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思想探析
【庄周梦蝶】从庄子寓言中看其“坐忘”之思想
从庄子寓言中看其“坐忘”之思想壹、前言“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庄子‧杂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注1)由是可见《庄子》一书内容以寓言占多数。
所谓“寓言”者,就是一种寄意的书写形式,具有诗的“比喻”形式(注2),比喻形式或是透过诗、或是透过设譬、或是透过谐隐(注3),呈现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色,作者透过一个或是数个故事,直接或是连系地将某种特定的观念从故事中传递出来,这样的故事或是故事群落不必然与真实的世界要有所对应,有时候透过故事与故事之间的彼此连系形成了一个意象丛(cluster of images),彼此映射、关联从而使得原先的寓意得到多视点、多层次的交织(注4)。
本文将就《庄子‧大宗师》、《庄子‧天地》、《庄子‧秋水》中之篇章来探究庄子寓言中隐藏于故事背后的“坐忘”思想。
贰、庄子寓言的背景庄子生于纷乱的战国时期。
《战国策‧书录》有言:“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
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
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
暴师经岁,流血满野。
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愍然道德绝矣。
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
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当此之时,虽有道德,不得施谋;有设之强,负阻而恃固;连与交质,重约结誓,以守其国。
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从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
”(注5)由此可知,庄子所处的年代是战云瀰漫,你争我夺的世界。
在此纷乱的大环境里,有心之士争权夺利。
庄子所处的宋国由愍公至康王之世,陆续发生政权之攘夺。
《庄子》内篇哲学思想分析
摘要《庄子》内篇涵盖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七部分,是庄子思想的核心。
在《庄子》中,“道”是最高的概念。
虽然《庄子》内篇对“道”的直接描述很少,但毫无疑问,庄子所有的论证和寓言都是依道而发,并最终回归于“道”。
这是《庄子》内篇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将这七篇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
虽然这七篇并不是严格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的,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吸收。
除了“道”,这一重要概念外,“逍遥”、“自然”、“安命”、“物化”等也是其中的重要概念。
这些概念都是由“道”而来,是庄子为了更好地阐述“道”所使用,它们和“道”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特殊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构筑了庄子思想的来源,使庄子思想有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气魄和潇洒飘逸的浪漫情怀。
逍遥游的直入云天之境大大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升了人们的思想境界;物化论使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区别和联系有了新的看法,不再一味地拘泥于封闭的过去,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本论文中,社会哲学和生命哲学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而是互相联系和贯通的。
社会哲学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为政治国两方面,对“安命”、“与君处”、“治政”等方面进行分析;生命哲学主要阐述庄子的生死观,由于庄子是依“道”而发,而“道”是任自然的,所以庄子的生死观也就是随顺自然的生死观:生与死是一个过程的两方面,而不是截然分开的;生与死都是物化的结果,不必乐生悲死,生不足喜,死亦不足忧,而是要以一种平和的心境看待世间万物的生灭和流转。
庄子将肉身留在无奈、可悲的世间,精神却任逍遥在与造化者游的自由国度。
沉重的肉身无法飞翔,将庄子困在尘世;而飘逸的精神却让庄子悠闲自适得神游在“无何有之乡”,这是一种“撕裂”的人生,也是一种庄子式的升华人生!庄子的思想让人觉得庄子似乎是一个冷酷、孤傲的人。
但是透过庄子的这层外衣,我们不难发现,庄子其实是一个外冷内热的性情中人,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人。
古人思想——探究《庄子》中的自由思想
追求社会和谐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在和谐的 社会关系中实现的。这引导我们 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
对文化自由的贡献
打破文化束缚
庄子反对文化的僵化和束缚,提倡文化的自由和创新。这 有助于我们摆脱传统文化的桎梏,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
倡导思想自由
庄子强调思想的自由和独立,认为人应该自由地思考和表 达。这为我们提供了思想自由的依据,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和交流。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自由思想的内涵
《庄子》中的自由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追求、对个体精神自由的崇尚以及对世俗羁绊的超越。这些思想 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由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自由思想的价值
《庄子》中的自由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的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追 求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自由的内涵
自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人生追求。它代表着 人类对于自我实现和超越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尊严和价值。
《庄子》中自由思想的体现
追求自然与真实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追求自然与真实,摆脱 世俗的束缚和偏见。他主张“无为而治”,即顺 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造作,以达到内心的自 由和真正的自我。
这一思想与自由平等观念紧密相连,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 机会,不受身份、地位等因素的限制 。
04
《庄子》中自由思想的现实意义
对个人自由的启示
追求内心的自由
庄子认为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 自由,不受外界束缚和限制。 这启示我们要关注内心世界, 追求真正的自我和自由。
摆脱物欲的束缚
庄子反对过度追求物质利益, 认为这会束缚人的自由。这提 醒我们要理性看待物质追求, 避免成为物质的奴隶。
简答《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
简答《庄子》寓言的文学成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寓言是其独特之处,为其文学成就增添了特殊的色彩。
庄子的寓言贯穿在整部书中,通过精妙的比喻和故事向读者阐述哲学思想,深刻地表达了关于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展示了庄子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智慧。
庄子的寓言在文学形式上具有精湛的表现力。
庄子善于运用生动的故事和比喻,将抽象的哲学思想具体化,使其更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
比如《庖丁解牛》中的故事,通过讲述庖丁的技艺和心态,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道的关系,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然本真状态的理解。
这种以故事为载体的表达方式,让庄子的思想更加生动贴近读者,极大地提升了文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庄子的寓言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内涵。
庄子的寓言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涵,通过故事中的点滴细节,阐述了关于人生、道德、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比如《天地》中的故事,通过比喻天地之间的关系为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无常和自然规律的领悟。
庄子的寓言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有趣,在内容上也具有思想深邃的特点,读者在品读之余还可以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哲理。
庄子的寓言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庄子的寓言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更是一种巧妙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庄子的寓言具有幽默、抒情、富有感染力的艺术特点,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仅可以获得思想启迪,还可以充分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比如《南华》中的寓言,通过对“若夫”和“若夫”的对比,揭示了人生中的真实与虚幻、自然与人为等对立关系,表达了庄子对于人生境界和超越自我的思考。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庄子的寓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庄子的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通过精湛的表现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庄子的寓言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读者在品读庄子的寓言时,既可以享受到文学的美感,又可以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从而提升自身人文修养,感悟人生哲理,体会文学之美。
庄子的艺术特色
庄子》的艺术特色一、寓言之美。
春秋至战国漫长的数百年是我国古代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
这个阶段寓言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先秦散文里面最具文学色彩的因素。
而在这些灿若星河的诸子作品中,《庄子》寓言成就无疑为“诸家之首”,寓言大师。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也曾指出“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可见寓言的确是《庄子》的主体内容和思想的精要与灵魂。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用大鹏与巨鲲的寓言来论证只有做到“无所待”才能真正的进入逍遥之境;又用蜩与学鸠和斥鹌两则寓言来与大鹏和鲲的境界形成对比,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美学价值取向,同时又将那些庸碌无为而又洋洋自得的政坛官员们深刻的讽刺了一番;在《庄子·养生主》中,庄子运用庖丁解牛的寓言来说明人应当顺时处事,要遵循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做任何事情只要找到对的方法,遵循原则,在困难的事情也可以迎刃而解,千万不可以违逆自然法则做事情;在《庄子·秋水》篇中,庄子运用鹓鶵和猫头鹰的寓言来向惠施表明自己将官场功名利禄视为粪土而不屑于宰相之职的立场和态度;在《庄子·齐物论》篇中用“尧欲伐三国”的传说来阐述万物平等的思想;在《庄子·应帝王》篇中,运用列子的神话来宣扬他无为而至的政治哲学。
综观《庄子》全书,几乎以寓言贯穿首尾,庄子很少在其中直接表述他的思想主张,都的借用寓言、神话传说和虚构故事来让深刻的道理明了化,使抽象的观点形象化,让人更容易明白和接受。
这也是庄子思想灵魂性的体现。
道家的哲学思想本来就十分的深奥,加之主观性浓厚,通过简单的语言直述是不可能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说得明白的。
庄子灵活的采用寓言说理,将思想观点渗透于寓言故事当中,让受者自己去体悟其中的道理。
庄子能做到这一点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语言的本质功能是表意传情,但庄子寓言的运用能使意表于言外,许多深奥的道理如果直观的去描述恐怕几天几夜也不能使人明白,几千万子也不能使人透析。
庄子反异化思想探析
力 , 成 长过 程 中 , 们 更 容易 受 到 广 告宣 传 的影 响 。“ 上 在 他 世 只有 妈 妈好 , 斑 的妈 妈 难看 了 ” 白 大夫祛 斑 产 品 广告 ) 通 有 ( , 过未 谙 世事 的儿 童 唱 出 的这句 广 告 词 .伤 了无数 妈 妈 的 心 。
也会 让 缺乏 辨别 判 断能 力 的儿 童产 生错 误认 识 。此 类 广告 所 暗 含 的不 正 确 的观 念 会 让 没 有 辨 别 能 力 的少 年 儿 童 迷 失 方 向 , 响他 们 的身 心成 长 。 影
一
方 面是 物 质 文 明突 飞猛 进 , 一 方 面是 纯 朴 的 道德 风 尚沦 另 面对 这 个 千 面怪 兽 ,哲 人 们 被 迫 作 出 自己 的 选 择 和 应
首先 , 统治 者 合 作 的道 路 已显 然行 不 通 。 因为 他 落 拓 与
不 , 尚 自由 , 视 权贵 , 崇 藐 轻名 薄利 。据 说统 治 者 曾“ 厚币 以
影 响 少 年 儿 童 的 成 长 。 因为 少 年 儿 童 缺 乏 辨 别 判 断 能
致使 男权 价 值观 内化 为女 性 的“ 集体 无 意识 ” 。广 告传 媒 在 商 业 利 润 的诱 惑 下 , 男 权 控 制 的 媒 介 语 境 中 , 当 了对 在 充
女 性 规 训 的工 具 。长 期 受 传 统 文 化 的熏 陶与 广 告 传 媒 的蛊 惑 , 性 默认 了男性 的说 教 与 驯化 , 以 此对 自己进 行规 训 。 女 并
场 上 , 子 陷入 了两 难 的境 地 。 庄
战 国是 一 个 天 崩 地 坼 、 火 纷 飞 的年 代 , 国历 史 在 这 战 中
里 面临 着转 型 的重 大抉 择 。“ 美好 ’ 旧社会 彻 底瓦 解 , 酷 ‘ 的 残
关于庄子思想的述评,文学角度浅析庄子的论述语言特色
《关于庄子思想的述评》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向往逍遥、崇尚自由,拒绝了楚威王之重聘,一生仅担任过宋国的漆园吏,而后过着贫困的隐居生活。
尽管物质极度匮乏,但他的精神反而更加富足。
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虚构奇特,语言富有诗意、运用自如,论辩方式灵活多变,并且具有微言大义的特点,善于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庄子的思想。
一.天道无为的哲学观庄子认为道是先天也而生,无始无终,实有而无形,自然而永恒,是神秘莫测、不可知的。
同时,庄子也极其羡慕大自然的生命的自由——一种自然的自由,不因人为因素的自由。
故他崇尚自然,宣扬天道自然无为,否定人对自然的作用,提出“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庄子看来,这种自由在俗世间是无法轻易获得的,人只有做到“不要用人为去摧毁天性,不要用人事去推翻命运,不要为追逐名利而丢掉性命”,否则让尘世太多的杂物扰乱心智,人的内心无法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平静,也就无法得到自由。
另外,庄子主张“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我认为这不是消极思想。
从处世智慧上来说,人们要客观面对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知其无可奈何”,不要强求,要量力行事;面对不可为的事情不去强作妄为,如此往往能得自在人生。
如何理解“不可奈何之事”是“命定之事”?庄子所谓的“不可奈何”,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外无法做到的事情。
人尽管不能随便妄自菲薄,但是不得不承认会遇到不可奈何之事,将其视为“命定之事”,不会高估,也不会轻易小看自己,能够客观看待万事万物之区别,也能客观看待自己,继而能客观接受自己“无可奈何之事”并非自己“努力不够”,而是“真的无可奈何”。
二.无为的政治观庄子受老子的思想影响,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但两者又有差异,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达到“无不为”,庄子把老子的思想推到了极致,从老子的社会性天下发展成个人独立思想。
庄子的寓言特点
浅谈庄子的寓言特点摘要《庄子》被认为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庄子一生思想和学术的总结。
《庄子》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丰富而又奇特的寓言,意生尘外,怪生笔端,纵横恣肆,发想无端,瑰丽奇谲。
庄子的寓言是他说理传道的主要工具,在他的文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向我们传达了他高深莫测的“道”,从他的文章中,我们不仅能读到他的思想,同时,他关于语言和思想的独到论述,给后世的为文者莫大的指导和启示。
关键词庄子寓言立言方法庄子,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生活,他的思想,无不笼罩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思想来源于老子,但他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也是其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至人的认识境界。
他的代表作《庄子》,集中了庄子思想的精华,被认为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超然而又孤独的身影,也可以看到他的善辩与睿智。
庄子的文在先秦散文中可谓是横空出世,借助实体的语言来表达出不可道不可名的哲理。
而《庄子》一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寓言。
一庄子自称他的书中是“寓言十九”,在他的书中确实也充斥了大量的寓言,几乎随处可见。
寓言,就是用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比喻自己所要介绍的他人不知的事物,使人“知之”。
先秦诸子为了增强论辩的说服力、趣味性,经常选择寓言这种方式来说明。
如论辩气势磅礴的孟子就著有《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成功的以齐人的言行譬喻官场中那班钻营富贵利达之徒,讽刺他们的卑鄙无耻,揭露他们灵魂的丑恶。
《韩非子》中寓言就很多了,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都是寓言专集。
韩非子的寓言形象化地体现了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如《荆刺母猴》一篇,燕王的昏庸,卫人的狡猾,冶者的聪明,都表现得单纯鲜明,生动逼真。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没有超越现实的虚幻境界和人物。
【古代文学论文】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
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浅析《庄子》中寓言的艺术特点毕业论文《庄子》是道家学派的言论著作总汇。
司马迁认为庄子思想其要归本于老子。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
庄子曾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
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1]从理论意识来说,庄子这一派本有言不尽意的看法,即逻辑的语言并不能充分地表达思想。
与此相关,在表现手法上,许多篇章,如《逍遥游》、《人间世》,几乎都是用一连串的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联缀而成,把作者的思想融化在这些故事和其中人物、动物的对话中,这就超出了以故事为例证的意义。
《庄子》寓言的独特性本文由毕业收集整理,还在于它的多义性。
庄子在创造了如此大量、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艺术形式枣寓言之时,其寓意却是比较隐蔽、模糊的。
他极少使用正面的说理文字来直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是在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让人去领悟他的心绪。
寓实于玄,寓真于诞[2]是庄子散文的具体体现。
在混沌朦胧,能柔能刚,不主故常的通天下之一气耳的状态中,庄子自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幻想的意境之中,那潇洒飘逸与神奇怪谲的文风同时也在浪漫的美的意境中徜徉。
庄子不以推理手法,而是通过象征、寓言和气氛,以情感想象来表达内容,这种主观性色彩,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庄子在讲故事时,并没有明白、精确地点明他要说明的道理,而是靠那卓异的形象思维,通过故事自然流露出来。
这样,其寓言的寓意就变得多面、模糊,具有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
《庄子》中的故事极其繁多。
往往在一篇之中,运用好些故事,又层层相套,大故事套入若干小故事,形成天方夜谭式层层迭迭的故事群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说明事理。
庄子的主要思想
庄子的主要思想我们以《庄子》这部书为主要依据,来看看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他的主要思想。
这是我们在《庄子》中,在他生平事迹了解的基础之上,对庄子做进一步的分析。
司马迁说庄子的思想,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这个"要本"实际上就是最根本的思想,也就是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
关于世界最根本的看法,道家学派一个代表人物,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开篇就提出,这个世界是由道构成的。
道是这个世界的本源本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是带有机械观念的宇宙生成论。
在这里,也就是说,世界的万物万事,最根本的就是来源于道。
这是老子的世界观,也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
在《老子》的21章中,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再次说明道是世界的本源,这个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和我们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不一样。
这就用《周易》的话来说,就是形而上的。
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事物是形而下的。
道是道家哲学的最根本的思想。
在这点上,庄子和老子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
所以在《大宗师篇》中,庄子这样说道,道非常的神圣,是这个世界万事万物产生的根源。
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说,是这样的,夫道,有情有信。
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
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
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个里面的"鬼神"实际上是"生"的意思,就是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都是有道所决定的,更不要说世间的我们可以感知的事物,也是由道构成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庄子和老子在世界观上没有多大的不同。
但不然。
在世界本体论这个问题上,庄子对道的阐述也有他自己的智慧所在。
我们看下面一个场景,可以看到庄子的智慧所在。
《庄子》寓言文学及思想价值
试论《庄子》寓言的文学及思想价值摘要:《庄子》寓言具有想象丰富而奇幻,构思新颖而巧妙,拟人化的手法以及夸张、渲染等浪漫主义特色。
文章拟从自然现象和动植物、历史人物、现实生活及作者的即兴创作四个层面分析庄子寓言文学及其“无为”、“无己”的现代思想价值。
关键词:《庄子》寓言文学价值思想价值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中国的寓言产生于春秋末期,形成于战国初年,是从比喻扩展、演变而来的。
“寓言”一词始见于《庄子》一书。
明人陆方壶解释说:“寓言者,意在于此,寄言于彼也。
”(《南华真经副墨》)寓言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文学形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叙事说理的散文取得空前发展,无论是史家或士人诸子,在著书立说时都以叙事为能事,而寓言的突出特征正是借助故事进行形象化的叙事和说理,既生动又透彻。
先秦寓言散见于先秦诸子、历史散文中。
诸子散文中运用和保存最多的是《韩非子》和《庄子》,其次为《吕氏春秋》、《孟子》等。
而其中《庄子》的寓言故事又最富有文学及思想价值。
《庄子》寓言异常丰富,仅庄子自著的《内篇》七篇就有寓言近四十则,有的基本是由几则寓言连缀而成的,至于《寓言》篇则更是专门记载寓言的。
因此,司马迁曾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决定了《庄子》散文不是直接地、严密地论说事理,而是以驰骋想象、描绘幻想、虚构形象等方法来表达、论证其学派不满现实并试图脱离现实的政治理想,以及为其政治主张服务的哲学思想。
因此,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寓言,也就具有想象丰富而奇幻、构思新颖而巧妙、拟人化的手法,以及夸张、渲染等浪漫主义的特色。
并且写得颇有感情、富于形象性、抑扬开合、变化无穷;或创造出宏伟博大的意境,或是现出淡泊超然的气势,或营造生动幽默的气氛,或带有神奇迷离的色彩。
与诸子寓言相比较,《庄子》寓言更富于想象力、形象性和创造性。
浅析庄子寓言
浅析庄子寓言庄子是先秦时期著名哲学家,其《庄子》一书不仅是哲理文,也是优美的散文著作,它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在书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寓言为广”。
确实,《庄子》全书主要以大量的寓言来表达庄子的哲学思想。
本文从《庄子》寓言入手,研究庄子寓言的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所包蕴的文化内涵,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中国古代这个睿智的哲学家所营造的艺术与哲学世界。
《庄子》一书很少直接谈及文学艺术,但从其对哲学问题的论述中可以窥见他的文艺和美学思想,以及有关于宇宙、人生和生死的观点。
在庄子哲学中“道”是其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最高范畴,“道”既是关于世界宇宙的根本也是万物生命的本原,庄子以“道”贯穿了他的全部哲学思想,由此体现在其文化观中。
本文的第一部分大致论述了庄子的“寓言”。
庄子主要是以“三言”形式说理,“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
“三言”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
纵观《庄子》全书,其体道思想非常完美地表现于哲理与诗情的统一。
《庄子》寓言中有鲜明的神话思维,但其又少了宗教色彩,与上古的原始神话思维截然不同。
《庄子》虽然是哲理散文,但其以丰富的寓言和奇特的想象,构成了壮阔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的艺术效果。
本文的第二部分集中针对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及其形象进行了阐述。
浪漫主义特征使得《庄子》全书充满了散文诗的艺术气息,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象征主义特征的表现使得庄子的哲学思想得以在寓言中有所表达。
《庄子》寓言中的形象十分典型,庄子创作了一大批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的创造并不限于人物,在庄子笔下自然界中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甚至精神事物都是可以借以表达其思想的形象。
庄子的道是不得不在,无所不在的,故庄子的寓体形象广袤无边,形形色色。
每个形象都是庄子“道”的体现和承载者。
在庄子的自我形象中,庄子是了悟一切的智者,平静的身体力行着道,站在一个开阔的视点品察一切,超越了自我突破了局限,与道合一,自由自在。
《庄子》中寓言形象探析
3 、取 材 于神 话
《 子》在先秦散文 中最具特色 ,“ 庄 诸子文章多用寓言 ,而庄 子不 但用得最多最精 ,而且最具文学性 。 l 《 ”j P 史记 ・ 老子韩 非列 传》 说 : “ 其著书十馀 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 《 子》一 书的文学性很 大程度上 ” 庄 表现在他创造了一大批鲜明的艺术 形象上 。这些艺术形象 的创 造并不限
或是神话传说 ,然后再进行大胆 的想象和创造 ,庄子对于人物形象 的刻
画栩栩如生。
1 、虚 构 想 象
子浑沌之地 ,浑沌待之甚善 。像与忽谋 报浑沌之德 ,日: ‘ 人皆有七 窍
以视 听食息 ,此独无有 ,尝试凿之 。 日,庄 子吸取 了 《 山海 经》 中的 “ 浑沌 无面 目” 的 神话 ,
发挥了惊人 的想象力 ,虚构出僚与忽的故事来说 明顺应 自然的重要 。只
庄子以其超越常人 的想象力 和创造 精神 构造 了一批 虚构 的人 物形
象。
要经过庄子加工和改造过的神话 ,都可 以给人一种耳 目一新的感觉 ,使 寓言带有神话 的色彩 ,同时也丰富了艺术形象本身蕴 含,使 原有的艺术
无丧 。恶用德 ?不货 ,恶用商 ?四者 ,天鬻也 。天鬻者 ,天食也 。既受 食 于天 ,又恶用人 ?有人 之形 ,无人之情 。有人之形 ,故群 于人 ;无人
之情 ,故 是非不得 于身 。眇乎小哉 !所 以属于人也 !警乎大哉 !独成其
天。 [ ( 《 ”2 ] 德充符》 )
上面的文摘讲的是有一个 跛脚、驼 背、缺唇 的人去游说 卫灵公 ,卫 灵公很喜欢他 ;有一个颈上长着像瓮盎 大的瘤子 的人去游说 齐桓公 ,齐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的寓言世界
《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的寓言世界《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庄子的寓言世界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庄子的作品被公认为写得最优美、最生动、最富有诗意。
庄子散文不同于语录体的《论语》,也不同于论辩体的《孟子》,它以自己独具特色的写作手法达到了哲理性与诗意性的完美交融。
闻一多先生曾评论庄文说:“明人吴世尚曰‘《易》之妙妙于象,《诗》之妙妙于情,《老》之妙得于易,《庄》之妙得于诗’,这里果然是一首妙绝的诗——外形同本质都是诗”。
[1]我们可以说,“庄子散文是充满诗性智慧的,这种诗性智慧不同于一般的哲理、教义、信条,难以用常规的语言形式去传达和教授,只能通过特殊的间接语言形式去激发和启导。
”[2]而庄子正是选择了“寓言”这一具有浓郁诗意性的“特殊的语言形式”。
一、《庄子》哲学思想的表达方式(一)庄子散文是寓言体《庄子·天下》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漫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所谓寓言就是借他人他物之名来阐述偶自己所要表达的道理。
司马迁说“(庄周)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3]用寓言来概括庄子散文的艺术特征是很恰当的,鲁迅先生就直接用司马迁的话来对《庄子》进行评价:“庄子名周……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汉文学史纲要》)。
[4]庄子对寓言的使用大多是凭借现有的民间神话传说和名人典故来论说其哲学思想。
然而庄子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现成借用,而是任意地对其加以改造,从而为己所用。
庄子一书有一百多个寓言,篇幅短的仅二十多个字,长的上千字。
在行文上,或议论与寓言相间,或连续铺排多个寓言,或以寓言贯穿全篇,寓言的使用量如此之大,在中国文化史上实属罕见。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散文是“寓言体”。
对庄子而言,寓言是用来喻道的,而正是“道”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庄子对寓言的使用。
(二)庄子用寓言喻道的必要性《庄子》一书对于“道”的论述体现在多个方面,“道”的内涵十分丰富而复杂,有些时候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就“道”作为庄子承继于老子的最重要的哲学概念而言,“道”在庄子思想中是作为一个本体论概念出现的,既是庄子哲学的基础又是庄子哲学的最高范畴。
《庄子》、《韩非子》寓言的不同特色
《庄子》和《韩非子》寓言的不同特色孙艳秋内容提要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和《韩非子》这两部杰作,其寓言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各具特色。
从思想内容看,《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韩非子》寓言表现了法家学派的观点。
从题材来源看,《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韩非子》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来自历史故事。
从组织形式看,《庄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韩非子》首创结构宏大而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落体制。
从形象塑造看,《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
就人物形象说,《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子》寓言多为上层人士。
关键词庄子;韩非子;寓言;特色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一书。
《庄子·寓言》中说:“寓言十九,借外论之。
”但古今中外的有关人士对寓言及寓言文学的理解却不够一致。
寓言真可谓人类文学中最不可思议的一种体裁,它故事中皆寄托着寓意。
激情中多富有理性色彩,智慧中又不乏诙谐情趣。
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并在很早以前就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国,形成了东亚寓言体系,与印度南亚体系和希腊欧洲体系鼎足而立。
作为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之一的中国,“大概夏商之交已有口头寓言产生”,“现存最早见于书面记载的寓言,应算《国语》和《左传》中的某些故事”。
战国时期是“寓言创作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随着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人们的眼界逐渐开阔,思想也日益活跃,抽象的哲学与空洞的说教已不足以表达丰富的思想,不易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于是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便应运而生并得以迅速发展。
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广泛运用寓言故事论辩是非,陈述政见,不仅出现了纵横策士在游说时运用的一些十分优秀的寓言作品,而且还出现了以墨翟、孟子、庄周、韩非等为代表的一批比较成熟的寓言作家。
据统计,战国时代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中的寓言数量近千则,其中《韩非子》就有300则以上,《吕氏春秋》和《庄子》均有200则左右,《列子》和《战国策》也有近100则。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
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从哲学思想解读《庄子》的内涵有关于庄子的哲学,大家多少都有涉猎,他的核心是“庄学”思想,他提出要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层面超越出来,以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
一、庄子生活的道隐时代庄子虽然是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与当时儒、墨两家等主流学派格格不入。
其他家学派主张入世治国,然而道家学说却主张出世修身,庄子本人更是其志不在治国这一方面,而是追求个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要求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
庄子出生在平民阶层,也因此战国乱世平民的不幸他都遭遇过,平民的痛苦他也感受过,平民的水深火热的生活情况他也目睹过,于是他的作品是站在平民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话题。
他目睹了平民阶层对于改善生活环境、改变周围世界的一种无助与无奈,因而悟出了世事无常,人在自然中是何等的渺小与脆弱,人本身的遭遇有时是上天冥冥中注定的,是无法改变的,是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种无力与孤独。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功名和政治抱负竞相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阐述自己的思想学说,为诸侯富国强兵而出谋划策。
甚至在诸子学说中也没有所谓的是与非之别,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诸子百家都是攻击其他学说主张来证明自己学说主张的正确性。
特别是儒墨之间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各家学说互相诋毁,甚至出现了重大的理论矛盾。
生活这样一个大道消隐、正义无存的世界环境当中,诸子百家争相为自己诸侯君王提供统治服务,甚至不惜依靠压迫平民来获取诸侯君主的信任与支持。
人身自由间接地被诸侯君主所掌控和摆布,失去了相对的人身自由,逐渐变得身不由己而言不由衷。
这是庄子等崇尚自由的知识分子所不堪入眼的,因此他选择了消极避世,注重自己内心,顺从自然的生存法则,进而寻求自由洒脱、无所羁绊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他从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的运动、发展、变化去阐述大自然运行的规律。
二、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道”是庄子哲学思的精髓和思想核心,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占据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庄子看来,世界万物的起源来自于“道”。
《庄子》中的寓言
《庄子》中的寓言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是比喻的高级形式。
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以述说的故事为喻体,以阐述的教训和哲理为本体,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
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
寓言文学在世界上有三大发源地:印度、希腊、中国。
印度有经典《三卷书》、《百喻经》,古希腊有集子《伊索寓言》,而中国古代却没有专门的寓言集。
中国古代寓言夹杂在论说文和史传文中。
只是论证的手段,并未独立成篇。
虽然如此,但中国古代寓言叙写生动,哲理深刻,独立流传,具有无穷魅力。
先秦是古代寓言的产生期和第一个繁荣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了空前的学术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大局面。
在学术争鸣中,出现了用寓言故事写政治哲学思想的倾向,把寓言看作是一种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
当时在政治上还是一个分裂局面,也没有正统思想和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尽可以放胆言论,而无所顾忌。
当时为了配合现实需要,通俗而广泛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各学派在吸取民间譬喻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出现的。
《庄子》对寓言文体的贡献,首先是“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臧克家语),这是因为:①作为一种文艺,就应独立成篇。
而《庄子》寓言正呈现独立成篇的趋势。
据《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记载,《庄子》共有寓言二百多个。
如果不从“道”的角度去理解,那它就是不连贯的一个个寓言故事,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严北溟先生干脆称其为“寓言集”。
严北溟在《中国古代哲学寓言选》的序言中说:“《庄子》既是哲学书,也是寓言体。
”纵观全篇,《庄子》大部分都是故事的叙述,纯粹的议论文字很少。
正如这部书自述其特点时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意思是寄托寓言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九,借重先贤时哲学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七。
例如“内篇”七篇中,只有《齐物论》和《大宗师》两篇较多议论性文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寓言故事。
《庄子·寓言》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寓言》原文、翻译及赏析寓言本篇用寓言、重言、卮言的作用、特点及其运用原因来说明庄子论述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因为世间万物都是“然于然”“可于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无言之言的卮言才最符合自然之理。
庄子借助几则寓言故事来说明,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潜心修道,看破生死,一切任其自然而不问其所以然。
在此选录部分内容加以介绍。
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zhī)言日出,和以天倪。
①寓言十九,籍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
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
非吾罪也,人之罪也。
②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
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
③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来者,④是非先也。
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⑤也。
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⑥。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⑦不言则齐⑧,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言无言”。
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
有自⑨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⑩,有自也而不然。
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
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
天均者,天倪也。
【注释】①寓:寄托的意思。
十九:十分之九。
卮:酒器。
日出:日新。
天倪:自然的分际。
②非吾罪也,人之罪也:意思是说,不是父亲称誉儿子有过错,而是听者常常怀疑不实,导致不信的过错。
③已:止。
耆艾:对老者的尊称。
④经纬本末:真才实学。
期:待。
⑤人道:为人的道理。
⑥陈人:老而无用的人。
⑦曼衍:随事物引申发挥。
穷年:消磨岁月,穷尽天年。
⑧齐:齐同。
⑨自:缘由。
⑩然:正确。
禅:传承。
始卒:始终。
伦:结果。
天均:自然的均衡。
【译文】寓言有十分之九,重言有十分之七,卮言日日都有,层出不穷,合于自然的变化。
寓言占有的十分之九,是借外人外物之口来说明,就如同父亲不能给自己的儿子做媒一样。
《庄子》寓言故事的内涵浅谈
《庄子》寓言故事的内涵浅谈古代文学《庄子》寓言故事的内涵浅谈郭瑜【摘要】《庄子》一书大量使用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内涵丰富,是庄子思想的体现,庄子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达他对世界的认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人生境遇,读庄子的寓言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读出这些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了解庄子的思想。
【关键词】《庄子》寓言故事寓言内涵价值观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可追溯到上古神话和楚辞文化,其实《庄子》这部著作对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也非常大。
这是除了《庄子》散文有超出常人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外。
还有就是《庄子》一书中使用的层出不穷的寓言故事都给了后人创作的借鉴。
读《庄子》更多的是在读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子的寓言故事有趣,但在有趣的表面能够更深刻读懂了解庄子寓言的内涵,才算读出《庄子》的意义。
《庄子》一书往往一篇文章之中就会运用几个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说明事理,读者只有把每个寓言故事体味再三才能领悟故事的深意。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故事多达180余则,基本每个篇目中都有寓言故事,在《杂篇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为:“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籍外论之。
”庄子为什么采用寓言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说:“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于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这是一种不标示自己主张的表现形式,只将自己的体验所得出的道理寄托在一个虚设的情境之中,或假借众人所信服的先知先哲的嘴说出来使众人信服。
庄子做到了。
从文学角度出发,我们看庄子的寓言通常都有一种超常想象、大胆夸张的艺术性。
有些甚至是“大而不当”的话却让众人信以为真。
辞海中对寓言的界定是这样的: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
其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天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近喻远,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中。
由此决定了寓言的两大要素:一是故事性,一是寄托性。
故事性就是构成寓言的表层结构,也叫寓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寓言思想探析
作者:王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05期
摘要:《庄子》一书通过一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来表达作者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对后世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思想价值。
试从《庄子》寓言故事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批判思想等方面探析《庄子》寓言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庄子》;寓言;思想;哲学;批判
寓言是《庄子》的主要特点,《庄子》一书通过一则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而读者在一个个奇特神话般的寓言故事中去理解作者的思想。
《庄子》寓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和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思想价值。
一、《庄子》寓言的哲学思想
《庄子》一书也称《南华真经》,被后人尊奉为一部哲学经典,可以说在先秦诸子寓言中,惟有《庄子》寓言表达出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庄子》一书中的一则则寓言就是承载庄子哲学思想的载体。
《庄子》寓言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色彩,“天道无为”是其主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道”法自然,认为“道”是没有界限差别的,即无用精神,强调大无用即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
“道”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和最高范畴,与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哲学思想一脉相承。
在《庄子》一书中,体现“道”这一主要哲学思想的寓言非常多,这些寓言从不同侧面对道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阐释。
如《知北游》篇:
于是泰清问乎无穷曰:“子知道乎?”
无穷曰:“吾不知。
”
又问乎无为。
无为曰:“吾知道。
”
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
曰:“有。
”
曰:“其数若何?”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贵,可以贱,可以约,可以散,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
泰清以之言也问乎无始曰:“若是,则无穷之弗知,与无为之知,孰是而孰非乎。
”
无始曰:“不知深矣,知之浅矣;弗知内矣,知之外矣。
”
于是泰清中而叹曰:“弗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见;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
这则寓言的意思是说“道”为抽象的东西,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定义。
只有知道“道”是不可知的人,才是真正懂得“道”的思想精髓的人。
《庄子》一书的作者主张以“无为”治天下才是正道,以“有为”治天下,就是害天。
如《马蹄》篇: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翘足而陆,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皁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这则寓言是说我们人类要按照马的自然天性去养马,不要用人类的作为去泯灭马的自然天性,否则就是名为养马而实为害马,治理天下和养马是一个道理,就是要顺其自然,以“无为”治天下,主张为政之道应当自然无为。
二、《庄子》寓言的批判精神
《庄子》寓言对当时社会的态度充斥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其所批判的是当时整个黑暗社会。
公木先生评论《庄子》寓言时说:“庄子的某些寓言也确实杂有厌世、避世、混世等消极因素和一定的复古主义、虚无主义倾向,但如从其文学形象的客观意义来看,则往往会突破其主观意图而形成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抨击与讽刺。
所以,庄子寓言的思想格调尽管时高时低,时强时弱,但总是围绕着批判现实的基调摆动着。
”
因为庄子生活在“人与人相食”的动乱时代,其对当时黑暗社会不抱有任何希望,故假借寓言之口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
如《在宥》篇刻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状:“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
”再如《让王》篇“韩魏相与争侵地”:
韩魏相与争侵地。
子华子见昭僖侯,昭僖侯有忧色。
子华子曰:“今使天下书铭于君之前,书之言曰:…左手攫之则右手费,右手攫之则左手费,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
‟君能攫之乎?”
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
”
子华子曰:“甚善!自是观之,两臂重于天下也,身又重于两臂。
韩之轻于天下亦远矣,今之所争者,其轻于韩又远。
君固愁身伤生以忧戚之不得也!”
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众矣,未尝得闻此言也。
”子华子可谓知轻重矣。
这则寓言的意思是说“子华子与昭侯对话,感天下争乱不已。
伤杀生命,而主…重生‟之言”,从侧面对当时现实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批判。
总之,由于庄子当时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动乱时代,其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故以《庄子》寓言的形式为载体来表达自己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对后世文学史和思想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淑霞.《庄子》寓言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2]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7.
[3]吴小洪.《庄子》寓言研究[D].扬州大学,2004.
[4]公木.先秦寓言概论[M].齐鲁书社,1984.
[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