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化学 第12章 分散染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cwang© 13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划分
3、杂环类
例如:[1]P221-222中的5个结构,但有些并不知道其具体的商品名称。
O NH2 O 杂蒽醌结构 翠蓝 HBF: N CH3 芳乙烯结构 C2H5O 黄色染料: O NH2 O O 咪唑结构 H CO(H2C)3 N 橙色染料: 3 O O 吡啶酮结构 黄色染料:H2N N O CH3 CH3 O C N C N 二苯胺结构 黄色染料: Cl 萘醌结构 Br 蓝色染料: N O H CH3 N O2N HN SO2NH H C C C OC2H5 CN O
Polyester
O2N N N
N H O H
氢键
-
O
+
H N N N H
O
O O O O
N+ O
-
O
偶极矩
Polyeste
Tcwang© 18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小结:
一、结构划分
1、偶氮类——单偶氮、双偶氮,未见三偶氮 2、蒽醌类——单核蒽醌,未见多核 3、杂环类——较混杂
二、应用类别
1、低温型分散染料——E 型 2、中温型分散染料——SE 型 3、高温型分散染料——S 型
三、分散染料的性质
1、水溶性——以微溶性进行液-固转移 2、结晶现象——靠研磨和分散剂阻止 3、与纤维的作用力——范氏力、氢键、偶极矩
Tcwang© 19
§12.3 分散染料的应用性能 一、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请大家回顾单偶氮类分散染料的结构通式。其通式如下:
(1)范氏力——以强热为动力,是染料进入纤维的主要作用力; (2)氢键力——依质子传递产生的弱键力,所以染色在弱酸性下为佳; (3)偶极力——相当于微弱的离子键,只有相应结构的染料才能产生。
Tcwang© 17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氢键与偶极矩的作用模型:
O O O O O O O O O
Tcwang© 3
§12.1 分散染料概述
◆ 分子量
[1]P224 Table
在300-800之间,M=300-800。一般而言,分子量愈大,升华牢度愈好
◆ 水溶性
[1] P224 Table
在ppm级,约为0.1-30ppm。一般认为,水溶性愈大,染色难度也愈大
◆ 分散态
在μm量级,约为0.5-5μm。一般来说,染料粒径愈小,染色速率愈大
介绍三个方面:
分散染料概述——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分散染料的应用性能——
掌握 “ 结构特征 ” 与 “ 应用性能 ”,和教材[1]对应起来……
Tcwang© 2
§12.1 分散染料概述 一、分散染料概况(Summary)
分散染料——除活性染料外,在染料中产量居第2位。 分子量较小且不溶于水,借助分散剂能分散于染浴中,靠 载体携带、强热扩散或热熔等作用而进入涤纶等化学纤维内部 (指超分子量级)而上染的一类染料。 分散染料主要用于聚酯(涤纶)、聚酰胺(锦纶)、纤维素醋酸 酯 (如三醋纤)等化学纤维的染色和印花。由于其独特的上染形 态,出现了对染料 升华牢度 或 熨烫牢度 的考核指标。
二、分散染料的发展
● 大约在 1923年,为解决醋酯纤维的染色问题,合成出了分散染料,也叫 醋酯染料,当时聚酯纤维尚未问世; 从 1930 年开始,分散染料随着聚酯纤维的不断研发而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几乎每一种聚酯纤维就会对应一类分散染料为其染色; 迄今为止,分散染料品种十分齐全,应用上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 型 3个类别,染料数量约有400多只,除活性染料外,其产量在染料中居第 2位。
2、中温型分散染料——SE 型
为一类分子量居中的分散染料。多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工艺,升华牢度 居中。如国产分散染料的SE型。
3、高温型分散染料——S 型
为一类分子量相对较大的分散染料。多采用高温热熔染色工艺,升华 牢度居中。如国产分散染料的S型。 上述应用类别的范例,可在商品染料的分型中予以查阅,这里不再举例。
N N
N N
Ar
R'm
N N
N N
OH
R'm
Rn
一般通式
Rn
典型通式
Ar——多为芳核,如苯、萘及其衍生物,构成偶氮结构的必备组份; R——称为发色团,以吸电子基团为主,如:-NO2、-X、-CN等; R’——称为助色团,以供电子基团为主,如: -NR2、-CH3、-OCH3、等; m,n——为取代基的碳链长度,多为1-2,即以甲基和乙基为主。
HO
N N
N N
OH
Cl CH3 黄SE-5R (C.I. Disperse Yellow 104) [26091]
*分散染料未见三偶氮结构,其原因何在呢?——请大家思考。
Tcwang© 11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划分
2、蒽醌类
这类分散染料占总数的25%。就其结构而言,无非是单核氨基和羟基 蒽醌的缩合物或者衍生物,一般不见多核蒽醌结构。——? 例如:[1]P219-220中3个典型结构,蓝RRL、桃红R3L、蓝2BLN。
一般式: R1
R2
N N
R4
N
C2H4 R6 C2H4 R7
典型式: R2
O2N N N
R4
N
C2H4 R6 C2H4 R7
A
R3
R5
E
A
R3
R5
E
对其合成进行分析,必定得出重氮组分A 和 偶合组分E两大固定组分。 德国人霍耶(Hoyer)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则……
Tcwang© 20
§12.3 分散染料的应用性能
R3
R5
E
R1、R2、R3称为发色团,多为吸电子基,如:-NO2、-X、-CN等,其 中R1最常见的是硝基-NO2,R2、R3有时为-H; R4 、 R5 称 为 助 色 团 , 多 一 些 为 供 电 子 基 , 如 : -CH3 、 -OCH3 、 NHCOCH3等; R6 、 R7 称为功能团,用以调节亲和力,如: -CH3 、 -OH 、 -CN 、 OCOCH3、-OCH3等,根据基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不同来调节染料与纤维 的亲和力。 Tcwang© 8
O OH O NH2 OCH3 O NH 蓝RRL CH3 O NHSO2 桃红R3L OH O NH2 H2N O NH2 Br Br +
CH3 H2N O OH OH O OH 蓝2BLN
Tcwang© 12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根据上述各例,蒽醌类分散染料的结构通式可用下式表示:
Z O NH2
H O NH Br
杂环类还有呋喃、喹啉等杂环结构等。分散染料尚处于不断发展之 中,目前又出现了暂溶性分散、高分子分散、溶剂型分散等染料。 Tcwang© 14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二、应用类别
1、低温型分散染料——E 型
为一类分子量较小的分散染料。较多采用常压条件下的载体染色,升 华牢度较差。如国产分散染料的E型。
蒽醌结构 通式:
R1 R2
Y O X
在上述通式中:
X、Y、Z——为助色团,多为一些供电子基团,如:-NH2、-NR2、OH、-OCH3等,以增加母核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使染料 颜色增浓加深; R1、R2——为功能团,可为-X、-CX3、-OR、-OAr等,通过对其亲水、 疏水性以及功能作用的选择,以改善其染色性能和提高其染色牢度。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按化学结构,分散染料分为偶氮类、蒽醌类、杂环类共3个类别; 按应用性能,分散染料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共3种类型。
一、结构划分
1、偶氮类 (1)单偶氮结构 (2)双偶氮结构 2、蒽醌类 3、杂环类
二、应用类别
1、低温型分散染料——E 型 2、中温型分散染料——SE 型 3、高温型分散染料——S 型
一结构划分1偶氮类单偶氮双偶氮二应用类别1低温型分散染料e三分散染料的性质1水溶性微溶性2结晶现象靠分散剂阻止3与纤维的作用力范氏力氢键力偶极力18一结构与颜色的关系12319hoyer规则对应于p
同学们好!
今天的课程是: 《染料化学》
第12章 分散染料(Disperse Dye)
请准备…
Tcwang© 1
Tcwang© 7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划分
1、偶氮类
(1)单偶氮结构 各类色谱较全,约占总数的50%以上。其结构通式可表达为:[1]P218
一般式: R1 R2
N N
R4
N
C2H4 R6 C2H4 R7
典型式: R2
O2N N N
R4
N
C2H4 R6 C2H4 R7
A
R3
R5
E
A
◆ 上染形态
分散染料上染合成纤维后,由分析电镜(AEM)观察发现,它沉积在 纤维结晶区的微间隙区、低取向区和无定形区等区域。纤维在抽丝过程 中,由所谓“色母粒”进行熔融着色的,染料与纤维可以形成“共结晶”形 态,就好象形成了一种有色“合金”。这方面的课题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Tcwang© 4
§12.1 分散染料概述
Tcwang© 10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如:分散黄SE-5R(C.I. Disperse Yellow 104)[3]P104和[1]P219共3例。
N N
N N
OH
N N
N N
OH
黄RGFL(C.I. Disperse Yellow 23) [26070]
CH3 黄5R(C.I. Disperse Yellow 7) [26090]ຫໍສະໝຸດ 黄棕2RFL+
CN H3COCHN
艳蓝2BLS
CN H3COCHN
单偶氮结构在分散染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重点掌握。 该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规则: ——Hoyer(德,霍耶)规则将在下一节介绍。
Tcwang© 9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2)双偶氮结构 为数不多,约占总数的10%。其结构通式可表达为:[1]P219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如:[1]P218-219 之 3 例,黄棕 2RFL、艳蓝 2BLS、Dianix Blue KB-FS
Cl O2 N Cl CN O2 N N N N(C2H5)2 N N N C2H4CN C2H4OCOCH3 CN O2 N N N N(C2H5)2 I H3COCHN Dianix Blue KB-FS CN O2 N N N N(C3H7)2
Tcwang© 15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三、分散染料的性质
1、水溶性
虽然分散染料不溶于水,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高温条件下,染浴中 的分散染料具有一定的微溶性,约为直接染料的 0.01% ,只有进入染浴的 染料分子,才能向纤维扩散和渗透,以达到上染的目的。这一过程,可用 “ 溶解→渗透→再溶解→再渗透→上染 ” 的过程来描述。 分散染料的微溶性,是由其结构中的极性基团,如 -OH 、 -NH2 、 CONHR等基团来产生的。分析[1]P224 Table 溶解性数据,可以推断其染 色行为。
●
●
Tcwang© 5
§12.1 分散染料概述
三、分散染料商品
国别与厂商
中国 C.I. 索引
锦纶用
分散E型 C.I. Disperse Dyes
涤纶用
分散SE、S型 C.I. Disperse Dyes Dispersol A.B.C.D.P Foron E.SE.S Terasil Palanil Resolin Samaron Dianix E.SE.S.P Sumikaron
一、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Hoyer规则(对应于[1]P227-229)
1 、 R1、R2、R3通常应为吸电子基团,产生深色效应,反之产生浅色 效应,其深色效应的次序为:-NO2>-CN>-SCN>-COCH3>-X>-H; 2 、 R4 、 R5 通常应为给电子基团,产生浓色效应,反之产生淡色效 应,其浓色效应的次序为:-N(R)2>-NHR>-NH2>-OH>-CH3>-OR>-H; 3 、 R6 、 R7 可为极性或非极性基团,极性增强时,亲和力降低,上染 率降低而牢度提高;非极性增强时,亲和力升高,上染率升高而牢度下降。 下面看一看教材[1]P227-229中的一些例子……
Tcwang© 16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三、分散染料的性质
2、结晶现象
分散染料的晶型具有可变性。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最稳定的晶 型,其上染率将降到最低。常用加入大量分散剂的方法来防止其产生稳定 的结晶。在实际染色过程中,染料要经过长时间研磨才能用于染色工艺。
3、与纤维的作用力
根据近代理论,可以用以下3种弱键力来进行解释:[1]P226
Tcwang© 6
ICI(英,帝国化学) Dispersol Sandoz(瑞,山德士) Artisil Ciba(瑞,汽巴) Cibacet BASF(德,巴斯夫) Cellition Bayer(德,拜耳) Pertrarnin Heoscht(德,赫斯托) Samaron Mitsubishi(日,三菱) Diaceliton Sumitomo(日,住友) Sumikaron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划分
3、杂环类
例如:[1]P221-222中的5个结构,但有些并不知道其具体的商品名称。
O NH2 O 杂蒽醌结构 翠蓝 HBF: N CH3 芳乙烯结构 C2H5O 黄色染料: O NH2 O O 咪唑结构 H CO(H2C)3 N 橙色染料: 3 O O 吡啶酮结构 黄色染料:H2N N O CH3 CH3 O C N C N 二苯胺结构 黄色染料: Cl 萘醌结构 Br 蓝色染料: N O H CH3 N O2N HN SO2NH H C C C OC2H5 CN O
Polyester
O2N N N
N H O H
氢键
-
O
+
H N N N H
O
O O O O
N+ O
-
O
偶极矩
Polyeste
Tcwang© 18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小结:
一、结构划分
1、偶氮类——单偶氮、双偶氮,未见三偶氮 2、蒽醌类——单核蒽醌,未见多核 3、杂环类——较混杂
二、应用类别
1、低温型分散染料——E 型 2、中温型分散染料——SE 型 3、高温型分散染料——S 型
三、分散染料的性质
1、水溶性——以微溶性进行液-固转移 2、结晶现象——靠研磨和分散剂阻止 3、与纤维的作用力——范氏力、氢键、偶极矩
Tcwang© 19
§12.3 分散染料的应用性能 一、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请大家回顾单偶氮类分散染料的结构通式。其通式如下:
(1)范氏力——以强热为动力,是染料进入纤维的主要作用力; (2)氢键力——依质子传递产生的弱键力,所以染色在弱酸性下为佳; (3)偶极力——相当于微弱的离子键,只有相应结构的染料才能产生。
Tcwang© 17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氢键与偶极矩的作用模型:
O O O O O O O O O
Tcwang© 3
§12.1 分散染料概述
◆ 分子量
[1]P224 Table
在300-800之间,M=300-800。一般而言,分子量愈大,升华牢度愈好
◆ 水溶性
[1] P224 Table
在ppm级,约为0.1-30ppm。一般认为,水溶性愈大,染色难度也愈大
◆ 分散态
在μm量级,约为0.5-5μm。一般来说,染料粒径愈小,染色速率愈大
介绍三个方面:
分散染料概述——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分散染料的应用性能——
掌握 “ 结构特征 ” 与 “ 应用性能 ”,和教材[1]对应起来……
Tcwang© 2
§12.1 分散染料概述 一、分散染料概况(Summary)
分散染料——除活性染料外,在染料中产量居第2位。 分子量较小且不溶于水,借助分散剂能分散于染浴中,靠 载体携带、强热扩散或热熔等作用而进入涤纶等化学纤维内部 (指超分子量级)而上染的一类染料。 分散染料主要用于聚酯(涤纶)、聚酰胺(锦纶)、纤维素醋酸 酯 (如三醋纤)等化学纤维的染色和印花。由于其独特的上染形 态,出现了对染料 升华牢度 或 熨烫牢度 的考核指标。
二、分散染料的发展
● 大约在 1923年,为解决醋酯纤维的染色问题,合成出了分散染料,也叫 醋酯染料,当时聚酯纤维尚未问世; 从 1930 年开始,分散染料随着聚酯纤维的不断研发而得到了长足的发 展,几乎每一种聚酯纤维就会对应一类分散染料为其染色; 迄今为止,分散染料品种十分齐全,应用上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 型 3个类别,染料数量约有400多只,除活性染料外,其产量在染料中居第 2位。
2、中温型分散染料——SE 型
为一类分子量居中的分散染料。多采用高温高压染色工艺,升华牢度 居中。如国产分散染料的SE型。
3、高温型分散染料——S 型
为一类分子量相对较大的分散染料。多采用高温热熔染色工艺,升华 牢度居中。如国产分散染料的S型。 上述应用类别的范例,可在商品染料的分型中予以查阅,这里不再举例。
N N
N N
Ar
R'm
N N
N N
OH
R'm
Rn
一般通式
Rn
典型通式
Ar——多为芳核,如苯、萘及其衍生物,构成偶氮结构的必备组份; R——称为发色团,以吸电子基团为主,如:-NO2、-X、-CN等; R’——称为助色团,以供电子基团为主,如: -NR2、-CH3、-OCH3、等; m,n——为取代基的碳链长度,多为1-2,即以甲基和乙基为主。
HO
N N
N N
OH
Cl CH3 黄SE-5R (C.I. Disperse Yellow 104) [26091]
*分散染料未见三偶氮结构,其原因何在呢?——请大家思考。
Tcwang© 11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划分
2、蒽醌类
这类分散染料占总数的25%。就其结构而言,无非是单核氨基和羟基 蒽醌的缩合物或者衍生物,一般不见多核蒽醌结构。——? 例如:[1]P219-220中3个典型结构,蓝RRL、桃红R3L、蓝2BLN。
一般式: R1
R2
N N
R4
N
C2H4 R6 C2H4 R7
典型式: R2
O2N N N
R4
N
C2H4 R6 C2H4 R7
A
R3
R5
E
A
R3
R5
E
对其合成进行分析,必定得出重氮组分A 和 偶合组分E两大固定组分。 德国人霍耶(Hoyer)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如下规则……
Tcwang© 20
§12.3 分散染料的应用性能
R3
R5
E
R1、R2、R3称为发色团,多为吸电子基,如:-NO2、-X、-CN等,其 中R1最常见的是硝基-NO2,R2、R3有时为-H; R4 、 R5 称 为 助 色 团 , 多 一 些 为 供 电 子 基 , 如 : -CH3 、 -OCH3 、 NHCOCH3等; R6 、 R7 称为功能团,用以调节亲和力,如: -CH3 、 -OH 、 -CN 、 OCOCH3、-OCH3等,根据基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不同来调节染料与纤维 的亲和力。 Tcwang© 8
O OH O NH2 OCH3 O NH 蓝RRL CH3 O NHSO2 桃红R3L OH O NH2 H2N O NH2 Br Br +
CH3 H2N O OH OH O OH 蓝2BLN
Tcwang© 12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根据上述各例,蒽醌类分散染料的结构通式可用下式表示:
Z O NH2
H O NH Br
杂环类还有呋喃、喹啉等杂环结构等。分散染料尚处于不断发展之 中,目前又出现了暂溶性分散、高分子分散、溶剂型分散等染料。 Tcwang© 14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二、应用类别
1、低温型分散染料——E 型
为一类分子量较小的分散染料。较多采用常压条件下的载体染色,升 华牢度较差。如国产分散染料的E型。
蒽醌结构 通式:
R1 R2
Y O X
在上述通式中:
X、Y、Z——为助色团,多为一些供电子基团,如:-NH2、-NR2、OH、-OCH3等,以增加母核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摩尔吸光系数,使染料 颜色增浓加深; R1、R2——为功能团,可为-X、-CX3、-OR、-OAr等,通过对其亲水、 疏水性以及功能作用的选择,以改善其染色性能和提高其染色牢度。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按化学结构,分散染料分为偶氮类、蒽醌类、杂环类共3个类别; 按应用性能,分散染料分为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共3种类型。
一、结构划分
1、偶氮类 (1)单偶氮结构 (2)双偶氮结构 2、蒽醌类 3、杂环类
二、应用类别
1、低温型分散染料——E 型 2、中温型分散染料——SE 型 3、高温型分散染料——S 型
一结构划分1偶氮类单偶氮双偶氮二应用类别1低温型分散染料e三分散染料的性质1水溶性微溶性2结晶现象靠分散剂阻止3与纤维的作用力范氏力氢键力偶极力18一结构与颜色的关系12319hoyer规则对应于p
同学们好!
今天的课程是: 《染料化学》
第12章 分散染料(Disperse Dye)
请准备…
Tcwang© 1
Tcwang© 7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一、结构划分
1、偶氮类
(1)单偶氮结构 各类色谱较全,约占总数的50%以上。其结构通式可表达为:[1]P218
一般式: R1 R2
N N
R4
N
C2H4 R6 C2H4 R7
典型式: R2
O2N N N
R4
N
C2H4 R6 C2H4 R7
A
R3
R5
E
A
◆ 上染形态
分散染料上染合成纤维后,由分析电镜(AEM)观察发现,它沉积在 纤维结晶区的微间隙区、低取向区和无定形区等区域。纤维在抽丝过程 中,由所谓“色母粒”进行熔融着色的,染料与纤维可以形成“共结晶”形 态,就好象形成了一种有色“合金”。这方面的课题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Tcwang© 4
§12.1 分散染料概述
Tcwang© 10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如:分散黄SE-5R(C.I. Disperse Yellow 104)[3]P104和[1]P219共3例。
N N
N N
OH
N N
N N
OH
黄RGFL(C.I. Disperse Yellow 23) [26070]
CH3 黄5R(C.I. Disperse Yellow 7) [26090]ຫໍສະໝຸດ 黄棕2RFL+
CN H3COCHN
艳蓝2BLS
CN H3COCHN
单偶氮结构在分散染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重点掌握。 该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规则: ——Hoyer(德,霍耶)规则将在下一节介绍。
Tcwang© 9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2)双偶氮结构 为数不多,约占总数的10%。其结构通式可表达为:[1]P219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如:[1]P218-219 之 3 例,黄棕 2RFL、艳蓝 2BLS、Dianix Blue KB-FS
Cl O2 N Cl CN O2 N N N N(C2H5)2 N N N C2H4CN C2H4OCOCH3 CN O2 N N N N(C2H5)2 I H3COCHN Dianix Blue KB-FS CN O2 N N N N(C3H7)2
Tcwang© 15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三、分散染料的性质
1、水溶性
虽然分散染料不溶于水,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高温条件下,染浴中 的分散染料具有一定的微溶性,约为直接染料的 0.01% ,只有进入染浴的 染料分子,才能向纤维扩散和渗透,以达到上染的目的。这一过程,可用 “ 溶解→渗透→再溶解→再渗透→上染 ” 的过程来描述。 分散染料的微溶性,是由其结构中的极性基团,如 -OH 、 -NH2 、 CONHR等基团来产生的。分析[1]P224 Table 溶解性数据,可以推断其染 色行为。
●
●
Tcwang© 5
§12.1 分散染料概述
三、分散染料商品
国别与厂商
中国 C.I. 索引
锦纶用
分散E型 C.I. Disperse Dyes
涤纶用
分散SE、S型 C.I. Disperse Dyes Dispersol A.B.C.D.P Foron E.SE.S Terasil Palanil Resolin Samaron Dianix E.SE.S.P Sumikaron
一、结构与颜色的关系
——Hoyer规则(对应于[1]P227-229)
1 、 R1、R2、R3通常应为吸电子基团,产生深色效应,反之产生浅色 效应,其深色效应的次序为:-NO2>-CN>-SCN>-COCH3>-X>-H; 2 、 R4 、 R5 通常应为给电子基团,产生浓色效应,反之产生淡色效 应,其浓色效应的次序为:-N(R)2>-NHR>-NH2>-OH>-CH3>-OR>-H; 3 、 R6 、 R7 可为极性或非极性基团,极性增强时,亲和力降低,上染 率降低而牢度提高;非极性增强时,亲和力升高,上染率升高而牢度下降。 下面看一看教材[1]P227-229中的一些例子……
Tcwang© 16
§12.2 分散染料的结构特征 三、分散染料的性质
2、结晶现象
分散染料的晶型具有可变性。如果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最稳定的晶 型,其上染率将降到最低。常用加入大量分散剂的方法来防止其产生稳定 的结晶。在实际染色过程中,染料要经过长时间研磨才能用于染色工艺。
3、与纤维的作用力
根据近代理论,可以用以下3种弱键力来进行解释:[1]P226
Tcwang© 6
ICI(英,帝国化学) Dispersol Sandoz(瑞,山德士) Artisil Ciba(瑞,汽巴) Cibacet BASF(德,巴斯夫) Cellition Bayer(德,拜耳) Pertrarnin Heoscht(德,赫斯托) Samaron Mitsubishi(日,三菱) Diaceliton Sumitomo(日,住友) Sumik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