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挫折重要的启示——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对地震预测研究的某些科学思考
汶川地震带来的思考
震台 )等担任 ,采取 电话 、手机短信 、互联网等方式,确保 信息渠道 畅通 。
作者信箱:p lzO 7 ia o vzs0 @s . m nc
1 71
现如今不可能像邢台地震以后那样做到全民防震但可以利用养殖场动物园水库水塘水井机井等场所建立数量众多的宏观观测点通过简单的培训发放资料上门讲解等培养一批宏观观测员建立起宏观测报网
汶川地震带来 的思考
张 周 术
( 中国地震灾害 防御 中心 ,北京 10 2 ) 0 0 9
20 0 8年 5月 1 t 2E汶川发生 8 . 0级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 ,有感范围广,破坏性强 ,救援 困难 ,成 为唐 山 地震 以来最惨重 的一次地震灾害。这次地震发生后 ,暴 露了我们 工作 中的诸 多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 。
2 救 援能力尚需进一步提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国家各类救援力量的反应还是相当快 ,但救援力量到达都江堰后就受阻 ,无法进入重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范文最新推荐------------------------------------------------------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继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6级大地震之后,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汶川又发生了8.0级大地震。
面对毁灭性的灾难,面对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应该认真、全面、深入地进行总结反思。
反思之一:加强震前预测研究,建立定期发布地震预报制度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虽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地震不完全不可预测。
公元138年,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检测到地震。
我国曾对辽宁海城附近1975年和1999年的两次特型地震也作了比较成功的预报。
同时,我国在各地特别是在地震带区域,都设有地震监测网站。
像8.0级这么强烈的地震,震前肯定会有微动前兆。
地震部门不会一点监测不出来。
至少,提前10分钟预测到是有可能的。
有了这宝贵的10分钟,再通过警报系统,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面对灾难,我们需要记住疼痛,更要汲取教训,只有这样,下一次,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如此惨重。
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加强震前预测,作出及时预报。
为此,国家应完善地震预测预警制度,加大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投入;注重加强对公民地震知识的普及,建立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群防群治体系;建立1 / 16快速发布地震警报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地震专家的意见,赋予市、县一级政府具有发布地震警报的权力,简化短临地震发布程序;像播报天气预报那样,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中、长、短、临四种地震预报,重点是发布短临预报,允许预测预报失误。
国家地震部门要建立健全先进的标准化地震观测台站网络和重大地震信息快速上报系统,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地震预测研究,加强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的合作(例如,日本已开展了针对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控安置在海底400台以上的地震仪,用高性能电脑分析岩石的变化来预测地震。
汶川大地震的哲学思考
汶川大地震的哲学思考(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地震发生后,由于实际灾情比想像中还严重,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从灾区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救人为主,从全国各地调出大量的救援人员进行抢工作。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句话就是这次抗震救灾的最好写照,也是对这个哲理的最好注释。
3、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从这次地震我们可以看出,地震导致8万人(这数字是我估计的)遇难,几千亿人民币的损失,还有现在的堰塞湖也是它引起的,等等,都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
4、矛盾的观点:(1)矛盾具有普遍,要求我们要正视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并找到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地震发生,我们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快速研究救援工作和马上开展救援工作。
由于没有回避问题,并高效率地进行抢救工作,救灾工作取得了全世界的普遍赞扬。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地震是一种大灾难,但通过这次地震,中国人的团结精神空前提高,全国上下一条心,捐钱,捐血,做志愿者,抢救伤员等等,表现出令全世界感到震惊的凝聚力。
正如胡主席会见吴伯雄时所说:“这次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是也使我们全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于各地灾区的受灾程度不同,特别是学校受损遇难比较严重,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我们的救援人员制定了相应的救援方案,与时间抢生命,力争在72小时的黄金时间里抢救最多的生命。
(4)抓主要矛盾。
在地震发生后72小时的时间,一切都以抢救人的性命为首要任务。
在72小时之后,主要任务转为灾后防疫,不仅体现了抓主要矛盾,而且也体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创新意识:这次抗震救灾报导,我们的电视媒体空前的透明,全程直播,体现了我们的电视媒体的创新精神。
这是一次难得的实践,希望以后能发扬光大。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启示思考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启示思考邵志刚;王芃【期刊名称】《地震》【年(卷),期】2018(038)002【摘要】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已经过去10年,在此期间关于地震预测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实践工作从未停止,本文作者从地震预测业务人员角度,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相关的地震地质、大地测量、地震学、前兆观测异常等方面的现象.针对不同研究方向,从震情跟踪角度提出了预测意义的讨论、可能问题的分析、不成熟的一些建议,并就综合预测给出了一些粗浅的思考和认识,期望对地震预测预报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A decade has passed since the 2008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research and practice about earthquake forecasting have never stopped.As professionals in earthquake forecasting,we analyzed phenomena of varied aspects about the 2008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including earthquake geology,geodesy,seismology and precursory anomalies.For tracing earthquakes,the authors discussed the predictive significance,analyzed possible problems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different research,and presented some thoughts and understandings about comprehensive forecasting,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ome inspirations in earthquake forecasting and prediction.【总页数】10页(P1-10)【作者】邵志刚;王芃【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7【相关文献】1.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 [J], 庄涛2.严重的挫折重要的启示——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对地震预测研究的某些科学思考 [J], 陈章立;李志雄3.2008年汶川Ms8.0地震对周边断层地震活动的影响 [J], 邵志刚;周龙泉;蒋长胜;马宏生;张浪平4.用大量地震震源机制解检验2008年汶川地震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作用 [J], 盛书中; 万永革; 徐锡伟; 程佳; 杨宜海; 蒋长胜; 胡晓辉; 杨帆5.汶川8.0级地震对云南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地震应急模式的启示 [J], 曹刻;李永强;曹彦波;赵恒;龚强;白仙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地震 思想汇报
汶川地震思想汇报汶川地震发生于2008年5月12日,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场地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一些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力。
汶川地震是一次震级达到8.0的强烈地震,地面瞬间塌陷,房屋瞬间倒塌,整个城乡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是如此微小和脆弱,我们与大自然相比,显得非常渺小。
人类的科技、力量和智慧都无法改变和抵抗大自然的力量。
我们应该谦卑地对待大自然,努力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和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其次,我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善良。
在汶川地震中,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去营救被困的人们。
许多民众自发组织起来,携带各种物资,前往灾区帮助救援和重建工作。
这种无私奉献和互助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那个时候,大家不再区分地域、身份和利益,只是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让我明白到,人性中有着善良和正直的一面,当困难来临时,我们可以超越自我,展现出最美好的一面。
再次,我也意识到社会对于灾难的关注和赈济的重要性。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为灾区提供了巨大的援助。
这次地震不仅让我知道了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面对灾难时,我们不能只顾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是应该向更广阔的社会和国家扩展我们的视野和关怀。
只有团结一心,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灾难,保护大家的安全和利益。
最后,汶川地震也让我反思了人类的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灾难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纷争和冲突而忘记珍惜生命。
每一个个体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和使命,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我们的一生并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建设美好的社会和世界。
灾难也唤醒了我们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天的生活,积极面对和抵抗困难,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幸福和美好。
总之,汶川地震让我对自然、人性、社会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
这次地震造成超过8.0级地震,导致了数千人的死亡和伤亡,成千上万的房屋倒塌,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作为一个在这次地震中亲眼见证并参与了救援工作的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地震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和伤害,同时也体会到了人们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的力量。
首先,汶川大地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恐惧和震惊。
当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四川省的一个乡村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地震发生后,我和同伴们立刻感受到了地面的晃动和建筑物的摇晃,我们被吓得目瞪口呆。
随后,我们看到了一些房屋倒塌的场景,听到了人们的呼喊声和哭泣声。
这一切的情景让我感受到了地震的巨大威力,也让我意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同时,我也对自然的力量产生了巨大的敬畏之情。
其次,汶川大地震让我见证了人们拯救和帮助他人的伟大精神。
在地震过后的几天里,我看到了许多人们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救援工作,无论是从附近城市赶来的救援队员,还是当地居民和志愿者,都积极参与到救援工作中去。
他们不顾个人安全,穿越废墟,搜寻被埋的人们,尽最大的努力挽救生命。
我与许多志愿者一起参与了清理废墟的工作,虽然很疲惫,但我们看到了每一块废墟下被挖掘出来的人们,我们就觉得一切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这次地震使我明白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和力量,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另外,汶川大地震也给我留下了对政府救灾工作的深刻印象。
地震发生后,政府立刻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派遣了救援队员和医疗队伍到灾区,同时调动了大量的物资和设备。
政府迅速建立了指挥中心,统筹协调救援工作,并向灾区派发了救援款物。
政府的应对和救援行动展示了强大的组织和执行能力,也展现了政府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的高度重视。
这次地震让我明白了政府在灾难面前的重要性和作用,也让我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由汶川大地震所想到的
---------------------------------------------------------------范文最新推荐------------------------------------------------------由汶川大地震所想到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创伤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人类心灵的震撼更是无法言喻的。
在这样的震撼中,我对人和人生进行了一番新的思考。
现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表达出来,与诸位共同交流。
一、人是万物之灵长吗?如果人是万物之灵长,为什么在地震来临时,人依然懵然无知?象个瞎子又象个聋子。
如果一些动物能够开口说话,或者人能够听得懂它们的语言,它们会不会说:“这么危险了,你们居然不知道躲避,你们比猪还要笨(我在这里并没有侮辱猪的意思)?还说自己是什么万物之灵长?”如果说,人是有猿进化而来的。
我想,猿对地震可能要比人敏感得多。
换句话说,人在进化的过程中,是不是失掉了一些先天的本能?这些本能的失去使得人在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得比猪还笨。
除了地震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一般动物比较敏感或者能抵御的而人却不能的事情吧?比如说,某种疾病。
因此,象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实际上是在一定又又一次地摧毁人类所谓“万物之灵长”的自信。
二、人能够征服和改造自然吗?康德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对象是人自己通过先天的认识结构所建立起来的。
人之所以建立起这样而不是那样的认识对象是由于它符合我们先天的认识结构。
那么,对于哪些不符合我们先天认识结构的呢?我们人类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而不是物自体(物本身)。
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
现在看来,康1 / 9德的说话颇有道理。
既然物自体我们不可知,那么又怎么去征服和改造自然?换句话说,人类所讲的征服和改造自然是真的征服和改造自然吗?恐怕是人本身一厢情愿的一个迷梦罢了。
人类会在这个迷梦中越走越远吗?人类会不会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迷梦中把自己亲手送进坟墓?三、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是万物之灵长,”人能够征服和改造自然”这些观念在无情的事实面前不堪一击。
8.0级地震大形势预测反思
8.0级地震大形势预测反思符干【摘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31.0°N,103.4°E)8.0级大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震惊世界。
对这次8级特大地震,没有做出短临预报,深感愧疚!对这次8级特大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和反思,震前有否觉察?笔者在2003年11月26日和12月6日,参加2004-2006年全国地震大趋势第一阶段研讨会时曾提出:“2004-2006年在我国西部有可能发生强地震的危险区:①云南(27.0°N,101.0°E,±3°,Ms7.0±);②四川(32.0°N,101.0°E,±3°,Ms7.5±)”。
【期刊名称】《国际地震动态》【年(卷),期】2008(000)011【总页数】1页(P80)【作者】符干【作者单位】海南省地震局,海南,海口,5702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008年5月12日汶川(31.0°N,103.4°E)8.0级大地震,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震惊世界。
对这次8级特大地震,没有做出短临预报,深感愧疚!对这次8级特大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进行科学总结和反思,震前有否觉察?笔者在2003年11月26日和12月6日,参加2004-2006年全国地震大趋势第一阶段研讨会时曾提出:“2004-2006年在我国西部有可能发生强地震的危险区:①云南(27.0°N,101.0°E,±3°,MS 7.0±);②四川(32.0°N,101.0°E,±3°,MS 7.5±)”。
2004年12月26日,2005年3月29日印尼苏门答腊相继发生8.7级和8.5级特大地震,2005年10月8日南亚7.8级大地震,造成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推挤力量的减缓,进而对我国大陆地震应变能量积累的减缓,引起2004-2006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减弱。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范文最新推荐------------------------------------------------------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自从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以来,我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搜救工作的进展情况,为此我不知哭了多少回,是感动,是怜悯亦或是对死的哀悼痛哭,对生的喜极而泣。
现在搜救工作已接近尾声,可是由地震引发的许多思考却让我辗转难眠,心情异常的沉重;有很多话要说,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面对强大的自然灾害,它的残酷性,毁灭性真的是惊天地泣鬼神,我们感觉到了人生命的脆弱与渺小,在天崩地裂之时的无奈与恐惧;但也不乏有坚韧不拨的顽强与抗争,超乎想象的毅力让我一次又一次地为之动容。
清清是汶川蓥华镇中学一名美丽好学的初一女孩,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她被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幸运的是她被救了出来,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
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而潸然泪下。
这是对孤独的恐惧,也是对生命的乐观,对知识的尊重,也是对死的一种坦然。
还有一个小男孩,当救援他的战士把他从废墟中挖出来时,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是一个漂亮而又洒脱的少先队礼。
他用这种最简单而又崇高的形式来表达他对拯救他的人的一种感激与敬意。
这是一种有着文化底蕴的素质,一种满怀感恩的心态,一个简单的动作把我们中华民1 / 9族礼仪之邦的气节表现的淋漓尽致。
还有一位老师当地震来临之时,用他的身躯与双臂在讲台上保护着四个小孩不被坠物砸上,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呵护着四个小生命的平安,这已经超越了舍己为人的范畴,而更多的是一种大爱,大爱无边。
也是一位老师,面对摇摇欲坠的校舍,他不顾个人安危三番五次冲进去救人,而最终使自己美妙的年华划上了休止符,这种无私的爱感天恸地,让全世界的人为之动容,为之肃然起敬。
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后反思
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后反思2022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左右,四川汶川境内发生7.8级大地震,震感几乎波及整个中国,就目前的所了解到情况,预计在本次地震中死亡的人很可能在5万人以上。
痛定思痛,不容置疑,目前最重要的是救人以及灾后重建,我们的政府在救人方面还算可以,亲民总理温家宝亲临灾区指挥,70多岁的老人,在一般的家庭是重点照顾对象,而温总理不顾自己的健康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应该说值得敬仰的!在这里我重点说几点内容:1.地震的初级知识:弱震震级小于3级。
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
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
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
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六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产生的波包括纵波和横波,简称P和S,纵波是地震时首先到达的波,他的特点是上下震动,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最大,一般在震中30公里范围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纵波,比如地面开裂,就是纵波运动的结果;纵波能够在液体、气体和固体中传播;横波是第二个到达的波,S波涉及剪切(P波涉及挤压),因为液体或气体内不可能发生剪切运动,S波不能在它们中传播,我们看到的远离震中的建筑物的摇晃,就是S波运行的结果。
2.建筑物的抗震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建筑物的设计没问题,施工也没问题,这样的建筑物保命是没有问题的,但总有例外,这是目前没有办法的事,所以,一旦发生地震,还是找个有利的地方躲避一下,无论是高层混凝土建筑还是多层砖混建筑,我认为还是躲在楼梯间这个会相对好些,一般楼梯间开间小,而且楼梯间在设计过程中都会有抗震加强处理,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有一所6层的教学楼,中间都塌了,但两边的楼梯没踏,我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然,躲在厨房、卫生间等房间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最不利的是躲在卧室,因为一般的砖混多层卧室的房间上部都是预制板,很容易砸住人。
汶川8.0级地震前异常分析及预报问题思考
程万正 官志君 吴小平
( 川省 地 震 局 , 四J 成 都 6 04 ) 四 I l 10 1
汶川地震是四川省有历史记载 以来 的第一个 8级地震 。汶川 8 . 0级地震属于首发巨大地震 , 震前相当长时间发震构造及 附近地区 闭锁。震前较长时 间震中及周围地 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没 有前震,仪器微观监测 台和测项绝大多数没有监测到短临异常 ,尤其震 中所在的龙 门山地震带上 的监测仪器没有监测 到临震异常 ,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宏观地下水 以及动物异 常集 中分布的现象 。 无论地震学家还 是地质 学家 ,都对龙 门山断裂带潜在危 险性认识不足 ,一般局限在该断裂带历史 上最大地震就是 15 6 7年的汶 川 6 . 5级地 震。 根据震后进行全面清理和重新认识 。 测震学分析结果 : 四川及邻区地震前出现长期背景性异常 2项;中期趋势异常 6项 ;短期趋势异常 2项 。 观测异常数 比例分析 结果 :四川地区定点前 兆观测 台站数 14个,汶川 80级前出现 中期和 5 . 短 临异常 台站 1 个 ,出现异常台站数 比例 为 91 4 . %。四川地区定点前兆异常测项数 2 6项 ,汶川 9 8 . 0级前出现中期和短 临异常测项数 1 3项 , 出现异常测项数 比例为 4 %。 . 4 而流动形变复测 间隔 时 间长 ,难 以给出短临异 常分析结果 ,未计算在 内。 根据 四川省地震局 分析报 告、震情会商意见,没有在汶川 8 . 0级地震前做 出短临预报 。四川 省地震局也没有收到任何其他社会 团体和个人对 汶川 8 . 0级地震的短临预测意见 。
宏观异常 的收集和落实,一般 由异常所在地的地方地震局 、办负责。省局收到上报 的突出的 宏观异常 ,省局将派专 家组协助地方一起落实。经落实属实 的宏观异常,将作为 日常震情判定 的 重要参考 ,与地震活动性和微观前兆观测异常一起,用作 日常周、月会 商和加密会商震情判定 的 依据 。清理分析 了汶川 80级地震前上报 的宏观异常现象 。这些资料 是根据震前 四川省地震局 收 . 到的每周 、月度各单位 或个人 上报 的各类异常现象材料 ,包括全部档案。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主要 包括 民用井 、泉水变化 ,气 象、动、植物异常等。2 0 -2 0 02 0 3年宏观异常现象集 中分布在凉山州 地 区,多数是沿安宁河 一则木河构造 带分布 ,以及J 滇交界西侧地 区。2 0 -2 0 年 5月宏观异 l I 04 0 8
汶川8_0级地震的一些启示
第29卷 第1期地 震Vol.29,No.1 2009年1月EAR T HQUA KE J an.,2009 汶川8.0级地震的一些启示3张肇诚,张 炜(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 100036)摘要:文章分析了地震能否预报争议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主张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要坚持监测、预报和科研这一中心工作。
地震预报探索就是一部不断在反思和总结中前进的历史。
文中讨论了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1995年孟连西7.3级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等地震的启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意义及科学继承与发展问题。
作者提出了地震大形势的判断、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与评价等在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中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建议做好汶川地震的科学总结、制定新一代地震预报发展规划、部署新一代观测台网、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制等,进而开创我国地震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汶川地震;反思;科学总结;观测;规划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74(2009)0120193210引言 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作为地震工作者,我们感到无比的愧疚和难过。
这次地震全面检验了我国的地震工作,对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提出了严肃的质疑,必须认真反思与总结。
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开创新局面,是中国地震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
1 地震能否预报的争议及其影响1.1 历史及背景地震预报科学难题解决之前,地震能否预报会是永存的争议。
现代地震预报的目标是实现短临预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损失,争议的核心是有无地震前兆及用其进行预报的可能性。
对这一争议所持的态度会影响对地震预报探索的指导思想、战略和策略。
在上一世纪90年代初,Geller提出地震预报要改弦更张。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发生后,一些人对地震预报提出了进一步质疑。
1997年3月,Geller等[1]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的“地震不能预报”一文进一步使地震预报的争论公开化。
汶川8.0级地震的一些启示
汶川8.0级地震的一些启示
张肇诚;张炜
【期刊名称】《地震》
【年(卷),期】2009(29)1
【摘要】文章分析了地震能否预报争议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主张地震预报要知难而进,要坚持监测、预报和科研这一中心工作.地震预报探索就是一部不断在反思和总结中前进的历史.文中讨论了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1995年孟连西7.3级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等地震的启示、2008年汶川8.0级地震的意义及科学继承与发展问题.作者提出了地震大形势的判断、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分析与评价等存汶川地震科学总结中要思考的重点问题,建议做好汶川地震的科学总结、制定新一代地震预报发展规划、部署新一代观测台网、完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制等,进而开创我国地震工作的新局面.
【总页数】10页(P193-202)
【作者】张肇诚;张炜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
【相关文献】
1.汶川特大地震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纪念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 [J], 闪淳昌
2.汶川地震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启示 [J], 张晓东;蒋海昆;李正媛;卢显;安艳茹
3.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地震预测研究的启示思考 [J], 邵志刚;王芃
4.汶川地震断层带传输性质研究对地震同震弱化作用的启示 [J], 陈建业
5.汶川8.0级地震对云南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地震应急模式的启示 [J], 曹刻;李永强;曹彦波;赵恒;龚强;白仙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8.0级地震所引发的防震减灾工作启示
汶川8.0级地震所引发的防震减灾工作启示樊跃新;非明伦;余庆坤【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09(24)4【摘要】1966年邢台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对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方针政策已经产生和正在产生深刻影响.汶川8.0级地震的惨痛教训进一步说明,在地震预报不过关或还不可靠的前提下,震灾预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途径.汶川地震的灾情和云南省减隔震技术研究应用、农村民居抗震、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加速了中国防震减灾结构的调整--应把建构筑物抗震设防摆在更重要的位置.%1966 Xingtai earthquake and the M8. 0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have produced and have been producing a profound effect on China's policie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The painful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8. 0 Wenchuan earthquake further indicate that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itigate earthquake disasters under the premise that earthquake prediction is still an insolvable problem or unreliable. Wenchuan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three maojor projects a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eismic mitigation and isolation technique, earthquake-resistant houses built in rural areas, re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in cities have accelerated adjust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China. Building earthquake-resistant structures should be placed in a more important position.【总页数】4页(P73-76)【作者】樊跃新;非明伦;余庆坤【作者单位】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地震局,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相关文献】1.加强地震科普工作,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来自汶川大地震和日本的启示 [J], 王章豹;岳静2.由汶川大地震对救灾减灾工作引发的启示 [J], 傅菊珍3.汶川地震给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 [J], 高荣胜;黄国华;陆炳情;钱坤4.汶川地震对江苏省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 [J], 王斌;梁雪萍;周健;严超5.防患于未然——汶川地震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启示 [J], 王尚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汶川地震后的几点思考
第4期(总第137期)2010年12月四川地震EAR THQUAKE R ESEAR C HI N SI CHUAN No 4D ec 2010收稿日期3;修回日期作者简介韩渭宾(),男,江苏太仓人,研究员汶川地震后的几点思考韩渭宾(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本文认真思考了汶川地震对防震减灾各环节的影响,主要观点有:(1)地震预报很难,但不能不搞。
(2)搞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避让活断层与山地灾害隐患,或适当治理山地灾害隐患是震前防御减灾的有效途径。
(3)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绩效卓著,但还有提升潜力。
关键词:汶川地震;思考中图分类号:P315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15(2010)04-0007-05汶川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灾难,也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各环节做了全面检验。
认真思考汶川地震的启示,对于做好今后的防震减灾工作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1地震预报很难,但不能不搞尽管大家早就知道,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
但是,汶川地震漏报的严重性依然对地震界,尤其是地震分析预报系统造成巨大冲击。
人们不仅具体回顾、复查和反思地震活动图像和各学科前兆究竟在汶川地震前有没有前兆?应该怎么认识原有的预测指标和方法,而且在深入思考地震预报的出路问题。
能不能象外国一样,退到只搞预报研究,不承担预报任务?我经过反复思考,觉得不可能。
11国家和人民需要地震预报汶川地震后,地震预报工作受到非常多的批评和责难,这本身就反映了公众强烈期望通过地震预报减轻地震灾害。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的防震减灾法,依然专设第三章!地震监测预报,并有专门的条款(第十七条)强调!国家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建立多学科地震监测系统,逐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国务院于2010年1月15~16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防震减灾要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汶川的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带来的生命思考
---------------------------------------------------------------范文最新推荐------------------------------------------------------ 汶川的地震心得感想:汶川地震带来的生命思考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数万条生命在瞬间被剥夺了生的权利。
面对逝去的生命,一种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奈的情绪在心底浓浓的升起,和自然间的万物相比,人的生命有时真的是太脆弱了,脆弱得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在我们举国为失去生命的同胞默哀的日子里,在悲痛中,我们是否应该痛定思痛,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更多的思考。
人生一世,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了,但是,在生活中,我们有几人真正的珍惜过自己的生命哪?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为了所谓的人间小利,我们在太多的时候几乎忘记了生命真正的意义,忘记了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个快乐的心情,只要能够衣食俱丰的在这个世界生存,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和幸福。
人一生要想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是否必须经历对生死的真正磨难才能悟透,这种对生命意义和真谛的真正领悟是否必须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来。
有时,即使血的代价也不能换来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
人类有太多的时候似乎太容易犯“好了伤疤忘了痛”的毛病,总是轻易得忘记过去。
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的数万同胞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举国同悲,山川失色,江河呜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痛苦和悲伤,作为生者,作为有幸还能1 / 10在世间生活的人,我们更多的是否应该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做个重新的诠释和理解,在对亡者的魂灵安慰的同时更多的珍惜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多几分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少几分自私、虚伪、无妄的东西,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真正得到彰显和释放。
汶川大地震带给了华夏民族巨大的伤痛和悲哀,但是,大地震也带给了我们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汶川地震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启示
科学资料 ,近些年开始大量使用数 字地震观测资
但 中国的陆地面积仅为全球陆地面积 的 11。 /4
2 世 纪 以来 , 球 因地 震 死亡 的 总人 数 近 10 0 全 6
万人 ,其 中中国就有近 6 万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 0
各 种 自然灾 害造 成 的死 亡人 数 约 为 6 5万 , 而其 中 地 震 就造 成 死 亡 3 7万 ,超 过 死亡 总人 数 的 一半 。 历 史有 记 载 的 、死 亡 超 2 0万人 的地 震 共 有 8次 ,
都 为没 能事 先做 出预报感到痛心和无奈 ,都在认
真 地 思 考 未 能 做 出预 报 的教 训 是 什 么 ?如 何 振 奋
精神 、奋发 向上 、知难而进地把 中国的: 震预测 地 预报水 平提高 到一个新 的高度 ?诚然 ,汶川 8 . 0
级 地 震 未 能 做 出 预 报 的 根 本 原 因是 科 学 : 还 远 技术 没 有 达 到能 够解 决 地震 预 报 问题 的水 平 , 当今 的
第 3卷
第4 期
1 月 2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 中的工程
J OURN AL OF N GI EERI E N NG U DI ST ES
3() 3 9 3 0 4:0— 2
De .201 c. 1
2 1年 1 0
DoI O 3 2 / P. . 2 4.01 . 0 0 :1 . 7 4 S J 1 2 2 1 0 3 9
全球 巨大灾害性地震频繁发生 , 2 0 - 2 1 年 仅 04 0 1
6年 多 的 时 间里 ,就发 生 了 2 0 04年 1 2月 2 t 6E印 度 尼 西亚 苏 门答 腊 90级 巨大 地震 海 啸 、2 0 . 0 5年 1 O月 8 1 3巴基 斯 坦 78级 特 大灾 害 性 地震 、2 0 . 08 年 5月 1 汶 川 80级 特 大 灾 害 性地 震 、 0 0年 21 3 . 21 1 1 海 地 73 巨 大 灾 害性 地 震 以及 2 1 年 月 31 3 -级 01 3月 1 l t 90级 巨大 地震 海 啸 ,造 成 人 员死 1E E本 .
汶川地震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启示
汶川地震对地震预报工作的一些启示
张晓东;蒋海昆;李正媛;卢显;安艳茹
【期刊名称】《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年(卷),期】2011(003)004
【摘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认真研究和反思这次地震中所反映的地震预报方面的科学问题,对地震预报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简要叙述了1966年以来地震预报工作和地震预报研究的进展情况,通过分析汶川8.0级地震的形成机理,对如何认识大型断层长期缓慢积累能量的特征,如何认识这种积累能量的方式在发震前出现的异常现象等进行了探讨.同时认为要清醒地认识到,类似的大型断层长期缓慢积累能量的方式不仅仅发生在汶川地震所处的龙门山断裂带,中国还有许多类似的断裂和构造环境.
【总页数】12页(P309-320)
【作者】张晓东;蒋海昆;李正媛;卢显;安艳茹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北京1000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75
【相关文献】
1.5·12汶川地震对军队和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启示 [J], 张军慧;李清华;陈灏杰
2.由汶川大地震对救灾减灾工作引发的启示 [J], 傅菊珍
3.汶川地震对我国地震预报管理的启示 [J], 庄涛
4.汶川地震对江苏省盐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 [J], 王斌;梁雪萍;周健;严超
5.防患于未然——汶川地震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启示 [J], 王尚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四川大地震后的思考
关于四川大地震后的思考08年的春夏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的大地震,震动了全中国,也让全世界人民震惊了。
这场灾害给四川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让我国现时期本来就别太景气的宏观经济雪上加霜。
数万条同胞的生命如此魂归西去,举国哀愁,全球可怜。
但是,伟大的十三亿中国人民,在巨大的自然灾难面前,没有被吓倒,而是勇敢地与自然灾难抗争着,十多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子弟兵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救护出无数的生命。
数以万计的各方志愿者和国际友人,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灾区。
有的挖掘被淹埋的人员,有的救护受伤的灾民,还有的奋力抢修各种公用设施。
特别是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先进仪器,探找出许多被深埋的生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十分熟知的语句,也是我们那个民族的“爱”之精华。
全国各地数亿非灾区人民,第一时刻伸出了援助之手。
各类企业,别论是国营、集体、依然民营企业;各类人员,不管是企业家、艺术家、军人,依然农民。
都献出了他们的一份爱心。
短短一周,国际国内,各方捐款上百亿元。
让世人感动,全国的爱心,全世界的爱心,全人类的爱心在四川大汇总、大撞击、大震憾。
大灾害是人民的别幸,民族的别幸,国家的别幸。
但这场巨大的灾害也让我们的人民更团结,更有爱心,更加坚毅。
让我们的民族更有凝集力,也将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也更加繁荣。
四川5.12大地震至今已经过去十二天了,应该说抗震救灾的第一时期差不多基本结束。
即救人的时期。
下一步将进入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恢复和重建家园的时期。
5.12大地震至今己经过去半个月了,下一步将进入重建家园的时期。
灾后重建是一具十分艰苦而又漫长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时刻也许需要八到十年才干重建出一座座漂亮的新城,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政府的城建部门,建造质量安检部门要站在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狠抓房屋建造质量咨询题,提高各类建造物的抗震能力。
在这次5.12大地震中,尽管有很多房屋崩塌,但仍有一部分建造质量过得硬的楼房并未垮塌,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房屋的建造质量至关重要。
汶川8.0级地震心得感想
汶川8.0级地震心得感想汶川8.0级地震,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固然也包括我在内。
从没这样关注过电视里报道,从别放过任何一条新闻,直到这时候才知道,那些灾害中的人离我们那么近,近到牵心。
这让我想起儿时的唐山大地震。
那时候我在天津,年纪还小,关于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惟独余震的印象还印在脑中。
记得那是个下午,突然感到地震山摇,爸爸一把抱起年幼的妹妹,一边喊着妈妈和我,舍命地往外跑。
视线里所有的东西都在晃动,感受整个世界就像一幅倾倒的图画。
跌跌撞撞地跑了出去,我们全家住进了简易帐篷。
我尽管别是很知道得,但是那样的场景在我脑海里永久可不能不记得,不少人、不少的帐篷,一具挨着一具,坐在自己的帐篷里能够看见所有的人。
这个时候,谁都没有隐秘。
雨后的清晨,大伙儿各自忙碌,还记得那时候的我,淘气地用小木棍抖降帐篷顶上的雨水,弄得自己的衣服都湿了一半呢。
儿时的地震对我来说不过一种经历,或者说是一种童年的回顾,没有死亡、没有残酷,这似乎算是童年的纯真吧。
如今则可不能了,在这生命别能承受之震里,我们是要用每一分、每一秒来珍惜生命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翼,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没有时刻思考太多,一切的行为基本上身为人最本能的反应。
哀悼日,那是个让人难忘的生活,在那静默的一刻,我看到了中国人凝结力!就在那一刻,所有的空白都被填满,一股莫名的冲动涌了起来。
那晚,银河广场有大学生们自发组织的“万人点烛,祭奠亡魂”的活动。
我带着女儿一起去了,我们为在地震中死去的人们点燃了白色的蜡烛,在心底为他们祈祷,祝他们一路走好!广场的人不少,多到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大伙儿都围在一起,用点燃的蜡烛表达自己的丝毫未动,肃静地看着蜡烛静静地燃烧。
湖边,大学生们围着水边点起蜡烛,放起了一盏盏的孔明灯。
几个学生首领样子的人带头唱起了国歌,然后全场的人一起合唱,那场景脚能够感天动地了。
女儿还小,她还别能彻底知道得如此的活动的意义所在,但是她也会被如此的氛围所感染,和大人们一起喊着加油的口号,一起大声地唱着国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1期2009年1月地震EARTHQUAKEVol, 29, No. 1Jan. , 2009严重的挫折重要的启示——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对地震预测研究的某些科学思考‘陈章立1,李志雄2(1.巾国地震局,北京100036*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摘要:首先指出汶川8.0级地震前我国地震工作部门地震预测努力遭受严重挫折的主要表现,阐明这一严莺挫折是地震预测面临的三个主要困难:地球内部“不可人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和地震物理过程“复杂性”。
但这一严重挫折给人以重要的启示:面对地震预测这一科学难题,必须勇于扬弃,努力处理好地震预测经验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必须充分发挥地震科技工作者群体的主体作用,努力推进地震预测理论、技术的创新;必须明确地震预测的主要对象,加强大地震的预测研究。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预测;挫折;启示;建议中图分类号:P3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274(2009)01-0182-11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O级地震的发生使灾区人民蒙受巨大的灾难,也使我国地震工作部门的地震预测努力遭受了自从正式开展地震预测研究与实践以采最严重的挫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对龙门山断裂带长期潜在的地震危险性评估严重不足。
汶川8.O级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极震区地震烈度高达Ⅺ度,但在中国地震局2001年编制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 000)》中,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仅为0.10~0.158,对应的烈度仅为Ⅶ度。
(2)对2008年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做出了错误的预测。
2008年初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预测,2008年将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的一年,总体水平为6~7级,虽然不排除发生个别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但最大不会超过7.5级。
(3)对汶川8.O级地震的孕育无所察觉。
不仅短临阶段没有察觉,而且2008年初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也未把龙门山断裂带列为年度重点地震危险区。
*收稿日期:2008-10-17;修改回日期:2008-10-28作者简介:陈章立(1941-),男,福建泉州人,中国地震局前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预报和数字地震学等研究。
万方数据严晕的挫折重要的启示1期陈章立等:——汶川8.o级地震引发的对地崖预测研究的某些科学思考183这里论及前两方面预测的挫折是因其对后一预测的错误有一定的影响。
以上三方面预测的错误,虽然在科学认识上各有其具体的原因,但都源于地震预测的困难性。
陈运泰院士指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地球内部的“不可人性”、大地震的“非频发性”和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口1。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论及汶川地震预测的问题,但为人们思考地震预测为什么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挫折,尤其是思考应从这一挫折中吸取哪些教训,得到哪些启示提供了科学思路。
笔者认为启示主要是,面对多震灾的基本国情和地震预测这一科学难题,我国地震工作者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勇于接受挑战、知难而进。
并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必须勇于“扬弃”,努力处理好地震预测经验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地震科技工作者群体的主体作用,努力推进地震预测理论、技术的创新;明确地震预测的主要埘象,加强大地震的预测研究。
本文将就这三方面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1必须勇于“扬弃’’,努力处理好地震预测经验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地震预测至今仍处于以经验为主的阶段。
所谓地震预测经验是入们在过去的观测、实验等条件下在地震预测研究与实践中,尤其是在对大地震的可能性前兆的监测与识别研究实践中所得到的认识。
这意味着实践者所拥有的经验与多种凶素,如观测、实验的条件,实践的机会与经历等有关。
因此,不同实践者所拥有的经验有别,甚至可能差别很大。
对每个实践者来说,所拥有的经验,既有科学性的部分,也有局限性、片面性,甚至错误的部分。
对实践者群体来说,虽然局限性、片面性相对少些,但也难以完全避免。
我国工作部门针对汶川8.O级地震的预测努力遭受严重挫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践者个体和群体地震预测经验的局限性、片面性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例如:汶川8.O级地震前许多专家L2—7]的研究认为,龙门山断裂带构造运动的速率较低。
震后张培震等‘81研究认为,晚第四纪以来构造运动的速率低可能是汶川8.0级地震前对龙门山断裂带潜在地震危险性认识不足的重要原因。
显然,这种认识有很大的片面性。
据有关研究结果‘鲴,中国大陆东部地区多数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小于l mm/a,但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东部地区曾发牛过许多7级、8级地震。
因而滑动速率低的断裂带并不意味着发生7级、8级地震的危险性就低,只是这些断裂带由干应变能积累缓慢,大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复发的周期很长,可能超过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的时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7级、8级地震危险性低。
导致对龙门山断裂带潜在地震危险性估计严重不足的另一个与滑动速率低相关的重要原因是,该断裂带上缺少7级以上强震的历史记载。
据历史记载,该断裂带最大地震仅为1657年的6.5级地震,因此在对该断裂带长期潜在地震危险性预测中,仅把6%级作为可能复发的最大特征地震是欠周全的[10]。
在地震长期预测中仅强调大地震的“重复性”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梅世蓉‘11]曾指出,大地震的发生虽然在空间上具有“重复性”和“填空性”两种情况,但“填空性”是主要的,震级越大,“填空性”越突出。
导致对2008年度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做出错误预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划分及“活跃期”和“平静期”的统计特征(持续时间,7级以上地震次数等)的统计外推作为预测重要依据,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合理值得斟酌。
首先,对一个具体的构造断裂带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划分,构造物理含义是明确的,但将个体推广到包含若干地震带的大区域,尤其是构造环堍万方数据184地震29卷和地震动力条件差异较大的整个中国大陆,其构造物理含义则显模糊,相应的“活跃期”和“平静期”划分及统计特征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12]。
其次,仅以中国大陆作为统计分析的区域,而不顾及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区紧密关联的西部边邻地区是不妥的。
显然,如果把中国西部边邻地区包含在内,鉴于2003年和2005年分别在中、俄、蒙交界地区(震中位于蒙古境内)和巴基斯坦分别发生7.9级和7.8级地震,就不可能得出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已进入地震“平静期”的错误判断。
汶川8.O级地震后,一些地震学者通过媒体解释之所以未能对这次特大地震作出预报是因为震前没有异常出现,或“未能认定有显著的异常”。
对此,不少地震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说法的“正定理”和“逆定理”都是不成立的。
本文不对此作更多的评论,仅指出这种说法不仅不适当地把异常当作地震前兆的“代名词”,而且可能与未能正确理解与应用已有的预报经验有关。
例如,鉴于汶川8.0级地震震前1年龙门山断裂带及邻近区域地震活动水平较低,认为8.0级地震前没有出现4级、5级地震活动增强等异常图像,这种认识显然与未能正确掌握预报弪验有关。
梅世蓉0133指出,一切毁灭性地震(即M≥8.O)都不发生在有感地震频度最高的地块,而是在其间或其附近。
这实际上就是地震空区的概念。
1970 年梅世蓉又指出,空区内地震活动性很低,而空区外大面积内地震活动增强,大地震往往都在地震活动峰值之后的减小段里发生。
依此,研究大地震,尤其特大地震前区域活动的特征,研究的区域不能仅局限于大震震中区,研究的时间尺度也不能仅局限于大震前较短的时间,而应对较大区域范围里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的演化作认真的分析研究。
图l、图2分万方数据图1汶川8.O级地震前Mr.≥4.0地震空区图像严重的挫折重要的启示1期 陈章立等:——汶川8.o 级地震引发的对地震预测研究的某些科学思考 1850 5 2 5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曰g 褥囡脚霉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年份图2汶川8.O 级地震前区域M,.≥4.O 地震年频次柱状图(a)图l 巾的研究区域l(b)图1中的空区内部区域652161735825988 19927070 658561002000 2004 2008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603041842338988 1992 年份2000 2008 图3四川郫县台、甘孜台、冕宁台地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别展示了汶川及其邻近地区Mi ,≥4.0地震窄区图像和ML ≥4.O 地震的年频度随时间的变 化。
无须赘述,图中所显示出的中等地震时空变化特征与梅世蓉总结出的经验完全吻合。
图3所示为四川郫县台、甘孜台和冕宁台地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看出四川郫 县台地电阻率(NE 向)、甘孜台地电阻率(EW 向.NW 向)、冕宁台地电阻率(EW 向)观测 万方数据毫186地震29卷资料在汶川8.O级地震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异常变化,持续时间约为2年,且异常幅度较大。
虽然不能断言这些异常一定是大地震的前兆,但不能否认这些异常是显著的。
据了解,有关专家曾依其提出过地震预测意见,由于在预测的时段内未发牛所预测的大震,未敢再继续坚持异常可能是大震前兆的看法。
有砦专家怀疑这些异常为“干扰”,但如图3所示,这些台站地电阻率的异常都起始于2006年前后,具有较好的同步性。
根据许多从事地震预测研究与实践的老专家的看法,判别异常的可能性质既要逐一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又应分析其群体的特征。
因而这种轻易的怀疑不仅缺乏充分的依据,而且与已有的地震预测经验是相悖的。
实践者所拥有地震预测经验的双重性,即科学性与局限性、片面性决定着面对地震预测这一科学难题,人们必须勇于“扬弃”,这是不断提高地震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地震预测研究与实践者具有较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的重要表现。
“扬弃”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抛弃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
通过系统、认真的分析研究,抛弃已有经验中的不合理部分,保留合理的部分,以减小片面性,增强科学性。
1976年唐山地震劫难后,20世纪80年代中早期国家地震局纽织了由2000多名地震科技人员参加的,长达数年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的“清理攻关”。
这实际上是一次有组织的“扬弃”。
那次“扬弃”不仅肯定了在当时科技水平下认为是合理的方面,抛弃了认为是不合理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在深化对地震预测困难性、复杂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强了对地震预测的信心,并明确为提高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地震监测台网的调整优化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