标和工作重心也适时调整㊂为高速公路的修建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储备土地,同时使得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乱的地块重新条理化,成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㊂第三,20世纪70~80年代㊂土地整治的关注点涵盖到生态保护和村镇改造㊂土地整治的目标除了提升土地数量与质量以促进农业发展外,开始重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㊂同时,德国将土地整治与村镇改造等内容结合起来㊂1988年德国‘巴伐利亚州通过土地整治与村庄更新促进农村发展的纲要“明94确提出土地整治的目标:节省农业㊁林业经营管理的时间和费用;通过粗放的耕作或将农用地转变成其他用地,来避免农业生产过剩;维护和规划农业景观;通过村庄更新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发展;邀请地产主参与所有的规划和决策[2]㊂第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德国土地整治的内容更加综合,村庄改造和生态环境改善成为土地整治新的目标㊂德国通过土地条块整理㊁村庄改造建设㊁生态景观规划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措施,在土地整治的同时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周边环境㊂此外,德国土地整治中开始广泛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信息技术,建立土地整治信息系统,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应用土地整治相关数据与信息㊂德国的土地整治早已不再只是单纯地促进农业生产,以保证国民粮食安全,而是更加注重使农业集约经营㊁生态环境保护㊁水资源保护㊁村镇革新㊁城乡一体化发展等㊂2 德国土地整治的主要特点2.1 土地整治政策法制化法律法规能够保障土地整治的公平㊁秩序㊁安全㊁自由和效益㊂德国土地整治非常重视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不断推进土地整治政策法制化进程㊂1886年巴伐利亚州颁布了德国第一部土地整治法㊂1953年,‘德国联邦土地整治法“颁布,并多次进行补充修订㊂经过多年积累与发展,德国土地整治法律体系已经比较完备㊂这些法律规定了土地整治的目的㊁任务和方法,组织机构与职能,参加者的权利与义务,土地整治的费用㊁土地估价,权属调整和成果验收等㊂‘德国联邦土地整治法“还规定设立专门的法庭,负责审议㊁处理相关的诉讼案件和纠纷[3]㊂土地整治的主体㊁程序㊁权利与责任以及救济渠道等,都有法律可以依据㊂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德国土地整治运行的规范有序㊂德国还特别注重及时修订土地整治相关法律,保持了法律的实效性㊂2.2 土地整治管理科学化德国土地整治管理科学化体现在3个方面:①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完备,各级政府都设有专管规划的机构,分区域㊁分层次进行规划㊂整个规划体系共有联邦规划,州规划,地区规划和地方规划4个层次结构㊂土地整治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整治区域重新塑造原则㊁公共设施规划和土地调整规划等[4]㊂②德国土地整治类别化㊂科学分类是实现管理规范的重要途径㊂土地整治过程复杂㊁工作琐碎,将土地整治进行分类,可以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㊂德国根据土地特点和使用情况,将土地整治分为5种主要类型,即常规性土地整治㊁简化的土地整治㊁项目土地整治㊁快速土地合并和自愿调换土地[5]㊂第一是常规性土地整治,主要是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林业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㊁林业的健康发展㊂常规性土地整治涉及的范围弹性比较大,可以涵盖一个或多个村或镇,需要经上级批准立项㊂第二是简化的土地整治,由土地管理局根据具体情况选取简化的程序和方法,涉及的范围涵盖一个或几个乡镇㊂简化的土地整治在克服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田造成的危害的同时,增加了自然和景观保护的内容㊂第三是项目土地整治,法律要求比较严格,在遵守土地整治法的基础上,要严格遵守相关的适用法律㊂在开展项目建设之前,必须经过征用许可㊂第四是快速土地合并,前提是要有土地整治局的批准,同时规定,相关的补偿问题主要通过协商解决㊂快速土地合并,不仅可以快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且可以起到良好的自然㊁景观保护的作用㊂第五是自愿调换土地,前提是要经过土地管理局的批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向社区组织寻求帮助㊂③土地整治程序规范化㊂此外,德国土地整治程序比较规范,规划制定㊁产权归属及其他项权利确认,工程实施和核算等阶段设定科学㊁衔接紧密㊂权属管理涉及土地整治中相关方的直接利益㊂权属的明确明晰特别重要㊂德国利用土地分类方法和地籍管理系统,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对土地进行估价㊁权属登记工作㊂规范的权属管理工作,协调了土地整治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冲突,确保了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㊂2.3 土地整治主体多元化土地整治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㊂德国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将公众参与和政府主导有机结合,努力发挥好多个主体的积极作用㊂土地整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㊂德国将公众参与土地整治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下来㊂德国专门设立参加者联合会,由地产所有者㊁合法建屋权人以及各公共利益代表机构,共同参与各种事宜的协调和落实㊂‘德国联邦土地整治法“还明确了公众参与的范围㊁形式和程序等具体事05项㊂土地整治的各种重要方案积极向公众公开,鼓励公众参与决策和监督,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㊂土地整治涉及多方利益,需要统筹协调,在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发挥好主导作用㊂德国的土地管理局即充当这一指导和服务角色,统筹全局,把握总体发展方向㊂公众的广泛参与,减少了土地整治工作的阻力;政府的主导,则确保了土地整治工作的有序性㊂2.4土地整治目标生态化德国土地整治最初解决的是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灰尘㊁噪声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的问题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环境问题日见凸显㊂为了优化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德国土地整治中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㊂德国土地整治不会为增减农地面积而毁坏森林,通过沿岸植树等方式绿化河岸,形成沿河生态保护系统㊂土地管理部门开始寻求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土地整治生态化的目标㊂德国巴伐利亚州在土地整治初期,忽视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单纯注重土地面积和作物产量,从而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㊂吸取早期教训,巴伐利亚州转变观念,改变了早期只重视短期效益的工作作风,土地整治能够关注到整个区域长远的生态环境保护㊂德国把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作为土地整治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㊂整治不是彻底改造自然,更不是破坏自然,而且复原或完善自然㊂生态保护的理念在土地整治中得以很好的贯彻㊂2.5土地整治进程与村庄改造一体化土地整治工程是在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其进程要与村庄改造一体化推进㊂德国土地整治中,村民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呼声不断高涨,村庄改造开始被提上工作日程㊂德国在‘德国联邦土地整治法“中增加了村庄改造的内容,通过编制村庄更新规划㊁乡村发展长期规划等措施,使乡村生活和生产条件适应城市化的发展㊂土地整治不仅涉及农业发展,而且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㊂为了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德国巴伐利亚州将土地整治与村庄革新相结合,改变了以往只重视农业生产和作物产量的做法,通过立法和出台相关措施,努力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加强村庄建设与发展㊂这些举措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农村的吸引力,反过来可以将农业人口稳定在农村,耕地等得以更好地利用与保护㊂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不仅提高了土地整治的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权益㊂土地整治与农村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㊂2.6土地整治技术信息化土地整治工作工程复杂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技术要求也非常严格需要很强的理论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㊂德国土地整治过程中,成功地应用了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土地整治的效率和准确性㊂运用先进的电子测速仪和3S(遥感技术㊁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便于资料采集和处理㊂通过土地整治信息系统和专线网络传输,将数据和图形等相关信息传递到各个部门,便于资源共享和自动化办公㊂信息处理技术,简化了土地整治工作的程序,提高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便于后期信息的重复性使用,使土地整治工作高效运转㊂3德国土地整治对中国的启示3.1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法律体系,推进土地整治法制化土地整治影响面广㊁程序复杂,为减少阻力,协调各方利益,特别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㊂法律是规范和约束参与土地整治活动的不同利益群体行为的最好规则㊂德国土地整治工程的成功与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密不可分的㊂德国以‘德国联邦土地整治法“为基础和依据,结合地方实际,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内容详尽㊁程序规范,从而使得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纠纷问题有法可依㊁有章可循,有效化解了矛盾冲突㊂和德国相比,中国土地整治法制化进程比较缓慢,目前中国土地整治相关制度多是以国家政策㊁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等形式出现㊂‘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对国家土地整治战略和土地整治目标㊁主要任务进行了比较好的阐释明确,但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土地整治法律体系㊂土地整治法亟待出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能够更好地保障土地整治的统一性和规范性㊂同时,也要加强对‘森林法“㊁‘草原法“㊁‘基本农田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等单行法完善㊂地方政府还应在土地整治法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更为具体的地方性法规㊂这样一来,上下位法相互衔接补充,逐步构建起全方位的土地整治法律体系㊂在土地整治法制化中,要特别注意土地整治中相关矛盾15的化解机制与救济渠道建设㊂3.2 同步开展乡村规划建设,促进土地整治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土地整治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要进行村庄基础设施和生态景观的规划建设㊂德国将土地整治与村庄改造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发展㊂中国已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土地整治工作,但实施成效尚不理想㊂土地整治不能单纯定位于经济的发展,要将土地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㊁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等相结合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出台,为土地整治成为衔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直接载体提供了政策可能㊂在此背景下,土地整治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与空间㊂土地整治涉及多方面的利益,要改变以往片面追求耕地数量而忽视多目标综合发展的做法,要做到统筹兼顾㊂土地整治工作要逐步成为中国统筹农业现代化㊁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量㊂3.3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促进土地整治生态化土地整治是顺应自然规律进行的适度改造自然环境的工程㊂生态保护是土地整治必须坚持的原则㊂土地整治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㊁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㊂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高环境的容纳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㊂经济效益是土地整治的动力源泉,生态效益是土地整治的底线标的,社会效益是土地整治的保障支撑㊂德国在土地整治中一直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㊂生态文明是中国土地整治的新目标㊂中国土地整治要学习德国土地整治的生态理念,生态景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急需引入到土地整治规划乃至整个过程中㊂生态补偿机制是落实土地整治中生态保护的制度保障㊂系统地构建起土地整治中的生态补偿机制也是中国土地整治工作的一个着力点㊂通过各项举措,土地整治要努力做到经济上盈利㊁生态上平衡㊁社会上可接受,以保证粮食安全㊁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重目标的实现㊂3.4 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土地整治信息化土地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㊂它的高效开展离不开科技支撑,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持㊂土地整治过程中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信息,信息系统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土地整治效率的提高㊂德国土地整治中一直注重技术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土地整治运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㊂中国土地整治过程中要广泛应用3S 技术等,建立健全集规划㊁管理和监控为一体的信息处理系统,增强土地整治规划的科学性,规范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提升土地整治的监控能力,促进土地整治的信息化发展㊂土地整治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㊂因此,国家应进一步引导与鼓励土地整治方面科技研究的深入,用中国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去武装土地整治㊂3.5 加强多方联动,实现土地整治效益最大化土地整治事关粮食安全㊁耕地保护和新型城镇化等多重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㊂多方联动,发挥合力优势,是土地整治效益最大化实现的保证㊂农民是土地整治的目标受益主体,也土地产权主体,农民理应全面全程参与土地整治㊂公众的广泛参与,有利于避免土地整治腐败,有利于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也有利于提升土地整治质量与水平㊂土地整治各项增值收益要向农村和农民倾斜,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各个环节都要经过民主程序[6]㊂土地整治需要由政府推动组织实施,需要多方联动协作进行㊂测绘㊁地籍变更等工作需要专业部门负责,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同步行动㊂社会参与既有利于缓解土地整治的成本压力,又可监督整个土地整治过程㊂因此,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㊁部门联动㊁农民主体㊁社会参与的土地整治工作机制,全面保障土地整治效益最大化的实现㊂参考文献[1]胡振琪,余洋,龙精华.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J ].中国土地科学,2014(2):13-21.[2]国土资源部代表团.政府适机发挥调控作用 国土资源部代表团赴德国㊁西班牙考察报告[J ].中国土地,2007(10):38-41.[3]田玉福.乡与城同样美 德国土地整治经验与启示[J ].华北国土资源,2013(6):17-20.[4]何芳.前联邦德国土地整理规划基础和实施[J ].中国土地,1998(4):45-47.[5]徐雪林,杨红,肖光强,等.德国巴伐利亚州土地整理与村庄革新对我国的启示[J ].资源㊃产业,2002(5):35-39.[6]任平,周介铭,杨存建.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空间配置模式探讨[J ].河南农业科学,2010(8):55-58.25。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分报告

第38卷 第2期2024年2月Vol.38 No.2Feb.,202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2023年,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问题展开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 )、万方、Elsevier、Springer、ProQuest 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梳理分析了2023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展望2024 年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发展趋势。

通过检索“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s )、“土地资源保护”(land protection )、“土地生态”(land ecology )、“土地利用”(land use/LUCC )、“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land assessment )、“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 )、空间规划(spatial planning )等关键词,筛选出学术文献93篇,其中,中文期刊文献54篇,英文期刊文献39篇。

主要分布在《中国土地科学》、《地理研究》、《地理学报》、《城市规划》、《生态学报》、Land Use Polic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等期刊,内容涵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等方面。

研究主题的细分情况见表1。

1 2023年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进展1.1 国内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进展2023年,国内土地资源利用与空间规划研究以土地资源配置、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绿色低碳土地利用模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空间规划管理和保障制度为研究热点。

土地资源方面,学者尤其关注土地资源配置的影响与优化路径,以及土地资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与权衡关系。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进展概述及展望我国土地利用研究是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研究的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土地利用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主要关注农田利用和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

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重点逐渐转向城市土地利用与农村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土地评价和土地市场等方面。

在土地利用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重要工具。

GIS技术可以方便地获取土地资源信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模拟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土地利用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决策的准确性。

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实现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监测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土地利用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失衡、耕地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保护任务日益紧迫,土地利用冲突和生态环境风险加大。

未来的土地利用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加强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通过研究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探索实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加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研究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同发展。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

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加强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监测与评价体系,实现对土地利用变化、效益和风险的及时监测和评价,为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作者:张宪梅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03期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最近不到10年的时间内,耕地减少了1亿多亩。

因粗放用地造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滥占耕地的经济增长思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运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领导曾多次强调,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因此,当前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

1 国内研究进展情况就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而言,国内众多学者在探讨其基础理论、评价方法和指标构建、利用模式及区域实践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队27训。

与其相比,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则起步较晚,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资源短缺和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现象十分突出。

因此,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引起学术界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由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展了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综合前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成果、内容和取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和内涵研究在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最早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威廉·配弟的地租理论、英国威斯特(E.West)的报酬递减律理论、英国学者EbenzerHoward 的田园城市理论、芬兰学者ElidSanrinen的有机疏散理论、赖特广亩城市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理论等有关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配置的相关理论都被引人到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

随着城市土地利用实践的深人和研究的深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但迄今为止,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尚未达成共识。

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土地市场分报告

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土地市场分报告

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土地
市场分报告
藏波;丰雷
【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
【年(卷),期】2014(028)003
【摘要】研究目的:呈现2013年国内外土地市场的研究进展,展望2014年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2013年,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土地市场的有效运行、土地市场的影响因素、地价波动、土地供应、土地市场与宏观经济关系、农地市场建设6个方面.研究结论: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土地供应长效机制及其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政策因素对土地市场价格影响的定量研究,以及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保障等,将是2014年及未来土地市场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总页数】8页(P20-27)
【作者】藏波;丰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
【相关文献】
1.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分报告 [J], 藏波;张清勇;丰雷;王梅婷
2.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土地整治分报告 [J], 胡振琪;余洋;龙精华
3.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土地制度分报告 [J], 张清勇;吴鸿庚
4.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2013年中国土地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情况分析报告 [J], 林坚;罗洁;楚建群;傅玮;郎海鸥
5.201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3年展望——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分报告 [J], 张清勇;丰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3年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2013年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字体大小:大中小2014-04-25 11:19 来源:中国报告网导读:2013年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通过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8.84万公顷,新增耕地34.63万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10.83万公顷。

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646.56万公顷,其中耕地13515.85万公顷(20.27亿亩),林地25339.69万公顷,牧草地21956.53万公顷;建设用地3690.70万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19.92万公顷。

2012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图2012年,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40.20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32.18万公顷,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8.02万公顷。

经党中央、国务院审议批准,2013年12月30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正式向社会公布,标志着这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圆满结束。

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3538.5万公顷,比基于一调的2009年变更调查数多出1358.7万公顷(约2亿亩),这主要是由于调查标准、技术方法的改进和农村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调查数据更加全面、客观、准确。

多出的耕地有相当部分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和休耕,有相当数量受污染不宜耕种,还有一定数量因表土层破坏、地下水超采等已影响耕种,因此,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耕地保护情况2013年,中央累计下达土地整治资金442.64亿元,共验收土地整治项目2.05万个,总规模240.10万公顷,通过土地整治新增农用地38.84万公顷,新增耕地34.63万公顷,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710.83万公顷。

2009-2012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2009-2012年耕地增减变化情况建设用地情况2013年共批准建设用地53.43万公顷,其中,农用地转建设用地37.24万公顷,占用耕地21.96万公顷,同比分别下降13.1%、13.2%、15.3%。

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

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

Progress Review on Land Science Research in 2013and Prospects for 2014作者: 冯产京[1] 林坚[2] 胡振琪[3] 朱道林[4] 丰雷[5] 张清勇[6] 郎海鸥[1] 陈美景[1] 仲济香[1] 戴晴[1] 张禹平[2] 罗洁[2] 李婧怡[2]作者机构: [1]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100035 [2]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北京100083 [4]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5]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6]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100872出版物刊名: 中国土地科学页码: 3-19页年卷期: 2014年 第1期主题词: 土地管理 土地科学 评述 重点进展摘要: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2013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分析和展望2014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

研究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Elsevier、Springer、ProQuest等电子数据库,采用文献调研法,按期刊属地划分国内外研究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1)2013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具有很多共同的关注点,包括土地产权制度和土地征收、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与方法创新、土地市场的完善和土地价格、农地保护政策、农用地的生态功能、农民的保护意愿、土地整治综合效益评价和工程技术研发等方面。

(2)2013年国内外研究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是:从保护对象来看,国外研究更注重对土地私人产权的保护,国内研究更加强调对公权利的维护;从研究数据来看,国外积累了大量长期的历史数据可以深入研究,而国内以短期积累以及调研数据为主;从研究视角来看,国外研究更关注宏观系统的研究,而国内更注重从具体问题出发开展相关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 第2期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4-01-15修稿日期:2014-01-26第一作者:林坚(1969-),男,福建福鼎人,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

E-mail: jlin@通讯作者:楚建群(1967-),女,吉林长春人,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 chujq@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 土地利用与规划分报告林 坚, 张禹平, 李婧怡, 罗 洁, 楚建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摘要:研究目的:总结2013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2014年国内研究趋势。

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

研究结果:2013年国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侧重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效应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土地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效应和模拟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评估等方面。

研究结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分类、强化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效率评价,将是2014年及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领域着重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综述;研究进展;研究展望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03-10Comments on Land Sciences Research Priorities in 2013 and Perspectivefor 2014: Sub-report of Land Use and PlanningLIN Jian, ZHANG Yu-ping, LI Jing-yi, LUO Jie,CHU Jian-qun(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ummariz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and use and planning in 2013. Furthermore, it forecasts the research trend in 2014. Method employed is literature review.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on land use and planning mainly focused on land use dynamic monitoring, impacts of land-use change, concepts and approaches of land use planning. The research in China focused on land use survey and dynamic change monitoring, land evaluation, impacts and simulation of land-use change, and compi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land use planning in 2013. The relevant studies made indeed progress. It is concluded that further studies will pay more attentions on the issues, such as territory special planning, spatial classification for living, production, and ecology,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land-use change, and assessment of land use efficiency.Key words: land use; land use planning; summary; research progress; research outlook2013年,国内外学者针对土地利用与规划问题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中国土地科学 2014年2月 第2期4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 )、万方、维普、Elsevier、Springer、ProQuest 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梳理分析了2013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发展现状和重点问题,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科技需求,展望2014年中国土地利用与规划发展趋势。

通过检索“土地利用”(land use )、“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 land assessment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 )、“土地利用规划”(land use planning )等关键词,筛选出2013年发表且影响因子较高的学术文献83篇,其中,中文期刊文献54篇,英文期刊文献29篇。

主要分布在《中国土地科学》、《生态学报》、《地理研究》、《农业工程学报》、《自然资源学报》、Land Use Polic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pplied Geograph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等期刊,内容涵盖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利用信息技术等方面。

1 2013年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发展现状从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趋势来看,土地利用与规划需要重视科技成果应用,在与土地管理实践密切结合中得到不断发展[1]。

吴传钧将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类型与区划、土地利用规划4个方面[2]。

笔者以此为基础,结合近年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主题,构建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内容体系(图1)。

具体而言,土地利用调查是开展研究的基础,包括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内容。

在充分获取土地利用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土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价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驱动机制、影响效应和模型模拟研究。

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规划体系、评估方法和实施管理研究,保障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对土地利用变化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其成果又成为土地利用调查的基础。

土地信息技术应用和土地利用政策保障机制研究贯穿内容体系的各主要环节。

2013年,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在上述主要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更集中于土地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土地规划和土地信息监测技术等重点问题。

1.1 国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发展现状2013年,国外学者主要从自然地理视角研究土地利用与规划问题,研究集中于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3个方面。

其中“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土地利用变化效应”、“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与方法”等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

研究表明,优化3S 技术和探索遥感影像的处理方法能够实现土地调查与动态监测中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识别;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包括引起水质与径流量、生物多样性、土壤、气候条件的改变等;通过加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构建统一开放的公众参与平台,有助于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促进规划参与者的多方利益协调。

调查评价规划监测土地利用分类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效率评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土地规划体系规划评估方法技术规划实施管理问题LUCC 时空特征驱动机制影响效应动态变化模型模拟政策保障信息技术图1 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内容体系Fig.1 T he research contents system of land use and planning5林坚等: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土地利用与规划分报告1.2 国内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发展现状2013年国内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围绕土地利用调查与监测、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展开,在深化传统重点领域的基础上,着眼于与土地管理相结合,推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基于3S技术的土地利用监测技术已经较为完备,但信息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通过探索土地信息识别和挖掘方法,实现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城市用地效率评价研究成为热点问题。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成果丰硕,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为基础,着重开展土地利用变化效应以及模型模拟研究。

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壤、水文、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和碳排放强度等方面。

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和模拟研究通过大量实证案例的积累,探索模型模拟方法的优化和创新。

围绕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评估方法,学者试图通过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理念,促进公众参与规划编制,探索并改进规划实施评估方法,提高规划质量与实施效果,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2013年土地利用与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进展2.1 国外土地利用与规划重点问题研究进展2.1.1 提升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技术水平 优化3S技术与方法有助于土地利用调查和动态监测水平的提升。

改进应用于海平面测量的GPS技术可以辅助沿海地区土地利用与土地污染监测[3];基于多指标综合模型和地区变化模型的综合变化探测方法(CCDM)能够捕捉不同景观格局下的自然和人为干扰[4]。

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改进方面,通过探索自动消除卫星影像中云和云影的方法[5]和基于多分辨率、多传感器空间解译的图像融合技术[6],可以实现快速捕捉土地利用变化并精确判定地表作物类型的监测目标。

利用土地利用信息技术,学者分析了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和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土地用途转变的速度和规律 [7-8]。

2.1.2 关注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效应问题 学者普遍认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影响[9]。

结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多种空间尺度的研究发现,草地、滩涂可以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耕地的增加则会降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0-11],当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到某一阈值时,土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急剧退化[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