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动力系统

合集下载

潜艇的“水下呼吸器——AIP系统

潜艇的“水下呼吸器——AIP系统

潜艇的“水下呼吸器——AIP系统潜艇,一种令人生畏的“沉默杀手”。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战绩,让潜艇成为与航空母舰并驾齐驱的海战利器。

潜艇最大的优势在于深藏水下的隐蔽性,不过潜艇只能短时间地躲在水里,需要经常回到水面上。

而核动力的出现使潜艇拥有了几乎无限的水下续航能力,但占据全世界潜艇总数90%的常规动力潜艇的情况并未得到改善,直到AIP系统的问世。

AIP系统全称为“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

顾名思义,就是指能让潜艇在没有外界空气的水下航行的动力装置。

以往,潜艇在水下是靠蓄电池带动的电动机提供动力的,而蓄电池的电量有限,只能航行几十个小时,不得不经常上浮至海面“呼吸”,即在通气管状态下使用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

这样很容易被对方雷达侦察到,同时柴油机为蓄电池充电时的噪声,也极易被对方水声器材探测到,因而大大增加了常规动力潜艇的暴露率,使其生存能力受到严重的威胁。

现在有了AIP,潜艇仿佛装上了蛙人用的“水下呼吸器”,持续潜航能力成倍增加,可以保证潜艇作战的需要。

早在“二战”期间,德国和前苏联就开始了AIP系统的研制,只是限于技术水平,到20世纪末方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除这两个国家外,瑞典、法国、荷兰也都已经研制出了不同类型的AIP系统,主要包括热气机型、燃料电池型和闭式循环发动机型三种。

热气机型是最早投入实用的AIP系统,1995年2月服役的瑞典“哥特兰”潜艇装备的便是热气机,开创了AIP实用的先河。

“哥特兰”号装两台功率各为5千瓦的V4——275R型热气机,每台持续功率为65千瓦。

热气机是一种外燃的、闭式循环活塞式热力发动机。

因它是1816年苏格兰的斯特林所发明,故又称斯特林发动机。

热气机可用氢、氮、氦或空气等作为工质,按斯特林循环。

在热气机封闭的气缸内充有一定容积的工质。

气缸一端为热腔,另一端为冷腔。

工质在低温冷腔中压缩,然后流到高温热腔中迅速加热,膨胀做功燃料在气缸外的燃烧室内连续燃烧,通过加热器传给工质,工质不直接参与燃烧,也不更换。

潜水艇公考常识

潜水艇公考常识

潜水艇公考常识
潜水艇相关的公共考试常识主要涉及到军事、海洋、舰船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能与潜水艇有关的常识点:
1.潜水艇的种类:
核潜艇、常规潜艇等。

2.潜水艇的结构和原理:
船体结构、动力系统、潜水和浮出的原理。

3.潜艇武器系统:
鱼雷、导弹等武器的种类和使用。

4.潜艇舰艇战术:
潜水艇在舰队中的角色和作战战术。

5.潜水艇的隐蔽性:
如何减小潜水艇的声纳和磁性信号,提高潜水艇的隐蔽性。

6.潜艇舰员的生活和训练:
舰员的居住条件、食物供应等。

潜艇舰员的特殊训练要求。

7.潜水艇的科技发展:
潜艇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声纳技术、材料科技等。

8.潜水艇与海洋环境:
潜水艇在不同深度和水温下的运作特点。

海洋生态对潜水艇的影响。

9.国际海洋法和潜水艇:
潜水艇在国际水域的行动规范。

这些知识点仅是潜水艇领域的一部分,具体考试涉及的内容可能
因考试的性质和难度而有所不同。

建议参加潜水艇相关的公共考试的考生,详细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保持对潜水艇领域知识的全面了解。

科普 潜艇的分类

科普 潜艇的分类

科普潜艇的分类潜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舰艇,根据其用途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潜艇分类。

一、按照功能分类1. 攻击潜艇:攻击潜艇是一种专门用于进行水下战斗和进行对海攻击任务的潜艇。

它们通常配备有鱼雷、导弹等武器系统,并且具备较强的隐蔽性能和作战能力。

2. 核潜艇:核潜艇是搭载核动力系统的潜艇,它们利用核能驱动潜艇的动力系统,具备较长的航程和较长时间的潜航能力。

核潜艇主要用于战略核威慑和核打击任务,是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布雷潜艇:布雷潜艇是一种专门用于布设水雷的潜艇。

水雷是一种水下武器,通过在海底或水面下布设水雷来进行阻碍敌方舰船的行动。

4. 特种潜艇:特种潜艇是一种用于特殊任务的潜艇,包括侦察潜艇、救援潜艇、作战支援潜艇等。

它们根据任务的不同,配备不同的设备和系统,具备特殊的作战能力。

二、按照推进方式分类1. 核动力潜艇:核动力潜艇是利用核能驱动的潜艇。

核动力潜艇具备较长的航程和潜航能力,能够长时间在水下进行作战和巡逻。

2. 柴油电潜艇:柴油电潜艇是利用柴油发动机和电动机驱动的潜艇。

柴油发动机用于水面航行时提供动力,而电动机则用于水下航行时提供动力。

三、按照潜航深度分类1. 浅潜潜艇:浅潜潜艇是指潜艇能够在浅海水域进行潜航的潜艇。

浅潜潜艇通常具备较小的排水量和较浅的潜航深度。

2. 深潜潜艇:深潜潜艇是指具备较大的排水量和较深的潜航深度的潜艇。

深潜潜艇通常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较长的潜航时间,可以在深海水域执行任务。

四、按照排水量分类1. 小型潜艇:小型潜艇通常具备较小的排水量和较短的航程,主要用于侦察、布雷和特种作战等任务。

2. 中型潜艇:中型潜艇具备中等大小的排水量和航程,具备较强的作战能力和潜航能力,可执行多种任务。

3. 大型潜艇:大型潜艇具备较大的排水量和航程,通常用于攻击和战略任务,配备有较多的武器和系统。

总结起来,潜艇的分类可以从功能、推进方式、潜航深度和排水量等不同角度进行划分。

船舶核动力装置

船舶核动力装置

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
总结词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拥有国,这些航母具备强大的作战能力和长期续航能 力。
详细描述
美国拥有多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这些航母采用核反应堆技术,为航母提供几乎无限的航 程和长期稳定的动力。核动力航空母舰具备强大的舰载机起降能力和作战能力,是美国 海军的重要战略资产。这些航母在多次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打击恐怖主义、
该系统包括了核燃料组件、燃料存储设施、燃料处理设备和废物处理设施等部分。
核燃料循环系统的设计需考虑核燃料的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要求。
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负责将反应堆产生的 热量带走并排放到环境中,以 维持反应堆的正常运行温度。
冷却系统通常采用液态金属、 水或气体等作为冷却剂,将热 量传递到散热器或冷凝器中排 放。
安全风险
核能技术虽然相对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如核事故、辐射 泄漏等,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风险与挑战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
船舶核动力装置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际运行验证,以 确保其成熟度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与互操作性问题
由于涉及核能技术,船舶核动力装置的国际合作和互操作 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 作与协调。
核动力装置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能 源输出,与传统的柴油或燃气发动机 相比,能源利用效率更高。
长续航能力
由于核燃料能量密度高,船舶核动力 装置能够提供较长的续航里程,减少 补给次数。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船舶核动力装置可以大幅减少对石油、 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 温室气体排放。
环保性
核动力装置产生的废物量相对较少, 且长期来看,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问 题得到妥善解决后,船舶核动力装置 的环境友好性将更加明显。

核潜艇动力系统

核潜艇动力系统

核潜艇动力系‎统水:从‎动力系统讲,‎柴电潜艇和水‎面舰艇所用柴‎油机有无区别‎?海:‎总的讲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潜艇用柴油机‎排气的背压要‎求相对高一些‎。

潜艇柴油机‎排气口处设置‎了气体分布器‎,可将废气均‎匀地变成小气‎泡排到海水里‎,不易被反潜‎兵力目视发现‎。

当风‎浪较大时。

柴‎电潜艇如何保‎证通气管状态‎航行的安全?‎海:潜‎艇通气管进气‎口被海水淹没‎时,浮阀装置‎会自动将进气‎口盖死,以防‎止海水进入。

‎但是,通气管‎进气口被盖死‎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正在‎工作的柴油机‎将从艇内舱室‎抽气,使舱室‎内的气压迅速‎下降,造成负‎压事故,严重‎危及艇员生命‎安全,对此是‎有沉痛教训的‎。

虽然潜艇各‎舱室是用舱门‎隔开的,但全‎艇通风系统从‎首到尾是相通‎的,因此潜艇‎各舱室会同时‎出现负压。

安‎全措施是:一‎旦因海浪造成‎通气管进口关‎闭,当舱室内‎压力降至一定‎数值时,应立‎刻手动或自动‎将柴油机停机‎。

因此,柴电‎潜艇水下通气‎管航行时,对‎海面风浪等级‎是有严格要求‎的。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有时会遇到‎液体海底。

海‎水密度跃层比‎较稳定,潜艇‎可以停坐在上‎面,既节约蓄‎电池电力,又‎可利用液体海‎底待机或休息‎。

液体海底与‎季节和海区有‎关。

如果潜艇‎停机,可以坐‎在上面悬浮,‎当然要注意不‎要坐在液体海‎底区域的边缘‎上。

为了在液‎体海底上坐得‎更稳,可以向‎水柜再加注些‎海水使潜艇更‎重些。

‎潜艇在航行中‎,动力系统容‎易出现哪些问‎题?海‎:仅举一例,‎如推力轴承。

‎潜艇推力轴承‎用来承受水对‎螺旋桨的反作‎用力,最后将‎这个力传递给‎艇体,以推动‎潜艇前进。

在‎这方面容易出‎现烧推力轴承‎的问题。

推力‎轴承的推力瓦‎块表面通常采‎用耐磨材料巴‎氏合金,熔点‎低。

螺旋桨工‎作时,推力轴‎承因承受巨大‎摩擦力而产生‎很高的热量,‎如果得不到及‎时冷却,推力‎轴承上的巴氏‎合金材料便容‎易熔化而“烧‎掉”。

核潜艇引擎工作原理

核潜艇引擎工作原理

核潜艇引擎工作原理
首先,核潜艇引擎的核反应部分是由核燃料(通常是铀或钚)在反应堆中进行核裂变,产生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会被用来加热水或其他工质,产生蒸汽。

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火力发电厂的工作原理,不同之处在于核潜艇使用的是核裂变而不是化石燃料。

接下来,产生的蒸汽会被送入蒸汽涡轮机,通过蒸汽的高速流动驱动涡轮机旋转。

涡轮机的旋转会带动连接在一起的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这些电能用来供给潜艇的电力需求,同时也用来驱动潜艇的其他系统。

最后,核潜艇引擎的推进系统利用电能来驱动潜艇的螺旋桨或水下推进器,从而推动潜艇在水下航行。

这种推进方式相比传统的内燃机推进更为高效,同时也更为安静,使得核潜艇能够更好地隐蔽自己。

总的来说,核潜艇引擎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核裂变产生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最终利用电能来驱动潜艇的推进系统。

这种高度先进的动力系统使得核潜艇具有长时间的潜航能力和高度的隐蔽性,是现代军事海洋力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世界潜艇性能大比拼:中国新核潜低噪音世界第一

世界潜艇性能大比拼:中国新核潜低噪音世界第一

世界潜艇性能大比拼:中国新核潜低噪音世界第一由于作战方式的特殊,潜艇需要长期隐藏在海洋深处游弋。

因此,隐身性能就成为潜艇能否在复杂残酷的海洋战争环境中生存的主要因素。

据军事专家介绍,潜艇提高隐身性能有两大法宝,一是降低潜艇自身的噪声水平,二是减少潜艇对雷达波和声纳探测的反射率以及降低潜艇的红外和磁性特征。

据了解,已下水的英国"机敏"级核潜艇安装了喷水推进装置,是世界上第一种不用螺旋桨推进的潜艇,螺旋桨噪声的消除大幅提高其反侦察能力,让其航行时产生的噪音比一条小鲸鱼的动静还小,仅为90至100分贝。

在核潜艇隐身技术方面,美俄一直走在世界军事强国的前列。

美国潜艇的噪声一直比较低,"洛杉矶"级核潜艇的噪声为128分贝,"俄亥俄"级核潜艇和"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的噪声更是降到100至110分贝,已与自然海洋的噪声水平十分接近。

由于目前俄罗斯潜艇已经全面实现潜艇消声瓦化,即所有核潜艇都加装了俄罗斯研制生产的消声瓦设备,因此,俄罗斯潜艇的噪声从20世纪60年代H、E和 N级核潜艇的160分贝,逐渐降低到目前"阿库拉"级的115至120分贝。

更为先进的俄罗斯955级"北风之神",由于艇体表面敷设了厚度为150毫米的第二代消声瓦,并采用了高阻尼材料制造螺旋桨、气幕降噪、钛合金钢制造艇身以及加装反音响声源系统等独特技术,隐身能力更为强悍,据说可以达到100分贝以下,敌方无论在水中还是太空都很难发现它。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等国外权威军事杂志披露,中国目前的"汉"级改进型核潜艇和最新型的093、094级核潜艇,由于采取了新型动力驱动系统并加装了消声瓦,因此潜艇噪音能控制在110分贝左右。

此外,由于中国开发出了一种"艇用外壳表面仿鲨鱼皮技术",即采用仿生学原理制造的、类似鲨鱼皮结构的消声瓦,使得我国新型潜艇不但能显著吸收潜艇自身产生的噪音,还能吸收和消弱敌方的声纳探测声波,进而能在潜艇隐身领域与美英俄等军事强国一较高下。

核潜艇动力原理

核潜艇动力原理

核潜艇动力原理核潜艇是一种以核动力为驱动能源的潜艇,其动力原理是通过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潜艇进行航行。

核潜艇的动力原理是现代海洋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潜艇的航行性能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核潜艇的核动力系统主要由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蒸汽涡轮机和推进器等部件组成。

核反应堆是核潜艇的核心部件,它利用核裂变反应产生大量热能,然后将热能传递给蒸汽发生器,使其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

蒸汽经过蒸汽涡轮机后驱动推进器进行转动,从而推动潜艇前进。

核潜艇的核动力系统具有高效、长续航能力和低噪音等优点。

首先,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可以持续驱动潜艇进行航行,不需要频繁加注燃料,大大提高了潜艇的续航能力。

其次,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核动力系统工作时产生的噪音相对较低,这对于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隐蔽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核动力系统的能量密度大,可以为潜艇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使其具有较高的航行速度和机动性。

在核潜艇的动力系统中,核反应堆是核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

核反应堆利用铀等放射性核素进行核裂变反应,产生大量热能。

核裂变反应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化方式,可以将核能转化为热能,然后再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潜艇进行航行。

核反应堆的设计和运行需要严格控制反应堆的核裂变速率和热能释放速率,以确保潜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除了核反应堆外,蒸汽发生器、蒸汽涡轮机和推进器也是核潜艇动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件。

蒸汽发生器负责将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蒸汽,蒸汽涡轮机则将蒸汽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潜艇的推进器进行转动。

推进器是核潜艇的航行动力来源,它将蒸汽涡轮机转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推进力,推动潜艇前进。

总的来说,核潜艇的动力原理是通过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潜艇进行航行。

核动力系统具有高效、长续航能力和低噪音等优点,是现代海洋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潜艇的航行性能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核潜艇的动力系统中,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蒸汽涡轮机和推进器等部件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潜艇的动力转化和传递,确保潜艇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航行。

核潜艇的知识

核潜艇的知识

完!
• 备注2:指挥塔围壳经加固以适应冰下作战。
苏、俄
阿库拉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苏联型号为971型“白斑狗鱼-B”,是苏联 研制生产使用的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是俄罗斯核潜艇有史以来设计的
静音效果最好的核潜艇,也是目前俄罗斯海军的主力攻击型核潜艇。 “阿库拉级”为北约命名,该词取自于俄文Akula,意为鲨鱼。
潜艇
中国核潜艇
• 核潜艇是指以核反应堆为动力 来源设计的潜艇。由于这种潜 艇的生产与操作成本,加上相 关设备的体积与重量,只有军 用潜艇采用这种动力来源。核 潜艇是一国潜艇中的战略力量, 为当前军事理念中军事核能 “三位一体”中海基核力量的 主要实现形式。中国海军拥有 一支核潜艇部队,这已不是什 么秘密。在1996年3月的台海危 机中,中国海军的核潜艇发挥
结构特点 大型平顶艇壳位于主耐压壳体上方,内部安装战略导惮发射管; 指挥塔围 壳表面圆滑细长,潜水舵安装住指挥塔围壳前端,后部有独特突出结构; 指挥塔围壳后方艇体逐渐艇尾方向收缩; 艇尾平顶式尾舵,前缘略倾。
英国
“特拉法尔加”级是英国第三代攻击核潜艇,首艇“特拉法尔加”号于
1979年4月开工,1983年5月服役,到1991年共建造了7艘,所有艇均配

结构特潜点,是目前英国皇家海军攻击核潜艇的主力。
• 艇体外观修长低矮,耐压壳体前后端轮廓倾斜;圆顶形艇体;前置可伸缩式艇身 潜水舵;修长突出的声纳整流罩位于指挥塔围壳前缘顶部;指挥塔围壳位于艇体 中部略前位置,前后缘垂直并与艇体平滑融合;艇尾大型平顶式尾舵;
• 备注1:耐压壳体及外表面覆盖合成橡胶消音瓦;
了其应有的作用
动力 水下续航能 力 自持力 装备
核动力分类
武器装备分 类
核反应堆

核潜艇工作原理简介

核潜艇工作原理简介

核潜艇工作原理简介核潜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运行的潜艇,与传统潜艇相比,核潜艇采用核动力系统,使其能够长时间在水下航行,而不需要频繁上浮进行少量燃料的补给。

核潜艇的工作原理十分复杂,涉及到核能的利用、推进系统和生活支持系统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核潜艇的工作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技术的核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核潜艇所使用的核动力系统。

核动力系统是核潜艇的核心部分,它使用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来驱动潜艇的推进系统。

核反应堆中使用的燃料通常是铀或钚等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核反应堆中发生链式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

这些热能通过潜艇上的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成蒸汽,然后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机械能。

蒸汽轮机是核潜艇推进的关键部分,它能够将蒸汽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潜艇前进。

蒸汽轮机通常连接到潜艇的螺旋桨,通过转动螺旋桨产生的推力来推动潜艇前进。

与传统潜艇使用的柴油引擎相比,核潜艇的推进系统更加高效,并且能够在长时间内持续提供大量的推力。

除了核动力系统之外,核潜艇还需要拥有良好的生活支持系统,以保证船员在长时间的航行中获得足够的氧气、淡水和食物等生活所需。

核潜艇通常配置有空气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通过过滤和处理空气和水来满足船员的需求。

此外,核潜艇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隔音性能,以减少水下噪音对船员和设备的影响。

总结起来,核潜艇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核动力系统、推进系统和生活支持系统等多个方面。

核动力系统使用核反应堆产生热能,蒸汽发生器将水加热成蒸汽,再通过蒸汽轮机将蒸汽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潜艇前进。

生活支持系统则负责为船员提供足够的生活所需,例如氧气、淡水和食物等。

核潜艇的工作原理高度复杂,涉及到多个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它的出现和运行为海洋探索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核潜艇动力 功率计算公式

核潜艇动力 功率计算公式

核潜艇动力功率计算公式核潜艇是一种以核能为动力的潜艇,它能够在水下长时间进行航行,并且不需要频繁地上浮进行充电。

核潜艇的动力系统是其最核心的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潜艇的航行能力和作战效能。

在设计核潜艇的动力系统时,需要对其功率进行精确的计算,以确保潜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性能。

核潜艇的动力系统通常由核反应堆、蒸汽轮机和推进器组成。

核反应堆通过核裂变产生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为蒸汽,蒸汽再驱动蒸汽轮机转动,最终通过推进器产生推进力,推动潜艇前进。

因此,核潜艇的功率可以通过核反应堆的热功率和动力系统的效率来计算。

核反应堆的热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η Q。

其中,P表示核反应堆的热功率,单位为瓦特(W);η表示核反应堆的热效率;Q表示核反应堆的裂变能量释放率,单位为焦耳每秒(J/s)或瓦特(W)。

核反应堆的热效率是指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中,能够转化为蒸汽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核反应堆的热效率可以达到60%到80%之间。

因此,通过核反应堆的热功率和热效率,就可以计算出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

蒸汽轮机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ηt m (h1 h2)。

其中,P表示蒸汽轮机的功率,单位为瓦特(W);ηt表示蒸汽轮机的机械效率;m表示蒸汽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秒(kg/s);h1和h2分别表示蒸汽的入口焓和出口焓,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kJ)。

蒸汽轮机的机械效率是指蒸汽轮机转动机械能的输出功率与蒸汽的理论功率之比。

通常情况下,蒸汽轮机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80%到90%之间。

通过蒸汽轮机的机械效率、蒸汽的质量流量和焓的变化,就可以计算出蒸汽轮机的输出功率。

推进器的功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P = F v。

其中,P表示推进器的功率,单位为瓦特(W);F表示推进力,单位为牛顿(N);v表示潜艇的航速,单位为米每秒(m/s)。

推进器的功率是指推进器产生的推进力与潜艇的航速之积。

通过推进器的推进力和潜艇的航速,就可以计算出推进器的功率。

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14.疫情期间,某学校门口安装了一台双光温测智能识别系统,大幅度地提高了测温效率和人员识别能力,如图所示。测量温度主要利用了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的特点,红外线是一种______(选填“电磁波”或“声波”);光学成像系统的摄像头镜片是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或“平面镜”);当人体体温超过 时,系统通过______(选填“温度”“压力”或“速度”)传感器,触发系统自动报警。
B. 电动机
C. 手摇发电机
D. 电磁铁
5.2020年6月21日下午,泸州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各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 小孔成像
B. 平面镜成像
C.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D. 雨后空中彩虹
6.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实现北斗导航系统全球覆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3.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小王同学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小王已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要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你应将电流表的负极与滑动变阻器上的______(选填“A”“B”“D”或“P”)点相连;
(1)求该恒流电源输出的恒定电流;
(2)若同时闭合开关S1、S2时,电压表示数变为 ,求定值电阻 的阻值;
(3)若同时闭合开关S1、S2,通电1min,求电阻 产生的热能。
25.借浮力起重,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创造。如图所示为某一次起重涉及的物理原理简化示意图。有一个底面积S1= 2m2的圆柱形空金属容器A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内放置一个厚度不计、底面积S2=1.5m2的圆柱形金属容器B,容器B质量m1=500kg,内装有m2=3×103kg的水。(取g=10N/kg,ρ水=1.0×103kg/m3)

核潜艇科普知识

核潜艇科普知识

核潜艇是一种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的潜艇。

它的出现和核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为水下威慑的核力量。

核潜艇的优点包括水下续航能力强大,能达到20万海里,自持力达60-90天。

此外,核潜艇的噪声低,隐蔽性好,具有强大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核潜艇的分类主要有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和辅助核潜艇等。

战略导弹核潜艇主要负责携带和发射战略导弹,攻击型核潜艇主要负责对敌方舰艇、潜艇和陆上目标进行攻击,辅助核潜艇则主要负责支援其他核潜艇和执行特定任务。

核潜艇的动力系统是核反应堆,通过核反应堆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潜艇前进。

核潜艇上还装有先进的声呐、潜对地导弹、鱼雷等装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美国的"鹦鹉螺"号,于1954年1月24日首次开始试航。

目前,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

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核潜艇最多。

潜艇的构造及运动原理深海环境生存的动植物未来科学技术发展预测

潜艇的构造及运动原理深海环境生存的动植物未来科学技术发展预测

潜艇的构造及运动原理规潜艇是用柴油机作为动力源,边航行边带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

由于柴油机工作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只有在水面状态、半潜状态和通气管状态航行时才能充电。

潜艇的噪音降至90分贝左右就可以“淹没”在浩瀚的海洋背景噪音中,就不是当代声呐所能侦测的。

组成结构:潜艇可分为常规动力装置和核动力装置。

常规动力装置主要由柴油机、蓄电池和主电动机等构成。

柴油机是常规潜艇水面航行的主要动力装置,可使潜艇水面航速达10~15节。

主电动机是常规潜艇水下航行的主要动力装置,可使潜艇水下航速达15~20节;还装有经济电机,水下航速2~4节。

潜艇水下航行受蓄电池电量的限制,常须浮出水面或在水下一定深度,使用柴油机航行,并带动主电动机为蓄电池充电以补充电量。

核动力装置,主要由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和蒸汽轮机等构成。

操作方法:常规潜艇充电,由于潜艇充电时是处于暴露状态,因此一般是在夜间或低威胁海区进行充电。

在作战情况下一天24小时中,白天在水下潜航,夜间浮起充电。

常规潜艇完成一次充电过去需10~12个小时,现在使用快速充电器的情况下,需4-6小时。

完成充电后,潜艇在水下潜航,高速(12~20节)航行一般可持续1小时左右;低速(2-4节)航行可持续数十个小时。

作战:常规潜艇,由于水下通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潜艇只能按计划以按时间协同或按海区协同的方式配合水面舰艇作战。

潜艇主要作战方式有4种:阵地伏击、区域游猎、引导截击和护航警戒。

1、阵地伏击是将潜艇预先展开在敌舰艇必经的海域待机设伏;2、区域游猎是在一个比较宽阔的海域内,主动寻歼敌人;3、引导截击是由海上、岸上或空中的预警系统引导潜艇对敌舰艇实施攻击;4、护航警戒则是采取区域护航、伴随护航和保卫航线等方式进行。

主要型号:德国U214:U214=U209+U214,有AIP技术,模块化,高度智能化,可发射潜舰导弹。

俄罗斯阿穆尔1605:有AIP技术,是俄罗斯最新一代常规潜艇,噪音低,可发射潜舰导弹及俄罗斯威力巨大的各种先进鱼雷,还可发射巡航导弹,与U214难分上下。

船舶动力系统与轴传动

船舶动力系统与轴传动
技术挑战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能源结构的转变,船舶动力系统面临着减少排放、降 低能耗、提高可靠性等技术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研发新技术来应对。
PART 02
轴传动原理与结构
轴传动基本概念
轴传动定义
轴传动是指通过联轴器将动力源 (如发动机)的扭矩传递给船舶 推进器(如螺旋桨)的一种传动 方式。
轴传动优势
污。
定期保养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厂家建议,制 定定期保养计划;对轴承、齿轮等 易损件进行定期检查、更换或维修 。
专业维护
委托专业维护团队进行定期全面检 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轴传动系统长 期稳定运行。
PART 06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动力系统故障
可能由于发动机、涡轮机或电动机等 部件损坏、磨损、过热或润滑不良导 致。

强度计算与校核方法
有限元分析法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 轴传动系统进行强度计
算和应力分析。
经典力学法
基于材料力学和弹性力 学理论,采用经典力学 方法对轴传动系统进行
强度校核。
疲劳强度评估
考虑交变应力和疲劳载 荷对系统的影响,进行
疲劳强度评估。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手段对强度计 算结果进行验证,确保 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振动噪声控制策略
减振降噪设计
在轴传动系统设计中充分考虑减振降噪措施 ,如采用低噪声轴承、减振器等。
动态平衡技术
对旋转部件进行动平衡处理,降低因不平衡 引起的振动和噪声。
隔振措施
在船舶结构中设置隔振器或隔振垫,减少振 动传递和噪声辐射。
监测与诊断技术
应用振动和噪声监测与诊断技术,及时发现 并处理异常振动和噪声问题。

核潜艇原理

核潜艇原理

核潜艇原理核潜艇是一种以核能为动力的潜艇,它具有独特的作战能力和战略意义。

核潜艇的核心部分是核反应堆,它能够提供长时间的动力支持,使得核潜艇可以在水下进行长时间的巡航和作战行动。

核潜艇的原理主要包括核动力系统、声纳系统、武器系统和生活保障系统。

首先,核潜艇的核动力系统是其最重要的部分。

核动力系统由核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和蒸汽轮机组成。

核反应堆通过核裂变产生热能,然后将热能传递给蒸汽发生器,使其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

蒸汽驱动蒸汽轮机旋转,从而驱动潜艇的螺旋桨,推动潜艇前进。

核动力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能源密度大、续航能力强,能够在水下长时间进行作战行动。

其次,核潜艇的声纳系统是其重要的作战装备。

声纳系统包括主动声纳和被动声纳两种。

主动声纳是指核潜艇通过发射声波并接收回波来探测周围的目标,而被动声纳是指核潜艇通过接收周围水域中的声音来探测目标。

声纳系统能够帮助核潜艇在水下进行目标搜索、侦察和攻击,是核潜艇的重要武器之一。

此外,核潜艇的武器系统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核潜艇可以携带多种武器,包括鱼雷、导弹等。

通过武器系统,核潜艇能够对海上、水下和陆地目标进行打击,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

核潜艇的武器系统在海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最后,核潜艇的生活保障系统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保障系统包括供氧系统、淡水系统、食品储备等。

这些系统能够为核潜艇的船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保障他们能够在长时间的水下巡航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战斗力。

总的来说,核潜艇以其核动力系统、声纳系统、武器系统和生活保障系统为基础,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和战略意义。

它能够在水下长时间进行作战行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突袭能力,是海战中重要的作战力量之一。

核潜艇的原理和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将会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潜艇动力装置

潜艇动力装置

• 在1954年1月24日开始首次试航,到1957 年4月止,“鹦鹉螺”号在没有补充燃料旳 情况下连续航行了11万余公里,其中大部分 时间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鹦鹉螺” 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
进大西洋,完毕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
象旳壮举。
核潜艇旳相对于常规潜艇
优点: 具有动力输出大
▪ 212级潜艇旳“不依赖空气推动”(AIP)系统使 用一种装备氧和氢仓储旳燃料电池系统,也被集 成于潜艇旳操作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氢燃料不 以气态或压缩形式,而以金属氢化物旳形式储存, 这种物质能够大量吸收、保存并分解氢气燃料, 每个储存单元有几组金属氢化物构成,它所容纳 旳氢气燃料要比低温集装箱内旳液体氢多许多, 在封闭旳燃烧室内使用是具有以便、容量大、生 态安全性较高和非常利于环境保护旳优点。全部 系统由九组PEM(质子互换膜)燃料电池模块所 构成,每组提供功率在30-50千瓦之间。单独使用 燃料电池能够使潜艇旳巡航速度到达8节。燃料电 池输出旳总功率大约是300千瓦。
长度 40.9米(134尺2寸) 全长/ 27.8米(91尺2寸)压力壳
宽度 4.1米(13尺5寸) 全长/ 4米(13尺1寸)压力壳
高度 8.6米(28尺3寸)
吃水深度 3.8米(12尺6寸)
动力 2 × MWM RS127S 6缸柴油引擎, 700 hp (522 kW) / 2 × SSW
PGVV322/26 双动电力发动机, 402 hp (300 kW)
• Air Independa”旳英文缩写,如
今它已为人们普遍接受,日渐风行各国海军并大有引
领常规潜艇发展之势。

既有旳常规动力潜艇,在水面航行时,用些油机作
动力,同步给蓄电池充电;在水下航行时用蓄电池提供

常规潜艇_柴油携带量_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常规潜艇_柴油携带量__理论说明以及概述

常规潜艇柴油携带量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将对本篇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概述。

常规潜艇作为一种重要的海上作战武器系统,其柴油携带量对其作战能力和航程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常规潜艇的柴油携带量进行理论说明和实际情况分析,并探讨可能的改进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内容。

首先,通过定义和分类介绍常规潜艇,包括其动力系统和作战能力。

接着,理论部分将深入分析燃料消耗与航程之间的关系、舰载燃料储存技术发展和燃料供应与补给策略。

在实际情况分析中,我们将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以及各国常规潜艇柴油携带量的对比来揭示现实情况并探讨影响柴油携带量的因素。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回顾相关要点,并提出未来常规潜艇柴油携带量改进方向的预测。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研究常规潜艇柴油携带量问题,通过理论和实际情况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

通过对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常规潜艇作战能力和航程的理解,以及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对于军事、国防相关研究机构和从业者也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常规潜艇:2.1 定义与分类:常规潜艇是一种利用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水下舰艇。

它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航行,并具备潜入水下执行任务的能力。

常规潜艇主要分为两类:攻击型潜艇和战略核潜艇。

攻击型潜艇通常主要任务是执行海上作战,如侦察、打击敌方舰队或对岸目标、布设水雷等。

而战略核潜艇则担负着核弹头的威摄能力,以实现国家安全和战略目标。

2.2 潜艇动力系统:常规潜艇采用柴油发动机作为主要的推进动力源。

柴油发动机通过驱动螺旋桨转动来推进潜艇移动。

在水面航行时,柴油发动机会直接烧燃料产生功率;而在水下航行时,由于氧气有限且通过外界获取困难,柴油发动机则无法正常工作,此时需要依靠电池组提供电力,并借助电池驱动电动机实现航行。

2.3 潜艇作战能力:常规潜艇具备较高的机动性和隐蔽性,使其成为执行各类水下作战任务的理想选择。

核潜艇发动机工作原理

核潜艇发动机工作原理

核潜艇发动机工作原理核潜艇,听起来是不是很酷?那玩意儿可不是开玩笑的。

想象一下,几百米的深海,水压像山一样把你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这台庞然大物却能安稳地在水下潜行。

它的秘密武器就是它的发动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神奇的家伙。

核潜艇的发动机可不是用汽油、柴油那一套。

它们靠的是核能,嘿,听上去就高大上吧。

具体来说,就是核反应堆。

这玩意儿其实和咱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电一样,都是通过反应产生能量。

不过,核潜艇里的反应堆得先进得多,能量转换效率高得离谱。

这就意味着,核潜艇可以在水下待很久很久,不用上浮补给,就像是深海里的“无敌舰队”,真是让人佩服。

那核反应堆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简单来说,反应堆里有一种叫铀的元素,它就像个小火炉,能发出巨大的热量。

当铀原子发生裂变时,能量就蹭蹭蹭地冒出来。

这热量用来加热水,水变成蒸汽,蒸汽推动涡轮,涡轮再驱动潜艇前进。

就这么简单,听上去是不是很像蒸汽机的升级版?再说了,这种核能的好处可多着呢。

它不需要经常加油,所以潜艇在水下的航行时间就长得吓人,甚至可以达到数月。

想想吧,想在海底游荡几个月,喝着咖啡,看看电影,真是想想就觉得爽!这种动力系统也很安静,不容易被敌人发现,潜艇就像是水下的幽灵,神出鬼没,简直是战斗中的“隐形战士”。

不过,别以为核潜艇就没啥缺点。

维护反应堆可是一项大工程,技术人员得随时监控各种指标,确保它安全运转。

万一出了岔子,那可真是天大的麻烦,毕竟核能可不是开玩笑的,得小心翼翼。

就像是小心翼翼地走在悬崖边上,稍不留神就得掉下去,那可就惨了。

想象一下,当潜艇在深海里游弋,里面的船员们可不只是简单地开船,他们得随时监测反应堆的状态。

一个个都像是在和时间赛跑,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潜艇里的生活也挺有趣的,船员们有自己的娱乐活动,打牌、看电影、还有时候会互相讲笑话,尽量让在深海中的日子不那么单调。

潜艇的设计也很独特,内部空间有限,大家就像是一家人,互相关心。

经过几个月的水下生活,船员们的感情可真是越发深厚,成了彼此最亲密的战友。

潜艇工作原理

潜艇工作原理

潜艇工作原理
潜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船只,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浮力和推进力来实现。

潜艇的主要部分包括船体、动力系统、控制系统、武器系统等。

潜艇的船体是由钢铁等材料制成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压性。

潜艇的船体分为上部和下部两个部分,上部是船员的生活区和指挥中心,下部是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所在地。

潜艇的动力系统主要由电池和柴油发动机组成。

在水面上时,潜艇使用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同时充电电池。

当潜艇需要潜入水下时,电池提供动力,柴油发动机停止工作。

潜艇的电池需要定期更换和充电,以保证潜艇的正常运行。

潜艇的控制系统包括舵和推进器。

舵用于控制潜艇的方向,推进器用于提供推进力。

潜艇的推进器通常是水轮机或螺旋桨,通过控制推进器的转速和方向来控制潜艇的速度和方向。

潜艇的武器系统包括鱼雷、导弹等。

潜艇可以在水下发射鱼雷或导弹,对敌方舰艇进行攻击。

潜艇的武器系统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训练,以确保其在战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潜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浮力和推进力来实现。

潜艇的船体、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都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测试,以确保潜艇的正常运行和战斗效果。

潜艇的发展历程和
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海军的作战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潜艇动力系统水:从动力系统讲,柴电潜艇和水面舰艇所用柴油机有无区别?海:总的讲没有太大区别,只是潜艇用柴油机排气的背压要求相对高一些。

潜艇柴油机排气口处设置了气体分布器,可将废气均匀地变成小气泡排到海水里,不易被反潜兵力目视发现。

当风浪较大时。

柴电潜艇如何保证通气管状态航行的安全?海:潜艇通气管进气口被海水淹没时,浮阀装置会自动将进气口盖死,以防止海水进入。

但是,通气管进气口被盖死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正在工作的柴油机将从艇内舱室抽气,使舱室内的气压迅速下降,造成负压事故,严重危及艇员生命安全,对此是有沉痛教训的。

虽然潜艇各舱室是用舱门隔开的,但全艇通风系统从首到尾是相通的,因此潜艇各舱室会同时出现负压。

安全措施是:一旦因海浪造成通气管进口关闭,当舱室内压力降至一定数值时,应立刻手动或自动将柴油机停机。

因此,柴电潜艇水下通气管航行时,对海面风浪等级是有严格要求的。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有时会遇到液体海底。

海水密度跃层比较稳定,潜艇可以停坐在上面,既节约蓄电池电力,又可利用液体海底待机或休息。

液体海底与季节和海区有关。

如果潜艇停机,可以坐在上面悬浮,当然要注意不要坐在液体海底区域的边缘上。

为了在液体海底上坐得更稳,可以向水柜再加注些海水使潜艇更重些。

潜艇在航行中,动力系统容易出现哪些问题?海:仅举一例,如推力轴承。

潜艇推力轴承用来承受水对螺旋桨的反作用力,最后将这个力传递给艇体,以推动潜艇前进。

在这方面容易出现烧推力轴承的问题。

推力轴承的推力瓦块表面通常采用耐磨材料巴氏合金,熔点低。

螺旋桨工作时,推力轴承因承受巨大摩擦力而产生很高的热量,如果得不到及时冷却,推力轴承上的巴氏合金材料便容易熔化而“烧掉”。

因此必须配有专门冷却系统对其表面进行冷却,这个冷却剂就是润滑油。

具有一定压力的轴系润滑油不断进入推力表面,形成油膜减少了推力表面的摩擦力,同时不断带走热量,而这个润滑油是通过海水冷却的。

如果轴系润滑油系统或轴系海水冷却水系统出现故障,潜艇螺旋桨就不能工作了。

因此要及时监测滑油温度,温度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

水:潜艇动力系统最常见的问题是“三漏”,即漏水、漏油、漏气(汽)。

这与设备的密封效果、材料腐蚀等有关。

“三漏”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转失常,还可能污染空气影响人员健康。

特别是核潜艇N路蒸汽管道,如果漏汽严重,高温高压的蒸汽弥漫到舱室里,可能烫伤人员的呼吸道和皮肤,所以是很危险的。

核潜艇反应堆在安全上容易出什么问题?海:各国核潜艇反应堆大都用压水堆,这种堆广泛用于核电厂,技术上比较成熟。

但是与常规潜艇相比,核潜艇存在一些特殊的安全问题。

一个是反应堆核能释放控制问题。

反应堆内设置有控制棒,以便按设计允许的功率水平逐渐释放核能。

但在某些事故情况下,例如控制棒提升过快或连续抽出时,反应堆内所产生的热量在短时间内将急剧升高,这种失控的功率增长使堆内瞬间产生无法接受的大量热能,这些热能来不及被导出堆芯,将导致反应堆燃料元件烧毁。

如1985 年苏联太平洋舰队K-431号核潜艇在海参崴进行换料时,由于外部原因导致控制棒被提起相当高度,造成反应堆进入瞬发临界状态,发生了巨大爆炸,后果十分惨重。

第二个是燃料元件产热导出的安全问题。

反应堆燃料元件芯块和其外部的包壳材料能承受的温度都是有限度的,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严重损坏。

因此在反应堆运行期间,必须及时将堆芯内的产热导出,防止堆芯温度升到超出安全的程度。

反应堆第三个安全问题是辐射。

堆内原子核在裂变过程中以及裂变产物衰变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射线,如果发生燃料元件破损和一回路冷却剂泄漏事故,裂变产物可能失控外泄,其辐射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水:核事故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是反应堆失水事故,是指反应堆一回路管路破损或人为误操等原因,导致冷却水向外泄漏。

核燃料因冷却水流失而得不到充分冷却,可能使堆芯熔化。

失水事故是核潜艇核事故发生概率最高的,经我统计,在国外核潜艇发生过的48起核事故中,失水事故占30多起。

1961年苏联H级K-19号弹道导弹核潜艇就是因失水事故造成反应堆熔化,死亡22人。

到目前为止,最严重的3次核电站核事故,有2起也是失水事故,分别是1957 年的英国温茨凯尔核电站失水事故、1979年的美国三哩岛核电站失水事故,所以不论核潜艇还是核电站,失水事故被普遍关注。

第二类是反应堆欠冷事故。

是指由于一回路的冷却水流量减小或温度升高,造成反应堆冷却能力不足导致的事故。

如一回路冷却水泵卡死或管道被阻塞,都会造成一回路流量减少,其中极端的事故是全船断电,备用电源也接不上,引起水泵完全停运,一回路冷却水循环完全停止,这种事故称为“断流事故”。

欠冷事故与失水事故都会造成反应堆冷却不足,主要区别是:欠冷事故的冷却水不向外泄漏;而失水事故的冷却水向外泄漏。

欠冷事故在国外核潜艇上发生得最少,记载的只有2次。

第三类是反应性引入事故,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向反应堆内瞬间引入的中子数量过多,使链式反应过于猛烈,导致反应堆失控。

这就好比在燃烧的火炉里泼上一桶汽油,在应该刹车时却误踩了油门。

国外核潜艇共发生反应性引入事故约8起,仅次于失水事故,且都发生在苏联。

各国核潜艇反应堆的技术差距体现在哪里?水:目前各国反应堆的技术差距有的地方还是比较大的,但已在逐步缩小之中。

主要表现在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力、设备的静音效果、设备仪器的小型化和自动化程度、核燃料使用寿期、核动力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处理事故的能力、核动力装置建造中的模块化技术等方面。

请对自然循环反应堆及其适用的反应堆布置形式做一分析。

水:目前一体化布置的反应堆就是自然循环反应堆。

自然循环能力是指:一回路不用主泵推动,仅靠冷却水的自动对流就能带走堆芯热量的能力。

各国都在竭尽全力提高自然循环能力,好处一是降噪。

如果在某种航速以下不用启动主泵就可带出堆内热隆,就去掉了核潜艇的一回路主泵噪声。

据说国外更先进的核潜艇已经达到在较高功率下都不必启动主泵。

第二个好处是反应堆停运时可自动带走堆内剩余释热。

核反应堆停堆后,由于缓发中子的存在和裂变产物的β、γ衰变, 仍会形成一个剩余热源,在停堆后由此产生的热很可观。

如果有较高的自然循环能力,停堆后一回路冷却水仍会继续自动流动,继续冷却堆芯,特别是当反应堆运行中冷却剂泵因故障不能运转时,自然循环能力的作用便尤为明显。

提高自然循环能力的途径有几种。

一是减小回路流阻,加大回路流量。

一般的办法是采用“紧凑布置”,即缩短主管道长度、减少弯管,加大主管道直径,这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分散布置的格局。

或者采用“半一体化布置”,即取消阀门,将蒸汽发生器、主泵与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以超短管连接成为半一体。

比较彻底的办法是采用“一体化布置”, 把蒸汽发生器置入反应堆压力容器中,这样虽然反应堆堆芯和蒸汽发生器之间高度差很小,对自然循环不利,但由于完全取消了冷却剂系统中的管道连接,使冷却剂阻力大大减小,且完全杜绝了由于管道破损引起的失水事故,其对自然循环能力和安全的贡献远远大于位差造成的损失。

另外还应尽量简化堆芯结构,使流道顺畅。

第二种途径是提高反应堆与蒸汽发生器之间的高度差。

在反应堆舱空间容许的条件下,尽量抬高蒸汽发生器的高度,减小蒸汽发生器本身的长度:同时尽可能降低堆芯的高度。

但由于舱室空间有限,提高两者位差潜力不大。

第三种途径是加大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中的冷却水温差(即密度差),来达到提高冷却剂上浮升力的目的。

国外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布置形式基本走的是“分散布置一紧凑布置一半一体化一一体化”的循序渐进路子,各国都把提高自然循环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目前绝大部分都已发展为紧凑布置或半一体化核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明显提高。

法国是最先在核潜艇上采用一体化反应堆的,早在1971年服役的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可畏”号上就使用了半一体化核反应堆,它的主泵在反应堆内。

1982年又在“红宝石”级攻击型核港艇上使用了一体化反应堆,蒸汽发生器和冷却剂泵均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自然循环能力达30%。

这种布置结构紧凑、系统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大大减少了因管道引起的破损事故,提高了反应堆在低功率下的安全性。

目前法国核潜艇全部是自然循环压水堆。

70年代以后,美国核潜艇均采用紧凑布置的自然循环压水堆,目前自然循环能力也已达到25%-30%。

俄罗斯在建造了100余艘紧凑布置压水堆核潜艇后,于1975年开始研制半一体化压水堆并用于核潜艇上,据悉正在进行全自然循环的一体化陆上试验堆,自然循环能力可达100%,即可望完全取消一回路泵。

如果降噪技术使得螺旋桨、齿轮箱和一回路主泵这三大噪声被显著抑制,核潜艇能否完全低于海洋背景噪声?水:我对这点还有所怀疑。

即使这三大噪声被削掉了,艇上还会有各种运转机械的轰轰噪声通过艇壁传向外面。

现在艇上所有机械设备都有降噪措施,最差的也隔了一层胶皮垫,不可能将设备与艇壁硬性连接。

海:你如果在艇内用金属敲击艇体就有可能暴露目标。

核潜艇在作战需要时瞬间关机或启动的能力如何?水:这实际是核潜艇的机动性问题。

高速航行时能突-'然降低速度,也能在低速时很快提速,这是核潜艇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

航速的变化是靠降低或提高反应堆功率来实现。

但是说反应堆“关机”不太确切,因为核潜艇一旦出海,是不会轻易关闭反应堆的,只有返回到基地后才完全关闭。

核潜艇在海上,反应堆一旦关闭,再“点火”启动要经过数小时至十几个小时才行,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一般只把功率降到较低并维持住,而不完全“熄火”。

海:核潜艇的主动力系统能满足战术机动的需求。

反应堆跟踪二回路功率需求的能力很强。

当停车命令发出后,二回路汽轮机设有速关功能,能把二回路的进汽通道迅速关断,汽轮机很快便停车,这时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能根据二回路需求功率的变化,迅速将控制棒插入堆芯,反应堆功率也会迅速降至应有的水平。

反之,当二回路升功率命令发出后,通过自动或手动操作,反应堆功率也会根据二回路功率需求迅速升至所需的水平。

核潜艇普遍装备了柴油发电机和推进电机。

这是否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及故障率?水:这种复杂是需要的,可以说是一种“保险”的作法,是一种备用的措施。

目前只有法国核潜艇是用推进电机作为主推进方式。

其它国家核潜艇的主动力基本都是用减速齿轮直接带动推进轴,但一般还要配备由蓄电池、柴油机和推进电机组成的备用动力,就是类似常规潜艇的推进动力。

在主动力故障等特殊情况时,可启用备用动力系统。

备用动力不由反应堆供能,也不启动主汽轮机组和齿轮箱,而由柴油直流发电机(通气管状态航行时)或蓄电池(水下航行时)提供直流电源,并通过直流推进电机驱动螺旋桨。

蓄电池的电能也可以用来在海上重新启动已经关闭的反应堆。

另外采用电动机航行,噪声也较低。

核潜艇必须配置汽轮发电机,以提供全船用电,为核潜艇的各种交直流电动机、仪器仪表、照明设备、电灶等用电设施提供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