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地和土地科学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Specialty Introduction课程编号:08075101适用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时数:16 学分数:1执笔者:审核人:修订日期:2008年6月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学的专业导论课,为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管理的主干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学习方法。
并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产生浓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内容1.土地和土地科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简介、土地科学简介、土地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以及我国土地科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了解土地的概念,土地的属性,掌握土地的科学的学科体系以及与土地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2.土地资源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资源学简介、土地资源的研究简史及发展前景、我国土地资源介绍。
掌握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3.土地经济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掌握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地租与地价理论;了解土地金融与土地税收,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及规模经济原理。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4.土地利用规划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土地利用规划总述及土地利用专项和详细规划。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5.土地法学与土地行政学(2学时)主要内容: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法的渊源及其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土地产权制度;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掌握土地法学理论与体系、土地行政的概念与职能;了解土地行政组织与土地行政方法。
(教学方式:讲授2学时)6.地籍学(2学时)主要内容:地籍制度、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不动产登记。
掌握土地调查与土地分等定级;了解地籍制度;理解不动产登记。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1、支撑功能 2、养育功能 3、净化功能
四、土地的工程属性
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 成。
土地工程特性的优劣直接决定作为 建筑地段的适宜性及限制性。同时,土 地工程特性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投资费 用。
五、土地的社会属性
(五)时间变化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又与空间位置 紧密联系,因为处于不同空间位 置的土地,它的能量与物质的变 化状况是不相同的。
(六)土地资源的再生性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 可更新性。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生产 力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 长而减少,即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地对于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科学在资源科学学科中的地位
资源科学
综合资源学
区域资源学
部门资源学
(二) 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科学的关系
1、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土地科学 或土地学
土地生态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测量学 土地利用学 土地统计学 土地工程学 土地法学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经济学 土地行政学 其他
3、 现代阶段
近来年,世界人口增长、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与区域发展(PRED)问题,越来越 受到各国重视,土地资源研究的中心任务 也转移到研究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的相互 作用机制上。土地资源研究因此发展到了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覆盖变化阶段。
重点与难点
土地资源有关概念 属性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
《⼟地管理学》复习思考题解答《⼟地管理学》复习提要解答第⼀章绪论第⼀部分⼟地1.什么是⼟地?(1)⼟地的⼀般概念:从对⼟地利⽤和管理⾓度,可以把⼟地的定义概括为,⼟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包括内陆⽔域和滩涂。
(2)⼟地的⾃然科学概念,从⼟地的⾃然科学研究出发,认为⼟地是指陆地及其空间的全部环境因素,即指地球表⾯的⼀个特定区域,其特性包括与这⼀区域上下垂直的⽣物圈的相对稳定或可以预见的,周期循环的所有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类活动的结果。
(3)⼟地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上的⼟地定义是⾃然赐于⼈类的资源、资产,既包括⾃然资源,⼜包括⼈类劳动⽽形成的资产,其范围为陆地(包话⽔)的以上和以下的三维空间范围内的全部资源。
2.⼟地与⼟壤、国⼟、⼟地资源有什么区别?⼟地和⼟壤不是⼀个概念,⼟壤是指地球陆地表⾯具有肥⼒,能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地的含义要⽐⼟攘⼴泛得多。
⼟壤只是⼟地表层的附属物,⼈⼒可以搬动⼟壤,却⽆法搬动⼟地。
严格地说,⼟地与国⼟也不是⼀个概念.国⼟是指⼀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义⽽⾔,包括⼀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
⼟地和⼟地资源也是有区别的,⼟地资源是指⼟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类所利⽤,⽤以创造财富——产⽣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地。
⽬前⼈们还很难断定,哪部分⼟地是绝对不能利⽤,不能为⼈类创造财富,绝对⽆经济价值的,所以,⼟地和⼟地资源在习惯上是通⽤的。
3.⼟地与⼈⼝、环境是什么关系?⼈地关系也是⼟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
因⼟地数量有限、⽽⼈⼝的数量在⼀定阶段都是⼀个不断增长的变数。
⼟地所能承担的⼈⼝“负荷量”,亦称⼟地的⼈⼝承载⼒,它取决于⾃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化、科学技术⽔平等。
在⼀般情况下,社会⽣产⼒越低,⼟地所能承担的⼈⼝“负荷量”越⼩,反之则越⼤。
耕地⾯积减少和⼈⼝增长速度的加快,巳⽇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盾之⼀.⼟地与环境、⽣态的关系,是指⼟地⽣产⼒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对整个⽣态系统的影响。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再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够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哥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hi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4.土地与土壤的区别:⑴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一个土地的组成要素。
⑵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⑶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分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5.国土:是归入某一个归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6.土地的特征:⑴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⑵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7.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利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8.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9.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六个方面):①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④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0.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①(土地)系统分析方法②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技术:GIS;RS;GPS)③景观生态分析方法④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土地评价学》课程教学大纲
《土地评价学》课程教学大纲Land Assessment Science一、课程基本信息(一)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土地评价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实践应用。
掌握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测算等土地资源自然评价,农用地分等与农用地定级等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评价,城镇土地分等与城镇土地定级等土地资产评价的方法原理。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土地科学的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素质目标:提升专业技能,加强专业综合能力培养。
— 1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和掌握土地评价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实践应用;了解土地评价中数理统计、地统计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等支持技术;了解土地评价方法原理及成果对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运用。
(二)理解土地评价的步骤、方法及可能产出的成果,理解并能运用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
(三)掌握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测算等土地资源自然评价,农用地分等与农用地定级等土地资源自然经济综合评价,城镇土地分等与城镇土地定级等土地资产评价的方法原理;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土地与土地评价概述(2学时)1.1 土地的概念与特性1.1.1 土地的概念1.1.2 土地的特性1.2 土地利用与分类1.2.1 土地利用与分类的概念和意义1.2.2 土地利用与分类的原则和依据1.2.3 我国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1.3 土地评价概述1.3.1 土地评价的概念和原则1.3.2 土地评价的方法1.3.3 土地评价的分类1.4 国内外土地评价的发展与趋势1.4.1 国外土地评价的发展简况1.4.2 我国土地评价的发展简况1.4.3 土地评价的发展与趋势— 2 —知识点:土地利用与分类、土地评价的概念、分类、原则及程序。
重点、难点及作业1. 土地评价的概念、分类、原则及程序。
2. 简述国内外土地评价的发展与趋势。
第二章土地评价的理论基础(2学时)2.1 土地肥力和生产力理论2.2 生态系统理论2.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2.2 生态系统的结构2.2.3 生态系统的功能2.3 地租理论2.3.1 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2.3.2 马克思地租理论2.3.3 新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2.4 区位理论2.4.1 农业区位论2.4.2 工业区位论2.4.3 中心地理论2.4.4 市场区位论2.5 城市地理学理论2.5.1 人地关系论2.5.2 城市化理论2.5.3 城市的可达性2.5.4 聚集效应论2.6 城市土地经济学理论2.6.1 城市土地供求理论— 3 —2.6.2 土地产权理论2.6.3 土地资源配置理论2.6.4 土地投资开发理论2.6.5 外部地价理论知识点:生态系统理论、地租理论、区位理论。
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科技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科技管理暂行办法正文:---------------------------------------------------------------------------------------------------------------------------------------------------- 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科技管理暂行办法(1997年5月6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增加科技在土地管理中的渗透程度,促进土地科技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土地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根据国家科技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土地科技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土地科学技术管理,是指由土地管理科技主管部门对土地管理科技政策、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制定;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成果的验收、鉴定、奖励和推广以及对科研机构和人员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第二章科技项目管理第三条土地科技项目实行计划管理。
科技项目的立项应紧密围绕土地管理中心工作,本着急用先上,应用研究为主的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立项项目。
第四条项目立项的程序:(一)国家土地管理局各司室、企事业单位和省级土地管理部门及有关院校与科研院、所,应在每年11月份前向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主管部门提出次年度土地科技项目立项申请,同时上报科技项目立项报告。
(二)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提交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技委)进行咨询,报局领导批准后,确定立项项目,并下达年度科技项目计划。
第五条项目计划管理。
计划项目实行合同制,重大项目实行公开招标。
项目计划及实施,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主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
(一)项目一经确定,由第一承担单位负责具体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并于每年十二月底前向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主管部门提交当年项目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报告,项目完成后,提交研究报告及经费决算报告。
(二)在项目执行中,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检查、调查,视情况进行必要的项目计划调整或者撤销。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土壤的形成和组成1.1 土壤的形成:气候、岩石、地形、植被的相互作用- 气候条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岩石破碎和风化的作用-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植被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2 土壤的组成:颗粒、水分、空气、有机物质- 不同颗粒的含义和特点- 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 空气在土壤中的作用- 有机物质对土壤的重要性二、土壤的功能和分类2.1 土壤的功能:植物生长的基础、水源涵养、水分调节、调节气候-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土壤的水源涵养作用- 土壤的水分调节功能- 土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2.2 土壤的分类:红壤、黄壤、黑土、沙质土、粘土 - 红壤的特点和分布- 黄壤的特点和分布- 黑土的特点和分布- 沙质土和粘土的特点和分布三、岩石的种类和特点3.1 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火成岩的形成和特点- 沉积岩的形成和特点- 变质岩的形成和特点3.2 常见岩石的特点: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煤炭 - 花岗岩的特点和用途- 大理石的特点和用途- 石灰石的特点和用途- 煤炭的特点和用途四、土壤与岩石的关系4.1 土壤是岩石的产物,岩石是土壤的来源- 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岩石的作用- 土壤的特征与所在地岩石的关系4.2 岩石的风化和破碎对土壤形成的重要性- 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形成之间的关系- 岩石的破碎作用与土壤形成之间的关系五、维护土壤和岩石的重要性5.1 保护土壤对农业和环境的意义- 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土壤的保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2 保护岩石对环境的重要性- 防止大规模开采对岩石资源的破坏- 岩石的保护对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六、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形成和组成,土壤的功能和分类,不同岩石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土壤和岩石之间的关系。
保护土壤和岩石对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维护土壤和岩石的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版课后题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绪论1.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答:(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①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②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2.土地资源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研究(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3.面对21世纪越演越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答:(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土资源管理领域的重大关键问题的研究①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②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③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④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2)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学科体系,加强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①拓展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③严谨对待科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重点探讨和规范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影响土地资源类型分布、质量特征和利用的气候学因子有哪些方面?答: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总4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导论土地利用规划学
从生态意义上,人类在同一块土地上年复一年地利 用(生态土地)。
土地能够脱离人类而独立存在,而人类的生存和发 展时刻不能离开土地。因此,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土地, 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到代内公平,而 且要做到代际公平,这样才能使土地持续利用。
❖ 地学家认为,土地是地表上的一个垂直剖面, 从空中环境到地下的物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 体,以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系的人类活动。
❖ 法学家认为作为权利客体的土地,属于物与财 产的范畴,它必须能为人们所利用和控制,必 须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人力难以达到和利用 的陆地,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土地。
❖ 从生态系统论观点来看,土地系统 系由耕地、林地、牧地、水地、市 地、工矿地、旅游地和特种地等子 系统组成的大系统。与此同时,土 地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非生物环境 要素。
三、土地的特性
(一)土地物质的自然性 土地是自然产物,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地球的存
在已有46亿年,人类却只有300万年历史,人类是地球 上的后来者,人类劳动无法创造土地。
(二)土地数量的有限性
土地总面积为地球大小所决定,是有限的。地球 表面积为5.1×108平方公里,是其在大地水准面上水平 投影面积。
四、土地利用的概念
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 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中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化,但什 么是土地利用呢
对自然界敬若神明、顶礼膜拜时期
马克思说:“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 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他的关系 完全像动物同他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于他 的权力。
许慎(公元121年,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著《说 文解字》对“土”字的解释为“土者,吐也,即吐生 万物之意。”并以图示,共分为四层: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
土地资源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绪论一、阐述土地、土地资源概念以及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含义:①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②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③其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基本特征:(1)土地的资源特性①生产性:具有一定的生产力;②区域性:由于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性规律以及地质、地貌因素决定的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土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③动态性:随时间变化的特点;④可更新性: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连续使用而降低;⑤多功能性:可以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功能,土地的用途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功能,即生成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和空间功能。
⑥有限性:地球陆地表面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⑦不可替代性:土地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2)土地的资产特性①商品特性: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进入商品流通,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特殊性表现在:A具有非劳动产品与劳动产品的二重性;B土地的价格具有两重性:作为自然物的土地价格和作为开发的土地价值的价格;C空间位置无法移动,常被称为不动产。
②产权特性: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
土地产权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确认程序后才能生效。
③增值特性:一是,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二是,土地作为生产资料因人们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断的增值。
行政事业单位土地管理规定
行政事业单位土地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对土地的管理和使用,保护土地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土地,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土地时,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明确土地的管理责任和权利。
第二章用地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遵守土地管理法规定,依法申请、审批、登记土地使用权。
第四条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土地,应当符合国家规划和土地利用标准,严禁违规用地和超面积用地。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其使用的土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保持土地的良好状态,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第三章环境
第六条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土地时,应当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七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实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措施,减少对土地的损害和破坏。
第四章监管
第八条行政事业单位土地管理应当接受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报告土地管理情况。
第九条接受监督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按要求提供相关土地管理资料和信息。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条行政事业单位违反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行政事业单位对土地管理不力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后果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二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三条本规定由XX部门负责解释。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土地的研究是为了了解土壤的状况,以便提供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土地科学研究方法是通过对土壤组成、特性、运动、变化和其他要素的研究来发现土壤研究世界中的新知识。
因为土壤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土壤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影响土壤状况的因素,给出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地研究土壤,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第一种土地科学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定性分析土壤特性,比如土壤湿度、酸碱度、保持水分的能力等来确定土壤状况。
此外,可以通过观察土壤中的生物,比如动物或植物,来发现土壤状况。
第二种土地科学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用定量分析技术测量土壤中的各种化学、物理和微生物指标,来确定土壤质量的变化。
这种方法还能发现土壤中的潜在有害因素,例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第三种土地科学研究方法是土壤地理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地理分析技术,例如地形、植被和水系的分布、土壤的厚度和层次,来发现土壤的地理特征。
第四种土地科学研究方法是数学模拟分析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土壤中的水、肥、有机物和其他物质运动进行数学模拟,来确定土壤状况变化的原因。
第五种土地科学研究方法是生物土壤学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生物群落结构,比如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来发现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土壤状况的因素。
在研究土壤状况时,上述所有土地科学研究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使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影响环境的因素,以及土壤状况是如何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的。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相关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此外,这些研究方法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土壤的状况并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因此,土地科学研究方法在保护土壤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学--第一章
规 划
环境学 法学 新技术 建筑学 政策学
二、土地利用规划
●定义: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 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 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 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记叙土地规划最早是汉代的《尔雅》,其中记载了公元前15世纪商 代的农、林、牧用地的布局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 野,野外谓之林。”邑指人居住的地方即村庄,郊在邑之外,为村庄 周围的耕地;牧在郊外,耕地的外围是牧地;野在牧外,牧地外围是 荒地;林在野外,荒地外围是林地。
●土地数量不可能增加,土地实施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途径古今中外无非有两条: 一是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不断扩大土地利用 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利用面积/土地总面 积)。 二是向土地利用深度挖潜,增加劳动投入,不 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土地产出率 (产量或产值或能量/单位土地面积)。
●土地是财 富之母 (利用土地) ●土地面积 有限
4、从景观学角度看 :土地即景观
牛津英语词典(1933年 牛津英语词典(1933年)对景观的几种解释, 包括一幅表示内陆自然景色( 包括一幅表示内陆自然景色(如草原、林地、山地 等)的画面;某一地区的地形组合,在视线内的一 片土地或广阔的自然景色。 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就是地面上生态 系统的镶嵌,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是一个比生 态系统高一级的层次,景观就是自然和文化生态 系统载体的土地。因此,景观生态学又被称为 “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C.特罗尔 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C (C.Troll)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控制某一地区不 (C.Troll)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控制某一地区不 同空间单元的土地同空间单元的土地-生物关系。
土地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土地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土地科学与技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但聊到这话题,就像谈论你的花园,或者你家附近的那块空地,甚至你每天踩的那条路。
土地科学其实就是研究土地的特性、用途和管理,听着简单,其实蕴藏的知识可不少哦。
想想看,土地就像我们生活的舞台,它支持着植物、动物,还有我们这些人类。
没有土地,咱们的生活可就成了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真不靠谱。
说到土地,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你知道土壤可以分成几种吗?有粘土、沙土、壤土……每种土壤都像不同性格的人,粘土就像那个慢条斯理的朋友,吸水能力强,但排水不利;沙土就像急性子,排水快,但保水能力差;而壤土呢,简直就是完美主义者,既能保水又能排水,真是个好东东。
可你知道吗?这些不同的土壤影响着我们种什么作物,种得好不好。
土地的利用方式也是个大问题。
现代农业讲究的是科技和效率,大家都想把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到极致。
想象一下,农田里高高的玉米,茁壮的稻谷,这些都是咱们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一起努力的结果。
可是,咱们也不能光想着利益,得考虑环境啊。
过度开发、化肥滥用,可是会把土地搞坏的,谁也不想看见那一片荒芜的土地,像个失落的小孩。
而在城市发展方面,土地科学更是扮演了关键角色。
你见过城市里的那些高楼大厦吧?它们的根基全都在土地上。
城市规划师就像画家,用土地作为画布,把城市的未来描绘得淋漓尽致。
想想那些公园、广场,都是土地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论证和设计出来的,目的是让城市不仅有钢筋水泥的冷冰冰,还有绿色的生机和活力。
土地科学也关乎人类的生存。
可别小看这块土,土壤污染、土地退化可都是大问题。
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不能住在一个被污染的星球上,想想看,这就像你把一盘好菜给毁了,真是心疼得不行。
为了保护土地,我们得从自己做起,减少浪费,尽量选择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土地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生活的负责。
土地科学还让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得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索取。
土地科学与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科学与土地资源管理土地科学是研究土地的形成、发展、利用和管理的学科,而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土地科学与土地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土地科学是研究土地的起源、演变、性质与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土地是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土地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土地的形成、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土地利用与规划等。
土地的形成与土壤的形成是土地科学的基础,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土地的形成与土壤的形成是长期地质、地球化学和地貌过程的结果。
土地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和地貌因素的影响,而土壤的形成则主要受到气候、植被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土地的形成与土壤的形成决定了土地的性质与特点。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农业、工业、建设和生态环境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基础。
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与整理、土地利用权益的调整等方面的工作。
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与布局。
土地开发与整理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与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土地质量,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权益的调整是指对土地利用权益进行调整,保护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土地科学与土地资源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土地科学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土地科学研究土地的形成、发展和利用规律,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土地科学研究土壤的形成与发育、土地利用与规划等方面的知识,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土地资源管理为土地科学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应用场景。
土地资源管理是土地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实践,为土地科学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应用场景。
土地科学的概念
土地科学的概念
土地科学是研究土地的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的特性、功能、利用和
管理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等各个方面,以及人类在土地上的活动与影响。
土地科学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学、土
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管理等领域。
土地资源学是土地科学的基础学科,它研究土地所拥有的数量、
质量、空间分布、形态、利用方式、多功能性等方面的特性。
土地资
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决定了土地所能承载的
各类生态系统、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城市等发展活动以及资源
的开发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规划则是土地科学的应用学科,它主要提供土地利用形
态的基础数据和方法,对各类开发活动进行地理空间规划,从而实现
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和管理。
土地规划为土地利用提供
了科学的方案、指导和控制,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需求。
最后,土地保护与管理是土地科学的一项关键工作,它旨在促进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土地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资源开发控制、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等内容,能够全面了解利用方式对
土地资源的影响,从而为令土地按照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管理提供实
际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 土地利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节 土地科学
资 2、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主导学科
源 在具体主导学科选择上有三种代表性的意见:
环 境
第一,把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为主导学科。
学 第二,把土地经济学作为主导学科。
院 土
第三,认为主导学科不能局限为一门,可以是两门或
地 资
三门。
源 我国的土地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就我国土地科学、
4、西方经济学观点
资 源
马歇尔(英国经济学家):土地的含义指的是大自然无
环 偿赠与人类的陆地、水、空气、光和热等物质和力。
境 学
伊利(美国土地经济学家):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
院 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
土 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
地
资 克里斯钦、斯图尔特(澳大利亚):土地一词是指地表
业
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节 土地简介
资 二、对土地概念的总结
源 环
1、土地的定义
境
土地是由地球上生物、空气、水文、地形
学 院
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
土 地 资
动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互配合形成完整复杂的一个综合系统。它
源 管
不仅是自然的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的经济
源 及所有它对人类生存和成就有关的重要特征,必须考虑
管 理
土地是地表的一个立体垂直剖面,从空中环境直到地下
专 的地质层,并包括动植物群体及过去和现在与土地相联
业 系的人类活动。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节 土地简介
5、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
资 源
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
环
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气、土壤及基础地质、水文和
(1)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源 管
(2)土地数量的有限性
理 专
(3)土地的不可替代性
业 (4)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节 土地简介
资
土地的经济属性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的阶段
源
环 上人类社会对自然加以开发利用所赋予自然的新
境 学
属性。具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院 土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地 资
(2)土地用途的可转化性
源
管
理
专
业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节 土地科学
一、土地科学的内涵
资 源
1、土地科学
环 马克伟《土地大词典》:土地科学是研究土地特性、土
境
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学 院
的交叉学科。
土 中国土地学会《发展中的土地科学》:土地科学是以土
地
地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
资 源 管
理
综合体,更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专
业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节 土地简介
2、本书的重点
资 源
(1)从研究性质看:中国人民大学偏重于从土地管理的角
环 度去研究,本书的重点研究土地的社会科学性质,如土
境 学
地利用规划学、土地行政学、地籍学等。
院 (2)从研究范围看:土地在自然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球陆地
土 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
资 源
土壤指地球表面疏松的、有肥力的、可生长植物的表层部
环
分,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境 学 院 土
国土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领土、领空、领海) 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所有地域空间的总称。土地是一个 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
地 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遇见的未来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是
境 学
土地利用,从而协调人与地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院 土地管理学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对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
土 的管理及协调问题。
地 资
土地法学是从法学的角度研究与土地有关的各种法律,规
源 范土地利用中人与人、人与地的关系。
管 理
土地信息学是研究利用现代信息采集、储存、管理、分析
专 和描述土地信息并提供使用的学科,它为协调人地关系和
环 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境
学 (1)从整体上研究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的
院 土
运动发展及合理利用的规律;
地 (2)土地与人之间的供求矛盾;
资 源
(3)土地与土地关系的综合体;
管 (4)土地问题整体,包括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
理
专 管理;
业 (5)协调人地关系,解决人地矛盾。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节 土地科学
资
源 的社会土地学科;
管
理 研究土地利用系统中经济子系统过程与机理
资 源
(1)土地科学的学科地位
环 土地是一个内涵丰富、综合性强的概念。
境 学
土地科学首先是自然科学的交集,同时,又牵涉到四个一
院 级学科――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现代工程技术学,体现
土 它的综合学科的学科性质。
地 资
(2)土地科学的学科构成
源
根据土地科学分支学科研究范围和抽象程度的不同,在
管 分析、研究有关土地科学组成的建议基础上,可以把土地
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实际 问题是如何合理的利用土地。
理 南京农业大学王万茂教授:土地科学是一个关于土地知
专
识的学科体系。它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研究土
业
地的众多学科组成的群体即学科群。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节 土地科学
2、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
资 源
土地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对象归纳
地 资
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等都不是本书的研究范
源 围,而侧重于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所涉及的空间区域,
管 包括经济、法律关系。
理
专 本书的侧重点在于以地表为基础,在有限的纵深空间内,
业 受技术条件的制约,能够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节 土地简介
3、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土地、土壤、国土、土地资源)
当前,我国对土地科学的研究集中在以下问题:
资 源
(1)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确立合理的土地
环 利用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境 学
(2)保护耕地,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
院 平衡,确保我国粮食供方安全;
土 地
(3)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市场,通过市
资 场机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源 管
(4)运用“3S”技术,开展土地调查,建立土地信息系统,
理 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专 业
(5)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与供应机制,使土地配置 与宏观经济相协调。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节 土地科学
资 源
二、土地科学的性质
环
1、综合性
境
学2Biblioteka 动态性院 土3、社会性
地
4、区域性
资 源
5、应用性
管
理
专
业
土地科学导论
资 源 管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它是 土地的一部分。
理
一般来说国土、土地、土地资源、土壤的外延依次减小,
专
国土包括土地,土地包括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包括土壤。
业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节 土地简介
三、关于土地的一些探讨
资 源
1、土地属性
环 (1)土地的自然属性
境
学
土地的自然属性反映了自然的存在状态。简单的说,
资 源
第一,承载功能:土地由于其物理性质,具有承载万物
环
的功能。
境 学
第二,生产功能:在土地的一定高度和深度内,具有强
院
大的生长万物的能力。
土 地
第三,资源功能: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需要的非生
资
物资源(建筑材料、矿产资源和动力资源等)蕴藏于土
源
地中。
管
理 第四,景观功能:这一作用是对特殊的土地资源而言的。
资 地技术学科、土地管理学科、土地工程学科等分支。
源 管 理
王万茂: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可分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 技术学科,并提出以现行的学科门类含一、二级学科为
专 纵轴,土地科学分支学科为横轴,交叉形成包括土地科
业 学、土地经济学等在内的近20个二级学科。
土地科学导论
第二节 土地科学
土地科学的学科构成,从两个方面进行:
环 境
“本法所称土地,谓水、陆及天然富源”。
学 院
肯特(法律概念):土地不仅包括地面或土
土
壤,而且包括附着于土地的任何东西,不管
地 资
是自然长成的,如树、草木或者是人工造成
源
的,如房屋以及其他建筑物;它所包含的范
管 理
围向上或向下是无限度的,以致包括地上或
专
地下的每样东西。
业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节 土地简介
土地科学导论
第一章 土地和土地科学
资 源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再生产的条件,土地
环
概念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定义;
境 学
土地科学的研究对象、体系、方法、内容也
院
随社会变迁、时空变化而发展变化。
土
地 本章内容重点:介绍土地概念、土地科学的研
资 源
究内容、土地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我
管
国土地科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动态。
资 可生长植物的表层部分。
源 管
(2)土地即地球的纯陆地部分,不包括陆地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