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全套第一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即忠恕,忠恕要求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以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答案:C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子解析:材料中的观点重点强调了“法”的重要性,“奉法”能够强国,反之就会导致国弱,这充分说明了“奉法”与强国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判断出D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D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的思想与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C、D三项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
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答案:B4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
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解析: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D项正确。
答案:D5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韩非子的观点非常鲜明,即靠“仁义”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局面,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因此,C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C6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大一统”的思想实际上吸收了( )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解析:“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一单元过关训练(B)
第一单元过关训练(B)一、选择题1.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B.呈现多元起源、丰富多彩的态势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可知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起源、丰富多彩的特点。
故选B项。
2.孔子主张人的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孔子所说的“他律”指的是()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运用礼乐制度规范人的行为、道德。
故选D 项。
3.唐朝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
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
”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两教的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提高孟子地位,宣扬“天人感应”C.顺应三教交汇融通,汲取佛、道精髓D.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答案:D解析:仿照佛、道两教的做法,追溯儒学源流是韩愈的做法,不是目的,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天人感应”的思想,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儒、佛、道交汇融通的信息,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也’”,可知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D项正确。
4.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35*2=70分)1、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2、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4、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5、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8、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完整word版)【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每小1.西方学者,公元前2 分,共 48 分)6—公元前 3 世是人文明的“ 心代”( Axial Age),“人意” 首次醒,理性思所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的中国,最具典型意的象【】A.子并立,百家争B.以法教,焚坑儒C.黜百家,独尊儒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国期学派林立,学点异彩呈,然“天下一致而百,同而殊途”。
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B.关注社会C.人与社会的和D.关注人的价3.思想家在世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孔子世家》,周游列国推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而之”的孔子受到了多同代人的嘲笑和刺,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家之狗”等。
致扎子如此尬局的主要原因是【】A .他的宣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不符合当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治固治D.他的思想念相旧保守4.“《礼》者,法之大分,之也⋯⋯隆礼至法国有常,尚使能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而王,重法民而霸⋯⋯”下列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的主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犬之声相,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社稷次之,君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舟,水覆舟D.利用大臣,以的威来震臣民5.“天下之人皆不相,不弱,众不劫寡,富不侮,不敖,不欺愚。
凡天下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生也”。
以上言出自【】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6.儒家典著作之一《尚》中最早提到“民主”一,:“天惟求民主,乃大降于成。
”含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才是民主。
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B.肯定了成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C.明早期儒家已有“天人感”思想D.“主在民”,人民有推翻治者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侯者,以其威也。
”下列各中,与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天地之人,众人之中王本”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从道不从君,从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者勉以分人”8.右《三教》。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针对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2.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
”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6.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人教社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课后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填空题1、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主张“”;他还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2、西汉汉武帝时儒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他把诸子百家中()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强调“,”,他编著的《》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4、黄宗羲著有《》,揭露君主专制是()。
5、王夫之著有《》,认为事物是运动和发展的,运动是()的,静止是()的。
二、选择题1.下列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2.下列观点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人无有不善”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所采纳的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4.汉武帝采纳儒生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是为了( ) A.消除地方王国的分裂势力B.巩固中央集权C.加强对百姓思想控制D.提高儒家的思想地位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的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6.下列不.属于二程基本主张的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人伦者,天理也”C.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D.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7.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孔子—孟子B.老子—庄子C.墨子—韩非D.二程—朱熹8.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观点正确的评价是( ) A.分别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B.都为统治阶级服务C.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D.都体现民主意识9.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 100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同步习题及答案100页
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2“诸子百家”活动的宗旨是
A游说君主,寻求进入统治阶层
B研究科学知识,解决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C传播文化,发展学术
D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3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战国时期儒家各流派都主张“性本善”
4儒家经典的“六经”不包括
A《诗经》《尚书》B《礼》《易》
C《乐》《春秋》D《论语》《孟子》
[课后巩固]
一.选择题
1.孔子办私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专练: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思想家诸多的主张对当代人有着重要启示。
其中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合一C.宇宙便是吾心D.循天下之公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
当时各家思想的共同之处是()A.都把“仁”作为核心观念B.都是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C.都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D.都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3.韩非子自知其法严峻,但他却不以为恶,其理由是“当君主对民众施用刑罚之时,并不是增恨民众,而是从爱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据此,韩非子()A.要求对人性进行遏制B.强调法治立足于民本C.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4.滕国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但滕侯死亡时,《春秋》却使用了卿大夫的“卒”。
对此,《教梁传》记载为"滕侯无名,狄道也”。
由此可知,《春秋》中贬低滕侯()A.体现了儒家“大一统”观念B.反映了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C.凸显了“家国一体”的特色D.激化了儒法道三大家的矛盾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共同主张是()A.用“仁政”治国安邦B.唯物主义观点C.重视百姓的疾苦D.实行民主政治6.某学者认为:在东汉初期,东汉政权枢机要官的70%以上是有儒教教养的人士,将这一数字与儒教渗透最盛期的西汉元帝时的27%相比,可以明显看出东汉时期儒教向A.东汉太学改变了传统教育制度B.儒家干政之风打破了政治的稳定C.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实现结合D.汉代儒学正统思想地位日益巩固7.董仲舒认为“天”能够根据帝王的行为和功绩而制造出“美祥”或是‘危害”“怪异”等事件。
此思想()A.强化了尊卑等级关系B.强调“天”为君主服务C.有利于遏制君主暴政D.旨在神化封建皇权专制8.下表是根据《汉书》中对西汉各种学术流派的著作数量所做的统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1. 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致的结论,认为在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D.“制天命而用之”2.老子和孔子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是A.主张体谅百姓 B.主张恢复周礼 C.否认”天命论” D.强调贵贱有”序”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百家争鸣趋于合流B.社会长期动荡不安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4.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5.《唐律疏议》记:“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西汉初年,大臣陆贾评论秦的统治说:“事愈烦天下愈乱,法愈滋而奸淫愈炽,兵马益而敌愈多。
”这段话最根本的含义是A.严刑酷法不能保证统治的安定B.减少政事清静无为才是长治久安之道C.秦朝养兵太多反而招致灭亡 D.秦朝法网严密却不能阻止民间的反抗8.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
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障思想上的统一 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0.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认为:中国朝廷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
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
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2、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3、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②阶级结构变化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④制度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5、(2015•安徽)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2015浙江)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5 浙江)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普通用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 儒家B. 法家C. 墨家D. 道家2.战国时期,士已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成为上(统治者、官吏和剥削者)与下(被统治者、民、被剥削者)交流、转换的中间地带。
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加速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
材料中社会新阶层的出现()A. 满足统治阶级需要B. 加重下层民众负担C. 推动社会转型发展D. 激化已有社会矛盾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
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
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有重要关联()A. 以德治民B. 崇尚自然,清净无为C. 追求法治D.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4.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5.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④D. ③④6.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
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7.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单元检测题1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君为富强纷纷养士③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④技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2.为中国传统文体系奠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是( )A.孔子创立儒B.“百家争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的出现3.2009年3月30日,百集动画片《孔子》的卡通主角形象在深圳亮相,该片讲述的是孔子从一个贫贱少年成长为万世师表的励志故事。
片中孔子的台词不可能有( )A.“克己复礼”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D.“存天,灭人欲”4.有者认为,孟子的说主要发扬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孔子言仁而孟子益之以言”。
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孟子主张( )A.“制天命而用之” B.以德治民.施行仁政 D.“以法为本”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人的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法 B.儒、法、道.法、儒、道 D.道、法、儒6.汉初一位者称某派“序君臣上下”的论点,认为其有助于政治秩序的建立,但也批评这个派“内容广博,却不易掌握其要点;习者虽花力气,获得的成效却很少。
”这个派最有可能是( )A.儒家 B.道家.墨家 D.法家7.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神,儒家宗教,孔子教主的进程。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践德政,推行教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8.汉武帝对古代中国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②兴办太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④私兴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①②④ D.①②④9.冯友兰《中国哲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的代表。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
必修三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小题共计5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和”字。
它所蕴含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3.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5. 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A.仁政学说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性善论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阿南看到一则连环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7.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 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 1 -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 9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
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
”作者意在说明( )A.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中华文明起源争论激烈D.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解析】选D。
根据材料“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可知作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故选D。
【补偿训练】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
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解析】选B。
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
但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3.如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B.“兼相爱,交相利”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两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思想不同D.讨论的话题不同6.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说D.大一统思想7.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2.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 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A. 重义轻利B. 民贵君轻C. 天人感应D. 正心诚意4.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6.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 进步史观B. 天命史观C. 循环史观D. 英雄史观7.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兼爱尚贤B. 主权在民C. 以民为本D. 道法自然8.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练习题
04
启蒙运动对法国 大革命产生了直 接影响
全真模拟试题 三
1. 选择题:关于工业革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B. 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全真模拟试题 三
C. 工业革命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D. 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简答题:简述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 响。
材料解析题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 时期和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对 社会变革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 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许多宣 传西方民主思想的刊物和社团,如《时务报》、《国闻报》等。这些刊物 和社团宣传了西方民主思想,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材料二:中 国近代史上,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 懈探索。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和制度,试图改变中国社会的落后面貌。 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这些探索并没有成功。请回答
论述题三
请阐述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对中国社 会变革的影响。
材料解析题
材料解析题一: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 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如儒家、道家、法家等。这些思想流派 在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主张,对社会变革产生了 深远影响。材料二:明清时期,儒学思想逐渐僵化,八股取士制 度盛行,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对思想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请回答
问答题二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过关习题及答案
[过关习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体系的强化训练强化训练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生对历史概念的正确解和把握能力。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泛指,并不是指一百家,所以①错误。
诸子百家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所以③错误。
答案:2.(2012·苏州检测)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人的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法B.儒、法、道.法、儒、道D.道、法、儒解析:本题考查生对各派强化训练本观点的解。
“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人”与儒家“仁”的思想相吻合,儒家思想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主张;“归服自然的隐士”符合道家思想的要求,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法家提出“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专制君主的参谋”。
答案:A3.孔子是儒家派的创始人,是闻名世界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 )A.教育的内涵要丰富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教育适应现实需要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历史知识的解与认知能力。
“有教无类”是指教育的对象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机会。
答案:B4.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派的思想主张(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解析:本题要求生能依据漫画材料再现史实分析判断问题。
图一体现了“威武能不屈”出自孟子的言论,属于儒家;图二体现了“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
答案:B5.某同为了记忆方便,称我国古代历史上某位著名思想家在思想上“矛盾”,在政治上“无为”。
人教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训练及答案第一单元过关训练(A)
第一单元过关训练(A)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实行“仁政”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儒家的观点。
故选B项。
2.“少则得,多则惑”“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这些观点出自先秦()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少”与“多”、“得”与“惑”、“损”与“益”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观点,A项正确;先秦儒学的主要观点是孔子的“仁”和“礼”、孟子的“仁政”以及荀子的“礼法并施”,并没有体现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项错误;先秦法家的主张是“中央集权”和“今必胜昔”,没有体现辩证法的思想,C项错误;先秦墨家的思想观点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等,没有体现辩证法的思想,D项错误。
3.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
这反映了()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D.理学拥有深厚的民间基础答案:A解析:西汉时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
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谈论玄学为主的思潮,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故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故C项错误;理学是吸收了佛、道思想阐释儒学而形成的新学派,而题干材料中的“竹林七贤”谈论的主要是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4.“虎溪三笑”指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知当时()A.儒、道、佛出现交汇融通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可知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儒、道、佛出现交汇融通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题及答案在一份设计良好的考试卷面前,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所以,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X整理的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题,希望对你有用。
高三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针对春秋时期“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仁者爱人B.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2.某思想家曾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3.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之为一切建构一切成就之本的全蕴,这才真正使人文主义成为一个综合的系统,不与一切含真理与价值的文化相对立,并能使之调适而上遂,成为领导文化生命的领导原则。
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要完成人文主义的全蕴,其唯一进路便是打开‘道德主体’之门。
”下列主张体现打开“道德主体”之门的人文观点有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仁者,爱人”③“天人感应”④知德合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 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6.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民本思想B.农本思想C.教育思想D.重农抑商7.“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8.:“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A.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B.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D.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10.汉代儒学教育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A.是汉朝政权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B.是当时科举制推行结果C.是培养封建主义官僚集团的需要D.是当时人才观念的影响11.“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1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 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13.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学说14.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1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16.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17.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8.黄宗羲在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对这段话的不正确理解是A.主张“工商皆本”B.突破了“重农抑末”的传统统治观念C.顺应了当时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D.代表了新兴力量的利益19.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2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A. 阶级立场不同B. 政治主张的分歧C.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D. 社会性质的差异21.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22.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3.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但是,14—18世纪,三大发明在中国却未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原因是中国①封建专制制度强化②自然经济的延续③文化专制禁锢④推行闭关政策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24.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十分繁荣。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耕作技术大体经理了从“刀耕火种”.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25.下列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我国古代一些重要文献,其中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是A. B. C. D.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题22分,27题12分,28题16分,合计50分)26.(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礼”是孔子的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的是秩序,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也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如果“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主是代虚无飘渺的“天”执政,完成“天”所赋予的工作。
……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
只是剥夺了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而未受灭绝式镇压。
材料二理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那么,我们就要弄明白理学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能够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用理学思想重新注释“四书”,引导他还编著,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
如以为例,说明理学从儿童抓起,要求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要遵从“礼”的规范。
如:穿衣要系好领口.腰部和脚部;为人子弟必须低声说话.语速不能太快;看书要正襟危坐.仔细慢读;在长辈面前吃饭不能出声,要细嚼慢咽。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意识是从元代开始的。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
梁漱溟也为努力保卫中国文明的完整性而反对科学与民主,他宣称人类的生活依赖其基本的精神,所以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这是自损其命。
……相反。
胡适和其它一些西化提倡者喊道:到西方去!吴稚晖痛骂梁漱溟为“十七世纪的无用之物”。
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
……各种的外来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涌入,在社会重建和民族振兴方面产生了两种相反的观点:由胡适阐释.后来为国民党部分接受的实用主义及逐步进化方法,与中国共产党采用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方法。
——郭廷以(l)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推行了什么政策?(2分)其意义怎样?(4分)(2)据所学知识,指出理学产生的经济.思想条件。
(4分)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意识是从元代开始”的原因。
(4分)(3)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思想界呈现的主要状态。
(2分)如何认识这一状态?(6分)26(1)独尊儒术,也允许其他学派发展。
(2分)意义: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有利于思想文化多元化(4分)(2)条件:商品经济的活跃;佛道教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4分)原因: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道教、佛教思想更适合元明清统治阶级的需要;朱熹使理学世俗化.通俗化.生活化.普及化。
(4分)(3)状态:多元化;思想混乱,良莠不齐,中西方思想冲突剧烈。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分)(2分)认识:思想多元化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主流思想的缺失.断层,不利于国家统一。
(6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