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节日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研究--以
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价值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不仅是人们欢庆的时刻,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与价值。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传统节日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为人们提供重要的教育机会,培养品德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节日。
首先,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教育意义与价值,因为它们能够加深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源于中国古代的年节习俗,代表着新年的到来和对祖先的敬意。
通过庆祝春节,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年节习俗和传统文化的发展演变。
同样,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中国人祭奠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通过参与清明节的活动,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人对祖先的尊重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加深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其次,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教育意义与价值,因为它们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价值观。
传统节日往往强调家庭、友情和社区的重要性,通过庆祝这些节日,人们能够加强家庭关系、增进友谊和促进社区团结。
例如,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节日,人们会与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和分享团圆的喜悦。
通过参与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
同样,端午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一起包粽子、赛龙舟和纪念屈原。
通过参与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团队合作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人们能够培养出友爱、尊重、团结和勤劳等美德,从而提高个人品德和价值观。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往往忽略了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红色基因传承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价值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第37卷第6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Vol.37No.6 2020年12月教育教学研克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OR NATI ONALITIES Dec.2020红色基因传接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价值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X倩(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摘要:红色基因是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以共产党人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民族集体记忆和深层精神特质积淀形成独特的基因,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抓手。
同时,立德树人教育也是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现实载体,二者互通互动、有机统一。
红色基因传承对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具体表现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成效,激活赋能文化自信。
关键词: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传承;立德树人;价值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20)06-0133-04红色基因是以红色精神为内核的红色文化,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具有育人和激励作用,丰富了立德树人“用什么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的时代内涵。
从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勇担时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再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任务,又是新青年的使命所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地——崇左,孕育出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与红色革命文化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肩负着桂西南地区高校人才培养重大使命,因此更应传承好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立德树人。
一、红色基因相关概念(一)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是根植于内心的政治自觉,联通着党和人民群众血脉,是共产党人继承中华民族独立斗争精神和实践精神,以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培育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教科书,是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历史积淀的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的改革精神的总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总结北关小学丁会静课题研究的春风沐浴着正在飞跃的校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这片沃土中,2016年,我校申请参加保定市教科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的子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的实验,经总课题组批准正式成为实验学校。
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而且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水平的提升发展。
回首在课题组的工作中自己已然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在我们课题组中,有功力深厚的校长和教导主任,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年轻有为的生力军。
在课题研究中,校长带领教师集思广益,共同制定实验研究计划。
有了合理的计划才能更好的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平时,学校领导组织教师实实在在的开展教师提升、发展的课堂研磨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将所学灵活运用、展示,从而体验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的研讨教学活动,锤炼了教师的新课程教育技能,同时也锻炼、培养了我们的学生。
二、勤学习重实践中华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
在课题研究中,紧紧围绕研究课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修养。
在本学期学习《我不能失信》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在编写教学设计时,我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在进行探究,从而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空间,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
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的教学形式。
课上我还拓展一些关于诚实守信的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总之,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再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不断的打磨自己的课堂,勤思考,及时反思总结,不断调整,以便达到更佳效果。
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价值与实践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价值与实践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成为了重要的课题。
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站,如何通过传统文化节日教育,引导孩子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成为了家长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价值1. 传承传统文化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通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可以使孩子在玩中学,逐渐了解和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
2. 塑造文化自信通过传统文化节日教育,幼儿可以建立文化自信心,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小就形成热爱自己文化传统的观念。
3. 增进亲子情感传统文化节日教育也可以成为幼儿园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增进亲子情感。
家长可以参与到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跟孩子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实践1. 课堂教学幼儿园可以通过布置传统文化节日作业、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讲解节日故事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熟悉度。
2. 校园活动幼儿园可以举办端午龙舟比赛、春节联欢晚会、中秋赏月等活动,通过亲身参与,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家校合作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节日教育活动,如组织家长会专题讲座、家访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形式,加强幼儿家庭和学校的互动。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承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植入文化种子,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对国家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培养出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
五、总结与回顾传统文化节日教育在幼儿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更能够塑造孩子的文化自信,增进家庭情感。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
品牌策划理论版35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文/杨前蓉(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汶川..623002).摘要: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文化的传承,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必须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予以充分关注并加以利用。
本文将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确定通过传统节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借助传统节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 文化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在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塑造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其中传统节日在民族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民族记忆,传统节日中富含深厚的民族情感,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信念。
然而,在全球开放的新形势下,许多中国人纷纷开始享受西方节日的新鲜感和仪式感,而忽略了中华传统节日。
为此,需要关注对人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以培养其坚定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结合,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所积累的产物,是一种历史发展的体现。
可以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也是如此。
(一)物质文化1.饮食文化不同的传统节日中对应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民自主以来就信奉“民以食为天”,因此在节日习俗中也充分渗透了饮食文化。
例如,端午节要吃粽子,除夕夜要吃饺子,元宵节要吃元宵,等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原始农耕社会中,通过祭祀活动而形成的。
这些因祭拜先祖、信奉鬼神而形成的节日饮食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民众对于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向往。
2.祭祀文化对于祭祀活动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时代。
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悠久且千姿百态,各有特点。
中华传统节日,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腊八节等,其中都保留着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种类繁多且各有特色,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谐,让人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有所期盼,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乐。
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教育功能
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教育功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更承载着深厚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
它们通过特定的庆祝活动和仪式,传递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国家精神,对于塑造人们的性格、培养良好品质、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探讨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教育功能。
一、师德教育传统节日为教师们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平台,具有很强的师德教育意义。
例如,在春节期间,传统习俗要求教师拜访学生家庭,并与家人共同享受团圆的喜悦。
这种亲情关系的建立可有效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并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
通过师德教育的实践,学生们能够深切体会到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形成孝敬师长、尊重教师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教育传统节日对于家庭教育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中,人们会尊敬老年人,并开展各种活动来表达孝敬之情。
这样的传统习俗有助于强化家庭纽带,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家人共同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不仅能够加强家庭凝聚力和团结意识,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三、社会教育传统节日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够传递文化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培养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意识。
例如,在中秋节这一传统佳节中,人们会举行赏月、品尝月饼等活动,寓意团圆和谐。
这些传统习俗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友谊,有助于培养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同时,传统节日还可以传达尊重、友善、诚实等道德品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更是教育的重要载体。
通过师德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实践,传统节日能够传递教育意义和教育功能,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传承文化遗产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将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这些节日不仅仅是庆祝、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一种教育孩子和培养他们的品质的有力途径。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以及如何通过这些节日来实现教育目标。
一、培养传统价值观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如尊敬长辈、孝敬父母、重视友情、尊重师长等。
比如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人一起包饺子、贴窗花、贴对联等活动,强化了亲情和家庭观念。
元宵节则更加注重团圆和友情,人们在节日期间互赠元宵以表达关爱和友好之意。
通过这些活动,传统价值观逐渐融入孩子们的心灵,塑造了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二、培养文化认同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较强的文化特色和民族认同感,在庆祝和传承过程中,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
比如端午节,由于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其间举行的龙舟竞渡、吃粽子等活动都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通过这些活动,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三、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中国传统节日通常是家人和朋友团聚的时刻,通过亲情和友情的交流,孩子们在与家人和朋友的互动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是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与亲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合作能力。
类似的例子还有春节的舞龙舞狮和舞狮队的表演等,这些活动培养了孩子们团队协作和合作的意识和技巧。
四、培养情感与审美能力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常常有精美的服饰、传统舞蹈、戏剧表演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同时,传统节日还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情感表达,孩子们可以在庆祝活动中感受到喜悦、团结、感恩等情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一种德育活动,通过向学生介绍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习俗,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
实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需要制定科学的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一、培养感恩之心。
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学生能够体会到祖先们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所做出的努力,体会到社会对自己的付出和关怀,从而培养感恩之心。
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辛勤付出,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之情。
二、增强家国情怀。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延续,通过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自己的家国情怀。
可以通过展示民族文化艺术形式、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从而引发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情感,培养他们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家国情怀。
三、塑造文化自信。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日益减少的困境,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可以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实施传统节日教育活动需要制定科学的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一、结合学生实际。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等情况制定具体的内容和形式。
针对小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制作手工等方式,向他们介绍传统节日的故事和习俗;针对中学生,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形式,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价值。
二、融入学科教学。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与各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一种有机的整合。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风俗;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
论传统节日对现代教育的意义
论传统节日对现代教育的意义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独特传统文化特色的节日,是人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方式之一。
传统节日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更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传统节日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在于它是学生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感受到民族的文化传统。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更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热爱和研究欲望。
通过学习和传承传统节日,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民族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更可以为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传统节日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品格培养。
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学生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特长,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各种活动,学生可以获得锻炼自我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这对于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大有裨益。
传统节日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节日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既是学生们放松心情、增进情感交流的机会,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校园凝聚力的有力手段。
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使学生在共同的文化认同下更加团结和融洽。
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传统节日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家庭教育的延伸。
传统节日是家庭成员团聚的时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学生可以更加亲近家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这有助于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文化教育
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文化教育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文化教育价值。
通过传统节日的庆祝与传承,人们能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加深对历史、民俗和价值观的理解,促进个人与群体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意义和文化教育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1. 培养对传统的敬重与热爱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表达民族传统和文化的形式,通过节日庆祝的方式,使人们对传统有了更深的了解,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热爱。
比如,中国的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通过丰富的庆祝活动和习俗,让人们体验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进而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家庭觉悟和家庭价值观传统节日通常是家庭团聚、欢欣共度的时刻,人们通过在节日中回归家庭,加深亲情和家庭觉悟,强化家庭的重要性和价值。
过传统节日时,家人相聚一堂,共同庆祝,互相交流,增进了亲情和友情。
而这些温暖的互动,也促进了家庭价值观的传承,让人们更加重视亲情、友情和家庭责任。
3. 提高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传统节日往往与集体共同庆祝密切相关,它强调的是人们作为一个整体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感。
比如,中国的中秋节,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等传统习俗,表达了团圆与寄托思念之情。
这种集体的庆祝方式,让人们感受到身处社会群体中的快乐和归属感,进而培养了积极向上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1. 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展示传统节日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庆祝活动和习俗的展示,传递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对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加深了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例如,中国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让人们了解到屈原、百越等相关历史文化,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
2. 价值观念的教育与塑造传统节日蕴含了民族价值观念的教育与塑造,对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人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并积极践行。
中国传统节日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中国传统节日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作者:张允鹏杨见来源:《江西教育C》2024年第02期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依托我国传统节日,扎实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让传统文化厚植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通过整合文化特色、加强学科渗透、创新活动等,做到全方位、多维度、精细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德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传承、弘扬、发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艰苦奋斗的中华儿女,具有丰厚的价值内涵与生命导向。
对此,教师应从我国传统节日这一重要载体入手,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真实的情感体验课程,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营造文化氛围,感受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既是民间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精神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内涵,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节日融入学校德育课程。
(一)创设校园环境,“丰盈”学生的生命校园环境是展现学校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校园环境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发挥环境的浸润熏陶作用,比如,可以精心编写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德育内容,将其张贴在学校教学楼墙体上,促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节日承载的道德主题,以此“丰盈”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聆听传统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一年中的每个月份都有相对应的节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很高的德育价值。
以下将从德育价值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
一、德育价值1.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
通过参与这些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发展历史以及传统习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国情怀,让学生从小就能够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比如在中秋节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的中秋文化活动,了解中秋节的历史渊源和重要意义,通过欣赏传统文化艺术表演,感受家国情怀和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3. 培养社会责任感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明白传统节日不仅是个人的节日,也是整个社会群体共同的节日。
在传统节日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清理祭扫地点等,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实施策略1. 制定教育活动计划学校可以根据传统节日的时间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活动计划,包括宣传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社区互动等多个方面。
这样可以确保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加强师生互动在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学校应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活动,进行文化讲座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3.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手段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一)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一)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精神论文摘要: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在中国的流行,青年人热衷过情人节、圣诞节,淡化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端午吃粽、中秋赏月吃月饼等。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笔者认为,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通过对天人、群己、义利等关系的约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
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
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
假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6种。
笔者下面以这6种主要传统节日为例,阐述其中的文化内涵。
1.1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
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制定了一系列农业制度,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创作了农事诗、各式图形等,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现。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价值探究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价值探究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传统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变化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是农历年的开始,也是冬至之后太阳升起的第一个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庆祝春天的到来,同时也祈愿来年有一个好的开始。
其次,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比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祭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祭拜月亮来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团圆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节日也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
比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去坟地扫墓,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对祖先的尊重和记忆。
中国传统节日具有多重价值。
首先,传统节日是人们凝聚情感、增进和谐的重要方式。
通过节日,人们可以更好地与家人、亲友、社区以及整个社会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加强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与团结。
其次,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传统节日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丰富的民俗和习俗,代代相传,不仅保留了民族的风神和特色,也是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纽带。
再次,传统节日是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的主要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它们嵌入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庆祝和祭祀,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最后,传统节日是人们心灵寄托和情感抒发的重要方式。
比如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猜灯谜,放花灯,燃放烟花爆竹,这些活动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快乐,缓解压力和焦虑,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结来说,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价值意义。
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变化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了人际交流和社会和谐,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是人们心灵寄托和情感抒发的重要方式。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是丰富而深远的,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深度教学视域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策略研究
深度教学视域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策略研究作者:彭舜怡来源:《师道(教研)》2024年第01期本文将以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第二课时《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的教学作为范例,分析应该如何在教学中以素养为导向,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
一、深入解读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先从《论语》导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立己达人”的意思,带领学生探寻仁爱精神这种中华美德的根源,对仁爱精神有了初步的肯定性体认。
继而挖掘学生校园生活的真实事例,通过“演—议—辨”将对仁爱精神的理解与真实的生活构建起联系。
再通过文本的历史故事与现代学生较熟悉的仁德楷模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古到今,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的角度,层层深入地感悟“仁爱”思想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情怀的一脉相承,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
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事,了解“民胞物与”的思想,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就是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的体现,深化仁爱精神的文化认同。
最后借助评价表,感悟仁爱品质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内省。
二、创设真实情境,进行多维体验,发挥育人功能1.演绎生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老师通过挖掘校园生活中学生的实际事例,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准真實”生活中学习,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传统美德的养成回归儿童生活。
如在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演绎课室内常见的因为桌椅位置移动而发生的争执,让学生从正反角度思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就会容易计较、追究他人的过错;但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就会容易体谅别人。
面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处事待人方法。
再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怎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让学生用“我不愿意,我也不。
”来进行表达。
2.设置问题,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创造性源于问题的解决。
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学校实践
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与学校实践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意义。
在学校中,应当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作用,通过组织相关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并提出在学校实践中如何有效开展相应活动。
一、春节——中华文化的“大门”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在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
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团圆、尊敬祖先的价值观念,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学校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展春节文化展览、舞龙舞狮表演、传统美食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春节的浓厚氛围,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清明节——缅怀先烈、弘扬孝道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良机。
在学校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陵园、烈士陵墓,向先烈们默哀并敬献花篮,以此激发学生对先烈精神的尊崇和向往。
同时,可以开展祭祖祭扫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切实感受传统孝道的伟大价值。
三、端午节——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体现。
学校可以利用这个节日开展一系列有关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友谊赛等。
通过亲身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来源和文化内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中秋节——共融人文情怀中秋节作为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能够在学校中展开。
例如,举办文艺演出、诗歌朗诵、赏月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并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组织学生制作月饼、诵读古诗等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国庆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国庆节作为中国的国家庆典,不仅是学习革命历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机会,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的重要时刻。
在学校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历史,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国旗下讲话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法定节假日的教育意义与培养公民素质
法定节假日的教育意义与培养公民素质在每年的日历上,法定节假日总是以醒目的方式标注着。
这些节日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息和娱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们携带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帮助培养公民素质。
本文将探讨法定节假日在教育方面的作用,并阐述其对公民素质的培养。
首先,法定节假日的教育意义在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例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象征着新的开始,还传递着家庭团聚、友谊和亲情的重要价值观。
而端午节则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传承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
通过庆祝和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深入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培养公民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法定节假日也有助于塑造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劳动节作为一种庆祝劳动阶级的日子,让人们对劳动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节日提醒人们尊重劳动者的贡献,同时也提醒每个人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此外,国庆节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日,是一个庆祝国家独立和团结的时刻。
通过庆祝国庆节,人们对自己所在的国家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并意识到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负有责任。
除了弘扬传统文化和培养社会责任感外,法定节假日还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
劳动节假日可以让人们远离繁忙的工作,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个假期不仅是个人休息的时候,也是个人充实自己的时刻。
人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旅行、阅读、学习等,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这样的活动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素质。
此外,法定节假日还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节假日通常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这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机会。
家长可以与子女一起制定假日计划,共同参与各种活动。
例如,清明节可以带孩子去祭扫祖先,培养孝道和家族情感;重阳节可以带孩子去登山,强调身体健康和敬老尊老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家长可以传递家庭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法定节假日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培养公民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的法律保护与管理
中国传统节日的法律保护与管理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其中的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保护和管理这些传统节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确保其正常举办、传承和发展,并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节日氛围。
一、传统节日的法律地位传统节日在法律上享有特殊地位。
首先,宪法和民法赋予了公民的文化权益,提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明确规定,传统节日是中国的文化遗产,受到法律保护。
此外,还有许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针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管理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保护传统节日的法律措施为了确保传统节日的正常举办和传承,中国采取了多项法律措施。
首先,相关部门会制定保护传统节日的专门规划和政策,对传统节日的重要价值、庆祝活动、遗产保护等进行规范和引导。
其次,法律规定了传统节日的节日放假制度,确保公民有充足的时间参与和庆祝节日。
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法律措施来保护传统节日。
例如,为了保护重要的传统节日,各级政府会制定相关的措施,包括严禁商家利用节日来销售劣质产品,以及规范烟花爆竹的燃放和销售。
此外,还对非法侵犯、冒用传统节日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以确保传统节日的纯洁性和独特性。
三、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传统节日不只是为了保护过去的传统,更是为了传承和发展。
中国正在积极努力推动传统节日的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的引导和扶持,传统节日得以更好地融入现代经济体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消费品。
另一方面,通过传媒的力量和互联网的技术,传统节日的宣传和传播方式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
此外,中国还倡导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
传统节日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是非常宝贵的,这些都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通过教育和舆论引导,中国努力培养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尊重,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家凝聚力的象征。
传统节日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探析
传统节日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探析作者:张生发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4年第02期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应如何引导学生传承传统节日文化,领悟传统节日的丰厚底蕴,并从中学会爱人爱己、爱生活、爱自然、爱家爱国?本文以“大思政”理念为指导,从传统节日教育的实施策略与实践路径方面入手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一、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必要性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歷史背景和人文特色,都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
将传统节日的教育内涵与“大思政”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对立德树人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挖掘传统文化节日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结合时代教育主题开展相关活动,不仅能让青少年在活动中感受节日习俗风尚,还能提升其情操,进而提高道德素养。
二、传统节日教育实践策略1.把传统节日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虽然有不少学校提出了传统节日教育理念,但多流于形式。
比如,一些学校提出“传统节日教育”的理念,但因缺少配套教材、专业授课教师、固定授课实践等,使得传统节日教育开展得并不深入,效果也不明显。
为此,学校可以立足实际,积极创造条件,以传统节日的知识普及为突破口,动员各学科教师挖掘教材中的传统节日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等,从而为传统节日教育的有效落实打开局面。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累与节日有关的成语典故、歇后语等,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科老师发挥各自学科的人文教育优势,充分展示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魅力;定期举办“知识竞赛”“家乡传统文化寻访活动”等主题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让传统节日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萌芽、生根。
2.把传统节日教育融入实践活动好玩、善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传统节日里的许多民俗、游戏充满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之家》2019年第29期 总第329期159教育纵横法定节日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研究——以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为例程静征(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长沙 41011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从总书记讲话中的引经据典到针对文化复兴所推行的种种举措,都在潜移默化地掀起一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热”。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要久久为功,方能善始善终,要将“温故”和“知新”有机结合起来,遵循教育规律,才能真正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过程中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头所在,在历史的积淀和岁月的打磨中愈加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以老子的道家文化和孔子的儒家文化为主体。
文化要自信,文化就要做好传承和弘扬。
青年学子是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希望所在,他们肩负着这一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温和有力,易于被广大青年学子接受和学习,对于大学生群体,其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学习之道,四书五经中有大量的文字和篇幅都在阐述治学之道,引导青年学子要勤学、好学、尚学、乐学,更教化人们要经世致用和兼济天下;第二,是为人之道,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如具有代表性的家国文化、孝文化等都是劝诫青年学子要树立集体意识和恪守孝道,成才之前先从做人开始;第三,是处世之道,如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见等,是在劝诫青年学子做事要有分寸,要知进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其传承和弘扬,有助于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法定节日的教育价值法定节日不局限于单一国家或单一民族,而是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在国家法律的统一规定下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法定节日涉及政治、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既具有其正统性,又具有其多样性,在传播方式和途径上更易亲和与创新。
法定节日的存在对于青年学子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大事,每一个法定节日的存在必然有其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法定节日有国家所属也有国际所属,借助法定节日的契机,有利于青年学子把握关键节点,以史为向;第二,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大势,国家对于法定节日的重视以及针对法定节日所做出的政治决策,有利于青年学子在文化复兴上感受国家温度和感知国家方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的现状高校学生活动种类众多,从院级到校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其中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活动也不在少数,但从活动效果和活动影响来说,大都“雷声大雨点小”,一石难激千层浪。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活动形式趋于单一化,比较集中的活动形式有征文、演讲、辩论等,千篇一律,也未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色,很难将德育和智育双馨发展,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对活动难以提起兴趣,丧失主动性;第二,活动效果趋于表面化,缺失学习环节,不利于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增强专业认同感;第三,活动平台趋于流水化,活动数量流水泛滥,活动质量难以保障,缺乏系统化,活动平台未能构建起长效机制。
应当明确校园活动的对象是人,即使举办活动更要明确以人为本。
四、设计艺术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一)坚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思想不忘初心,所有主题活动围绕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兼具温度、深度与宽度,可以说是一种多维文化的结晶体,而法定节日又恰好是一种将多样性和文化性有机融合的载体。
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谓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在高校有力的传承与弘扬,注定要创新方式方法。
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发现,将法定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有机结合衍生出的育人新途径新方式更易被青年学子接纳,本文就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在文化育人工作中的创新应用进行分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关键词】法定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9-0159-02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长沙理工大学艺术文化科普宣传基地开放基金立项课题《“互联网+”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教育实践(编号:2018YSJDB0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60程静征:法定节日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研究传统文化为中心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合于青年学子的,易被青年学子接纳的,能对青年学子起到导向的文化理念筛选出来,使文化育人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理念、热爱劳动(粒粒皆辛苦)理念、孝(百善孝为先)理念、家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理念等。
(二)坚持以法定节日为契机创新活动形式从法定节日中萃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理念融入法定节日,厚植立德铸魂,如:以植树节为契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和谐理念;以劳动节为契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热爱劳动理念;以母亲节为契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理念;以五四青年节为契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理念等。
(三)坚持以专业特色为抓手丰富活动内涵在植树节,设计艺术学院举办手工艺制品活动,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利用身边废纸、废快递盒、废木头等制作手工艺作品,湖南教育电视台、潇湘晨报、红网等主流媒体以《长沙理工大学学子“种出”创意树》为题对活动进行报道;在劳动节,设计艺术学院举办主题绘画活动,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所看见过、遇到过的劳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进行呈现,人民网、湖南教育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致敬五一劳动节:长沙理工大学学子手绘最美劳动画》为题对活动进行报道;在五四青年节,举办主题画展,一篇题为《长沙理工大学出了个画家寝室,辅导员为学生圆梦办画展》的推文登上了学校校报,也被多家媒体所报道,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掀起了理工大学一股“美学热”和“文化热”。
五、结语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其有效有力地占据高校思政教育阵地,从长远发展来看,对于文化复兴的推动实现是十分有用的。
同样的,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良好发挥其功效,那么就必须在其传播方式上下狠功夫,牢固树立三个意识:让学生成为其受益者,让学生成为其传承者,让学生成为其弘扬者。
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2(1).[2]吴巧慧.又红又专: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与价值引领[J].高校辅导员,2017,(5):45-48.[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4]习近平谈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6-25.[5]用传统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述评[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7-9-21.(上接第158页)新的语言,他们对汉语感到好奇的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陌生感,而这种陌生感会导致学习上的焦虑与不安。
课堂上,如果教师单纯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学习者会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而产生紧张与不安,如果状况得不到解决,学习者会产生厌学和弃学念头。
此外有些学习者因为无法领会老师的话语含义,不得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导致影响自身和其他同学的后续听课活动,双方错过课堂重要知识点,并产生由点到面的负面效果。
三、媒介语的使用原则在对韩汉语教学中,使用一定的媒介语有利于学习者的汉语学习,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会对汉语学习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使用英语媒介语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一)适度适量原则在汉语教学中,应该给予学习者足够时间对目的语进行操练。
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媒介语,甚至在课堂上逐字逐句对汉语进行翻译,会导致学习者过分依赖媒介语,到最后发展成“哑巴汉语”。
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达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目的,因此一定要控制英语使用的度与量,根据具体情况,适量使用媒介语。
(二)把握使用时机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严格把握好媒介语的使用时机,切忌每句话都利用媒介语进行翻译,否则难以把握教学质量。
例如当课堂内容超出学习者语言水平时,应当使用一定的媒介语;当教师发现课堂气氛比较紧张,学习者情绪不够高涨时,可以通过恰当插入少量媒介语来调节课堂气氛。
(三)灵活的媒介语使用方法根据语言学习者的国别、性格、学习能力等差异,教师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媒介语的使用。
当同一批学习者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汉语水平会不断变化,教师应该调整媒介语的使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
四、结论媒介语是语言教学中重要教学工具,正确使用媒介语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媒介语使用应该遵循适度、适时等原则,不断调整课堂上媒介语的使用状况,不能使其成为学习者接触目的语的障碍,也不能将其视为课堂教学的万能法宝,只有保证媒介语的合理有效使用,才能真正保证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从而推动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参考文献:[1]樊雪婷.零媒介情景下的初级对外汉语教学[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01.[2]梁宁辉.不用媒介语从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探讨[J],安徽:合肥联合大学,1998.[3]彭杰.小议英语在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中的媒介语作用和方法[D],云南:红河学院,2004.[4]郏晓龙.中亚留学生汉语课堂中教学媒介语运用的调查研究[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2003.[5]Sweller, John 1988 Connigtive load during problem solving: Effects on learning. Congnitve Science 12:257-258[6]闫传海,张梅娟.2002 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外语界》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