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效果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简短(优秀5篇)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简短(优秀5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反思简短篇一《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秦老师的教学立足于教材,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本节课教学构思充分体现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究、操作实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猜一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等教学活动,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应用”,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得到了较好地落实。
教师眼中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力图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是一节传统经典内容,它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是以后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知其所以然”,秦老师整堂课的教学都在以面积的意义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求长方形中所包含相应的面积单位的个数。
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以摆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为主要方式,自主感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中长、宽与对应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上课伊始,秦老师就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面积单位的知识为铺垫,引导学生估测,不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探究环节秦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摆一摆——从学具中任意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写一写——根据摆好的长方形将表格填写完整;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分析教学评析:成功之处:一、教师对于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发现环节,按照创设问题情境——猜想——观察、发现——实验、验证的程序进行设计,体现了新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前两个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
二、突出学生的学,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大胆猜想,动手摆长方形(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和表达陈述等活动,有利于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主动地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一)、问题情境应是真实的,最好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学生有经验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发现兴趣的。
可以将“比较两块长方形草坪面积大小”改造为能够调动探究欲望,易于操作、想象的生活情境。
比较几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方法很多。
如,采用目测法,叠合对比法,含相同面积单位数多少比较法,拆分拼合比较法等。
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之后,安排学生分组探索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因为不同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其适用的场合。
同时,这样的教学会增强趣味性,也具有丰富的数学内涵。
“有用、有趣”才会“有效”。
(二)、“观察下列图形,说一说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有什么关系?(投影打出,三幅图都是长方形,都被分割成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分别标出6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的设计有待改进,如果将6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20平方厘米不在图形下标出,让学生观察图形,用自己的方法计算面积,教学的效益会更大些。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一个一个小方格的数;2.一排一排的数,几排相加;3.用长厘米数乘宽厘米数等。
(三)、要注意教学细节的设计,注意范型的变式。
如,“投影打出三种情况:1.长不变,宽增加;2.宽不变,长增加;3.长和宽都增加”,为什么不出现“减少”呢?观察的三个图形,为什么是“长比宽多1厘米”呢?(四)、要减少无效的教学环节。
如“猜想”环节的“演示”后,学生的回答和演示前一样,就属于无效的教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四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四篇)篇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教学构思立足于课改新理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究、操作实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摆一摆、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等教学活动,探索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操作—猜想——验证-应用”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维也得到发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也得到很好落实。
也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一、规范操作过程。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操作不够规范,没有达到预期的操作效果,原因之一,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学具大小,学生操作难度大,也难规范,花时较多。
在摆长为5厘米,宽是3厘米时,操作层面基本是同一个档次,如果在学生操作后,如能设计思考问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摆的?你用了多少块小正方形?还能用更少吗?”如果是这样,也许效果更好,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有深度。
二、充分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从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推导迁移到正方形的,采用了转化思想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明显体现出来,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如果能把“宽为4厘米,长为8、7、6、5、4厘米时,面积各是多少?”能够——呈现,或把它做成表格,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思路更清晰,数学思维更具深度。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没有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评、互评,评价形式过于单一,也是作为今后必须改进的一个方面。
篇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理解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但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空间观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表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水平和抽象概括水平。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个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理解。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理解水平、实践水平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生:测量面积出示长方形纸板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2023最新版-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10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10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经历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以及相关事物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3、让学生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来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比较,探究得出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尺子、课件等。
教学设想:围绕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这个重点问题,我力图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公式是怎样被提出来的,又是怎样加以推导论证的。
1、复习中设置障碍,引出问题。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乃是求知的前提。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存在的关系,再通过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为推导公式作铺垫。
2、在动手操作中,解决问题。
学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过程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在操作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感知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
3、在思考、讨论、分析、验证中,得到结论。
在操作交流之后,让学生对面积与长宽进行观察、比较、思考,组织学生围绕长方形面积和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讨论,归纳分析问题,从而引导概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4、在变化中,推导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充分利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懂得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就迎刃而解。
顺理成章地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听课评课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听课评课分析对教学过程的评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高楼墙面的面积、游泳池池面的面积……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个去量,那可太麻烦了。
所以,我们就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完成板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评析:导入时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通过课件呈现出高楼、篮球场、游泳池的长方形块面,引起了学生新知的欲望:是呀,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长方形的面积,这种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太麻烦,也是行不通的。
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应该寻找一个简便地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确定目标1.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评析: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有了问题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目标。
而教师把提出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又把寻找答案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探求奥秘的情感得到充分激发。
]三、实践探究、寻找方法(一)提供材料,启发大胆猜想。
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评析:通过提供材料,适当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方向得到集中,作出了大胆的设想,避免了学生瞎测,同时又唤起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分组实验,发现计算方法。
各组测量长方形的面积,记录测量结果。
汇报测量结果后,对思考题展开讨论。
通过这个实验,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评析:在这一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
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 (三)分类验证,确认计算方法。
这个发现是否准确无误呢?这个方法是否对计算所有长方形都适用呢?我们还要进行验证。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推荐5篇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推荐5篇教案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课程内容,出色的教案使教师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长方形的面积》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长方形的面积》教案篇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新教材三年级下册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是图形面积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面积计算打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3、做到认真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三、教学重点:能探索总结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教学难点:探索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五、说教法:依据尝试教学理论和新课标的改革,本节课采用尝试教法,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
如:让学生在小组里用学具任意摆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并把数据填入表里,再量出给出的长方形的长、宽,量出它们的面积。
通过这两次活动,使学生出步体会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六、说学法:1、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2、动手操作学习的方法。
七、说教学程序:1、首先出示媒体长方形,并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出它们的面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长、宽个是几厘米?这样为学生下步的动手操作创设情景,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2、导入新课(1)面积小的长方形可以用小正方形摆出它的面积,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想知道大的长方形的面积用这种方法行吗?揭示课题并板书3、学习新课:(2)手操作、初步感知学生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领悟数学思想的方法,操作是不可少的。
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充分感知形成表象。
(3)直观演示,明确道理充分发挥媒体教学功能,作到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形象思维提供了依据。
较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演示为:a、出示长方形面积24平方厘米(长6厘米、宽4厘米)。
b、出示一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左边角注明边长为1厘米。
《长方形面积计算》案例分析解读
性。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直指教学 目标。 问题能 引起教师 、 ② 学
生 、 本 三 方 面 “ 撞 ” 能 激 发 学 生 的 思 考 欲 望 和 表 达 欲 文 碰 。
望, 能深入文本 , 有所创新发展的“ 悬念性”③ 开放 性。 。 给学
于最 近 发 展 区 的 问题 , 生 只 要 “ 一 跳 。 能 摘 到 桃 子 ” 学 跳 就 既
问 题 的 良好 思维 方 法 和 习惯 。
题 理 解 困难 重 重 , 对个 别 问 题 有独 到 的见 解 , 但 自己 能独 立
要 “ 人 之 所 见 ” 要 “ 人 之所 未 见 ” 从 而 建 构 自 己解 决 思 考 解 决 的决 不 讨 论 解 决 , 己不能 解 决 的伙 伴 相 互 解 决 , 发 又 发 , 自
过 : 提 出 一个 问题 往 往 比解 决 一 个 问题 更 重 要 。 问题 过 于 “ ” 浅显 , 助学生的发展 。 无 问题 太 深 , 学生 望 而 止 步 , 提 出处 要 考 。 多方 面 的 答 案 才 能让 学 生 畅 所 欲 言 , 破 思 维 习 惯 , 突 有 3弓 导 发 现 或 提 出 有 价 值 的 问 题 是 关 键 。爱 因斯 坦 说 所创 建 。 _l 5在 解 决 问题 的步 骤 上 注 重 由简 到 繁 的 规 律 。显 现 在 . 学 生 面前 的 问题 是 多 层 次 的 . 于学 生 个 体 差 异 . 部 分 问 由 对
《 长方形 面哥 计算》 只 案例分析解读
袁 俊 财
( 里 河 区 上西 园小 学 七 甘肃 兰 州 70 5 ) 3 0 0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能综合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难点)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
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
3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也有初步的理 学生学习能
师:同学们同意他们小组的方法吗?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小组用摆了 12 个小正方形 的办法来求出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还 有的小组沿长边摆了 4 个小正方形,沿宽边摆了 3 个, 就看出了 1 行 4 个,能摆这样的 3 行,也就是 12 个小 正方形,也是 12 平方厘米,还有的小组通过摆小正方 形,想到了长边摆 4 个,长就是 4 厘米,摆这样的 3 行,宽就是 3 厘米,就可以长×宽来求这个长方形的面 积。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闯关游戏,请看第一关: 画出一个面积为 6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并量出这个 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第二关:
2.学校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中,在操场西边 修了一个边长是 5 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帮忙算算花坛 的面积是多少?
3.正方形草地的边长是 20 米。长方形草地的长是 30 米,宽是 10 米。比较一下这两块草地的大小,看那 块草地大,更适合开运动会?
聪明题: 一张长方形纸长 19 厘米,宽 13 厘米,面积是多少? 怎样折出一个最大的方 厘米? 六、课堂总结,升华提高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 梳理总结 )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 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 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 课例研究综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 述 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使抽象的内容具 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 务。但一节课下来,也有不做的地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从而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特征的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面积计算的重要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例子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面积计算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和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和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正方形的模型和图片,面积计算公式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模型,尺子、圆规等测量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房间、土地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些图片中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引发学生对面积计算的兴趣。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分析今天上完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感觉到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但从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经历了“实验——猜想——验证”的科学研究过程。
即先引导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拼各种长方形进行验证,逐步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再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测量。
这样,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二、多次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我在这堂课中,四次运用小组合作。
第一次是在学生尝试求出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独立尝试,有的学生同桌合作)。
第二次是在拼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
第三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正确时开展的。
第四次是在解决玻璃被打碎这个实际问题时,同桌讨论这块玻璃的长和宽有哪几种可能。
四次讨论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的讨论。
使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合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如第一次的小组合作,就是在一个人无法解决问题时,自发地产生合作的需求,并在合作中,使原本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也学会了解决。
同时,在合作中,学生意识到,小组合作得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小组合作得不好,解决问题的速度就会很慢,这在第二次小组合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Part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反思
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前知
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 概念,如长度、宽度等, 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 起来。
教学演示
使用动态演示文稿和实物 模型,直观地展示长方形 面积的计算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和探索新的 思路。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效果评估
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03
情感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一定的激发,合作意
识和创新精神也有所体现,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未能达成目标的原因分析
知识目标未能完全实现的原因
部分学生对面积单位和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的讲 解不够详细和透彻,导致学生没有充分理解和掌握。
计算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Part
05
课堂氛围与互动反思
课堂氛围的营造
教师的角色定位
01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否成功营造了积极、宽松
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思考。
学生的参与程度
02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
课堂氛围的评估
03
整体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能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01
知识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
算长方形的面积,但对于面积单位和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
步加强。
02
能力目标实现情况
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比较,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一定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4篇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4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4篇《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1几次听侯老师的课都有种轻松愉快的感受,同学们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
可以看出教师轻松驾驭课堂的能力之高。
相信做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
一、导课有趣能引发学生思考。
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不仅回忆了旧知“面积单位”的理解也为新知的学习---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了铺垫。
自然而然引入本届新课的学习。
二、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用摆的方法验证公式的合理性从而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循序渐进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节知识。
三、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给学生准备充分地研究材料,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给与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做法想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较好。
学生通过实验合作得出的结论,教师质疑是不是任意给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能求他的面积呢?随后示范用教具在黑板上拼摆,引导学生验证公式,启发学生得出一行7个正方形就是7平方厘米。
看得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相当透彻。
五、练习题真正做到少而精。
虽少但却很有坡度,有量一量算一算两道,看图计算两道,求A4纸的面积,以及拓展到的求剪下最大正方形的面积和剩下部分面积。
体现了算法多样性,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最后的猜一猜,由学生探究实验中的数据引入,进行了变式练习。
将整节课学习推向了高潮。
建议:实际感知一下A4纸的大小建立对面积大小的体验感受。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评课稿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习面积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亮点1、注重动手操作,明晰公式的推导。
在教学中,宋老师首先通过让学生在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摆一摆,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数量。
从操作中,有的学生一共摆了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知道是15平方厘米;有的学生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了5个,沿着宽摆了3个,也就是一行摆5个,摆3行,从而初步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
长方形面积教学实践反思(3篇)
第1篇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长方形面积作为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提高学生的长方形面积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长方形面积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二、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教学内容(1)长方形面积的概念:长方形面积是指长方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面积=长×宽。
三、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长方形,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形面积的概念。
(2)操作探究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面积,加深对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实物,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面积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面积。
(3)讨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发现。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强调长×宽的运算顺序。
(5)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存在计算错误、单位不统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2)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操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策略分析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当中,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部分是非常很重要的,无论是近代还是现代的教科书都将其列入其中。
长方形面积计算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却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计算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进行面积计算学习的第一项内容。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会将公式计算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来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计算公式,导致很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通过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实际上并不能够真正完全理解长方向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因此对于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策略引言: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计算长方形面积就是利用长乘以宽,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去思考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原因,这个公式当中是否拥有算理蕴含在其中。
作为教师不应这样的计算公式简单的教授给学生们,而是要和学生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背后的原理进行了解和认识。
1.学生在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出现的错误通过对学生们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来对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从中发现具体的问题,然后针对其给予相应的补救措施。
首先是在概念性的错误问题,一些学生没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了解,在解题时会发生概念性错误的情况,其中一种是将单位写错,例如学生们将厘米写成了米,另一种是将面积计算的方式和周长计算的方式相互混淆,例如一座院子长15米,宽18米,那么在院子周围建造围墙需要多少米,学生们错将周长的计算当做面积的计算。
其次是计算方法的错误,一些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并未对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明确,当完成一个步骤之后很难进行后续的计算,例如长方形的长和宽增加了5厘米,这时长方形的面积相比于原来的长方形增加了125厘米,那么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一些学生这样去计算:125减去5乘以5等于100平方厘米,再将100乘以4得出了400厘米的错误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效果评析
这是一节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新授课,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有利于发展数学思考,是一节以探索规律为主线的课。
回忆旧知、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提问学生面积的有关知识,接而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内容中。
游戏拼图、孕伏新知。
这一环节是学生探究规律的重要过程。
为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设计了很多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
设计了三道动手操作题,计划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渐渐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规律。
概括总结、提升方法。
通过前一环节的铺垫,相信此时已有大部分学生能说出长方形面积=长×宽,以书上“试一试”为材料,设计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该题。
在次基础上引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而引入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并运用公式进行相应的练习。
灵活运用、迁移方法。
在学生了解并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其中设有四个关口,第1关是结合生活列举一些基础的公式运用;第2关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并学会估计其面积。
第3关让学生体会可以用自己身边已知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去估测要求的物体的面积。
第4关是一道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是长方形、正方形混合图形,对本课起到提升作用,教师根据学生采取的不同方法演示课件,以便其他学生观察和理解。
通过这道题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新思维,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还有一题是已知图形面积,要你去画出该图形(图形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但是,具体的教学和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在第一个拼图环节,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当时就是在等几位同学的作品,而忽略了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做好并在那等了,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后面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还有在请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开始没有很好的指导学生说完整、说流利,直到第三个学生交流时才进行指导。
其次,在引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本来设计要问: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但在具体教学中,在给出长方形计算公式后直接课件演示并给出了正方形公式,到后面练习时意识到,再补充了一下。
最后在出示聪明屋时,由于时间关系指导的比较粗糙,没来得及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析,而且在发给学生的练习纸上也多加了“求周长”,导致这道题的错误率偏高。
书上出示的三道操作题,其实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首先是铺满的,其次是摆部分,最后是不用摆,三个层次。
体现的是一个思维提升的过程,一个知识溶解的过程。
当高校提出这一设计后,
感觉茅塞顿开,怎么自己就是没有发现呢?而是一味的为了“操作而进行操作练习”。
可见,对教材把握不到位,对教材内容研究不透彻是自己的一大夙敌,也是作为一名新教师都会面对的难题,我想一味自己去钻研教材,收效甚微,应该放大胆子,多向能者请教,多听听他们的设计思路、听听他们的意见,多听听他们的课,我想只有在不断自我钻研和虚心求教的过程中,才会有明显的突破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