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科学导论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导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导论

物多样性等方面。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评价
03
评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包括土地资源的可再生性、生态平
衡、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土地资源的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资源保护规划
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需求和环境容量,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类型和布局。
通过制定保护措施和政策,保护土地 资源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维护生 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遵循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根据土地的特性、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 考虑,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的利用还需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和土地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的流转与交易
土地资源的流转是指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或使用权的转让。
利用遥感、GIS等技术手段,对土地 资源的数量、质量、权属、用途等进 行调查,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为土 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资源监测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对土 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变化趋势等进行 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土地资源 利用中的问题。
土地资源评估与决策分析方法
土地资源价值评估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导论
contents
目录
• 土地资源管理概述 • 土地资源类型与利用 • 土地资源管理政策与法规 • 土地资源的评价与规划 •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土地资源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01 土地资源管理概述
土地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土地资源的定义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
土地资源管理法规
土地管理法
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土地所有 权、使用权、流转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Specialty Introduction课程编号:08075101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时数:16 学分数:1执笔者:审核人:修订日期:2008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

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2.土地资源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3.土地经济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6.地籍学(2学时)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土地资源学》导论

《土地资源学》导论

02
土地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土地资源的类型
农业用地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等,用于种植农作物、 养殖业和林业生产。
建设用地
包括城乡居民点、工矿、交通等用地,用于各 类建设项目的实施。
生态用地
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用 于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
1 2
3
纬度地带性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不同纬度地区的热量和水分条 件不同,导致土地资源的分布呈现纬度地带性规律。
《土地资源学》导论
$number {01}
目 录
• 土地资源学概述 • 土地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 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 •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土地资源学概述
土地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土地资源的定义
土地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 用的土地,包括陆地和水域。
土地资源的特点
土地资源具有地域性、有限性、 多样性和可变性等特点,这些特 点决定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 价值。
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0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理学、环境科学、经济 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0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形成、分布、数量、质
量、评价、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
经度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同一纬度带内,从东向 西的水分和热量条件逐渐变化,导致土地资源的分布呈现经 度地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
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候和植被等条件逐渐变化 ,导致土地资源的分布呈现垂直地带性规律。
中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农业用地丰富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和研究领域。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和介绍。

一、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空间分布和地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学科。

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地理探索和导航技术,经过了地图制作、地域区划、环境研究等不同阶段的演进。

二、地球的形状与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形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陆地构成了世界各大洲,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三、地球的运动与地理格局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自转导致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而公转则决定了季节变化。

地球的地理格局包括经纬度的划分、地球的时间与日期线、赤道、主要的地理环境带等。

四、地球的地貌与地形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形构成了不同的地形类型,如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与地球内部构造、气候、河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地球的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地球某一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规律和特征。

地球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等。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气候系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地球的水文与水资源地球上水的分布极为广泛,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水文研究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七、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地球是一个生命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化程度。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气候、地貌、生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八、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球的影响巨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程度也日益扩大。

九、经济地理学与全球化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地域差异,全球化加速了经济地理的发展。

经济地理学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布局、交通与交流等问题。

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

大一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本文将介绍大一地理科学导论中的几个核心知识点,包括地理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

一、地理科学的定义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过程与规律的跨学科综合科学。

地理科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球表层包括陆地、海洋、大气、生物等要素。

研究对象的范围广泛,涉及地球各个领域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三、地理学的学科分类地理学可以按照研究内容的不同,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的学科领域。

自然地理学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等;人文地理学包括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

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交叉。

四、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实地调查、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模型模拟等。

地理科学注重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化学、统计学等。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受到技术发展的影响,迈入了数字地理信息系统(GIS)时代。

五、地理科学的应用领域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地理学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用地方案,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

在环境保护中,地理学可以评估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破坏的程度,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灾害管理中,地理学可以预测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为灾害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总结: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学科分类以及研究方法等内容。

地理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认识和理解地球表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Specialty Introduction课程编号:08075101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时数:16 学分数:1执笔者:审核人:修订日期:2008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

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2.土地资源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3.土地经济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6.地籍学(2学时)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土地科学导论第四讲土壤概论

土地科学导论第四讲土壤概论


土壤结构


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是土壤水 分、空气的通道和仓库
松紧度 孔隙
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

土壤湿度
土壤的干湿程度,反应土壤中 水分含量的多少

新生体
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 淀积和聚集的生成物。根据新生体的性质和 形状可以判断出土壤类型、发育过程及历史 演变特征

侵入体
外界进入土壤的特殊物质
C层
R层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表土层) 属人为表层类,包括灌淤表层,堆垫 表层和肥熟表层。土性疏松、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 颜色较暗、肥力水平低。 犁底层(亚表土层) 在耕作层之下,土壤呈层片状结构, 紧实,腐殖质含量比上层少。 心土层(生土层) 在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淀积 作用明显,颜色较浅。 底土层 (死土层) 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少,土壤 未发育,仍保留母质特征。
不同地带土壤剖面发育与成土年龄在稳定条件下土壤发育的时间序列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11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冲积土母质因素不同岩石风化壳冲积土2生物因素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生物因素植被类型草地与森林33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气候因素影响风化控制植被生长4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地形因素影响物质与能量的分配5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时间因素控制土壤发育进程气候气候生物生物有机质有机质矿物质矿物质六人类生产活动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和性质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在认识土壤客观性质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利用改造定向施肥创造不同熟化程度的耕作土壤现代农业机械对土壤的影响中国传统农耕施用农家肥城镇人为垃圾堆积地质大循环是指结晶岩石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风化变成细碎而可溶物质被流水搬运迁移到海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变成沉积岩当地壳上升沉积岩又露出海面成为陆地再次受到风化淋溶生物小循环是指植物吸收利用大循环释放出来的可溶性养分通过生理活动制造成植物的活有机体当植物有机体死亡之后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又重新变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有机物

【精品】0《土地资源学》导论教学课件

【精品】0《土地资源学》导论教学课件
16
2.土地的内涵
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苑也。------管仲,《管 子·水地篇》 地者,政之本也,辩于土而民可富。------管仲,《管子·地 员篇》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马克思
17
土地定义的概括和实质
土地是综合体 土地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土地即地球陆地外壳的陆地部分,由泥土和沙石所堆积 起来的场所,或者说土地即土壤(辞海,1979),是地球 上疏松的,可生长植物的表层。
15
土地是自然界为辅助人类而自由给予的陆、水、空 气、光热等各种物质和能力(A.Marshall)。这种理解 把土地等同于自然资源。
土地是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和自然生产力,凡人能够 占有地面者即可管制这些资源和能力。这种理解把对 土地的理解无限扩大,外延化了土地的定义。
供给的稀缺性 使用的永久性和增殖性 流通的特殊性
土地资产的最重要内容不是它的实 体,而是占有和利用它的权利或是 产权关系。
24
三、土地资源概述
1.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资源 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
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 值的全部土地。
25
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 土地资源的概念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 土地资源实质上是历史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13
各方面对土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1972年荷兰瓦格宁根召开的土地评价专家会议认为,土地包涵着地球 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植物和动 物,它还包涵着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各种结果,以及它 们对目前和未来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地理科学导论是地理学的入门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学习地理科学导论,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物理构造、自然环境及其演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本文将对地理科学导论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地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地理空间分析和研究方法,揭示地球表面的特征、过程和模式。

地理学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探索,经历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2.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略呈椭球体的星球,其形状由地球自转和重力所引起的地球净离心 shape 所决定。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其中地壳又可细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3.地球的大气圈和气候地球的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包围层,包括对人类和动植物生存至关重要的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成分。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4.地球的水圈和水资源地球的水圈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等不同形式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和管理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5.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地理空间分析方法是地理学的核心工具,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这些方法能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并进行空间分析,为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6.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

它与人文地理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理学体系。

7.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注重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研究人类的聚居与迁徙、城市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8.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可持续城市规划、生态保护、资源管理等问题,为建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土地科学导论第五章 土地管理学

土地科学导论第五章 土地管理学
很少村民提到保护农地或农地转用的低成本。没有 人愿意承包更多的农地,只要租赁权稳定,就增加他 们的农业投资。没有人为新房占了农地而后悔,因为 住房在农民心里是一项长期投资。
19
对住房建设和土地用途管制的态度
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申请、批准 、上报和监督越来越严,工作透明化和 执行力度加大。受访者认为这有助于减 少农村住房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如果按 土地管理法实施,只有少数家庭能申请 新的宅基地,住房建设必须取得规划许 可。任何想重建住房的家庭必须提供所 有权证书。
尊重 需要
自我实 现需要
15
世界观是调节人们需要的重要因素,通过世界观 的调节,就构成人们的思想,思想则支配人们的行为。
16
需求理论对土地利用行为的启示
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行为和方式的多样 性: 耕地的多功能性:粮食、开敞空间和植被景观
人类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不同土地利用行为之间的位 次性和时序性: 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
14
(1)行为原理
——人的行为都受人的动机支配,人的动机又是由人 的需求决定的,这就是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此规律进行管 理,就是管理的行为原理。
需要
动机 行为 目标
可见,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的需要,为了满足某 种需要,人要进行某种行为,于是,马斯洛提出了“需要 层次论”。
生理 安全 需要 需要
社会 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罗姆1964年在《工作 与激励》中,首先提出了期望理论。
M=V*E
其中M表示激励强度。V表示目标的预期价值。E表示期望值
25
26
27
解决途径
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收行为 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

土地导论资料

土地导论资料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面积决定着一国粮食的潜在供给能力,而粮食生产又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因此,耕地的保护对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耕地在数量上锐减,在质量上亦有严重的退化趋势。

而我国的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下降对我国的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粮食生产与地力的密切联系,决定了耕地保护成为粮食安全的基础的基础——即粮食生产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而耕地保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第一,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而耕地保护是粮食安全之基础。

然而,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堪忧,耕地被滥占与撂荒大量存在。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必须首先从观念上重视耕地保护。

第二,在法治国的语境下,法律是一种重要的正式的制度安排,而“确定性”是法律不变的追求。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对耕地进行保护。

第三,经济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对于我国耕地保护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有鉴于粮食安全的公共产品之特性,作为粮食安全之基础的耕地保护的制度架构体现国家行动的逻辑亦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为避免粮食危机,必须考虑:①坚持计划生育,争取不突破现预测的人口峰值16.6亿。

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集中力量开发国家所需农业新技术。

③实行保护耕地的国家战略。

④推广全国性的节水计划。

如果中国无法做到,继续大量进口粮食,那将会造成灾难性后果。

人类对水产品的捕捞量,将会超过鱼类的繁殖能力;对淡水的需求,将会耗尽地下水,导致耕地最终成为旱地;对耕地的过度耕种,将会导致杀虫剂和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而这些化合物都会被人类自己吃下去。

二.土地政策要继续加强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加主动地参与宏观调控,更加突出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更加有效地加强土地监管。

第一,逐步建立完善的地籍管理和土地权益登记系统。

完善的地籍管理和土地权益登记系统,是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评估的基本依据。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学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章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作为土地科学的子学科,处于一个 土地科学的续分二级学科地位,是土地科学体 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土地科学的分支 学科处于各分支学科的基础位置。
1、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2、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应用学科 3、土地资源学是一门分支学科 4、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第一节 土地资源学概述
第一节 土地资源学概述
2、土地资源的地域分异理论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表 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称之为地域分异。 大约有以下几种:由太阳辐射引起的纬度地带性、 大地 构造和大地形引起的地域分异、海陆相互作用引起的干 湿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随山地高度而产生的垂直 地带性、由地方地形、地面组成物质及地下水埋深引起 的地方性分异。
土地与土地资源是有区别的:土地的范畴要宽于土地 资源,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是指在 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 利用的那部分土地,强调其具有资源利用价值。
土地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从发展运动的 角度辨证地看,有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的土地,在未 来的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中,可能成为非常有用的资源。 因此,土地与土地资源两个概念在通常情况下没必要 具体区分,可以等同看待。
(一)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内容 (1)土地资源构成因素及其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2)土地资源类型及土地资源时空演替与分布规律研究; (3)区域土地资源数量性质的调查; (4)土地资源质量性质的评价; (5)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 (6)区域土地资源概况与土地资源开发研究; (7)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研究; (8)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研究等。
土地资源生态伦理体现了一个重要思想,即要把人的行为准 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领域,扩张到人与自然生 态关系的领域。

土地第一章 导论

土地第一章 导论

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p
S
p
S
O 图1 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
Q
O
图2 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
Q
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耕作投入增大
林 地
生物蓄积量减少


固定资产投入 生态损失巨大
生长周期更长
经济损失大
城 市 建 筑 用 地
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一 定土地面积上,某一生产要 素连续投入产出会逐渐达到 最高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 位投入,产出(或边际产出) 将减少,最终成为一个负数, 总产量的变化先递增后递减。 这个原理就称为报酬递减律。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名称 号


5
居民点 及工矿 商贸 55 用地
指居民点以外的国防、名 特殊用 胜古迹、风景旅游、墓地 地 (指公基)、陵园等用地。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名称 号
62 公路


6
民通 用地 63
指国家和地方公路。包括 路堤、路堑、道沟和护路 林。
农村 道路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 称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 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 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 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 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 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 地中包括南方宽<1.0米,北 方宽<2.0米的沟、渠、路、 田梗。
1
耕地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二级类型 编 名称 号
土地的“三位一体”属性

土壤地理学,第1章土壤地理学导论

土壤地理学,第1章土壤地理学导论
马伯特 ——土壤分类模式 詹尼
史密斯——土壤系统分类
20世纪下半叶以来:
① 土壤质量概念的提出 人类对土壤的认识重点:
土壤肥力 →→ 土壤环境功能
② 从全球圈层系统的宏观角度探索土 壤圈与各圈层的关系,土壤物质能量循 环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总结: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 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 自然体。 其特征:具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
土壤自净能力(soil purification)
土壤圈物质循环(material cycle of pedosphere)
1.1 土壤的基本概念
1.1.1 土壤的定义 人们对土壤概念或定义的认识是
一个不断从定性到定量,由不全面到 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过程。 中国:《尚书.禹贡》(公元前4世纪)
《周礼》 (公元前3世纪)
土 “ 万物自生焉则曰土 ”; 壤 “ 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 ”
西欧:16~18世纪
① Van Helmont(比利时. 布鲁塞尔) 水 + 支撑物 (柳树实验) ② 泰伊尔(A.D. Thaer) 水 + 腐殖质
19世纪 欧美
李比希 (德国化学家 ) 1840年
矿质营养说
法鲁 (德国地质学家)
俄国: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 (1846 - 1902) 发 表 了 《 俄 国 的 黑 钙 土》,论述了俄国广阔草原地带一种 松软、暗色的富含腐殖质的土壤特征 及其空间分布,揭示了土壤发生与成 土环境的密切联系,创建了成土因素 学说,即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 地形和时间等综合作用的产物。
美国:著名土壤学家希拉格德和马伯 特是美国现代土壤科学的主要奠基人, 后者将俄国的土壤发生学派的主要理 论引进美国。

土地科学导论第三章 土地经济学

土地科学导论第三章 土地经济学
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 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有效供给。 土地经济供给的影响因素有: (1)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2)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3)社会需求; (4)产品价格; (5)土地开发利用计划; (6)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无论市场上土地价格如何变动,土地 的自然供给是不变的,即土地自然供 给基本无弹性。土地经济供给是变化 的,即某一用途的土地在某一特定市 场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其市场供给 也发生变化。
特征
(一)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物权
(二)地役权是以他人不动产供自己的不动产便宜之用 的权利
(三)地役权具有从属性
1、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为让与
2、地役权不得由需役地分离而为其他权利的标的
3、地役权随需役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而消灭
(四)地役权具有不可分性
1、分生上的不可分性
司马迁:《史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第三章 土地经济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土地经济学的学科内涵 土地市场相关理论 地租地价理论 土地报酬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第一节 土地经济学的学科内涵
一、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中各种土地问题的出现, 以及经济学知识在各领域的应用,土地经济 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脱颖而出。
用?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2、地租的类型
地租类型
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划分
按经济学 的观点
西方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 货币地租
契约地租 经济地租 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垄断地租
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 土地租给土地使用者,土地承租人与土地出 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

1第一章--导论

1第一章--导论
• 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 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 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 其目标是在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不断 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宏观控制,是指国家和部门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计 划、规划及其他措施,调节各类用地的供给和需 求;控制各类用地的规模,调整其比例结构和空 间布局;协调各类用地矛盾,以提高土地利用的 宏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土地资源 • 土壤 • 国土 • 景观 • 环境 • 生态
土地的定义
•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特定地域,是由气候、地貌、 岩石、土壤、植被、水文地质、动物、人类劳动 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
• 其水平范围,包括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其垂 直范围是由大气层、地表层和地下层所组成。
二、土地功能
• 其目的在于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 率,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并为土地利用科学 管理提供依据。
几点基本共识:
(1)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土 地利用所做的安排。
(2)土地利用规划是依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 土地利用所做的安排。
•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资源约束条 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
• 土地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合理配置,就是要 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 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 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 地落实于土地之上。
• 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 微观设计则要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 织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 用率,降低其占地率。
• 4、“有效”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土地科学导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土地和土地科学
考试内容
土地简介;土地科学;土地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考试要求
(1)掌握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基本功能、土地的特征。

(2)掌握土地科学的内涵、土地科学的性质、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

(3)理解土地科学与经济学、土地科学与社会学、土地科学与管理学、土地科学与法学的关系。

(4)了解我国土地科学建设的历史;理解我国现阶段土地科学研究状况;掌握土地科学的未来展望。

2、土地资源学
考试内容
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考试要求
(1)掌握土地资源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了解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中的地位、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国外土地资源研究简史、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

(3)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自然背景;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掌握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战略。

3、土地经济学
考试内容
土地的供给和需求;地租和地价;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利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土地市场的含义及相关知识;掌握土地的自然供给的概念及其特性;掌握土地的经济供给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掌握土地需求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掌握地租的概念与地租的几种主要类型;掌握地价的概念及特点;掌握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的内涵;理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理解地价理论。

(3)掌握土地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土地金融的特征;掌握土地金融的作用;掌握土地税收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土地税收的分类;掌握土地税收的功能;理解我国现行的土地税收制度。

(4)掌握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理解农地经营集约度的影响因素;理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5)掌握规模经济、内在经济、外在经济的概念;理解农地规模经济、市地规模经济的相关知识。

4、土地利用规划学
考试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概述;土地利用规划基本理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

考试要求
(1)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掌握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农业规划、土地利用计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作用。

(3)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特性;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与方针;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和作用;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模式。

(4)掌握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概念、性质、任务、类型、特点;掌握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内涵与特点、目的和作用,理解省市级、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内容;掌握土地保护专项规划的概念与土地保护专项规划的类型,掌握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概念、内涵,了解哪些耕地应列入基本农田;掌握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意义。

(5)掌握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概念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类型。

(6)理解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的流程;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内容。

5、土地法学
考试内容
土地法学简介;土地法学的理论和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

考试要求
(1)理解土地法的概念、土地法学的功能、土地法学主要研究的问题。

(2)了解土地法学的理论基础;理解与土地法学相关的土地基本制度;了解我国土地法学体系。

(3)了解土地法的渊源,了解土地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4)掌握产权与土地产权制度的概念;掌握土地所有权的概念、土地所有权的特点、土地所有权的类型、土地所有权的行使;掌握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国有土地使用权获得的方式、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类型、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掌握土地他物权的概念,用益权的形态、特征(点),担保物权的概念,土地抵押权的特点。

6、土地行政学
考试内容
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土地行政管理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土地行政的定义与土地行政的特殊性;掌握土地行政的目的与职能;掌握土地行政管理的基础、主体和客体;了解土地行政学的概念与主要研究内容。

(2)掌握土地行政组织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目标;了解我国土地行政组织的设置。

(3)理解土地行政决策技术、土地行政实施技术、土地行政绩效评估。

7、地籍学
考试内容
地籍制度概论;我国现行的土地权利确定与保护;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地籍档案管理与城镇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考试要求
(1)了解地权制度的历史演变;理解地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

(2)掌握土地权属关系的确定;了解产权保护概论。

(3)掌握土地调查的类型,掌握土地现状调查的概念与内容,掌握土地条件调查的概念与主要内容,掌握地籍调查的概念与主要内容;理解土地等级评定的基本原则、土地等级的类型、城镇土地等级评定的相关知识。

(4)了解不动产登记制度概况;掌握不动产登记内容;掌握不动产登记分类。

(5)了解地籍档案管理的手段与方法;理解城镇地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8、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考试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土地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背景;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考试要求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内涵。

(2)掌握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发展阶段;掌握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3)掌握人口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内容。

(4)理解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内涵与意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程序、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9、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土地信息系统
考试内容
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地理信息技术与土地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的构建。

考试要求
(1)了解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差距。

(2)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掌握土地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
(3)理解土地信息系统的构建框架;了解土地信息系统实施的竞争性规划的主要内容。

三、参考书目:
叶剑平主编:《土地科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