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名词解答之“抒情诗性”
旅游美与行游的抒情诗性漫谈
漫谈旅游美与行游的抒情诗性李明钊(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主体与客体相meeting时,美就会产生,这是我最先接触到关于美的叙述。
美不可言喻,无法言传,只能体会。
可以符号化,在符号化之后,也能体会到。
在众多产生美的途径来讲,旅游无疑是最容易的,也是最能记忆深刻的。
旅游活动中产生的“东西”是什么?乃师陈昌茂先生将其命名为“旅游美”。
何为旅游美?旅游美是游人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即美感。
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过程是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三部分组成,它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憩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因某一节点客体形象的冲击而创生的直觉形象是一种美感经验,是旅游生活的最高体验,具有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
而在行游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旅游美及美感经验称之为“抒情诗性”。
在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我最推崇的便是行游,因其抒情诗性。
所谓行游,是指旅游活动中的人在景区游览观赏的活动,它主要指我们常说的“观光”。
行者,往也。
即是说人们在旅游活动中以行走的方式进行观赏,在这个过程中,行游往往会有一种美感产生,其具体表现在触景生情般的抒情诗性。
在自然景观是表现为情景交融,在人文景观时,大多表现为感叹、惊讶、顿悟等。
行游就是在旅游中和各种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流,从而体验到“美”,这种美感便称之为“抒情诗性”。
抒情诗性。
抒情即是表达情思,抒发感情。
是指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性等特征。
它主要反映的是人物内心的,精神层次的内容,通过主观对客观的现实的审美改造,从而使得心灵得到自由,可以从中获得美的感受。
所谓的旅游就含有自由之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前人如是说道。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圣人,只是凡夫俗子,很多的感悟和体会在书上是不能得到的,需要我们亲身去体会,亲自去走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去认识,去明白,抒发自己的内心所想,所触及的,哪怕是一块山石,哪怕是小草,只在那一刻,你才会明白,原来小草也是那么的顽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原来石块依然清高,“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
《旅游美学》名词解答之“梦幻诗性”
《旅游美学》名词解答之“梦幻诗性”陈昌茂“梦幻诗性”是《旅游美学》的一个主要词汇。
一次旅游活动过程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构成的逻辑结构。
--—忆游是游览活动完成后游客对旅游的回忆。
忆游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回忆活动为基础的----在回忆中旅游美重新呈现出来。
我们把忆游活动创生的旅游美美感经验称为“梦幻诗性”。
一、“梦幻诗性”的生成忆游是一种有意回忆。
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有意回忆是有回忆任务、自觉追忆以往经验的回忆,其目的是要根据当前需要而回忆起特定的记忆内容。
忆游有时表现为追忆,追忆是一种特殊的回忆,它是需要意志努力和克服一定困难的回忆。
回忆产生回忆镜像:保存在大脑中的记忆信息会在回忆中构成模糊又清晰、真实又虚幻的时空镜像,这就原型的梦幻改装过程。
人的旅游梦幻形式多种多样,是因为人的旅游生活信息多种多样。
回忆产生的镜像是“梦幻诗性”生成的心理机制。
回忆像一首歌曲忘了歌词却又哼唱得出旋律洗不掉它也录不进去自由的进出我尔后的生命(回忆-袁惟仁)二、梦幻诗性的特征镜像回放。
回放,就是从某种已存在的、记录的来源进行播放。
梦幻是大脑记忆细胞对旅游生活轨迹时空信息的量化存储,也是对旅游信息组合生成虚拟时空的回放过程。
简单来说,镜像回放就是梦幻诗性的特征。
回放的英文是playback,之所以不用play 表示播放,是因为play表示“正在进行的活动”,播放是对已经有的一个媒体内容的重新再现,所以用“playback”。
当旅游活动进行时,游客都在“play”----“游戏”;当旅游活动结束,人们回忆起它时,发生了“playback”---“回放”。
对于少数具有艺术表现能力的游客来说,旅游美可以通过艺术形式,如文学、绘画、摄影、电影等形式的艺术美表现出来。
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旅游美已经被封存在人的大脑皮层的“梦幻觉”里了,它以休眠方式对人产生影响。
如有必要,如某些需要,休眠方式的旅游美又可以“playback”---梦幻诗性又呈现出来了。
高友工美学论域中的“抒情诗”辨
高友工美学论域中的“抒情诗”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抒情传统”议题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端于北美以来,一直备受学界热议。
但对于“抒情”这一核心概念,不管是台港海外还是大陆,都未见专文厘清。
使用者几乎都将“抒情”当作一个不言自明的概念,似乎“抒情”就是“抒+ 情”的动宾组合,“抒情诗”亦只是“以抒发感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种不加辨析的模糊处理方式,导致了学界对于“抒情传统”论者的诸多批评。
此一传统的奠基者高友工更是难逃被争议之局。
由于高友工“中国抒情美学”建构的两大核心概念——“抒情美典”是以“抒情诗”为基础文类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美学范式和典则,“抒情传统”是以“抒情诗”为主流所总结出来的一个美学史传统,对高氏所指的“抒情诗”进行一番术语考辨理应成为考察其“中国抒情美学”的首要工作。
本文将深入高友工的理论脉络,做一番细致的剔掘工夫,探讨其“抒情诗”究竟在哪些层面上被定义,“抒情诗”这一命名背后又蕴藏了高友工何种重建中国美学的用心? 鉴于高友工未曾直接定义“抒情诗”,结合其所谓“抒情艺术”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所指来考辨其“抒情诗”内涵,亦不啻为一条通道。
一、抒情对象:“自我现时经验”西方浪漫主义之后,随着现代主义的蓬勃发展,“情感”在诗歌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让位于“经验”,“经验与形式”取代“情感与形式”成为西方现代诗学的标志性术语。
20世纪的中国新诗也在前30年间经历了一个从“情感”本体到“经验”本体的转向。
事实上,“经验”与“形式”正是西方现代美学的两个核心关键词,经验美学一派,如实证主义、现象学一直延续到接受美学,无不重视分析“美感经验”或“审美经验”;形式美学一派,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等,无不将语言、结构、修辞等“形式”要素作为“文学性”的判定标准。
随着20世纪中西文学文化交流的频密,一批了解西方美学的学者们尝试从“经验”与“形式”来审视中国古典诗的美学特质。
旅游美学名词解答之神话诗性
旅游美学名词解答之神话诗性陈昌茂“神话诗性”是《旅游美学》的一个主要词汇。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
一次旅游活动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
旅游美及美感发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
愿游活动创生出来的一种美或美感经验表现为神话诗性。
1、旅游动机的形成条件A、内在条件:旅游需要----人体内部出现不平衡状态,表现为人体对外部环境的一种有目标的要求并成为人体活动的动力源泉。
它是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B、外部诱因:旅游诱因----能够激需求,并能满足旅游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旅游动机是由旅游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
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真需求或假需求),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
成就理论表明,除目标的价值外,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也有重要的意义。
2、拟太环境是原型的“多次变形”拟太环境是旅游动机的诱因。
我们以纸质类大众媒体来说明。
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存在三种意义上的“现实”: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加工后呈现的“象征性现实”----拟态环境:A、记者采写的初稿或拍摄的图片(对原型的第一次偏离);B、编辑处理后的文稿或图片(对原型的第二次偏离);C、美工设计后的文稿或图片(对原型的第三次偏离)。
就旅游大众传播来说,这种偏离带有加强的主观性-----“故意偏离”-----用一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替代“客观现实”,它往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在原型上附加了另外的“意义”----从中提炼出最能体现某种人物或某种生活现象特点的素材进行整合、虚构,在艺术加工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客观现实”----旅游形象或旅游标示物。
3、拟太环境在主体中继续“变形”拟太环境----旅游形象或旅游标示物进入人的大脑后继续“变形”:A编码:获得信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
旅游中的美学(cuit选修整理完整版)
旅游中的美学一、重点名词:1、旅游:旅游时人们以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为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国异乡的非居住性旅行和暂时停留所进行的具有高消费特征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体验和高级需要活动。
2、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是美学的一个分支。
3、旅游资源: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使其产生旅游行动,能成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必然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任何自然因素和方式因素,都可以称之为旅游资源。
4、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指促发一个人成心于旅游和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内在心里原因,常常以愿望、兴趣、爱好、猎奇等形式表现出来。
5、旅游线路:旅游线路是旅行社或其它旅游经营部门利用交通为旅游者设计的串联若干旅游点火旅游城市的合理走向。
6、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成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什么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区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融入审美对象当中的表现运动。
7、美感:美感值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他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映。
8、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好心识的渗入河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式而展现丰硕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9、美感活动:美感活动是指以情感性能为主体,一情感运动为中介,从而调节人智力结构和意志结构,提升人丛熟悉必然到意志自由心理进程。
10、审美愉悦:审美愉悦是指一种人的精神上取得一种感发、兴发。
二、重点问题:1、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2)、旅游是人类一种踊跃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3)、旅游是人类生活的大体需求和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现代旅游的特点:(1)、综合性(2)、世界性(3)、群众性(4)、普及性(5)、社会性3、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1)、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个人收入的提高,使旅游成为群众性的活动;(2)、交通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国际旅游有了实观的可能性;(3)、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增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外出旅游有了必要的客观条件;(4)、战后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增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战后许多的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5)、战后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加上信息技术的影响,愈来愈多的人对本地或本国之外的其它地域或国家的事物发生了兴趣,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得以改变;(6)各个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7)、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各国政府推动了世界旅游的发展。
[文学]绪论、第一编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游山如读史” ,“山水比德” 等。
第四节 旅游美学的研究范围及其方法
一、旅游美学的概念及特征
由于旅游融贯着丰富而多样的物质文明与 精神文明因素,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 分,同时又是一项集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生 活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因此,旅 游必然成为美学或应用美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这是旅游美学生成的理论支点。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
然属性以及他们的组合规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 特性。前者指形状、声音和色彩等;后者有整 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匀称、节奏、韵律、 调和、对比、和谐等。形式美普遍存在于自然 物、社会物、艺术作品中,是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的组成部分。形式美具有自然性、客观 物质性、社会性、主体性、时代性、民族性、 差异性、全人类性和共同性。形式美是事物美 被人感知的前提。
10月第二版
第二章 美学理论与旅游
第一节 西方美学的由来与要义 一、西方美学的由来
西方 “美学”一词,原本的意思关涉人的感觉与 感性知觉(feeling and perception)。后经柏拉 图、亚里斯多德等从本体论和认识论角度对客观事 物之“美”、“丑”、“悲剧”、“喜剧”等特性 所进行的理论思索与探讨,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相对 独立的学科。
人类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追求和欣赏是旅 游文化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当特定的 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环境刺激物通过人的 感官进入大脑,就会为在长期的实践中所 形成的认知比较器所辨析推导。这种被称 作‘无意识推理’的心理过程运动极其神 速,它不知不觉地以表面上的不假思索方 式引导着情感的萌发”。
抒情诗的名词解释
抒情诗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什么是抒情诗吗?抒情诗呀,就像是我们内心深处情感的镜子!它能把我们那些或浓烈或细腻的情感,清晰地映照出来。
比如说,当你开心的时候,那欢快的情绪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抒情诗就可以把这花朵的美丽和芬芳描绘得淋漓尽致。
又或者当你难过的时候,心里的那份苦涩就如同喝了一杯极苦的咖啡,抒情诗能把这苦味儿用文字展现出来。
抒情诗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它是有灵魂的呀!它就像一个知心朋友,能懂你所有的喜怒哀乐。
它可以是温柔的细语,在你耳边轻轻诉说;也可以是激昂的呐喊,替你把情绪宣泄出来。
你想想看,李白的那些浪漫豪放的诗句,不就是抒情诗的绝佳代表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哇,这是多么豪迈的情感表达啊!这就好像他在对着全世界大声喊出自己的壮志豪情。
再看看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细腻的情感,真的能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清冷的情境之中。
抒情诗就是这么神奇,它能把我们那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变成美丽的文字,流传下去。
它让我们的情感有了寄托,有了表达的出口。
所以啊,抒情诗就是情感的艺术,是我们心灵的歌声!它能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尽情遨游,感受那无尽的情感魅力。
你还能说抒情诗不重要吗?。
诗歌的诗性智慧名词解释
诗歌的诗性智慧名词解释诗歌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形式,以其深刻的表达力和感受力,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然而,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赏诗歌,我们需要了解其中蕴含的一些关键概念和智慧。
本文将对诗歌的诗性智慧进行名词解释,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诗歌的奥秘。
1.抒情:抒情是指诗歌中表达出的深情和内心感受。
通过丰富多样的语言和形象,诗人能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读者共享。
抒情的诗歌常常表达情感的纯真、真实和深度,使人们感同身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2.典故:典故是指诗歌中引用和借用的经典或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人物等。
借助典故,诗人可以在诗歌中融入更多文化内涵,并与读者分享共同的文化背景。
典故的使用常常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底蕴,激发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3.意象:意象是指通过描绘有形或无形的形象来表达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
意象能够唤起读者的感官和想象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传递的信息。
优秀的诗歌常常运用独特的意象,以其鲜明的形象和感官刺激性,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4.韵律:韵律是指诗歌中特有的声音和节奏的组织形式。
通过有规律的音节和音调的排列,诗歌能够给人一种音乐般的感觉。
韵律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强诗歌的美感,还能够加强语言的节奏感,使其更易于朗诵和记忆。
5.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地表达某种意思。
比喻使诗歌中的文字更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使读者得以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更深的含义。
优秀的比喻能够为诗歌增添更多的层次和意境。
6.隐喻:隐喻是指通过一种不明显的方式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与比喻类似,隐喻更加隐晦和含蓄,需要读者自行解读和理解。
隐喻的使用丰富了诗歌的意味和内涵,给人以思考和启发。
7.押韵:押韵是指诗歌中使用相同音韵的词汇,使其产生音效上的和谐。
押韵常常出现在朗诵或歌唱形式的诗歌中,通过音韵的重复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节奏感。
押韵使诗歌更加有韵律感,使其更加易于记忆和传承。
8.意韵:意韵是指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吟咏情性的名词解释
吟咏情性的名词解释情性,这个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个性以及爱情等方面的特质。
然而,情性并非只局限于此,它在文学与艺术领域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吟咏情性则是指通过诗歌、歌曲、绘画等形式表达情感和带给人们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吟咏情性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是独特而深刻的表达方式。
它跨越语言的界限,穿越时间的隧道,让人们共享那无所不在的情感。
当我们开启一本诗集,读到那些用简约而优美的文字描绘的爱情,那些承载着作者内心情感的歌曲时,我们能够被其打动,感叹于其传递的力量。
世界各国文化中都有关于情性的吟咏,每种文化都塑造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诗人通过以自然元素比喻爱情,表现出一种自然的美与恒久的情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的诗人李白和宋代的词人李清照。
他们的作品中,浓烈的情感与含蓄的表达交相辉映,仿佛把整个世界的动人情感都凝固在了文字之中。
他们的作品使人们感受到了深深的人性,引发我们对爱情的思考与共鸣。
而在西方文化中,情性的吟咏也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色。
例如,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们倾向于把情感置于高度理性之上,通过大胆的比喻、饱满的形象和旋律优美的韵律,展现了无尽的思考与温情。
这些诗句和歌曲充满了叙事性,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身世的回顾、对命运的反思以及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思考。
吟咏情性并不只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它还是心灵的寄托和心态的体现。
当我们沉浸在作品的世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或歌手的情感状态,仿佛我们自己也置身其中。
这种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释放使我们感到自己的存在得到了肯定,自己的感受得到了理解和认可。
所以,吟咏情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沟通和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当今社会,尽管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拥有了更多传播情性的方式,但是真正触及人心的作品依然是少数。
无论是在诗歌、音乐还是绘画领域,只有那些凭借着创作者真实情感和独特创意而产生的作品,才能引起人们共鸣和讨论。
诗歌鉴赏的八种特征及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的八种特征及答题模板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方式。
诗歌鉴赏是对诗歌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诗歌鉴赏的八种特征,并提供一个答题模板,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的八种特征1. 抒情性(Lyricism):诗歌常常表达情感和个人的内心体验,通过抒发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抒情性(Lyricism):诗歌常常表达情感和个人的内心体验,通过抒发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2. 形象性(Imagery):诗歌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和富有意象性的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感触,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形象性(Imagery):诗歌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和富有意象性的语言来传达思想和感触,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3. 节奏感(Rhythm):诗歌通过韵律、音节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来创造独特的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节奏感(Rhythm):诗歌通过韵律、音节和语言的抑扬顿挫来创造独特的节奏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4. 意象的多义性(Polysemy of Imagery):诗歌中的意象往往不仅有表面的含义,还暗含着更深层次的隐喻和象征,需要读者通过思考和联想来理解。
意象的多义性(Polysemy of Imagery):诗歌中的意象往往不仅有表面的含义,还暗含着更深层次的隐喻和象征,需要读者通过思考和联想来理解。
5. 意境的抽象性(Abstraction of Aesthetic Conception):诗歌通常以抽象、模糊或富有哲理的方式表达美学观念,使读者能够超越现实世界,进入抽象的艺术领域。
意境的抽象性(Abstraction of Aesthetic Conception):诗歌通常以抽象、模糊或富有哲理的方式表达美学观念,使读者能够超越现实世界,进入抽象的艺术领域。
6. 音韵的美感(Aestheticism of Sound):诗歌中的韵律、音节和押韵的运用,以及平仄的变化,强调了声音和语言的美感。
抒情诗性
旅游美学作业姓名:马蓉学院:人文学院历史101学号:1005010094抒情诗性——旅游美学之行游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了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地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
三毛《撒哈拉沙漠》——题记之所以把三毛的文字作为题记,是因为近来迷恋上了她的作品。
喜欢三毛的文字,在《撒哈拉沙漠》中,她把沙丘认为是视线所及的柔美、沙漠是似水清泉的洁净,这一幕正好与无云的蓝天相映衬,好一幅“碧山若水”的沙漠美景。
读她的文章,貌似经历了一场真实的旅游,她把景写的那么美,你能不忘记生活的忧伤而乐观一笑吗?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丝毫不流露出任何自己的情感,却能使人愉悦欢快。
这就是一种实际的“旅游美”,其中还有五种旅游美感经验。
老师说,旅游美是在旅游活动中慢慢创生出来的新形势的美。
如今,旅游业迅猛发展,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国内,春有春城昆明、夏有爽爽的贵阳、秋有香山红叶、冬有冰城哈尔滨;国际上,日本有樱花富士山、印度有泰姬陵、法国有凯旋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美的阿拉斯加山川、北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这些风景中,从不缺乏美。
有人说,旅游是花钱购买一段回忆,其实则不然。
一次真正的旅游活动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构成,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憩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分别对应了五种美感经验即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
愿游活动,即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是旅游活动的起点,是对于某地的旅游标志物的认知而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即产生“神话诗性”。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天姥山说的如诗如画、如痴如醉,所描绘的“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的场景让人心驰神往,此举如同给旅游标志物打响盛名,让今天的旅游宣传更加强势。
有神话诗性般的旅游目的地,不到此一游,岂不辜负了先辈们的开拓?旅游活动包含“行游、居游和憩游”。
旅游美学(谢春山)
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具有多样性和易逝性。 欣赏自然美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陶冶性情、净 化灵魂,享受娱乐、消除疲劳,激发爱国情感等。
【附注】 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以及 他们的组合规律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构成事物外 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简称为自然美形式因素,指 形状、声音、和色彩等;形式美的组合规律有整齐一 律、对称、均衡、比例匀称、节奏、韵律、调和、对 比、和谐等。形状、声音、色彩及其组合规律都具有 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美普遍存在于自然物、社 会物、艺术作品中,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组 成部分。形式美具有自然性、客观物质性、又有社会 性、主体性;有时代性、民族性、差异性,又有跨越 时空的全人类性和共同性。形式美事实物美被人感知 的前提。认得感官是首先直接感知形式美,并唤起审 美快感和愉悦感时,才能激起人去探讨事物的内容美, 从而全面把握事物的美。
2) 审美主体,即作为观赏者的旅游者,要 研究旅游者的审美心理,重点研究其审美个 性、动机、目的、需求,研究旅游者的审美 心理的过程和内在机制。
3) 旅游中的诸多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人与 外部世界关系中的地一种,是指人类以一种 情感观照的方式来欣赏和体验着现实的美, 反过来又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的关系。
2)人工美:由人所创造的,与社会实践 和文化相联系的景观所呈现的美,如建筑 美、道路美、桥梁美、园林美等。人工美 能吸引旅游者;使旅游者感受到美的熏陶; 是人的智慧和力量的反映,以“情”动人。 3)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使景观笼罩上 一种神秘、离奇的色彩,而更具吸引力。
论抒情诗——精选推荐
论抒情诗论抒情诗⽇本的⽂艺理论家浜⽥正秀给抒情诗的界定是:“所谓抒情诗,就是‘现在(包括过去和未来的现在化)的⾃⼰(个⼈独特的主观)内在体验(感情、感觉、情绪、热情、愿望、冥想)的直接的(或象征的)语⾔表现。
”别林斯基也说: “在抒情诗中,主体不但把对象包含在⾃⾝之中,溶解它,渗透它,并且还从⾃⼰的内⼼深处吐露出那些和对象发⽣冲突时所激起的感受。
抒情诗赋予默默⽆声的感受以⾔词和形象,使这些感受不再锁闭在狭窄的闷塞的胸膛中,⽽暴露于艺术⽣活的光天化⽇之下,使它们获得特殊的存在。
”郭⼩川也曾说:“既叫‘抒情诗’,⾃然应该把情放在第⼀位。
我再补充⼏句话:抒情诗如果说难,就难在这⾥。
没有情,就没有诗。
”从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抒情诗是主观的内在的诗歌,也因此是诗⼈本⼈的表现。
抒情诗不能脱离外在的⽣活,没有外部的刺激,就不会有内⼼的感受,正是⽣活的丰富性造成诗歌意蕴的丰采多姿。
但是,现实中的普遍事物必须化为主体的⾎⾁般的所有物,浸透到他的感觉中去,不是跟他的某⼀⽅⾯,⽽是跟他的整个存在结合起来。
在抒情诗的审美构成中,诗⼈的⽣命感情,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就是抒情诗的本质特征。
既然抒情诗是主情的,那么抒情诗中,诗⼈感受的描写,就是直接的性格描写。
因此,在写作中,它要求有⽣活的激情、深刻的冥想和强烈的个性⾊彩。
抒情诗的表达⽅式多种多样,可以借景抒怀,可以托物⾔志,也可以直抒胸臆。
⼀般不需要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物,有时也写⼊记事,但只是抓住特点的三笔两笔的概括的勾画,⽬的仍在于烘托诗⼈的情绪。
结构往往不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是以情感的脉络为线索。
⼜由于情感感受的短暂性,抒情诗的容量有⼀定限制,因此,篇幅⼀般不应过长。
我们前边举过的例⼦,⼤都是抒情诗。
下⾯再举⼀个⾮常典型的例⼦,戴望舒的《印象》:是飘落深⾕去的幽微的铃声吧,是航到烟⽔去的⼩的渔船吧,如果是青⾊的真珠;它已堕到古井的暗⽔⾥。
林梢闪着颓唐的残阳,它轻轻敛去了跟着脸上淡淡的微笑。
抒情诗的名词解释
抒情诗的名词解释抒情诗,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学形式,通过表达诗人内心真挚情感而引人入胜。
它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心境为主,通常以自由的形式和具体的意象来构成,以情感的流畅和韵律的和谐为特征。
在文学创作中,抒情诗是表达人类最柔软、最婉约的情感的一种形式。
抒情诗的创作灵感来源广泛,可以是诗人的个人感受、对自然景色的触动、对生活琐事的思考,甚至是对具体人物、具体事件的回忆与咏怀。
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诗人透过诗篇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使读者得以与诗人产生共鸣。
因此,抒情诗往往具有柔情、细腻并富于音乐性的特点。
抒情诗并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可以是长诗、短诗,也可以是自由诗、押韵诗。
但无论形式如何,抒情诗都以表达真情实感为首要目标。
它运用明喻、隐喻、借景抒情等修辞手法,以巧妙的语言和抒情的意境展现出内心的纷繁情感。
通过诗人所选择的用词和表达方式,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与深沉。
抒情诗的创作往往要求诗人对情感的细腻触动和灵敏直觉。
通过对具体细节的观察和感知,诗人能够准确把握自己当下的情绪变化,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
诗人运用感性的语言和意象,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内心情感的曲折变化与丰富层次。
抒情诗的创作过程往往需要诗人有着极高的审美情操和文学才能,以及对生活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从而,抒情诗不仅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自由独立的创作形式。
它能够让诗人在舞动的文字间感受自由飞扬的灵感,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化作文字的绚丽色彩。
抒情诗作为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和深远的人文内涵。
它是人类情感与思维交汇的产物,也是心灵与文字交融的见证。
抒情诗以其独特的韵律之美和手法之奇,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总之,抒情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灵敏的触感,通过诗人的内心倾诉和读者的共鸣,传递出情感的美好和深刻。
它是文字世界里的舒缓音符,是感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当今,抒情诗都持续着它延绵不绝的魅力,为人们带来一份深入人心的情感体验。
解蔽晦暗光亮人性——旅游美学
解蔽晦暗光亮人性——旅游美学摘要:在当今的人类世界,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社会组织的日夜精密,我们的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辉煌。
但同时个体,作为人类社会构成的单元人本身,却面临着在这巨大的精密的社会机器中作为一个标准化下的随时可以替代的零件而丧失其个性,人作为人的本性中个性的一面被过度压抑,以致人整个随时有可能掉进没有个性的、不能获得自我确证的深渊。
而旅游活动则以其跳脱日常的社会生活空间,以空间转移的方式,人成为了非功利的人,在审美中触及人的本质,回归完满人性,以旅游美学的方式为人展现了一个解蔽人性承诺个性生命价值之所。
关键词:旅游美学、解蔽、人性一、严苛晦暗的当今日常世界图景:人皆无往不在活动中存在,人的活动有多个向度,理想的状态是多向度的满足谐和。
在人的活动中“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它能思维”,正是这思维使人的一切活动具有了人性,人的活动因此特别地是人性的活动。
其不仅在于要满足功利向度的欲求,同时正如黑格尔所说还要致力于思维的本务即使思维获得自身的满足,认识思维的自在自为之本性。
从某种角度来讲即是人要之所以为人即是要寻求人的本质的自觉,自觉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此方为人之最高旨趣所在。
但在人类历时性上时常会因种种原因导致谐和被打破,甚至造成某些向度的极端突出,以致于以其极端茂盛遮蔽了人性其他向度的光明。
而人虽有多向度但其实整体的人,虽一个向度突出,但其他向度招致遮蔽却会导致作为整体的人世界的晦暗,导致人类本性的遮蔽,以致人存在因缺失本性遭受无法忍受的伤痛,此时唯有去改变人所在的时代场景,以使人无论从生存还是存在上都得到快乐幸福的满足,使的人之尊严得到允诺。
现代社会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经济环境下,本来只是作为人生活的一部分的社会经济及其系统极端凸显,以致一切都为经济及其系统所占据、主导,而至人类整体和个体都在诸多领域,特别在精神领域被物质所强力侵占、摧毁,而造成人既有人之为人的精神诉求,却又不得不忍受为物质所集中的难以忍受的阵痛,使得个人、和其类都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感到在过渡充裕的物质世界,作为人更为根本的精神向度被物质过渡挤压,以致在生存之中疼痛难忍。
旅游美的审美对象与美感经验漫谈
旅游美的审美对象与美感经验漫谈陈昌茂(“五个活动节点”---“五类旅游景观”---“五种美感经验”)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即美感。
在人类审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艺术美、自然美、科技美已经成为美学的三大领域,其理论与实践都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从理论上构建旅游美学的理论体系,以适应旅游时代的需求。
审美对象与美感经验就成为旅游美学理论构建的基础工程。
从理论上来说,与旅游审美态度形成意向性结构的事物构成旅游审美对象。
从实践上来看,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表现为旅游景观。
所以,我们把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旅游景观界定为旅游美创生中的可感物像的总称,它是旅游美及美感发生的质料。
美感经验又叫美感,就是审美事件发生时所呈现的一种独特的陶醉的瞬间状态。
旅游活动创生的美感我们称为旅游美美感经验。
一、“五个活动节点”旅游美的创生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
那么,什么样的怎么样的旅游活动才创生出旅游美呢?这就需要确立旅游活动的单位和结构。
“次”是旅游活动的基本单位,一次旅游活动过程由前过程、过程、后过程三部分构成,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构成的逻辑结构。
1、愿游愿者,本义:本初的想法。
愿游者,旅游之“本真的念头”也。
愿游活动指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是旅游活动的起动节点。
2、行游行者,走也。
行游者也。
行游是指旅游活动中的客人在景区游览观赏活动,——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观照交流。
3、居游居者,住也。
居游,客居之游也。
居游就是在当地租房居住下来,再四处漫游,深入体验游戏生活。
4、憇游。
憩者,休息也。
have a rest。
憩:憩息,小憩片刻。
憩游就是指所有以狂欢节式的庆庆活动为主体的专项旅游活动。
5、忆游忆者,回忆也。
忆游是人们在头脑中把旅游活动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
简言之,一次旅游等于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之和,可以概括为“旅游五节点”。
杜威说:“当我们拥有一个经验时,中间没有空洞,没有机械的结合,没有死点”。
抒情诗意思
抒情诗意思
抒情诗是一种以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要目的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节奏来表达诗人对生活、自然、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主题的感受和思考。
抒情诗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情感表达:抒情诗强调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忧伤、思念、热爱等情感。
2. 形象生动:诗人常常运用生动的形象和比喻来描绘情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3. 节奏韵律:抒情诗通常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使诗歌在诵读时更具美感和韵味。
4. 个人感悟:抒情诗往往反映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思考,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性化。
5. 唤起共鸣:优秀的抒情诗能够唤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类似的情感反应。
抒情诗可以帮助人们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压力,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和启示。
它是诗歌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形式,能够让人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致橡树》等都是著名的抒情诗。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这些诗呢 如果你对抒情诗的某个方面或者具体的作品有更深入的问题,我可以为你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和分析哦~。
抒情诗【关于“抒情诗”】
Hozii.Doc. 《抒情诗【关于“抒情诗”】》摘要:并非只有孤立的、直截的内心独白式的诗才是抒情诗,这个问题,黑格尔在《美学》里说:“有几种史诗可以采用抒情诗的语调,抒情诗也可以采用按内容和形式应属于史诗的事迹,因而侵入史诗的范围,例如英雄诵歌,传奇故事和歌谣都属于这一类,这类诗的整体在形式上是叙事的,因为所描述的是一种情境和事迹的发展过程,一个民族命运中的转折点等等一九八四年第二期《读书》“寸言”栏《并非“抒情诗选集”》一文,认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希金抒情诗选集》所收讽刺诗、叙事诗、咏物诗、诙谐诗、寓言诗、哲理诗以及警句、献辞和题辞等部分“显然是‘抒情诗’这一称名所不能囊括的”。
但我们却觉得抒情诗的内涵和外延似乎不必被理解得如此狭窄。
并非只有孤立的、直截的内心独白式的诗才是抒情诗。
这个问题,黑格尔在《美学》里说:“有几种史诗可以采用抒情诗的语调,抒情诗也可以采用按内容和形式应属于史诗的事迹,因而侵入史诗的范围。
例如英雄诵歌,传奇故事和歌谣都属于这一类,这类诗的整体在形式上是叙事的,因为所描述的是一种情境和事迹的发展过程,一个民族命运中的转折点等等;但是另一方面这类诗在基本语调上仍完全是抒情的,因为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对一件事进行丝毫不露主体性的(纯客观的)描述,而是主体的掌握方式和情感,即响彻全诗的欢乐或哀怨,激昂或抑郁。
此外,这类诗从效果看也是抒情的。
诗人着意在听众心中引起的正是所叙事迹在他自己心中所引起的因而把它完全表现在诗里的那种心情。
他用来表现对所叙事迹的哀伤,愁苦,欢乐和爱国热情等等的方式也正是以说明中心点并不是那件事迹本身而是它在他心中所引起的情绪,因为他所突出的并且带着情感去描述的主要是和他的内心活动合拍的那些情节,这些情节描述得愈生动,也就愈易在听众心中引起同样的情感。
所以内容虽是史诗的,而表现方式却仍是抒情的。
” 黑格尔还把这类诗分为三种:1)箴铭;2)描述性的故事(最简单的形式是传奇故事诗);3)歌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美学》名词解答之“抒情诗性”
陈昌茂
“抒情诗性”是《旅游美学》的一个主要词汇。
行游就是指旅游活动中游客在旅游景区的游览观赏活动,就是我们常说的“观光”——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流,这种交流创生的美感经验我们称为抒情诗性。
一、在风景景观中“行游”
风景景观由景物---景点构成,以景区的形式得到表现。
在这里,我们应用语言学的理论来建立旅游地的意象语言系统。
首先找到它的基本单词(景物),然后进行词组(景点),进而形成单句(景区)。
景区(单句)就是旅游地的基本单位;一个旅游目的地(如北京市)是由风格不同、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景区结构而成的,正像由不同的句子结构而成“文章”。
文章有长有短,而旅游目的地有大有小(北京、贵阳、都匀----),文章有不同的风格和主题,旅游目的地有不同的“旅游形象”和“旅游标示物”。
构成风景景观的景区有三种类型:
1、Nm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
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我们称之为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
景区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包括山水风景、气候天象、动物植物等等,是在一定地域环境形成的自然景观单元,如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成的山川、峡谷、溶洞、奇石等地文旅游景观;水圈形成海洋、江河、湖泊、飞瀑、流泉等水域风光旅游景观;生物圈内有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及其繁衍进化演变形成的生物类旅游景观;大气圈形成风雨、雷电、冰雪、海市蜃楼等气候天象旅游景观。
2、Mn景区-----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
以人文景观为主的旅游景区称之为人文景观类旅游景区。
人文旅游景观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它以其多姿多彩的造型、有序的布局、五彩缤纷的色调、神奇奥妙的物象,展示了人类活动的大干世界,给旅游者以不同的美感。
人文景观类旅游景区包含的人文景观主要分为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类别。
3、MS景区----人造景观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作为相对独立出现的人造景观,即当代人根据市场需求创造出来的自成体系的旅游观赏和游乐实体。
它往往突出一个主题,因而称之为“主题公园”。
二、行游旅游:玩的就是“抒情”
少年不识愁知味,爱上城楼,爱上城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借景抒情法
通过景观来抒情,景生情,情生景的方法。
2、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触及景观而引起情思,感叹抒怀的方法。
3、咏物寓情法
咏物寓情,通过描述景观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
4、咏物言志法
咏物言志,指有感于景观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请观摩:
少妇春游: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七绝《闺怨》)
骆宾王访古: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
三、行游旅游美“抒情诗性”的社会价值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
“真正的诗人并无须从外在事物出发,满怀热情的去叙述它,也无须用其他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他的情感。
他自己就是一个主体的完满自足的世界,所以无论是作诗的推动力还是诗的内容都可从他自己身上去找,不越出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景,情况,事件和情欲的范围。
”
遗憾的是我们芸芸众生大多数不是“真正的诗人”,我们需要“真实环境和机缘去激发我们的情感”,于是,我们需要在旅游景区中行游,在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交流中成为自己的诗人—抒发自己感情的抒情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