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练习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9《练习九(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9《练习九(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9《练习九(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本节课通过各种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材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但运算速度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
学生对具体的题目类型和解题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加深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各种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理解,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运算练习。
2.准备激励评价的方法,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老师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2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回答,并解释答案的得出。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运算练习。
例如:小华有5个糖果,他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糖果?引导学生进行运算,并解释答案的得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加减法的运算练习。
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化的环节,如拼图游戏、卡片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运算练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练习九教学设计教案
【板块三】
1.出示练习题。
2.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自主学习。
【板块四】
A.必做题:
提问:想一想,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问:这些题目都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小结: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式题,在计算时都要按从左向右的顺序来计算。
师:要求每组分得几本,你是怎么想的谁来说说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师:要求平均每人分得几本,首先要知道什么数量关系式是怎样的
师:谁来说说你从题中知道些什么
师:谁来说说要求要租多少条船可以怎么想谁来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
师:要求一共享多少元,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你是怎么做的
B.选做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试做。
集体交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练习九教学设计教案
练习九
教学内容
书本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计算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学过的算法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说说第5题的思考过程。
四、及时巩固内化(预设15分钟)
A.必做题: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按照题意,同桌两人进行对口令练习。
2.完成练习九第3题。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九第4题。
指名上黑板,其余自练。
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解答。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思路。
B.选做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加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加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和发现加法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互相学习和借鉴。
4.教师讲解:教师总结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位数加一位数1.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不退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不满十不进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计算准确性: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7课《练习九(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九(第1课时)》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和提高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如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等,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的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和提高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基本的加减法运算题目,如“7+5=?”、“8-3=?”等,让学生进行解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5个苹果,请问小明的妈妈一共买了几个苹果?”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1《练习九 (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1《练习九(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九(第2课时)》是苏教版南京二年级数学上册4.11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认识时间,时分关系,学习用钟面表示时间,以及简单的时刻比较。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时间概念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时分关系,能够用钟面表示时间,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刻比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小时和分钟。
但是,他们可能对时刻的表示方法,以及时刻比较的方法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时刻的表示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时刻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时间,理解时分关系。
2.学会用钟面表示时间,能够进行简单的时刻比较。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时间,理解时分关系,学会用钟面表示时间。
2.教学难点:时刻比较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时间概念。
2.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时间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钟面的图片,实物钟表。
2.准备与时间相关的情境图片。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时间是什么吗?在生活中,你们是怎么看待时间的?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钟表和钟面图片,向学生呈现时间概念。
让学生观察钟面,认识钟面上的数字,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钟表和钟面图片,尝试用语言描述当前的时间。
例如:“现在钟面上是3点15分”。
4.巩固(10分钟)通过出示不同时间的情境图片,让学生用钟面表示出这个时间。
例如: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个小男孩在3点钟的时候在等校车,让学生用钟面表示出这个时间。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8课《练习九(第2课时)》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8课《练习九(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8课《练习九(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一些复杂一点的运算可能会感到困难。
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对数学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在课堂活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性差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内容包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如小动物卡片、水果卡片等,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或水果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小猫有3只,小狗有2只,一共有几只动物?”让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练习九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练习九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计算乘法算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及应用2. 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熟练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乘法口诀表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激发学生对乘法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乘法是一种简便的加法运算。
3. 案例分析:通过教学挂图,展示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2. 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乘法算式2. 提高题: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乘法相关的图片或生活场景,如游乐场的旋转木马、超市的购物车等,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这些场景中的乘法问题。
例如,旋转木马上有4匹马,每匹马上可以坐2个小朋友,那么一共可以坐几个小朋友?通过这样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和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乘法的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9《练习九(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9《练习九(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9《练习九(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对加减法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整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练习题、实际情境等,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九》教学设计
第4单元练习九课题:练习九教材分析:本节课继续进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综合练习,教材第9题以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形式,帮助学生整理已经学过的除数分别是4、5、6的除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设计理念:通过乘法和除法的对比练习,有利于学生体会两种运算的特点,逐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同时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以突出乘法计算在思考方法上的不同。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求两步计算的基础,所以先求和,再求商的连续问的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初步感知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分析数量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两步计算实际问题作准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口诀的方法,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育人目标: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除法。
教学难点:收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游戏:一位小朋友说一句口诀,同桌说相关的除法算式。
(可以老师和一位学生先练一下)在这个游戏中,你们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情况?(有的可以算两道,有的只能算一道)在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列举出只能算一道除法算式的口诀。
(要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上一节练习课。
(出示课题)二、基本练习。
1.第1题。
集体订正,说说一般根据口诀可以计算几道除法算式。
你能说一个特殊的吗?2.第2题。
提问:你知道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指出:叶子上的两个数相乘,得花朵上的数;根据花朵上的数和其中一片叶子上的数,可以用除法计算出得数。
3.第3题。
集体订正,说说每一组算式的联系,它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4.第4题。
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句口诀算的。
三、综合练习。
出示图,想一想:图中画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出:左图每棵树上有3只鸟,有2棵树,一共有6只鸟;右图有3串枇杷,每串4个,一共有12个。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1《练习九(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1《练习九(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1《练习九(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进位和退位的处理,以及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但对进位和退位的处理还不够熟练,对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进位和退位的处理,以及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3.让学生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例子,用于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方法。
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则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九(二)-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九(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三位数字的读法、写法及其大小关系。
2.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组合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三位数字的读法、写法及其大小关系的理解。
2.三位数的加减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组合计算问题的解决。
2.对读写数字的熟练应用。
三、教学过程1. Class 1任务一:学习三位数字的读法、写法及其大小关系。
1.老师介绍三位数字的定义及其大小关系,并可以在黑板上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让学生亲自读出一些三位数字,加深记忆。
3.老师让学生完成一些三位数大小比较的题目,进行练习。
任务二:学习三位数的加法。
1.老师简单地讲解三位数的加法原理,并可通过画图方式进行说明。
2.示例练习:372 + 84 = _____,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运算,然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2. Class 2任务一:讲解三位数的减法原理。
1.老师简单地讲解三位数的减法原理,并可通过画图方式进行说明。
2.示例练习:832 - 67 = _____,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并运算,然后再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
任务二:组成三位数的加减运算。
1.老师在黑板上列出几组三位数的加减运算问题,要求学生自主组合计算。
2.组合完成后,进行互相检查,讨论出正确答案。
任务三:综合练习1.以课本《练习九》为例,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
2.错题讲解:老师检查并纠正学生的错题,让学生弄懂错误的原因。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九》的第二部分作业。
2.课外扩展:设计一些有趣的三位数的加减运算题目,让学生课后完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的读法、写法及其大小关系,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组合计算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三位数字的大小比较理解不太深入,需要更多经验的操作练习。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九第二课时-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九第二课时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内容1. 练习九第二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2. 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 通过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
2. 讲解: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九第二课时的题目,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二年级上数学教案练习九第二课时苏教版2. 板书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注意事项、课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九第二课时的题目。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教学效果是否满意。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数学思维等方面是否有提高。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来说一说?2. 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你们猜一猜,它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解环节的设计1. 示例法: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3412,来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个算式,然后引导学生发现,34减去12,实际上是34减去10再减去2。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1)》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1)》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7、8、9,简单运用数字进行加减运算。
2. 学生能够根据题意画出表示数字的线段和圆点。
二、教学重点1. 学习数字7、8、9的写法和读法。
2. 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地画出表示数字的线段和圆点。
三、教学难点1. 从线段和圆点出发学习数字,需要学生对这些符号的准确理解。
2.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数字加减运算,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教学活动。
2. 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数字的形状和构造,让学生从线段和圆点入手认识数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1) 张贴数字7、8、9的卡片,让学生辨认,猜测卡片上的数字是什么。
(2) 让学生跟读数字,熟悉数字读法。
2. 新课讲解(20分钟)(1) 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应用场景。
(2) 从线段和圆点出发教授如何画出表示数字的符号。
例如,数字7由两个线段组成,第一个线段从上往下斜着往右,第二个线段从右往下斜着往左。
(3) 教师讲解数字加减运算的基本方法。
通过小学生熟悉的口算,让学生理解加减的基本原理。
(4) 让学生看懂题目意思,再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画出表示数字的符号,并能够灵活使用数字完成一些简单的加减运算。
3. 练习与讲评(25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九(1)》的题目,检查学生准确率。
(2) 教师让学生讲解答案,解释正确的绘制方法和数学计算过程。
4. 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简单总结数字7、8、9的特点和重点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区分不同的数字。
2. 评价学生绘制数字符号的准确性和速度。
3. 观察学生算术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九(二)-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练习九(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并认读两位数的数码。
2.能将数码按照个位和十位分别进行排序。
3.能够在两个两位数中选择较大的数。
4.能够通过练习提升熟练度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1.两位数的数码认读。
2.数码的排序方法。
3.比较大小。
三、教学难点1.比较大小的方法。
2.排序中的个位和十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两个两位数(例如,36和84),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重新排序,将两数互换位置。
2. 讲解和练习1.教师呈现两幅图片,一幅是个位上有数字1到9的图片,另一幅是十位上有数字1到9的图片。
学生需要观察图片中的数码,并说出数字。
2.教师出示多个两位数,让学生挑出两个最大的数,拿出指定数字卡片并给予奖励。
3. 深化和延伸1.将数码集合起来,要求学生将数码按照大小排序,并完成任务卡片上的题目。
2.学生跟着老师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五、课堂小结数码排序是二年级上数学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认读两位数的数码、如何将数码按照大小排序,以及如何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认真掌握这些技能。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练册中的习题。
2.在课外练习中,尝试挑战数字大小游戏。
七、教学要点提醒1.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练习应当贴近实际生活,并且跟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3.练习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都应该避免,以便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九 教学设计
【板块三】
1.出示练习题。
2.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自主学习。
【板块四】
A.必做题:
提问:想一想,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提问:这些题目都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小结: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式题,在计算时都要按从左向右的顺序来计算。
师:要求每组分得几本,你是怎么想的?谁说说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使用乘法口诀,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一、交流预习成果。(预设3分钟)
拿出预习作业,全班交流,错的订正。
二、预习拓展引新。(预设2分钟)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预设10分钟)
自主学习菜单:
1.试做书本练习九第1~5题。
2.思考第4题的运算顺序。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思路。
B.选做题:
(1)把40本故事书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几本?
(2)每个小组有4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得几本?
【板块一】
出示预习作业,交流预习成果1。
【板块二】
1.引入: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题目,我们都是按什么顺序来计算的?
谈话:今天我们要用到以上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板书课题)
3.说说第5题的思考过程。
四、及时巩固内化(预设15分钟)
A.必做题: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按照题意,同桌两人进行对口令练习。
2.完成练习九第3题。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计算练习九第4题。
指名上黑板,其余自练。
全班交流。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九教案 苏教版
练习九教学内容:课本第55—56页练习九第1-8题。
教学三维目标: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
二、计算练习。
1.口算:完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第2题,(1)学生一组一组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它们分别用了哪句乘法口诀?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注意对班级准确率、速度的记录。
4.完成练习九第5题。
学生根据图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5.完成练习九第6题。
完成后全班交流,说说这两题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挂图,学生看图。
想一想:题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各自的想法,并说说列式的理由。
四、课堂作业练习九第4、8两题课后反思:第八课时练习九(2)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三维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根据乘、除法的含义解决相关问题,学会正确计算乘、除法。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0÷5= 6×2= 4×3= 4×6=15÷3= 5÷5= 12÷3= 2×3=3×6= 5×5= 3×5= 12÷2=6÷3= 18÷6= 8÷4= 30÷5=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几题的计算过程。
2、口答。
(1)3个6是多少?(2)把3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3)18里面有几个3?二、解决问题的相关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9题。
(1)出示第9题插图。
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练习九苏教版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练习九第55-56页第1-8题第(7)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的程度。
2、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光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一、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运用以前学过的一些知识,看一看谁算得做好、最快。
(出示课题)2二、学习新知1、完成练习九第1题。
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道题都是已知乘法口诀中的积和另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计算时都用同一句口诀。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看第一颗花上的三个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规律后,再完成填空。
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每组都要先读一读口诀再计算。
反馈时,说说填空时的思考方法。
123、完成练习九第3题。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乘、除法的关系,明确:因为3×6=18,所以18做被除数时,如果除数是3,商就是6,如果除数是6.商就是3。
4、完成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其中的发现。
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5、完成练习九第5题。
分别根据两幅图各写一道乘法算式与两道除法算式,帮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6、完成练习九第6题。
两道题都是把20根萝卜平均分,第(1)题是每5根一份地份,求可以分给几只兔,第(2)题是平均分成4份,求每只兔分得几根,两道题都可以用除法计算,都可以用“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求商。
反馈时,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以及写出的一道乘法算式与两道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列式计算。
反馈时要让学生167、完成练习九第7、8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看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把刚才的完整的说一说。
比较两道题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题目)大家齐读。
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2)》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 (2)》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有关小学数学加法算式的正确语言表达。
2.能够精确地朗读加法算式中的数字,以及数学符号“+”和“=”。
3.能够快速地、正确地完成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4.能够熟练地用图解法表示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2.教学难点:用图解法表示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数学加法算式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学加法算式,并询问他们知道如何读懂这个算式。
2.引导学生一起读出算式中的数字,以及数学符号“+”和“=”。
3.提醒学生注意读数时的正确方法,例如将数字“8”读作“八”,不读作“十八”或“一十八”。
2. 核心内容: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1.向学生介绍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例如“3+4=?”。
2.通过口算的方式,让学生尝试在脑海中快速计算出运算结果,例如“3+4=7”。
3.引导学生将口算背景知识转化为书面表达,将运算结果用数学符号写出来。
4.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符号“+”和“=”的含义,例如“+”表示两个数合在一起,而“=”表示两个数相等。
5.通过多个例子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
3. 拓展运用:用图解法表示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1.向学生展示图解法表示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例如将3个火柴棒表示为数字“3”,将4个火柴棒表示为数字“4”,然后将它们分别排列在两条线上,用一条竖线连接它们,表示两个数合在一起。
2.让学生尝试自己用图解法表示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作品。
3.通过示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解法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加法运算。
4. 教学总结和归纳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习数学加法算式的重要性。
2.列举学生在今天的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例如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数学符号“+”和“=”的含义、图解法表示加法运算等。
3.鼓励学生在课后课外继续巩固所学内容,并提供相关练习题。
《练习九 (1)(第7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练习九(1)(第7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读数并绘制长度为2、3、4的直线段。
2.能够比较两根直线段的长度,会使用“长”、“短”进行描述。
3.能够找出两根直线段的长度是相等的,并能正确使用“相等”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教具:幼儿绘图本、粘土和尺子等。
2.获取学生的姓名列表,准备评价学生的表现。
教学流程导入环节1.学生将课桌上的文具摆整齐,整好了再举手示意老师。
2.教师与学生们互相问候,然后询问学生某些数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1米等于多少分米?”等。
3.教师出示一个长条形物品,让学生猜测它的长度是多少,让同桌合作猜测。
最后询问学生们的答案,并比较出物品实际的长度,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习环节1.给学生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许多不同长度的线段,教师请学生根据线段的长度,自己在幼儿绘图本上绘制3道长度为2的线段、2道长度为3的线段、1道长度为4的线段,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结果。
2.针对学生的绘制结果,教师介绍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让学生们自行测量1道长度为2的线段、1道长度为3的线段,以及讨论原因和方法。
3.学生使用尺子测量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用粘土和尺子亲自制作出各自两条长度相等的线段,并且将里面较短的线段取出来拼成一条四道线段的长度。
4.在制作完毕后,学生互相交换粘土线段,并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是否相等,并让学生使用“相等”进行描述。
5.让学生将尺子在纸张上变换位置,在数根直线段长度相同和不同的情况下进行观察和比较,并让学生用“短”和“长”进行简单描述。
6.回到学生的绘图本上,让学生重新绘制两道3个单位长度的线段,并测量它们的长度,最后让学生进行“比较-Notability”,让学生用“相等”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结束环节1.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将它们记录在笔记本上。
2.学生将自己的笔记放在同桌前,整理好自己的文具离开座位。
3.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练习九_苏教版
练习九。
(教材第55、第56页的内容)1.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
2.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确计算乘除法。
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师:根据乘法口诀求商,你学会了吗?要想又快又准地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必须熟记乘法口诀,咱们先来一起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好吗?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乘法口诀。
师:只有熟记乘法口诀,才能顺利高效地解决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3题。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习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重点说清想法:根据每组的乘法算式提示的乘法口诀,就比较容易计算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师:你能自己看图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5题。
师:从第一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生1:有2棵大树,每棵大树上有3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所以乘法算式就是3×2=6(只)或2×3=6(只)。
生2:如果看成一共有6只小鸟,平均停在2棵大树上,每棵大树上有多少只小鸟?算式就是6÷2=3(只)。
如果说成是一共有6只小鸟,每棵大树上停3只小鸟,需要几棵大树?算式就是6÷3=2(棵)。
师:说得非常有道理。
那么自己看第二幅图,在小组里说说你看懂了什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自己看图,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清图意。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呢?练习九把一个数平均分成积分,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1.让学生在练习中来加深体会乘除法的意义,并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进一步辨别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计算,什么样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乘法口诀的知识,而且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九教学内容书本练习九第1~5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口算。
2.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计算乘、除法范围内的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 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运用学过的算法解决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使用乘法口诀,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
一、交流预习成果。
(预设3分钟)拿出预习作业,全班交流,错的订正。
二、预习拓展引新。
(预设2分钟)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
(预设10分钟)自主学习菜单:
1.试做书本练习九第1~5题。
2. 思考第4题的运算顺序。
3. 说说第5题的思考过程。
四、及时巩固内化(预设15分钟)
A. 必做题:
1.完成练习九第2题。
按照题意,同桌两人进行对口令练习。
【板块一】
出示预习作业,交流预习成果1。
【板块二】
1. 引入: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题目,我们都是按什么顺序来计算的?
谈话:今天我们要用到以上的知识来学习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
2. 揭示课题:《练习九》
【板块三】
1. 出示练习题。
2.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单自主学习。
【板块四】
A. 必做题:
提问:想一想,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提问:这些题目都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小结:计算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式题,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