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论坛发展状况分析
2023年论坛(BBS)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论坛(BBS)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流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中,论坛(BBS)作为网络交流的一种形式,具有便捷、广泛、互动性等特点,成为人们交流、讨论、分享信息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从行业背景、市场需求、市场规模、竞争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论坛行业的市场前景进行评估。
一、行业背景论坛(BBS)是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知识交流、意见分享、信息传播等活动的虚拟社区。
早期的论坛是由一些着迷于计算机技术的人所建立,随着网络普及和技术不断发展,论坛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网络行业,涵盖了众多的领域,如娱乐、文化、社交、门户等。
目前,国内的论坛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些知名品牌,如天涯、猫扑等。
二、市场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学习、消费等活动。
而论坛正好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需求,使得许多人都成为了论坛的忠实用户。
论坛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满足人们在知识、情感、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而且在某些领域,论坛已经成为了权威机构的一部分,如在一些专业领域,相关行业协会和专业论坛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
三、市场规模论坛流量的多寡直接决定了论坛的收益情况。
2018年度,全国人均互联网精神世界内容消费支出达690元,是2017年的两倍。
而论坛行业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广告投放、电子商务等形式。
根据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572.8亿元,同比增长43.2%。
而且随着消费升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在论坛等社交媒体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四、竞争现状在国内的论坛市场中,天涯、猫扑、新浪等知名论坛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
这些知名论坛的优势在于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并且拥有较为庞大的用户量和良好的口碑,同时具有较为完善的商业模式。
而且此类论坛所处的一些专业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渠道和行业规范。
论坛可行性研究报告
论坛可行性研究报告论坛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论坛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平台正在逐渐兴起。
许多企业和组织也在考虑建立自己的网络论坛,以提高与用户的互动性和粘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论坛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技术支持和运营模式等方面。
二、市场需求分析1. 用户需求:网络论坛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观点、提问、回答问题等。
尤其是在特定领域或行业,用户更希望能够找到相关的专业人士或意见领袖进行交流。
2. 市场竞争:目前已经有许多成功的网络论坛,如知乎、豆瓣、百度贴吧等。
这些平台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粘性,并且拥有丰富的内容。
因此,新建的论坛需要有差异化的定位和突出的特点,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三、技术支持分析1. 技术要求:建立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网络论坛,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
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编程语言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2. 人力需求:论坛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包括服务器管理、系统开发、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人才。
四、运营模式分析1. 广告收入:论坛可以通过广告推广来获得收入,如悬浮广告、置顶广告等。
但是需要注意广告的数量和质量,以免影响用户体验。
2. 付费服务:论坛可以提供一些高级的会员服务,如去广告、专属权益等。
这可以为论坛带来一定的收入,并且增加用户的粘性。
3. 合作推广:可以与相关的企业或组织进行合作推广,如共同举办活动、撰写合作文章等。
这不仅可以为论坛带来流量,还可以提高论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风险和挑战1. 竞争压力:网络论坛市场竞争激烈,已经形成了一些大型的平台。
新建论坛需要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2. 用户活跃性:论坛的用户活跃性对于论坛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果用户参与度低,论坛就难以形成活跃的社区氛围。
3. 信息安全:论坛涉及到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流内容,需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问题。
2024年论坛(BBS)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论坛(BBS)市场前景分析引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线社交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论坛(BBS)作为一种传统的在线社区形式,曾经风靡一时,然而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平台的崛起,人们对论坛的关注度逐渐下降。
本文将重点分析论坛市场的现状,并就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评估。
1. 论坛市场现状论坛作为一个早期的社交媒体形式,在互联网初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
人们通过论坛平台能够自由讨论、分享经验,并建立起良好的社区关系。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系列新型的社交平台成为了人们社交交流的主要场所。
这些新兴平台以其便捷性、实时性和广泛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相比之下,论坛在信息传播速度、用户体验方面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2. 论坛市场的优势虽然论坛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它仍然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 - 深度讨论:论坛提供了一个自由讨论的场所,用户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感兴趣的话题,获取更多知识和经验。
- 社区氛围:论坛往往形成了一个小而紧密的社区,成员之间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和更强的互动。
- 长期保存:论坛上的帖子和讨论往往能够长期保存,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方便地找到过去的讨论内容。
3. 论坛市场的挑战尽管论坛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面临着以下挑战: - 竞争:目前网络上存在着众多社交平台,互联网巨头们的强大竞争对手让论坛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
- 用户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即时性和便捷性的需求越来越高,论坛相对于其他平台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 内容监管:论坛作为开放式的平台存在着信息发布的风险,需要加强对内容的监管以确保安全和秩序。
4. 论坛市场的前景展望虽然论坛市场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发展的机会和前景: - 细分特定领域:通过找到特定领域的垂直论坛市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满足用户对特定领域深度讨论的需求。
比如科研论坛、技术论坛等。
- 创新技术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论坛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
论坛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论坛成为人们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和观点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论坛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进行需求分析。
一、论坛的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交流、学习和分享的需求不断增加。
论坛作为一个集中展示、讨论和沟通的平台,正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2.技术支持:建立一个可行的论坛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网络等。
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逐渐降低使得论坛的建设成本降低,增加了论坛的可行性。
3.网络环境:网络的发展为论坛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论坛,增加了论坛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
4.广告收入:论坛在用户参与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页面浏览量,这可以为运营者带来广告收入。
通过广告收入,可以部分或完全覆盖论坛的运营成本,增加了论坛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论坛在市场需求、技术支持、网络环境和广告收入等方面具备较高的可行性。
二、论坛的需求分析1.用户需求:论坛的主要用户是具有一定知识、经验和兴趣的群体。
用户希望能够在论坛中找到感兴趣的话题,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
2.功能需求:论坛需要提供一系列的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发布帖子、回复帖子、私信、分类浏览等。
这些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交流和学习需求。
3.安全需求:对于论坛来说,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用户需要保证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帖子不受恶意攻击和垃圾信息的干扰。
论坛需要具备相应的安全措施,如用户认证、帖子审核、垃圾信息过滤等。
4.界面需求:论坛的界面应该简洁、清晰、易于操作。
用户能够方便地浏览和参与讨论,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综上所述,论坛的需求主要包括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安全需求和界面需求。
根据这些需求,可以设计出满足用户期望的论坛系统。
总结起来,论坛在市场需求、技术支持、网络环境和广告收入方面具有可行性。
在满足用户需求、功能需求、安全需求和界面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符合市场需求并有竞争力的论坛平台。
网络论坛对我国公共领域的建构与完善_以人民网_强国论坛_为例
声屏世界2014/5VOICE &SCREENWORLD 强国论坛部分精品栏目定位精品栏目栏目内容定位对公共领域的建构作用人民访谈评论热点话题,解读政策法规,澄清模糊认识。
聚拢网络人气,拓展言论空间。
一语惊坛每天选取三五个热门话题,摘录十几条充满睿智和创意的片言只语,化整为零,独具特色。
真实反映网民心声,引起百姓共鸣。
E 政广场参政议题搬进广场,网民积极跟帖反馈,认真负责建言献策。
普通网民参政议政的平台,国家机关倾听民意的空间。
人民微博网民积极关注,理性评论,在碎片言语中彰显论坛的互动特性。
自由平等中发表理性言论,网民话语权得到充分行使。
谣言狙击榜对造成恶劣影响谣言予以澄清,帮助网友辨明真伪。
维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今日关注最新热点呈现论坛,重大议题引起讨论。
公正公开,维护正义,引导舆论。
政在回应针对百姓疑惑,第一时间发出政府声音。
彰显政府亲和力,维护政府公信力。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是哈贝马斯于20世纪60年代在其所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向所有公民开放,由对话组成的,旨在形成公共舆论、体现公共理性精神的,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运作工具的批判空间,是形成公众意见的社会生活领域。
新闻传媒扮演了公共领域的建构者的角色,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新的契机,而网络中与公共领域联系最紧密的一种形态是网络论坛。
从当今我国时政类论坛的访问量、发帖量、品牌知名度及影响力看,最具代表性的论坛要算人民网的强国论坛。
强国论坛的诞生缘于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国驻南使馆的野蛮暴行,高涨的中国民间激愤需要一条表达与宣泄的渠道。
人民日报网络版顺应民意的需要,第二天就开通了“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 论坛”,同年6月19日,该论坛更名为“强国论坛”。
时至今日,强国论坛已发展成为拥有40多个分论坛和微博、网摘、辩论、掘客及219万注册用户的大型综合性社区,最高同时在线浏览人数突破350万,①成为全球“最著名的中文论坛”。
BBS论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BBS论坛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第一章系统开发基础1.1开发背景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互联网跨入了虚拟社区时代。
根据2010年1月《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上网的3.84亿人中有38.8%使用论坛、BBS等各种形式的虚拟社区,用户规模达到9822万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九,已经跻身十大网络应用之列。
BBS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BBS开发技术发展至今,从CGI,ASP,到PHP已经日趋成熟,功能也更加丰富,但携着Sun公司的Java技术所实现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的优势,继承这一衣钵的JSP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视。
BBS作为一种对外的展示窗口,进行外信息交流,已成为大众的广泛需要。
为了进行更好的交流,用户想就自己的专业和爱好能和其他的用户进行及时专业的交流,这就有了论坛,这样以来我们就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方便地实现交流。
Internet上发布信息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获取信息是要在论坛中和Internet“海洋”中按照一定的检索方式将所需要的信息的。
因此论坛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现代人勾通和获取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
现在各个大学都有BBS论坛,在BBS上,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可以非常轻松的进行交流,有网络的地方,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的各种不同的人都可加入到BBS上进行交流。
这也节省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和充分的利用教育资源。
1.2设计思想(1)系统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但这些模块都进行集中式管理。
(2)分层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作为应用程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扩展性。
(3)合理的数据流设计,在应用系统设计中,坚持“高聚低耦合”的原则,相对独立的模块间以数据流相互连接,使各模块间的耦合性较低,方便系统运行,提高系统安全性。
1.3 开发工具和开发模式的介绍1.3.1开发语言JSP的介绍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服务器脚本编写环境。
2023年全球4G发展现状及我国4G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4G发展现状及我国4G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到:在“2022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进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进展司闻库发布主题演讲。
全球4G进展现状及我国4G行业进展趋势分析如下文。
闻库表示,全球4G进展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全球LTE用户快速进展,估计年底达到4亿户。
据闻库介绍,截至2022年9月底,全球LTE用户已经达到3.7亿户,比上月新增2759万户,在移动用户中占比达到5%。
估计,到今年年底全年的LTE新增用户将超过2亿户,到2022年底,全球4G用户将达到4亿户。
4G已成为移动通信市场增长引擎,全球2G用户渐渐被3G、4G用户所取代,3G新增用户渐渐平稳,4G新增用户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由于中国LTE用户的强劲增长,亚太和北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LTE的市场份额将持平,分别为41.58%和40.65%。
其次,LTE-A成为4G进展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全球LTE-A商用网络达到了21家,涉及的国家达到14个之多。
既包括美日韩等LTE领先国家,也包括爱沙尼亚、捷克等LTE 进展一般的国家。
第三,TD-LTE和LTEFDD差距大幅缩小。
依据统计,截至2022年9月底,全球27个国家部署了39个TD-LTE商用网络,还有50个商用网络正在和将要部署。
基站数超过了60万台。
截至2022年9月,全球TD-LTE用户达到5700万户,中国以外也许有1400万户。
除了亚非拉以外,TD-LTE也已进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市场。
到今年9月底,全球已发布LTE终端2218款,其中TD-LTE终端占比超过30%。
第四,移动通信产业研发重心向4G转移。
从技术演进及网络投资而言,LTE成为以数据流量为主业务的性价比最高的技术路线,行业中心也正渐渐向4G转移,进而催熟产业链。
4G产业链快速走向成熟,终端已有2218款,比去年年末增长61.8%,4G千元机大量消失,TD-LTE终端产业已经成熟。
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达3.84亿手机网民增长1.2亿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达到28.9%。
我国手机网民一年增加1.2亿,手机上网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新增长点。
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规模已达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
手机和笔记本作为网民上网终端的使用率迅速攀升,互联网随身化、便携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而商务交易类应用的快速增长,也使得中国网络应用更加丰富,经济带动价值更高。
手机网民年增过亿网民结构不断优化经历了多年的迅猛发展,面对2008年接近3亿的网民基数,我国网民规模的增幅已经有所放缓,但整体来看,仍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
CNNIC《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
尽管增幅放缓,但是我国网络用户的结构却在不断优化。
数据显示,我国宽带普及率继续提高,宽带网民规模达到3.46亿人,较2008年增长了7600万。
此外,农村网民的规模也持续增长,达到10681万,占整体网民的27.8%,同比增长26.3%。
由于3G牌照的颁发,手机上网用户在2009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CNNIC《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一年内增加了1.2亿,已达到2.33亿人,占整体网民的60.8%。
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有3070万,占整体网民数量的8%。
对此,CNNIC分析师表示,随着3G业务的持续开展,手机上网将成为刺激我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新增长点。
商务交易类应用增幅达68% 中国互联网市场价值可期待随着我国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联网正在走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我国网络论坛发展状况分析
我国网络论坛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在综合性、娱乐类论坛和专业论坛蜂起之际,学术交流类论坛也崭露头角,在线学术论坛应运而生。
学术类网络社区在2009年第一次进入市场调研视野。
本研究利用既有资料分析法、时序分析法等方法,对Web2.0应用情况、网络论坛基本情况和网络论坛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网络论坛特别是在线学术论坛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在Web2.0兴起的2005年之前,它就已得到较快的发展;2)它兼有Web1.0和Web2.0的特点,与博客进入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以话题为中心和以作者为中心的内容整合方式已经极大地影响着网民;3)网络论坛以综合性和娱乐类论坛为主;新生网络论坛呈现专业化和学术化特点;4)多数论坛用户登录多于1个网络论坛,较为忠诚地关注2-3个论坛;论坛用户发帖数量呈两极趋势。
关键词科技传播;学术交流;网络论坛;在线学术论坛;发展状况学术类网络社区在2009年第一次进入市场调研视野,为全面了解我国在线学术论坛发展现状,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二手数据的时序分析,总结我国网络论坛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选取我国典型的、面向学术或科研的网络论坛(在线学术论坛)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我国网络(在线学术)论坛发展现状。
1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本研究选取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和中国网络经济咨询艾瑞公司的《中国网络社区研究报告》[2]为基本数据,采用既有资料分析法,选取网络论坛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横向总结和分析,旨在刻画我国网络论坛发展历程,判断发展趋势。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研究对CNNIC历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进行浏览,从中抽取与网络论坛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1)选取CNNIC第四次调查之后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的时间跨度明确在1999年7月之后;即为1999年7月到2010年1月之间的22次统计数据,每年2次报告,1月和7月发布;2)对于空缺值,利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趋势填充;3)对不同的统计标准进行分析,选取类似标准的数据进行集成;例如将“(免费)个人空间”与“博客”作为等同应用处理;4)对于在历次统计中,互联网应用从单选结果变为多选结果的现象,考虑到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统计报告的内容分析,做等同处理。
网络论坛——文献综述
网络论坛——文献综述作者王景伟(学号508020130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08级本科三班 )摘要:网络论坛是网络信息交流的常用软件。
本课题要求实现一简易的论坛,此论坛要能把用户提交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并能及时地显示页面以供他人参与讨论。
并且还要具有用户管理功能,用户发贴管理功能(删除,置顶,加标记等)。
文章首先对论坛开发的重大意义做了介绍,就网络论坛在生活中的普及和实用做了实际调查,就目前状况和解决方案做了介绍。
并对论坛的基本功能做了简单介绍,最后列出了网络论坛开发的可行性。
关键字:网络论坛、实际调查、目前状况、解决方案、基本功能、可行性一.引言网络论坛(Network Forum),就是在21世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当人们浏览各个门户网站或者以信息交流为主旨的网站时,通常它们都为网友提供发布个人需求信息或者发表个人观点看法的平台,可以和所有浏览这些观点的网友沟通和交流观点。
网络论坛现在已经是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普及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和传播速度,使人们更自由的交流彼此的看法意见,极大的方便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开发一个网络论坛是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毕业设计很好的选择。
但同时不可否认,由于网络论坛的普遍和不完整的规范性,它也是网络安全和文化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需要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监督的规范。
二.实际调查(一).网络论坛现状研究:网络论坛网络论坛是一个和网络技术有关的网上交流场所。
一般就是大家口中常提的BBS。
BBS的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就是“电子公告板”。
BBS最早是用来公布股市价格等类信息的,当时BBS连文件传输的功能都没有,而且只能在苹果计算机上运行。
因为现在的网络知识流行太快,每个行业都有一个自己在网络中进行交流的一块区域。
论坛是最好的地方。
论坛有综合性论坛和专题类论坛,还有教学型和推广型,地方性和交流性论坛之分,一般论坛建立后会通过电子邮件,网摘,网址,资源合作,搜索引擎,关系推广等方式传播推广。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14 /中国信息安全/2011.02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召开2011年理事长工作会议2011年1月20日,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信息安全产业分会在北京召开理事长工作会议,14家理事长成员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听取了分会2010年工作总结,包括:1.拓展国际交流渠道。
分会组织会员企业参加新加坡GovernmentWare会展,并组织会员与美国、以色列等国信息安全专家进行技术交流;2.举办主题论坛。
分会举办第十四届中国软件博览会“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和服务应用”论坛,联合举办第五届国家灾难恢复论坛;3.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业界参考信息。
分会召开“信息安全产业界态势分析研讨会”,完成了《信息安全产业有关投融资政策研究制定》等系列政策研究报告;4.为会员提供联谊与沟通平台。
分会举办了2010年回家过年春节联谊会、第七届“商会杯”羽毛球赛。
另外,理事长工作会讨论了2011年分会工作计划,包括发展会员队伍、筹备产业联盟、拓展服务渠道、全面规范管理等方面。
最后,会议讨论并全票通过关于武轶同志、赵鑫龙同志担任副理事长职务的提案,讨论并全票通过了李斌同志担任秘书长的提案。
Current Affairs[网际时政]《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月19日在北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l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6930万人,其数量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商务类互联网应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最快、最迅速的主力军。
《报告》显示,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而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也以45.8%和48.2%的年增长率远超其他类网络应用,我国更多的经济活动正在加速步入互联网时代。
国内外BBS论坛发展及管理比较研究
国内外BBS论坛发展及管理比较研究[摘要]BBS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由一个互联网的常规应用发展成一种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
BBS论坛的管理成为国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网络舆论调控的一个核心问题。
对国内外BBS论坛的发展及管理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高校BBS论坛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BBS;发展:管理:研究BBS(电子公告板)诞生时,是一种基于Telnet(远程登录)协议访问的互联网应用形式。
随着WEB服务的兴起,基于WEB的BBS开始强调主题性和交流性,于是诞生了Forum(论坛)。
随着技术的发展,BBS的含义和功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当前,在国外BBS 仍适用于原始的电子公告板定义,Forum是单纯基于WEB的用户交流的讨论区。
在中国台湾地区,BBS指基于Firebird,Maple服务软件,提供Telnet访问的讨论区,Forum是单纯基于WEB的用户交流的讨论区。
在中国大陆,从严格意义上讲,BBS基本上仅存于高校,社会BBS偶有出现,但也属小众群体;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论坛,基本上都是仅基于WEB的Forum。
本文中我们以“BBS论坛”统称大陆高校的BBS和社会上的论坛。
一、国外及港台地区BBS的发展与现状1.西方国家BBS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主要用于BBS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网络通讯,那时还没有浏览器、搜索引擎,甚至没有个人网站。
当时BBS主要有四项功能应用:发布新闻、发布交易信息、发布个人感想、互动式问答。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BBS的许多特性被后续出现的应用取代。
前三个功能逐渐从BBS中分离出去,发展成三个方向的网站——新闻类、电子商务类和博客类,这三类网站经过整合逐渐成为各自的门户。
第四个功能互动式问答正在分离但还没有出现该领域的门户网站,这一类网站模式被称为威客(译自英文witkey)模式。
进入20世纪90年代,BBS的主要应用转移到论坛上,也就是现在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BBS概念。
我国网络媒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媒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在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网络媒体正发挥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和监管,网络媒体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舆论导向乃至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影响。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和监管网络媒体,使其充分发挥作为一种重要媒体形式的作用,是摆在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文对网络媒体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前网络媒体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如何有效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管提出了对策。
标签:网络媒体不利因素引导监管对策0 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的媒体结构与环境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正逐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使得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强大冲击。
网络媒体除了有与传统媒体相同的“共性”以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信息容量的海量性、信息覆盖的广泛性、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
这些特点使其迅速从众多媒体形式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
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工具,网络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媒体出现的时间不长,作为媒体监管者的政府部门对其特点和规律都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它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管理部门应该不断研究有力对策,严格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引导和监管。
1 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对网络媒体的监管现状1.1 网络媒体存在的问题作为一种新型媒体形式,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有效手段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健全、部分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及网民素质有待提高、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引导手段和监管办法等等。
由于网络本身具有的特点,网络上的新闻信息形式不够规范,新闻内容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一些人有意或者无意的利用网络媒体散布危害性较大的言论,给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网络文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A觉得有趣 B看得很兴奋 C积极参与恶搞 D无聊的东西 E讨厌的东西 F我有看法! G打酱油,无所谓
第29页/共35页
网络“ 恶搞”成风的原因探析
1. 网络“ 恶搞”作品本身的特点对青少年具有一定 的吸引力。
2. 青少年追求自由彰显个性的猎奇心理为“ 恶搞” 提供了可能性。
3. 多元文化的共容与开放的环境为“ 恶搞”提供了 便利条件。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民族文 化和外来文化、传统文化和新
型文化并存。
第12页/共35页
三、网络文化的特性
1、网络文化的超文本特征。 2、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特征。 3、网络文化传播的交互性特征。
第13页/共35页
三、网络文化的特性 1、网络文化的超文本特征。
➢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 ➢在万维网罩,主页和主页之间根据关联互相连接,进而建 立起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性网络。 ➢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习惯,大大增 强了信息传播的可选择性与自主性。
第8页/共35页
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手机网民使用情况
第9页/共35页 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网民对网络媒体的依赖程度比其它媒体的用户更强
网络 电视 书籍 广播 报纸 杂志
0
图表:用户平均每天使用媒介的小时数
2.73
1.29
1.43
0.72
0.64
0.46
0.5
1
1.5
2
2.5
第27页/共35页
“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董存瑞牺牲的原因是因为被炸药包 上的两面胶粘住了”,小英雄潘冬子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 钱的“富家子弟”,其父变成了“地产大鳄”潘石屹,而母亲的梦中情 人是主持人李咏……从炒作雷锋的初恋女友到恶搞短片《闪闪的红星之 潘冬子参赛记》、《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许多人们熟知的英 雄人物、千千万万青年崇敬的偶像一再被调侃。
网络新媒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docx
网络新媒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国际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体已经日益溶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网络新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关键词】新媒体;新技术;媒体管理近几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构成当中,创造出诸多被称之为新媒体的媒体形态。
短短几年间,中国的传统媒体界、新媒体机构和用户也的确或多或少看到了新媒体给信息传播乃至生活带来的新景观。
全球信息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传媒行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大批网络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目前仅在中国,据目前注册的网站数量达到60多万,在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同时,网络安全以及互联网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一、网络新媒体发展的现状1.网络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这是我国新媒体发展的先决条件。
网络新媒体是一种传播方式,不能将传播方式、载体和内容混为一谈目前传播内容没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
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新媒体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计算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也日趋成熟。
我国网络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和支持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在通讯领域,技术上不但与国际发展水平相当,甚至有几十项技术能够领先于国外发达国家。
2.新媒体的终端已经相当普及任何媒体传播都没有今天新媒体传播的条件好,中国目前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O多万种,网络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
这不是政府规划,而是市场自动形成的,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瓦罐内络新媒体阅读的终端。
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传统媒体每天传播的信息量不及互联网的1/4,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带来了精神享受。
网络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网络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3.使用网络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在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下降,阅读网络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O% 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他们正是出版物市场未来消费的最大主力。
网络舆论现状分析及引导的研究
网络舆论现状分析及引导的研究摘要:网络舆论就是利用网络发布并传播的大众言论。
它是公众对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利用互联网自由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其具有舆论主体多样,内容多样,形成迅速,不可控和弱权威的特点。
并运通过加强主流网络媒体建设;加强网络监管;推行网络有限实名制;推行网络有限实名制;立法管理,倡导自律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
关键词:网络舆论;舆论现状;舆论导向胡锦涛同志在2007年1月23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同时还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具体要求,其中在第三条明确指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
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网络舆论现状分析1.网络舆论主体的多样性。
由于网络传播具有自由开放的特点,以往在传统传播方式中的“听者”的个人自由表达欲望被空前地释放出来。
任何人不必受个人社会地位和个人信誉等条件的约束,只要通过网络就能畅所欲言。
从而网络舆论的主体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格局。
在传统的舆论形成过程中,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是舆论的“讲者”和主要的“媒介”,普通人只是被动的“听者”。
而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由点到面的单向线性的格局,普通网民不再只是以前的“听者”,一样只是终端也能作为“讲者”。
而传统的“讲者”也不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2.网络舆论内容的多样性。
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服务给网民带来了实惠和便利,但我们也看到,在制造网络义明和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信息垃圾和信息污染。
目前,网络舆论主要存在色情内容屡见不鲜、情绪化言论较为普遍、发布网络谣言增多、擅自披露他人隐私等同题、一些调侃、低俗、虚假、色情、暴力、迷信、反动的信息大量充斥其间,以致网络舆论内容良莠不齐。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传媒论坛》
【年(卷),期】2024(7)6
【摘要】3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互联网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服务质量深度优化2023年,我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网络基础资源不断优化。
【总页数】1页(P12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现状、问题和对策
互联网公共论坛与协商民主:现状、问题和对策〔摘要〕协商性民主是20 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
互联网公共论坛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方式,承载着公民的民主理想,这种立基于新传播技术之上的参与方式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增加了公民之间以及公民与政府之间直接的、全面的参与和沟通的可能性。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的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的公共论坛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并且与政府发生互动。
本文通过对中国主要网站公共论坛的考察,认为,公共论坛中的政治参与在“近似地”实践着协商性民主的理想,公共协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和制度规范,通过官、民双方的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关键词〕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协商性民主一、引言:互联网公共论坛的兴起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互联网作为信息社会的载体和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凭借其开放性、便利性、互动性以及信息的丰富性和服务的多样性的特质,而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扩展,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5 年1 月19 日发布的第1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截至2004 年12 月底,内地上网用户总数为9400 万,比去年同期增长8. 0%,其中使用宽带上网的人数达到4280 万;上网计算机达到4160 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43 万和66. 9 万。
网民的年龄结构,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4 年7 月20 日第1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其中18 - 24 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6. 8%,18 岁以下者占17. 3%,25 -30 岁的占16. 4%,35 岁及以下的网民7134 万人;35 岁以上的网民所占比例为18. 0%,达到1566万人。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对政治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美国着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预言的网络政治时代逐步成为现实。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政治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大题,25小题,开卷考试。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审核:魏敬德老师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22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1分,共22分。
1. 2023年11月1日,在我国西北沿边地区揭牌成立的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是()A. 新疆自贸区B. 海南自贸区C. 上海自贸区D. 陕西自贸区2. 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的两个关键词是()A. 一体化和双循环B. 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C. 一体化和高质量D. 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3. 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1月15日至19日瑞士达沃斯举行。
本届年会主题聚焦()在A. 凝聚力量B. 重建信任C. 勇于担当D. 携手合作4. 下列时事新闻能体现中国影响力增强的是()A. 日本名义GDP被德国超越B. 沙特将主办2030年世博会C. 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D. 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5.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
可以推测该方案的作用有()①拉动消费②促进投资③限制出口④节能降碳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网络论坛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在综合性、娱乐类论坛和专业论坛蜂起之际,学术交流类论坛也崭露头角,在线学术论坛应运而生。
学术类网络社区在2009年第一次进入市场调研视野。
本研究利用既有资料分析法、时序分析法等方法,对Web2.0应用情况、网络论坛基本情况和网络论坛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网络论坛特别是在线学术论坛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在Web2.0兴起的2005年之前,它就已得到较快的发展;2)它兼有Web1.0和Web2.0的特点,与博客进入相互促进的发展阶段,以话题为中心和以作者为中心的内容整合方式已经极大地影响着网民;3)网络论坛以综合性和娱乐类论坛为主;新生网络论坛呈现专业化和学术化特点;4)多数论坛用户登录多于1个网络论坛,较为忠诚地关注2-3个论坛;论坛用户发帖数量呈两极趋势。
关键词科技传播;学术交流;网络论坛;在线学术论坛;发展状况学术类网络社区在2009年第一次进入市场调研视野,为全面了解我国在线学术论坛发展现状,本研究首先通过对二手数据的时序分析,总结我国网络论坛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选取我国典型的、面向学术或科研的网络论坛(在线学术论坛)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我国网络(在线学术)论坛发展现状。
1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本研究选取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和中国网络经济咨询艾瑞公司的《中国网络社区研究报告》[2]为基本数据,采用既有资料分析法,选取网络论坛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横向总结和分析,旨在刻画我国网络论坛发展历程,判断发展趋势。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本研究对CNNIC历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进行浏览,从中抽取与网络论坛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1)选取CNNIC第四次调查之后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将本次研究的时间跨度明确在1999年7月之后;即为1999年7月到2010年1月之间的22次统计数据,每年2次报告,1月和7月发布;2)对于空缺值,利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趋势填充;3)对不同的统计标准进行分析,选取类似标准的数据进行集成;例如将“(免费)个人空间”与“博客”作为等同应用处理;4)对于在历次统计中,互联网应用从单选结果变为多选结果的现象,考虑到本次研究主要是针对统计报告的内容分析,做等同处理。
3中国网络社区研究报告本研究对艾瑞公司的《中国网络社区研究报告》进行浏览,抽取延续性统计信息,从网络论坛自身和用户角度切入,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1)选取2006到2009年的数据,从近四年情况总结归纳我国网络论坛发展情况;2)由于历次统计口径不一致,在对网络论坛类型分布进行统计时,2007年数据缺失,考虑到样本中仅有4年数据,对缺失数据不做填充;3)将报告中网民使用行为的百分比换算成具体人数,采用CNNIC统计报告数据;且考虑到本报告的发布时间为每年11月,因此采用CNNIC报告当年7月数据进行统一计算。
4 我国网络论坛现状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
1995年8月8日,清华大学BBS系统正式开放,定名为“水木清华站”,当时IP是186.111.1.11;水木清华BBS是中国大陆最有人气的BBS 之一,代表着中国高校的网络社群文化。
这两个事件代表着网络论坛这一互联网应用在历史上登上中国互联网舞台。
此后,随着互联网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网络论坛进入发展快车道。
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历次发布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BBS电子公告栏”的说法是在1999年7月的第5次互联网络发展报告中;这标志网络论坛这一事物开始对社会产生影响,成为中国官方关注的对象。
3.1 Web2.0应用情况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即第二代互联网。
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属于单向信息传播;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Web2.0的代表性应用,有BBS电子公告牌、网络博客(Blog)、RSS站点摘要、百科全书、社会书签(大众分类)等。
其中,最为普遍的是BBS和博客,CNNIC 报告自第四次开始对二者有所统计,本研究将对这两种应用的使用人数进行分析。
3.1.1博客用户数分析2000年前后,个人网站这一事物进入中国,当时多数的个人网站都选择国外的服务器。
从图1中可看出,1999年之后,博客的使用人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并且以2005年为分界,之前增长缓慢,之后迅速增长。
结合博客使用人数的增长率看,在2000年时先是急剧增长,继而迅速下降;在2000年至2005年期间,保持稳定增长速度;在此之后,又大致经历了3个增长的波动期。
博客使用人数在2000年左右急剧上升又下降,也印证了当时互联网冬天的历史事实。
可以说,作为Web2.0典型应用,博客随着互联网复苏而成长,逐步得到网民的认可。
而在普及阶段用户总数的持续增长和增长率的几次波动,综合反映了博客这一应用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在摸索中逐渐成熟的过程。
3.1.2网络论坛用户数分析BBS最初指电子公告栏,是一种基于Telnet(远程登录)协议访问的互联网应用形式;也有人将BBS看做是介于Web1.0和Web2.0之间的应用,因为该应用在今天的中国具有丰富的含义,它即包括最初单项发布信息供网民查看的公告栏,也包括主题性和交流性并重的交流平台。
从图2中可以看出,BBS使用人数的持续上升是从2002年开始的;同时,除在2000年左右遭遇低潮和在2002年及2005年增长率较高之外,增长率保持稳定。
网络论坛是从Web1.0时代就出现的网络应用,伴随互联网的发展,最初的功能逐渐剥离成为不同的应用;例如发布新闻的功能逐渐演变为新闻网站,发布交易信息的功能逐渐演变为电子商务网站,而发布个人感想和交互式聊天功能演变为Web2.0时代的网络论坛。
同样经历互联网冬天的网络论坛应用,在互联网复苏之时吸引了众多用户,增长率在2002年一度高达162%;此后,由于人数基数突增增长率走低,但是基本保持稳定增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网络论坛已经拥有了比较稳定的用户群。
3.1.3二者综合分析综合看博客和网络论坛用户数的数量,如图3和图4。
不难看出:在2002年之前二者的用户数基本相当;2002年至2008年的7年间,网络论坛用户一直大于博客用户数量;而2008年之后,博客用户数近乎以几何级数激增,而网络论坛用户数基本保持线性增长。
在1999年到2002年期间,博客用户数据基本是由个人网站用户数据规约而来;当期这两项网络应用的用户群是有较大重合的,这也是CNNIC报告中复选的结果。
而2002年到2008年期间,网络论坛的普及速度要大于博客;2003年中国的非典将许多网民隔离在家的同时又为论坛讨论提供了话题,于是推动了许多论坛的发展。
同时,在2005年时,博客作为Web2.0的典型代表开始迅速流行,博客用户数开始持续增长。
2008年后,博客用户数继续增长,相比之下,网络论坛的增长则明显放缓。
在此时间点之后,随着中国网络文化的逐步成熟和用户聚集效应的显现,博客用户数持续快速增长;而网络论坛则因为逐渐针对固定主题而使得用户群相对稳定。
结合二者用户数相对于所有网民的比例,见图5,不难看出,2002年后,网络论坛的用户数比例并未呈现持续性变化,而是分别在20%、40%和30%左右保持过一段时间。
相比之下,博客的用户比例则一直处在变化中,在2002年到2005年期间先是有所下降,继而呈增长趋势,至2008年前后超过网络论坛用户比例,最终停留在57.6%的高位,并且还有继续加大的趋势。
从这里可以看出,网络论坛较早地在网民群体中获得认可,用户群体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比较稳定的比例;随着网民总数的增长,网络论坛用户数也在同比例增长,这说明网络论坛的发展阶段已经较为成熟,能够吸引固定的关注。
与之相比,博客用户比例是在2005年之后迅速增长,说明该网络应用在这段时期内的迅速普及,吸引无数用户;其用户群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网民总数的增长,说明博客还处在发展阶段的成长期,吸引各种用户,尚未形成固定的用户群体。
3.2网络论坛基本情况3.2.1成立时间分析图6是历年网络论坛成立时间比例统计图,在2006至2009年的每一次统计中,占有最大比例的都是近两年成立的。
自2006年起,各种越来越多的论坛开始出现,例如软件使用经验分享(如SPSS统计软件、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等)、电子商务论坛(如服装电子商务、数码产品电子商务等)、技术讨论类论坛(如软件技术算法、新媒体技术等),以及各种娱乐性综合论坛数量也开始突增。
数量的剧增,也造成类似定位的论坛之间对用户资源的竞争,考验着论坛管理的力度和成效。
到2009年,从2006年之后成立的论坛数基本上到达所有论坛数的90%。
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第一,论坛总数的迅速增加,使得建站时间早的论坛比例下降;第二,新论坛吸引了用户,使得建站时间较早的一些用户量不大的论坛无法生存;第三,随着博客的迅速普及,论坛作为博客的附属产品推向市场。
3.2.2网络论坛类型分析图7是2006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数量较多的几种网站类型;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每年的统计中对综合类、娱乐类、IT类和教育类的定义不一致,经过归并,可以从该比例图中看出综合类论坛在历年的统计中占有较大席位,娱乐类论坛比例逐年增长,IT类论坛比例基本稳定,教育类论坛比例则有所下降。
总的来说,网络论坛基本已经形成了以综合类论坛和娱乐类论坛为主,IT类和教育类次之的局面。
3.3网络论坛用户行为3.3.1用户登陆论坛行为分析从对使用网络论坛人数比例的分析(见3.2.1小节)知,网络论坛用户数在网民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比例;而每年又有新的网络论坛出现,因此必然存在一个用户登陆多个网络论坛的情况。
图8是对不同登陆行为人数的统计图,2008-2009年期间,多数用户都有登陆2个、3个或多于5个(含)的行为;这类用户对某个论坛有较高的忠诚度,同时又会登陆别的论坛,这也是论坛细分和论坛专业化越来越强的必然结果。
通过比较登陆不同论坛个数的统计结果发现,登陆论坛个数为“4个”这一选项的人数相比“3个”和“5个及以上”两个相邻选项都比较少。
说明部分网民习惯经常登陆的论坛数一般不超过3个,而另外一部分网民则倾向于登陆较多的论坛,广泛获取信息。
结合图9不难发现,仅登陆1个论坛的用户比例不大,登陆2-3个论坛的用户占大半,登陆5个及以上论坛的用户也占有相当比例;除此之外,仍有不到1%的网友从未登陆过网络论坛。
而登陆4个论坛的网民数较少,说明网民对网络论坛的依赖性不强,倾向于经常登陆不多于3个网络论坛。
每个网络论坛都有较为固定的用户群,同时也有不定期登陆的热度一般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