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物质的变化
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1、我们能直接观察的实际存在的东西是物质。

例如:课桌、椅子、花、动物……
2、我们能间接观察的实际存在的东西是物质。

例如:空气、电、光、火、声音、磁等。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的变化。

1、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⑴有的变化快,例如:米变成米饭;墨水写出字迹……
⑵有的变化慢,例如:岩石风化成沙子;房屋变旧;铁生锈……
⑶有的没有产生新物质,例如:
易拉罐压扁、铁丝折弯、折纸等是形状发生变化;
压扁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等是体积发生变化;
热水变成冷水等是温度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人走出教室是位置和状态发生变化;
水变成冰,水蒸气凝结成水等是状态发生变化。

⑷有的产生新物质,例如:
火柴燃烧;蜡烛燃烧;铁钉生锈等。

2、物质变化的区别。

⑴有快有慢;
⑵有自然变化和人为变化;
⑶变化是绝对的,物质都在发生变化,找不到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⑷有的变化产生新物质,有的变化不产生新物质。

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混合沙和豆子
1、混合前:观察、留样。

2、混合中:混合、搅拌、分离(借助筛网进行分离)。

3、混合后:对比——>没有明显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

观察到“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明显变化”同等重要。

二、观察白糖加热后的变化。

1、加热前:观察、预测。

2、加热中:固体白糖——熔化——变色——气泡——沸腾——深色(糊味)
——燃烧——炭化(前物理变化,后面是化学变化)
蜡烛——液化成蜡油(物理)——燃烧(化学)——二氧化碳——变短
3、加热后:对比——明显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2-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会变味的米饭。

1、尝一口米饭,没有马上说出味道:
2、咀嚼1——2分钟,口中有什么感觉?
淀粉酶
3、米饭(含有淀粉)————>麦芽糖(有甜味)
米饭变甜的原因:米饭中含淀粉,在咀嚼过程中,唾液里的淀粉酶把淀粉进行分解,产生出麦芽糖,所以有甜味。

4、咀嚼馒头的外皮1——2分钟,口中有什么感觉?
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1、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发生什么变化?(蓝紫色)
2、观察淀粉的特征:细小的白色粉末
3、在淀粉上滴一滴碘酒,发生什么变化?(蓝紫色)
淀粉 + 碘酒蓝紫色(碘的包合物)
淀粉指示剂
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具体方法:把碘酒滴在食物上,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成蓝紫色,说明含淀粉,如果没有变成蓝紫色,说明不含淀粉
4、检测食物中是否含蛋白质的方法:放在火上烧,如果有烧焦头发的味道,就说明含蛋白质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脂肪的方法:把食物放在白纸上碾压,如果有有油迹,说明含脂肪
5、滴管的使用方法:
先捏橡皮囊,在放入滴瓶中,松手,液体就吸上来了
使用时注意不要让液体流入橡皮囊中,也不要让滴管头碰到食物表面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含淀粉的食物:米、面(米、面做成的食物)、土豆、红薯、玉米、姜
不含淀粉的食物:葱、菠菜、苹果、萝卜、西红柿、肉
四、制作密信:制作的原理是——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宣纸上写字,晾干后
用喷壶装上碘酒,喷在纸上或用刷子蘸碘酒在纸上刷
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状的细小结晶体。

2、白醋的特点: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1、操作步骤:
⑴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勺白醋,再小心地倒入一勺小苏打,盖上玻璃片,观察杯中的变化。

⑵用手摸液体外面玻璃杯的下面,有什么感觉。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⑴产生大量的泡沫。

(说明有大量的气体产生。


⑵用手摸液体外面玻璃杯的下面,有点凉。

(说明这个反应是吸热反应。


⑶泡沫消失后,杯中的酸味有点淡了。

(说明白醋的成分明显减少了。


⑷这种变化有新物质(醋酸钠)产生,属于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三、产生了什么气体。

1、操作步骤:
⑴把燃烧带火焰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火焰会立刻熄灭。

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⑵把玻璃杯中气体倒在蜡烛火焰上,火焰也会立刻熄灭。

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重。

⑶把澄清石灰水倒入玻璃杯中,轻轻摇晃几下,石灰水会变浑浊。

2、实验说明:这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透明的气体,它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但不能断定这种气体是什么,因为具有这些特征的气体有很多种,不能断定是哪一种,后来科学家又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3、当白醋和小苏打正好反应完成后,瓶中留下的是醋酸钠溶液。

2-5、铁生锈了
一、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

1、生活中哪些地方常见铁生锈?
铁门扣、铁栅栏、铁链、铁丝、铁门等。

2、铁锈还是铁吗?
二、观察铁和铁锈。

2、由此可知:铁锈不是铁,而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氧化铁)
由铁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三、探索铁生锈的秘密。

•1、研究的问题:铁钉生锈与水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钉生锈与水有关。

•实验方法:将两只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2只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使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干燥剂),塞紧橡皮塞。

放置若干天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支试管内铁钉生锈了,第二支试管内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结果:铁钉生锈与水有关。


•2、研究的问题:铁钉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钉生锈与空气有关。

•实验方法:将两只洁净的铁钉分别放入2只试管中,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使铁钉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向第二支试管中加满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塞。

放置若干天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第一支试管内铁钉生锈了,第二支试管内铁钉没有生锈。

•实验结果:铁钉生锈与空气有关。

•在纯水的环境中(蒸馏水)或没有空气的地方(真空)中铁钉是不会生锈的。


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1、观察硫酸铜和铁钉
硫酸铜:蓝色、颗粒状的结晶体。

铁钉:灰白色,有金属光泽。

2、配置硫酸铜溶液。

(蓝色)
3、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操作步骤:
⑴取5ml硫酸铜溶液在试管中。

⑵用镊子夹住铁钉轻轻地将其一部分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⑶观察溶液和铁钉的变化。

(时间短5—10秒钟)
⑷用镊子夹出铁钉,观察铁钉表面的变化。

4、观察到的现象:
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后来变成浅黄绿色。

⑵灰白色的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粉末。

⑶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成(黄褐色)。

出现沉淀物。

5、铁+硫酸铜 = 铜(红色)+硫酸亚铁
Fe+ CuSO4——Cu(红色)↓+ FeSO4
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改变颜色:铁生锈、淀粉和碘酒。

2、发光发热:蜡烛燃烧。

3、产生气体:小苏打和白醋。

4、产生沉淀:石灰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产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因为看到这些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2-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一、科学研究报告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2、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了,钉在木板里的部分没有生锈。

3、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新铁钉、菜油。

4、实验方法:
⑴用同样的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和菜油。

⑵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里与空气完全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菜油里。

⑶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实验结果: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铁生锈的快慢。

铁完全上锈后,体积会增加到原来的8倍,而且质地脆、容易脱落,影响很严重三、防止生锈
一、表面加保护层:涂油、刷漆、保持干燥、电镀、封塑(隔绝空气和水)
二、做成合金。

不锈钢(改变金属的性质)
三、保持干燥(菜刀)
原理: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只要隔绝其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起到防锈或减缓生锈的目的。

2-8、物质变化与我们
一、单元小结:
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1、物理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⑴木柴加工成家具;茶叶中的物质溶解到水中;随温度升降的温度计……
⑵糖或者食盐溶解在水中;玉石加工成玉器等。

2、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
⑴我们吃的食物只有转化成可溶解于水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

⑵生产水泥的过程中,把石灰石、黏土混合是物理过程,再经过高温煅烧是化学过程,然后研细又是物理过程。

⑶空中绽放的礼花是发生剧烈化学变化的结果。

⑷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给我们生活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制作饮料:
1、橙汁饮料的制作过程是几种混合,没有产生新物质,发生了物理变化。

2、柠檬汽水的制作过程中,柠檬酸和小苏达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补充:
物质是不灭的,不会消失,只能在变化过程中转变成其他物质
火药的发明:古代炼丹士在炼丹的过程中偶然发明的。

黑火药的配比:硝石、硫磺和木炭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
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其他三项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