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SPC管理办法一、引言SPC是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的缩写,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识别过程变化的统计技术。
SPC管理办法是指制定适当的管理规定和程序,以保证SPC技术的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
二、SPC管理的重要性SPC管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变异性、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过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的SPC管理,企业可以实现持续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赢得客户信赖。
三、SPC管理办法的制定1. 确立SPC团队建立专门的SPC团队,负责制定、执行和监控SPC管理办法。
团队成员应具备统计学和质量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2. 制定SPC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SPC管理制度,包括SPC技术的应用范围、监控指标、数据采集频率、异常处理程序等内容,确保SPC技术的有效应用。
3. 培训和考核对SPC团队成员和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SPC 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定期进行考核,确保SPC管理办法的有效执行。
4. 数据采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体系,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利用统计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识别过程变化和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5. 持续改进定期审查SPC管理办法,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持续改进是SPC管理办法的核心目标。
四、SPC管理办法的执行1. 落实责任明确SPC团队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执行机制,确保SPC管理办法的有效执行。
2.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的SPC管理计划,包括数据采集计划、分析计划、改进计划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安排和时间要求。
3. 实施监控定期监控SPC指标和过程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确保过程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
4. 持续改进根据监控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SPC管理办法,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制度,实现持续改进和提高。
五、SPC管理办法的效果评估建立有效的SPC管理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对SPC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优化管理措施,实现SPC管理效果的持续提升。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用于监控工业生产中过程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为了有效实施SPC,许多组织和企业制定了SPC管理办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SPC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SPC管理办法的概述SPC管理办法是指为了有效实施SPC,监控和提高过程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组织或企业确定的管理措施和规范。
它包含了SPC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责任分工、培训要求、数据收集和分析、改进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SPC管理办法的基本原则1. 管理层支持和承诺:SPC管理办法要求管理层高度重视和支持SPC的实施,以确保SPC能够得到充分的资源和关注。
2. 全员参与:SPC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部门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事业。
SPC管理办法要求全体员工对SPC有基本的了解和参与,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贡献。
3. 数据驱动决策:SPC管理办法强调要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决策,通过对过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4. 持续改进:SPC管理办法要求组织或企业不断改进过程和产品质量,通过SPC实施周期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隐患,并持续优化改进。
三、SPC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1. 组织机构与责任:SPC管理办法要求设立SPC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SPC的规划、实施、培训和维护。
同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在SPC实施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培训要求:SPC管理办法要求组织或企业对SPC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SPC基本原理、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SPC软件的使用等。
3. 数据收集和分析:SPC管理办法要求组织或企业制定明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程序,包括收集何种数据、如何统计分析数据、数据报告和反馈等。
4. 控制图的应用:SPC管理办法要求组织或企业在适当的环节应用控制图监控过程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要求明确控制图的绘制方法、规范解读控制图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管理质量的方法,它通过收集和分析来自过程的数据以控制过程的变异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SPC管理办法的基本理念、实施步骤和用户注意事项。
基本理念SPC管理办法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过程数据以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
该方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减少过程变异性来满足和超越客户的质量要求。
为此,SPC管理办法需要从可度量的数据中收集信息,根据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方案。
实施步骤SPC管理办法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阶段一:定义过程首先需要清楚地定义需要进行SPC管理的过程,明确在过程中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以及如何收集这些数据。
阶段二:数据收集与分析这一阶段需要完整地记录过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过程的变异性和潜在问题,并确定改进重点。
阶段三:过程控制与改进在这一阶段,需要采取措施控制过程中的变异性,并制定改进计划。
改进计划的重点是消除根本原因,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同时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阶段四:持续改进SPC管理办法的最终目标是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需要对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制定长期改进计划,确保质量持续提高。
用户注意事项在实施SPC管理办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
根据不同的过程和问题,选择合适的SPC工具和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改进计划的制定。
2.建立正确的数据收集过程。
保证收集的数据准确、完整、及时,并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数据收集流程。
3.保证SPC管理员的专业能力。
SPC管理员应具备良好的统计和数据分析技能,同时应了解业务过程和质量管理方面的知识。
4.推动改进计划的执行。
实施SPC管理,需要确定改进计划的重点和优先级,并推动计划的执行,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SPC管理办法是一种旨在提高质量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过程数据,控制过程的变异性,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SPC管理办法

5.5.1.12将5.5.1.6及5.5.1.7所计算得之X及R数据,点绘在适当位置,并在相邻两点间以直线连接。
5.5.2管制界限之检讨
5.5.2.1如所有之点全部在界限内且随机散布着,则可以用作制程管制。
3.2Ca:制程准确度(Capability of Accuracy),在于衡量制程之实绩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之一致性。
3.3Cp:制程精密度(Capability of Precision),在于衡量制程之变异宽度与规格公差范围相差之情形。
3.4Cpk:制程能力指数,综合Ca与Cp两值之指数。
四、职责:
5.5.1.3按产品生产之顺序或测定顺序排列数据。
5.5.1.4数据分组:每组所含之样本个数称为样本数,以n表示。样本之组数以K表示。分组法与层别有关,普通按时间顺序或测定顺序分组,使组内不含异质数据,并使n=2~5之间最为适当。
5.5.1.5将分组之数据记入数据记录表。
5.5.1.6计算平均值Xbar=(X1+X2+…+Xn)/n(每一组)
5.5.2.2如有点超出管制界限,则应调查原因,并加以消除。然后去除这些点之数据,在用剩下来之数据,重新计算管制界限。
5.5建立管制图之步骤:
5.5.1建立解析用管制图:
5.5.1.1选定管制项目:依照规范或本办法要求选择对产品质量特性有重要影响之要因或重要质量特性作为管制项目。
5.5.1.2搜集数据:搜集最近之数据至少25组且100个数据以上,对这些数据之来源应充分了解,并要求以后之制程其情况须与搜集数据时相同。
5.2SPC管制项目之制定,可由品控部门依照现场实际生产状况,或者其它单位有提出要求来决定。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目的和范围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基于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的质量管理工具,旨在帮助组织实现过程稳定性、持续改进和产品质量提升。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有关SPC的流程和活动,并旨在确保有效的SPC 实施和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1. SPC: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通过对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确保过程处于预期状态,并可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的质量管理方法。
2. 过程能力指数: 衡量一个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统计指标,常用的过程能力指数有Cp、Cpk、Pp和Ppk。
3. 控制图: 用于展示过程数据变化和异常情况的统计图表,常见的控制图有x-bar和R图、x-bar和s图、P图和C图等。
4. 规格限制: 产品或过程所需满足的上下限要求。
5. 样本: 从过程中随机选取的一组数据用于分析和判断过程状态。
三、SPC实施要求1. 测量与数据收集要求(1) 所有关键过程的测量点和方法应当明确定义,测量设备的校准要求和频率应合理设定并执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按照规定的采样计划和频率,进行数据收集和记录,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2. 控制限规定(1) 确定过程的规格限制,并根据规格限制计算过程能力指数,确保过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确定控制图的中心线和控制限,中心线应设定为过程的目标值或历史的中心值,控制限应根据过程稳定性和能力指数来确定。
3. 控制图使用规定(1) 选择适当的控制图类型和参数,如x-bar和R图适用于连续数据,P图和C图适用于计数数据。
(2) 根据采样计划,及时绘制控制图,并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判断,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 异常处理要求(1) 当控制图中的点超出控制限时,表示过程出现异常,需要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分析,确定异常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2) 一旦异常原因排除,应及时对过程进行重新检验,并重新绘制控制图,确认过程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方可继续生产。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SPC管理办法背景介绍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即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利用统计方法监控和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
通过采集和分析过程中的数据,SPC管理办法可以匡助创造商实时检测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目的和范围SPC管理办法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
本办法适合于所有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的生产流程,包括但不限于创造业、加工业和服务业。
核心原则实时监控SPC管理办法的核心原则之一是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指标。
通过采集数据并及时分析,可以实时了解生产过程的情况,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统计分析SPC管理办法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来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
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过程中的变异和趋势,从而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过程改进SPC管理办法旨在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SPC管理步骤步骤一:定义关键指标在SPC管理中,首先需要确定关键指标,并建立相应的测量方法和测量频率。
关键指标应该能够直接反映产品质量的情况,并与客户需求相符合。
步骤二:数据采集采集关键指标的数据,包括样本数量、样本频率、样本来源等。
数据应具备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可以通过自动采集设备、人工抽样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
步骤三: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均值、标准差、过程能力等。
通过控制图等方法可视化分析结果,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并识别异常情况。
步骤四:过程控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则需要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恢复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步骤五:持续改进SPC管理办法强调持续改进的重要性。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概述本文旨在规范和管理各个部门的SPC(统计过程控制)活动,确保产品和流程的质量稳定性和持续改进。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以下规定,以确保SPC的有效实施。
二、SPC的定义与目的SPC是一种基于统计方法的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对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以实现产品和流程的持续稳定和改进。
SPC的目的在于:1. 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2. 实现产品质量的可控性,降低产品变异度,提高一致性和稳定性;3.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改进产品和过程的潜在机会,推动持续改善。
三、SPC的责任与权限1. 高层管理人员应确立SPC的重要性,并为SPC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2. 管理人员应指定专业人员负责SPC活动,确保相关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3. 专业人员负责SPC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并向管理人员提供SPC活动的报告和建议;4. 部门负责人应积极参与SPC活动,推动SPC的落实和执行。
四、SPC活动的步骤1. 选择控制参数:根据产品和流程特性,确定需要监控的关键参数;2. 定义规格:制定明确的规格标准,包括上限、下限和目标值;3. 收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有效记录;4. 统计分析: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如均值、方差、极差等;5. 制作控制图: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制作相应的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变异;6. 监控过程:根据控制图的变化情况,识别特殊原因和正常变异,及时采取措施;7. 持续改进:通过控制图的变化趋势和数据分析结果,找出改进机会,推动流程的持续改善。
五、SPC数据的记录与报告1. 所有的SPC数据必须进行有效记录,并进行归档保存;2. 数据的记录应包括采集时间、采集人员、采集地点、采集方法等详细信息;3. 专业人员应及时整理数据,制作相应的SPC报告,并向相关人员提供解读和建议;4. SPC报告应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包括控制图、分析结果、异常情况和改进措施等。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控制,以实现产品和过程的稳定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SPC的有效实施和应用,公司制定了如下管理规定:一、概述SPC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减少过程变异,并提高生产效率。
该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到SPC的生产过程。
二、责任和权限1. 生产经理负责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并组织培训以提高员工的SPC意识。
2. 生产部门负责每日数据的收集、记录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质量部门负责对SPC的监督和审核,并提供技术支持。
4. 所有员工有责任遵守SPC管理规定,并积极参与SPC相关的培训和改进活动。
三、数据收集和记录1. 要求每个生产过程都有明确的数据收集点,并设立相应的数据记录表。
2. 数据收集应准确、及时,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
3. 数据记录表应加盖日期和责任人的签字确认。
四、数据分析和控制1. 每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过程的中心线和控制限。
2. 利用控制图和趋势分析等工具,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3. 对于超过控制限的数据,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相关的处理过程。
五、持续改进1. 定期进行SPC培训,提高员工的SPC知识和能力。
2. 定期开展SPC相关的改进活动,包括定量和定性的改进方法。
3. 分析和总结SPC的应用效果,以促进持续改善和提高生产效率。
六、术语和定义1. 过程能力指标(Cpk):用于评估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其值越大越好。
2. 控制界限:用于标识正常过程变异范围的上下限,超出界限即为异常情况。
3. 控制图:用于显示过程数据变异情况的图表,包括Xbar图、R图等。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SPC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据公司规定进行纪律处罚。
2. 同时,违规行为将作为改进活动的主要课题之一,以避免类似违规事件再次发生。
通过SPC管理规定的实施,公司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生产过程的变异情况,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数据分析SPC管理办法

数据分析SPC管理办法1. 简介2. SPC基本原理2.1 过程稳定性一个稳定的过程是指在统计意义下的随机变动范围内保持在可接受的界限内。
过程不稳定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和生产异常。
通过监控关键过程参数的数据,可以确定过程是否稳定。
2.2 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指一个过程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能力。
过程能力可以通过计算过程的规范上限和下限与实际产出数据的偏差来评估。
过程能力指数越大,表示过程的生产能力越强。
3. SPC应用场景•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医药行业:例如药品生产、医疗设备制造等•食品行业:例如食品加工、饮料生产等4. SPC实施步骤4.1 确定关键过程参数首先需要确定关键过程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这些参数可以是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
4.2 收集数据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收集关键过程参数的数据,并将其记录下来。
数据可以以数字形式记录,也可以使用图表进行可视化。
4.3 统计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过程能力指数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确定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4.4 建立控制图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建立控制图来监控过程的稳定性。
常用的控制图包括平均图(X-Bar图)、范围图(R图)和方差图(S 图)。
4.5 制定纠正措施如果控制图显示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调整工艺参数、更换设备等。
5. 常见的SPC工具5.1 控制图控制图是SPC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通过控制图可以实时监控过程变化,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2 散点图散点图可以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散点图可以检测是否存在相关性或趋势。
5.3 直方图直方图用于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直方图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变异程度。
5.4 P图P图用于分析不良品率的变化情况。
通过P图可以评估过程是否稳定,并找出导致不良品率变化的原因。
6. 结论数据分析SPC管理办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监控和管理过程稳定性和性能。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规定旨在确保公司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一致性,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过程。
二、术语和定义1. SPC(统计过程控制):运用统计方法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管理方法。
2. 过程指标:对生产过程进行量化评估的指标,如尺寸、温度、湿度等。
3. 接触界限:在统计过程控制中,指触发采取纠正措施的阈值。
三、SPC管理流程1. 确定关键过程指标(KPIs):根据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确定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指标。
2. 确定样本数量和采样频率: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统计要求,确定样本数量和采样频率,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3. 数据收集和分析:按照采样频率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测量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等参数的计算。
4. 制定控制图: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符合统计要求的控制图,包括均值控制图、极差控制图等,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
5. 过程监控:根据设定的控制界限,对控制图上的数据进行监控。
一旦数据超出控制界限,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过程的稳定性。
6. 纠正措施和改进:当过程监控中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对异常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并及时调整控制图中的界限和参数,以改进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团队和职责1. 质量经理:负责制定SPC管理规定,监督和推动SPC管理流程的实施,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品质的一致性。
2. 生产运营经理:负责监督生产过程的SPC实施情况,并协助质量经理解决问题和改进过程。
3. 生产主管:负责协调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图的制定与监控,及时掌握过程状态。
4. 质量工程师:负责数据分析和控制图的制定。
参与异常情况的分析和改进工作。
5. 生产人员:负责按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和协助相关人员进行SPC管理流程的实施。
五、培训和沟通1. SPC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公司应定期开展SPC培训,包括基本统计知识、数据采集和分析技巧等。
SPC管理制度国标

SPC管理制度国标一、总则为规范企业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本制度制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生产制造的企业。
三、管理要求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统计过程控制(SPC)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
2.企业应注重员工的SPC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3.企业应定期进行SPC管理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四、SPC管理体系的建立1.企业应建立SPC管理文件,包括SPC管理手册、SPC培训教材、SPC操作规程等。
2.企业应确定SPC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SPC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企业应建立SPC管理的工作程序,包括SPC数据采集、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流程。
五、SPC管理的要求1.企业应建立SPC数据采集的标准,确定数据采集方法和频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企业应建立SPC数据分析的标准,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企业应建立SPC数据记录和归档的标准,保留SPC数据记录至少5年,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六、SPC管理的考核与改进1.企业应建立SPC管理的考核制度,对SPC管理体系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其持续有效性。
2.企业应建立SPC管理的改进机制,及时处理SPC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七、SPC管理的监督与审查1.企业应定期进行SPC管理的监督和审查,包括SPC数据的抽样检查、SPC管理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等。
2.企业应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进行SPC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SPC管理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八、附则1.本制度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改。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之前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全部废止。
3.本制度解释权归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即为SPC管理制度国标,企业应严格遵守执行,如有违反,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质量管理工具,旨在通过统计分析过程数据,实现过程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为了确保SPC的有效实施,以下是SPC管理的规定。
一、管理责任1. 企业领导应明确SPC的重要性,并制定和传达SPC的目标和方针。
2. 指定SPC专门负责人,负责SPC的规划、实施和监督。
3. 确保员工接受SPC培训,并在工作中应用SPC技术。
二、数据采集与分析1. 确定关键过程和相关指标,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
2. 定期收集并记录过程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进行统计分析,包括过程稳定性、过程能力等方面,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
三、过程控制与监督1. 建立过程稳定性控制和过程能力控制的标准和方法。
2. 制定并执行SPC控制图规范,监控关键指标的过程变化。
3.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过程处于正常状态。
四、持续改进1. 建立SPC改进团队,定期评估SPC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基于SPC数据分析结果,确定改进的机会和方向。
3. 针对改进机会,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执行情况,确保改进的实施和效果。
五、培训和沟通1. 组织SPC培训,提高员工对SPC方法和工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
六、文档控制1. 确保SPC相关文件的编写、发布和控制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2. 定期对SPC文件进行复审和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七、自查与审核1. 定期进行自查,检查SPC的实施情况和达到的效果。
2. 进行内部审核,评估SPC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3. 针对审核结果,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总结SPC管理规定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企业实现过程的稳定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企业应加强对SPC的重视和培训,并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过程控制机制,以确保SPC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竞争分析SPC管理办法

竞争分析SPC管理办法1. 简介竞争分析是指对市场中的竞争对手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与分析,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竞争环境,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
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管理办法是一种统计过程控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监控和改进一个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
2. 目的竞争分析SPC管理办法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以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 步骤步骤一确定竞争对手首先需要确定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目标客户调查等渠道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
关键是找出与自己在产品、定位或服务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企业。
步骤二收集竞争数据网络搜索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收集竞争对手的官方网站、产品信息、销售数据等。
行业报告和研究购买或获取相关行业报告和研究,以了解行业趋势、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的战略等信息。
客户反馈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沟通,获取他们对竞争对手的评价和反馈。
步骤三分析竞争数据SWOT分析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以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开发机会。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竞争的五个方面——竞争对手、潜在竞争者、供应商、购买者和替代品的威胁,以确定行业的竞争力和自身的定位。
市场份额分析通过比较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了解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步骤四制定竞争策略不直接竞争针对竞争对手的优势,选择不直接竞争的市场细分或差异化定位。
改进产品和服务通过借鉴竞争对手的优秀经验,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价格策略根据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制定相应的价格策略,以吸引客户或提高盈利能力。
4. 使用SPC管理办法进行竞争分析步骤一确定关键过程首先需要确定竞争分析的关键过程,例如产品生产过程、服务交付过程等。
关键过程是指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节点。
步骤二收集过程数据收集关键过程的数据是竞争分析和SPC管理的基础。
SPC(统计过程控制)管理办法

■文件□表格A/1NO.1 23456 修订日期章节号修订摘要作成审核批准2修订记录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部门制定日期页次版本1.1 在整个生产活动中,针对影响产品证量有关数据,应用统计技术方法、采集、分析以作为质量改善之依据。
1.2 针对新机种量试后完成初期评估,提供有效且及时的数据,作为研发单位决策的参考,以决定制程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或者尚有可改善空间。
1.3 了解制程是否在统计管制状况下,并分析其制程变异来源,提供不良预防的主要工具。
合用于本公司统计技术:制程及成品和其它之管制之需求进行统计技术作业。
3.1 技术部3.1.1 应客户要求和 FMEA 制定量试《管制计划》,对量试制程能力研究。
3.1.2 应客户要求和量试《管制计划》制订量产《管制计划》、对 SPC 管制中质量异常进行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拟定,量产制程能力的研究。
3.2 品证部负责管制图的应用(主要对特殊特性进行控制)、管制图原始数据的采集、绘制、分析和异常判定,异常时发出《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SQA4332A0)给相关部门改善,并追踪改善效果。
3.3 生产部负责管理失效导致过程质量异常的改善措施拟定与实施,执行创造、技术、品证拟定的改善对策,使过程恢复稳定受制状态。
3.4 SPC 委员会由创造、品证、技术联合组成,设SPC 委员会负责推动SPC 进行,对异常对策有效性的确认及最终结案;SPC 月总结、季评审、年审核的主导;各单位主管负责审核统计分析资料,制程能力分析数据及异常追踪进度跟催工作。
4.1 作业说明:4.1.1 SPC 管制图的种类:4.1.1.1 计量型管制图此类数据需经实际量测而得到之连续数据,如长度、分量、温度、时间等特性。
4.1.1.2 计数型管制图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部门制定日期页次版本此类数据为单位计数者,如:不良个数、不良率、缺点数等间断数据。
4.2 SPC 的使用规定:4.2.1 厂内管制图使用清单(见附件一)。
SPC管理办法

技术质量部SPC管理办法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目的1.1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公司制程能力,使产线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提升产品良品率,使产品满足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2.1与生产相关的制程能力分析。
3职责3.1技术质量部负责制程能力数据的输入输出及分析过程。
3.2生产部负责参照制程能力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
4工作内容4.1运用SPC之时机分为(1)在导入新产品,有必要评估制程能力(如生产机器制造产品之能力)时。
(2)顾客有要求需作SPC时。
(3)正常生产中,对不良品进行控制。
4.2SPC管制项目之实施4.2.1管制图的选用应依其制程的特殊特性来选用合适之管制图。
4.2.2由现场检验员收集数据,并将数据绘入管制图中。
用于分析产品时需作CPK 分析,以用进行制程能力分析。
当所绘的管制图出现异常管制点时,对其作原因分析并做出相关改善。
4.2.3CPK等级评定CPK值等级评定及接受准则结果采取措施Cpk≧1.33制程能力足够。
1.0≤Cpk<1.33制程能力尚可接受,应再努力。
Cpk<1.0制程能力尚不能满足要求;需作原因分析,且必须对于制程实施改善。
4.3建立解析用管制图4.3.1选定管制项目:依照规范或本办法要求选择对产品质量特性有重要影响的要因或重要质量特性作为管制项目。
4.3.2搜集数据:搜集最近之数据至少25组且100个数据以上,对这些数据之来源应充分了解,并要求以后之制程情况须与搜集数据时相同。
4.3.3按产品生产之顺序或测定顺序排列数据。
4.3.4数据分组:每组所含之样本个数称为样本数,以n表示。
样本之组数以K表示。
分组法与层别有关,普通按时间顺序或测定顺序分组,使组内不含异质数据,并使n=2~5之间最为适当。
4.3.5将分组之数据记入数据记录表。
4.3.6计算平均值Xbar=(X1+X2+…+Xn)/n(每一组)4.3.7计算全距R=X最大值-X最小值(每一组)4.3.8计算总平均值CLXbar=(Xbar)bar=(Xbar1+Xbar2+…+Xbarn)/K(Xbar 管制图管制中心线)4.3.9计算全距之平均值CLR=Rbar=(R1+…+Rn)/K(Rbar管制图管制中心线)4.3.10计算管制界限(1)UCLXbar=(Xbar)bar+A2Rbar(Xbar管制图管制上限)(2)LCLXbar=(Xbar)bar-A2Rbar(Xbar管制图管制下限)(3)UCLR=D4Rbar(Rbar管制图管制上限)(4)UCLR=D3Rbar(Rbar管制图管制下限)Note:当n=5时,A2=0.577,D3=0,D4=2.114,d2=2.3264.3.11绘管制界限:X管制图在上,R管制图在下,将前面计算所得之管制界限数据绘入管制图表上。
SPC管制办法

上控制界限UCL中心线CL下控制界限LCL1σ控制区 1σ控制区 2σ控制区 3σ控制区 3σ控制区2σ控制区 点分布3)例图及相关说明:图16.4收集数据:应收集近期的,与目前工序状态一致的数据。
收集的数据个数参见下表控制图名称样本数k 〔组数〕样本大小n(组的大小)备注X -R 图X-R 图 一般k=20~25一般n=3~6X 图的样本容量取4以上。
X图样本容量常取3或5。
X-S 图一般k=20~25 n >10 X -R S K=20~301Pn 图、P 图一般k=20~251/P ~5/PPn 图要求样本大小一致。
C 图、U 图尽可能使样本中的缺陷数C=1~5C 图要求样本大小一致。
6.5相关参数的计算:此步骤由电脑完成,详细参照附件《X -R 》及《P 》控制图。
6.6控制图的判断准则6.6.1分析用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分析用控制图上的点子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1〕点子随机地处于以下情况:★ 连续25点在控制界限线之内(点不能超出控制界限或在控制界限上); ★ 连续35点中仅有1点在控制界限线之外; ★ 连续100点中仅有2点在控制界限线之外。
2〕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无下述异常情况: a) 链异常★ 连续链:连续链是指在中心线一侧连续出现点子,当连续9点或更多点在中心线一侧,则判定点子排列异常。
图2★ 间接链:间接链是指多数点在中心线一侧。
★如果有以下四种情况,则判定点子异常――连续11点有10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14点有12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17点有14点在中心线一侧;――连续20点有16点在中心线一侧。
图2b) 趋势〔倾向〕倾向是指点子连续上升或下降。
连续6点或更多的点子具有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则判定为异常。
图3图3c) 周期连续14点中相邻点上下交错〔点子的排列随时间的推移而呈周期性变化〕,则判定为异常。
图4图4d) 点子在警戒区内点子处在警戒区内是指点子处在2δ~3δ〔δ-标准差〕范围内,假设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判定为异常。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SPC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SPC操作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
第三条SPC是一种统计质量控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过程数据,以便进行过程能力评估、异常检测和预警的工具。
第四条 SPC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及时、全面的原则。
第五条 SPC管理应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衔接,实现全面质量管理。
第六条 SPC管理应注重预防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和过程质量。
第七条本规定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 SPC管理流程第一节数据收集第八条 SPC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采样方案,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过程数据。
第九条数据收集应记录时间、产品/过程特性、样本数、样本值等信息,并进行标识。
第十条 SPC操作人员应根据数据采集结果,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并及时处理异常数据。
第二节数据分析第十一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利用SPC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判断。
第十二条数据分析包括过程能力评估、异常检测、问题原因分析等。
第十三条对于过程能力评估,质量管理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指标和方法,评估过程是否稳定,能否满足要求。
第十四条对于异常检测,质量管理人员应通过对数据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第十五条对于问题原因分析,质量管理人员应利用SPC工具,找出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三节控制措施第十六条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质量管理人员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过程和产品的稳定性。
第十七条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调整工艺参数、改善设备、加强培训等。
第十八条控制措施应制定明确的责任人,并监督执行情况。
第十九条质量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和改进。
第四节培训和持续改进第二十条 SPC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SPC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SPC工具的使用。
第二十一条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定期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SPC能力。
spc管理规定

spc管理规定SPC 管理规定一、引言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借助数理统计方法来监控和评估生产过程的工具。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解释,SPC 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波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生产效率。
为了有效地实施 SPC 管理,特制定以下管理规定。
二、SPC 管理的目标和范围(一)目标通过应用 SPC 方法,实现以下目标:1、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减少过程变异,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预测过程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不合格品的产生。
4、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范围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涉及生产过程的部门和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检验等。
三、SPC 数据的收集和记录(一)确定关键质量特性各部门应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和生产过程的特点,确定关键质量特性(Critical to Quality Characteristics,CTQ)。
这些 CTQ 应能够直接反映产品或过程的质量水平。
(二)制定数据收集计划针对确定的 CTQ,制定详细的数据收集计划。
包括收集的频率、样本数量、测量方法和测量工具等。
(三)数据记录数据收集人员应使用规定的表格和工具,如实、准确地记录数据。
记录的数据应包括测量值、测量时间、操作人员、设备编号等相关信息。
四、SPC 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一)选择合适的控制图根据数据的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控制图,如均值极差控制图(XR 控制图)、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S 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p 控制图)等。
(二)计算控制限使用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控制图的控制限。
控制限应根据一定的统计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绘制控制图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在控制图上,观察数据点的分布情况。
(四)分析控制图1、检查数据点是否超出控制限。
SPC管理办法

SPC管理办法目录一、总则1.1 编制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名词解释1.4 法律法规依据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SPC组织机构2.2 SPC成员职责2.3 SPC工作流程三、供应商管理3.1 供应商选择与评估3.2 供应商质量控制3.3 供应商评价与激励3.4 供应商关系维护四、产品管理4.1 产品分类与编码4.2 产品质量控制4.3 产品安全与合规4.4 产品追溯与召回五、过程管理5.1 生产过程控制5.2 仓储物流管理5.3 销售与售后服务5.4 持续改进与风险管理六、文件管理6.1 文件编制与审批6.2 文件发放与控制6.3 文件变更与修订6.4 文件保存与销毁七、培训与考核7.1 培训计划与实施7.2 考核内容与方法7.3 考核结果运用与反馈7.4 培训考核档案管理八、附则8.1 制定与修订8.2 解释权8.3 生效日期附件1. SPC组织机构图2. 供应商评估表3. 产品质量检验报告4. 生产过程控制计划5. 培训计划与考核表原标题:SPC管理办法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规范公司的供应商管理、产品管理、过程管理、文件管理、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的工作,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 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供应商、产品、过程、文件和培训考核等活动。
1.3 名词解释(1)SPC: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Supplier Partnership Collaboration)。
(2)供应商:指为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
(3)产品:指公司生产、销售的商品和服务。
(4)过程:指公司为实现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5)文件:指记录公司各项管理活动的书面材料,包括政策、程序、指导书、报告等。
1.4 法律法规依据本管理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SPC管理办法称版编A/1本号号发行生效日(发行担当填写)■文件□表格NO.修订日期章节号修订摘要作成审核批准1223456修订记录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日期页次制定部门版本1.目的:1.1 在整个生产活动中,针对影响产品证量有关数据,应用统计技术方法、收集、分析以作为质量改善之依据。
1.2 针对新机种量试后完成初期评估,提供有效且及时的数据,作为研发单位决策的参考,以决定制程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或尚有可改善空间。
1.3 了解制程是否在统计管制状况下,并分析其制程变异来源,提供不良预防的主要工具。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统计技术:制程及成品和其它之管制之需求进行统计技术作业。
3.权责:技术部3.1应客户要求和FMEA制定量试《管制计划》, 对量试制程能力研究。
3.1.1、对SPC管制中质量异常应客户要求和量试《管制计划》制订量产《管制计划》3.1.2进行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的拟定,量产制程能力的研究。
3.2品证部负责管制图的应用( 主要对特殊特性进行控制) 、管制图原始数据的收集、绘制、分析和异常判定,异常时发出《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SQA4332A0)给相关部门改善,并追踪改善效果。
3.3生产部负责管理失效导致过程质量异常的改善措施拟定与实施,执行制造、技术、品证拟定的改善对策,使过程恢复稳定受制状态。
3.4 SPC 委员会由制造、品证、技术联合组成,设SPC委员会负责推动SPC进行,对异常对策有效; 各单位主管负责审核统性的确认及最终结案;SPC 月总结、季评审、年审核的主导计分析资料, 制程能力分析数据及异常追踪进度跟催工作。
4.作业内容:4.1 作业说明:4.1.1 SPC 管制图的种类:4.1.1.1 计量型管制图此类数据需经实际量测而得到之连续数据,如长度、重量、温度、时间等特性。
计数型管制图4.1.1.2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日期页次制定部门版本此类数据为单位计数者,如:不良个数、不良率、缺点数等间断数据。
4.2 SPC 的使用规定:4.2.1厂内管制图使用清单(见附件一)。
4.2.2 SPC的使用时机:4.2.2.1 QC技术图中要求的特性。
4.2.2.2新制程、新产品之初始过程能力研究(Ppk)。
4.2.2.3客户要求或指定特性。
4.2.3 SPC的管制标准明细:4.2.3.1根据管制计划要求。
4.3 Xbar-R管制图的运用及判定:4.3.1新产品、新制程和变更时,必须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使用研究型管制图进行分析。
4.3.2在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时,因初期收集数据数据不足,无管制限,须在管制图报表上注明“初始研究”字样,以便区别。
4.3.3选择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收集:检验人员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 对稳定的过程连续抽取3-5 个为子组样品,且至少收集25 组数据,依取样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于Xbar-R 管制图表中。
4.3.4技术部技术师应用研究型管制图统计分析原始数据并依(附件二)相关公式、常数计算需要的值,并确定管制上、下限和判定过程能力是否稳定受控。
生产10PCS计算Ppk,PpK≧ 1.33 方可试产,应用管制图进行管制;否则不可试产。
当客户对Ppk 有特殊要求时依照客户要求执行。
4.3.5试产阶段,稳定受控且当相关特性Cpk≧1.33 可批量生产并应用管制图进行管制;否则不可量产。
当客户有特殊要求时依照客户要求执行。
4.3.6量产时使用控制型管制图延用研究型管制图的管制上、下限和中心限管制或使用规格上下限3/4 管制。
4.3.7量产时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收集:a. 品证技术师根据量产时过程特殊特性确定取样时机、频率及子组内样品数( 一般子组内样本数为5个)。
b.检验人员依品证技术师确定的取样时机及频率一次取一个子组样品数进行测量(随机连续取样);并依其取样时间先后顺序记录于《Xbar-R 管制图》表中后,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部门制定日期页次版本Xbar、并在管制图上描点联机。
R计算和SPC 系统中,计算将收集数据在第二个工作日输入, c. 完成管制图资料收集后Xbar 、R、Ca、Cp 和CPK值等,计算Cpk 值时需要剔除管制图异常部分,若值低于《管制计划》中相对应的项目,管控站点发出《要求改善通知单(CAR)》与生产部,由生产部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管控站点对改善情况进行追踪确认。
d.SPC 异常判定及处理见4.6 。
4.4 P管制图的运用及判定:4.4.1P 管制图以各站质量目标值为管制上限,管制下限为0,用虚线表示。
目标值以/ 品证/ 制造等相关部门评审拟定,经技术上年度本制程运作实际不良率为基础,每月评估确定一次。
4.4.2 QAP-Chart人员每日将抽检不良率记录于对应的《管制图》中并连接成线。
4.5管制图中相关常数、计算公式见(附件二)4.6 SPC 异常判定、处理时间定义及结案判定:4.6.1 OOC异常判定规则见(附件三)4.6.2 OOC异常按照《矫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作业;OOC 异常需进行风险评估,如风险低于厂内、客户不良标准时可进行特采并会知客户,且得到客户同意后方可以执行,详细流程见(附件四),如风险高于厂内、客户不良标准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作业。
4.6.3 OOS 异常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作业。
4.6.4 CPK异常按照(附件五)作业。
4.6.5检验人员发现异常开立《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给生产部。
SQA4332A0(4.6.6厂内生产部接到《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需在半个工作日内提出(SQA4332A0暂时对策, 2 个工作日提出长期对策,对策效果经保部进确认OK方可结案,如对策无效需重新分析验证。
4.7 SPC 履历时间、范围及定义:4.7.1月报4.7.1.1上月决议事项追踪进度或结案说明4.7.1.2异常件数汇总及趋势OOC/OOS当月4.7.1.3当月OOC/OOS DELARY事项检讨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部门制定日期页次版本4.7.1.4 CPK/ 追踪进度达标率检讨及汇总4.7.1.5下月工作重点说明4.7.2每季度对上季度决议事项进行追踪检讨、本季度计划达标率检讨、对OOC、OOS异常和Cpk 异常情况、异常处理对策、成效进行评审(制程能力评估及管制界限调整),提出下季度SPC工作进行计划。
4.7.2.1当CPK达到 2.0且持续二个月时,SPC委员会(见附件六)根据讨论影响Cpk 达到 2.0 原因(如:对策有效实施等)是否可平行展开和标准化如可以则:1. 取消此管制点;2. 用另外的管制点来取代;3. 只进行量测但不管制,并通知客户端同意后实施;4.7.2.2当CPK达1.33以下时以月为单位,通知所有相关单位重新评估制程能力,确定管制界限;4.7.3每季度对SPC人员技能进行评估,对技能不合格者进行再培训;当人员有变动时,提报SPC委员会安排新人培训并加入SPC委员会工作。
4.7.4 SPC审核成效加入年度评审计划中,以利持续改进。
4.8教育训练4.8.1新进人员教育训练:所有新进人员凡涉及SPC部分需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8.2在职人员培训:所有涉及SPC部分的在职人员需每年按照(附件七)进行培训并考核,考试成绩60 分以上为合格,如考试未合格者需重新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参考文件 5.5.1 《矫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5.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相关表单:6.1 《Xbar-R 管制图》6.2 《P-Chart管制图》6.3 《品证异常改善处理单》SQA4332A06.4 《管制计划》附件一: :厂内管制图使用规定制程产品特性使用控制图使用单位取样频率制作频率制程工序相关特抽验/班每日更新, 1 次/ 月IPQCXbar-R 性每日更新成品全检成品不良QAP-Chart附件二:管制图中相关常数、计算公式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日期制定部门页次版本1、Xbar-R 管制图/P-Chart管制图计算公式如下:注:上表中之符号意义如下CL——表示管制中心值UCL——表示管制上限LCLX——表示管制下限——制程分配平均值2.制程能力Ppk、Cpk 计算公式及等级判定:注:上表中之符号意义如下SL——表示规格上限USL——表示规格中心限——表示规格下限LSLT(公差)=USL-LSL=规格上限一规格下限X=制程分配之群体标准差估计值=σ制程分配平均值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制定部门制定日期页次版本附件三:OOC异常判定准则1. 有1 点落在A区以外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亲人和朋友,当你处于逆境和灾难时,帮助你一臂之力,渡过难关的人,都是你的亲人和朋友。
吃水不忘挖井人,度过苦难,不能忘记援助过你的人。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懂得感恩。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顺境里给你帮助的人,不能全部称作朋友,但是能够在你逆境时依然愿意援助你,走出困境的人,一定是你要用一生去感谢和珍惜的人。
唐代李商隐的《晚晴》里有这样一句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
当一个人闯过难关的时候,一定要记住那些支撑你,陪你一起走过厄运的朋友和亲人,这个世界谁也不亏欠谁,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如古人所说: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学会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学会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情,生活里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你要知道,父母,永远是你最亲近的人,是最爱你的人,不管他们的方法怎么错误?可是爱你的心,都是一样的。
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私心,而忘记感恩。
我们常常希望别人都对自己有情有义,可是想得到别人你真情,首先你必须先付出真情。
你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别人帮助你,你要懂得感恩和感动,而不是当做理所当然。
你要知道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侍父母,要孝顺,对朋友,要真诚。
不管你生活的精彩或者混沌,孝顺父母,颐养天年。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中华很多的美德都在逐渐消失,做子孝为天,但是总有一些人,自己活在天堂,硬生生的把父母扔进地狱。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亲人和朋友,当你处于逆境和灾难时,帮助你一臂之力,渡过难关的人,都是你的亲人和朋友。
吃水不忘挖井人,度过苦难,不能忘记援助过你的人。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懂得感恩。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顺境里给你帮助的人,不能全部称作朋友,但是能够在你逆境时依然愿意援助你,走出困境的人,一定是你要用一生去感谢和珍惜的人。
唐代李商隐的《晚晴》里有这样一句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