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

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外,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时时处处关心、尊重、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

“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枯燥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巧妙地创设一些恰当的教学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经历、体验和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实现数学知识内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

由于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运动的变化特点,特别是一些数学书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速度和”,对学生而言,真正理解这些词语也有些困难,为此,我在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有趣的表演。

我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左、右两边,而对面相对而行,请另一学生喊口令。

学生一说“出发”。

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叫做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碰到一起就叫“相遇”。

接着我又让两个学生在我喊“1”的时候同时向前迈一步,然后停止,然后告诉学生,他们在统一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和就是他们的“速度和”,接着我依次喊2、3……直到他们相遇……接着我在黑板上画出它们在每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走“路程和”的示意图,通过两个学生的直观演示,学生对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迎刃而解。

整个演示过程,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充当演示角色,教室里气氛热烈,一片欢笑,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在领他们玩。

但他们哪里知道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加深学生对抽象教学概念的理解,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但要正确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还需要课前精心准备,不能凭课堂上的“灵机一动”随意创设,教师要在平时做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多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知识本身的趣味性。

二、评价多元,激励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演算是小学教学的基础,演算能力也是小学生的一个基本能力。

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必要的演算不能少,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量。

口算又是提高小学生演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有常规性的口算训练,毫无疑问,训练是带有强制性的,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

所以,如何让学生既提高口算训练水平,又不致于在训练中产生厌烦情绪,保持口算练习的兴趣,就成了关键问题。

要解决这一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这样就需要教师在口算练习中设置学生自我评价机制,并且评价方法体现人文性、趣味性、实用性、持续性、激励性,就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如下表:
星期___ 分数___
每周5次,每天课前训练,为本节课知识作铺垫的20道口算题,不仅能巩固旧知识,还能逐步培养学生做题细心的良好习惯。

学生互批、互评,自我鉴定。

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他们乐于参与,积极性很高。

为了获取更多的星星,每次口算练习,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生怕一疏忽做错一道题而与“口算大王”失之交臂。

学生在填写每周自我鉴定栏时,很多同学为自己又一次当上口算大王而欢呼雀跃,而有的同学也会根据自己的失误查找原因,写上勉励自己的话。

这样的训练学生充满斗志,兴趣盎然,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演算水平,而且养成了专心致志学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注重对个体独特性发展,注重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挥,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其实,每个儿童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的欲望。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培养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使儿童的求知欲越来越旺盛。

有了兴趣,他就能乐意、自觉地学习。

因此,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大小,教学是否得法,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三、体验成功,稳定兴趣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

”实践证明,学习上的成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强烈的新的内驱力,给新知识学习带来兴趣和动力。

因此,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尝试探索,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例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解决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成功。

对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关心,对他们寄予希望和期待,学习上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批评,低起点,宽要求。

更多给他们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当提问他们遇到“卡壳”时,如果不负责任的让其坐下来,就会泯灭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厌烦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不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期望的。

如果老师能逐步引导,适时扶上一把,使他们取得点滴成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给他们再努力的机会和信心,使他们经过努力获得成功
的满足,从而稳定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兴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老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们学习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就一定能让每位学生体验到创造性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