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含反思-集体备课)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反思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
物体位置的方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
中发展空间观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位置
教学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重难点、关键:
1、重难点:
运用两个数据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2、关键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的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读法和数码,并掌握数码对应数的含义;
2.掌握数的顺序读法和比较大小方法。
3.能够将生活中的数码进行转化,有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
1.数的读法和数码的掌握;
2.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1.生活中数的转化;
2.合理运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的教学课件;
2.学生的教材和活动本。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老师通过图片或一些小游戏,引导学生们认识数字的基本概念,比如:0到9的数码,10、100、1000等数的意义。
2.让学生们自己去数班级中的学生人数,并将这个数字转换为生活中更常用的表达方式,比如:“20个人”。
3.引导询问学生“你会几个数字?”“通过你会的数字数字能表达哪些信息?”等问答交流。
讲解(15分钟)
1.教师介绍数的读法和数码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们能够对0到100的数码进行读音转换。
2.通过数字的读法和数码的理解,教师解释更大的数的读法,比如百、千、万,以及更大的数的表示方法。
3.设计一些连接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们运用课堂知识,将生活中的数转化成数码。
练习(20分钟)
1.针对学生们已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些合适难度的练习题,比如利用给定的数字,让学生们读出这个数。
2.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这些游戏等形式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数和数码之间的关系。
3.或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合作,完成一些有公开评选或展示的任务,比如看谁能最快准确地将一串数字抄在黑板上。
讲解(10分钟)
1.通过一些形象化的比喻,教师向学生们演示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精选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
一、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比的意义”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中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方法的设计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安排
10Hale Waihona Puke Baidu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学生通过展开动手、动脑的探索活动,发现、领悟并掌握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其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设
想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但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难:
1.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化;对圆柱、圆锥侧面的认识,是学生从“整体辨识”到“局部刻画特征”的又一个提升。
2.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和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大多数学生对必需的面积计算已经熟练掌握,但有少部分学生忘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用“转化”的方法探索新知,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运用能力还是比较薄弱,尤其是转化几何形体方面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
(3)让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用圆规可以画出半径已知的圆或直径已知的圆。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动手活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与人合作、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2、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体验圆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圆
1、出示幻灯:生活中的圆
摄影,你在这些美丽的画面中发现了什么图形?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一个圈?
2、揭示课题:圆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板书:圆的认识
3、同学们喜欢玩套圈的游戏吗?现在就来试试?
我这里有一个玩具,要求你站在离它三米远的地方,扔一个圈。你能站在哪里?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优秀10篇)
教学目标:篇一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1/5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总结篇二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分数乘分数
教学目标:篇三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目标:篇四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分数乘法的计算、解决问题三部分。编排思路是,单元主题图呈现生活中应用分数乘法来解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单元教学启动学习动力;分数乘法包括计算法则的推导、归纳、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要会运用约分的技巧。解决问题部分,主要安排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在问题设计和安排上跳出了以往单一性指向的问题呈现方式,用多角度、辐射式问题指向给学生呈现现实生活问题,锻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数乘法包含了分数乘整数和分数乘分数。与传统教科书相比,相对淡化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意义要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去理解,一般不作单独的区分。分数乘整数或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较易理解,而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又是难点。教科书先安排了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再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用知识过渡的方法分散难点。
解决问题的内容,主要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它是第三单元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以及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基础。教科书在编排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选用主题图中汽车行驶的画面,呈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直接给出标准量(单位“1”的量),要学生通过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分率所对应的量是什么,再联系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策略解决。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问题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方法,又能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
在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里,教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并联系后项是100的比,体验了百分数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数与小数的相互改写,为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做了必要的准备;还教学了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初步应用了百分数。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继续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包括四个内容,依次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编排了六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全单元的内容分成四段教学,最后还有单元的整理与练习。
1.以现实问题中百分数的意义为突破口,通过推理分析数量关系,探索算法。
解答例1的关键是理解问题的具体含义,教材借助直观的线段图,让学生思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应该怎样理解。明确这个问题是求实际造林面积超过原计划的公顷数相当于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从而产生先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再求4公顷是计划造林面积16公顷的百分之几这样的思路。或者先算出实际造林面积是原计划的125%,再得出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25%的结论。两条思路、两种算法都是把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看作单位1(即100%),在线段图上能清楚地看到,两种解法最终都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部分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练习一第1题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几求增长百分之几,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几求是百分之几,通过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含义,还带出了下降百分之几这个概念。
统编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统编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熟练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
- 理解跨数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
-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 能够准确进行跨数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运算。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加法运算
- 教学重点:正数的加法运算。
-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研究,然后进行练和巩固。
2. 数的减法运算
- 教学重点:正数的减法运算。
- 教学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研究,然后进行练和巩固。
3. 跨数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运算
- 教学重点:带有进位的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运算。
- 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学题目和实例引导学生研究,然后
进行练和巩固。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 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回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
2. 知识讲解与练
- 针对数的加法运算进行讲解,辅以示意图和具体的实例。
- 针对数的减法运算进行讲解,辅以示意图和具体的实例。
- 针对跨数整十、整百的加减法运算进行讲解,辅以示意图和具体的实例。
3. 拓展练与巩固
- 给学生布置一些练题,让学生在课后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归纳
- 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研究态度、参与度等。
2. 批改学生完成的练题,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的问题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统编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2.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整数概念及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1. 整数的概念;
2. 整数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1. 整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则与方法;
2. 综合应用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教具;
2. 学生准备:纸笔、课本。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个有正数和负数的数轴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是否见过这样的数轴?”“你们如何判断这上面的数
是正数还是负数?”(学生通过观察数轴左边和右边的数字大小,判断正负性。)
引入整数的概念,解释整数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整数的加法
1. 教师出示两个数轴图,分别表示2 + 3和-2 + 3,让学生观察数轴上的变化,并让学生进行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数加法的规则:“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取相同绝对值的符号。”
3. 教师进行示范,解释整数加法的步骤和方法,例如:4 + (-3) = 4 - 3 = 1。
4. 学生进行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Step 3:整数的减法
1. 教师出示两个数轴图,分别表示2 - 3和-2 - 3,让学生观察
数轴上的变化,并让学生进行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数减法的规则:“减去一个负数,相当
于加上这个负数的相反数。”
3. 教师进行示范,解释整数减法的步骤和方法,例如:5 - (-2) = 5 + 2 = 7。
小学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感悟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1.分数的乘法
2.分数混合运算
3.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
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
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
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
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
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
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
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
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数乘
整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中,能够感知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领会数学美。
教法和学法: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
整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10课时
教 学 设 计
教学感悟
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2.掌握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分数乘法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掌握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相乘与整数相乘的关系。
2. 难点
•理解分数相乘的运算规律。
•能够正确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括分数乘法的示例,练习题等)。
2.笔、纸、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5分钟)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2.概念讲解(15分钟)
–讲解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举例说明分数相乘的方法。
3.示例演练(20分钟)
–通过几个实际的示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帮助学生掌握乘法规律。
第二课时
1.复习(10分钟)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掌握程度。
2.练习训练(25分钟)
–让学生完成几道分数乘法的练习题,加深对乘法规律的理解,强化计算能力。
3.拓展应用(10分钟)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知识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解答一道应用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乘法展开,通过生动形象的引入、概念讲解、示例演练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分数乘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复习旧知。
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⒈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⒈、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分数乘法有关的练习吧!(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⒈、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三、全课总结。
计算时,要掌握好计算方法,准确计算。
板书
分数乘法练习课
40×11/20=22(种)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优秀5篇
探究新知。篇一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2/9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2/9块,三个人吃了几个2/9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2/9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
2/9+2/9+2/9=2+2+2/9=6/9=2/3(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2/3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
2/9×3。再启发学生说出2/9×3表示求3个2/9相加的和。
(3)比较2/9×3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2/9×3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2/9×3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2/9的和。学生计算,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2×3/9=6/9=2/3(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2)引导观察:2×3/9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2/9×3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定义;
2. 能够比较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关系;
3. 能够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
1. 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定义;
2. 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比较;
3. 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练习题。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1. 利用教学PPT或黑板上,呈现“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定义。
2. 引导学生回顾四则运算中的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Step 2:引入新知
1. 展示两个数,一个正整数和一个负整数,比如5和-3。
2. 通过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正整数大于负整数的规律。
3. 引导学生总结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关系。
Step 3:巩固与拓展
1. 给学生出示一些数的大小比较题目,要求学生用“<”、“>”或“=”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找出规律,并用不等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Step 4:综合练习
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检查学生的答案,解答他们的疑惑。
Step 5:课堂总结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大小关系。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比如在温度、海拔等方面的比较。Step 6:作业布置
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让学生探索并理解数的大小关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展示、比较、练习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本册教案的说明:
1、单元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教案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和教学后记等7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过程由旧知铺垫(或情境创设)、新知探究、当堂测评和课堂总结4部分组成。
2、整个教学去掉了以往的“作业布置”环节,使学生课堂紧张,课外轻松。提高学习效率。
3、课件内容融于教案之中。
4、注重情境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5、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及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共 2 课时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共12课时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共13课时
第四单元: 圆共10课时
第五单元: 百分数共13课时
第六单元: 统计共 2 课时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共 1 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投影仪、本班学生座位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能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吗?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个”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让学生先说说
2、我们全班有48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3、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出示本班学生座位图)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对照座位图初步感知,说出自己的位置。个别汇报,集体订正。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比较(2,3)与(3,2)的不同。
{在比较中发现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对的更深了解。}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里的座位、地球仪上的经纬度、我国古代围棋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当堂测评
教师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评比纠错。
{做到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懂的?
{让学生说出,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位置(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