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论文:弱者 自然 萨满教
论迟子建小说的神话叙事
论迟子建小说的神话叙事摘要迟子建,一位来自中国“北极村”当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
在她的许多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神话的内容,这跟作者从小所生长和所受到的文化熏染的环境有关。
在迟子建的小说中,诸如一些平凡的人物、动物、植物都被她赋予神秘化的形象,还有一些跟神话相关的重要形象。
本文在大量的阅读迟子建小说之后,选取神话叙事这一角度来论述迟子建小说,首先,阐述迟子建小说中神话因素的来源,这主要是受萨满教的传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其次,主要论述迟子建小说中神话叙事的内容、视角和方式。
最后,着重阐述这种神话叙事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以及我们从中领略到的道理对现在社会的反思。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神话叙事审美观照反思AbstractChi Zijian, a contemporary female writer from the Arctic village of China, has created a lot of excellent novels. Many of her novels are 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the myth,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culture of the author. In Chi Zijian's novels, such as some ordinary people, animals, plants have been given her mysterious image, as well as some of the myths related to the important image. In this paper, after a lot of reading Chi Zijian's novels,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o discuss the mythical narrative novels of Chi Zijian, first of all, this source of myth in Chi Zijian's novel factors, which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Shaman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econdly,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tent, the angle of view and the way of the myth narration in Chi Zijian's novels. Final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myth narrative to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current society.关键词:迟子建小说神话叙事反思Key words: Chi Zijian's novels, mythnarrative,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 reflection前言目前,研究迟子建小说的文章有很多,有认可她这种写作风格的,也有批评的,但主要是认同的声音。
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解读
萨满 文 化 在 满一通 古 斯语 族各 民族 早 期 历 史发展 进程 中 ,对 其 精 神信 仰 、文化 习俗 、民 间文学方 面 曾起 到 了 巨大 的作用 ,它 的流 传 具 有 广泛性 和普 遍 性 ,在后 来 历 史 中的延 续 性 也 是十分 明显 的 。从 世 界 萨 满 文 化 分 布 格 局 来 看 ,满一 通 古 斯语 族 的 萨满 教 属 于核 心 区域 的 典 型现象 。…我 国满一通 古斯语 族有满 族 、鄂 伦 春族 、鄂 温克 族 、赫哲 族 和 锡 伯族 ,主要 分 布 在 黑 龙江 流域 大 、小兴安 岭地 区 ,包括 东北 三省 和 内蒙古 自治 区等地 。东北地 处儒家 文化 的边 缘 地带 ,因而在过去漫长时代 中萨满文化 已经植 根 于东北 民风 民俗 中 ,进 而转 化 为 一种 特 色 鲜 明 的地域 文化 精 神 ,并 形成 深 厚 的 文化 心 理 积 淀 ,因此 萨满 文化 对 现 当代 东 北 文 学 的影 响 是 非 常深远 的 。而来 自萨满文 化核 心 区域一 大兴 安岭 的迟 子建 ,对 萨 满 文化 的理 解 和认 识 有 着 其 他东北 作 家无 可 比拟 的精 神 内 驱 ,其 文 化 心 理 构成 的底 色是 萨 满文 化 。_2 在 萨 满 文化 的影 响下 ,迟 子建 作 品 中常 常有 一 些 超 自然 的现 象 或行 为 ,尤 其是 对 满一 通古 斯语 族 萨满超 自然 行 为 的描 述 ,但 她 通 常 让 这 种 描 述 止 于 “闪 现 ”,而不 是将 它 们渲 染 成 神秘 主义 ,只是借 用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及其现实意义探寻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及其现实意义探寻摘要:鄂温克民族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就是萨满文化。
迟子建笔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完整地呈现了萨满文化对于鄂温克民族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萨满文化信仰指引下的鄂温克民族如何面对生存现状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地域影响;萨满文化;现实意义我国著名当代女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曾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以最后一位酋长夫人的口吻,讲述了鄂温克民族的百年兴衰变迁及现在濒临消失的现实状态。
她以温情叙事的手法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他们所信奉的萨满文化更是贯穿全书,串联起了作品,撑起了鄂温克族人的精神世界,展现了他们古朴的价值观和追求。
一、地域文化对于迟子建创作的影响翻开中外文学史我们就会发现:作家所营造的文学世界往往深受她的家乡和籍贯的影响,例如:鲁迅笔下的绍兴,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福克纳笔下的密西西比州及我们现在所说的迟子建和她笔下的“北极村”漠河。
迟子建是一位创作上具有极其明显的地域归宿感的作家。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亲临“北极村”这个东北地域文化显著的小镇,而她从小所接触的东北地域文化,更是汩汩地流淌在她的血液里。
在她所描绘的世界中,不仅重现出东北的自然风光景物,还展现了东北传统的民俗、神话、宗教信仰等。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鄂温克族先民以渔猎和驯养驯鹿为生。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鄂温克族在生活中对于驯鹿及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心存敬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如山有山神,火有火神,是神灵主宰了万物,掌控着人世间的荣辱兴衰,主张人们必须以神圣的礼节尊崇它们,以虔诚的心态供奉它们,以和睦相处的方式对待同伴及大自然,甚至当他们死后,都要采取风葬的方式回归自然,来于斯而归于斯。
这些都反映了鄂温克民族善良的天性和乐观豁达的精神,甚至还能感受到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
迟子建小时候所生活的北极村与现在发展后的旅游胜地的北极村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
现代文明的注入,摧毁了原始的自然风光,曾经的茫茫林海,浩瀚无垠的雪原,如精灵般跳跃在其中的狍子、驯鹿、甚至黑熊等等,都已难觅踪迹。
浅析迟子建的死亡叙事
浅析迟子建的死亡叙事作者:李亚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09期摘要:东北女作家迟子建的创作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她的死亡叙事主题逐渐深化,经历了空灵虚幻、理性审视和反思现代三个阶段。
本文以分析迟子建死亡叙事的发展历程为重心,指出独特的个人经历、原始宗教的影响和地域文化情结是形成她的死亡观念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迟子建死亡个人经历宗教地域文化迟子建是白山黑水孕育的作家,怀着对这篇热土的感恩之心进行创作。
她描绘的死亡叙事,可以觅寻到北国风土磅礴大气的身影,也正是这份乡土的壮阔温情才给予她走出死亡阴影有力支撑。
作品体裁多样,折射的问题从单纯的个人幻象延伸到社会百态。
她以灵魂为笔,记录着感受着的死亡。
本文将从个人人生的际遇、地域情结的牵扯、萨满文化的影响几个方面,浅析死亡叙事的转变原因。
[1]一、死亡意义的迁移死亡,基本的意思是失去生命肉体归于坟墓,词意本身冰冷,阴森恐怖,而文学作品中涉及到死亡描述或者释疑称之为死亡叙事。
但无论从意识层面还是生命的社会性,死亡始终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词。
但这种意义在迟子建的笔下不再晦涩生硬,即使死亡意味充斥着她的作品,但是却没有那种强烈的压抑感和逼仄。
早期作品中她对死亡只是一种单纯的迷恋与浅层面的感知,死亡是自然生命一个流淌的过程“我想,在姥爷眼里,它不是圆的。
它确确实实缺一块。
姥爷在干什么呢?他一定在想柱儿。
因为每逢年节,爸爸都要念叨死去的爷爷。
也许姥爷正站在月下,手里捧着几粒西瓜子吧?应该刮一阵小风,吹落姥爷眼角的泪,吹起他的一头白发。
那白头发向上一绺,拂动着,一定像团烟......”。
随着个人经历的深刻,她开始站在理性的高度思考死亡带给人们的痛苦,却延续自己温情善良的风格,当生命的沉重沦为枷锁,迟子建用她的温情以死亡为基调承载着爱与温暖去感染每一个人。
《白雪的墓园》父亲年前过世,家中一片凄凉,母亲最终以自己为榜样坚强的维持一个家“从现在起谁也不许再掉一滴眼泪,我知足了。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浅析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文化浅析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下简称《右岸》)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以温情的叙事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近百年的沧桑变化。
透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生活风俗、等各个方面解读鄂温克族的文化,在这各种文化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核心的文化――萨满文化。
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萨满文化无时不在,狩猎、婚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可以深切感受到萨满文化的烙印。
归结起来,《右岸》中的萨满教文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自然的崇拜,对图腾的崇拜以及对灵魂的崇拜。
一、对自然的崇拜萨满教是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一些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它起源于远古人类童年时期,那时的人们生产力极为低下,他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毫不了解,人们既依赖它,又恐惧它,还要去祈求它,于是产生了远古时期的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这种崇拜之情代代相传及至今天人们还在信仰。
“自然是宗教最初的、最原始的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
[1]随着万物有灵论的发展,远古的人们认为自然界的动物植物都是有灵魂的都是神灵,他们主宰着人们的一切,于是风、雨、雷、电、太阳、月亮、山、树木等等都成为了他们崇拜和祈求的对象。
例如,直到近代鄂伦春、鄂温克等族遇到奇异的山峰,悬崖,山洞或者古老的树木等都认为是山神休息的地方,不准大吵大闹,不准出言不敬同时还要叩拜祷告,祈求山神保佑猎民平安和狩猎丰收。
这些是典型的自然崇拜。
作为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鄂温克族一直以来信仰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教中产生的时间最早,包括的范围最广,延续的时间最长的一个领域”。
[2]在《右岸》中我们可以看到鄂温克人对自然的崇拜。
他们崇拜火,营地里的火从来不熄灭,搬迁的时候“玛鲁神”(鄂温克族祖先神)走在最前面,走在第二的就是火种,因为他们相信由只要火种不灭“光明和温暖就会伴随着我们。
萨满文化视角下的和谐之音
萨满文化视角下的和谐之音——《额尔古纳河右岸》之我见摘要: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鄂温克族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鄂温克是一个多崇拜、多信仰的原始部落,透过他们的日常生活处处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萨满文化的烙印及和谐之音。
文章通过对萨满文化视角下的鄂温克族和谐的生活和淳朴的民风的阐释,揭示出作者的心声——对充满和谐之音的原始社会文明的向往和对现代工业社会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道德失范的批判与关注。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萨满文化;和谐之音My opinion of The right bank of the eergunahe ——the harmony voice on the sight of Saman cultureAbstract: The right bank of the eergunahe, written by Chi Zijian, tells nearly a century of historical change of an old ethnic minority in North China -Ewenki.。
Ewenki is a primitive tribe of various worship and belief , and through their daily life we can feel the imprint of Saman culture and harmonious voice.On the sight of Saman culture,this article interpretes the harmonious life and pristine rura of Ewenki minority, reveals the author's thoughts-the desire for primitive social civilization filled with tone of harmony, and criticism and concern to th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Key words:The right bank of eergunahe; saman culture ;harmony voice迟子建出生在黑龙江省北部漠河的一个寒冷的小村庄北极村,她的作品中体现的人生态度,都与她童年生活的这个世界(人、动物、大自然)有关。
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
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在一起进行研究,而这种比较的方式更能反映出迟子建的艺术特性"(四)从审美追求和艺术特色角度来分析作品迟子建是一个在艺术上不落集臼的作家,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一贯追求小说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对其作品艺术性的研究也一直为评论界所瞩目"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篇论作:唐韵5色彩之美与距离之美)比较迟子建两类题材小说的创作风格6,分析了迟子建的农村题材与历史传奇小说的艺术特点和风格"该文论述角度新,一方面运用艺术的相通性,把绘画艺术分析引用到文学艺术分析;另一方面把/距离产生美0,用于作家与作品创作的艺术处理"方守金的系列论文5童年视角与情调模式)论迟子建小说的叙事特征6!5论迟子建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6!5意象叙事:迟子建小说的艺术亮点6!5迟子建小说的情调模式6从叙事特征!语言上的诗化!独特的意象等方面,系统论述了迟子建小说艺术上的特点"除上述主要研究方面,评论界也有论者对迟子建的死亡观!历史观进行解读,比较有分量的论文有巫晓燕的5历史叙事中的审美想象)评迟子建长篇小说<伪满洲国)6!闰秋红5迟子建小说的/死亡艺术0"此外,目前研究迟子建的专著有一部:方守金5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加02年),专门研究迟子建小说创作的论文有六篇,研究综述一篇:秦殿启5迟子建文学创作20年研究综述6综上观之,在迟子建创作研究方面,以小说评论为主,对散文的研究相对薄弱;从评论的内容来看,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上述四个方面,尽管这些都不失为解读其作品的好角度,但笔者注意到从宗教角度解读迟子建创作的尚乏人问津"目前从宗教角度分析其创作的,只有门秋红的5神性的异彩6一文,而该文也只是把迟子建作为当代东北作家群体的一员,大略提及了萨满教对她的影响,并未展开专门论述"而以宗教为切入点无疑是深入解读她创作的全新且有效的途径:从致思方式看,万物有灵论是其主导的文化观念"正如龄可训所说:/迟子建的作品是-泛神.或-泛灵.的,万物有神或万物有灵,可以看作是她的作品尤其是她早期作品的一种主导的文化观念,尽管这种文化观念对于她本人来说未必自觉,但却浸润在她的作品的字里行间,,,0101"从情感投入看,迟子建是一个有着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的作家,如同冰心对基督教/爱的哲学0的笃信一样,迟子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红迟子建比较论之一6;从民俗这一地域文化角度阐释其创作的有修宏梅的5迟子建小说与黑土民俗6"这些论文从不同视点阐释了东北地域文化对迟子建的深刻影响,揭示了地域文化在其文本中的具体呈现方式"(二)从人性和人文情怀角度阐释其创作围绕迟子建的作品,有十多篇论文从人性视角切入,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对她/温情主义世界观0的理解与阐释上"对此评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对她的温情观推崇有加,如刘传霞的5温情就是力量)论迟子建的人性观6,认为/她对温情的力量和人性善的信奉,让我们对人类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认识,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期待,同时,也开拓了女性写作的文化视域0I.],单元的5人性的温馨与美丽)评迟子建小说<鸭如花>6,肯定了小说的人性魅力,谢有顺的5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6一文认为/迟子建的人性思想总是在苦难的缝隙中提出一种希望来反抗这种黑暗0[sl;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她的温情表达过度泛滥,其消极的一面在5岸上的美奴6和5白银那6这两篇小说中表现得相当突出"代表性的论作是方守金的5美丽却无限度的温情6,该文认为/她这太过温情的笔触确实.遮蔽了人生中残酷的一面,,看来一味的温情,有时也会阻遏作家对人性之恶的更深一层的探究和揭示01el"(三)从童年视角衡量作品童年视角是迟子建叙述上的一大特色,这方面的专论主要有梁爱民的5聆听天籁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6,该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将其儿童视角从叙述人角度分为纯儿童视角与准儿童视角,认为迟子建独特的儿童叙述视角,/对读者来说,是一次全新的阅读体验,是审美期待视野的改变和刷新0v]l;单元的5论迟子建小说的自然美与童心美6指出/善于用儿童视角与童心世界去观察!映照自然,这使她的小说具有纯净!奇幻!美妙的独特魅力0slj;此外关于这方面研究的论作主要集中在她和萧红的比较研究上,有张苗的5失落的小世界)萧红!迟子建儿童叙事小说比较6,单元的5童心映照的自然之美)萧红!迟子建比较论之一6!刘永泽的5试论萧红与迟子建叙事视角与创作风格之比较6!孙丽玲的5独特的视角诗意的抒写)萧红!迟子建乡土抒情小说论6!胡亭亭的5童年物语:对家园的回望)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童年视角的运用6等,由于迟子建与萧红在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评论界经常把她们放引言东北作家迟子建自八十年代登上文坛以来,始终坚持高品位的美学追求,深情而执着地注视着故乡的山川河流与民间的日常生活,将个人的情怀与民众的生活相交融,把个体的困境与人类的困境相联系,一往情深地传达着她对人类向善的坚定信念,以浸透着宗教情怀的温情书写着对人生独特而温馨的理解"面对大众文化的消费浪潮,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写作立场,不媚俗!不惑众,笔耕不辍的奉献给文坛500余万字的创作成果,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5树下6!5晨钟响彻黄昏6!5伪满洲国6!5热鸟6!5额尔古纳河右岸6,小说集5北极村童话6!5白雪的墓园6!5向着白夜旅行6!((逝川6!((白银那6!((清水洗尘6!5当代作家选集从书)迟子建卷6等,出版有5迟子建文集6四卷和5迟子建作品精华6三卷"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和澳大利亚/悬念句子奖0等中外奖项,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尽管成绩斐然,但她仍很难被归入任何流派,这也给评论者从多种角度解读其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自八十年代至今对其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从地域特色角度解读作品迟子建对故乡大自然和黑土地文化的无比钟情,以及渗透在其文本中的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使得从地域文化角度解读其创作一直是评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郭亚明的5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6,认为迟子建故乡北极村/神奇的大自然孕育了她神奇的感觉,神奇的感觉滋养了她神奇的信仰,神奇的信仰营造出其作品神奇的情感氛围0川,这些因素构成了迟子建小说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美学特质;杨莉的5论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6论述了迟子建/笔下的乡土是诗意的乡土,生灵是诗性的生灵0]zI这一观点,并由此认为她的乡土小说有/一种凌驾于作品中人!物!事件之上的形而上性质0sJf;陈颖的5迟子建的地域情缘一一试析黑土地文化对迟子建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6则从创作动因!创作视野!情感观照以及叙述视角等角度探究黑土地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此外用比较的方式解读其小说创作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有三篇论文:张华的5诗意下的书写)迟子建铁凝小说创作谈6!喻晓薇的5张力与和谐:东北女性乡土抒情文学的两种美学建构)萧红迟子建创作审美风格比较6!单元的5童心映照的自然之美)萧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论迟子建的创作与萨满教文化建固执地信奉温情的力量,她的笔下充溢着对自然!人生无限的爱意;当我们困惑于迟子建近乎固执的温情观和她作品中弥漫的泛神泛灵的气息,聚焦迟子建故乡盛行的萨满教,这种原始宗教文化的影响便成为一条般解谜团的可行性道路"因为文学的神秘在于心灵的神秘,心灵的神秘在于某种哲学统率下文化的神秘"由于萨满教文化在东北尤其大兴安岭一带的盛行,这种哲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萨满教宗教氛围下所形成的一整套观念!意识!思维!习俗和仪式"注释:=]l郭亚明:5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6,5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65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第63页"[]z[al杨莉:5论迟子建的乡土小说创作6,5信阳师范学院学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110页"[.1刘传霞:5温情就是力量)论迟子建的人性观6,5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第12页"梦>谢有顺:5忧伤而不绝望的写作6,5当代作家评论619%年第1期,第71页"[6l方守金:5美丽却无限度的温情6,((JL国的精灵一一迟子建论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第29页"[7]梁爱民:5聆听天籁感悟童心)迟子建小说的儿童叙事视角65江苏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85页"[8>单元:5论迟子建小说的自然美与童心美6,5喀什师范院学院学报62002年第5期,第74页"[9:龄可训:(主持人的话)),5小说评论62002年第2期,第27页"。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民族性
论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民族性作者:陈娟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8年第3期摘要:在迟子建的作品中有很多具有民族意味的描写,体现出了深厚的民族性。
她的作品不仅表现出了东北少数民族的民风淳朴、民性纯洁,更让读者看到了他们博大的胸怀和坚毅的品质。
与其他作家民族意识的后天形成、自觉追求相对的,迟子建的民族意识是由心而生、自然而然的。
关键词: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鄂温克族;民族性引言:迟子建是现代文学中重要的作家之一,从小生活在东北。
自她步入文坛以来,她一直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抒写着民族的命运与悲情,以一种充满诗意的笔致给读者展现出不同东北民族人们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正如《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样,它是在一片特定的土地上出生、长大的,那样一片土地,就是孕育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民族生长的根本,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并形成一定特性———民族性的最根本的原因。
一、《额尔古纳河右岸》民族性的具体体现1.特有的民情风俗在迟子建的小说中,她始终本着悲天悯人的关怀,立足于她熟悉的北国一次又一次为我们呈现了同样精彩的却时常不一样的作品。
她的作品始终审视着在这片寒冷却又温情的土地上升起的一轮轮太阳,那就是人类的温情,尤其是东北民族的温情。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和灵魂,但是民族又不能离开自然大地而独立存在,因而在迟子建的作品里,我们常常能看到她对生命的尊重与寄托,对自然的敬畏与信仰,对理想的坚持与笃定,对人性的赞美与尊崇。
(1)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俗。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充满神力的传奇民族史。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迟子建作品中有这么一方古老的水土,养育着一群古朴的安土重迁的人。
鄂温克民族是尊重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古朴的鄂温克族的人代代相传,把日积月累下来的森林生活知识和狩猎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使每一个生活在丛林之中的鄂温克人都能掌握森林野生动物习性的能力,但是他们并非要战胜自然,鄂温克人的生活是遵循大自然规律的,于是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狩猎习惯。
迟子建小说的“自然”之美
迟子建小说的“自然”之美迟子建小说的“自然”之美迟子建的作品一直以来都注重对自然之美的挖掘和表现,主要体现在哪里?在迟子建的笔下,美丽的故乡总是和大自然保持着无比亲密的联系,作者笔下的人事也无不浸染着黑土地那原始、自然又极富生命力的血液。
不仅如此,作者还巧妙地赋予了乡村生活以诗意的内涵和韵味儿。
对大自然无尽的热爱和崇敬,使作家的全部创作都离不开这个终极乡土的精神家园和艺术世界。
自然,也成为迟子建创作中的核心艺术源泉。
具有着丰富的精神维度和深刻的思想深度。
首先,对自然的热爱和赞颂成为贯穿迟子建文学创作的美学经脉,它们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担负起了叙事要素的职责。
在迟子建的多部中短篇小说中,都可以见到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乡间美丽的自然风光如一股潺潺流淌的溪流渗入到了她的故事中,情感真诚而朴素,极富特色。
迟子建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描绘乡间生活的画卷。
在她的笔下草原、渔村、窑洞到处充满着梦一般纯净、美好的景致。
她以女作家特有的温婉、平和的基调为读者铺开一幅幅美丽又充满民间乡土气的生活截图。
我们先来看《日落碗窑》中的一段:“土地真是奇妙,只要是点了种,到了秋天就能从它的怀里收获成果。
别以为成果是千篇一律的,它们出土时姿态万千,可见这土地有多么奇妙,让它生什么就生什么。
圆鼓鼓的白土豆出来了,它的皮嫩的一触即破。
水灵灵的萝卜也出来了,它们有圆有长,圆的是红萝卜,长的是青萝卜……每逢这种时刻,大地上人欢马嘶,羊叫狗吠,一片沸腾。
”从这段描写秋天蔬菜成熟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股生动、纯朴、热腾腾的土地的芬芳。
本来极其普通的东西只因和故乡、泥土有了联系便一下子在迟子建的笔下生动起来。
在迟子建的作品中,自然往往成为作家抒情状物的载体,同时传达着质朴、真挚的情感。
如《草原》中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既象征着草原牧民们宽广的胸襟和纯净的人性,同时也是作者借以抒发对自然由衷的热爱和感恩的途径;在《白雪的墓园》中,反复出现的白雪为整个作品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雪是纯洁的象征,是大自然神圣的赐予,作家用白雪来映衬整个墓园的静谧,同时也传达着对逝者深深的.思念和缅怀;“月光”同样是作家经常使用的意象,自古以来,月光总是与思乡联系在一起,在《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等作品中,迟子建反复写到月光,在她的笔下,月光又有了新的寓意,静谧而深邃的月光象征着宽容的父爱,同时也象征着作家对故乡人事的怀恋。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教文化对迟子建创造的影响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教文化对迟子建创造的影响作者:胡莹莹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5期摘要:东北作家迟子建用纯真质朴且温暖的笔触尽情抒写着对大自然、山川河流以及世人的热爱之情。
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写作立场,不媚俗,不惑众,用浸透着宗教情怀的温情抒写着对人生独特而温馨的理解。
本文从萨满教文化内涵出发,探究迟子建文学创造的精魂所在,较为深刻的分析迟子建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萨满教;迟子建;死亡观《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始终贯穿着一个文化核心——萨满文化,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中,萨满文化是无处不在的,狩猎、婚嫁、葬礼、治病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深切感受到萨满文化的深深烙印。
一、萨满祭祀文化对迟子建的文化积淀影响迟子建的故乡黑龙江大兴安岭是多民族聚居地,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渔猎民族普遍信奉萨满教,《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萨满文化是贯穿始终的,整个鄂温克族历史文化都与萨满教息息相关,直至消亡。
1、祭祀与崇尚自然祭祀是萨满的主要职能,几乎每个宗教都有为氏族祈福的重要职能。
这一职能为迟子建的作品增色不少,作品中有一段描写萨满“春祭”的盛况文字:记得五月春祭时,远远近近的萨满都来了,他们戴着镶有铁角的神帽,穿着怪异的服装,然后在一个空场地上跳神。
参加的鄂伦春人骑着马赶来,马背上伏着完整的袍子和轩等祭品,将他们摆放在达子香枝条上,萨满在场地中央跳,而鄂伦春的百姓则在场地四周祈祷。
祈祷的神有“太阳神”“月亮神”“火神”“萨满神”“男人神”“女人神”“孟姓神”“郭姓神”“狐仙神”“小孩神”“灶王神”等等,真是神气十足,无所不在……这段文字详细记叙了萨满祭神时的盛大场面,在作品中处处可以感受“万物有灵”这种思想,这种纯真的思想,使得迟子建的笔触也带有了一种灵性。
她透过这些死亡描写,向世人传递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让人们在死亡的阴影中也能找到象征着希望的光明力量。
2、治病招魂的传奇色彩萨满的另一职责就是治病招魂,为部族的百姓排忧解难。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
论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邓晓颖1 李讷2向丹2迟子建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
自1984年发表处女作《那丢失的……》开始,她已在文学道路上徜徉了三十年,她作品里的“明丽的忧伤”一直是当代文坛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她的创作既没有所谓“美女作家”的叛逆与媚俗,也不能被归入某种文学派别和潮流,她只是一如既往地关注社会民生,关注底层劳动人民。
文坛友人苏童曾这样评价她的作品:“一支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心中,因此她的小说有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
”三十年来,她一直保持着这种稳定的美学追求和均匀的创作节奏。
本文以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对温情的审美追求为研究对象,力图以理性的目光来分析迟子建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温情表达。
1.温情主题的体现1.1弥漫自然的温情迟子建的文学世界里,对自然万物的讴歌与礼赞洋溢着温情脉脉的旋律。
她的作品尽可能地展现了自然原始风貌,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幕。
1.1.1朴素诗意的自然美迟子建的小说向来善于用朴素的语言营造唯美的意境,善于把静态的无生命的景物和植物拟人化,因此在她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充满了灵性,闪耀出生命的光辉。
我们但且看她是怎样描写阳光的:每一缕阳光都那么雪白、纤细、明亮,就象新饵线一样,只是不知太阳下了这么多的饵线到大地上,究竟想钓什么东西?想来草丛中的露珠是被它钓走了,因为阳光一下来,它们就神秘地消失了。
在这里作家把阳光晒干露珠这一自然现象写得如同一个童话,充满晶莹、童稚和生命之美,并弥漫着浓郁的回味无穷的诗情画意。
可见,黑龙江的广裹森林和土地陶冶了迟子建,使这个二十岁以前没有走出过故乡的女作家与大自然产生了相亲相近的情感。
她努力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全身心地扑进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合而为一。
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东北地区美丽风光的讴歌源自作家内心的热爱,这也是迟子建性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作品中描写的神奇的极光、碧绿的原野、白雪皑皑的大地等等景色,并非是虚构的,而是作者家乡的真实写照。
迟子建小说中萨满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蕴
进行 富有永恒 意味 的审美超越 。从她早期 的《 北极村童话 》 到《 伪 满洲 国》 、 《 白雪乌鸦》 等历 史题 材作 品 , 都 有
一
种 以超越 的审美观 来理 解不同政 治场 中的人 性的价值 , 尤其对经历历史悲剧 的普通人 , 在 最大程度上 给予 了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2 6 3 8 ( 2 0 1 3 ) 0 3—0 0 9 6— 0 3
2 . S c h o o l o f L i b e r a l A t r s ,N o t r h e a s t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a n g c h u n J i l i n 1 3 0 0 0 0 ,C h i n a ) Ke y wo r d s : n o v e l s o f C h i Z i j i a n ; Ma n c h u& T u n g u s i c c u l t u r e ; c u l t u r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N o t r h e a s t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C h i Z i j i a n i s a w i r t e r i n l f u e n c e d d e e p l y b y M a n c h u& T u n g u s i c c u l t u r e f r o m t h e r e s p e c t i v e o f c u l t u r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y. g A n d i t i s j u s t t h e r e a s o n w h y C h i Z i j i a n c o u l d a c h i e v e a e s t h e t i c t r a n s c e n d e n c e w i t h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o f e t e r n i t y a n d d i v i n e c o m f o r t w h e n
论萧红、迟子建笔下萨满文化书写之差异
2019年4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Apr.ꎬ2019第37卷第2期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Vol.37㊀No.2论萧红㊁迟子建笔下萨满文化书写之差异∗李宝华aꎬ孙彦峰b(佳木斯大学a.人文学院ꎻb.组织部ꎬ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㊀要]本文从萧红㊁迟子建两位作家的萨满文化书写差异入手ꎬ从主题内涵上的政治批判与人性歌颂㊁感情基调上的凄苦阴冷与超然温馨㊁表现手法上的戏谑化与神圣化等方面来阐述她们对于萨满文化的不同解读ꎮ[关键词]萨满文化ꎻ阴冷ꎻ温馨ꎻ戏谑化ꎻ神圣化[中图分类号]I206.7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7-9882(2019)02-0099-03㊀㊀在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ꎬ有一种被普遍信仰的原始宗教 萨满教ꎬ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形式ꎬ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在民间逐渐消减ꎬ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则具有其自身的坚硬性ꎬ尤其对致力于描写北方风俗民情的作家来说ꎬ萨满文化反而构成了对作家的强烈吸引ꎮ萧红㊁迟子建作为东北作家的代表ꎬ虽相距半个世纪之久ꎬ却同样选择了用自己的笔触书写萨满文化ꎬ给它投放到 生死场 呼兰河 额尔古纳河 一个个文化空间之中ꎬ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以及散文化的笔法诠释了萨满文化的内涵ꎮ而在迟子建对于萧红创作的欣赏与传承外ꎬ我们不难看到在作家在对萨满文化阐释上的差异ꎮ一㊁主题内涵上的政治批判与人性颂歌在萧红与迟子建的创作场景中ꎬ都涉及到萨满形象及 跳神 情节的书写ꎬ但由于作家所生存的时代背景的差异导致作品主题内涵上截然不同的取向ꎬ萧红倾向于对社会的政治批判ꎬ而迟子建则侧重对人性㊁对真善美的颂扬ꎮ作家萧红在其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描绘了家乡的种种精神 盛举 ꎬ其中最震撼也最具有悲剧意味无疑是被 跳大神 致死的团圆媳妇ꎮ十四岁的团圆媳妇健康活泼ꎬ嫁到婆家后被乡里人认为是不符合 规矩 ꎬ为了整治这个倔强的女孩ꎬ婆家对她开始了毫无人性的种种施虐行为ꎬ不但使团圆媳妇失去了健壮的身体ꎬ还使得她精神也开始 怪异 起来ꎬ面对渐渐失去生机的团圆媳妇ꎬ婆婆接受了邻里的 善意 ꎬ花钱请大仙来 跳大神 ꎬ导致团圆媳妇在众人的围观中活活被热水烫死ꎮ在作品中ꎬ萧红揭穿了民间的 跳大神 的治病谎言ꎬ大仙 闹 的目的无非是骗吃骗喝㊁搜刮钱财ꎬ从本质上来说 跳大神 是 生意 ꎮ同时ꎬ我们也不难看到萧红对于鲁迅先生对于国民劣根性批判的继承ꎬ在团圆媳妇洗澡时ꎬ面对垂死挣扎的弱女子ꎬ围观群众没有丝毫的怜悯同情ꎬ而是 满怀奥秘 ꎬ兴致勃勃ꎮ何其愚昧的村民ꎬ何其丑陋的劣根性!迟子建虽与萧红相差半个多世纪ꎬ却与萧红一样眷恋着黑土地ꎬ念念不忘黑土地上芸芸众生的苦痛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悲悯意识ꎮ但迟子建毕竟生活于和平年代ꎬ虽然她笔下的人物也不乏磨难ꎬ虽然现代社会同样面对着种种危机ꎬ迟子建仍在作品中呼唤生命的张力ꎬ呼唤美好人性的复归ꎬ这就使得迟子建在接受萨满文化时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ꎮ在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ꎬ作家迟子建带着我们走进鄂温克人的世界ꎬ在这个神秘㊁无私的萨满世界中ꎬ我们感受到作者对于真善美的热爱ꎮ与萧红笔下 生意人 不同ꎬ迟子建笔下的萨满是氏族的领袖ꎬ也是氏族文化的传承人ꎬ同时成为萨满还意味着给予ꎬ意味着自我牺牲ꎬ意味着神性的光辉ꎮ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妮浩萨满拥有着纯净无私的灵魂:她每次施展神力救人时ꎬ都要以付出自己孩子的生命为代价ꎬ在每一次生与死的选择中ꎬ她选择了别人的孩子却杀了自己的孩子ꎮ[1]而出于一个萨满的责任感ꎬ即便对待一个可恶之人ꎬ或者一个因饥饿而偷盗的青年ꎬ她还是穿上了神裙ꎬ而自己即将分娩的孩子的生命随之消逝ꎬ在妮浩的生命中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了愧疚ꎬ而她唯一的女儿也离家出走ꎬ这使她痛不欲生ꎬ却99∗[收稿日期]2018-12-15[基金项目]黑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新世纪龙江文学 迟子建作品研究 (14E099)ꎻ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新世纪龙江文学重要女作家作品研究 (2016-KYYWF-0654)[作者简介]李宝华(1972-)ꎬ女ꎬ黑龙江佳木斯人ꎬ硕士ꎬ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ꎬ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ꎻ孙彦峰(1969-)ꎬ男ꎬ黑龙江佳木斯人ꎬ硕士ꎬ佳木斯大学组织部副研究员ꎬ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ꎮ又无法拒绝自己的使命ꎬ在妮浩身上闪耀的是神性㊁更是人性的光辉ꎮ二㊁感情基调上的凄苦阴冷与超然温馨(一)自然世界书写中的阴冷与温馨萨满教是东北民族大部分民族中最重要的信仰ꎬ东北苦寒ꎬ自然条件相对恶劣ꎬ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ꎬ在科技落后的情况下ꎬ人们只能以自己的想象力来认识世界ꎬ在东北的民族中ꎬ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萨满教由此产生ꎮ在两位女作家的创作中ꎬ现实世界的一景一物无一不闪耀着灵性的光辉ꎮ萧红笔下的后花园ꎬ酱油碟大小的玫瑰花会从五月一直开到六月ꎬ花的香气招来嗡嗡叫着的蜜蜂ꎮ天边各种颜色的火烧云ꎬ一会儿变得红通通ꎬ一会儿又变成金灿灿ꎬ一会儿是半紫半黄ꎬ一会儿又成了半灰ꎮ同样ꎬ迟子建也赋予了她笔下的山川㊁河流㊁驯鹿等以生命的灵性ꎮ然而ꎬ在面对自然界的景物时ꎬ我们还是能够明显的感受到两位作家的差异ꎬ即创作底色的阴冷与温馨ꎮ对于萧红来讲ꎬ除了后花园与祖父带给她童年的温馨记忆外ꎬ她的人生是悲剧性的ꎬ悲剧来源于自身的磨难ꎬ更来源于旧的时代ꎮ小说«呼兰河传»开篇的灰白世界构成了作品 荒凉 的主要基调ꎬ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ꎬ一切都变了样ꎬ天空是灰色的ꎬ好像到了大风之后ꎬ呈着一种混沌的气象 ꎬ 这里什么也看不见ꎬ远望去是一片白 ꎮ作家童年的温馨虽然使作品也有鲜亮的色彩ꎬ但故事的结尾仍然是荒凉寂寞ꎮ无论是悲凉的鼓声㊁还是人们内心无缘由的空虚ꎬ都暗示着那些鲜亮事物的是多么短暂的存在ꎮ与萧红相比ꎬ迟子建在描写自然景物时ꎬ虽不乏大自然的恶劣ꎬ以及少数民族部落赖以生存环境的艰难ꎬ但仍难以掩饰作家对这片白山黑水的热爱ꎬ以及对笔下和谐美好的温馨世界的流连ꎮ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描绘的广袤的白桦林㊁凛冽的暴风㊁铺天盖地的白雪㊁额尔古纳河清澈的河水㊁一弯明月ꎬ一切都充满着对生命与大自然的敬畏ꎮ在迟子建笔下ꎬ大自然里最普通的生物 驯鹿都充满了灵性与圣洁:夏天时ꎬ他们踩着露珠儿走路ꎬ在花朵和蝴蝶的陪伴下吃东西ꎬ在游鱼经过的小河里喝水ꎻ到了冬天ꎬ伴着小鸟的叫声ꎬ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ꎬ竟然还能看到埋在积雪下的红豆ꎮ小说中ꎬ处处洋溢着一个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温情ꎬ使本来艰难的生存环境增加浪漫温馨的色彩ꎮ(二)死亡世界书写中的凄苦与超然萨满教的惧感文化产生于北方恶劣的生存条件下ꎬ人们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ꎬ人们想通过超自然的力量摆脱死亡的恐惧ꎬ这种心理渗透到东北作家的创作之中ꎮ作为具有强烈 死亡情结 的作家ꎬ萧红与迟子建在作品中也充斥着对生的纠缠与对死的恐惧ꎬ而两位作家在描写死亡时表现出不同的观念与情怀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ꎬ在描写死亡尤其是描写农村女性的死亡时ꎬ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够超越萧红带给自身与读者的感受ꎮ在她笔下ꎬ描写了血淋淋的女性死亡的凄苦画卷ꎮ«生死场»中的月英 一个拥有多情眼睛的美丽女人ꎬ而婚后的意外瘫痪使得她失去了作为人的一切ꎬ丈夫也放弃了她ꎬ甚至打她㊁折磨她ꎬ任她的身体腐烂生蛆ꎬ月英生不如死ꎮ而作品中王婆自杀则是最血腥的场景: 她的肚子和胸膛突然增胀ꎬ像是鱼泡似的ꎮ她立刻眼睛圆了起来ꎬ像发着电光ꎮ她的黑嘴角也动了起来ꎮ好像说话ꎬ可是没有说话ꎬ血从口腔直喷ꎬ射了赵三的满单衫ꎮ 而在场的男人们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与温情ꎬ[2]作者对女性死亡场景的描述可谓在悲戚中隐藏着血与泪的控诉ꎮ与萧红表现死亡的苦难与惨烈相比ꎬ迟子建在更多营造出死亡背后的温情ꎬ以超然的心态来超越对死亡的恐惧ꎮ[3]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ꎬ外出的妮浩萨满因为急于回家选择了偏僻小路ꎬ正如她作为一个超能力者的不祥预感ꎬ灾难还是发生了ꎬ在她慌乱之中ꎬ她的坐骑 驯鹿跌入悬崖ꎬ在死亡的边缘ꎬ妮浩看到悬崖边的黑桦树伸出两只手抓住了她ꎬ妮浩明白他儿子耶尔尼斯涅正是黑桦树的意思ꎬ儿子用自己的生命替代了母亲的生命ꎬ诠释了感恩之心ꎮ迟子建作品情节不乏灾难ꎬ却更充满浓浓的亲情ꎬ在书写死亡的同时ꎬ亲情也得到诗意化呈现ꎮ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ꎬ女主人公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丧夫之痛ꎬ因为意外而在乌塘小镇停留ꎬ在看到了人间更多的悲苦后ꎬ终于跟命运和解ꎬ小说的结局美轮美奂:一只美丽的蓝蝴蝶落在主人公的无名指上ꎬ犹如一枚蓝宝石戒指ꎬ随着那蝴蝶在她无名指上的蹁跹ꎬ月亮在夜里升起了ꎬ照亮了她的世界ꎮ[4]或许这蓝宝石戒指就是主人公亡夫在另一个世界送她的礼物吧ꎮ在迟子建笔下ꎬ死亡只是另一种存在方式的开始ꎬ它并不是生命的结束ꎬ因而也就少了一份悲哀与沉重ꎬ多了一份平和与超然ꎮ三㊁表现手法上的戏谑化与神圣化萨满教起源于原始信仰ꎬ并在此基础上成为一种民间信仰活动ꎬ而萨满则是萨满教中的超能力者ꎬ萨满可以通过舞蹈㊁击鼓㊁歌唱等各种精神方式将人的诉求和愿望转达给神ꎬ同时又能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ꎬ他们被认为是人神之间进行沟通传递的中介ꎮ[5]萧红的«呼兰河传»中描述的 大神 即萨满ꎬ因为在民间普遍流传着 跳大神 能够治病ꎬ患者即邀请 大神 到家主持仪式ꎬ使求助之人的痛苦疾病或灾难得以解除ꎮ在萧红笔下ꎬ 跳大神 的整个过程就是大仙以各种方式吸引观众ꎬ以便招来更多生意ꎮ大神 往往身着怪异的红裙ꎬ在整个仪式过程中都001从头到脚地哆嗦㊁打颤ꎬ并且大神每一次打颤ꎬ就装出来要倒的样子ꎬ着实把四周的人都吓一跳ꎬ这时她又坐住了ꎮ文中一个 装 字ꎬ不仅是萧红对于 跳大神 能够治病的一种质疑ꎬ更表达出萧红对于这种民间宗教神圣化的颠覆ꎬ体现出作者对 大神 的戏谑甚至嘲笑ꎬ进而表达出作者对萨满教的批判态度ꎮ迟子建在创作上所受«呼兰河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ꎬ而好的作家不仅是继承更是发展ꎮ迟子建在塑造萨满形象的时候ꎬ既写出了它的神秘性ꎬ同时将其神圣化ꎮ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塑造了尼都和妮浩两位萨满ꎬ尼都萨满曾是本部落的首领ꎬ妮浩作为女萨满主持本部落重要仪式ꎬ他们在作品中扮演了部落守护者的角色ꎮ小说首先就渲染了他们成为萨满的种种神奇的先兆ꎬ之后凸显了他们神奇的能力:尼都萨满可以使失明的人重见光明ꎬ可以使流脓的伤口结痂ꎬ甚至可以用驯鹿的生命换回人类的生命ꎻ妮浩萨满更可以使人起死回生ꎬ代价是用另一个生命作为交换ꎮ在面对生死的时候ꎬ他们首先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ꎬ他们表现出来的 大爱 使萨满的形象具有了神圣的光环ꎬ其中也蕴含了迟子建对于萨满文化的崇敬之情ꎮ四㊁结语当人们谈到黑土地走出的作家时ꎬ之所以将萧红与迟子建联系在一起ꎬ除了她们同为黑土地的骄傲外ꎬ更多因为创作上的某些相似或者继承:在她们的创作中ꎬ读者不难看到东北古老的萨满教对于两位作家的影响ꎬ萨满文化早已根植于作家的精神深处ꎬ并且将这种文化渗透在她们的创作空间之中ꎮ同时ꎬ因为萧红与迟子建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与时代背景ꎬ导致了她们既是继承又是超越的创作关系ꎬ正是因为作家在创作上的种种差异ꎬ带给读者属于她们自己的精彩的文学世界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李枫ꎬ刘慧敏.萨满文化与现当代东北文学的文化立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ꎬ2010(9):105.[2]陈思和.启蒙视角下的民间悲剧:«生死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04(1):48.[3]钟玮.简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之生命观[J].当代作家评论ꎬ2012(4):106.[4]戚萌.苦痛的吟唱 浅谈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3(7):185.[5]陈颖ꎬ孟诚.萨满文化视野下萧红㊁迟子建小说之 对话 [J].大连大学学报ꎬ2014(1):77.[责任编辑:黄儒敏](上接98页)[8]孟二冬.意境与禅玄─ 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1996(4).[9](清)阮元ꎬ校刻.十三经注疏 仪礼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ꎬ1980.[10]王弼ꎬ著ꎻ楼宇烈ꎬ校释.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ꎬ1980.[11]丁福保ꎬ笺注.坛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11.[12]段永升.唐代诗人接受道家道教思想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ꎬ2016.[13](唐)王昌龄ꎬ著.胡问涛ꎬ罗琴ꎬ校注.王昌龄集编年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ꎬ2000.[14](唐)皎然ꎬ著ꎻ李壮鹰ꎬ校注.诗式校注[M].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ꎬ2003.[15]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1997.[16]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ꎬ1975.[17]陈鼓应.庄子今注今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07.[18]宗白华.艺境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1987.[19]刘学锴ꎬ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ꎬ2004.ScholarsLaymenandtheDevelopmentofPoeticRealminTangandSongDynastiesHEYi-ru(FacultyofArtsꎬGuizhouNormalUniversityꎬGuiyang550025ꎬChina)Absrtact:IayBuddhistisrepresentedpeoplewhohaveabilityandbehermitinthepre-QinclassicsꎬBuddhismandTaoismusedthiswordtorefertothebelieverswhopracticedathome.FromWei-JintoSongDynastyꎬBud ̄dhismandTaoismconstantlyrenewedthemselvesbytheChansectandmetaphysics.ThescholarsbasedonConfu ̄cianismmergedthethreeschoolsofthoughtintheprocessofpracticeꎬandmovedfromtheconfusionoftheseparationofofficialandseclusiontothefreedomofbecomingamonkathome.Inthisprocessꎬscholarsabsorbedthephilosoph ̄icalideasofBuddhismandTaoismandappliedthemtothecreationofliteratureandtheory.TheartisticconceptionandpoeticstyleofpoetryinTangandSongDynastiesweretheresultofthisinfluence.Keywords:TangandSongDynastiesꎻpoeticsꎻpoeticrealmꎻlayBuddhistꎻliterati[责任编辑:黄儒敏]101。
论迟子建小说的萨满文化因素——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摘要:�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一个部落的最后一位族长的妻子为叙述者,描述女主 人公九十年的生命历程和鄂温克民族的兴衰史。小说厚重的史诗品格和文化人类学思想令人称 道,而对鄂温克等弱小民族生存状态和萨满文化的关注更构成了小说的内在肌理。萨满文化赋予 《额尔古纳河右岸》飞扬灵动的想象力、瑰丽奇幻的神秘色彩以及深沉苍凉的终极意识,独特的 异域气质,是"寻根"思潮的深化。
汉语言文学论文 “黑土地”的追忆
摘要在当代文坛的女作家中,迟子建无疑是独具特色的一位。
她的小说多以黑土地为背景,去表现黑土地自然的神奇与民风民俗的淳朴。
东北秀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姿的民风民俗、东北特有的方言等等,这些都使她的小说富有东北地域特色,使她在当代文坛超凡脱俗,别具特色。
正是她童年生活的记忆和她深深地恋乡情结以及前辈萧红的深刻影响,共同形成了她小说创作的地域文化色彩。
关键词:迟子建;地域特色;黑土地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writer, ChiZiJian is the unique one. Her novels for background, how to stretch to performance with natural wonders stretch the honest folkway folk. Northeast unique beautiful natural landscape, wide range of folk customs, special dialect, all of these make her novel rich and unique regional features, made her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transcendent racy. It is her childhood memory and she deeply love township complex and the deep influence of the predecessors xiaohong jointly form her novels regional culture colour.Key words: ChiZiJia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stretch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地域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 (1)二、黑土地文化在小说中的具体呈现 (2)(一)秀美独特的自然景物 (2)(二)丰富多姿的风土民俗 (3)(三)善良淳朴的人物画卷 (4)(四)东北地域的语言表述 (5)三、迟子建小说地域文化意识的生成 (6)(一)童年生活的熏陶濡染 (6)(二)“黑土地”的追忆 (7)(三)萧红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影响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谢辞 (11)咸阳师范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绪论迟子建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迟子建小说论文自然文明论文
迟子建小说论文自然文明论文迟子建小说论文自然文明论文迟子建小说论文自然文明论文自然的向往文明的隐忧【摘要】在中国当代文坛,迟子建犹如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风,以她的故乡“北极村”为生发地,始终不渝地坚守着对自然的书写和对故土的讴歌,在不断求变求新的文学潮流中,始终葆有着自己的文学品格。
但是透过迟子建的自然观,我们发现,这其中饱含了她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痛心和对人类文明进程的隐忧,显示出其强烈的现代文明批判意识。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自然文明自然之于人类,不仅是其生存资源的提供者,还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安顿者,更是人类精神灵魂的寄托者。
迟子建,作为“极地之女”,作为从东北的白山黑水走出来的才女,对大自然始终抱有深切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之情不是一时的迷恋,而是一以贯之的向往和怀想。
自20世纪80年代迟子建讲述着她的《北极村童话》满怀自信地迈进文坛起,她对自然的抒写就不再是其文学世界的一道布景,而是成为了其人、物、景、情中必不可少的一因子而在迟子建的小说里熠熠生辉。
而正因有了对大自然如此的钟情,在大自然频遭人类惨重掠夺的同时,迟子建不禁对现代文明现出了种种的怀疑和忧虑,并在自己所构建的艺术世界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追求实现一种人与自然的亲和之美,努力营造一个有着生命灵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意氛围。
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是迟子建人类之爱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迟子建曾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她对大自然的深情:“我的故乡有广袤的原野和森林,每年有多半的时间是在寒冷中生活。
大雪、炉火、雪爬犁、木刻楞房屋、菜园、晚霞……这都是我童年时最熟悉的事物,我忆起它们时总有一种亲切感,而它们最后也经常地出现在我的作品中。
”于是,从迟子建的《北极村童话》始,我们便被她神奇的画笔所吸引了。
那充满浓郁北国气息的苍茫无际的雪原,一望无垠的原野,奔腾不息的黑龙江,神奇的白夜和绚丽的极光,宁静的村落和高大的木刻楞房屋,金色的草垛和丰沃的菜园,无一不充满了神秘和灵气;那满含温暖气息的带着土地湿润气的刚拔出来的白萝卜、温柔而带有香气的露珠、嫩绿可口的青葱、醉人的都柿、通灵性的狗、有灵性的马和会流泪的鱼,无一不充盈着生命的活力。
论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的萨满招魂母题
论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的萨满招魂母题
刘春玲
【期刊名称】《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11)2
【摘要】萨满具有许多神异功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治病救人.萨满招魂是萨满治病的主要途径之一.迟子建生长在萨满文化的核心区域,因此萨满文化在她的小说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但是,迟子建小说中的满-通古斯语族萨满招魂母题与其他东北作家笔下的跳大神治病题材,无论从本质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不同的.
【总页数】4页(P106-108,120)
【作者】刘春玲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中文系,黑龙江,大庆,1637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满—通古斯语族禁忌文化探究——以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J], 刘春玲
2.满—通古斯语族禁忌文化探究——以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J], 刘春玲
3.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的书写流变及策略 [J], 刘春玲;韦宏;张大海
4.迟子建小说中满-通古斯语族萨满超自然行为的解读 [J], 刘春玲;隋琳
5.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祭词研究 [J], 郭崇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萨满教对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影响
萨满教对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影响
田媛
【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2)001
【摘要】迟子建的小说富有东北地方特色,这些在她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地理环境中都有体现,又因为迟子建深受东北地区萨满教的死亡观和魂灵观的影响,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死亡、出现人的灵魂的影子,在人与"灵"之间、生与死之间,她的作品愈显深刻.反衬出生存的艰辛,也折射出人性的美好.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田媛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浅析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J], 刘楚
2.论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及其表现形式 [J], 赵薇
3.论迟子建小说的死亡意识 [J], 苏彦华
4.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形成的原因分析 [J], 郭展硕
5.体验生命的另一种方式——迟子建小说的死亡意识 [J], 李爱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迟子建底层写作中的伦理观
论迟子建底层写作中的伦理观论文报告:迟子建底层写作中的伦理观摘要:迟子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颇有影响力的一位,其小说作品中呈现出的一种底层写作风格深受读者青睐,但是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本文通过对迟子建底层写作中的伦理观进行分析和解读,说明其小说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以期能够深入理解迟子建底层写作的内涵和特征。
提纲:一、引言二、底层写作的历史和定义三、迟子建及其小说作品介绍四、迟子建底层写作中的伦理观解析1. 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缺失2. 社会的冷漠与无情3. 生命的馈赠与疲惫四、迟子建伦理观的文化根源和历史意义五、迟子建底层写作伦理观的反思1. 伦理观的局限性和人性的复杂性2. 底层人物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批判六、结语关键词:迟子建,底层写作,伦理观,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反思论文报告正文:一、引言底层写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重要文学现象,其代表作家以叶圣陶等为代表。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化,底层写作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融合中发展壮大。
作为中国当代底层写作中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家,迟子建的小说作品既反映了当代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又呈现了一种关乎伦理的深层次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迟子建底层写作中的伦理观进行分析和解读,探讨其小说作品中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以期能够对迟子建底层写作的理解和评价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二、底层写作的历史和定义底层写作是指以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写作活动。
该文学流派的历史可追溯到1920年代,当时受到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学运动的影响,许多作家开始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和生存状态。
20世纪50年代,底层写作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扶持,成为了新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后,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底层写作经历了不断复杂和多变的发展过程。
底层写作的主要特征是以草根人物为主角,描绘他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和思想情感。
底层写作通常将社会底层人民视为文学创作的主体,通过描绘他们的“出身、生存、斗争、爱情、婚姻、死亡”等方面来反映人类的深层次文化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迟子建论文:弱者自然萨满教
【中文摘要】自1985年以第一篇小说《北极村童话》步入文坛以来,迟子建始终保持着一种均匀的创作节奏,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从民间意识入手,结合迟子建的成长经历,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民间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弱者不幸遭遇的发现与体认迟子建在创作中采用民间视角,摒除了政治话语的干扰,小说中浸透着浓重的民间气韵。
她总是那么执着和深情地注视着故乡的大地和底层的人民,在创作中涌动着对下层百姓的同情、热爱与敬重。
迟子建通过创作表达了对女性不幸命运的同情,对残缺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小人物苦恼人生的关注。
第二、自然——灵魂的家园在迟子建的笔下,自然不仅仅是场所、环境,更是灵魂的家园。
对大自然的歌颂与礼赞贯穿了迟子建的整个创作。
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培养了她回归自然的倾向,希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以弥补和消弭现实生活中所受到的伤害。
在回归自然的姿态中,迟子建还展开了对自然人性的追寻,自然人性即指人的自然本性或人的天性,主要表现为追寻个体生命的强力和自由,以及追寻生命本真的状态,前者主要表现于对鄂伦春人的书写中,后者主要表现于对天真无邪的儿童的书写中第三、萨满教——大自然孕育的神奇信仰萨满教是大自然孕育的神奇信仰,它的产生离不开东北神奇的大自然,萨满教又是超自然的,迟子建在其作品中所表现的自然
万物,都充满了神性和灵性的光辉,展现着人的情感和神的灵性。
萨满教这一民间宗教形式对于迟子建小说创作的影响在以下两个方面有
所呈现:一是泛神崇拜,包括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二是万物有灵。
【英文摘要】Chi Zijian has been keeping an even and consistent writing rhythm since she stepped into the literary world with her first novel Fairy tales of the North Pole village in 1985. She has gained rich experience from her long-term writing. Chi Zijian has been popular among more and more readers, and her works have high research value.Based on text analysis,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paper explores the growth experience of Chi Zijian, and focuse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folk consciousness in the creation of Chi Zijian’s novels.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Firstly, this thesis paper studies the concern and sympathy for the weak about their misfortunes in Chi Zijian’s works. Chi Zijian writes her novels from the folk perspective, and gets rid of interference of political words. Her novels are saturated with a strong folk flavor. Tenaciously and affectionately, she always focuses her eyes on the boundless land of her hometown and the people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Her novels are full of sympathy, love and respect for the people at the bottom of the society. In her works, Chi Zijian expresses her sympathy for women about their
misfortunes, her respect for the incomplete lives and her concern for ordinary people’s affliction.Secondl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nature in Chi Zijian’s novels. In Chi Zijian’s eyes, nature is not only a specific place or a simple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home of the soul. Praise and love for nature runs through all of Chi Zijian’s novels, which reflects her wish of backing to nature. She hopes that human beings can live harmoniously with nature. In this way, hurts from real life can be compensated or relieved. In her novels, Chi Zijian explores human nature from two angles: the power and freedom of individuals, and the genuine state of life. The former can be seen in her description of the Oroqen people, and the latter is mainly demonstrated in her description of the innocent children.Thirdly,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hamanism factors in Chi Zijian’s novels. Shamanism is a mysterious religion bred by nature. It comes from nature, but is supernatural in the meantime. All natural things have been endowed with special meanings of deity and spirituality in Chi Zijian’s novels, which reflects human emotions and God’s spirituality. Shamanism, the folk religion, influences Chi Zijian’s novels in the following two ways:one is represented by pantheistic worship, including nature worship and totem
worship; and the other is shown in animism.
【关键词】迟子建民间弱者自然萨满教
【英文关键词】Chi Zijian Folk The Weak Nature Shamanism
【目录】弱者自然萨满教中文摘要
6-7ABSTRACT7-8引言9-10第1章对弱者不
幸遭遇的发现与体认10-18 1.1 对女性不幸遭遇的同情
10-12 1.2 对残缺生命的尊重12-16 1.3 对小人物苦
恼人生的关注16-18第2章自然——灵魂的家园
18-29 2.1 自然之美19-22 2.2 回归自然
22-24 2.3 自然人性24-29第3章萨满教——自然孕育的神奇信仰29-41 3.1 泛神崇拜31-34 3.2 万物有
灵34-38 3.3 对迟子建小说中萨满文化因子的分析
38-41结语41-42参考文献42-46致谢
46-47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