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韩、蒙、日三国议会制度及其走向探析

合集下载

日本行政体制改革分析

日本行政体制改革分析

日本行政体制改革分析日本的行政改革,据说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德川慕府。

1868年明治维新后,每逢国家财政状况不佳时,往往要进行所谓的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已经先后进行过几十次行政改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从二次大战后到五十年代末是日本行政改革和的第一个时期。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为适应新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政治体制民主化的需要,日本政府撤销了陆军省、海军省、东亚省、军需省、情报局、神祗院等战时行政机构和内务省,设置了经济安定本部、劳动省,把宫内省改组为宫内厅,把司法省和内阁法制局改组为法务厅,设置了建设省、人事院。

1949年6月,为了重点加强行政职能并精简机构,日本政府将总理厅升格为总理府,经济安定本部升格为府省级,地方财政委员会与原总理厅官房自治课合并为地方自治厅;法务厅改为法务府;在大藏省内设立国税厅;商工省与贸易厅合并为通商产业省等。

各府省厅的内部部局的数量平均压缩了30%.(二)从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是日本行政改革的第二时期。

改革的重点转向促进行政运行现代化。

为了从根本上改革行政体制,日本政府于1962年成立临时行政调查会,经过两年多的调查,于1964年9月提出在日本行政体制改革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关于行政改革的意见》。

这个《意见》的基本方针,不再像过去那样以削减机构和编制为行政改革的主要目的,而是从行政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下列目标:一是加强行政机构的综合、调整职能;二是在行政工作中彻底实行民主;三是防止并控制行政机构过分庞大,消除行政事务过分集中于中央的偏向;四是促进行政工作运行的合理化、高效化;五是对行政工作所提出新要求采取对策;六是振作公务员的精神。

由于这些意见得到了国民的广泛支持,日本政府设置了以行政管理厅长官为领导、事务当局为成员的行政改革本部以推动这些意见的落实。

1965年8月又成立以行政管理厅长官为委员长、民间人士为委员的行政监理委员会,全力促进临时行政调查会意见的落实。

古代东北亚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分析

古代东北亚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分析

古代东北亚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分析古代东北亚,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文明聚落。

在这里,琳琅满目的文化和政治制度,随处可见。

这里既有海洋之国的随波逐流,也有草原之地的疆土争霸。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分析,探究古代东北亚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一、东北亚古代文化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中国由孔子传播而来,自秦朝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学说。

在东北亚,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传承了这一文化。

儒家文化强调孝道、礼仪、忠诚等伦理思想,包容了传统中国的价值观。

在东北亚文化中,儒家思想有着广泛的应用,深刻影响着当地社会和民风。

2. 民间信仰民间信仰在东北亚历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包括祖先崇拜、萨满教等。

在清朝时期,满族传统的“牛衣舞”在东北亚各地火爆传播,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民俗文化。

随着当地人民信仰的不断融合和迁徙,东北亚的民间信仰越来越丰富多彩。

3. 书法绘画书法和绘画是东北亚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中国古代书法在东北亚有着广泛的影响,同时,东北亚国家也有自己独特的绘画和雕刻艺术。

如韩国国宝级文化遗产金刚经刻石、日本的浮世绘等,都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二、东北亚古代政治制度1. 单一帝国制中国历史上的单一帝国制在东北亚地区自秦朝起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存在着自己的单一帝国制度。

这种制度形式强调皇权至上,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虽然这种制度能够促进统一和中央集权,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阻碍了地方自治和人民自由。

2. 部落联盟制在东北亚的草原地区,部落联盟制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形式包括对等联盟和依附联盟。

在这样的联盟中,各部落保持一定独立性,但也要接受其他联盟成员的领导和指挥。

这种制度形式在放权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也容易导致依附其他联盟,失去个体独立性。

3. 朝贡制在中古时期,中国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往来以朝贡制为主。

朝贡制规定了皇帝不能出境,只能接待其他国家的使臣。

这种制度形式在提高了中华文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促成了当时的和平共处和交流互助。

亚洲政治格局:透视亚洲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亚洲政治格局:透视亚洲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02
亚洲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分析
亚洲国家间的政治互动及其影响
亚洲国家间政治互动的影响
• 增进相互了解与信任:政治互动有助于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促进友好合作。 • 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政治互动为地区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平台,推动政治格局的稳定。 • 影响国际政治格局:亚洲国家间的政治互动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影响,如中日在东亚地区的影 响力等。
亚洲政治格局的未来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亚洲政治格局的应对策略
• 加强国内政治建设:国家应加强国内政治建设,提高自身政治竞争力。 • 深化地区合作:国家应深化地区合作,化解政治竞争,促进地区政治格局的稳定。 •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自身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亚洲政治格局的未来挑战
• 地缘政治风险:亚洲地区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如南海争端、朝鲜半岛核问题等。 • 外部势力干预:外部势力可能对亚洲政治格局产生影响,如美国对亚洲地区的政策等。 • 国内政治风险:亚洲国家内部存在政治风险,如政治不稳定、政治腐败等。
亚洲政治格局:透视亚洲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亚洲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
古代亚洲政治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
古代亚洲政治格局的形成
•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开始,中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 古代印度的封建制度:印度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了封建制度,各邦国之间相互独立,政治格 局较为分散。 • 古代日本的幕府制度:日本在公元7世纪开始实行幕府制度,政治权力集中在武士阶级手中, 国家呈现出分裂的状态。
• 加强国内政治建设:国家通过加强国内政治建设,提高自身政治竞争力。 • 深化地区合作:国家通过深化地区合作,化解政治竞争,促进地区政治格局的稳定。 •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国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自身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韩国历史三国时代到现代民主的演变

韩国历史三国时代到现代民主的演变

韩国历史三国时代到现代民主的演变韩国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

从三国时代开始,韩国经历了数个王朝的统治以及外来势力的入侵,最终演变为现代的民主制度。

本文将探讨韩国历史三国时代到现代民主的演变过程。

一、三国时代在公元前57年至公元7世纪的三国时代,韩国分为三个独立的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这个时期的政治制度以王权为核心,国家发展依赖于统治者的政策和统治者与贵族的关系。

三国时代韩国的社会结构也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统治阶级为贵族,平民百姓的地位较低。

此外,三国时代韩国对外交往蓬勃发展,与中国、日本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二、统一新罗与高丽时期统一新罗是在7世纪后期建立的,由新罗国统一三国,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统一新罗时期,国王拥有绝对权力,并通过创建官僚体系来巩固王权。

这个时期的国家政权比较稳定,但社会阶级划分依然存在。

12世纪,高丽王朝取代了统一新罗,成为韩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之一。

高丽王朝继承了统一新罗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并进一步强化了王权。

为了维护统治,高丽王朝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民政策,试图减少贵族的影响,促进社会稳定。

三、朝鲜王朝在朝鲜王朝时期,韩国政治制度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1392年,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实行了世袭制度,并确立了士人政治的地位。

此时,官员根据考试成绩进行选拔,重视人才选拔和正直廉洁的官员。

朝鲜王朝时期,政治权力逐渐从王权向贵族转移,贵族家族的实力与影响力日益扩大。

尽管朝鲜王朝鼓励农民生产和商业发展,但社会地位仍由出身决定,士人政治的体制限制了社会的流动性。

此外,在朝鲜王朝时期,朝鲜半岛曾多次遭受中国和日本的入侵,这进一步削弱了朝鲜王朝的统治力量。

四、日本殖民统治与二战后20世纪初,日本侵略朝鲜半岛,实施殖民统治。

这段时期,朝鲜半岛经历了痛苦的殖民统治和抵抗运动。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分为北朝鲜和南朝鲜两个区域,北部由苏联占据,南部则由美国占据。

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

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

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明治时期。

在此之前,日本是一个封建社会,实行幕府统治。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日本内部的变革,人民对于政治权力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导致了日本议会的出现和发展。

日本的议会制度开始于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该宪法是西方法制的综合体,被誉为日本政治制度的里程碑。

宪法中规定了一个两院制的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

尽管议会权力相对有限,但它仍然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并为后续的民主发展铺平了道路。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的议会面临着许多挑战。

日本政治逐渐向右倾斜,权力集中在极右派政治家手中,导致了军国主义的兴起。

这段时期的政治局势颇为动荡,议会的作用和权力受到限制,并逐渐被其他力量所取代。

直到二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一系列政治改革,重新确立了议会的地位和角色。

1947年,日本通过了新的宪法,其中明确规定了议会的权力和责任。

新宪法以民主原则为基础,确立了一个称为国会的机构,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

国会成为了日本政治的最高权力机关,并且可以制定法律、审议预算和监督政府的行为。

自此以后,日本议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党制的政治机构,各个政党在议会中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

议会选举成为了日本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人民通过选举来选择自己的代表,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过程。

然而,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并不完美,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议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政府的控制和影响,政府在议会中拥有更大的权力和话语权。

另一方面,议会内部的派系斗争和政党之间的竞争也会导致决策的延迟和政策的僵局。

然而,尽管存在一些问题,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依然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它为日本的民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人民能够参与政治决策和国家事务的管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日本议会能够继续发展壮大,为国家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做出贡献。

中日韩三国外交政策比较研究

中日韩三国外交政策比较研究

中日韩三国外交政策比较研究中日韩三国一直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三个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三国的经济和实力日益增强,其外交政策也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本文将对中日韩三国的外交政策进行比较研究。

一、中日韩三国的发展路径与对外政策中日韩三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远古可寻,但三国的现代化发展完全是在二战后开始的。

日本在经历了战后的重建和高速发展后,创造了一个拥有强大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的现代国家。

中韩两国则经历了长时间的内战和民族解放,才逐渐走向稳定。

在这个过程中,中、日、韩三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实践。

中日韩三国都曾经历过周围地区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震荡。

其中,冷战时期的亚洲和东欧剧变对三国外交的走向产生过深远影响。

日本采取了“战略观念”,形成了与美国结盟的对外政策。

同时,也深度切入亚洲市场,借此掀起了“东亚经济风暴”,成为亚洲经济的龙头。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加强对外贸易,努力开拓全球市场。

同时,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尊重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始终坚持走和平共处之路。

在中日关系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改善关系,推动两国关系不论从经济、文化、安全,都实现更加互利共赢的发展。

韩国则起步较晚,但其民主发展和开放性使得韩国在对外贸易和政策上开始比较积极地表现。

韩国在与美国的合作中,也不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

同时,韩国也对亚洲相关国家采用更为活跃的外交政策,加强区域合作。

总体来看,中日韩三国的发展路径和对外政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三国都积极探索自身的强势领域,在经济、文化和外交政策方面都有不少的互补性。

但三国也存在不同的外交着力点,这就体现在各种事务上的优先性和不同的合作伙伴身份。

二、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和分歧虽然三国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利益,但三国间的历史、地理、文化和其它各种因素都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差异和分歧。

但三国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尊重和体谅基础之上的。

东北亚局势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

东北亚局势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

东北亚局势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院系班级姓名学号: 东北亚局势分析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罗斯联邦的东部地区萨哈林岛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日本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蒙古国。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之地。

特别是冷战之后苏联解体中国崛起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努力再加上在该地区有着广泛利益的美国使东北亚地区的大国关系变得愈加复杂难以把握。

这里有广泛的地缘利益激起了大国的觊觎和争夺今后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将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美国在东北亚局势及各国关系上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美日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实施联盟使得日本迅速崛起。

与此同时俄罗斯发展、中国崛起也在进一步进行当中。

美日同盟日本通过一系列条约将自己的安全与美国利益捆绑到了一起美日同盟在冷战结束后其基本战略价值并未消除而是通过新的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与安全合作防卫指针得以强化和充实日本崛起如果日本能够维持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将增强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要求而要成为东北亚地区举足轻重的强国那时日本可能要求美国撤军而日本的自卫军也将正式的成为军队俄罗斯发展俄国一直渴望重振其大国雄风但是这必须先经历一个漫长的政治改革过程、同样漫长的民主稳定过程和更加漫长的社会经济现代化过程。

再加上俄罗斯对欧洲和南部边界的严重安全关注分散了他对东北亚地区的注意力俄罗斯很可能在长期内只能维持它作为东北亚一极的态势。

中国振兴中国如果能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的话那中国的崛阻挡的了。

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的情况下中国为了国家起就不是某个国家可以安全和经济安全必然要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并积极用高科技武装国家机器。

那时就有可能打破东北亚的多极均势格局。

美国将会重返东北亚以维持该地区的均势格局。

那时美中将可能爆发冲突。

美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战略对东北亚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扰动因素首先是美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战略。

《2024年东北蒙务机构研究》范文

《2024年东北蒙务机构研究》范文

《东北蒙务机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蒙务工作与机构的重要性在中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识。

作为一个复杂且多元的地区,东北地区的蒙务工作更是具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

本文旨在研究东北蒙务机构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机构和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东北蒙务机构的历史发展东北地区的蒙务机构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为满足蒙古族地区的管理需求,设立了相应的行政机构。

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些机构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中逐渐发展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的蒙务机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逐渐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蒙务工作体系。

三、东北蒙务机构的现状分析1. 机构设置与职能当前,东北地区的蒙务机构主要分布在各省级和市级地方政府。

这些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并执行有关蒙古族地区的政策、规划和项目,以及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等各项服务工作。

2. 运行机制与效果东北蒙务机构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机制。

这些机制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资源配置不均、人才短缺等。

四、东北蒙务机构的主要问题与挑战1. 资源配置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的蒙务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其中,资源配置问题尤为突出。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导致一些地区的蒙务工作无法得到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2. 人才短缺问题蒙务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然而,当前东北地区的人才储备并不充足,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缺乏专业的蒙务人才。

这给蒙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对策与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政府应加大对东北地区蒙务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确保各地区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应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地区和领域。

2.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蒙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

东亚三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交流

东亚三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交流

东亚三国时期的政治与文化交流东亚三国时期是指中国、日本和韩国在初唐时代至十三世纪末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政治与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推动了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其一,政治交流。

中国是东亚三国的文化先驱,其政治制度和体系也影响了日本和韩国。

在唐朝时期,日本和韩国都派遣使臣到中国学习政治制度和法律文化。

这些使臣们观摩了中国朝廷的运作,并且将这些经验带回本国,创办了一些与中国政府类似的官府和行政体系。

特别是日本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过中国的借鉴和本土化,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体制。

反过来,中国也从日本和韩国吸收了一些政治理念和制度。

例如,中国在唐朝时期采用了日本的一些政治制度,如农业户口管理制度,以及韩国的一些制度,如科举制度。

这些东亚三国之间的政治交流,为各国的政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其二,文化交流。

东亚三国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语言、艺术和宗教方面。

语言方面,中日韩三国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汉字的传播促进了这三个国家之间的文字交流。

日本和韩国都从中国引进了汉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文字系统。

尽管现在日本和韩国的文字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假名和韩文字,但汉字仍然在这两个国家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艺术方面,东亚三国的文化交流也非常丰富。

中国的绘画、书法、音乐和戏剧等艺术形式对日本和韩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日本的浮世绘就是在中国绘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韩国的舞蹈和音乐也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同时,这三个国家也在文学作品的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借鉴。

中国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和《西游记》在日本和韩国都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此外,东亚三国之间的宗教交流也非常密切。

佛教是从中国传入日本和韩国的重要宗教,对这两个国家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佛教经典、寺庙和修行方式等许多元素都从中国传入了日本和韩国。

尤其是在日本,佛教从中国传入后融合了本土的神道教信仰,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佛教特色。

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

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

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
日本议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明治时代。

在明
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开始借鉴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并于
1889年实施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根据该宪法,日本建立了一个具有两院制的议会。

上院被称为贵族院,成员包括贵族、官僚和由天皇任命的一些知识界代表。

下院被称为众议院,成员由选举产生。

然而,贵族院在实际上对政府影响较大,而众议院的权力相对较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议会制度逐渐演变和发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对议会体制进行了改革,以增加议会的权力。

1925年,众议院成为了真正的立法机关,而贵族院的
权力进一步减弱。

然而,这个议会体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在战争期间,日本的国家权力被军国主义势力所控制,议会的角色和权力几乎被废除。

1947年,日本通过了新的《日本国宪法》。

这个宪法确立了
一个单院制的议会,称为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

众议院成为了最有权力的立法机关,参议院的角色主要是审议议案。

然而,在实际实施中,部分人认为日本议会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众议院选举的选区划分被认为不公平,导致某些政党在议会中得到过高的代表权。

此外,政治腐败和派系斗争等问题也存在于日本议会中。

尽管如此,日本议会在近代历史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制定和修改法律的重要场所。

议会的发展也反映了日本政治制度的演进,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日本国民对于民主和参与政治的需求。

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化

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化

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化东亚地区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域,其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化一直是历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化,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政治变迁。

在早期的东亚古代国家中,诸侯国制度是主要的政治体制。

例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争霸,形成了一个分裂的政治局面。

然而,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逐渐形成。

这种集权的国家体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到现代。

而在日本,古代的天皇制度一直是主要的政治体制,直到幕末时期才实行明治维新,引入了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其次,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经济变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早期的东亚古代国家中,农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

例如,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归于皇帝和贵族,农民只能种地供养贵族。

然而,随着商业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兴起,东亚的国家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市场经济开始兴起,这对国家体制的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农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也为国家体制的变迁奠定了基础。

此外,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社会变迁也不可忽视。

在早期的东亚古代国家中,社会等级制度严格,阶级分明。

例如,中国的封建社会中,贵族、士人和农民的地位是固定的,社会流动性很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知识分子的兴起,东亚的国家体制也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贫民子弟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阶层,这对国家体制的演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而在日本,武士阶级的崛起和农民起义的发生,也为国家体制的变迁带来了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

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变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东亚地区的国家体制。

通过深入研究东亚古代国家体制的变迁与演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东亚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并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024年东北蒙务机构研究》范文

《2024年东北蒙务机构研究》范文

《东北蒙务机构研究》篇一一、引言东北蒙务机构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组织机构,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东北蒙务机构的研究,深入探讨其发展历程、功能定位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东北蒙务机构的发展历程东北蒙务机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其成立之初是为了满足当时东北地区与蒙古地区之间的贸易需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北蒙务机构逐渐发展成为集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在发展过程中,东北蒙务机构不断适应时代需求,逐步完善自身功能,为地区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东北蒙务机构的功能定位1. 经济功能:东北蒙务机构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搭建贸易平台、引进外资、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文化功能:东北蒙务机构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传播民族文化、加强民族交流等方式,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3. 教育功能:东北蒙务机构在地区教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支持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为地区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四、东北蒙务机构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1.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东北蒙务机构通过搭建贸易平台、引进外资、推动产业升级等方式,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2. 维护社会稳定:东北蒙务机构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与融合、化解社会矛盾等方式,为地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

3. 促进民族团结:东北蒙务机构在促进各民族团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传播民族文化、加强民族交流、推动民族融合等方式,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共同推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

五、结论通过对东北蒙务机构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东北蒙务机构应继续完善自身功能,适应时代需求,为地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研究

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研究

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研究作者:申刘涵旭冯晓玲来源:《辽宁经济》2022年第08期〔内容提要〕在逆全球化盛行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各个国家寻求经济增长、降低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威胁的重要手段。

亚太地区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进入低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在国际经贸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五国也积极顺应世界局势的变化,积极寻求区域经济合作及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为世界及本国经济中做出重要贡献。

其中中日韩三国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对推动中日韩三国进行更深入的经贸合作产生重要影响,而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蒙俄三方深入合作和共同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中日韩”和“中蒙俄”两个次区域合作的角度出发,分别基于中日韩自贸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经贸合作对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研究,以期提出促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相关建议,进而为促进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中日韩自贸区;东北亚区域合作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逆流中,自由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中各类不确定因素增加,区域经济合作成为重要应对手段。

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五国作为东北亚地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做出重要贡献。

其中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对推动中日韩三国进行更深入的经贸合作产生重要影响,而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中蒙俄三方深入合作和共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中日韩”和“中蒙俄”两个次区域合作的角度出发,分别基于中日韩自贸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经贸合作对次区域的经济合作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与“中蒙俄”两条主线融合发展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及措施。

《2024年“满洲国”蒙旗行政研究》范文

《2024年“满洲国”蒙旗行政研究》范文

《“满洲国”蒙旗行政研究》篇一一、引言“满洲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其行政体系与治理模式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其中,蒙旗行政作为满洲国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机制、政策实施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均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旨在通过对“满洲国”蒙旗行政的深入研究,揭示其历史背景、运行机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满洲国蒙旗行政的历史背景满洲国,又称为伪满洲国,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傀儡政权。

蒙旗,是满洲国境内的一部分区域,实行了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

这一时期的蒙旗行政,受到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其运行机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三、蒙旗行政的运行机制在满洲国时期,蒙旗行政采用了较为独特的运行机制。

一方面,蒙旗在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的同时,也接受了满洲国政府的监管和指导。

这种半自治半集权的运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蒙旗的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蒙旗行政也深受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其在实施政策时必须考虑日本帝国的利益和意图。

四、蒙旗行政政策的实施与影响在满洲国时期,蒙旗行政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土地改革、教育普及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蒙旗的社会经济状况,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掠夺、民族压迫等。

这些问题不仅对蒙旗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蒙旗行政对后世的影响满洲国时期的蒙旗行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这一时期的蒙旗行政为后来的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蒙旗行政也暴露了殖民统治的弊端和危害。

因此,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加强民族团结和区域自治建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结论综上所述,“满洲国”蒙旗行政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其运行机制、政策实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均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加强民族团结和区域自治建设,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韩国三国时代的政治发展与文化交流

韩国三国时代的政治发展与文化交流

韩国三国时代的政治发展与文化交流韩国三国时代是韩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公元4世纪至7世纪。

这个时期,韩国的政治发展与文化交流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将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韩国三国时代的发展与交流。

一、政治发展在韩国三国时代,韩国分为三个独立的国家,分别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

这三个国家在政治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发展。

首先是高句丽,高句丽是韩国三国时代最早成立的国家,也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高句丽的政治制度相对稳定,实行君主制,国王是最高统治者。

高句丽国王在政治上拥有绝对权力,同时也有一定的官僚体系来辅助管理国家事务。

高句丽国王还设立了各种官职,如宰相、将军等,来管理国家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其次是百济,百济是韩国三国时代的另一个重要国家。

百济的政治制度相对较为民主,实行王权与贵族共治的制度。

百济的国王权力相对较小,而贵族则在政治上有较大的影响力。

百济还设立了议会,由贵族们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这种政治制度使得百济的政治相对开放,也更容易吸收外来文化。

最后是新罗,新罗是韩国三国时代的最后一个成立的国家。

新罗的政治制度相对较为稳定,实行君主制。

新罗国王在政治上拥有绝对权力,同时也设立了各种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新罗还设立了百官制度,通过选拔人才来管理国家。

总的来说,韩国三国时代的政治发展呈现出多样性。

高句丽以君主制为主,百济以贵族共治为主,新罗以君主制为主。

这种多样性的政治制度为韩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交流在韩国三国时代,韩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韩国文化的繁荣,也使得韩国的文化影响力扩大到周边国家。

首先是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在韩国三国时代,韩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中国的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汉字文化。

韩国的贵族阶层学习儒家经典,汉字成为韩国的官方文字。

同时,韩国还从中国引进了许多科技和艺术品,丰富了韩国的文化内涵。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及其政治阻碍_中韩日对待_文化共同体_的态度

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及其政治阻碍_中韩日对待_文化共同体_的态度

收稿日期:2009-01-20 作者简介:方浩范(1964-),男(朝鲜族),吉林长白县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儒家思想在构建和谐的东北亚‘文化环境’中的角色定位”部分研究成果,项目审批号:06X ZX 008。

第26卷第2期2009年4月东 疆 学 刊Dong jiang Journal Vo l.26N o.2A pr.2009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及其政治阻碍——中韩日对待“文化共同体”的态度方浩范(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 要:文化共同体概念是相对于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而言的,从其内涵来说只有狭隘文化范畴的意义,但从外延来看包含了各种文化现象。

历史的和传统的观点来看,以中韩日三国为主的东北亚应该说是同属于一个“文化圈”。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发生了众所周知的矛盾和冲突,使得这个“文化圈”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破坏。

这种局面恰恰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趋势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这就给东北亚各国提出了重构区域“文化圈”的新课题,对此我们称之为东北亚“文化共同体”。

关键词:东北亚;文化共同体;中韩日中图分类号:D8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09)02-0001-06 一、东北亚文化共同体动因1.可能性:地缘优势和文化基础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差异或属性的不同,是我们用以界定区域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尽管由于各种地理现象之间存在着变化的相关性和连续性,从而使区域的系统边界常常变得不是那么清晰,但这丝毫不影响区域的形成和存在的合理性。

[1]以中韩日三国为中心的东北亚,就是在这样的概念下,逐渐被世人认同和关注。

东北亚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条件形成了东北亚原始先民们的生产方式,孕育了东北亚多样的民族文化类型,而且在历史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东北亚地域文化。

在东北亚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唐文化圈,这个“文化圈”的形成和维持是以中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

日本现代议会制度的分析与展望

日本现代议会制度的分析与展望

日本现代议会制度的分析与展望钟金意(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政治1051班200512701134)[摘要]日本现代议会实行两院制,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与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日本议会的发展历史使它拥有更坚实的基础,表现出了议员产生的民主性、议会结构的协作化、机构设置的职能化、议会制度的程序化、政党竞争的激励性、权力安排的制衡性这些优点,以及议员地位、职权安排和地方议会制度设置的独特性,总的这些,都展望了日本议会民主基础扩大、职能进一步明晰、地方议会淡化党性的趋势。

[关键词]日本现代议会制度;积极性;两院制;展望关于日本的议会制度,其历史有这样两个时间的界定,一个是明治维新后,日本于1889年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并根据此宪法于1890年11月29日召开了第一次帝国议会,这标志了日本议会制度的产生;另一个时间就是二战后,日本战败,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指示下,日本制定并通过了新宪法,即《日本国宪法》,并改“帝国议会”为“国会”,至此,日本议会制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前一个时间的日本议会制度是建立在日本天皇总揽统治大权的基础之上的,议会的作用十分有限,天皇可以根本不通过议会而制定有关法律,并且内阁也是由天皇任命的,议会则形同虚设;只有在后一个时间,日本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衡的议会内阁制,此时,天皇的权力被架空而只是国家的象征,议会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和增强现代意义的日本议会制度才得到确立。

所以,我这里要讨论与分析的,是后一个时间的日本议会制度,即现代日本议会制度,而不是处于天皇独裁之下的前一个时间的日本议会制度。

一、日本现代议会制度的概述日本现代议会制度确立了“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的地位,国会是“国家的唯一立法机关”。

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众参两院都由选举产生。

众议院有议席500个,众议员每届任期4年,届满全部改选,连选可以连任,如议会提前解散,议员也全部改选。

参议院议席252个,参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半数,连选可以连任,参议院没有解散制度,参议院不能提前解散。

二战后东北亚各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战后东北亚各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浅析二战后东北亚各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生:原琦指导老师:郭正秋引言东北亚主要指亚洲东北部,太平洋西岸的广大地区,东北亚国家主要指中国、日本、朝鲜、韩国以及蒙古。

该地区人口以黄种人为主,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较快,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相似性较高。

由于蒙古和朝鲜的资料相对较少,及其特殊的政治背景,此处不做过多讨论。

主要以政治制度和结构相对稳定的中、日、韩为主要的讨论和研究对象。

中、日、韩在地缘上和文化上的相似性,也导致了三国在战后政治发展当中受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

一、经济因素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和影响政治的发展,因此各国的经济形态对其政治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日本和韩国采取的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因此其政治体制也便采取了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而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决定了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制度。

另外,经济水平对民主化进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经济水平对民主化没有决定性作用,但不可否认,经济的现代化对民主化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例如,经济对教育水平提升方面帮助,会对社会主要阶层的政治觉悟,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有重要的影响。

经济水平较高,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对民主的形成确立有着重要的作用。

战后,东北亚国家的主要生产依然是传统的农业经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根深蒂固,文盲在社会群体中达到一定比例,这对于经济的提高,民主的进程有着明显的制约,这也导致了,中、日、韩在战后初期都有着“威权主义”和政治人物影响力过大的倾向。

而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三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各国国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有了重大的提升,以韩国为例,其中产阶级的不断扩大,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民主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①。

而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腾飞,日本经济上世纪的持续增长,以及“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的迅速经济腾飞,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发展,而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也有了迅速发展,韩国逐步摆脱了军人统治,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尤其是基层民主得到了发展,日本的选举和政党制度也逐步得到了完善,官僚制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削减。

《2024年“满洲国”蒙旗行政研究》范文

《2024年“满洲国”蒙旗行政研究》范文

《“满洲国”蒙旗行政研究》篇一一、引言满洲国,也被称为伪满洲国或曼珠莎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后所设立的傀儡政权。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满洲国的蒙旗行政体系作为其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满洲国蒙旗行政的深入研究,揭示其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特点,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满洲国蒙旗行政的历史背景在满洲国成立之前,东北地区的蒙古族主要实行的是传统的部落制度。

随着满洲国的建立,日本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一地区,开始对蒙古族地区进行行政管理和殖民统治。

在这种背景下,蒙旗行政体系应运而生。

三、蒙旗行政的发展过程及特点(一)发展过程满洲国的蒙旗行政体系在初期主要由伪满洲国政府主导建立,主要将蒙古族地区划分为若干个旗,每个旗设立旗长和旗政府。

随着日本对东北地区的进一步控制,蒙旗行政逐渐成为日本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

(二)特点1. 政治上,蒙旗行政体系是日本在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手段,具有明显的殖民色彩。

2. 经济上,蒙旗行政体系通过控制资源、税收等手段,为日本的经济利益服务。

3. 文化上,蒙旗行政体系在推行日本文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蒙古族的文化传统。

四、蒙旗行政对当代社会的影响虽然满洲国蒙旗行政体系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

首先,这一时期的行政制度为后来的地方政府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

其次,蒙旗行政的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殖民统治、民族问题和地方政府治理的宝贵资料。

最后,通过对满洲国蒙旗行政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历史,从而更好地把握现实和未来。

五、结论满洲国蒙旗行政作为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既有其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通过对这一时期蒙旗行政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也可以为当代的政府治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历史是复杂的,任何对历史的解读都需要全面、客观地看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卷第2期2019年2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V〇1.40 No.2Feb.2019[文章编号]1004 —5856 (2019) 02 —0052—04东北亚韩、蒙、日三国议会制度及其走向探析康露月1,杨恩泰2,张益智2(1.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207)[摘要]传统的议会制度起源于近现代的西欧,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自19世 纪中叶起,相关理论与思潮开始“东渐”,加之日后东西方列强的武力渗透,最终使得位于东北亚的韩、蒙、日三国在20世纪先后采纳了该项制度。

但基于东北亚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韩、蒙、曰三国的议会制度颇具本土特色且相互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性。

因此,文章对东北亚三国的议会制度现状及其宪政历程中所映射出的“特质”进行剖析,有助于把握东北亚三国议会制度的未来走向,在法学学理与国家行政体系完善上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北亚;韩国;蒙古;日本;议会制度;走向[中图分类号]D73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 1004 -5856.2019.02.011_、东北亚三国议会制度的萌芽在亚洲地理区域划分中,东北亚是从属于东亚的次区域。

因而,历史上的东北亚地方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来自东亚核心区域的影响和冲击。

可以说,作为 东亚地区传统中心的中国,其政治体例、军事建 制、经济结构、文化内核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始终 驱动着东北亚地区的社会生产力进步与政治文 明的发展。

韩国(朝鲜半岛南部)、日本作为古 代中国所主导的“华夷秩序”的直接遵循者以 及“天朝宗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地缘 相近、海疆相连等自然因素,二者最先受到影响。

蒙古稍有别于韩、日,其在历史上长期以游 牧文明的捍卫者身份同代表农耕文明最高水平 的古代中国相对抗,曾在1 -14世纪成功促成 了二者间的“一元化”封建政权“元帝国”的建 立,且蒙古与中国之间始终横亘着难以逾越的千里戈壁与荒漠。

因此,中国对蒙古的影响明 显弱于韩、日,但仍然对古代蒙古的政治体系产 生了不可逆转的引向力,如部族分封制、中央集 权不断强化等。

然而,自1世纪中叶后期,以沙皇俄国为 先锋的西方列强开始了对地域广袤、资源丰富 的东北亚地区的“探索”。

[1]并以暴力武装方式 向蒙古地区、朝鲜半岛以及日本列岛传播具有西方范式的议会制理论及相关实体性经验。

1.韩国(朝鲜半岛)早在周天子时代,朝鲜半岛就已是中华文化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礼仪教化,还是 衣冠文物均以中原为样板,史称“三韩慕华”。

特别是在1世纪连续发生的“丙子胡乱”和 “丁酉再乱”之后,朝鲜半岛上至王室与两班,下至中人平民,“中华观念”更加牢不可破。

但自19世纪中后期起,朝鲜王朝的传统国 体观开始不断受到西方列强与帝国主义势力的[收稿日期]2018 - 04 - 24[基金项目]北京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项目编号:BJEDU035777K19。

[作者简介]康露月(1993 -),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法研究;杨恩泰(1994 -),男,云南 德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张益智(1995 -),男,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第2期康露月,杨恩泰,张益智:东北亚韩、蒙、日三国议会制度及其走向探析53冲击,并日渐式微直到崩塌。

1866年,法国海 军攻击朝鲜,引发朝鲜近代史上第一次列强人侵,史称“丙寅洋扰”。

1871年,再次爆发“辛未 洋扰”,即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王朝的进犯。

1894年的“甲午战争”、1896年的“俄馆播迁”事件、1910年“日韩合并”事件以及1950年“朝 鲜战争”无不一次次自外而内的将西方世界与日本的议会制理论带人朝鲜半岛。

朝鲜王朝官 方与朝鲜百姓对于西方议会制的态度也逐渐由 强烈抵制转变为接纳学习。

1898年,仿效日本 政治体制而成立的“大韩帝国内阁”即是最好 的证明。

2. 蒙古自13世纪的元朝起,中国同蒙古之间的实 际性联系开始变得紧密与微妙起来,这种关系 在清朝前期得到进一步巩固。

虽然沙皇俄国时 有进犯蒙古,掌控漠北的军事企图,但中俄“雅 克萨之战”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有效遏 制了俄国南下的野心。

1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国力衰落,俄罗斯帝国在156年和I860 年分别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从 中国东北割取了大片领土,并在东北亚站稳了 脚跟。

随后又通过中俄《布连斯奇条约》《沙宾 达巴哈协定》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完成了对于蒙古地区特别是外蒙古地区的渗透。

进人20 世纪后,沙俄恩琴白匪、苏联红军等势力先后进 人外蒙古,导致外蒙古脱离中国版图,并建立起 具有“斯拉夫特色”的议会制度。

124年11月26日,在苏联的操控下,蒙古人民共和国在乌兰巴托宣告成立,并设立全国最高权力机构“蒙古议会”,即“大呼拉尔”。

其常设机构为“小呼拉尔”,蒙古国家元首自动成为小呼拉尔 主席团主席。

[2]3.本日本自8世纪中叶的“大化改新”之后开 始走上模仿中国封建国家体制的道路,并日趋 成熟。

但幕府时代开启后,日本官方开始逐渐 施行锁国政策,仅同中国、朝鲜、荷兰保持有限的交往和通商。

直至153年发生美国军舰驶人横滨港威逼日本打开国门,融人世界市场的 “黑船事件”。

迫于军事压力,日本政府在同年 与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与西 方列强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其他西方国家亦 跟随美国,纷纷向日本提出通商要求。

这一系 列突如其来的变化导致了日本锁国时代的结朿 和幕府体制的瓦解,并间接引发了日本王室和 国民接受西方文物、学习西方政治体制特别是 议会理论的热潮。

最终在1889年根据当时的 《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了帝国议会,并设置 了贵族院和众议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 日本国内的立法权限实际上被赋予给天皇,故 所谓的帝国议会只是天皇所主导的立法活动的“协赞”机关。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伪议 会体制”在驻日美军所建立的“国家新秩序”中得到根本性改变,并加速了日本的战后重建与起。

由此可见,韩国(朝鲜半岛)、日本、蒙古的 议会制理论的引人及其最终的确立都与外国势 力、东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分不开。

韩国(朝 鲜半岛)主要受日本的影响,日本则是基于美 国为首 的 方列 的 力 而 了革,蒙古在帝俄及苏联的长期操纵下不得不开始了适应性的自我调整。

二、东北亚三国议会制度的建立日本、韩国(朝鲜半岛)、蒙古的议会雏形分别形成于189年、1898年和1924年。

经过 百余年的发展,其面貌、职能、机构设置均有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1.国韩国的议会被称为“国会”,是韩国的最高 立法机构。

韩国于1948年3月17日颁布《大 韩民国国会议员选举法》,又于1948年5月10 日在美国主导的“联合国监督”下,由公民直接 选举产生制宪国会议员,从此开启了现代韩国 国会的历史。

最初,韩国国会采用“一院制”,1952年修宪变更为“两院制”,1962年修宪恢 复“一院制”。

[]此后,韩国国会组织运营体系总体保持稳定。

韩国国会具有的相关性权利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人事权、国会自律权以及其他权利。

这里所提的其他权利 主要是指:韩国国会有权批准关于相互援助及安全保障的条约、重要国际组织的条约、友好通 商航海条约、限制主权的条约、给国家和国民带 来重大财政负担的条约等。

并且有权宣战、向外国派遣本国军队、邀请外国军队在本国驻扎。

[]同时,韩国国会拥有总统发布的紧急命令和处分的承认权、总统一般性赦免的同意权、解除戒烟或宵禁状态的要求权等。

2. 古与其他国家相比,蒙古议会的名称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性与本土性,即“大呼拉尔”,该 称呼出现于蒙古议会成立时的1924年。

1949 年2月,在蒙古国第九次大呼拉尔会议上,其更 名为大人民呼拉尔,附属的小呼拉尔改为大人 民呼拉尔主席团,国家元首为大人民呼拉尔主 席团主席。

192年2月12日,蒙古通过新宪法,“蒙古人民共和国”改名为“蒙古国”,实行总统的 制,大 民拉尔再 变 为国家大呼拉尔。

[6]国家大呼拉尔是蒙古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可提议讨论内外政策的任何问题,例如:批54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准、增补和修改法律;确定内外政策基础等。

7]蒙古国家大呼拉尔行使立法权,并且仅通过国 家大呼拉尔会议行使立法权。

国家大呼拉尔主 要通过以下方式行使监督权:(1)对由政府和国家大呼拉尔组建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的其 他机构进行质询;(2)向由政府和国家大呼拉尔组建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的其他机构提问 并要求回答;(3)听取由政府和国家大呼拉尔组建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的其他机构的报告、汇报、总结;(4)组建监督工作组,听取以上 机构工作成果。

[8]3.日本同韩国一样,日本议会也被称为“国会”,为曰本最高权力机构与立法机构。

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日本在美国主导下于146年11月颁 布了新的《日本国宪法》,并于次年5月正式生 效,重新确立了议会内阁制政体。

当今的日本 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共同组成,众议院议员 设475席,参议院议员设242席。

9日本众参两 院会议必须有全体议员的1/3以上出席,方具 有法律效力。

涉及修改国家宪法的议案则必须 有全体议员的2/3以上出席才能进行审议。

同时,日本众参两院分别召开会议,原则上两院对 议案表决一致方可达成国会的最终性决议,但 众议院享有一定程度上的议案决定优先权。

10日本战后的新宪法规定:日本国会议员由 选民选举产生,并代表国民意志。

日本天皇作 为国家和国民的精神性象征,不参与国家的政 治活动,其传统权力由日本国会代行。

而每届 国会召开时,天皇应当莅临并发表重要讲话。

三、东北亚三国议会制度的特质性东北亚三国的人文背景与历史格局,较之 于议会制度萌芽的近现代欧洲国家国情而言,均相去甚远。

但议会制度已然在韩国、蒙古与 日本的国土上生根发芽且茁壮成长。

这除去三 国为确立西方议会制度而进行自身适应性的调 整之外,必定有其本土化后的“特质性”。

当然,这种“特质性”并非是韩、蒙、日三国各走各 路,而是具有宏观性的“泛东北亚”意味。

简单 说来,这种特质性主要体现在集权制遗留与外部性较强两个方面。

(一)集权制遗留众所周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自封 建时代就已确立牢不可破的中央集权制,并不 断得到加强。

受到古代中国的国家体制理论与 实体的深刻影响,韩国(古朝鲜)与日本的中央 集权历史亦长达上千年。

蒙古地区虽然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处于部落分聚状态下的游牧社会,但自元帝国建立之后,蒙古地区逐渐结朿了松 散的“部族政治”,开始迈人具有“共主性质”的“王政时代”或是清代中央集权制下的“盟旗 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