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1《元素及元素符号》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1《元素及元素符号》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3.1《元素及元素符号》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元素及元素符号”,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应用,使学生了解元素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于新的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化学这一学科,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及元素符号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元素符号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3.培养学生运用元素符号进行化学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元素的概念及元素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元素及元素符号的概念,提高学生运用元素符号进行化学计算和表达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等内容。

2.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元素符号的应用。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铁锅炒菜”,引出元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

呈现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让学生了解如何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练习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对元素及元素符号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元素符号进行化学计算和表达?让学生感受元素符号在化学学科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元素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元素及其性质,并能够正确区分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一、导入(5分钟)
引入化学元素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各种元素,引发学生对元素的好奇心。

二、探究元素(15分钟)
1. 带领学生了解元素的定义:由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调查元素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区分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2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共同特点和区别。

2. 展示实验:通过实验展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元素的不同反应特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练习(1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5分钟)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元素的世界。

六、作业(5分钟)
留下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特性,拓展学习。

备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元素知识。

3.3元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3元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3. 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与应用
4. 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与理解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学生已掌握了化学式的基本知识,对物质组成有一定的了解。
2. 学生已学习过原子结构,能够理解元素的概念。
3.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设计将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律的理解以及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证据推理能力: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运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物质的组成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模型建构能力:通过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建立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元素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元素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元素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学生将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包括元素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他们能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功能,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原理。
2. 学生将能够应用元素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分析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案

813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②知道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③了解物质、元素与微粒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石”固态非金属非金属元素: “气”气态非金属“氵”液态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如:氦(He )、氖(Ne)、氩(Ar)、氪(Kr)、氙Xe 等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并回答。

【总结】在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由多至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

②生物体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碳、氢③空气中含量由多到少的元素顺序:氮、氧【提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归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元素 组 成 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构成 原子 构 成 分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原子 总【讲解】从微观的角度,物质由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从宏观讲,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和原子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一、元素1、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①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②元素和原子的对比2、元素的分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3、元素的分布4、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元素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元素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质子数)都是 8,我们将 同
质子数为 8 的所有原子统称
为氧元素。
[引出新课] 课题二 元素
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看图强化概念,让学学生看书,找出元素的 培养分析问
生总结出概念
概念并做上记号
题的能力,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
善于从图形
是什么?
中找规律得
总结:
结论。
一、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
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
素和氧元素组成
(4)氧化汞分子是由
一个汞元素和一个氧元
素组成
(5)氧化汞分子是由
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6)氧化汞是由汞元
素和氧元素构成
(7)氧化汞是由汞原子
和氧原子构成
【讲述】自然界里丰富多彩 的物质世界就是由 100 多种 基本元素组成的,它们在地 倾听,记忆,思考
壳中的分布如下图所示。
边讲边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并
硫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的;
③二氧化硫分子里含
有 1 个硫元素和 2 个氧元
素;
④每个二氧化硫分子
是由 1 个硫原子和 2 个氧
原子构成的;
提升应试能
2、(1)一个氧化汞分子 练习巩固,强化训练, 力
是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 突破难点
原子构成
(2)氧化汞是由一个
汞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3)氧化汞是由汞元
利于提升学 习能力
及时纠正错 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述]物质的宏观描述和微
观描述
元素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注重元素符 号的应用
培养阅读分 析能力 设计意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食物、水、空气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元素又如何分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组原子,并询问学生每组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引出元素的定义。

然后让学生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

最后讨论元素的特点和与原子的区别。

二、元素的存在和分类教师让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并尝试列举一些学过的元素。

同时,让学生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重点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理解元素的定义和区分不同元素。

改写后的文章: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我们研究了有关三元素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食物、水、空气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介绍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接着,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组原子,并询问学生每组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引出元素的定义。

学生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

最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元素的特点和与原子的区别。

在元素的存在和分类环节,教师让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并尝试列举一些学过的元素。

同时,教师让学生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本节课的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和分类,难点是理解元素的定义和区分不同元素。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元素的分类、存在形式和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首先,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化学书中最后一页所示的分类方式。

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惰性气体等。

其次,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地壳中、生物体中和空气中等。

例如在地壳中,各元素按照质量计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

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

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二、学情分析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元素的概念,能够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统一起来科学思维: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科学探究: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路《元素》章节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衔接了前面的原子结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丰富的实例展示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引入,使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性质,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进入《元素》章节学习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概念,对化学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元素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当,难以将元素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此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奇妙的旅程,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基石——元素。

元素,这个听起来既神秘又基础的词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构成了万物的基础。

想象一下,从浩瀚的宇宙星辰到微小的生命细胞,从坚硬的金属到柔软的织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它们有哪些特性?又是如何被发现和分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元素的神秘面纱吧!一、引入新课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知识。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元素》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启发、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成果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活动,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予鼓励性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2.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强调元素的概念、性质、周期律等方面的关键点。
3.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明确元素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a.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元素知识笔记。
b.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知识。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还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现象。
3.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学生分组讨论、研究问题,相互启发、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小组之间的成果分享,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元素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如氧化、还原反应等。
3.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查找相关信息,并能根据元素周期律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涵盖了九年级的化学知识内容。

本节课为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命名元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能力与技能: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元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元素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元素是什么。

2. 学习元素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方式•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解释元素名称的由来和命名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元素的命名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元素。

6. 总结与展示•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命名方式。

•展示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教学课件•练习题卷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举手等。

2.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元素的命名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命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对元素的命名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例、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 元素(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第3章第3节,主要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涉及的重点是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难点是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包括元素符号、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能够正确地给定元素写出其符号;–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和周期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练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性质;–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2.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化学元素的内容,试探学生对元素的理解。

2. 学习新课步骤一:元素的概念和性质1.通过展示元素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元素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元素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步骤二: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1.讲解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包括元素名称的缩写和拉丁文名称的转换规则。

2.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元素符号的命名方法。

步骤三: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规律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包括周期、族、主族和副族的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布局。

《元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元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 元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元素”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与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属于生长性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

2.教材内容的有序性分析(1)“元素”概念在教材中的逻辑顺序新版教科书的逻辑顺序为“分子和原子→原子构成→离子→元素”,与旧版相比,教材将离子与元素的位置对调,在学习了离子之后再学“元素”,更有利于“元素”概念的完整构建。

(2)学生对“元素”概念的认知阶段与目标在“元素”概念出现前,教材已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感知元素,如绪言和本课题的引言部分,让学生对“元素”概念由“模糊感知”发展为“产生表象”后才提出“元素”真正的概念,让学生形成概念。

二、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分析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元素,但是只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对于元素的准确定义还没有接触过。

另外学生对原子结构也有初步了解,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由于微观世界的抽象性,学生可能掌握得不是很好。

2.学生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类比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另外,学生已经学习原子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具备“同位素”的知识储备,可能比较难理解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三、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学习联系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作用、意义;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形成;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展示图片】生活中的物质【讲解】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什么吗?其实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元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元素》。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通过练习题、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元素知识,如氢、氧、碳等元素的符号及简单性质。
2.提问:元素是什么?元素有什么特点?元素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形式?
3.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元素符号》。强调元素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
(二)讲授新知
(2)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业布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求:
1.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4.作业布置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度调整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教学效果。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3《元素元素符号》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科知识,注重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学设计
-结合化学史,介绍化学家的故事和元素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通过环保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如科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关于物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出元素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以便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律。
-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创设情境,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元素性质的应用,如钠在食品添加剂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元素性质的理解。
2.元素性质:以具体的元素为例,讲解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如氧化性、还原性等,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3.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元素周期表中,哪些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3.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领域的发展,了解化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生活实例: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如铁、氧、氢等,让学生认识到元素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元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元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课题课题3元素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2022新课标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学习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对有关元素符号知识的自主学习,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体会元素符号的科学性。

科学思维: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元素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分析,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包含的信息。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重点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元素符号和元素中文名称的由来引入新课。

了解元素符号的由来。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元素符号的必要性。

讲授新课一、元素符号1.书写规律:(1)一个字母的大写(碳C 氧O)(2)两个字母的前面大写后面小写(钠Na 镁Mg)书写元素符号,熟记33种元素符号通过对有关元素符号知识的自主学习,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宏观)(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3)部分元素符号有三个意义。

(对于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单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单质。

)【注意】元素符号前面有系数,就只表示微粒个数!只表示微观意义,不表示宏观意义。

【练习应用】1.用化学用语填空3个氢原子_________2个锌原子_________ 10个碳原子________n个硫原子__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2H_________ Z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2+__________3Mg2+___________ 号,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体会元素符号的科学性。

3.3元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3元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9.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10.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关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
-《元素的发现与命名》:介绍元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元素的命名规则,帮助学生了解元素的历史背景。
3.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
4.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使他们能够主动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关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5.促进学生的科学交流与合作: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元素的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符号。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明确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了解元素在物质世界中的分类及重要性。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例如一大二小的原则,并能熟练书写前20个元素的符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确保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练习,特别是与元素周期律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完成。
-绘制前20个元素的符号,并按照周期表的结构进行排列,强化对元素符号的记忆和周期表结构的理解。
2.研究性学习任务:
2.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周期表的构成,初步认识元素周期律。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元素进行分类,如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并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
3.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某些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如原子序数、电子层数、价电子数等,并能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记忆是基础技能的重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并能正确书写。
-设想:采用歌曲、顺口溜、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记忆效果。
3.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理解元素周期律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原子序数、电子层数、价电子数等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设想:利用模型、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元素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②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并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③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它的信息。

1.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②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①元素的概念。

②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2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的形成。

3建议
区分元素、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4教学方法
概念讲解——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5教学用具
元素周期表
6教学过程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复习提问]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新课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第1课时元素
[提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回答]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讲解]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解答]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板书]特点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活动]请同学们通过模型卡片的拆拆、拼拼,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变化过程:
水→氢气+氧气
氢气+ 氯气→氯化氢
并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在通过同学们讨论之后进行讲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元素不发生变化[板书]元素分布: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讲解]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展示ppt)[总结]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讲解]了解一下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和介绍元素和人体健康的关系(PPT讲解)
[板书]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举例:“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原子举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板书]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特点,我们将元素分成三类。


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
金属元素:“金”字旁(汞除外)
[板书]元素周期表
[讲解]元素周期表从横向和纵向来看:
周期: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讲解]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意义及其本身的意义
[探究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来说一下(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
7板书设计
第1课时元素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点: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