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学期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5.17登鹳雀楼教案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登鹳雀楼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3、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重难点分析:
抓住重点词理解诗意,指导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
投影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生生词,细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小朋友学的古诗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1、板书课题:17 登鹳雀楼。指名拼读“鹳”(guan)。
2、解题:“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济有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课文内容(小黑板)。
2、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范读。
四、理解诗句。
学习一,二两行。
1、指名读一,二两行。
理解:
(1)出示课文投影图:
一天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晕气势多么壮观。
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傍晚)你怎么知道的?课文中把傍晚的太阳叫什么(白日)
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看图),它会怎么落下去?课文里哪个词是
“靠着”的意思?(依);“尽”是什么意思?(“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了什么?(黄河水流入大海)
(2)指名说这句话的意思?(傍晚,太阳依着群山落下去了,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3)看图,听录音(水浪声)
(4)指导朗读:小朋友,黄河水流向大海,那黄河水怎么流向大海的呢?流向大海是怎么个气势呢?现在老师带你们到黄河边上去听一听,看一看……。
(5)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让我们用高昂的声调读一读第一句。自由读;范读;指名。
小结:小朋友,这一句是写诗人在鹳雀楼上所看到的壮丽的景色。
板书:景(看)
学习第三,四两行。
(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2)指名读第三,四两行。
(3)学习理解下面的词:
欲:想要;穷:穷尽:
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4)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再登上高一层楼)
(5)指导朗读。板书:(想)
小朋友们,第三行哪个词表示很远很远?(千里)欲(想要)这两个词要重读。小朋友们,这两行诗就是诗人在鹳雀楼上所想到的,并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什么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齐读这句话。
五、练习朗读全文。
过渡:小朋友,因为这首诗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所以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现在听老师读一遍,注意,课题与诗文之间的停顿。
1、指名读。
2、分组,齐读。
3、朗读回答。
诗人登鹳雀楼看到什么?引读()
想到什么?引读()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卡片,口头扩词,说说词意。
2、指名读课文。
3、指名背诵古诗。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楼:左右结构,右边是“娄”左窄右宽。
依:右边是“衣”
欲:左右结构“左边是”谷“,捺要写成点“谷”,右边是“欠”
字旁。
穷: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力”。
“入”与“人”区别。“入”撇短,捺长;与“人”相反。
目:和“日”区分。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6、学生在书上练习描红
7、在练习本上练写。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第3题词语,读一读,再抄写。
2、根据句意说出诗句。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晚的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再登上一层楼()
3、练习读课文
4、练习背诵。
(1)自由背;(2)同桌互背;(3)指名背。
四、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15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景(看)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理(想)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