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和制度建设的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院校“三教”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摘要:产教融合是将学校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有机结合,将素质提升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三教”改革是通过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解决学校教学环节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文以乌鲁木齐技师学院为例,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三教”改革现状,阐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三教”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采取的改革措施,为推动中职院校“三教”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职院校产教融合“三教”改革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重要标志。
“三教”改革是提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把“三教”改革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才能提高职业院校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乌鲁木齐技师学院以乌鲁木齐市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服务智能制造产业链为目的,面向现代制造技术工作岗位,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准确把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群定位和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工作岗位群的需求,坚持“市场定位专业、岗位决定课程、内容服务学生”的专业建设理念,以创新人材培养模式为主线,按照“工学交替、中高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通过对校企双方的资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定校企合作制度,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运行常态化、制度化。
“三教”作为学校整个教学体系及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在现阶段存在几个方面的明显不足。
1、现状分析1.1教师层面1.1.1师资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师偏多,实训实习教师不足,有企业实践经历教师甚少。
教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知识强于实践能力;教师的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多于青年教师;专业技术结构上,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和教育机构共同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教师的双重能力,即教育教学和行业实践能力。
本文将针对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产教融合是教育和产业之间的一种深度互动,不仅可以让企业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践资源,而且也能加速学校教育的专业化和应用化。
产教融合有助于学校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产教融合也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所学知识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产业化实践基地,培养更多行业精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支持。
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和企业的长期合作,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不仅有益于学校和企业的双方发展,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稳定和谐。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育教学能力和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还具备行业实践和技能培训的能力。
在当前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下,“双师型”教师被认为是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传统教师以教学为主,缺乏与行业的深度融合,无法准确把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而“双师型”教师能够通过实践经验,更好地把握行业的技术需求,指导学生学好技术。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挑战。
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几点思考
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几点思考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通过合作互动,共同推动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产教融合工作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既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够促进产业发展,因此其推进工作需要创新思维和方法。
以下是本文对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开放的合作机制创新推进产教融合的第一步是建立开放的合作机制。
传统的产教融合合作往往是由学校和企业主导,合作内容和方式也相对固化。
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变革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应该更加注重开放性和灵活性,鼓励各方参与合作,形成多方共建的合作模式。
可以通过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实验室、开展双向挂职等方式,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产教融合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在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机会,如设立创新创业基地,帮助学生转化科研成果,学以致用。
三、强化产教融合的评价体系产教融合工作需要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来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开展。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因此,在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时,应该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纳入考核范畴。
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实践报告、项目成果、竞赛获奖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要力量。
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推进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要保障。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产业培训、开展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提高其在产业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推进产教融合工作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实际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产教融合的定义和问题分析,指出了产业需求不匹配、教育资源短缺以及学校管理体制不适应等难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产业对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和改革学校管理机制等对策。
总结了产教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问题分析、对策思考、产业需求、教育资源、学校管理、对策、产业对接、教育资源配置、管理机制、总结、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通过产业需求来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在实践中,产教融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产业需求与教育教学不匹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的培养方向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在就业时遇到困难。
教育资源短缺也是一个制约因素。
一些职业院校在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学校管理体制的僵化也制约了产教融合的发展。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无法及时响应产业变化,影响了教育的与产业的紧密联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产业对接,及时了解行业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学水平。
改革学校管理机制,打破行政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产教合作的深化。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2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其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研究产教融合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创新等方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产教融合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产教融合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教融合可以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产教融合可以丰富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产教融合还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参与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高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产教融合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产教融合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打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推动教育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育公平。
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高校综合实力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A. 研究背景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的深度合作,以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共赢。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各国纷纷提出了产教融合战略,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产教融合视角下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实践与研究——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为例
student Parent society254教学团队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群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其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指出“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
由于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产业主体与形式决定了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
因此,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优化的重要条件。
在推动和深化专业群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专业群教学团队如何通过创新机制去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1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教学团队现状及目标定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一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已有41年办学历史,是培养广东省建筑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高职院校。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拥有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房地产检测与估价和物业管理五个专业。
专业群拥有企业、校内专业带头人6名,57名专业专任教师、31名兼职教师组成,团队成员授课类别涵盖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专业结构涵盖了整个专业群,团队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
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100%。
专业群于2018年被认定为广东省优秀教学专业群,2020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
专业群以提升团队教学能力作为增强专业培养能力的重点,以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教学团队为目的,依托校企合作和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广东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目标为建立高水平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指导要求。
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安排,各大职业院校应把握好现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规律,通过政策创新、教学创新及运行体制创新,将重大创新转变为发展效能,从而为进一步解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构建产教供需协同机制、联合培养人才、推进技术攻关等重大问题提供有效样本。
本文在了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相关文件和政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对校本实践成果的反思,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行动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意蕴(一)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内涵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组建学校、科研机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刘 鹏,金 心 亦,裴 忠 贵摘 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
当前,校企双方作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协同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产教两张皮”“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发挥。
对此,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的“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的背景下,以校本实践为基础,从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及加强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立足行业,赋能产业,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基金项目: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委托专项课题“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JFZ/2023/01)作者简介:刘鹏,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办校办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金心亦,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裴忠贵,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研究的背景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双师型教师,即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和职业实践能力的教师,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新需求。
而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需要与产业界合作,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形式,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探究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的明确阐述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并引领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培养具有产业素养和教育专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推动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其次,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通过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经验和借鉴,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最后,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还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因此,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概述和分析,结合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旨在提出一套切实可行、适应时代发展的培养路径,以满足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一是深入分析产教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要求;二是探讨产教融合对高校教师培养带来的挑战并寻找解决之道;三是设计一套符合实际需要和时代发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四是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培养路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五是评价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与思考——教师企业实践报告
教育管理 >>248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与思考——教师企业实践报告邓晓宁重庆市武隆区职业教育中心摘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要求,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实践,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形式和有效举措,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学校就要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的联系,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高中职教师实践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
因此,2019年暑期,学校选派了部分专业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深入企业实践,使我的专业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得到了升华,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双师型;实践能力;教学能力一、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意义实践活动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市场所需达到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并有效提高专业教师及文化课教师的业务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实现中等学校可持续发展,通过企业实践,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通过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带动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
使教师成为名符其实“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以满足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教师通过下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为专业设置、构建与中职培养目标、国家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作好市场调研。
国家示范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要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前提与保障就是师资队伍。
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把原来的“双证”改为“双能”,培养教师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有实践教学能力,成为符合中职教育需求的真正“双师”素质教师。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①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①章玲义,赵旌宇,任建平(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台州318020)一、引言截至2022年5月,我国高职专任教师已达59.5万人,“双师型”教师占比59%,达到了双师数量过半的要求[1]。
但是李华锡指出按照18∶1的生师比标准测算,我国当前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数量缺口31万人,存在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体系不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专业性和规范性不足、教师培养培训供需失衡、教师管理机制改革不深入等影响和制约当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2]。
《2023年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现状调研报告》也指出了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因工作压力大、学习机会少、应付工作多等客观因素导致教师个体出现职业倦怠感高、情绪负荷高、效能感低、自主感低等负面现象[3]。
综上可知,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数量不足、“双师”质量存疑、教师个体倦怠等问题亟须解决。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明晰“双师三能”型教师的定位和标准[4,5],以分层分类和成果导向为原则设计制度政策,以产教融合工作为重要抓手,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主要实践载体开展高职院校“双师三能”型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的研究。
通过本文的研究总结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路径的主要范式,以期为相关院校的教师发展和产教融合工作提供参考,为目前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上存在的数量、质量以及教师个人职业倦怠等问题提供解决路径。
二、高职教师发展现状与问题在大力倡导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在近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关于教材和教法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不胜枚举,而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热度自2012年达到峰值之后逐渐萎缩[6]。
教师、教材和教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的“三教”改革内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当下的高职教育无论是从研究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存在三者不均衡的情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摘要:本文深入研究分析了“产教融合”理念在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以期为后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产教融合背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引言: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需要贯彻“产教融合”的观念,在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术型人才。
高职院校要想推动青年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不仅要助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发展,同时也要将“产教融合”这一重要理念落实到专业发展的过程中。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在现阶段“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实现理论内容与实践能力的充分结合,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
所以,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需要充分考量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和学习状况,形成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教师也要及时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明确企业生产运转的各个环节以及此过程中的技能和理论要求,有效帮助企业克服技术困境[1]。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推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路径(一)明确教师认定标准,提供青年教师发展目标和方向不仅要持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还需要对个人的专业化发展形成具体规划。
青年教师需要优化个人专业技能,从而实现产教融合,因此要在发展个人综合素养的前提下,深入了解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和前沿理念,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人才需求。
高职院校也需要为青年教师提供出国学习、交换提升、专业讲座等发展方式,提供青年教师发展和进步的平台、机会,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青年教师在考虑个人职业目标和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
青年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参加培训学习,进一步强化个人专业技能、丰富个人知识结构。
在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时,高职院校可以引导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秀老教师进行指导,青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汲取经验、快速成长。
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视阈下,院校与企业是教学活动的主 体,是人才培养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双方互利共赢,为人才培养 而深入合作,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推 进。而教师是 院 校 教 学、人 才 培 养 活 动 的 具 体 执 行 人 和 贯 彻 着,在院校教育中同样具有重大作用,即便是在的产教融合深 入发展的背景下,也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以产教 融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重视 教师作用的发挥,重视院校教师队伍的培养,以高素质教师队 伍为产教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坤哲.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队 伍建设探究[J].科技风,2019(31). [2]洪柳华.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建设[J].辽 宁 经 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辽 宁 经 济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2019(05). [3]林培亮.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09).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湖南 先进装备 制 造 业”“走 出 去”政 产 学 协 同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项目编号:18C1339) 作者简介:伍俊晖(1983),男,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湖 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研究方向:区域经 济发展及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国际合作。
师教学能力。 三、总结 产教融合模式 下,高 职 院 校 应 当 重 视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工 作,
构建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使其适应于校企合作工作需要, 适应于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对此,可以通过构建共培互聘师 资队伍建设机制、实施导师制培养、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 专业学习、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加强企业文化灌输与培养、加 强网络课程建设等几大途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把握好 新时代产教融合模式下师资队伍建设新方向,切实提升教师教 学能力和水平,以为人才培养、企业用人提供强有力支撑。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1. 引言1.1 产教融合的概念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系统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活动,促进产业发展和人才输出的有机结合。
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是将教育与产业有机结合,通过产业界专家和教育者共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教融合不仅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一种教育创新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模式,为学生和企业双方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了教育界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也被认为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200字】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兼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
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与企业专业人才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还能促使企业专业人才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可以有效地缩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教育和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机对接。
教师在与企业专业人才的交流中,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企业专业人才的参与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对整个教育体系的升级和创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有效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000字】2. 正文2.1 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转型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的转型发展
得嘞,咱今儿就聊聊这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老师咋个转型发展呗。
现如今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产教融合政策的推动,咱高职院校的老师们也得紧跟时代潮流,琢磨琢磨咋能更好地适应这变化。
就说这转型吧,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
得先从思想上下功夫,得明白这产教融合可不是空喊口号,得真刀真枪地跟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学到真本事,将来出了校门就能直接上手。
那老师们咋转型呢?首先啊,得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得跟得上行业发展,不能总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咱得多跟企业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变化,这样才能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理念教给学生。
再者啊,教学方法也得变。
以前咱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可不行了。
得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得把理论知识跟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咱得琢磨琢磨咋个能让学生更感兴趣、更愿意学。
还有啊,老师们也得加强跟企业的合作。
得多跟企业沟通、多交流,了解他们的用人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同时啊,老师们也得多参加企业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最新技术。
最后啊,咱还得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在社会变化快、竞争激烈,学生得具备创新能力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所以咱得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尝试,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啊,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老师的转型发展是个系统工程,得从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这样,咱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
能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产教融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和教育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产学研合作,将产业需求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社会提供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指培养具备产教融合能力的教师,既具备专业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又具备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通过与企业、行业的深入合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最前沿的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结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培养出更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产教融合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产教融合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需求,增加就业的竞争力。
产教融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和资源,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业项目,实现自我价值。
产教融合有助于加强产学研创新能力。
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教师可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产教融合的实施需要依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这里的“双师型”教师既是一名优秀的专业教师,又是一名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他们不仅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还具备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产业需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增加实践经验,深入了解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
二是优化教师的职业发展体系。
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审、薪酬激励等制度,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活动,提升自身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三是加强教师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通过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教师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动态,将这些信息和经验传递给学生,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是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
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团队,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共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中职教师工作总结——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师资培养与实践
中职教师工作总结——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师资培养与实践引言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本文将总结我在这一背景下的工作实践,探讨师资培养与实践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工作内容概述* 制定并实施产教融合教学计划,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组织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重点成果* 成功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 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取得多项成果,发表多篇论文*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得多个奖项,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问题:与企业合作中存在沟通障碍解决方案: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 问题:教师企业实践过程中出现教学任务与工作安排冲突解决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师企业实践的时间和内容* 问题: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不感兴趣解决方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我评估/反思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我深感自己在师资培养和实践方面还有许多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沟通与合作,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还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未来计划未来,我计划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共同探索更加适合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师资培养方面,我将继续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此外,我还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不断探索中职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模式,为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教学标准特色化
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教学标准特色化研究——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张雪文 胡家玮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省益阳市 413049摘 要: 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基于产教融合理念开展专业教学标准特色化研究,实现专业教学标准校本化,专业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为同类职业院校制订专业教学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 专业教学标准 特色研究1 引言在产教融合基础上研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可以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来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将企业的生产实践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与学的适切性。
2 专业教学标准的地位与作用专业教学标准是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是专业评价达标的主要依据,是开展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事关国家事权,具有指导性、强制性、通用性特点。
特色化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下,在强化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中某些重要的价值要素的同时,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定位,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行业产业、融入产业特色,将产业需求贯彻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优化和实施中,实现专业教学标准的校本创生和实践优化。
3 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教学标准研究思路3.1 前期需求调研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调研问卷表,开展多领域、多维度调研。
通过对政府、园区管委员、行业企业、毕业生代表跟踪调研、在校生学情调研等,从而确定各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3.2 职业能力分析针对产业岗位群及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组织学校、行业企业专家开展职业能力分析,形成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该专业职业能力分析图表。
3.3 课程体系构建以调研数据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尤其是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行动)领域的能力要求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谷丽洁;蔡小娜;郭海龙
【期刊名称】《职教论坛》
【年(卷),期】2022(38)12
【摘要】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导向,目前缺乏将产教融合与专业建设做为整体研究的微观视角。
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产教融合型专业及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尝试阐释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的内涵及特征,并提炼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的关键要素和核心要素,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初步的指标体系。
通过德尔菲法进行指标优化,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确权,最终构建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
选取了高职、中职、技师学院3类样本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以对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页数】6页(P107-112)
【作者】谷丽洁;蔡小娜;郭海龙
【作者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和制度建设的思考——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建设为例
2.产教融合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研究3.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机制构建--以石家庄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为例4.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5.高校产教融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将产业和教育资源相互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教融合已成为促进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年中,许多职业院校都积极开展产教融合项目,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产教融合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合作,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教育和产业的结合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管理经验,院校可能面临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压力。
对于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的定义和意义出发,深入剖析产教融合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旨在促进产教融合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全面提升。
1.2 问题意义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旨在将产业需求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在实际推行产教融合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如教育资源不足、校企合作机制不畅、产业需求不明确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前景。
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刻认识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产教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就业能力,实现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共赢局面。
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产教融合的定义和意义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和深度合作的一种机制。
在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产教融合的定义和意义不可忽视。
产教融合可以帮助职业院校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方案,使教育与产业更加契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特征和制度建设的思考作者:弓云峰吕晓兰李继凯来源:《高教学刊》2016年第22期摘要:文章提出了基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产教研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与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制度建设的内容。
通过对制度建立内容和意义进行分析,得出完善的培养制度能够确保产教融合过程中师资培养的科学性、延续性和师资质量。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制度建设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2-0027-03Abstract: We probed into the major issues in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under the integration ofindustry and education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ZTE ICT. By analyzing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l features an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we proposed way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ent of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syste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ensures the scientifity, continuity and teacher's quality in the integration ofindustry and education after we analyzed its content and significance.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double-quality teache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mechanism system; construction一、背景“廣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深度融合”合作属于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的第二批项目,合作于2016年7月12日由教育部正式公布生效[2]。
从协议来看,校企双方合作时间长,稳定性高,合作的形式丰富多样,产教融合过程注重遵守规章制度建设等特点。
但就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广油)目前的师资情况、办学模式、政策法规等情况来看,将可能面临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流于形式、“双师型”培养不到位、教师质量不高、缺乏专门部门统筹与协调、政策法规不完善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师资问题“产教融合”对地方高校工程型人才培养教育发展和今后所面临的转型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广油“产教融合”合作办学的内涵特征和培养目标来看,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发展和边界定位模糊。
“产教融合”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要的基本保证。
然而,从目前的培养形式和定位来看,没有严格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培养的软硬条件均不成熟,“双师型”教师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养没有明确标准,甚至在负责人的思想上没有明晰的思路和明确概念。
大多数人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误解,把“双师”等同于“双证”,即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就是“双师”;也有人把“双师”误认为是“教师+技师”,甚至有些领导认为具有“企业背景”的教师就属于“双师”之列。
这种对“双师”教师的能力结构和基本素养的认识不清,导致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杂乱,形成了各种具有“企业背景”“工程背景”等名头“伪双师”。
由此最终可能会造成在师资上严重的短缺或不合格,对实施“产教融合”极为不利,对学生培养极为不利。
第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不系统,专业知识的形式单一。
目前,在职的专业教师主要是通过进修、培训等形式提高专业知识,而这种学历上的提高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为主(尤其是软件仿真实验),而这种“理论+实验”的方式造成了教师工程能力的缺失,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很难通过工程应用来提升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当然也很难综合性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目前,很多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多是验证性为主,实践环节甚至没有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提高,更不可能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而为数不多的创新性实践环节,早已失去了“创新”,大多是年复一年的重复,多年一成不变的课题,既没有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也没有紧跟社会新技术需要。
而教师的科研大多数属于理论研究型,以理论推导和模拟实验为主,目的是申报项目,发高质量论文。
据调查,35%以上专业教师的科研方向和所学专业存在较大差别,69%左右的教师所研究的方向和教学任务不相关,30%左右专业教师没有承担独立的科研课题,这些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双师”教师极为不利。
第三,“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
专业实践能力应该作为“双师型”教师考核的必要标准之一。
但是,目前广油与中兴通讯合作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的教师结构距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还有很大差距。
调研发现,86.6%的教师没有任何其他行业的工作经验,参与专项培训的机会更少;82.2%的教师根本没机会参与企业的专项培训,而在企业一线挂职锻炼3个月以上的教师更是少数;20.3%的教师没有挂职的机会,能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只有1/6左右。
因此,85.5%的教师认为最需要提高的能力是企业一线实践能力,教师普遍认为:“产教深度”融合要落到实处,应派出大批的教师进入企业培训或定岗操作,要真正深入到产教融合中去,就要从教师有实践经验开始。
第四,缺乏专门部门统筹与协调。
通过众多参与“产教融合”的院校和具体负责产教融合的机构的调研结果表明:占29.79%的学校由系(部)或教研组负责;由教务处和就业处(科)、教务处(科)负责的分别占21.28%;由就业处(科)负责的占17.02%;由常设的校级产教融合管理机构专门负责的仅占10.63%。
由此可见,专门设置产教融合管理机构的学校很少,似乎教务处、就业处、教研组都有产教融合的管理责任,但是都没具体到位,最终都难以落实,只能流于形式[3]。
而广油与中兴的合作模式也属于“所在院系是当事人,其他部门帮忙者”的情况。
第五,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广油所合作的两个专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学生实习的制度不够全面,落实和监督不到位,学生实习的权益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制度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在产教融合参与度方面,存在企业和社会各界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机制不完善甚至没有,合作单位的商业机密、知识产权等方而也难以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同时经费支持和约束手段也有所缺位等。
尽管合作单位与实习生会签订合作协议,但是不同的企业在管理上都是自成一体,在参与产教融合过程中,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方式,缺乏统一的规范,容易导致产教融合的混乱。
三、产教融合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与结构分析“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个体层面,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其专业生涯中,通过各种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活动,形成强烈的专业认同感、熟练掌握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并能够获得专业成长阶段所需的职称和待遇[4]。
由于“产教融合”模式的人才培养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本质属性决定了“双师型”教师的跨界特质,也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自身特征。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兴通讯ICT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应体现以下特征。
第一,“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应分为长期性和阶段性。
“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发展起来的,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措施,并把这种长期目标模块化,分解到各个阶段中去,阶段性目标任务和长期目标是一个整体和支撑。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仅体现在几门课程的进修,某个证书的获取,而应该更加的多样化,要体现在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大纲、培养方法等一系列内容中。
专业教师在不同的知识结果、学历层次,任务承担应有不同的任务安排和能力要求。
第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体现“教学、科研、工程实践”三大能力的综合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一大特征就是其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熟悉企业流程,掌握行业发展动态。
个人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应主要体现在“工程应用”中,过深的理论研究,实验仿真,并不能等于“双师型”教师,能够参与生产研发,带动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把“工程”融入到教学当中,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才是“双师型”教师的根本任务。
第三,“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其独特的内涵与要素[4]。
就其内涵而言,“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涵盖其知识积累、技能娴熟、能力提升、态度与认知转变等多个维度;就其要素而言,“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提升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素养。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是地方二类本科院校转型后在人才培养中的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5]。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产教融合”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
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成熟条件,而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实践经验、知识结构等直接影响培养质量。
第一,做好规划,明确专业发展目标。
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专业教师,要利用好学校相关政策,根据自身情况尽早定位专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和企业锻炼的机会,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必须为自己规划长期而系统的学习计划,通过提升学历、职称等方式以增强自我的专业发展。
第二,深入企业,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教师己经不仅仅是知识层的传授,还必须具有“能文能武,能说会做”的双技能人才,具有“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
教师要定期去企业培训,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承担企业具体业务,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善于把工作上的经验进行总结,应用到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