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国首次“国考” 一份试卷三人打分

合集下载

国民政府首届高等文官考试

国民政府首届高等文官考试

国民政府首届高等文官考试■王贞虎1931年7月,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考试在南京举行,这也是五院制政府成立后举办的第一次考试,也俗称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

当时,考试院长戴季陶新任主考官兼典试委员会委员长,并声称为亲历考验,自任第一届考试的主考官,今生决不再任第二次。

考选委员会委员长邵元冲任襄试处主任。

考试种类分为普通行政、财务行政、教育行政、警察行政人员考试以及外交官、领事官考试等5种。

应考资格以国内外大学毕业生为主,又在各省、区及特别市先期举行检定考试。

报名开始后,戴季陶与监察院长于右任商定,本届首选,将建议政府耀任监察院监察委员,以示奖掖英才,对开科状元破格任用,此事经考试院秘书长陈大齐向报界公开宣布,一时消息传遍全国。

那时监察委员名额不过30 人左右,各省市应考人得讯,群思奋其才智,在大比中争夺大魁。

考试分两批举行,第一批普通行政人员考试,占应考人半数以上。

其他4种为第二批,两批总数一万数千人。

闹场设在南京八府塘,采肩闲制。

上自主考官,下至工作人员,全体锁闹一月。

肩闹后,曾发生一小小插曲。

其俄文襄试委员的外籍夫人,因事前往闹中探望丈夫,被司阁人阻止吃了一个闭门羹,修函亦遭退回。

事后,她上书戴季陶,指责肩闹制不信任阅卷委员,蔑视彼等人格。

以后第二届高等考试改采用半肩闹制,入闹人在锁闹期间可返家3次。

第三届起废止了肩阁制。

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笔试科目为国文、中山遗教、宪法、财政学、经济学、民法、刑法,中国近代史、外文、国际公法等。

试卷弥封分两次开拆。

第一次开拆号码,核算分数。

考试取录名额,未有预定。

各科成绩,典试委员会原来决定,一律平均计算,由于考试命题和评分标准偏高,一万数千名国内外大学毕业生,仅有50名左右合格。

典委会重又决定,把国文和中山遗教两门百分比略为提高,然后试卷二次开拆弥封,填对姓名,先发初榜,共取录100人。

在弥封未开拆前,已故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朱雷章的中国近代史试卷评得满分(全场其他各科试卷,未有满分成例),曾引起典试委员会的重视和闹场的轰动。

民国时如何高考?全国统考试题简单

民国时如何高考?全国统考试题简单

民国时如何高考?全国统考试题简单中国高考始于1902年,60分为及格分的规定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1938年,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因为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受到大家的欢迎。

今天的我们回头看民国会想:民国高考试题是什么内容,难不难?参战者是全国所有高三(包括高四、高五)毕业生,作战武器包括但不限于:试卷、钢笔、计算器、小抄……凡战争均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这场战争也不例外。

胜利者将在9月份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读书,失败者———我就不说了。

我现在想说的是民国时期的高考。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考,是在1902年10月14日进行的。

当时,经过一段时期的筹备之后,京师大学堂准备正式举行招生考试。

生源从哪里来呢?还得向各省求助。

京师大学堂为了招到最好的学生,向全国各省督抚发出了通知,要求他们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

督抚们也很配合,先是在本地进行选拔,择优录取。

这相当于初试。

初试之后,把优秀学生送到北京,参加京师大学堂组织的统一考试,这就算复试了。

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好几年,这次考试就全面向西方靠拢,采用百分制评定考生成绩,以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

大家记住了,中国以60分为及格分数,是在1902年开始的。

坚持了三年的全国性高考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经参阅了一些资料,很多都谈到民国没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统一的全国性高考是在1949年之后才有的。

这种说法有误。

其实,民国时期也曾经有统一的全国性高考。

跟现在的高考大同小异,也是按计划招生,也分文理科,只不过时间比较短,只存在了短短三年。

1938年,教育部设立了全国统一招生委员会,负责全国统一高考。

委员会负责制定招生简章;命题阅卷及出台录取标准;制定及颁布试题;复核成绩;决定及分配录取学生。

同时,它还负责研究招生制度的改进及其他相关事宜。

同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

全国统一高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道理很简单,相对于高校自主招生来说,它更公平。

相对于用八股文考试的科举来说,它更科学。

民国公务员考试淘汰率非常高

民国公务员考试淘汰率非常高

【大历史】民国“公务员”考试淘汰率97%2014年度“国考”24日开启,110余万人走进考场,实际竞争比例接近59:1。

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并非新中国独有现象,早在1931年,当时的“公务员”考试,全国近3000人报名,但最后仅录取100人,淘汰率高达97%。

<全国仅南京设考点>1931年7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举行了轰动一时的第一届高等考试,也就是首届公务员考试。

因为只有南京有考点,因此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赶考。

当年的这场考试共有近3000人报名,平均每天有四五百人报名。

因为人多,原定7月5日报名结束,后来又延长了5日。

考试院规定“大学毕业,均可应考”,即在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毕业的拿有毕业证书的大学生都能考。

不过,当年的报考程序要比现在复杂得多,要经过报名、体检、资格审查等。

<一连7天4点进考场>据记载,当年的那场考试从7月15日一直考到7月21日,每天早上4点齐集听候点名领卷入场,迟到就不能进了,然后6点开考,每门考3小时,一天考两门,在考场内每天要坐上6小时,一连7天如此。

考试内容更是复杂,比如普通行政人员,要考12门,包括国文、民法、刑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财政学、劳工法等;外交官领事官还有专业科测试,要考英语或法语。

除了笔试,还有口试,考生要进行两次或一次专题演说,每次以15分钟为限,目的是测试这些人的口才、态度和担任管理、领导工作的才能和经验。

<出题人被关两个月>典试委员负责命题、阅卷等工作,由国民政府聘请,大部分是当时的名流学者,他们的名单事先是绝对保密的。

各委员接到国民政府聘书,宣誓就职后,南京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自将命题的场所加锁,并用盖有考试院大印的红纸封条加封。

厨师和工作人员也要与外界隔离,任何公私函电禁止投递。

考试结束后,戴季陶会亲自启封开锁,将这些关了两个月的出题人放出来。

由于考试内容偏难和评分标准偏高,最终及格的只有40人。

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

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

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12期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始筹备考试院。

1930年1月6日,国民政府考试院正式成立。

考试院依法独立行使考试、铨叙之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构之干预,负责各类公职人员考试及各级公务员管理。

经过准備,直到1931年7月第一届公务员考试才正式拉开序幕。

民国公务员考试什么样民国时期公务员的任用分为特任、简任、荐任、委任4个官阶。

特任是由国民政府主席特令任命的公务员,如中央各部部长;简任是国民政府主席或行政院长任命的公务员;荐任是由主管机关荐请总统任命的公务员;委任是由各机关依法任命的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主要是后两类。

考试分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

高等考试的主要对象是大学毕业生,通过考试后将列为“荐任”职的公务员。

普通考试招录的是高中毕业生,通过考试将作为“委任”职使用的公务员。

抗战以前,高等考试每两年举行一次。

1933年为第二届,1935年为第三届,1936年,因为“委员长”50岁大庆,作为“祝寿大典”安排之一,举行一次临时国考,一般称为第四届。

抗战爆发以后,于1939年在重庆继续举行国考,称为第五届。

此后不定期举行,至1946年底,共举行24次,有31791人报考,及格人数3409人,及格率10.72%。

第一届公务员考试,盛况空前。

据统计,当年的这场考试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赶考,共有2070人报名,以江苏、湖南两地为多。

民国时期公务员考试对科目的确定只是根据时局而定,未发现有完整的考试大纲和要求。

初试(笔试)及格后,即送入中央政治学校高等科训练6个月,经过再试即毕业考试,及格后分发任用。

难度最大的是外交官领事官考试,要考国父遗嘱(政治)、国文(论文及公文)、中外历史及地理、宪法、外文(中俄文互译)、俄文作文、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中外国际条约、国际关系与国际贸易等10门。

当时最热门的外语不是英语,而是俄语。

除了笔试、面试,还有半年实习期,合格后才能录用,由政府派遣出国到使馆工作。

民国考试:评卷很灵活

民国考试:评卷很灵活

想 而 知 ,作文 满 分 是 1 0 0分 ,阅卷 老师 给这
份卷 子批 了 4 0分 。
考试 结 束 后 ,严 复 在 检查 卷 子 时 ,注意
到 了这篇 4 0分 的 作 文 。 严 复 从 头 到 尾 仔 细 看 了一 遍 ,兴 奋 得 连 声 赞 叹 , 因 为 他 觉 得 王 恺 銮 有 自 己 的 思 想 ,这 一 点 十分 难 能 可 贵 。 于 是 ,他 在 考 卷 上 亲 笔 改 动 了 几 个 字 ,并 把 王 恺銮 叫来 , 仔 细 询 问 了一 番 , 给予热情 的鼓励 , 并 自掏 腰 包 当场 奖 励 了 王 恺 銮 l 0块 银 元 。那 位 评 卷 老 师 见 此 情 形 ,连 忙 把 考 卷 上 的 4 0 分
可 。可是 ,有 一个 叫 王恺 銮 的 学生 ,却 对 张 巡 的所 作 所 为 产 生 了 不 同 的 想 法 ,认 为 张
2 0 1 5年第 2期 ・文史博览 ・57
史 鉴 /S HI J I A N
军 情 的 ,钱 穆 对 这 个 问 题 一 直 很 感 兴 趣 ,此 前 曾 读 过 很 多 这 方 面 的 资 料 ,所 以看 到 这 道 题 之 后 ,便 情 不 自禁 地 开 始 答 题 , 而 且 不 是
励 ,这 种 灵 活 的 评 判 方 式 ,无 疑 给 了学 子 们
自由发挥 的空间 ,更有 利于他们 自由地成 长 。
题 写 了 长 长 的 批 语 ,对 钱 穆 的 答 案 给 予 了 高 度 肯定 , 同 时 也 指 出 了其 中 的 不 足 之 处 , 最后 , 给出 了 7 5 分 的 成 绩 ,使 钱 穆 仅 凭 一 道 题 就 及
格了。
“ 为 了答 题 而答 题 ” ,完 全是 兴之 所 至 ,洋 洋

民国初年的公务员考试

民国初年的公务员考试

民国初年的公务员考试
倪杰孔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即对通过考选创建现代选官制度提出了具
体构想和措施。

1912年2月13日,内务部请速颁官员试验(考试)令,孙中山
次日即批日:“该部所请,诚为当今急务,应侯令行法制局,将文官试验编纂草案,咨文参议院议决后,即日颁布施行。

”2月28日,孙中山咨请参议院议决《文官
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
【总页数】1页(P42-42)
【作者】倪杰孔
【作者单位】福建连江一中,35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30.3
【相关文献】
1.基于公务员考试热调查的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
2.关于公务员招录考试的改革设想——公务员招录考试有关问题的思考
3.关于公务员招录考试的改革设想——公务员招录考试有关问题的思考
4.挑战2019年公务员考试题年公务员考试
题5.关于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数据化分析——评《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国时期县长考核奖惩制度浅谈

民国时期县长考核奖惩制度浅谈

民国时期县长考核奖惩制度浅谈摘要:国民政府时期,为了解决省、县二级地方体制所导致的政令不通、权力不集中,国民政府逐步建立起针对县长的考核奖惩制度,加强对县长的监督管理。

奖惩考核制度以时间为界限分为年考、三年考成和平时考核。

三种考核奖惩在国民政府时期的地方基层政治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在当时政治腐败的社会大环境下,县长作为一个下层官阶,很大程度上也是身不由己频繁更动。

这就使得民国时期的县长奖惩制度最终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随南京国民政府的灭亡而消逝。

关键词:民国时期;县长;考核奖惩制度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始终实行省、县二级制。

省设置省政府,接受中央领导,综合办理全省的政务;县设置县政府,接受省政府的领导,综合办理全县的政务。

然而在切实的实行当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历史上所有二级地方体制共同的问题:一级地方行政机关下所设置的二级行政机关数量太多,从而管理不过来,“而出任县长者,辄存阳奉阴违、蒙蔽取巧之心”,[1]任何政令都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

这种问题在遇到战事、各种大规模变革时尤为突出。

在此情况下,国民政府就十分重视对县长的监督管理,建立起了针对县长的考核奖惩制度。

一、考核奖惩分类1935年7月,民国政府颁布了修正后的《公务员考绩法》,规定公务员考核分为年考和总考两种。

年考就是以一年为时间段,考核每一年成绩;总考就是考核三年的成绩。

1945年10月,民国政府又颁布了《公务员考绩条例》,规定公务员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

这些法律法规都适用于县长。

也就是说,民国时期的考核基本分为平时考核、年考、三年总考三种,而三种考核无论是考核内容还是考核方式,都各有千秋,施行起来也各有利弊。

二、考核奖惩内容(一)年考1935年11月,民国政府颁布《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规定公务员考核奖励分为升等、晋级、记功三种;考核惩处分为解职、降级、记过三等。

年考是三种考核形式里实行最为普遍的,他的考核方式是将成绩分分为几种等级,分别给与奖惩。

民国时期公务员考试都考些什么

民国时期公务员考试都考些什么
>>>古代吏治
主持人院芜影
民国时期公务员考试都考些什么
因黄金生
考前两个月开始报名 1930 年 1 月 6 日 袁国 民 政 府 考 试 院 正 式 成 立 遥 1931 年 7 月 袁第 一 届 公 务 员 考试正式拉开序幕遥 民国时期公务员的任用分为特任尧 简 任 尧荐 任 尧委 任 四 个 官 阶 遥 特 任 是 由 国 民 政 府 主 席 特 令 任 命 的 公 务 员 袁如 中 央 各 部 部 长 曰简 任 是 国 民 政 府 主 席 或 行 政 院 长 任 命 的 公 务 员 曰荐 任 是 由 主 管 机 关 荐 请 总 统 任 命 的 公 务 员 曰委 任 是 由 各 机 关 依 法 任 命 的 公 务 员 遥公 务 员 考 试 录 用 的 主 要 是 后 两 类 遥考 试 分 高 等 考 试 和 普 通 考 试 两 种 遥高 等 考 试 的 主 要 对 象 是 大 学 毕 业 生 袁通 过 考 试 后 将 列 为 野荐 任 冶职 的 公 务 员 遥普 通 考 试 招 录 的 是 高 中 毕 业 生 袁通 过 考 试 将 作 为 野委 任 冶职 使 用 的 公 务员遥 参加过第一届公务员考试的司其 仁 回 忆 袁考 生 先 要 在 考 前 两 个 月 开 始 报
第 二 届 依 然 采 用 扃 闱 制 遥此 后 袁 扃 闱 就 不 再 严 格 袁后 来 根 本 废 除 遥
考 完 就 是 阅 卷 遥各 科 试 卷 分 数 都 已 评 阅 定 分 以 后 袁再 由 典 试 委 员 长 召 集 典 试 委 员 集 体 审 阅 一 次 袁才 作 为 最 后评定的分数遥
委 员 中 如 有 生 病 者 袁特 约 医 师 进 闱 看 病 袁亦 有 警 卫 人 员 监 视 遥 第 一 届 公 务 员 考 试 时 袁警 卫 处 长 吴 思 豫 袁执 法 极 严 遥 有 个 典 试 委 员 在 入 闱 后 袁家 中 来 电 说 是 家 中 有 人 病 危 袁这 封 急 电 却 被 警 卫 处 留 置 袁到 出 闱 时 才 交 给 他 袁但 病 者 已 经 亡 故 遥襄 试 委 员 于 能 模 入 闱 后 袁他 的 老 婆 是 一 个 法 国 人 袁前 来 看 望 丈 夫 袁吃 了 个 闭 门 羹 袁她 怀 疑 丈 夫 是 被 逮 捕 了 袁到 考 试 院 大 吵大闹遥

“国考”在民国

“国考”在民国

“国考”在民国作者:揭春雁来源:《赢未来》2012年第12期考试权崛起十六世纪中期,来华的欧洲传教士克鲁兹把科举取士制度介绍到欧洲。

十九世纪,英国建立了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后形成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等演说中赞扬科举制度,他说:“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在这种观点的支持下,再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一套有别于以往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建立了起来。

1928年10月8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颁布,确立了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考试院与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检察院并列组成五院,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作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铨叙事宜(铨叙,指旧时政府审查官员的资历,确定级别、职位)。

所有公务员必须依法律,经考试院的考选、铨叙,方得任用。

”首任考试院院长由戴季陶担任。

有了权力制衡的因素,考试权便有可能从某一个人或极少数人的意志之下独立出来。

民国“国考”的四个创举1931年7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第一次公务员高等考试,历时七天。

报考者一般须具有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此外还需要两名现任公务员推荐,否则就难以通过审核。

考试包括五类:普通行政人员考试、财政行政人员考试、教育行政人员考试、外交官领事官考试和警察行政人员考试。

考试的内容则相当庞杂,如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科目就包括国文、党义、民法、刑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等12门。

每天早上4点,考生就得赶到指定地点等候点名,6点开考后,迟到就不能入场,每门考试历时3小时。

可见,考公务员不仅是个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

据民国《中央日报》记载,第一次公务员高等考试报名踊跃,盛况空前。

有的考生从江西、湖南等地乘轮船到南京,到岸后连住的地方都没定,就赶紧先去报名。

原定于7月5日截止报名,后来又延长了5天。

监考严过科举 院长钦点状元 民国的公务员考试

监考严过科举 院长钦点状元 民国的公务员考试

年1 月 6日 , 国 民 政 府 考 试 院 正 式 成
@ /1 9 4 8年 6月, 新任考试院院长张伯 苓( 左一 ) 、 副院长贾景德( 右一 ) 与前任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在一起
行政 人员 5 类 ; 第 十 六 届 考 试 设 置 最
权 的人 、 亏 空 公 款 的 人 、曾经 因 为 赃 私案件被处 罚的人 、 吸 食 鸦 片 或 代 用
/国民政 府考试 院西 大 门为七开间 中国传统 牌坊式建 筑, 牌坊中额上有戴季陶书写的 “ 选贤任 能” 四字 , 地址 位于现南京市政府机关大院 , 照片来 自中国科举博物馆
监考严过科举 院长钦点状元 民国的公务员考试
文 f 黄金生
由 I
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 0 l 8

政院 新闻 局《 考 试 院 成 立 后 历 年 考 选 情形 》 , 转 引 自朱 玉 宝 《 民 同 时 期 的 公
务员考试制度 》 )
届 公 务员 考 试 , 就 曾掀 起 “ 考 公 务
员。 公 务 员 考 试 录 用 的 主 要 是后 两类 。 考 试 分 高 等 考 试 和 普 通 考 试 两 种 。高
等考试 的主 耍对象 是大 学毕 业生 , 通 过考试 后将列 为 “ 荐任 ” 职 的公务 员。
员热” 。 本 文 就 来 同颐 一 下 民 国 时 期 的 “ 国考 ” 是怎 么考 的 。
1 9 3 1 年 第 一届 开 考 时 , 高 等 考 试
设 置 普 通 行 政 人 员 、财 务 行 政 人 员 、 教育 行政 人 员 、 外 交官 领事 官 、 警 察
行, 每 年 至 少 一 次 。至 1 9 4 6年 底 ,共

民国首次公务员考试

民国首次公务员考试

民国首次公务员考试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30日浏览量:44 [打印]
1931年7月15日,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了第一次公务员高等考试,分为5种:普通行政人员考试、财政行政人员考试、教育行政人员考试、外交官领事官考试、警察行政人员考试。

从7月15日一直考到7月21日,长达一个星期。

考试内容十分庞杂,如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科目就包括:国文、党义、民法、刑法、行政法、财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等有12门之多。

据统计,这次考试共有1872人参加,考生以江苏、湖南为最多。

最后计算总成绩的方式是:一试占40%,二试占40%,三试(面试)占20%。

由于教育水平落后、考试内容偏难、偏繁等原因,这次公务员考试中通过笔试的人数少得可怜,笔试淘汰率高达94.8%,实际及格人数仅为30余人。

最后,戴季陶院长只好亲自向国民政府申请,给考生普遍加10分,才勉强录取足额100人。

面试虽然只占总成绩的20%,而且淘汰率仅为1.1%,但面试的表现很重要,有时甚至可以扭转乾坤。

如外交官、领事官科目应考人冯至海说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口试后,成绩由倒数第二名被提为第三名,并内定为某国大使馆的重要职务。

而原笔试成绩第一名的李铁铮,面试后却只任用为英国大使馆的三等秘书。

(摘编自《秘书之友》2012年第4期张佳/文)。

民国公务员不好考

民国公务员不好考

龙源期刊网
民国公务员不好考
作者:问道无为
来源:《百家讲坛》2015年第18期
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于1931年7月举行了首次“高等考试”,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政府行政部门之中。

第一届“公务员考试”轰动一时,虽然最终只录取100人,但吸引了全国各地约两千人报名。

从1936年开始,除南京外,增设北平、沈阳、广州三个分考点,考试时间长达一个星期,分为普通行政人员考试、财务行政人员考试、教育行政人员考试、外交官领事官考试、警察行政人员考试五种。

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外交官领事官考试。

不过,当时最热门的外语不是英语,而是俄语。

考生除了笔试、面试,还必须通过半年的实习期,合格后才能被录用,由政府派遣出国到使馆工作。

现在公务员考试,被录取后便可上岗,民国时期则要等出现空缺才补人。

当年参加第一届高等考试及格的四人虽被录取,但由于没有空岗,只能等着。

一直到1935年4月,才有空岗,这四人才去上班,而这时,南京市市长已换人。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及答案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及答案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 民国前期高考制度开始于哪一年?A. 1912年B. 1915年C. 1922年D. 1928年答案:A2. 民国前期的高考主要考察哪些科目?A. 语文、数学、英语B. 语文、历史、地理C. 语文、数学、物理D. 语文、数学、化学答案:B3. 民国前期高考的录取比例大约是多少?A. 1:10B. 1:20C. 1:30D. 1:50答案:C4.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哪门科目的题目数量最多?A. 语文B. 数学C. 历史D. 地理答案:A5. 民国前期高考中,哪一门科目的考试时间最长?A. 语文B. 数学C. 历史D. 地理答案:A6.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以下哪一项是常见的题型?A. 选择题B. 填空题C. 简答题D. 论述题答案:D7.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以下哪一项是常见的评分标准?A. 满分100分B. 满分120分C. 满分150分D. 满分200分答案:A8.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以下哪一项是常见的考试形式?A. 开卷考试B. 闭卷考试C. 口试D. 实验操作答案:B9.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以下哪一项是常见的考试内容?A. 经典文学B. 现代文学C. 古典诗词D. 现代诗词答案:A10.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以下哪一项是常见的考试目的?A. 选拔人才B. 培养兴趣C. 测试知识D. 考察技能答案:A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1. 民国前期高考的考试时间通常安排在每年的______月份。

答案:62.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语文科目的作文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写一篇不少于______字的文章。

答案:8003.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数学科目的计算题通常要求考生计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______位的答案。

答案:24. 民国前期高考试题中,历史科目的题目通常涉及______年以前的中国历史。

民国首次公务员考试

民国首次公务员考试

担两个箢篼,也就是带绊的小土簸箕和镢头钯子。

土匠的工钱,有的是包工,如挖一所窑院或打一孔窑多少钱,也有的是按开挖土坑的体积计算考场分配表则显示,考点设在当时位体育馆以及南京中学第一院,也考试不仅是个脑力活,还是个体力活。

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科目就有包括国文、民法、刑法、行政每天早上4点,考生得赶到
者中没有一名女性值得一提的是及格,次年可以免除已经合格的一试面试(但只有一次机会考试)。

曾经有一名湖北考生周世万报考教育行政人员,就是在次年的面试中合格而被录用的民国首次公务员考试
两位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
70。

国民政府首届高等考试

国民政府首届高等考试

国民政府首届高等考试考试院旧址,现为南京市多个机构办公地点1930年1月6日,考试院成立,戴季陶任院长原载:《文史月刊》2007年第5期作者:杨乐生1931年7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届高等考试(俗称高等文官考试)。

第一届高等考试为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总理遗教试行五权制度后行使考试权之创举,国民政府称之为“国家第一次抡材大典”。

国民政府为举行考试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

1929年8月公布《考试法》,《考试法》规定,应高等考试之资格为:“一、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二、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三、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历,经检定考试及格者;四、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五、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

”其法还规定考试“以国文及中国国民党党义为第一试,分科考试为第二试,及成绩审查为第三试”。

1930年1月6日考试院正式成立,戴季陶任院长。

先后制定了各单项高等考试条例,是年12月公布了《考试法施行细则》。

1931年2月和4月先举行了复核考试和检定考试。

4月16日,考试院公布了高等考试的考试种类、报名和考试日期,共分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及警察行政人员5种。

考试设典试委员会、监试委员、襄试处。

国民政府特派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任主考官兼典试委员会委员长,考试院秘书长陈大齐任典试委员会秘书长,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委员长邵元冲任襄试处主任。

典试委员会委员有陈大齐、刘光华、胡仁源、张默君(女)、饶炎、黄序鹓、陈长蘅、谢健、冒广生、黄镇磐、黄慕松、戴修骏,他们均为学界和社会知名人士。

经资格审查结果,5种考试应考者共有2177人,其中大学毕业者1202人,专门毕业者564人,曾任委任官吏3年以上者200人,军警毕业者145人,检定及格者46人,专门资格审查及格者20人。

报考普通行政人员的1167人,警察行政人员的494人,财务行政人员的263人,教育行政人员的148人,外交官、领事官的105人。

民国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民国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民国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一、政治理论题1. 列举三个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思想家,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主要思想。

答案: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追求国家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幸福;陈独秀,倡导马克思主义,提倡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主张统一的国家体制和现代化。

2. 民国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交替进行,请简述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答案:国共两党在早期曾有合作,共同推翻了清朝政权。

然而,由于意识形态、权力分享等方面的差异,两党逐渐产生分歧。

主要原因包括思想意识形态的分歧,如国民党主张三民主义,共产党主张马克思主义;权力分享的分歧,如国共两党对政权的掌控分歧;外部环境的因素,如军阀混战等。

这些分歧最终导致了两党的分裂和内战的爆发。

二、历史常识题1. 请列举三个民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并简要介绍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开创了近代中国历史;北伐战争,加速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共同抗日;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严重摧毁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 在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运动,请简述三个文化运动的名称和主要影响。

答案: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现代化;五四运动,主张民主与科学,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思想多元化;五卅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加强了中国工人与农民阶级的团结。

三、智力题1. 请将以下四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61,309,723,413。

答案:309,413,561,723。

2. 如果甲、乙、丙三人一起完成一项任务需要10天,而甲单独完成同样的任务需要24天,乙单独需要30天,那么丙单独完成同样的任务需要多少天?答案:甲乙丙三人一起完成一项任务的速度为1/10,甲单独完成的速度为1/24,乙单独完成的速度为1/30。

设丙单独完成的速度为x,则有1/24+1/30+1/x=1/10。

解方程得x=20,所以丙单独完成同样的任务需要20天。

大师判分名人故事

大师判分名人故事

大师判分名人故事大师判分名人故事大家都知道“闭卷考试”,然而,却未必知道“离卷判分”。

所谓“离卷判分”也可说是“全闭卷判分”,即完全不看试卷来进行“估分”。

民国初年有几位文化大师,给学生讲课非常认真,但对阅卷判分却觉得无足轻重而随便应付。

显然,他们认为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成绩。

梁启超“估分”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开讲座,亲自指导一研究生研究先秦思想史。

期末考试该生只得了50分。

该生前往请示导师,梁启超随口说:“你的考试卷我根本没看,看考卷既浪费时间,对我也没有帮助,放暑假你准备一下,开学来补考就是了。

”开学后,梁启超在该生补考卷上打了100分,并说:“你的考卷我没看,经过一个暑假复习,你一定考得很好,我也不用再看了。

”钱玄同“印分”钱玄同是五四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化名人,做教授自然有其特有的架子,其中之一即是他从不批改学生们的考卷。

钱玄同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处任教,各校对这位大学者的这一“陋习”虽说无可奈何,但也各有对策。

北京大学为此特意刻了一枚木质图章,刻上“及格”二字。

钱玄同收到考卷后,即直接送到教务室,由教务室统一盖上及格的图章,而后按照各人的名字分别记入学分档案。

北大的.宽容态度,使钱先生对自己的做法愈发得意,竟向外四处推广,及至他到燕京大学兼课时,仍旧照此办理。

不料此番他碰了个钉子:学校方面竟将他送上的未判考卷原样退回。

钱先生登时也来了脾气,毫不退让,将考卷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校方很是生气,警告钱先生,如再次拒绝判卷,将按照校纪对他进行惩罚,扣发相当数额的薪金。

钱先生对此立即作书一封,言道:“判卷恕不能从命,现将薪金全数奉还。

”信内附钞票若干。

黄侃“定分”著名学者黄侃是章太炎的大弟子,与鲁迅、钱玄同等皆同过学。

他在中央大学教授“文学研究法”课程时,就只管讲课,根本不给学生布置作业。

到了期末考试,他是既不肯看学生试卷,又不肯在这试卷上判分——这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不看试卷,又怎么能打分呢?可是,他这种偷奸耍滑的做法在教务处那里行不通——他不判卷子评分数,教务处怎么给学生填成绩册呢?于是一再催促他阅卷判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民国首次“国考”一份试卷三人打分民国“科举”——1931年的高等考试赵子云1931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举行了轰动一时的第一届高等考试,其筹备日期之久,动员人力之广,远远超过了清末“洋进士[注: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

]考试”与北洋政府的“高等文官[注: 高等文官考试是国民政府级别最高的一种文官考试。

抗日战争时期,考试院在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降低考试要求与录取标准的同时,继续推广高等文官考试制度。

]考试”。

开考之际当时的考试院[注: 考试院依据中华民国宪法,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并且是人事行政最高主管机关。

考试院除院本部外,还包括4个所属机关,]院址在南京鸡鸣寺附近,是考试院院长戴季陶[注: 戴季陶(1891-1949),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晚号孝园,原籍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市),生于四川广汉。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国民党的理论家,曾受到孙中山器重。

]利用明代武庙故址扩建而成(今南京市政府)。

整个建筑群都是东方宫殿式,其大门为钢筋水泥三孔门楼,大门中额是“为国求贤”四个大字。

大门内有“向礼亭”,亭内有碑,是在河南出土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石雕文物,有趣的是,考试院门卫不是警察,也不是宪兵,而是身着古典服装,佩带宝剑的武士,考试院内花树掩映,亭榭错落,环境十分幽雅,而且到处题联匾额。

办公大楼题名“宁远楼”,考场题名“明志楼”,阅卷大楼题名“衡鉴楼”,图书馆题名“华林馆”,院长官[注: 1.上级官员﹔上司。

2.众官之长。

多指级别较高的官吏。

3.唐宋时多指县令。

4.官吏的泛称。

-zhangguan]邸则题名“待贤馆”,与“为国求贤”、待贤而“传”语意双关(戴季陶于1925年改名传贤)。

高等考试的主要对象是大学毕业生。

因为当时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很为严重,除了官僚权贵及富商子弟有条件自费留学外,大学生最好的出路,一般是考公费留学或应高等考试。

两者同样要经过激烈竞争,而前者考试门类不固定,录取名额又极少,只有少数注重训练外语和作为留学预备学校的大学毕业生,才有希望成功;而走后一条路,即参加高考录取以后,即取得了做官资格,以后还可以晋升,薪俸收入亦可逐年增加,因此高等考试很能满足那些打算在仕途上奋斗的知识分子的要求。

这次高考由考试院院长戴季陶亲任主考官兼典(主持)试委员长,其中委员则由考试院报请国民政府礼聘,所聘者多为当时国内名流学者。

此外,又聘请襄(协助)试委员十余人(邵元冲任襄试处主任),监试委员十余人,分别成立襄试和监试委员会,委员多系各大学教授或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襄试委员是协助典试委员负责命题、阅卷、评分等工作的,监试委员则负责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的保密、防弊及临场工作。

委员们的名单事先绝对保密,在突然接到国民政府聘书后,各委员们才集中到国民政府举行宣誓就职典礼,先由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派中央委员一人莅临监誓,再由国民政府主席(当时为蒋介石[注: 蒋介石(1887.10.31—1975.4.5),名中正,字介石。

浙江奉化人。

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08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授与委员梅花章和黄缎绶,以示对考官的礼遇与尊敬,然后致训词,勉以秉公取才,为国求贤。

接下来便是入闱仪式了。

严密的扃闱委员们宣誓礼毕,即由考试院长戴季陶及高级官员欢送至“宁远楼”(有说“衡鉴楼”)入闱,入闱仪式很严肃,由考试院正中大门而入,登石级至考试院大礼堂;然后举行茶会,戴季陶捧茶祝贺;再经“天下为公”厅,出厅门即为宁远楼。

委员们相率登楼后,戴季陶即亲自将楼门加锁,并用盖有考试院大印的红纸封条加封,入闱仪式至此结束。

入闱后即扃闱,委员们饮食起居都在宁远楼内,不得与外界有任何来往,包括不同家人通任何音讯,形同禁锢。

当时由此还闹出一个笑话,襄试委员于能模入闱后,他的老婆是一个法国[注: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

]人,因事前往闱中探望丈夫,不料被门卫阻止吃了闭门羹,就改由寄信,谁知又被退回,于是她便认定丈夫被考试院逮捕,曾跑到考试院大吵大闹。

扃闱期,宁远楼内除厨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外,还有请来的中央医院的名医,也都深闭闱中,同样不得与外界接触,宁远楼围墙之外,则有警卫人员日夜巡逻。

这种禁闭式的生活,至少等到两个多月以后,考试完毕,正式发榜之日,才由戴季陶亲自启封开锁,将委员们迎接出闱,参与发榜仪式。

典试委员入闱后,即分科拟定试题,每一科目试题,初拟两道,送典试委员长圈定一题后,密封送院长启封核定;再密封送典试委员长亲自监临缮印。

印好后即分科弥封,由典试委员长保藏,至临试时,送考场分发。

应考人员在每天清晨五时左右即进入考场,由监察委员一人高声点名,另由警卫高举名牌提灯引鱼贯进入考场。

另一监察委员等候在考场门口,察看有无夹带物品,仿佛搜身制度。

考试开始后,每天的试卷封送宁远楼交典试委员长分给典试委员评阅,每一试卷要经过三个委员评阅打分,再将三个委员以拟定的分数加以平均,即为该卷应得的分数。

艰难的角逐考试的科目分为三试,第一试为一般科目,第二试为专业科目,此两试都是笔试,第三试为口试,第一试不及格,不得参加第二试,第二试不及格,不得参加第三试,被淘汰者以第一试为最多,第二试次之,第三试被淘汰者已是少数,笔试试题的题旨要求,难度都很大,应考的数千人中,名列优等者极少。

第一试考试的科目有国文,公文,建国方针,建国大钢,党义,宪法历史,地理[注: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

],政治学,经济学,题义都很深,要联系古今中外,既考书卷知识,又考智略才识,每一试题都可以写成洋洋数万言的著述。

但每一科目试题的考试时间仅有四小时,应试者若非学识丰富,才思敏捷,是很难按时交卷的,成绩一般的大学专科毕业生都不能完满解答。

口试即主考官与考生面对面就座,主考官亲验笔迹,询问姓名,年龄,籍贯,志趣等,每次15分钟,目的在测验考生的口才、态度和担任管理、领导工作的才能与经验。

其评分主要凭仪表谈吐,一般不变动第二试的录取额。

一举成名发榜之日终于到来,院长戴季陶亲自开封[注: 开封市-开封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古代称东京),地处中华民族历史发源地、中国文化摇篮的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

]启锁,迎接典试,襄试委员出闱后,典试委员会发出正榜。

戴季陶、邵元冲携榜张贴在考试院门首。

张贴前,二人执榜微微展开,露出榜首名次姓名、摄影留纪念。

几千人的竞争角逐,结果只有100名考试合格,第一名为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朱雷章。

金榜第一名相当于状元,其姓名由戴季陶亲笔题写,其余为周帮道、胡庆育[注: 广东三水人,生于北京。

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在外交部任国际司科长。

1941年任驻澳大利亚使馆秘书。

]、钱清廉、李铁铮、张亶翔、师莲舫、仲肇湘、罗厚安、薛铨曾、杨君励、董辙等99人。

事后由考试院行文各省区原籍市县政府即时发出公告,俾众周知。

可谓“一举成名天下知”矣。

朱雷章是“交大”全校五名高材生之首,此人自幼聪明颖悟,才思敏捷,仅历史方面而言,13岁即写出了《辽史[注: 《辽史》(元·脱脱等) 撰成于元朝,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

辽史》记载的是辽朝的历史。

]纲目》、《金史[注: 简介金史《金史》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纲鉴》及《西夏史纪要》。

当年10月,他被任命为交通部[注: 概述(一)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执行。

(二)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交通行业统计和信息引导。

]技术厅总工程师,1933年,又由监察院[注: 释义:(1). 唐监察御史的官署名。

(2).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简称察院,清因之。

御史出差在外,其驻节的衙署亦称察院;京师巡城御史称五城察院。

]长于右任[注: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国民党的元老,国际著名书法大师、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

与好友刘觉民等人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提请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任命他与黄少谷,杨谱笙等为监察院委员。

发榜当日晚,考试院正副院长戴季陶、钮永建[注: 钮永建(1870~1965),字惕生,一作铁生,又字孝直,号天心,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出生于上海县马桥镇俞塘1号,父世章,曾任清直隶知县。

]在考试院内“华林馆”设宴宴请全体考试合格人员,特邀全体监试、典试、襄试委员作陪。

席间觥筹交错,颇极一时之盛。

次日,考试院举行授凭典礼,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不在南京,由陈布雷[注: 陈布雷(1890-1948年),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

生于浙江省慈溪县(现属余姚市),才华出众,20多岁就在报界享有盛誉,]代表致祝辞。

然后戴季陶率全体人员谒中山陵,环绕陵寝一周。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100名合格者中竟无一女性,这就使广大女性应考人及少数女性典试、襄试委员,都感到非常失望,在放榜之际,女性考生中,竟有人在阅榜后失声痛哭。

而典试委员邵元冲夫人[注: 不同时代的夫人指代不同的内容。

-furen]张默君也禁不住伏案流泪。

究其原因,一则当时男女同学制不久,大学毕业生中女性比例较小;二则女性应考人在竞争的勇气、临场的镇定和多门学科的普遍应付也往往较男性差些。

随着男女同学制的发展和应试制度的改进,等到1933年第二届“高等考试”时,果然已有女性“攀登龙门”而一举成名。

她们是中央大学法学院毕业的陈自观,另一名是倪光琼。

张默君兴高采烈地将二人接到邵公馆,赠送了两位“女状元”铜尺一对,亲书的中堂两幅,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