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油田20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一)(解析版)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十一)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通常使用的是()A.硫B.木炭 C.红磷 D.蜡烛【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能除去氧气,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正确.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木炭的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可燃性B.还原性C.吸附性D.常温下的稳定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指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等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解答】解:A、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B、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C、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正确;D、常温下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3.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属于()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以及是否可以回收利用解答即可.【解答】解:废弃的易拉罐和塑料瓶都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类别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B.浓盐酸C.氢氧化钠 D.氯化钠【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些药品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质量的变化(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或者变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性质的不同暴露在空气中变化不同,像生石灰(氧化钙)、烧碱(氢氧化钠)、浓硫酸、铁等露置在空气中由于吸水或氧气反应导致质量增加;像浓氨水、浓盐酸、浓硝酸等由于挥发性其质量会减少.【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质质量减少,溶液质量也减少.C、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D、氯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无任何变化发生,质量不会变化.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常见物质性质的考查,解题的重点是对四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的了解,属常规性物质性质的基础知识考查题.5.银、铁、铜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时,下列所选试剂组不可行的是()A.Fe、Ag、CuSO4溶液B.Cu、FeSO4溶液、AgNO3溶液C.Cu、Ag、FeSO4溶液D.Fe、Cu、稀盐酸、AgNO3溶液【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解答.【解答】解:A、将铁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表面有红色金属析出,说明铁强于铜;将银伸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铜强于银,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A正确;B、将铜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铁强于铜,将铜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有金属析出,说明铜强于银,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正确;C、将铜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铁强于铜,将银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没有现象,说明铁强于银,不能证明铜和银的顺序,不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错误;D、将铁和铜分别伸入稀盐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铁在氢的前面,铜表面无变化,说明铜在氢的后面,从而说明铁强于铜,将铜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表面有金属析出,说明铜强于银,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6.下列实验的主要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7.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称取氯化钠固体C.读取液体体积D.溶解氯化钠【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物质的溶解.【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去分析;B、从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去分析;C、从量筒的使用方法去分析;D、从溶解氯化钠时,玻璃棒的作用去分析.【解答】解:A、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图中用灯帽盖灭;故正确;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把砝码放在右盘,称量物放在左盘;图中放反了;故错误;C、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图中无错误;故正确;D、溶解氯化钠时,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加速食盐的溶解;故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B.【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B、根据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C、根据离子特征进行解答;D、石墨可以导电【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是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例如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故C说法错误;D、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可以导电,故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学会通过举实例的方法来证实结论的错误,即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验证观点是否正确.9.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滑落,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A.浓硫酸B.硝酸铵C.生石灰D.氢氧化钠固体【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等;有的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使液体温度升高;如生石灰;也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等.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的,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进行解答.【解答】解:A、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B、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下降,所以石蜡仍为固态,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不会脱落;C、生石灰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会使石蜡熔化,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故选B.【点评】物质溶解于水时有三种表现: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以氢氧化钠、浓硫酸为代表;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以硝酸铵为代表;其它大部分物质溶解时无明显的热量变化,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10.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MgSO4饱和溶液在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D.t3℃时的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2℃,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晶体析出;注意在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间的关系:×100%.【解答】解:A、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两个交点,即t1℃和t3℃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错误;B、由硫酸镁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t3℃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C、在t2℃时,由于硫酸镁的溶解度最大,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间的关系:×100%.所以硫酸镁在该温度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故C正确;D、由于在t2﹣t3℃,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溶液会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而不会有晶体析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KNO3 HCl CaCl2B.NaCl BaCl2 Na2CO3C.H2SO4 FeCl3 NaNO3D.NaOH HNO3 NH4NO3【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透明,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A、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BaCl2、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三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FeCl3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D、NaOH与HN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钠和水;NaOH与NH4N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12.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不可能是铝B.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改变C.M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M一定排在氢前【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推断.根据题意,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活动性比银强;由生成了M(NO3)2可知,M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由M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生成了M(NO3)2,则M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铝,铝为+3价,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铝,故说法正确;B、反应前M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表现为+2,故说法正确;C、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说法正确;D、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M不一定排在氢前,故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金属单质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说明组成单质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如图A、B、C、D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B(填元素符号);D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填“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11.【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来分析解答;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根据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荷数.【解答】解:B元素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是金属镁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2+8+1=11.答案:B 得11【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4.河南省地处中原,历时悠久,形成众多浓郁地方特色的文物和产品,如:①殷墟青铜器②道口烧鸡③原阳大米.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在下列横线上(填序号):(1)富含蛋白质的是②,(2)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是①,(3)富含淀粉的是③.【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金属材料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成分以及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道口烧鸡富含蛋白质,故填:②;(2)殷墟青铜器是使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故填:①;(3)原阳大米富含淀粉,故填:③.【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成分以及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5.水是生命之源,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1)自来水属于纯净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B(填字母).【考点】电解水实验;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专题】空气与水.【分析】(1)根据自来水的组成分析类别;(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3)根据常见图标的含义分析回答.【解答】解:(1)自来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2)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3)由图标的含义可知,A.是塑料制品循环使用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标志;D.是腐蚀品标志.故答为:(1)混合物;(2)2H2O2H2↑+O2↑;(3)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6.自2015年1月起,国内重型柴油机普推国IV排放标准.减排的原理为:向反应罐内喷入车用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尿素[CO(NH2)2]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等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尿素属于有机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NH3与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2)在一定条件下NH3和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即可.【解答】解:(1)由尿素的化学式可知,尿素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填:有机物;(2)在一定条件下NH3和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4NH3+6NO5N2+6H2O.故填:4NH3+6NO5N2+6H2O.【点评】本题考查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难度较小.17.CuSO4是一种常见的盐,己知CuSO4溶液显酸性,则其pH<7 (填“>”“<”或“=”);CuSO4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则其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H2SO4=CuSO4+2H2O.【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CuS04溶液显酸性,结合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及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CuSO4溶液显酸性,其pH<7,CuSO4可以看成是中和反应的产物,则其对应的酸为硫酸,对应的碱为氢氧化铜,化学式分别是H2SO4、Cu(OH)2,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H2SO4=CuSO4+2H2O.故答案为:<,Cu(OH)2+H2SO4=CuSO4+2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中和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B均为黑色粉末:D、F为红色固体,且D为单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反应②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2)能实现反应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A、B均为黑色粉末,D、F均为红色固体,且D为单质A、B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和D,所以D是铜,二氧化碳和A会生成E,所以A是碳,B是氧化铜,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F会生成G,所以F是氧化铁,G是铁,铁和硫酸铜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1)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C是二氧化碳,A、B均为黑色粉末,D、F均为红色固体,且D为单质A、B高温会生成二氧化碳和D,所以D是铜,二氧化碳和A会生成E,所以A是碳,B是氧化铜,E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F会生成G,所以F是氧化铁,G是铁,铁和硫酸铜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反应②为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CO22CO;该反应为“二变一”,属于化合反应;(2)反应④为铁置换出可溶性铜盐中的铜,常见的为硫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1)C+2CuO2Cu+CO2↑,化合反应;(2)Fe+CuSO4═Cu+FeSO4.【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如图是有关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请简要描述实验①②可能出现的现象并从微观角度解释实验②的反应实质: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①根据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解答.②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会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会由红色变为无色,其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了水分子.故答案为:①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1)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2)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3)稀盐酸滴入小苏打溶液有气体生成.【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O.故填:Fe2O3+3H2SO4═Fe2(SO4)3+3H2O;(3)小苏打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21.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组对比实验,请你回答相关问题:(1)如图甲,分别将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现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则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的含量.(2)①通过如图乙所示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性质;②该同学又补充了如图乙中试管C所示实验,他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性质.【考点】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根据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发现硫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进行分析解答.。
河南省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爆炸 B.纸张燃烧 C.胆矾研碎 D.菜刀生锈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D.一些农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3.根据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B.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g,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C.当X=8时,该微粒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A.明矾用作水的消毒剂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C.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氧气用作火箭燃料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靑少年生长过程需要大量蛋白质因此要多吃水果B.油脂和搪类都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C.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塑料都是合成材料D.人体缺钙易造成甲状腺肿大6.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7.下列五种物质中含有碘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NaI ②I2③HIO ④X ⑤KI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A.I(IO3)3 B.AgI C.I2O4D.I2O3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应先验纯﹣﹣防止气体不纯点燃时爆炸B.空气能被压缩﹣﹣分子的体积变小C.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质量都增加﹣﹣都发生了变质D.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强﹣﹣铁比铝更容易与氧气反应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H4、C2H5OH、C6H12O6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C.氢气、氧气都具有可燃性,常将它们作为燃料使用D.尿素、氯化铵、硫酸铵都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12.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不同;H2O与H2O2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不同;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不同.14.导致正常雨水显弱酸性的一种化学式为,二氧化硫等物质与水反应后,产生较多的(填离子符号),使雨水酸性增强而形成酸雨.15.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 NaCl时可通过的方法提纯;若要在某一温度下配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KNO3和NaCl饱和溶液,则该温度所在的范围是.16.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所用铁制旗杆表面刷了一层“银粉”,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在旗杆滑轮处涂抹一些深灰色的粉末状物质起润滑作用,该物质是;滑轮的材料选用合金而不选用纯金属,应用了合金优良性能中的.17.如图为部分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选择其中的两种元素组成AB2型化合物,其化学式是.18.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D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组成元素.写出F的化学式.E物质的一种用途是.B物质的一条化学性质为.写出A→B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形状的一些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煤块,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1)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什么?(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0.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1)有气体参加、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般不能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中的.(2)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也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中的C.C烧杯中两种物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理由是什么?21.某校实验室仅提供了以下实验药品:锌片、镁片、铜片、稀盐酸、硝酸银溶液.该校九年级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探究锌、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将大小一样的锌片和镁片分别加入到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②将铜片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铜片上出现银白色物质;③将金属片A放入到溶液B中.(1)实验①的现象是;(2)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③中的金属片A是,溶液B是.22.如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装置,请回答:(1)连接装置A、E可用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除去CO中少量的C02,最好将气体通过装置;(3)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装置C中出现的白色浑浊,那么,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3.草木灰是一种常见的农家肥料,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硫酸铵[(NH4)2SO4]是一种氮肥.为了给农民朋友提供技术指导,请对这两种肥料作相关性质探究.【查阅资料】:碳酸钾与纯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讨论与反思】草木灰与硫酸铵能否混合使用?(4)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该样品11g,加入到盛有5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56.6g.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爆竹爆炸 B.纸张燃烧 C.胆矾研碎 D.菜刀生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爆竹爆炸生成有害气体,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菜刀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D.一些农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考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适量使用化肥、农药既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可以减缓环境污染;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物质;“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熟石灰显碱性,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解答】解: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这样既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可以减缓环境污染.正确;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物质.错误;C、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正确;D、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3.根据图示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B.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g,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C.当X=8时,该微粒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分析质子数、元素的种类等;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判断微粒属于原子还是离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也可以推测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情况、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等.【解答】解: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是2,故该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该说法错误;C、X=8时,该微粒属于稳定结果,是氯离子,不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故该说法错误;D、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二者相等,故该说法正确.答案:D【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A.明矾用作水的消毒剂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C.烧碱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氧气用作火箭燃料【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氧气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压轴实验题.【分析】A、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对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不是作消毒剂,故选项说法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冰箱除臭,故选项说法正确.C、烧碱(NaOH)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宜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作助燃剂,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靑少年生长过程需要大量蛋白质因此要多吃水果B.油脂和搪类都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C.合金、合成纤维和合成塑料都是合成材料D.人体缺钙易造成甲状腺肿大【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B、根据糖类和油脂的生理功能判断.C、根据材料的分类判断.D、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判断.【解答】解:A、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动物肌肉、奶类、蛋类、鱼类及花生和豆类的种子或制品中,水果中主要含维生素,所以错误.B、在人体的六大营养素中,糖类、油脂、蛋白质可以氧气分解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所以正确.C、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所以错误.D、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所以错误.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6.下列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硬水与软水;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能污染水体以及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分析;B、根据维生素、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C、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D、根据甲醇有毒、黄曲霉素可致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生活污水能污染水体,不可直接排放;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硬水,故A错误;B、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铁、锌元素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钙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故B错误;C、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属性,一般不能改变,用水灭火,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C错误;D、工业酒精,含有甲醇等有毒物质,不能饮用;黄曲霉素(C17H12O6),属于有机物,食用霉变后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可能诱发癌变,故D正确.故选C.【点评】将零散的化学知识整理归纳,是学好化学的可取方法之一.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归纳整理的习惯,从而帮助自己学好化学.7.下列五种物质中含有碘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①NaI ②I2③HIO ④X ⑤KI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A.I(IO3)3 B.AgI C.I2O4D.I2O3【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各物质中碘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化合价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钠元素、钾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Na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I2属于单质,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HIO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KIO4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则碘元素的化合价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X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在+1到+7之间.A、I(IO3)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有+3价、+5价两种,符合这种排列规律.B、AgI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不这种排列规律.C、I2O4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符合这种排列规律.D、I2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符合这种排列规律.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8.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要排在前面的金属就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金属的活动性Al>Fe>Ag;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另外,若有一种金属和多种混合盐溶液反应,最先反应的是最不活泼的那个金属的盐溶液.可以据此分析该题.【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Al>Fe>Ag,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和Al的混合粉末,铝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铝反应完成时,铁与硝酸银反应.由于溶液显浅绿色,说明了铝全部反应,铁也参加了反应.由此可知: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Al(NO3)3,可能含有AgNO3.故A、B错误.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故C错误,D正确;2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反应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9.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点燃所有可燃性气体前都应先验纯﹣﹣防止气体不纯点燃时爆炸B.空气能被压缩﹣﹣分子的体积变小C.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质量都增加﹣﹣都发生了变质D.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强﹣﹣铁比铝更容易与氧气反应【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金属的化学性质;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考虑;B、空气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间隔变小;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强原因是铝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解答】解:A、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在爆炸极限内就发生爆炸,点燃前要验纯,故A正确;B、空气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间隔变小,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B错;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未发生化学变化,故C错;D、铝的抗腐蚀性比铁强原因是铝易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铝比铁更易与氧气反应,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指导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点燃可燃性气体容易发生爆炸,在爆炸极限内就发生爆炸,点燃前要验纯.1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元素与化合物;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1.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H4、C2H5OH、C6H12O6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C.氢气、氧气都具有可燃性,常将它们作为燃料使用D.尿素、氯化铵、硫酸铵都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氧气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碳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来分析;C.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分析;D.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CH4、C2H5OH、C6H12O6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B.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故错误;C.氧气不具有可燃性,具有助燃性,故说法错误;D.(NH4)2SO4、NH4Cl中都含有铵根离子,铵根离子遇到氢氧根离子都会放出氨气,而尿素中不含铵根离子,不会产生氨气,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铵根离子的检验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2.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A.A B.B C.C D.D【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由图中可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开始没有产生沉淀或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现沉淀或气体.氢氧化钠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能和盐酸反应;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镁、铝都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氢钠一开始就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根据各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由图中可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开始没有产生沉淀或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现沉淀或气体.A、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没有气体出现,当氢氧化钠消耗完后才出现气体.故选项正确;B、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故选项错误.C、镁、铝都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D、碳酸氢钠一开始就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碳原子排列不同;H2O与H2O2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结构不同;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石墨中的碳原子是一种层状结构,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一种正四面体结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解: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排列;。
(初中化学)2016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人教版
2016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人题后括号内.1.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变成纯水C.水的蒸馏是物理变化D.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鉴别【考点】常见的溶剂;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硬水与软水;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A、根据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分析;B、根据自然界的水的净化过程,得到的水的组成、特点进行分析;C、根据水的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解答;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的浮渣.【解答】解:A、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说法正确;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吸附、过滤、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的水.故错误;C、水的蒸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D、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与肥皂水混合产生大量的浮渣,软水中不含或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故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水相关的化学知识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如水的组成及水电解实验、性质、用途、硬水和软水、节约水资源、水污染及防治等内容,在中考中出现机率很高.2.某同学体内缺少维生素,该同学饮食中需适量增加的食物是()A.米饭、面条B.蔬菜、水果C.瘦肉、鸡蛋D.奶油、花生油【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分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给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解答】解:A、米饭、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C、瘦肉、鸡蛋中主要是蛋白质,故选项错误;D、奶油、花生油含有较多的油脂,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关食品问题是中考的主要考点之一,基础性比较强.食品在现实生活中种类繁多,应该好好选择.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证身体健康.3.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关于铝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C.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2gD.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l3+【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圆圈内的数字是13,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形成Al3+,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验证氢气的可燃性B.闻气体气味C.移走蒸发皿D.稀释浓硫酸【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发生爆炸,产生的气体不能立即点燃,图中所示装置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B.K2Cr2O7属于氧化物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分析】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重铬酸钾的化学式进行判断.B、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1个乙醇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C2H5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5+16=46,故选项说法正确.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分析】A、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分析;B、根据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产生水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都无现象分析;D、根据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分析.【解答】解: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错误;B、氢气和甲烷燃烧都能产生水,因此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都出现水雾,现象相同,故选项错误;C、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和盐酸反应无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的表面会附着红色固体,说明锌比铜强,银的表面无现象,说明银比铜弱,因此可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检验,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7.“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A.H2B.ClO2 C.O2D.Cl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可求解.【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式NaClO+2HCl═NaCl+X↑+H2O可知:反应物中:Na原子为1个,Cl原子为3个,O原子为1个,H原子为2个;生成物中:Na原子为1个,Cl原子为1个,O原子为1个,H原子为2个;还缺少两个氯原子.故X是Cl2故选D.【点评】本题以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为切入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8.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A.淸除可燃物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淸除可燃物,故选项错误.B、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C、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项正确.D、用湿抹布扑盖实验桌上燃烧的酒精,其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而不是使可燃物降到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汽油等可以挥发,说明分子可以不断运动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来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水分解生成氢气、氧气,说明分子可以破裂为原子D.水和酒精能够互溶,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汽油等可以挥发,故A正确;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间隔变大,所以,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的体积不变,故B错误;C、水分解生成氢气、氧气是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可以破裂为原子,故C正确;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水和酒精能够互溶,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5°C时,a、b的溶解度为20gB.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30°C时,将等质量的固体a和b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b<aD.将30°C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C,溶质的质量分数a=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在15℃时,a、b的溶解度为20g,正确;B、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加水或升温均可使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C、30℃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固体a和b加水配成饱和溶液,a需要的水的质量大于b,故溶液质量b<a,正确;D、据图可以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会析出晶体,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低温度时溶液的组成不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与30℃时相同,故溶质的质量分数a>b,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1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C.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在稀盐酸中,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能与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K+、Ca2+、NO3﹣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氯化钠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D、在硫酸铵溶液中,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铜离子和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12.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分析】有图象可知,纵坐标表示的物质或元素开始不变,再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结合各物质即元素在反应中的变化情况来分析.【解答】解: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B.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D.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象.答案:A.【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硅的元素符号Si;(2)2个锂原子2Li.【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答】解:(1)硅的元素符号为Si.(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锂原子表示为:2Li.故答案为:(1)Si;(2)2Li.【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A气体溶于水的缘故.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而成的,发生的反应主要有:①SO2+H2O═H2SO3②2H2SO3+O2═2H2SO4③2NO+O2═2NO2(快速)④3NO2+H2O═2HNO3+NO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气体的化学式为CO2.(2)上述四个化学反应中的所有物质中,属于酸的有三种.(3)由③、④两个反应可知,NO2中的氮元素最终以3(写化学式)物质形式存在.【考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分析】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缘故;酸雨的pH小于5.6,原因是雨水中溶解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气体时,最终生成硫酸、硝酸等强酸,溶液酸性较强而导致,据解答有关的问题.【解答】解:(1)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A的化学式是:CO2;(2)由题干发生的反应可知,上述四个化学反应中的所有物质中,属于酸的有H2SO3、H2SO4、HNO3三种.(3)由③、④两个反应可知,NO2中的氮元素最终以HNO3物质形式存在.故答为:(1)CO2;(2)三;(3)HNO3.【点评】本题考查了酸雨的成因、性质和治理等,难度不大,注意积累.15.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1)金属铝常用做导线是利用它的导电性;(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填名称或化学式);(3)资料显示:铝与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用56.25g含杂质4%的铝片(杂质对产生氢气的质量无影响)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和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6g.【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金属铝的导电性分析;(2)金属铝易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3)依据方程式2A1+2NaOH+2H2O=2NaA1O2+3H2↑利用铝的质量可以求出生成氢气的质量.【解答】解:(1)金属铝常用做导线是利用它的导电性;(2)金属铝易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3)设可以制取氢气的质量为X2Al+2NaOH+2H2O=2NaAlO2+3H2↑54 656.25g×(1﹣4%)Xx=6g答案:(1)导电;(2)氧化铝;(3)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金属性质的理解掌握和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数的计算能力.学生需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并正确分析各物质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答题.1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钠,其实验流程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提示:Na2CO3可使酚酞试液变红,BaSO4不溶于强酸溶液)(1)试剂甲是2(或(3)2)溶液;(2)第Ⅲ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体放出;(3)证明样品中含有NaOH的证据是上层清液呈红色.【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分析】(1)根据加入试剂甲后的溶液仍然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仍含有碱性物质,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会与甲生成白色沉淀,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所以应该加入氯化钡溶液,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进行验证;(2)经过第三步的处理,最后得到氯化钠和滤渣,碳酸钡沉淀会溶于酸,酸能够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进行分析;(3)根据碱可以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解1)加入试剂甲后的溶液仍然显红色,说明溶液中仍含有碱性物质,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会与甲生成白色沉淀,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所以应该加入氯化钡溶液,试剂甲是:BaCl2溶液;(2)沉淀部分溶解,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加入的乙是盐酸,盐酸可以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盐酸会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第Ⅲ步实验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上层清液由红色变成无色;(3)碱可以使酚酞变红色,证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证据是:第Ⅱ步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后,上层清液仍为红色;故答案为:(1)BaCl2;(2)有气泡产生;(3)上层清液仍为红色;【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7.一定条件下,4.8g CH4与12.8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 H2O、.5.6g CO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 1.2g;化学方程式为3CH4+4O2C+6H2O+2CO.【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列等式计算出X的值;根据质量比结合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列等式:4.8g+12.8g=10.8g+5.6g+X解得X=1.2g;甲烷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碳,所以X是碳,甲烷、氧气、碳、水、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3:4:1:6:2;将甲烷燃烧的方程式配平得:3CH4+4O2C+6H2O+2CO.故答案为:1.2;3CH4+4O2C+6H2O+2CO.【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18.固体A、气体B以及溶液C、D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但不能直接转化.天然存在的A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则A、B的化学式分别是CaCO3、CO2.B与D反应的一种产物可以用于实现C到B的转化,该物质可能是Na2CO3(合理即可).【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分析】根据“天然存在的A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可推测A为碳酸钙,根据“固体A、气体B以及溶液C、D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可推测B为二氧化碳,C可能为稀盐酸,D 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而B与D反应的一种产物可以用于实现C到B的转化,该物质可能是碳酸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解答】解:据“天然存在的A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可推测A为碳酸钙,根据“固体A、气体B以及溶液C、D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则可推测B为二氧化碳,C可能为稀盐酸,D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而B与D反应的一种产物可以用于实现C到B的转化,该物质可能是碳酸钠,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aCO3,CO2,Na2CO3(合理即可).【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请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反应中伴有发光放热现象;(2)加热某种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后固体质量减少;(3)反应有沉淀生成.【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解答】解:(1)镁在空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合理即可).(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固体后固体质量减少,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合理即可).(3)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 (OH)2═CaCO3↓+H2O.(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2Mg+O22MgO(合理即可);(2)2KMnO4K2MnO4+MnO2+O2↑(合理即可);(3)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20.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转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形信息回答问题:(1)O2﹣核外电子数共有几个?(2)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氧离子的构成分析;(2)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O2﹣核外电子数共有10个;(2)由物质转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 CO2+H2.故答为:(1)10;(2)CO+H2O CO2+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构成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21.一辆载有约30吨硝酸的罐车在某厂道路发生侧翻,硝酸泄露,散发出黄色烟雾,流到石灰石地面,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泄露出来的硝酸不断流进路边的排水沟,气味十分刺鼻.(1)由题给信息可知,硝酸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液体,有挥发性(任写一条)(2)硝酸见光后,除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外,还生成水及占空气体积分数约21%的气体.实验室保存硝酸应密封、避光保存在棕色瓶内,放在低温阴凉处.硝酸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2H2O+4NO2↑+O2↑;(3)为消除硝酸对环境的污染,对泄露的酸必须处理,济上合理、对环境污染小的化学处理方法是向上面撒熟石灰.。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示范卷)(二)(含解析)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示范卷)(二)一、选择题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B.铁钉生锈C.酿酒制醋D.水的蒸发2.医疗上,抢救危重病人常用到的一种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3.碳酸钠的俗称是()A.纯碱B.小苏打C.烧碱D.熟石灰4.下列化肥通过外观即可与其他三种化肥区分开来的是()A.磷酸二氢钾B.尿素C.氯化钾D.磷矿粉5.如图所示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加热硝酸钾溶液B.过滤浑浊的河水C.溶解氯化钠D.稀释浓硫酸6.NASA宣布在火星上发现了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之一B.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C.吸附和过滤都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7.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C.石墨能导电,可用作电极D.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8.2015年天津港发生重大爆炸事故,消防人员采用细沙灭火,该灭火方法的原理主要是()A.降低温度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隔绝氧气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bC.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10.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属于混合物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为3:2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1.在pH为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a+、NH、CO、Cl-B.Mg2+、Ca2+、NO、Cl-C.Mg2+、K+、Cl-、OH-D.Cu2+、NH、SO、Cl-12.下列图象与相应操作对应的是()A.往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铁粉B.往稀盐酸中加水C.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D.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二、填空题13.请用化学用语填空: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_;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14.酒精、汽油等物质容易挥发,需__________保存,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15.汽车时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汽车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钢材和塑料,在钢表面喷漆可防止其锈蚀,该方法的防锈原理是__________,塑料属于__________(填“合成材料”或“合金”).目前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汽油是从石油中分离得到的,石油、煤和__________都是化石燃料.16.洗涤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操作,手上沾有圆珠笔的油墨时用清水难以洗干净,可用棉球蘸酒精擦拭除去,其原因是__________;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涤剂除去,其原因是__________.17.在切制钢板时,可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画线,其原因是铁的活动性比铜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1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已知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E、F的组成元素相同,G是红色固体,A、B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反应G-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图中的反应与转化关系中,设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种.三、解答题19.浓硫酸和生石灰都是常用的干燥剂,请分别分析它们的干燥的原理.20.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请分析其原因;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是因为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H2和NaAl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B、C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与B装置相比,C有什么优点?(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实验时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22.小明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分别取三种未知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并将试管编号为A、B、C,然后用胶头滴管往三支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A中无明显现象,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中有气泡产生.则A中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B中溶液的溶质为__________.鉴别完成后,小明将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固体,上层为无色溶液.【提出问题】烧杯上层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资料】氯化钙溶液显中性【猜想与假设】①氯化钠;②氯化钠和碳酸钠;③氯化钠和氯化钙【设计与实验】23.钙及其化合物对人有重要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青少年缺钙易患的疾病是__________.(2)人体中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m (OH)(PO4)3]的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m=__________.(3)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种的部分信息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图中x=8,y=20B、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gC、钙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D、钙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4)纳米碳酸钙常用作牙膏摩擦剂,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流程如图2所示.①操作1是__________.②本工艺可获得的另一种产品是氯化铵,氯化铵在化肥的分类中属于__________.③生产中需用到大量的二氧化碳,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适合__________.④用化学方方程式表示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原理:__________.(5)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式需要补钙的主要人群,目前市面上有许多补钙的钙片出售,如图3是××高钙片的部分说明,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检验说明的真伪,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取1片片剂研碎;②将其加入足量稀盐酸中;③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55g二氧化碳;通过计算判断此钙片中钙含量与标注是否属实.(假定钙片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1g=1000mg)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示范卷)(二)试卷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试题解析:A、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酿酒制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水的蒸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从氮气不能供给呼吸去分析;B、从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医疗上,抢救危重病人常用到氧气去分析;C、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去分析;D、从稀有气体也不能供给呼吸去分析.试题解析:A、氮气不能供给呼吸,故错误;B、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医疗上,抢救危重病人常用到氧气;故正确;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错误;D、稀有气体也不能供给呼吸;故错误;故答案为:B.3.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碳酸钠的俗称(纯碱或苏打),进行分析判断.试题解析:A、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故选项正确.B、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D、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故选:A.4.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碳酸铵、氯化钾和硝酸钾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试题解析:A、磷酸二氢钾为白色晶体.B、尿素为白色晶体.C、氯化钾为白色晶体.D、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磷酸二氢钾、磷矿粉、尿素、磷矿粉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从外观看与磷矿粉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故选:D.5.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从操作要领上来分析.试题解析: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是: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夹试管时从底部往上套,套到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与桌面呈45度角.开始加热时要预热,在不停移动试管使液体中下部均匀受热,故A正确;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搅拌,故B正确;C、溶解氯化钠时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错误;D、浓硫酸稀释方法: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倒入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正确.故选C6.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水对人体的作用分析;B、根据混合物进行分析;C、根据水的硬度的降低分析;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试题解析:A、水不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之一,错误;B、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正确;C、吸附和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错误;D、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错误;故选B7.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进行解答;B、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C、根据石墨具有导电性进行解答;D、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进行解答.试题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不是碳原子的结构不同,故A错误;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于防毒面具,故B正确;C、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故C正确;D、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故D正确.故选:A.8.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试题解析: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由题意可知,消防人员采用细沙灭火,目的是隔绝空气(氧气).故选:D.9.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及固体的溶解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试题解析:A、由图示可知,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不知道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不能判断析出晶体的多少,故B错误;C、t2℃a物质的溶解度50g,所以t2℃水中充分搅拌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所以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a、b物质没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c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少,所以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故D 错误.故选:C.10.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B、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试题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C、由上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为3:1,故C错误;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故选C.11.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试题解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错误.D、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故选:B.12.答案:C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镁和铁的活动性分析.B、根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不可能显中性或碱性进行解答;C、根据碳酸钠会与盐酸、氯化钙反应进行分析;D、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试题解析: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入质量相等(均足量)的镁粉和铁粉均足量的镁和铁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说明酸全部参加反应两种金属都有剩余,参加反应的稀盐酸质量相同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镁活泼反应完用的时间短,故不正确.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水稀释时溶液不可能显中性或碱性,溶液的pH值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故错误;C、往氯化钙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量滴加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符合题意,故正确.D、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开始增加,后来会变小,但不会小到0,所以图象是错的.答案:C.1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试题解析:海水中的含水量是96.5%,所以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应该是水,其化学式O;为:H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O;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O;O;3Fe2+;故答案为:H214.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解答.试题解析:酒精、汽油等物质容易挥发,需封闭保存,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答案为:封闭;分子在不断运动.15.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来确定防锈措施,根据材料的分类以及常见的化石燃料来分析.试题解析:铁生锈的条件是与空气和水接触,所以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钢铁外壳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和水;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故填:隔绝空气和水;合成材料;天然气.16.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酒精能溶解油污,而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试题解析:酒精能溶解油污,所以手上沾有圆珠笔的油墨时用清水难以洗干净,可用棉球蘸酒精擦拭除去;而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涤剂除去.故填:酒精能溶解油污;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17.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试题解析:在切制钢板时,可用硫酸铜溶液在钢板上画线,是因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答案为:强;Fe+CuSO4═FeSO4+Cu.18.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故A是盐酸,A、B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是碱,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C是水,C能生成碱,故B可能是氢氧化钙,C和D能相互转化,且A能生成D,故D是氢气,E、F的组成元素相同,G是红色固体,故G是氧化铁,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据此解答.试题解析:A是胃酸的主要成分,故A是盐酸,A、B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是碱,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故C是水,C能生成碱,故B可能是氢氧化钙,C和D能相互转化,且A能生成D,故D是氢气,E、F的组成元素相同,G是红色固体,故G是氧化铁,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带入框图,推断合理;B是氢氧化钙,D是氢气,能用作高能燃料,G是氧化铁,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和B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生成D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水生成氢气是分解反应,A生成氢气是置换反应,故填:Ca(OH)2,燃料,Fe2O3+3CO2Fe+3CO2,4.19.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试题解析:浓硫酸吸水是物理变化,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水是物理变化,生石灰吸水是化学变化.20.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结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结合题意,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H2和NaAlO2,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易拉罐内压强减小.Al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H2和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易拉罐内压强减小;2Al+2NaOH+2H2O=2NaAlO2+3H2↑.21.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比较装置B和C,根据它们的差别来进行分析;(2)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氧气的密度及水溶性分析.试题解析:(1)比较B和C装置可以知道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C选择了分液漏斗,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以及反应的发生和停止;(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装置选择A,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可选择C或F.故答案为:(1)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2)2KMnO4K2MnO4+MnO2+O2↑、A、D或F.22.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根据盐酸的性质、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以及盐的性质来分析.试题解析:氯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则A中含有氯化钠,B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B含有氯化钙;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故C中物质是盐酸;故填:氯化钠;氯化钙;【设计与实验】若猜想③成立,则需要证明氯化钙的存在,可以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能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猜想成立;故填: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2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2)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4)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煅烧石灰石时,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氨水、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氯化铵和水;(5)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试题解析:(1)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青少年缺钙易患的疾病是佝偻病.故填:佝偻病.(2)羟基磷酸钙[Cam (OH)(PO4)3]中,钙元素化合价是+2,氢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题意有:(+2)×m+{(-2)+(+1)}+{(+5)+(-2)×4}×3=0,m=5,故填:5.(3)A、图中x=8,y=20,该选项说法正确;B、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数为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钙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填:A.(4)纳米碳酸钙常用作牙膏摩擦剂,某厂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流程如图2所示.①操作1是过滤,目的是把碳酸钙分离出来.故填:过滤.②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在化肥的分类中属于氮肥.故填:氮肥.③生产中需用到大量的二氧化碳,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适合煅烧石灰石获得.故填:煅烧石灰石获得.④生产纳米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H2O+CaCl2=CaCO3↓+2NH4Cl+H2O.故填:CO2+2NH3•H2O+CaCl2=CaCO3↓+2NH4Cl+H2O.(5)设1片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0.55g=,x=1.25g,此钙片中每片钙元素质量为:1.25g××100%=0.5g=500mg,通过计算可知,此钙片中钙含量与标注一致,属实.。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废纸粉碎B.水果腐烂C.冰雪融化D.灯泡发光2.化学性质稳定且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常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气体是()A.稀有气体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3.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红磷C.硫粉D.铁丝4.下列图标中,表示可回收物品的标志是()A.B.C.D.5.下列实验操作容易引发安全亊故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向浓硫酸中加水B.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料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B.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7.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A.分子体积变小B.分子质量变小C.分子数目减少D.分子间隔变小8.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与理念不相符合的是()A.多吃粗粮;荤素搭配--均衡营养B.就地焚烧秸秆;任意排放污水--爱护环境C.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尽可能循环使用教科书--节约资源D.尽量步行或骑车上学,少用私家车接送;室内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低碳排放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降温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t2℃时,4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0.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不存在AgNO3B.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Cu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AgD.溶液中离子数目不变的是Cu2+11.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12.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已知:2NaOH+SO2═Na2SO3+H2O①关闭K,打开甲的胶塞,点燃硫粉后迅速塞紧胶塞.②冷却至常温,将胶头滴管中的足量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使反应充分.③打开K,观察乙中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硫燃烧呈淡蓝色火焰B.②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C.③中,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D.③中,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终与大气压相等二、填空题13.小青菜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14.今有①肥皂水②食盐水③杨梅汁④白糖水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__________ pH>7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A.A B.B C.C D.D三、解答题15.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的__________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16.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一种盐类杂质,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会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会变__________.四、填空题17.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中电石成重要嫌疑对象.工业上利用电石(CaC2)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已知:①CaC2+2H2O═Ca(OH)2+C2H2↑②CaCl2+H2O+CO2+2NH3═CaCO3↓+2NH4Cl(1)乙炔(C2H2)是一种常见的燃料,写出乙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3)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4)电石应该__________保存.18.如图所示的“盆栽”中,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果子”通过短线与花盆“X”相连接(“-”表示物质间能相互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若X是氧气,通常状况下,甲、乙为固体,丙是气体.①物质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②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已知X、甲、乙、丙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若甲是碳酸钠,丙是能使X溶液变浑浊的气体.则物质乙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五、解答题19.如图是某班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片段.反应前称得左盘内装置及物质总质量为__________g,然后引燃白磷,充分反应后并冷却至室温,什么现象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20.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食盐、纯碱或干燥剂(主要成分生石灰)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了研究白色粉末的组成,将部分粉末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后,得澄清溶液,溶液温度升高,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粉末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21.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火柴及如下仪器:(1)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要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仪器为__________(填序号);怎样检验一瓶二氧化碳已收集满?22.小明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知道钾、钙、钠金属活动性特别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他想镁紧排在钠后面,它是否也能与水反应呢?【提出问题】镁是否能与水反应?【实验探究】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镁条,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过程和现象如图:【反思与总结】(1)小明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2)小明发现B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溶液的红色会褪色,这说明溶液的碱性减弱了,于是他大胆作出了一个猜想并设计了验证方案:(3)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镁条在热水中无现象,但当他想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时,便有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23.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也是人们认识物质组成、性质,实现物质转化,以及获取能源的重要手段.(1)通过研究如图1所示的变化,可以确定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图中与试管a 相连的是电源的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b试管中收集到气体是__________.(2)化学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虽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反应中,没有明显热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镁条与稀盐酸B.生石灰与水C.氯化铵和氢氧化钡D.氧化铁与稀硫酸(3)甲烷和水反应也可以制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通过如图3所示实验研究金属钠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①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由此推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有__________.②观察到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试推测该气体的成分并说明理由.(5)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计算200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试卷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试题解析:A、废纸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果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2.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且通电后会发光,可以据此解答.试题解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制成霓虹灯.故选A.3.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试题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错误.故选:B.4.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及题目的要求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试题解析:A、表示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B、表示可回收标志,正确;C、表示交通标志,错误;D、表示燃烧标志,错误;故选B.5.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解答;B、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会产生爆炸解答;C、根据加热固体的注意事项解答;D、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解答.试题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向浓硫酸中加水会造成酸液飞溅,引起安全事故,故A 错误;B、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可能会产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B正确;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C正确;D、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D正确.故选A.6.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进行解答;B、根据地球的淡水资源有限分析;C、根据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分析;D、根据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解答.试题解析: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污染水资源,故A错误;B、地球的淡水资源有限,故B错误;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其中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故C正确;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C.7.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试题解析: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的分子间隔变小.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与分子间隔变小有关,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小,故选项错误.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与分子间隔变小有关,而不是分子质量变小,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与分子间隔变小有关,而不是分子数目减少,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与分子间隔变小有关,故选项正确.故选:D.8.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合理膳食分析;B、根据保护环境的措施结合实例分析;C、根据节约资源的方法及实例分析;D、根据“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分析.试题解析:A、多吃粗粮;荤素搭配,可以均衡营养,故做法正确;B、就地焚烧秸秆;任意排放污水,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故做法错误;C、分类放置垃圾,便于回收;尽可能循环使用教科书,可以节约资源,故做法正确;D、尽量步行或骑车上学,少用私家车接送;室内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消耗能源,故做法正确.故选:B.9.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降温可使甲的不饱℃时,乙的溶解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t2℃时,度小于40g,因此4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错误;t1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甲和乙有交点.试题解析: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可知:t℃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2溶解度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降温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t2℃时,乙的溶解度小于40g,因此4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甲和乙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C10.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Cu>Ag),锌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当硝酸银全部反应完后,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没有被置换或没有完全被置换,根据以上反应及现象,分析反应的发生情况,推断所得固体及溶液中的离子.试题解析: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当硝酸银全部反应完后,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蓝色,说明硝酸铜没有被置换或没有完全被置换,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被部分置换铜,一定没有锌;滤液中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锌和原有的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C.11.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稀盐酸不能和氯化钡反应,稀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木炭和氧化铜都是黑色固体;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试题解析:A、取样后,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后震荡,稀盐酸不能和氯化钡反应,稀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因此可以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C、取样后,混合均匀,高温加热,氧化铜和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但是不能用于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D、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能用该方法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稀盐酸.故选:A.12.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答;B、根据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进行解答;C、根据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解答;D、根据③中打开K,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终与大气压相等解答.试题解析:A、①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能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对;B、②中NaOH溶液挤入瓶中振荡,NaOH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小于大气压,故错;C、③中打开K,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乙中的长导管口处冒气泡,故对;D、③中打开K,甲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最终与大气压相等,故对.答案:B1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小青菜叶所含的主要营养素的种类进行分析;根据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试题解析: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小青菜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故答案为:维生素;碳酸氢钠.14.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试题解析:①肥皂水显碱性,pH>7;②食盐水、④白糖水、⑤蒸馏水均显中性,pH均等于7;③杨梅汁显酸性,pH<7.故答案为:③;①.15.答案:试题分析:根据甲烷燃烧的现象和方程式的书写考虑本题.试题解析: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蓝色火焰,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反应条件是点燃写在等号的上边.故答案为:蓝;CH4+2O2CO2+2H2O.16.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结合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会变红色.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CO2↑+H2O;红色.17.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及方程式;(2)根据流程判断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3)根据信息分析反应的生成物进行解答;(4)根据信息分析电石的保存方法.试题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乙炔(C2H2)完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C2H2+5O24CO2+2H2O;故填:2C2H2+5O24CO2+2H2O;(2)由流程图可以看出,氯化铵和残渣反应产生氨气和氯化钙,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因此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氯化铵,故填:NH4Cl;(3)根据信息电石和水反应会产生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继续吸收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钙;故填:CaCO3;(4)因电石极易与水反应,故应密封保存.故填:密封.18.答案:试题分析:此题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根据叙述的关键,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的反应,做出判断.(1)因为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若X是单质,甲、乙为固体,丙是气体.则推测X、甲、乙、丙可能为氧气、碳、硫、氢气等;(2)因为甲、乙、丙均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若甲是碳酸钠,丙是能使X溶液变浑浊的气体,X为氢氧化钙、丙为二氧化碳;则物质乙为稀盐酸等酸,据此进行分析.试题解析:根据题目中的图和题目中的信息,可知:(1)因为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若X是单质,甲、乙为固体,丙是气体.则推测X、甲、乙、丙可能为氧气、碳、硫、氢气等,则①物质丙的化学式为H2;②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C+O2CO2;故答案为:H2;C+O2CO2(合理即可);(2)因为甲、乙、丙均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若甲是碳酸钠,丙是能使X溶液变浑浊的气体.则X为氢氧化钙、丙为二氧化碳,则物质乙为稀盐酸等酸,则甲与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故答案为:HCl(合理即可);Ca(OH)2+Na2CO3═CaCO3↓+2NaOH.19.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天平读数时要把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刻度值,如果天平依然平衡则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试题解析:从图乙可以看出砝码的质量为70g,游码的刻度为3.2g,所以总质量为73.2g,白磷燃烧后,天平依然平衡则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答案为:73.2,天平仍保持平衡.20.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目中牵扯到物质再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这里要注意的就是生石灰在遇到水发生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热,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试题解析:因生石灰会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而由题给条件可知,加入水把混合物充分溶解后得到澄清的溶液,并且温度升高,我们可以判断出在混合物中不存在生石灰,存在纯碱碳酸钠,加入酚酞试液变红,不能确定氯化钠的存在,故答案为: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21.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结合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回答;(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装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试题解析:(1)若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应补充盛放药品的试管,反应还需要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和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等,二氧化锰做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装置,应选择的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1)酒精灯;(2)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22.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镁条放入冷水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热水中有气泡产生;(2)根据实验猜想来选择实验方法;(3)氢氧化镁是一种白色的难溶性固体.试题解析:(1)根据A图可知,镁条放入冷水中,镁条表面没有气泡产生,且加入酚酞试液也没有出现红色;而镁条加入热水中,镁条表面产生气泡,且加入酚酞试液变成了红色,由此可知,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故填:镁不能与冷水反应,能与热水反应;(2)因为猜想中提出了可能是因为温度降低造成的,所以可以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来观察是否变红色;故填:加热;(3)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镁会覆盖在镁条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填:镁条表面覆盖了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导致反应终止.2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电解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解答;(2)根据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热,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放热,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既不放热也不吸热解答;(3)根据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进行分析;(4)①根据碱能使酚酞变红色和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钠和水的产物;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解答;(5)根据题中的数据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试题解析:(1)通过研究如图1所示的变化,可以确定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图中与试管a相连的是电源的负极,b试管中收集到气体是氧气;(2)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热,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放热,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故选:D;(3)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4+H2OCO+3H2;(4)碱能使酚酞变红色和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钠和水的产物,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所以推测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有:①氢氧化钠;②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生成物可能是氢气或氧气,但若生成氧气,不能使原子个数守恒;(5)设200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2H2+O22H2O4 32200g x=x=1600g故答案为:(1)氢、氧元素,负,氧气;(2)D;(3)CH4+H2O CO+3H2;(4)①氢氧化钠;②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生成物可能是氢气或氧气,但若生成氧气,不能使原子个数守恒;(5)设200g氢气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600g.。
河南省濮阳油田20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2015-2016年度第二次模拟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A
C A
D C D C 二、填空与简答题(每空1分,共18分)
11.⑴CH 4 Ca ⑵B D
12.①氮原子、氢原子(N 、H ) ②D ③4NH 3+3O 2点燃2N 2+6H 2O
13.⑴CaO+H 2O=Ca(OH)2 延展性 ⑵B
14.⑴H 2O 2 催化作用 ⑵Fe+CuCl 2=FeCl 2+Cu 湿法炼铜 ⑶ABCD
15.Cu Fe,ZnSO 4,FeSO 4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16.①锥形瓶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ABCG
②5g 加速溶解
17. ⑴Ca (OH )2+2NH 4Cl 加热CaCl 2+2H 2O+2NH 3↑ ⑵B
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m 端,若试纸变蓝色,说明氨气已经集满 ⑷ABD ⑸AD
18.⑴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⑵10.0 稀硫酸的密度
⑶B 若向原试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会产生沉淀,导致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大 ⑷NaCl MgCl 2
四、计算题
19. 6.5g 9.8%。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含解析)
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酒精燃烧B.牛奶变质C.钢铁生锈D.石块粉碎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B.氢气C.氯化钠D.金刚石3.下列物质是按照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分类的是()A.冰水混合物、水银、碘酒B.海水、熟石灰、纯碱C.洁净的空气、臭氧、干冰D.水煤气、氢气、天然气4.水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上淡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B.水是最常用的溶剂,它能溶解所有物质C.在通电条件下,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D.过滤可以将硬水变成软水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用天平称量药品时,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中B.验满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C.加热试管里液体时,拇指应按在试管夹的长柄上D.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废弃的生石灰会带来“白色污染”B.羊毛、棉花、蚕丝均属于天然纤维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D.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因此应大量摄入碘元素7.一定条件下,M、N、P、Q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物质M N P Q反应前质量/g 6.2 1.0 65.0 0反应后质量/g 0 X 68.1 3.1A.N物质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M、Q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2:1 D.P可能是反应物8.某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0℃时,15.9g M溶于15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C.若要配制200.0g 25.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D.80℃时,138.2g 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20.0g9.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温度(℃)0 20 40 60 80溶解度(g)12.6 15.3 20.0 25.0 38.2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10.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水是纯净物,所以海水也是纯净物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1.某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NO2、NO、N2中的两种或三种,则该废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A.20% B.40% C.60% D.80%二、填空题1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2)钛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4价,则钛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13.小雪发现妈妈发面蒸馒头时要加入纯碱,她知道纯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饭后洗碗碟上的油污通常用到洗涤剂,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__作用;化肥对粮食稳产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她写出了一种熟悉的复合肥__________.14.某食盐水中含有MgCl2和Na2CO3杂质,为了除去这两种杂质,提纯食盐,应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再加入过量__________,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的纯净的食盐.15.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酒精中毒这样的新闻,这里的“酒精”一般指的是工业酒精甲醇(CH3OH),已知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煤和__________等都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还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16.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当溶液甲恰好呈浅绿色,需向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的方程式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三、解答题17.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会增加,将变化后的粉末放入氢气流中再加热,质量又变回原来的质量,请回答:(1)分别写出两次试验的化学方程式.(2)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铜粉在空气中加热质量增加的原因.18.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1)用酒精作燃料__________(2)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3)铜在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作用下生成铜绿[Cu2(OH)2CO3].__________.19.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充满CO2的锥形瓶、一端系有瘪气球的玻璃导管和吸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CO2和NaOH能否发生反应.(1)胶头滴管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气球如何变化?(2)某同学对上述实验设计产生了质疑.请简述他质疑的依据,并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证明CO2和NaOH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20.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对于试剂瓶中的溶液,小刚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回答:(1)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2)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设计实验证明.(3)如何提纯变质后的NaOH溶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二)试卷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试题解析: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石块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的.试题解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A错;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B错;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而金刚石是固态非金属,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选D3.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试题解析:A、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氧化物,水银属于单质,碘酒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海水属于混合物,熟石灰、纯碱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C、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臭氧属于单质,干冰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水煤气属于混合物,氢气属于单质,天然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4.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淡水含量考虑;B、根据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考虑;C、根据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解答;D、根据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解答.试题解析:A、淡水含量不到总水含量的1%,所以必须节约用水,故错;B、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不是全部,故错;C、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正确;D、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将硬水变成软水需要加热.答案:C5.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多数药品具有腐蚀性,要放在指定玻璃仪器中称量分析;B、根据验满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C、根据加热试管里液体的注意事项分析;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分析.试题解析:A、用天平称量药品时,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中,正确;B、验满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错误;C、加热试管里液体时,拇指应按在试管夹的长柄上,正确;D、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故选B6.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白色污染”的成因分析;B、根据根据材料的分类知识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造成酸雨分析;D、根据摄入碘元素的量要适中分析.试题解析:A、“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而不是废弃的生石灰造成的,故错误;B、纤维有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两种,合成纤维一般是指用化学方法,以石油为原料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棉花和羊毛是天然形成的,为天然纤维.故正确;C、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碳不会形成酸雨,故错误;D、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碘的摄入量过多,也同样会引起甲状腺疾病,故错误.故选B.7.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此题.试题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N的质量=(6.2+1.0+65.0+0)g-(0+68.1+3.1)g=1g,反应前后N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说法正确;B、反应后M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PQ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因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C、反应中,M、Q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6.2g:3.1g=2:1,故说法正确;D、P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说法错误.故选D.8.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试题解析:A、通过溶解度表可知,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B、0℃时,溶解度是12.6g,所以15.9g M溶于150g水形成不饱和溶,故B正确;C、60℃,物质的溶解度是25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质量分数为:×100%=20%,不能配制25%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D、80℃时,溶解度是38.2g,40℃溶解度是20g,所以138.2g 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18.2g,小于20g,故D正确.故选:C.9.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题选项都是对两种溶液放入酸进行的设计,分析四个选项可以看出它们放入酸时,先要发生中和反应,再进行其它反应同时出现现象,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则是看图象一开始是否有一段体现了中和反应的发生过程,即没有现象发生的一段图象纵坐标为零,而后对各选项的反应的具体分析找到解决此问题的突破口.试题解析: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是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沉淀,开始一段无沉淀既是中和反应的过程,故A正确;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是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气体,气体为零,故B正确;C、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是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硫酸铜生成,溶液不变蓝,故C正确;D、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开始反应时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结合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即使是沉淀完成后氢氧化钠与硫酸不反应的现象也是该图象的情况,故D错误.故选:D.10.答案:A试题分析: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酸溶液是酸性溶液,所以酸溶液pH一定小于7,故选项正确;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选项错误;C、海水中含有大量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但是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11.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由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分别计算出NO2、NO、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判断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范围,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9.6%;N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3.3%,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则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它不管和其它哪一种或者2种混合,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都小于69.6%,由此可知不管怎么混合都不可能出现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或高于69.6%的情况,即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在0~69.6%之间.故选D.12.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试题解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填: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答案合理即可);(2)钛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4价,氯元素为-1价,利用十字交叉法写出化学式为TiCl4,故填:TiCl4.1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饭后洗碗碟上的油污通常用到洗涤剂,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合理即可).故答案为:Na2CO3;乳化;硝酸钾等(合理即可).14.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结合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某食盐水中含有MgCl2和Na2CO3杂质,为了除去这两种杂质,提纯食盐,应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在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稀盐酸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与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除去过量的盐酸,即可得到的纯净的食盐.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15.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解答;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分析解答.试题解析: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属于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故答案为:2CH3OH+3O22CO2+4H2O;石油、天然气;太阳能.16.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铁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银进行分析.试题解析: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当溶液甲恰好呈浅绿色,需向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铁,铁会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银,只要硝酸亚铁的量大于硝酸铜的量,溶液就显浅绿色,所以刚好是浅绿色的时候铜不可能全部被置换出来,所以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u(NO3)2、Fe(NO3)2;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故答案为:铁,Cu(NO3)2、Fe(NO3)2;Fe+2AgNO3=Fe(NO3)2+2Ag.17.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试题解析:(1)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氢气与氧化铜加热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uOCu+H2O.故答案为:2Cu+O22CuO;H2+CuO Cu+H2O.(2)反应物为铜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为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了,故答案为:反应物为铜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物为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化铜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比原来铜粉的质量增大了.18.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3)根据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进行分析.试题解析:(1)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 2H5OH+3O22CO2+3H2O;(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化学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故答案为:(1)C2H5OH+3O22CO2+3H2O;(2)Ca(OH)2+CO2=CaCO3↓+H2O;(3)2Cu+O2+CO2+H2O=Cu2(OH)2CO3.19.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试题解析:(1)胶头滴管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减小,能够观察到A气球变瘪,B气球膨胀.(2)质疑的依据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胶头滴管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中的水中,也能够导致A气球变瘪,B气球膨胀;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再在橡皮塞上添加一个盛有稀盐酸的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一段时间后,再把稀盐酸滴入,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即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化学.20.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试题解析:(1)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的方法是:取溶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2)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的方法是:取溶液适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变质;因此氢氧化钠溶液是部分变质.(3)提纯变质后的NaOH溶液的方法是: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当刚好不产生沉淀时停止滴加,过滤,所得溶液即为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中学中考化学5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中学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炼钢 B.氯化钠用来制纯碱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解答】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氯化钠用来制纯碱,纯碱是新物质,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成新物质熟石灰,利用的是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利用的是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氧气、氯化钠、生石灰和干冰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C.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D.用汽油、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分析】A、根据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解答;B、根据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分析;C、根据铝、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物的特点分析判断;D、根据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乳化分析.【解答】解:A、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B、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改变土壤的pH,故正确;C、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耐腐蚀,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活泼,故不正确;D、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乳化,二者原理不同,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有关性质和应用,中和原理,鉴别硬水和软水,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的原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为282,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B.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C.青蒿素不属于有机化合物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8%【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2):(16×5)=90:11:40,故选项说法错误.C、青蒿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8%,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下列物质中不存在分子这种微粒的是()A.氯化钠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是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PM2.5【分析】空气污染物中,有害气体主要有CO、SO2、NO2等氮的氧化物和粉尘,粉尘主要是指固体小颗粒.【解答】解: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以及PM2.5等,各选项中只有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C.【点评】本题是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环境,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钢铁表面涂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C.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开挖防火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D.用铅锑合金制作保险丝,是因为熔点低【分析】A、根据防锈的方法解答;B、根据分子间的间隔解答;C、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D、根据合金的特点解答.【解答】解:A、在钢铁表面涂油漆可以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能防止铁生锈,正确;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的缘故,错误;C、扑灭森林火灾时,开挖防火隔离带,能隔绝可燃物,正确;D、铅锑合金熔点低,可以制作保险丝,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防锈、分子的基本性质、灭火的原理以及合金的特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故B正确;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C物质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C错误;D、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分类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B.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都属于复合肥料C.煤、石油、冰水共存物都属于混合物D.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分析】A.根据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来分析;B.根据复合肥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混合物的概念来分析;D.【解答】解:A.铁、锌、碘、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正确;B.尿素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这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故选A.【点评】掌握材料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以及人体所需元素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9.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粗盐提纯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B.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是①④⑤C.配制溶液时,①所用烧杯内壁沾有水对溶液浓度无影响D.⑤操作中待溶剂全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分析】A、根据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的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分析.C、配制溶液时,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D、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实验各步操作中,①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⑤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B、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和蒸发,该选项说法正确.C、配制溶液时,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⑤操作是蒸发,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与注意事项、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鉴别下列物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有关结论叙述中有错误的是()选项物质试剂等试剂和现象A O2、N2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者为O2B CO、H2点燃罩在火焰上的干燥烧杯出现水珠者为H2C Na2SO4、NaHCO3稀硫酸放出气体者为NaHCO3D Cu(OH)2、CuSO4稀盐酸溶液呈蓝色者为Cu(OH)2A.A B.B C.C D.D【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检验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酸根或碳酸氢根与酸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液的颜色,进行判断.【解答】解:A、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者为O2,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检验H2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若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燃烧产物中有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C、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而Na2SO4与稀硫酸不反应,无现象,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Cu(OH)2与稀盐酸反应成为蓝色溶液,而CuSO4溶液也为蓝色溶液,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对于已配平的化学反应:X+C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X中一定含有铜元素B.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C.Y一定是氯化钙D.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化合物Y的化学计量数来进行解答.C、根据氯化铜、硝酸铜等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行分析判断.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X中一定含有铜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氢氧化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64﹣40=24,则由质量守恒定律,1个X分子比1个Y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24,故选项说法正确.C、氯化铜、硝酸铜等均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Y不一定是氯化钙,也可能是硝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反应是一种盐与氢氧化钙交换成分后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分析】A、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质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分析解答;B、根据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解答;C、根据根据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进行解答;D、根据胃酸呈酸性,氢氧化铝呈碱性解答.【解答】解: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质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质量较小,故错;B、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故对;C、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时,有催化剂时放出氧气速度比不加催化快,但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是相同的,故错;D、胃酸呈酸性,用氢氧化铝来治疗胃酸过多,应从pH<7开始,故错.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学习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空气.(2)家用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3)膨化食品袋内通常充入氮气作保护气,延长保质期.【分析】(1)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2)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3)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反应灭火原理.(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3)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膨化食品袋内通常充入氮气保护气,延长保质期.故答案为:(1)隔绝空气;(2)吸附;(3)氮气.【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3)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分析】(1)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3)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由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物理数目关系是:(1)由上图可知,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这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3)该化学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基本类型中的置换反应.故答为:(1)1:1;(2)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3)置换反应.【点评】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才能对此类题顺利解答.15.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是煮沸;用新型消毒剂一氯胺(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X的化学式为H2O .【分析】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水,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解答】解: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水,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煮沸;H2O;【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也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理念.还结合了新课标中的一个新的考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1)生活中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灼烧闻气味.(2)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3)小明的早餐食物中有花卷、牛奶、鸡蛋和苹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牛奶、鸡蛋.【分析】(1)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2)根据铁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没有,可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2)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3)花卷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牛奶、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答案为:(1)灼烧闻气味;(2)缺铁性贫血;(3)牛奶、鸡蛋.【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羊毛线和棉线的检验方法、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7.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可选用的试剂是稀硫酸(或稀盐酸);除去CO2中少量的CO,可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氧化铜能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答案为:稀硫酸(或稀盐酸);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8.A、B、C、D是四种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白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是常见的干燥剂,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试剂.请写出:B的化学式:CaCl2(或Ca(NO3)2);C的俗名:生石灰;由D→A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或CO2+Ca(OH)2=CaCO3↓+H2O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突破口“A、B、C、D是四种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白色固体”、“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是常用的干燥剂,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试剂”,则可推测:A为碳酸钙、C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氧化钙能够转化为B,B和碳酸钙相互转化,因此C可以为氯化钙.代入检验完成相关的问题.【解答】解:“A、B、C、D是四种含有相同金属元素的白色固体”、“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C是常用的干燥剂,D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试剂”,则可推测:A为碳酸钙、C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氧化钙能够转化为B,B和碳酸钙相互转化,因此C可以为氯化钙等.代入检验符合转化关系,因此:B为氯化钙等,化学式为=CaCl2,C的俗名生石灰,D生成A的反应可以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为:CaCl2(或 Ca(NO3)2);生石灰;Ca(OH)2+Na2CO3=CaCO3↓+2NaOH 或CO2+Ca (OH)2=CaCO3↓+H2O.【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如图是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什么?写出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以及控制变量法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解答】解:小鹏同学设计的对比实验,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能否反应、小燕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她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一定是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变量不唯一,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CO2+2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控制变量不唯一(没有取等量的水和氢氧化钠溶液);CO2+H2O=H2CO3,CO2+2NaOH=Na2CO3+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应全面地掌握有关知识,能够灵活运用.20.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1)实验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什么?(2)写出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实验C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分析】(1)根据实验的原理及注意的事项分析红磷过量原因.(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3)根据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解答.【解答】解:(1)该实验主要是利用物质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然后根据进入水的体积,判断氧气的体积.只有加入过量的红磷,才能将将氧气完全消耗掉.如果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实验的结果是水倒流不足五分之一;故填:为了耗尽装置内的氧气;(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答案为:3Fe+2O2Fe3O4.(3)倾倒CO2时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点评】此题以图示的形式综合考查了正确判断实验现象及规范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的综合题,解题时应充分利用题中给予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正确答案.21.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取a点对应的溶液,滴加稀盐酸后的现象是什么?(2)写出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3)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 (2016九上·溧水期中)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汽油挥发B . 铜丝折弯C . 纸张燃烧D . 瓷碗破碎2. (2分)(2017·信阳模拟) 下列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A . 水B . 无机盐C . 糖类D . 维生素3. (2分)(2018·潍坊) 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 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B . 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C . 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D . 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4. (2分) (2018九上·南山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相同核电荷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B . 含氧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C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 . 原子核内一定都有中子5. (2分)(2019·高新模拟) 某饮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这里Na、K、Ca、Mg是指()A . 元素B . 分子C . 原子D . 金属6. (2分) (2019九上·于都月考)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7. (2分)(2018·大连模拟)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 .8. (2分) (2020·沂源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B . 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 .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 . 已知铁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可以求出核外电子数,无法求出其核内中子数9. (2分)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C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A . ②B . ②④C . ④D . ①③④10. (2分)(2016·滨州)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时都有晶体析出C . 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D .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11. (2分) (2019九上·铁岭期末)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市统考摸底考试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a—40Fe—56 Cu—64 Zn—65第I卷(选择题,共45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叙述正确的是A.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B.高空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低空过量臭氧是污染气体,对人体有害C.光导纤维中所用材料为晶体硅D.NO x、SO2、CO2、PM2.5颗粒都会导致酸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14C与12C互为同位素,错误,不选A;B、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但由于其有强氧化性,对人体有害,正确,选B;C、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错误,不选C;D、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错误,不选D。
考点:同位素的概念,物质的用途,酸雨的形成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在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时均要用到玻璃棒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锥形瓶不需要润洗,否则会使待测液增多,影响浓度的测定,错误,不选A;B、定容时不需要玻璃棒,错误,不选B;C、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应该放出下层液体后,从上口倒出,错误,不选C;D、蒸发时有大量晶体洗出即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正确,选D。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3.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4 g C2H4、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N AB.常温下,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01N AC.标准状况下,0.56 L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2 N AD.含0.2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N A【答案】A考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4.已知甲、乙、丙、X是四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含解析)
河南省中2016年考化学模拟试卷(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提供一些物质的用途: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其中一定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2.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产生绿色火焰B.铁丝:生成一种红褐色的物质C.镁带:生成氧化镁D.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3.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安全、可靠的保证.下列四个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C.过滤D.氧气的验满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C6H12O6)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5.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A.品尝味道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蒸馏水C.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D.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和干冰都属于有机物B.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C.尿素和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料D.锌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8.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A.Ag B.Fe、Ag C.Zn、Fe D.Zn、Fe、Ag9.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60℃时烧杯中盛有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并且杯底尚有少量A、B两种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A增多,B减少B.溶液中A减少,杯底固体B减少C.溶液中A、B都减少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10.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⑤净化自来水.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11.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D.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12.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Ba(OH)2溶液、MgSO4溶液、Na2CO3溶液和稀HCl 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A.Ba(OH)2、MgSO4、Na2CO3、HCl B.Na2CO3、Ba(OH)2、MgSO4、HClC.HCl、MgSO4、Ba(OH)2、Na2CO3D.Ba(OH)2、Na2CO3、HCl、MgSO4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为防止实验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通过把握实验操作的先后次序,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方法.(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器壁慢慢注入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2)使用氢气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氢气前,一定先要.14.根据你已有的化学知识,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将要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2)用作糕点发酵剂及洗涤剂的是.15.“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鱼肉中富含有营养素是;面粉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反应,最终变成(化学式为C6H12O6).16.(1)挤压胶头,滴入盐酸.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微型集气瓶口,若,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2)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装置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的反应现象是,2处生成了白色沉淀.(3)用橡胶塞塞紧微型集气瓶口,再反复挤压几次胶头.一段时间,氢氧化钠溶液被吸进了微型气体实验器和微型集气瓶中.这是由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是活泼金属,生活中的铝锅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3)为验证某脱氧保鲜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某同学将稀盐酸滴入此脱氧剂中,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并且意外地闻到了一股臭鸡蛋气味,原来此脱氧剂中除含铁粉外还含有硫化亚铁(FeS),硫化亚铁与稀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有硫化氢气体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8.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的化学式为.(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3)写出反应③的方程式.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资料: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1)制取氨气的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2)制取并收集NH3,应从图中选择的装置是.(3)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填序号).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20.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出以水为主题的“化学反应接龙”游戏.游戏的规则为:用前一个反应的一种生成物作为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并按序号和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循环(如图所示).①分解反应(电解水);②置换反应;③化合反应;④复分解反应.21.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3)如图,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22.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a2SO4、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样品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推断:(1)根据溶液的物理性质就能判断出废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2)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根据你的推理,可知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23.过氧化钠是一种黄色固体,化学式为Na2O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过氧化钠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甲所示的烧杯中,缓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发现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同时发现棉花燃烧起来.(1)实验中:位于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这一条件,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查阅资料:在常温下Na2O2和CO2能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要使Na2O2与CO2反应,实验装置中导管口正确的链接顺序是.实验步骤:①按以上顺序装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添加药品;②推动注射器,并将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③一段时间后,在尾气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且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分析:①浓硫酸的作用是;②烧杯内变浑浊的原因是.实验结论;①“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②“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2O2和CO2反应(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棉花满足了燃烧条件.(3)已知Na2O2和CO2反应生成上述气体的同时还有纯碱生成.欲产生16g氧气,至少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物质的性质往往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提供一些物质的用途: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其中一定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可以根据以上说明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①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利用的是甲烷的化学性质;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于填充探空气球,利用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③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可以用于气焊,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④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⑤焦炭具有还原性,能用于炼铁工业,利用的是焦炭的化学性质;观察选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判断物质的用途问题.2.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产生绿色火焰B.铁丝:生成一种红褐色的物质C.镁带:生成氧化镁D.硫粉: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B、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C、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D、硫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烟.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C、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故选项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能够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但要注意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区别,不能把实验结论当做实验现象.3.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安全、可靠的保证.下列四个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C.过滤D.氧气的验满【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B.有机物:甲烷、乙醇、葡萄糖(C6H12O6)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D.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分析】A、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B、甲烷、乙醇、葡萄糖(C6H12O6)均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为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煤、石油均含有多种物质,均属于混合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D、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磷酸氢二铵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与分类、有机物的特征、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别方法、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不正确的是()A.品尝味道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蒸馏水C.用水可以区分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D.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分析】进行物质区分时,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所选的试剂与待区分试剂混合要有明显的不同现象,蔗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大量的浮渣产生,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解答】解:A、蔗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品尝味道可以区分,故A正确;B、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大量的浮渣产生,与蒸馏水混合有大量的泡沫产生,故使用肥皂水可以鉴别,故B正确;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现象不同,所以用水可以鉴别,故C正确;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6.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Na+: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Mg+2: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C.2NO2:2个二氧化氮分子D.2H: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分析】化学式具有如下含义:(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物质的组成(3)表示分子的构成(4)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因此我们一般说物质由××元素组成,物质由分子(或离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而不说分子由××分子构成或分子由××元素组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①分类: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②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见表):原子离子阳离子阴离子区别结构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电性不显电性带正电带负电符元素符号(H)离子符号(H+)离子符号(Cl﹣)号联系得失电子可相互转化③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解答】解:A、Na+﹣﹣﹣表示一个钠离子,故A错误;B、Mg﹣﹣﹣﹣表示镁元素或一个镁原子,故B错误;C、2NO2﹣﹣﹣表示 2个二氧气氮分子,故C正确;D、2H﹣﹣﹣表示2个氢原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化学符号的书写,要求学生对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和化合价意义的理解.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醋酸和干冰都属于有机物B.不锈钢和金刚石都属于合金C.尿素和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料D.锌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分析】A、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B、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根据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的种类可以判断化肥的种类;D、人体必需的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解答】解:A、醋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它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该选项不正确.B、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其中含有碳等物质,属于合金;金刚石属于单质,不属于合金.该选项不正确.C、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钾元素,属于复合肥.该选项不正确.D、铁、锌、碘、硒等在人体中含量较低,属于微量元素.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含量在0.01%以上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0.01%是区分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依据.8.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A.Ag B.Fe、Ag C.Zn、Fe D.Zn、Fe、Ag【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银,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与Zn(NO3)2溶液不反应,故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银和铁(反应后剩余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考虑能发生哪些反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60℃时烧杯中盛有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并且杯底尚有少量A、B两种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A增多,B减少B.溶液中A减少,杯底固体B减少C.溶液中A、B都减少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60℃时烧杯中盛有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并且杯底尚有少量A、B两种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溶液中A增多,B减少错误,因为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溶液中A减少,杯底固体B减少正确,因为A有固体析出,B中固体溶解;溶液中A、B都减少错误,A减小B增多;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错误,A有固体析出,因此溶液中A减少.【解答】解:A、在60℃时烧杯中盛有A、B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并且杯底尚有少量A、B 两种固体,若让其冷却到20℃,溶液中A增多,B减少错误,因为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B、溶液中A减少,杯底固体B减少正确,因为A有固体析出,B中固体溶解;故选项正确;C、溶液中A、B都减少错误,A减少,B增多;故选项错误;D、溶液中A增多、杯底固体B减少错误,A有固体析出,因此溶液中A减少,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0.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①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②鉴别食盐和纯碱③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⑤净化自来水.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分析】①根据检验氯离子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进行分析判断.②根据纯碱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③根据检验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判断.④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进行分析判断.⑤净化自来水可用自制的净水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①检验氯离子用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厨房中的物质中没有硝酸银溶液,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完成.②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醋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不能与食盐反应,可用食醋鉴别食盐和纯碱,利用这些物质可以完成.③证明鸡蛋壳里含有碳酸盐,可使用醋酸完成,利用这些物质可以完成.④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利用这些物质可以完成.⑤净化自来水可用自制的净水器,需要用到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等用品,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完成.故②③④利用这些物质能做成功.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有等质量的镁和铁,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镁和铁中至少有一种剩余B.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相等C.消耗铁的质量一定大于消耗镁的质量D.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分析】本题通过图象分析得出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给出一个方便计算的特殊数值,例如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可设制取2g氢气,然后分别计算所需镁、铁、稀硫酸、稀盐酸的质量,便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制取2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x,设制取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需稀硫酸的质量为z;需稀盐酸的质量为mMg+H2SO4═MgSO4+H2↑ Fe+2HCl═FeCl2+H2↑24 98 2 56 73 2x z×10% 2g y m×10% 2g=; ==; =解之得:x=24g; z=980g y=56g; m=730g由上面的计算可知:要想制取相同质量的氢气(2g),需要镁的质量是24g,而需要铁的质量为56g.而题目中指出是相同质量的金属,假设制取2g氢气,需56g铁,因此镁的质量也是56g故镁有剩余:56g﹣24g=32g故A、C的说法是正确的,需要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质量不相等,故B的说法是错误的.D、由题目图中可以看出当镁和铁完全反应时,对应纵座标所指相同,故二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故D的说法是正确的.由于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故答案为:B【点评】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这类题目可以给出一个方便计算的特殊数值,例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12.已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Ba(OH)2溶液、MgSO4溶液、Na2CO3溶液和稀HCl 中的一种.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分别是()A.Ba(OH)2、MgSO4、Na2CO3、HCl B.Na2CO3、Ba(OH)2、MgSO4、HClC.HCl、MgSO4、Ba(OH)2、Na2CO3D.Ba(OH)2、Na2CO3、HCl、MgSO4【分析】根据甲、乙混合有白色沉淀出现;乙、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所得液体的导电性几乎为零,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结合所给的物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氧化钡和硫酸镁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硫酸镁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镁沉淀和硫酸钠,但是硫酸钠是电解质,可以导电,故A错误;B、碳酸钠和氢氧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氢氧化钡和硫酸镁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后只剩下水,几乎不导电,故B正确;C、盐酸和硫酸镁不会生成沉淀,故C错误;D、氢氧化钡和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可以导电,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然后将各物质代入结合题中的现象进行验证即可,注意溶液中的导电是用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行导电的.。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含解析)
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含解析)DA.只有C和H B.一定有C、H和OC.有C和H、可能有O D.无法确定8.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则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也可分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D.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C.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D.合金一定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熔合而成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D.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1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O 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12.如表物质符合图中转化关系的是( ) 二、填空题13.根据下列元素和根的化合价,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一种易溶于水的盐__________. 三、解答题14.某矿泉水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用化学符号表示其中的镁离子__________;(2)根据标签中提供的pH 可知,该矿泉水呈__________性;(3)饮用该矿泉水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四、填空题1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氧气浓度越大汽油燃烧越剧烈,其原因是__________.16.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氢气作为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17.由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①NH 3+CO 2+X=NH 4HCO 3②NH 4HCO 3+NaCI ═NH 4Cl+NaHCO 3③2NaHCO 3Na 2CO 3+H 2O+CO2选项 甲 乙 丙 转化关系图A Fe Cu AgB CaCO 3 Ca (OH )2 CaCl 2C CuO H 2O O 2D NaClNaNO 3NaOH A .A B .BC .CD .D请回答:(1)反应①中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NH 4Cl 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3)除去混在Na 2CO 3粉末中少量的NaHCO 3的方法是__________.18.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 、E 为固体氧化物,且A 未黑色粉末;B 、D 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 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 、Y 、Z 为无色气体,其中Y 有毒;X 是最常见的金属;Z 在自然界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反应①中A 物质起的是__________作用;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④__________. 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五、解答题19.老师在课堂上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先用火柴点燃,镁条没有燃烧,后改用酒精灯点燃,镁条燃烧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大,为什么?20.某同学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了以下梳理. (1)填写如表空格中的化学式:根据以上盐中的金属元素的排列,可以得出是依据__________顺序归纳整理的.(2)此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许多反应都有盐类物质生成.比如①用稀硫酸除去铁锈;②古代记载的湿法冶金技术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其中“曾青”是指硫酸铜溶液.写出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1.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转化流程:(1)上述A 、B 、C 、D 四种物质中,硫元素表现的化合价为+6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2)请写出B →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氯化钾 氯化钙氯化钠氯化镁 氯化铝 氯化锌氯化亚铁氯化铜 KClCaCl 2 NaCl MgCl 2__________ZnCl 2 FeCl 2CuCl 2(3)上述过程制得的是浓硫酸,将5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需要加水的质量是__________g,简述稀释浓硫酸的具体方法.22.根据如图完成相关问题:实验室用图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简要叙述用A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指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写出用A装置还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3.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不同类型.X与甲、乙、丙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反生反应).若将X放入丙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则X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将X放入乙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2)根据上题思路小政同学在复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2所示.①若Y是与其他三种物质分属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Y可以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根据图2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Ⅰ、Ⅱ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③其中反应Ⅱ也称酸碱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中和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请举出一例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3)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在10g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得到沉淀2.33g,求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2016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中考化学模拟试卷(5月份)试卷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试题解析:A、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软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金属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氦气用作焊接金属保护气,是利用氦气化学性质稳定,故C正确;D、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D 错.故选C.2.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混合物是指含有多种物质的物质,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至少两种元素的肥料,据此解答.试题解析:A、碳酸钡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属于无机物,错误;B、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正确;C、氮气是纯净物,错误;D、氯化铵中只含有氮元素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错误;故选B.3.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以及腐蚀品、可回收标志、节水标志等几种常见的图标含义判断.试题解析: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为了防止燃烧和爆炸,应贴上禁止烟火的标志.A、图为禁止烟火标志,所以正确.B、图为废旧塑料回收标志,所以错误.C、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所以错误.D、图为剧毒品标志,所以错误.故选A.4.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中五个不变的其一: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是不可能在反应后生成的.变.A中的氮元素在反应前不存在,所以A答案中的KNO3试题解析: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之前,元素的种类有钠元素,氯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中也一定有这四种元素,故B.C.D有可能是生成物.而A中钾元素,氮元素在反应前是没有的,故不可能生成硝酸钾.答案应选:A.5.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试题解析:A、冰是水的固体,冰水中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错误;B、水银是由金属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错误;C、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生铁是铁的合金含铁和一些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正确;D、碳酸钙,是由钙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错误.故选:C.6.答案:D试题分析:A、此图中长颈漏斗和外界相通;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7.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化合物的质量为2.3g,然后根据化合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利用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可求C、H两种元素的质量;若C、H两种元素的质量等于2.3g,则化合物不含有O元素,若C、H两种元素的质量小于2.3g,则化合物中含有O元素.试题解析: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 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合物的质量为4.4g+2.7g-4.8g=2.3g,且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C元素的质量为4.4g×=1.2g,H元素的质量为2.7g×=0.3g,1.2g+0.3g=1.5g<2.3g,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O元素;故选:B.8.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的区别进行解答;B、根据水的组成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氧化物的含义进行解答;D、根据催化剂有的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有的能够减慢反应速率进行解答;试题解析: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也可分,故A错误;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但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故B错误;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C正确;D、MnO2是加快H2O2分解的催化剂,但是有的催化剂能够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D错误.故选C.9.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依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B、根据有机物的定义解答;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解答;D、根据合金的定义考虑.试题解析:A、由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所以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同时由于原子的其它结构有可能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故错误;B、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时有机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故错误.C、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故正确;D、我们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叫做合金,故错误.故选C.10.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进行分析;B、根据甲的溶解度曲线比乙陡进行分析;C、根据甲物质在30℃、10℃时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D、根据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进行分析.试题解析:A、通过分析图可以看出,在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甲的溶解度曲线比乙陡,所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故B正确;C、甲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比10℃时的溶解度大,所以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0g 溶液,故D错误.故选:D.11.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物质的微观构成及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据此分析有关的问题.试题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及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是乙炔和氧气;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O2CH3OH+H2O,由方程式可知:A、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错;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故对;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故C对;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对.答案:A.12.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为甲能生成乙,丙能生成甲,乙能生成丙;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试题解析: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银不能通过置换反应生成铁,故选项错误.B、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C、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符合图中转化关系,故选项正确.D、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NaNO3与气体物质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选项错误.故选:C.1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试题解析: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金属氧化物,氧化钾、氧化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故填:K2O(或MgO);由金属元素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镁;其中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故填:Mg(OH)2;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如碳酸钾、碳酸镁.其中碳酸钾是可以溶于水的,故填:K2CO3.14.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2)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3)根据六大类营养素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镁离子可表示为:Mg2+.(2)该矿泉水的pH为7.15-8.05,大于7,显碱性.(3)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等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饮用该矿泉水能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有水、无机盐.故答案为:(1)Mg2+;(2)碱;(3)水(或无机盐).15.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氧气浓度越大汽油燃烧越剧烈,其原因是.试题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故答案为:铝.氧气浓度越大,一定体积内氧分子数目越多,氧气分子与汽油分子碰撞的次数越多,燃烧越剧烈.16.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试题解析: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根据灭火的原理可知:关闭燃气开关灭火是隔绝可燃物.故答案为:2H2+O22H2O;隔绝可燃物.17.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3)提取有用信息得出物质性质差异而进行除杂的操作设计.试题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各物质中N、H、C、O 元素的原子个数为:N 1,H 3,C 1,O 2;而反应后物质中N、H、C、O元素的原子个数为:N 1,H 5,C 1,O 3;则反应物X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故答案为:H2O;(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在NH4Cl中,Cl是-1价,H是+1价,设N的化合价为xx+(+1)×4+(-1)×1═0 解之得 x=-3 故答案为:-3;(3)根据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可知: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的方法为加热分解NaHCO3;故答案为:加热混合物.18.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E为固体氧化物,且A未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结合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B 为过氧化氢,D为水,C为氧气,A为二氧化锰.X是最常见的金属,则X为铁,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为氯化铁溶液.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则Y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Z为二氧化碳;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A、E为固体氧化物,且A未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B为过氧化氢,D为水,C为氧气,A为二氧化锰.X是最常见的金属,则X为铁,铁与水、氧气充分接触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为氯化铁溶液.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则Y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Z为二氧化碳.反应①中A物质起的是催化作用;反应④,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②的发生,即防止铁锈蚀,可以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故答案为:催化;Fe2O3+3CO2Fe+3CO2;刷漆等.19.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试题解析:因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就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则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镁条的质量+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加了.故答案为:因为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质量,因此这个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0.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判断;(2)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试题解析:(1)氯化铝的化学式是:AlCl3,由表中氯化物中的金属可知,可以得出是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归纳整理的;(2)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Fe2O3+3H2SO4=Fe2(SO4)3+3H20.故答为:(1)AlCl3,金属活动性;(2)Fe2O3+3H2SO4=Fe2(SO4)3+3H20.21.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的方法考虑;(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考虑;(3)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来分析.试题解析:(1)三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硫元素显+6价,化学式是SO3;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中硫元素显+6价;故填:SO3;H2SO4;(2)B→C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硫和氧气生成物是三氧化硫,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在催化剂作用下,所以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故填:2SO2+O22SO3;(3)在溶液的加水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500g×98%=(500g+x)×9.8%,解得:x=4500g;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的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填:4500;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的用玻璃棒进行搅拌.22.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因为制取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B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来确定制取的气体原理.试题解析:用图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有:将导气管延长转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从长颈漏斗处注水至液面浸没末端管口,用手捂住锥形瓶,烧杯中的导气管有气泡冒出,放开手,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或: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从长颈漏斗处注入水,若看到水留在长颈漏斗内较长时间不能进入锥形瓶,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因为制取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B 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A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气体,如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或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将导气管延长转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从长颈漏斗处注水至液面浸没末端管口,用手捂住锥形瓶,烧杯中的导气管有气泡冒出,放开手,烧杯中的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合理均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2H2O22H2O+O2↑(或Zn+H2SO4═ZnSO4+H2↑).2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金属具有的化学性质有:与盐溶液的反应、与氧气的反应、与酸的反应;根据将X放入丙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说明是铁和铜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产生了铜和亚铁的盐溶液;将X放入乙溶液中,说明是铁和酸的反应;X与甲反应,则是铁与氧气的反应;(2)碱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和某些盐反应,能和碱反应等.考虑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3)根据化学方程式,由沉淀的质量求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进而求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试题解析:(1)将X放入丙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符合铁和铜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产生了铜和亚铁的盐溶液,所以X是铁;将X放入乙溶液中,说明是铁和酸的反应,会产生氢气和亚铁的盐溶液,故看到的现象为:固体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带入图示的关系和要求,符合题干信息.(2)①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②反应Ⅰ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2016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2016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D5.如表是NaCl 和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其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KNO3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A .100g 水里最多能溶解KNO 331.6gB .表示NaCl 的溶解度曲线是甲C .温度t 的范围可能在20℃-30℃之间D .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6.分类法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如图是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对化学肥料的分类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CO (NH 2)2、氨水、硝酸铵属于氮肥B .硫酸钾、氯化钾、硝酸钾属于钾肥C .图中①表示的是磷肥D .图中②表示复合肥7.从微观构成方面来看,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粒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变化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的是( )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8.如图表示的是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是有机物B.该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C.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1;39.下列化学的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CaCO3CaO+H2O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Mg(OH)2+HCl═MgCl2+H2OC.除去铜中少量铁粉的方法之一:2Fe+6HCl═2FeCl3+3H2↑D.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CO2+H2O═H2CO31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B.将铁粉装入试管中C.量取9.3mL浓硫酸D.加热液体1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于,其中合理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C.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D.足量的铁皮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12.某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NO、NO2、N2中的两种或三种,则该废气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可能是()A.20% B.40% C.60% D.80%二、填空题1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14.根据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的一部分信息填空.表中物质都是由其对应行与列所表示的两种“成分”组成的,如物质④所在行为“Ca2+”,所在列为“NO3-”,则其化学式为Ca(NO3)2,说出物质③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写出选用OH-NO3-SO42-CO32-Ba2+溶溶不①不Na+溶溶②溶溶③Ca2+溶溶④微不表中合适的两种“成分”组成物质来制备物质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15.自制汽水的原料有白糖、果汁、小苏打和柠檬酸等,从营养物质角度看,白糖属于__________,为维持人体恒定体温提供能量,果汁中富含__________,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从物质溶解的角度看,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从变化的角度看,配制汽水时,小苏打与柠檬酸发生反应:3NaHCO3+C6H8O7═C6H5O7Na3+3X+3CO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16.如图所示是化学试剂瓶上的标签,取10mL该硫酸可配制成9.8%的稀硫酸质量为__________g,配制9.8%的稀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完全中和稀硫酸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g,若用mg氢氧化钾与上述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的物质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甲、乙、丙、丁的质量(g)分别是3、24.5、3、0;测得反应后四种物质的质量(g)分别是21.1,待测3、6、4,则“待测”值为__________g,该反应所需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18.A、B、C、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则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若A是常温下呈液态的氧化物,常用作溶剂,D是一种黑色固体,则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所示的试管内盛有实验室常备的无色液体X,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①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无色,烧杯②中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红色.(1)烧杯①中还有什么现象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想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需要对试管做哪些实验操作?说出你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20.在中招实验考试之前,某同学从实验室里拿出一瓶密封保存良好的溶液.(1)如A图所示反复练习吸取液体的操作,请根据A图所示信息推理,纠正该同学的错误操作.(2)练习一段时间后,他把瓶中溶液滴入烧杯中(如图B所示),“惊喜”地发现了白色沉淀,请用有关化学方程式解释.21.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紧缺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请回答下列问题:(1)传统的燃料以化石燃料为主,请列举一种你知道的化石燃料.(2)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就需要调节一下灶具的进风(空气)口,这是为什么?(3)对于解决能源危机问题,人们只要采取开发新能源的措施,写出一种你知道的新能源.2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若选择,A、D装置,连接导管口a、d可以制取某种气体,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相对于B装置来说,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3)请简述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的验满方法.23.生产实际和实验室有很多金属材料.(1)铁制品表面经常涂上一层铝粉,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什么?2)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说明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3)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某学生测定硫酸铜溶液的pH<7.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剂不参与反应),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4)某兴趣小组想从含有氯化亚铁、氯化铜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氯化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①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除去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操作Ⅱ中加入过来的试剂B的目的是什么?③写出加入过量试剂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某同学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测定某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10.0g 样品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其质量增加6.6g,请计算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2016年河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试卷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试题解析:A、氢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天然气灶具做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太阳能热水器烧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火力发电厂供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2.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来分析;B.根据过滤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常见的净水方法来分析;D.根据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来分析.试题解析:A.自来水中含有多种杂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并不能出去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合物,故错误;C.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以及消毒都是常见的净水方法,故正确;D.地球上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故正确;故选B.3.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来源来分析.试题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氧气中只含氧元素,所以氧气不是氧化物,故错误;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错误;C.O2可供给呼吸并支持燃烧而CO2不能,故正确;D.自然界中O2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而CO2来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等方面,故错误.故选C.4.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结合题目给出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试题解析:A.根据镁的汉字名称“镁”带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最下面的数值是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故正确;C.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核外有共有12个电子,故错误;D.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正确.故选C.5.答案: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试题解析:A、在说明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所以不能说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KNO331.6g,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乙,故B错误;C、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表中的数据可知,温度t的范围可能在20℃-30℃之间,故C 正确;D、降低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6.答案:BC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化学式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B、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C、图①中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不可能属于磷肥;D、②中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属于复合肥.试题解析:A、化学式中只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说法正确;B、硝酸钾中含有氮和钾两种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说法错误;C、图①中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不可能属于磷肥,故C说法错误;D、②中既含有氮元素也含有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说法正确.故选BC.7.答案:A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稀盐酸、稀硫酸中因为含有相同的某种微粒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据此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试题解析:A、稀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稀盐酸等不能,不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稀硫酸等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稀盐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稀硫酸也能与碳酸盐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能体现不同酸溶液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8.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观察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试题解析:由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3O22CO2+3H2O.A、甲是酒精,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故B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C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46:(32×3)=23:48,故D错误.故选D.9.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试题解析:A、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Mg(OH)2+2HCl═MgCl2+2H2O.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10.答案:B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否则称量不准确;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C、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称量会有误差,读数的方法;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试题解析:A、使用托盘天平是,注意“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B、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故B正确;C、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并且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相平,故C错误;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防止沸腾溅出,图中液体太多;,故D错误;故选B.11.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A、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来完成解答.B、根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水,溶液不会显酸性;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D、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试题解析:A、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由于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所以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氯化钠,氯化钠不会继续溶解,所以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不会改变,开始时,溶质质量部位0,即图象中表述错误,故错误;B、图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大量水,最终溶液的pH<7显酸性,与实验事实不符,最终溶液的pH不会小于7,只能接近于7;故错误;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错误;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正确;答案:D12.答案:D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由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分别计算出NO2、NO、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判断出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范围,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9.6%;N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3.3%,N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则NO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它不管和其它哪一种或者2种混合,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都小于69.6%,由此可知不管怎么混合都不可能出现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或高于69.6%的情况,即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在0~69.6%之间.故选D.1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试题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在氧化铝中氧、铝元素质量比为:9:8;故填:N2;9:8;14.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表中物质都是由其对应行与列所表示的两种“成分”组成的,物质③所在行为“Na+”,所在列为“CO32-”,进行分析解答.物质①是硫酸钡,表中组成的物质中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试题解析:表中物质都是由其对应行与列所表示的两种“成分”组成的,物质③所在行为“Na+”,所在列为“CO32-”,组成的物质为碳酸钠,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物质①是硫酸钡,表中组成的物质中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SO4=BaSO4↓+2NaOH(合理即可).故答案为: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Ba(OH)2+Na2SO4=BaSO4↓+2NaOH(合理即可).15.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来分析.试题解析:白糖属于糖类,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果汁中富含维生素,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变小;由3NaHCO3+C6H8O7═C6H5O7Na3+3X+3CO2↑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3个,碳原子都是9个,反应前氢原子是11个,反应后应该是11个,其中6个包含在3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6个,反应后应该是16个,其中3个包含在3X中,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填:糖类;维生素;压强;H2O.16.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分别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完全反应后剩余的是哪一种溶液,再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10mL=10cm3.设可配制成9.8%的稀硫酸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84g/cm3×10cm3×98%=x×9.8% x=184g.接下来所要进行的操作是量取浓硫酸和水,再进行混匀,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2KOH+H2SO4═K2SO4+2H2O112 98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的质量关系,与等质量的硫酸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钾的质量比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多,则完全中和稀硫酸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g,若用mg氢氧化钾与上述稀硫酸充分反应,则稀硫酸有剩余,所得溶液显酸性,反应后溶液pH值小于7.故答案为:184;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和水,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小于.17.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质量守恒定律.要做对该题可分两步走,第一,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求出待测处的数值即反应后乙的质量.3g+24.5g+3g═21.1g+待测+3g+6.4g,故待测的数值是0.第二: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乙,生成物是甲和丁.试题解析:反应前后物质的总重量不变,待测处的数值=(3g+24.5g+3g)-(21.1g+3g+6.4g)=0;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的增减,知道反应物是乙,生成物是甲和丁.该反应可表示为:乙→甲+丁;故为分解反应;答案:0;分解反应.18.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自然界中进行的两大循环为水循环和二氧化碳循环.若A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化合物,则A为碳酸钙.则B为氧化钙,C为二氧化碳,D为氢氧化钙;若A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则A为水,水可以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而B可以得到黑色固体D,所以B为氧气,对应的黑色固体可以为氧化铜;C为氢气,可以与氧化铜反应得到水.试题解析:(1)若A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则A为碳酸钙.则B为氧化钙,C为二氧化碳,D为氢氧化钙;则B的化学式是CaO;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2)若A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则A为水,水可以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而B可以得到黑色固体,所以B为氧气,对应的黑色固体可以为氧化铜;C为氢气,可以与氧化铜反应得到水.故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Cu+H2O.故答案为:(1)CaO; CO2+Ca(OH)2═CaCO3↓+H2O.(2)CuO+H2Cu+H2O.19.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试管内盛有实验室常备的无色液体,一段时间后发现,烧杯①中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无色,烧杯②中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红色.说明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并且具有酸性,所以无色液体应为浓盐酸;(2)根据分子的运动分析.试题解析:(1)浓盐酸会发的氯化氢气体溶入①烧杯中的水中形成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还会看到有气泡冒出;(2)若想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对试管加热,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加速了向烧杯中扩散.故答案为:(1)有气泡冒出;Na2CO3+2HCl═2NaCl+H2O+CO2↑;(2)对试管加热;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运动速度加快,加速了向烧杯中扩散.20.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试题解析:(1)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应该先挤压橡胶胶帽,再伸入液面以下松开胶帽即可;(2)由于反复吸取氢氧化钠,会使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故答案为:(1)使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应该先挤压橡胶胶帽,再伸入液面以下松开胶帽即可;(2)2NaOH+CO2═Na2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21.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新能源的种类进行分析解答.试题解析:(1)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化石燃料.(2)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3)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故答案为:(1)煤或石油或天然气;(2)增加进入空气(或氧气)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3)太阳能.22.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导管“a-d”连接制取气体,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试管口没有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2)根据装置特点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从长管进,据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试题解析:(1)导管“a-d”连接制取气体,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试管口没有棉花,说明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2)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能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如用F装置收集H2,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气体应从d端通入.故填:能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从长管进,验满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导管e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答案:(1)2KClO32KCl+3O2↑;(2)能够随时使反应进行或停止;(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导管e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23.答案: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根据铝能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从而在铝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分析;(2)根据铜不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分析;(3)根据溶液显酸性分析;(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标的应用分析发生的反应、判断物质、写出有关的方程式,根据除杂质的原则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2016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冰、水、水蒸气之间相互转化时,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的运动速率B.分子之间的间隔C.分子的大小D.物质的性质2.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50 B.属于非金属元素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3.成语中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石成金”说明石灰石能变黄金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水火不容”说明水可以扑灭所有火灾D.“水滴石穿”说明石灰石能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SO2、NO2、CO,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C.淀粉、油脂、维生素均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D.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5.如表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待鉴别的物质鉴别的方法A 羊毛与涤纶燃烧,闻气味B 烧碱与硝酸铵加水,测量液体的温度变化C 铝与铝合金相互刻划D 氯化铵与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A.A B.B C.C D.D6.关于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2:1B.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C.③得到电子后形成④D.x=3时,②属于原子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B.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搅拌会产生浮渣C.CO、CO2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CO3D.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和色素8.关于反映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H2B.铜的化合价由0升至+2C.可采用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取XD.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构成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9.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往烧杯内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晶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10.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图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③B.②⑤C.①④D.④⑤11.关于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b﹣a)gD.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2.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对比甲、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B.对比乙、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对比甲、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对比丙、丁,说明铁在水面附近生锈的速度较快二、填空题13.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请回答:(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______.(2)两个实验中,红磷的作用是______.14.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可做制冷剂的氧化物是______;(2)可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1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1)A实验的错误之处有______(答出2条).(2)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16.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氢气与氧气、氧气与氧气在雷电天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和“”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2)结合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或由C到D变化的实质是______.(3)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______.17.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1)若制取氧气,你的连接方式是______(用小写字母表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选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若想控制反应速率,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3)请写出利用B装置制取除O2外的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8.将5.6g含有一种杂质的铁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0.21g氢气,则该铁粉中混入的杂质是______(填“铜”、或“铝”).把这种铁粉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净,滴入稀硫酸,如果无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如果有气泡产生,则滤渣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19.请分别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1)有机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______(2)无机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______(3)能被磁铁吸附的单质在氧气的燃烧.______.20.实验室有三瓶试剂,分别是稀盐酸、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纯碱溶液.康康用上述试剂做了三个实验(指示剂自选):①证明其中的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②二者混合会有气体产生;③二者混合会有沉淀产生.请写出:(1)实验①中的操作过程______.(2)实验②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实验③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1.小明先往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少量的水,然后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改变.接着他把燃着的硫放入集气瓶,过一会,溶液变为红色,集气瓶温度升高.请回答:(1)图中硫燃烧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2)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应补做什么实验?(实验材料自选)22.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化合物,B、D为单质,它们之间能够发生如下反应:请回答:(1)若D为密度最小的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实验室收集D气体的方法.(2)若A为黑色固体,C为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B的一种用途.23.阳春三月,康康到郑州西郊南水北调水渠和生态廊道附近踏青,他站在凯旋路桥,看到一渠清水向西北方向缓缓流去,从桥旁的水闸向西流湖正在注入清澈的丹江水,两岸的铁丝网护栏整齐壮观,附近怒放的海棠、盛开的紫荆…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请根据上述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能够闻到海棠花香,请从微粒角度说明分子有什么性质?(2)能建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大量的钢铁,如果用赤铁矿炼铁,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铁丝网护栏刷漆防腐蚀,其原因是______.(3)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分析:渠的两岸种植草坪和树木的原因是______.(4)健康取少量西流湖的水带回实验室,他利用pH试纸测得水样的pH=8,水样呈______性,请写出操作的方法.(5)康康用净化后的水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取98g该稀硫酸与足量的碳酸氢钠反应,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是多少克?2016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冰、水、水蒸气之间相互转化时,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的运动速率B.分子之间的间隔C.分子的大小D.物质的性质【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析】根据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固态时最小,在冰、水、水蒸汽之间相互转化时,分子的大小不变,冰、水、水蒸汽的状态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进行解答.【解答】解:A、温度高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故冰、水、水蒸汽之间相互转化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发生了改变,故错误;B、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固态时最小,故冰、水、水蒸汽之间相互转化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故错误;C、在冰、水、水蒸汽之间相互转化时,分子的大小不变,故正确;D、冰、水、水蒸汽的状态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性质,题目较易.2.在元素周期表中锡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锡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50 B.属于非金属元素C.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0,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锡,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0,表示原子序数为5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0,而不是中子数为5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3.成语中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石成金”说明石灰石能变黄金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水火不容”说明水可以扑灭所有火灾D.“水滴石穿”说明石灰石能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有些物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D、“水滴石穿”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解答】解: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理,石灰石中不含金元素,所以石灰石不可能变为黄金,故错误;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正确;C、有些物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故错误;D、“水滴石穿”过程中有“二氧化碳,碳酸钙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故错误.故选B.【点评】成语和古诗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我们要好好地理解它们.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SO2、NO2、CO,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B.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C.淀粉、油脂、维生素均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D.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析】A、大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C、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解答】解:A、SO2、NO2、CO,粉尘都是大气污染物,是正确的;B、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故B正确;C、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无机盐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故C正确;D、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故选D.【点评】了解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酸雨的破坏性、化石燃料的特点、农药的合理使用,考查范围广,都是基础知识,同学们一定要掌握.5.如表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待鉴别的物质鉴别的方法A 羊毛与涤纶燃烧,闻气味B 烧碱与硝酸铵加水,测量液体的温度变化C 铝与铝合金相互刻划D 氯化铵与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析】A、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B、根据烧碱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C、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D、根据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进行分析.【解答】解:A、取样品,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的是羊毛,没有此气味的是涤纶,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升高的是烧碱,溶液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互相刻划,硬度大的是铝合金,硬度小的是铝,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取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都会生成氨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6.关于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2:1B.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C.③得到电子后形成④D.x=3时,②属于原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依据化合价决定元素化合是的原子个数比的知识分析解答;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根据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①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化合价为+2价;④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1:2;错误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③④的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属于同种元素;C、由图示可知,③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④;D、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时,②属于原子;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B.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搅拌会产生浮渣C.CO、CO2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CO3D.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和色素【考点】电解水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CO不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CO3;D、活性炭不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解答】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A错误;B、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时,会出现大量的泡沫;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时,会起浮渣.正确.C、CO不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2CO3;错误;D.活性炭不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错误.答案:B.【点评】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保护,并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实验中的相关问题.8.关于反映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H2B.铜的化合价由0升至+2C.可采用与制取CO2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取XD.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构成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分别统计出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较分析就可以求出所的物质的化学式;B、单质种元素的化合价为零;C、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D、铜由铜原子构成,硝酸和硝酸铜由离子构成;一氧化氮和水由水分子构成.【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u,3;H,8;N,8;O,24;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Cu,3;H,8;N,6;O,22;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N和O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故X的化学式为NO;故错误;B、铜单质中化合价为零,在硝酸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故正确;C、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该反应也为固液常温,故正确;D、铜由铜原子构成,硝酸和硝酸铜由离子构成;一氧化氮和水由水分子构成,故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运用,只有掌握了这一知识的内涵,才能自由驾御,正确解答.9.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误差分析错误的是()A.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往烧杯内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晶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分析】A、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会导致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C、往烧杯内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晶体洒落,会导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据此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会导致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C、往烧杯内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时,有少量晶体洒落,会导致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已知: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图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③B.②⑤C.①④D.④⑤【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确定是否有化合计的改变,然后确定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据此解答.【解答】解:铜是单质,生成氧化铜,则铜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没有化合价的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氯化铜生成铜,则元素化合价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具体的化学反应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11.关于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b﹣a)gD.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A、根据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进行解答;B、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C、根据不知道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不能判断进行解答;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果不是饱和溶液则无法判断,故A错误;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C、不知道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不能判断,故C错误;D、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可以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判断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12.根据以下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对比甲、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B.对比乙、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C.对比甲、乙,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D.对比丙、丁,说明铁在水面附近生锈的速度较快【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析】根据已有的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据此解答.【解答】解:A、对比甲、丙,甲中没有水不生锈,丙中有水生锈,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正确;B、对比乙、丙,乙中没有氧气不生锈,丙中有氧气生锈,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正确;C、对比甲、乙,乙中有水,而甲中没有水,不能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错误;D、对比丙、丁,说明铁在水面附近生锈的速度较快,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铁的锈蚀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填空题13.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请回答:(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乙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2)两个实验中,红磷的作用是对照作用.【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分析】本题实验设计比较新颖,并且能够很好的防止污染环境,完成对比试验;但是考查的仍然是燃烧的条件,我们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从白磷燃烧的现象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P2O5会污染空气,所以与甲图装置相比,乙图装置的优点是:乙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2)红磷在两个实验中,均起到对照作用,探究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答案为:(1)乙装置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P2O5对空气的污染;(2)对照作用.【点评】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14.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可做制冷剂的氧化物是CO2;(2)可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是C.【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干冰(固体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是可做制冷剂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2.(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是可导电的非金属单质,其化学式为:C.故答案为:(1)CO2;(2)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5.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1)A实验的错误之处有试管没有平放;瓶塞没有倒放(答出2条).(2)B实验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液体外溅伤人.【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分析】(1)根据固体粉末状药品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回答;(2)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考虑.【解答】解:(1)图中试管要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标签没有对着手心,容易腐蚀标签;瓶塞正放在桌面上.(2)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示已经超过了二分之一,容易使液体外溅,伤人.故答案为:(1)试管竖直放置;标签没有对着手心(瓶塞正放在桌面上);(2)使液体外溅,伤人.【点评】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的安全性关乎学生的生命健康,了解操作注意事项、原理及造成的后果,是保障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重要举措之一,是考查热点,要重点掌握.16.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氢气与氧气、氧气与氧气在雷电天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1)“”和“”的元素组成相同,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2)结合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或由C到D变化的实质是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氮原子与氧原子结合成一氧化氮分子.(3)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反应类型化合反应.。
濮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濮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B . 谷氨酸钠加热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 . 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反应D . 用烧杯盛放味精进行直接加热来完成实验2. (2分) (2016九下·巴州期中) 海南椰粉含有丰富的“钙、铁、锌”,这里的“钙、铁、锌”应理解为()A . 单质B . 原子C . 分子D . 元素3. (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石油分馏制多种化工产品B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C .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D . 干冰升华,人工降雨4. (2分) (2018九下·信阳模拟)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 稀有气体一一通电后能发光一—制霓虹灯B . 石墨一一质地软且滑一一制作电极C . 一氧化碳一一还原性——治炼金属D . 生石灰一一能与水反应一一作干燥剂5. (2分)某果园中的果树因缺氮而生长不良,叶色泛黄,应施用下列化肥中的()A . KClB . K2CO3C . Ca(H2PO4)2D . CO(NH2)26. (2分)(2017·临洮模拟) 下列不利于定西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做法是()A . 道路洒水,空中喷雾B .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C . 焚烧垃圾,扬尘作业D . 加快地铁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7. (2分)(2016·山西模拟) 下列富含糖类的食品是()A . 豆浆B . 面包C . 青菜D . 牛肉8. (2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以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Na2SO4B . 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以除去盐酸溶液中的少量CaCl2C .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D . 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气体9. (2分) (2018九上·丹东月考) 不可用来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的是()①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③闻气味④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⑤将活的昆虫分别放入充满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试验⑥点燃A . ①②B . ③⑤C . ③⑥D . ①③10. (2分)(2018·苏州)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易挥发B . 有腐蚀性C . 无吸水性D . 密度比水小11. (2分) (2015九上·静宁期末) 塑化剂是一种化工原料,属于致癌物质,不能用于食品添加剂.其最常见的品种是DEHP.下列关于DEHP(化学式为C24H38O4)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24:38:4B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 . 属于氧化物D . 完全燃烧后可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环境12. (2分) (2018九上·龙岩期末)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濮阳油田20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
试题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分别用2B铅笔把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a:40;Fe:56;Cu:64;Zn:65;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下列各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B.氯化钠用来制纯碱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C.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
D.用汽油、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
3.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为282,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
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氧化物B.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C.青蒿素不属于有机化合物D.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8% 4.下列物质中不存在分子这种微粒的是
A.氯化钠B.氮气C.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粉D.红磷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钢铁表面涂油漆可以防止铁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