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海燕》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海燕》教案

《海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作者高尔基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让学生生成阅读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

2.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教学难点: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通过描述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的飞翔场景,引出课题《海燕》。

二、检查预习1.简介作者高尔基及写作背景。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感悟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作者重点描写的形象是海燕。

3.探讨文中除了海燕还写了哪些鸟,以及作者为了描写海燕设置了一个怎样的自然环境。

四、合作探究1.默读文章相关段落,分析海鸥、海鸭、企鹅和海燕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2.在文中找出写环境的句子,思考环境是如何变化的。

五、深入探究1.分析文中哪些事物具有象征意义,并探讨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2.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讨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从海燕的身上学习到的品质进行分享。

2.讨论如何成为新时期的海燕。

七、作业布置以《海燕:我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随笔,记录自己的学习感悟。

以上是《海燕》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主要围绕课文的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和深入探究展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教案设计(4篇)

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教案设计(4篇)

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教案设计(4篇)篇1:八年级下册《海燕》的教学教案设计八年级下册《海燕》的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的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海燕》教学设计8。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ao4)呻吟(yin2)翡翠(fei3)掠起(1ue4)困乏(fa2)蜿蜒(wan1yan2)2.解释下列词语。

高傲:原指极为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

贬义词,课文中贬词褒用,指清高、自负、不卑躬屈膝。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翡翠:一种名贵的半透明的翠绿色的硬玉。

课文比喻海浪。

掠起:轻轻擦过或拂起。

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震,情绪过分激动。

困乏:疲乏。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

二、导人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又称,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的末尾一章。

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

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的黑暗,民不聊生。

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海燕》教学设计8》。

第一部分(第一段至第六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七段至第十一段)。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

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勤劳的帮大家分享的2024年海燕教案一等奖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海燕教案一等奖篇一教学过程: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一、导入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的时候,它却高声的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就是海燕!二、背景介绍1901年11月7日那天,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人们很早就把火车站挤满了,他们是为了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

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的未经审讯就急匆匆的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

高尔基刚到来,人群中就爆发出了“高尔基万岁”、“打倒专制制度”、“消灭黑暗势力”的呼声。

示威者时而高唱革命歌曲,时而朗诵海燕。

一位演说者大声说道:“高尔基被放逐了,原因是他说出了真理并揭露我们生活中可怕的事情。

他有一件武器——他的笔,一种力量——他那在自由发表意见时所表示的思想……我们要用示威来表示我们是怎样的喜爱高尔基。

” 示威结束后,一位大学生激动的高呼:“暴君将要死亡,而伟大的有利的自由的人民将要兴起!”就因为他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高尔基写这首诗是在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三、听读多媒体播放海燕录音、图画提出问题:如果让你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你怎么家?要求:要切合文章的内容;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

(2)能够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3)能够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比较,了解海燕与其他鸟类形象的异同。

(3)学会联系实际,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坚守正直品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

(2)分析海燕的形象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3)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 教学难点:(1)海燕与其他鸟类形象的异同。

(2)联系实际,从课文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海燕与其他鸟类形象的异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从课文中汲取的营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海燕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长期效果:关注学生在后续学习生活中的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情感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情景再现等手段,引导学生体验海燕的生动形象,感受其寓意。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海燕》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3篇课文。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散文诗。

要求学生学习抒情性语言的表达。

本节课课主要完成内容。

教学目标:了解“象征”手法的定义及作用,会依据文本灵活运用。

通过文章的朗读来品析海燕的形象、修辞、写作手法和情感。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教学重点通过语句赏析理解海燕形象。

课前准课前准备:1、发放导学案让学生尽快熟悉文本内容。

2、查找高尔基的相关资料。

3、了解1905年沙皇俄国革命的资料。

一、导入高尔基把文章寄给了《信使报》,得到的回复是“这篇文章是直接的教唆,要大家继续对所谓失掉耐心地政府进行斗争。

我建议不允许发表。

”于是他又把小说寄给彼得堡的《生活》杂志。

由于审查官的疏漏,文章发表了,但作品一经发表沙皇当局很快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

这篇文章就是《海燕》二、听朗读思考为什么高尔基的文章拒绝发表?[问题的设置是启发学生的思考,自己查找原因,带着问题重读文本] 结合时代背景讲解《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的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风起云涌,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

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高尔基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预感到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三、象征手法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

象征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

(1)风、雷、云、电象征反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2)海燕象征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3)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形形色色怯于革命的人,他们胆怯自私逃避(4)大海象征着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

(5)暴风雨象征着1905年即将到来的沙俄革命风潮。

四、分析文章三部分内容,你都读出了哪些内容?[通过学生对文字的朗读读出节奏、情感、读出修辞也读出海燕的形象]暴风雨即将来临暴风雨逼近暴风雨即将爆发这部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来品味,个性解读。

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

八年级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海燕》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课文《海燕》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海燕》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海和海燕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欲望,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海燕》。

(2)理解课文《海燕》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3)培养学生对大海和海燕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海燕》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2)深入理解课文《海燕》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大海和海燕的美丽与壮观。

3. 采用合作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海燕》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课文《海燕》的注释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大海和海燕的美丽景色。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海燕》的,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海燕》,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解释,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海燕》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海燕》的写作手法和特点。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海燕,感受在大海中翱翔的自由和美丽。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培养学生对大海和海燕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海燕》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提醒学生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大海和海洋生物。

《海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海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海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海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海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海燕》,该篇文章属于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女孩与一只海燕之间的温馨故事。

本篇文章既有详细的描写,又有深刻的寓意,适合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考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组成特点及文体特征;(2)认识文章中“海燕”的形象含义;(3)熟练掌握一些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情感、思考、理解和阅读能力;(2)能够正确运用描写手法,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描述和叙述。

3.情感目标:(1)在“海燕”的形象中,感受到海燕这种鸟类朴实无华的品质与精神;(2)在描写手法中,感受到语言之美和想象力的力量;(3)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导入本节课。

例如:你喜欢听故事吗?你有没有养过小动物?给它起过什么名字?2. 预习(10分钟)通过阅读文章标题“海燕”和短语“讲述一个女孩与一只海燕之间的温馨故事”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预测,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3. 阅读(25分钟)通过老师朗读或分组朗读的形式进行文章的阅读,学生在朗读的同时理解文章的大意,并分析文章中“海燕”的形象和寓意。

4. 分析(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语言表达。

例如:“它淡黄的脖子上长着一块光滑的白色皮垫”,“飘动着珍珠般的羽毛”等。

5.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本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海燕’的形象含义是什么?本篇文章中有哪些描写手法?你觉得哪个描写手法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和思考?”6. 练习(20分钟)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和实践,例如:写一篇关于自己宠物的小故事,并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手法,描述自己和宠物之间的感情和故事。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

《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通用5篇)《海燕》高尔基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概括海燕的形象特点。

2、能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能学习__的写法,托物寓意。

【教学重点】感受海燕形象,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短信导入1、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

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一个象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一个象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一个象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读准读顺1、教师启发朗读。

明确朗读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诵读。

3、教师巡回指导。

三、选读──感受形象1、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⑴请你读出描写海燕所处自然环境(即海面景象)句子,在朗读中感受海燕活动的环境气氛。

要求:快速筛选信息,准确、流利。

(对上一环节是否读准读顺的检测)⑵学生筛选语句并朗读。

⑶讨论交流,学生朗读所筛选句子。

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所感受到的海面景象?2、初步感受海燕形象:⑴身处这样险恶的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描写海燕的画面,通过朗读概括说说海燕的形象。

⑵教师出示示例,学生听朗读录音,感悟通过读出重音、停顿从而读出海燕勇敢、自信、乐观的形象。

⑶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另两幅画面,朗读并感受。

⑷班内交流。

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齐读、推荐读等形式)朗读,学生互评。

⑸学生以“我读出了这是_____的海燕”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3、深入体会海燕精神的可贵:⑴比较风平浪静中的海燕图和暴风雨来临前的海燕图,你更欣赏哪一种情景中的海燕形象?为什么?⑵讨论交流,体会越是在险恶的环境中,越能突出海燕勇敢无畏、乐观、坚定的品格。

⑶请你以“海燕,我想对你说”的形式,表达你的内心感受。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海燕》教学设计

《海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深刻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讨点拨法对比阅读法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来感知课文,弄清文章深刻内涵,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导入(二)走进作者(三)品读文章,整体感知1、积累字词,听读课文2、有感情自读课文3、朗读点评和指导《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

文笔粗犷,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朗读时候要注意体会,朗读语速不可太快,虽感情起伏而定,要有激情。

(四)感受形象,体味情感1、这是一只海燕。

2、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表现这只海燕的?把海燕的活动放置海面上暴风雨来临的典型环境中,以此来烘托海燕的性格。

海面上自然景象的变化愈来愈险恶,而海燕的战斗情绪愈来愈高涨。

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新生;当暴风雨逼近,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海燕是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形象。

暴风雨来临三幅图景:来临、逼近、到来3、引导学生揣摩具体描写和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赏析海燕具体形象。

点拨①、抓住描写海燕的关键语句,理解其性格特点;②、抓住其他海鸟的描写,理解他对海燕性格的烘托作用。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1、思考:高尔基仅仅在描写海燕吗?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2、品味文章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燕》教案高尔基潼南区梓潼初级中学校尤灵一、导人设置情景,投影显示如下画面: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漆黑不见人影。

面遇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会怎样面对呢?(同学可能会回答“惧怕”、“躲藏”等)但海燕它不惧怕,它勇敢地面对暴风雨。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乐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之最强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勇敢的海燕。

(板书课题和作者)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

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

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

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

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高尔基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二、整体感知1.思考讨论:本文以大海为背景,请大家注意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的变化,考虑一下,大致可分为几个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1)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1—6)节。

(2)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7—11)节。

(3)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12-16)节。

知识点一文章的线索:1、以主人公或者关键人物作为线索;2、以事件的起始发展作为线索;3、以具体的事物作为线索;4、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作为线索。

(一)研读第一画面1、指定学生朗读(1—3)节,要求学生思考:在暴风雨到来前,周围的环境怎样?海燕有什么表现?(学生讨论,回答并明确: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一场暴风雨正在孕育。

就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乌云和大海之间高傲地飞翔,表现了海燕勇敢无畏的矫健姿态。

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

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2、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讨论明确:这里的“黑色”是写海燕本身的颜色。

用“闪电”既可以写出海燕的矫健姿态,又可以在乌云密布的背景上出现一点亮光,使人们在沉闷的空气中从海燕身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

这里的“高傲”,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3、学生轻声朗读(1—3)节,体会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追求。

(1)碰”字与“冲”字,写出怎样的情态?明确:“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

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4、指定学生朗读(4—6)节。

把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词语划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呻吟、飞窜、恐惧、掩藏;呻吟、吓坏;胆怯、躲藏。

教师追问:这些词语表现了这三种海鸟怎样的共性?(学生回答明确:海鸥、海鸭、企鹅害怕革命、逃避革命。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根据海鸟的不同特点,让“恐惧”、“吓坏”、“胆怯”三个意义相近的词反复出现,从而对他们害怕革命的丑态进行漫画式的勾勒和无情的揭露。

)5、指定学生朗读(4—6)节,要求认清三种海鸟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丑态。

学生读完后,提问:作者为什么在对三种海鸟作了无情的揭露后,又转换语气热情赞扬海燕?(学生讨论明确:这样写有两个作用:一是与开头呼应,可以让海鸥、海鸭、企鹅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个是承上启下,原来大海苍茫一片,这时已经“泛起白沫”,由于背景的变化,画面也就变化了,这样很自然地进入了第二段。

)6、朗读第一部分。

指定一女同学读1—3节,一男同学读4—6,全班同学从“只有那高傲的海燕”起齐读。

要求爱憎分明、读出感情来。

⑴、思考: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学生朗读后,讨论明确: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

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波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尘雾和碎末。

大海呢,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波浪还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

)⑵、教师追问:这一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讨论明确:说明俄国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反动势力猖獗,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激烈。

但是,尽管反动势力猖狂一时,敏感的精灵——海燕已听出了它们的“困乏”。

这告诉我们革命正在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转化。

)2、提问:在这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学生讨论明确:海燕不畏强暴,它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反动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革命是必胜的。

)3、在险恶的环境里,海燕如此英勇,决不是偶然的,让学生齐读11节,思考:(1)海燕,为什么如此敏感,如此英勇?(学生读后回答。

明确:那时马克思主义已在俄国人民中广泛传播,看到历史的必然规律,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沙皇政府必将灭亡,人民必定胜利,因此海燕就在暴风雨迫近时特别欢乐,无比英勇,表现出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用了“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深信”等词语来描写海燕,不仅使我们从外在形象上了解了海燕,而且使我们从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感受到了海燕这一形象的高大、可敬。

)1)找出描写风雷浪的词语(问题六)2)找出写海燕的动作(与第一幅画面比较)(问题七)3)如何理解第11段“敏感”“早就”“深信”(问题八)〖难度较大〗4)划分二层并归纳层意(问题九)(2)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抽样提问,教师评价1)风:抢、甩、摔;雷:轰响、震怒;浪:歌唱、冲向、迎接、呼叫、争鸣2)飞舞(飞翔)、大笑、号叫3)高度的洞察力和必胜的信心(因难度较大,教师可必要提示,学生答到点子上即可)(二)研读第三画面。

1、教师读12—16节。

要求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是怎样一幅图景。

学生口述第三幅图画中乌云、雷电与大海搏斗的情景。

这一切说明,革命的形势迅猛发展,一切反动势力终于陷落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

这里从“狂风怒吼”到“大海怒吼”,既表明了斗争的激烈残酷,又说明了革命发展的趋势,预示着旧世界必将被人民摧毁,新纪元必将由人民来开拓。

2、学生齐读12—16节,思考:在这革命高潮中,作者怎样描写海燕?学生讨论明确:作者让我们先闻其声,后见其形,最后再闻其声。

这里着重写了海燕的叫喊,三次出现“暴风雨”,一是说明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号召人民要迎接暴风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二是表明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表现了人民对沙皇反动政府的强烈仇恨,迫切地要求推翻沙皇政府。

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表明人民群众一旦起来以后,其势如急风暴雨,锐不可当,从而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的力量3、指定一学生读12—13节,全班齐读14—16节,进一步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三、赏析文中句子1、“像黑色的闪电”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高傲的飞翔”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如何理解句子“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4、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5、“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先分析,然后教师更正补充)知识点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比喻:生动形象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答题格式:把xx比作yy,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的……特性。

练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拟人: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赋予物以人的情感,便于抒发感情。

如果将“物”直接说成“你”,显得亲切自然。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答题格式:把xx拟人化,赋予以人的行为情感,抒发作者对xx的……感情。

练习: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排比: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1.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2.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3.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4.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5、用排比叙事,可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

答题格式:增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强化主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练习: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4、反复:强调、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升华主题。

答题格式:反复用“xx”加强语气+强调了……的特点(心情)练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5、对比: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个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

答题格式:把xx与yy作对比,强调了xx的……的特点(突出了xx……的特点)练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拓展,领悟海燕形象。

人生,并非只意味着阳光与鲜花,有时也会遇到坎坷,甚至面临各种各样的“暴风雨”,面临生活中的暴风雨,你该怎么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