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PPT精品.ppt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6、用题目中的文字提示信息辅助定位法等。
注意:我们在区域定位时要多种方法相结合,
找到最佳方法。
.
10
二、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
1.构建网格状的“心理地图”
2.叠加自然地理要素
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粗略的“心理地图”。对于世界地 图和中国地图,我们要把握一些关键的经纬线通过的地形区,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网格状 。
哈的 孙湾
东欧西西伯 .平原利亚平原
E
31
北冰洋
00

北 冰
N洋
英 吉 伦敦利海峡
比利牛斯山地中海特拉斯山脉撒沙哈漠拉
几 内 亚 湾大西洋
S
.
32
阿尔泰山
900E
西
西



利 亚
冰平
N洋 原
阿 尔 泰 山

昆 仑
拉 雅 山恒河
印 孟加 度
山 青藏高原 三角洲拉湾 洋S
.
2
区域地理的考试方向
解决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的问题
区域
在哪里 有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位置 事物分布 联系与差异 环境与发展
区域特征 人地关系 区域差异 可持续发展
.
3
区域地理的解题思路
1、确定空间位置 2、分析区域特征(自然和人文) 3、分析区域差异和联系 4、分析区域发展优势、问题和方向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
区域空间定位
区域空间定位
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 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 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 分析、推理其他特征。如果空间判断错 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正 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 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及空间联系的规律, 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高三二轮地理复习(课堂PPT)

高三二轮地理复习(课堂PPT)

专题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
人文地理事象与原理 区域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细目内容
大气运动 水体运动 地壳运动 整体性和差异性 人口、城市与交通 农业(因素与区位选择 、地域类型、可持续发
展) 工业(因素与区位选择 、地域形成、工业化城
市化、产业转移) 区域特征分析
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长成了乔木呢?
29
我们要探讨留给学生地理思想和方法,要用学科思想方法支撑高 中地理教学
1.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 2.系统思想 3.尺度思想 4.人地关系思想 5.因地制宜思想 6.区位论思想 7.普遍性与特殊性思想
30
• 微专题 干旱河谷与潮湿河谷导学案截图
31
提纲
1
专题规划
2
专题设计
3
专题实施
11
• 曾几何时,还是人人QQ的年代,转眼现在是人人微信的年 代。
• 微信支付月活跃账户、日均支付交易笔数,都超过了6亿 !这个数字还在风速的发展,衣食住行娱乐消遣等都能在 微信找到。微信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 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微博
• 微专题 正在改变我们的复习。
• 简单就是高效 合适就是最好
40
以高考题为素材设置任务
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 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 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
任务一:文字材料中涉及到了哪些地理要素?试用图示表达它们之间
的关系。
41
以高考题为素材设置任务
——积累阶段 第二轮:抓提高;把几个月的复习积累转化为卷面成绩, 目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滚动提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河流流向判断(共19张PPT)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之河流流向判断(共19张PPT)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向东
7
四、根 据城市 的合理 规划图 判定
城市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 的位置关系,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酒 厂、食品厂等)应位于居民区上游地区;产生水污 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应位于居民区下游 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的上游等。
4
时令河: 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5
三、根据 湖泊或水 库上下游 的水位变
化曲线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所以湖泊或 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 曲线的起伏较小。
6
针对性练习某校学生在一场暴雨后,对该县城附近的河流进行考察 (路线如图)。据此回下题
(1)图中河流总体流向为( C )
1
一、 根据 等高 线的 弯曲 况
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 的流向,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2
针对性练习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
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4-6
题。
4.右图中a河流干流的流向为_自__东_北_向__西_南;流b河流
16
• 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
(3)下列图中,最能反映上图中P湖泊与其入湖河流的水体运动方式的是
17
18
19
九、 根据 等潜 水位 线判 断
13
14
• 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位于南半球 B.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沿岸海域有寒流经过 D.图中河谷横剖面从中心向两侧岩层越
来越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融湖微专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热融湖微专题
10
四、热融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互作用机制
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冻土融化,地表土壤和覆盖物(土壤或植被)失去支撑, 形成热融滑塌; 热融滑塌使下部冻土出露地表,接受光照和热量增加,微生物加速有机碳 分解,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或冻土蓄闭的二氧化碳逸出); 热融滑塌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温室气体吸收减少,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11
7
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
多年冻土掩埋了数千年或上万年的植物和动物残骸,研究表明,其蕴 藏的碳含量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的两倍多。这些碳以固态形式被封存在土 里。但一旦气候变暖,多年冻土就会融化,封存的有机碳被分解成二氧化 碳或甲烷,释放到大气中,加速气候变暖。
北极苔原地区的湖泊正冒着“甲烷气泡”
俄罗斯西伯利亚再现神秘巨坑(甲烷爆炸)
容重以及土壤养分都发生了强烈改变
5
②对大气圈的影响:
热融湖演化过程中,积累在
冻土层中的有机物分解释放
出甲烷等温室气体,使湖塘
出现冒泡的现象。当湖面冰
封时,一个个气泡被冻Hale Waihona Puke 在透明的冰层中,出现与“气
泡湖”相同的景观。 有研究表明,热融湖加快了 冻土的融化速度,使土壤中 储存的碳大量释放,加剧了 全球变暖。
12
13
14
近年来,在多年冻土地区局部出现一些
湖泊,被称为热融湖。通常冻土中储存
着有机碳,冻土融化后,土壤中的微生
物会将有机碳降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
碳等气体。根据材料,回答1-3题
D 1.最可能见到该类湖泊的地区是
A.西欧平原
B.东非高原
C.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C 2、关于热融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
热融湖

2023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2023届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

甲 30°W 5:00
乙 75°E 1?2:00
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时间是
A
A.24日2时52分
B.24日2时08分
C.23日3时08分
D.22日2时52分
103°W 5月23日12:00
120°E 5月2?4日2:52
(103+120)/15=14余13°
下图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计算公式为: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注意: 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2.日期变更
(1)图示日期变更
165°W
120°E
180°
昨天 今天 3月18日0:00
3月18日9:00
今天 昨天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 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 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 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思维导图
核心点1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地方时与区时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已知甲地(30°W)地方时为5时,求乙地(75°E)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①按格式写出已知条件 ②求出两地经度差 ③求出两地时间差 ④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求出所求时间
3.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D
A.1/4
B.1/3
C.1/2
D.3/4
6月22日12:00+14=6月23日2:00
90°E
120°E 6月23日
6月23日0:00 6月23日2:00
180°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 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 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 6:00 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湖泊(课堂PPT)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湖泊(课堂PPT)

(2)湖中生物作用强烈 营养元素 (N,P)在湖水、生物体、底质中循环, 各地的淡水湖泊都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 化的趋势。其中以云南的滇池最为典型。 (3)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 随着水深的增加,溶解氧的含量降低, CO2的含量增加。在湖水停滞区域,会形 成局部还原环境,以致湖水中游离氧消 失,出现H2S,CH4类气体。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5分)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 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 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湖泊的特征
考向三:湖泊的效益或价值
生态 效益
湖泊 的效 益或 经济 价值 效益
科考 价值
调节气候 调节径流 减轻洪涝 美化环境 净化污染物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提供淡水
湖泊的水文特征 11、贝加尔湖( )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12、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湖泊对气候的影响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 2011年山东卷)26(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提供的是考察 路线(R地 旧金山 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
自然:气候变暖、蒸发旺盛;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注人湖泊的河流两岸引水灌溉,使入湖
人为:水量减少 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泥沙在湖区淤积
围湖造田
2013年高考地理(海南卷)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PPT课件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PPT课件

中国交通图
中国地形图 中国气候图 中国河湖图
中国农业图 中国工业图 人口城市图
中国资源图
中国分区图
h
38
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
h
39
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1)正确处理必修3教材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2)准确把握必修3教材的思维方式
从必修3教材的知识体系看思维方式
必 •• 区区域域地环境理与环发境展与人类活动
3.水源充足,便 于灌溉
2.地形平坦适 季风水田农业
宜耕作
主要分布在亚
洲季风区
4.冲积平原 土壤肥沃
6.人们长期 种植经验和
5.充足的劳动力为水 稻生产提供了可能
生活习惯
h
32
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式 (1)正确处理必修3教材与初中教材的关系
• 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 • 高三复习的重点应是选择其中典型地理现象或 典型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 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 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49
结构型统计图表—— 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

正 三
形 图

坐 标 图
累 加 百










h
50
相关型统计图表—— 点状图 属性型统计图表—— 气泡图
点状图
气泡图
h
51
组合型统计图表
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h
52
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 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
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
22、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

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
第一节:地理概述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现象,涵盖了广
泛的内容。

在高三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第二轮专题是进一步深入了解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案例和实践。

第二节:自然地理
在自然地理方面,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地球的物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这包括地球的结构、板块构造和地质运动等地球内部现象,以及大气、水文和地貌等地球表面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形成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三节:人文地理
而在人文地理方面,我们将关注地球上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人地
关系。

人类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相应
的影响,并形成不同的地理格局。

通过了解人文地理的内容,我们可
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案例分析和实践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案例的分析和实践是
密不可分的。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
问题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实际应用意义。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如地质考察、景观观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结语
高三地理学科的第二轮专题,是地理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理学科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1/9
例题2: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 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 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地球运动的高考试题,选取的情境主要是图像情 境,题型主要是选择题,题量平均2-3题,分值约占 10%。 2021/1/9
考纲要求:
1.地球自转、公转的 方向、速 度、周期 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 运动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021/1/9
知识归纳整合构建框架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2.黄赤交角
2021/1/9
(1)点拨:图中范围内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 大约为赤道处的一半,且自南向北减小, 说明位于北半球,即纬度在北纬60度附近。 答案:A
(2)点拨:地球自转线速度取决于圆周运动 的周长,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高度大, 运动周长增大,速度增大。 答案:A
2021/1/9
例题3:某日酒泉昼长11时20分,西 昌昼长11时40分。某航天专家上午11 时乘飞机从酒泉到西昌参观“嫦娥一 号”卫星发射,途中飞行3小时。据此 和下图分析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 为:
2021/1/9
点拨:(1)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都是距离直射点最近的一天,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 大值。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即从夏至到秋分,北半 球为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为雨季,长江径流季节变化正值汛期 ,而亚平宁半岛南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干季节。
1.光照图上的时间信息 2.某地区纬度的计算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5.影子问题
2021/1/9
强化专练巩固
目标与要求:
1.能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能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3.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021/1/9
答题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要看清题干表述 2、要读懂题干含义 3、要解读图表信息 4、要巧除干扰选项
A.11时40分 B.14时30分 C.11时30分 D.11时24分 2021/1/9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周期中的太阳
日。航天专家该日经历的昼长主要是在西昌 经历的,如果航天专家没有运动,在西昌经 历的一天为24小时,白天为11时40分,现在 他一方面随地球自转,一方面顺着地球自转 方向运动,感觉一天时间应该比实际周期短 ,而且发生运动时间在11点以后的3小时范围 内,应该在白天,所以短的时间是在白天范 围,短的时间为从东经98度到东经102度的 经度差所消耗的时间,为16分钟,即航天专 家感觉一天的白天时间为: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021/1/9
盐池高级中学 温书
地球运动是高考复习中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
命题的重中之重,成为体现地理高考试题难度的重要 知识点。有关此内容的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求 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奇。在每年的高考文综卷、高 考地理卷中出现了不少好题,令人耳目一新。但此类 试题整体难度偏大,有些太过抽象,让考生无所适从 ,不知如何复习。可以说,该部分内容复习难度大, 花费时间多,高考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 做题时找不对思路,对于地球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掌 握不扎实。规律运用不合理,知识迁移能力和空间想 象力有限,看不懂图,读不出地图中的隐含信息等造 成的。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直射点位于赤道,全 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数值相等,差值为0。由于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上气 压带风带也向南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即冬至日,北极圈为极 夜,昼长为0,赤道昼长为12小时,所以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 上短12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半球为冬季, 热带季风风向为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北部沿岸海水向西流动, 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 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 答案:(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汛(洪水);炎热干燥
2021/1/9
2021/1/9
(1)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 自传
赤道面
地球 公转
黄道面
夹角 2的 造 周年回 引 成 归运动 起
正午太阳高 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短 的变化
2021/1/9
(2)图示:
• 黄赤交角
2021/1/9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知识点分析说明
二、综合题 1、要细审题 2、要查信息 3、要勤迁移 4、要善表达
2021/1/9
例题1:一艘轮船从圣弗朗西斯科返 回上海,船员们在甲板上观测前一天 正午到后一天正午的时间间隔是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恒星日稍短些 D.比一个太阳日稍长些
2021/1/9
点拨:
如果没有相对运动,地球上 观察连续两次正午的时间间隔应为 一个太阳日,如果物体顺着地球运 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次观测正午 的时间间隔小于24小时,如果物体 逆着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其连续两 次观测正午的时间间隔大于24小时。 答案:D
11时40分-16分=11时24分。
答案:D
2021/1/9
例题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
(1)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的这一天,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之中最大值 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点从A点移至B点期间,长江径流季 节变化正值_________期,亚平宁半岛南部气候特点为_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的这一天,北极圈与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数 值相差_________度。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至C点期间,地球上气压带风带向 _________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昼长时间北极圈比赤道上___________ (多 或少几小时)小时。太阳直射点从C点移至D点期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 流呈___________方向流动,北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全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