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咨询 我对黄元御医书看法_四圣心源_论坛_民间中医网 ngotcm_com 中医交流 中医博客 中医书籍

合集下载

黄元御的医术怎么样?

黄元御的医术怎么样?

黄元御的医术怎么样?

不知道什么从什么时候起,自学中医的,基本上都会在黄元御的身上花点时间精力,有人甚至跳不出来,从此放弃学中医了,因为觉得中医实在太难了。

源头应该是某大师推荐了彭子益的《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当时某大师风头正盛,全国广收弟子,猛吹这本书,把彭子益吹为仲景第二。结果呢,一个中医博士就写了个故事,说这个圆运动是抄了人家黄元御的。这下好了,以前很少人知道黄元御,现在都慢慢知道了,自学中医的人,嘴上不挂个黄元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学过中医。

话说黄元御已经死了两百多年了,这两百多年里,学术界对他是很少提及,现在不小心沾了大师的光,再加上利益相关的人推波助澜,火起来了。

于是有人专门讲他的《四圣心源》——话说当年我也还在苦苦摸索,然后花了一两年时间去钻研黄元御的著作,最后决定放弃,重新寻找出路。

黄元御就是典型的医易结合的医家,我不怀疑他治病的水平,但他的理论是玄学。很多人错误地把临床和理论等同起来的。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在,很多中医都是临床使一套理论、解释病情的时候用另外一套理论的。

黄元御先学会治病了,再天天想办法解释这些经验,解释都是非常完美。但是,当别人再从他的理论去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不管用。这也是为什么黄元御现在没有学术传人的原因所在。

再回到彭子益,把他吹为仲景第二的大师,又用了彭的多少东西呢?这也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无非是借中国人喜欢神秘、喜欢秘方的思想,宣传发现仲景第二的功劳,无他。现在大师已经作古了,慢慢大家又开始忘记这个圆运动了。

为什么现在学中医的有些人喜欢搞玄学。中医不玄,很容易被人学去,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2010121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一

整理:月射寒江江南明锦-双子座猫熊无所住校对:山上月

从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学习《四圣心源》。前段时间,随着《四圣心源》两个版本陆续出版,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两本《四圣心源》,都上市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吧,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陆陆续续都看到了这本书,开始学习黄元御先生的一些学术思想。慢慢的有一些朋友经常跟我咨询,说《四圣心源》这本书,看了之后感觉很好,但是呢,似乎不能够学以致用,感觉书很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用。希望能够把这本《四圣心源》再讲一讲,讲得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光看着好看呀。实实在在的讲,我觉得我个人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来给大家讲《四圣心源》。这是经典著作,水平比我们的水平要高得多呀。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接受大家的邀请。我也不敢说给大家讲,咱就是一起再来学习一遍,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以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作为一个主要的交流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讲得不对的地方呢大家也多批评,多指正。

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它这个理论很圆融,讲的比较完美一些,所以,有些东西可能跟具体的、实际的临床,

我们遇到的情况呢有一些距离,它相当于是理论化,或者是,稍微有点抽象化了。实际上,黄元御先生是把核心的东西给我们抽出来了,总结出来了,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个具体的疾病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怎么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来处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学以致用,初学者大部分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咱们大家一块把《四圣心源》再学习一遍,目的是能够把黄元御先生的心血,这么好的《四圣心源》,把它这套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跟我们的临床具体的一些病症能够结合起来,能够让我们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达到学以致用。如果学得好的话,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贯通。

黄元御到底有多牛,今天我来告诉你

黄元御到底有多牛,今天我来告诉你

黄元御到底有多牛,今天我来告诉你

黄元御到底有多牛,今天我来告诉你

摘要: 黄元御到底有多牛,亲身经历事情写出来:一、大凡事件皆出有因:今年春节,和老婆决定要第二个孩子,女儿已经过了8岁(符合第2胎生育政策)经过努力就怀上了,在家呆了一个月,因为生意我要去边远的地方。此后全 ...

黄元御到底有多牛,亲身经历事情写出来:

一、大凡事件皆出有因:

今年春节,和老婆决定要第二个孩子,女儿已经过了8岁(符合第2胎生育政策)经过努力就怀上了,在家呆了一个月,因为生意我要去边远的地方。此后全部是用电话联系,了解和关心进展情况,妊娠反应差不多吧:昏睡,庸懒,多吃多吐,多吐就再多吃,是第2胎算是有经验了,在老婆大人努力下问题一一化解。3月中旬,老婆的死党聚会吃烧烤(不分大小,好像此项为女人专利)据后坦白,吃也不多。开始咳嗽(清咳)没在意,自己服用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此药已成家庭常备药了,广告好啊)不但没有效果,咳嗽反而更厉害,一个电话讲下来要咳嗽好几次,我听着都替她难受。

二、病急寻医,屋漏逢雨:

声明要她马上去医院诊治,五官科医生检查后说:说没有问题,不用开药,自己买盒金嗓子服即可,并以医生结论告诉我不用担心。又坚持了3天,电话中听到咳嗽声音我急得直发火,其间饮食很少(咳有痰),警告必须马上去医治,无耐次日去了妇幼保健院(有学姐在),主任检查后依然不给开药,学姐也帮好话,给开了2日的营养针,第3日咳嗽是轻了(痰少),是不是现在的医院怕给孕妇治疗?清明后咳嗽又发作,比上月更甚,老人支招去看中医,找了当地非常有名的老先生,年龄与386爷爷同年,老人家平时静养,诊脉后告知肺寒,慎重并翻书核症后开药3付,分3天服。老婆服完后大叫药苦,咳嗽并不见好转。又过两日老婆电话告知,下面见了些红,肚子还有点痛,咳嗽时加剧,此时我是六神无主,这下怎么办?中西医都用了,

水寒土湿---对黄元御医学思想的大体理解

水寒土湿---对黄元御医学思想的大体理解

水寒土湿---对黄元御医学思想的大体理解

最近学习黄先生的四圣心源。四圣心源中,作者基本上每个病,都会归纳为水寒土湿。中气左旋右转而生脾胃。脾半升而生肝木,全升而生心火。胃半降而生肺金,全降而生肾水。所有,木火金水其实都是由土变化而来,是土的不同状态而已。此论先天也。

心火上炎而生热,由肝木升肾水以济之,则心火不热。肾水寒,由肺金降心火以济之,而肾水不寒。肾为水脏,内含真阳(命门火),上升而化肝木,再升而化心火。故肾中真阳为心火之本。心为火脏,内含真阴,下降而化肺金,再降而为肾水。故心中阴液为肾水之根。如此而火中有水,水中有火,火不热而水不寒。人体得以生长。此论后天也。

而百病之所,皆由土湿,土湿因为水寒。故治病之大法,在于培土泻湿,温水祛寒。药多用甘草、茯苓培土泻湿,干姜、附子温水祛寒,桂枝以达木郁,半夏以降胃气。此大法也。

四字总结:抑阴扶阳。

清代名医黄元御学术思想

清代名医黄元御学术思想

清代名医黄元御学术思想2010-10-04 09:48:39| 分类:医药

引用飞狐的清代名医黄元御学术思想

一、重视中气,扶阳抑阴。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所谓土也,是阴阳升降之枢轴,阴阳五行变化和万事万物生化的根本。在人体,中气即脾胃之气,是人体脏腑后天之根本。

1、阴虚的治疗:宜降肺胃而助收藏,不可滥用滋阴降火之剂,方用地魄汤:甘草、半夏、麦冬、芍药、五味子、元参、牡蛎。

2、阳虚的治疗:不仅要温肾助阳,更要健脾升阳,方用天魂汤:甘草、桂枝、茯苓、干姜、人参、附子。

3、气病的治疗:人体之气,肝左升而肺右降,中气为升降之枢轴。肝气郁结之源,在于脾之不升;肺气上逆之因,源于胃气不降。气滞于右胁及胸膈者,降胃泻肺,方用下气汤:甘草、半夏、五味子、茯苓、杏仁、贝母、芍药、橘皮。气滞于左胁及脐腹者,治宜升补肝脾,方用达郁汤:桂枝、鳖甲、甘草、茯苓、干姜、砂仁。(­第五代传人麻瑞亭一辈子用“下气汤”加减治百病,效验传奇。)

4、血病的治疗:血瘀之标在肝,之本则在于脾土之滞陷不升,宜温中健脾,活血化瘀,方用破瘀血汤:甘草、茯苓、丹皮、桂枝、丹参、桃仁、干姜、首乌。治衄血必降胃气,降胃气必用半夏,不可以血证为阴虚而不用半夏,宜清金降胃,方用仙露汤:麦冬、五味子、贝母、半夏、柏叶、甘草、芍药、杏仁。

5、精病的治疗:肝气不升则郁结于下,扰动精室而下泄。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治宜培土疏木而交通心肾,方用玉池汤:甘草、茯苓、桂枝、芍药、龙骨、牡蛎、附子、砂仁。木郁生热者,宜加泽泻、丹皮,以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用知母、黄柏之苦寒伤阴。

中国古代名医之黄元御我学习的中医理论思想...

中国古代名医之黄元御我学习的中医理论思想...

中国古代名医之黄元御我学习的中医理论思想...

中国古代名医之黄元御

我学习的中医理论思想一气周流,就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治病思想,我们都是他的徒弟,从这一方面说,他是我们的祖师爷。我店里供奉的就是他的画像,今天主要来介绍一下祖师黄元御。

黄元御(1705年-1758年),出生于昌邑市黄家辛戈村,清代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乾隆皇帝的御医,乾隆皇帝亲书“妙悟岐黄”褒奖其学识,亲书“仁道药济”概况其一生。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黄药师”、“一代宗师”,清军四川军医馆——久真堂的祖师爷。

黄元御从医伊始,是从研读张仲景的《伤寒论》入手的,然后逐及《金匮玉函要略》,黄帝、岐伯《内经》,扁鹊《难经》等中医根本典籍。他奉仲景等四人为“医门四圣”。他认为“四圣”之外,历代名医持论多有偏失,以至误诊死人,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四圣“之书错简零乱,兼之历代传注谬误所致。因此发愿致毕生精力,对“四圣”之书,从源到流,重加考订,还其本来面目,以凭后世遵循。

黄元御凭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又得到刘太吉认真传授,苦读历代中医典籍,数年奋斗,浸淫有成,开始悬壶济世。在行医过程中他又不断总结经验,医术精进,医名大盛,时人将之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黄元御学术精湛,极力奋进,著述宏伟,标新立异,敢创新说,是一位有胆有识的学者。他从习医开始至去世只有二十一年的时间,除去学习阶段和临床实践外,竟能完成著作十四部之多。纵观黄氏著作,剖析其学术思想,他推崇岐伯、黄帝、越人、仲景,并称之为四

学习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时,读者有三问,今做统一回答

学习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时,读者有三问,今做统一回答

学习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时,读者有三问,今做统一回答

近来,我在学习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时,多次收到一些读者的留言、建议,其中有三个问题,读者有疑问的比较多,现做统一答复。

1.建议本人读某某注解的《伤寒论》,或建议本人向某某学习《四圣心源》

作者答复:古之中医药学,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日趋完善,医派林立,名医辈出,流传下来的医学著作也很丰富。尤其是《伤寒》一书,不论古今,注解之人最多。且不论某某的注解是否正确,单单把他的书看完,就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我本就是业余写作,黄元御本人写的书,我都没看完,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去看别人注解的《伤寒论》之类书。至于《四圣心源》,目前讲解的人也很多,也不乏有价值的分享,然而,我本人没有向某某学习的想法。我只是中医爱好者,闲时看看古之医书,有心得了就分享一下,也是一种乐趣。

2.四圣心源看不懂啊,怎么办?你写的的文章,其实我也看不大懂

作者答复:中医的基础,其实是中国古典哲学,譬如阴阳、五行生克、四象、四维之论,不仅是中医,在其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涉及。之所以看不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者自身对一些书中出现的名词不了解,譬如四象、四维,到底有什么区别,黄元御常说的四

维之病,指的其实是杂病;六气解说的“母气传子”,是基于五行相生的关系来说的,等等。有时间了,我把这些名词整理一下,整理好以后分享给大家。

3.有读者认为中医爱好者学医没有太大意义,不和实践结合,只会空谈理论。

作者答复:中医爱好者,真正从医的可能性确实不大。然而,这不代表中医爱好者只会空谈理论,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机会还是很多的。譬如常见的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懂一点中医知识的人,在选购中成药时,能依据自身的症状选购到合适的药品;又如常见的发烧,懂一点中医知识的人,可能会选柴胡口服液,解表退热,花个几块钱,病就治了,不懂的人,可能直接就去输液治疗了,一般最少三天,花费多少我就不说了。

学习黄元御用药的一点心得

学习黄元御用药的一点心得

学习黄元御用药的一点心得

如果你在学习黄元御用药的时候,没什么思路,不妨看看这个。

朋友们,当你在学习《四圣心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黄元御到底用过多少味药?

实际上,在《长沙药解》、《玉楸药解》中,黄元御提到的药约共有450多味。

但是,在《四圣心源》中,黄元御只用了约81味中药,就把《四圣心源》的理论给讲明白了。

换个角度说,有300多味药,黄元御根本没有详解其用法。

不仅如此,诸如生麦芽、金钱草之类,这些发现的比较晚的中药,黄元御更是不可能讲解其用法。

那么,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没有讲到的中药,我们该如何实践、使用哪?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黄元御是如何组方、用药的。

下面举例说明。

《四圣心源》有文: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

这句话,你若细细品味,会发现桂枝、丹皮皆治肝木,也就是说,桂枝、丹皮的功效、用法是类似的。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继续往下阅读。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

浮萍汤:丹皮芍药甘草大枣生姜浮萍。

你看到了吧,桂枝汤中,治肝木用的是桂枝、芍药;而浮萍汤中,黄元御治肝木,用的是丹皮、芍药,原因其实很简单,若太阳经病发于夏日,但热无寒,不宜桂枝辛温,故以丹皮代桂枝。麻瑞亭左升肝木,用的也是丹皮、芍药。

桂枝丹皮紫苏汤:桂枝丹皮芍药甘草生姜苏叶。

桂枝丹皮紫苏汤,黄元御用之治痈疽,其中,治营血(肝司营血)

用的是桂枝、丹皮、芍药。

由此可见,黄元御治肝木(肝司营血),用桂枝、丹皮的时候,或单用一味,或兼用两味,以治不同的病症。

黄元御的组方、用药原则之一是——某些药性、用法类似的药,或单用一味,或兼用几味。

黄元御《四圣心源》阴阳五行思想探析

黄元御《四圣心源》阴阳五行思想探析

黄元御《四圣心源》阴阳五行思想探析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2009Aug.,32(8)1183

黄元御《四圣心源》“阴阳五行”思想探析

伍镝,照日格图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51(2009)08-1183-02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最重要的基本概念。清代医家黄元御在其著作《四圣心源》中,从“中气”及“升降沉浮”的角度诠释了中医理论,笔者以为其“阴阳”、“五行”思想不同予传统的观念,似能更圆融地表达中医内容。因此希冀对黄氏该思想探析以抛砖引玉,有助于中医研究。

在黄氏《四圣心源・天人解》中,认为“…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日木。…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日金。…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该段提出中气如轴,水、火、金、木如轮;进而指出水升火降,水升由木而火降过金,揭示了水、火,金、木、土在整体的升降沉浮运动中的协同作用。这种协同作用是在单独个体作用之上形成的整体“气化”过程,不同于“水下衍而火上炎”的简单过程。“水”本身属性趋下,“火”本身属性炎上,在五行协同作用中,水则逆势上行,火则逆势下行,唯有此,水不至于寒冰,火不至于炎炙,才能各自发挥正常的“润泽”和“温煦”之功,同时这种“逆势”又离不开金之肃降、木之疏泄、土之运化升清的功能。在《四圣心源》随后篇章中,从“四时”到人之五脏病证均以此规律演绎贯穿。发前人所未发。

学习《四圣心源》临床心得点滴【七】

学习《四圣心源》临床心得点滴【七】

学习《四圣心源》临床心得点滴【七】

黄元御治疗气积的《达郁汤》

黄元御认为:“肺藏气而性收敛,气病则积聚而不散,而肝气之积聚,较多于肺。肺气积聚,则痞塞于心胸,肝气积聚,则滞结于脐腹。”

“盖气在上焦则宜降,而既降于下,则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升,生气旺则气升,生气不足,故气陷而下郁也。而肝气之下郁,总由太阴之弱,以气秉金令,但能降而不能升,降而不至于下陷者,恃肝木之善达,肝木之善达者,脾土之左旋也。”

“气盛于肺胃而虚于肝脾,故肺气可泻而肝气不可泻。气积胸膈右肋,宜泻肺胃以降之,气积脐腹左胁,宜补肝腹以升之,此化积调气之法也。”

《达郁汤》:

桂枝三钱、鳖甲三钱,醋炙焦,研【注:鳖甲只有研末,才能煎出药性,教科书上一般都注明先煎,实践中我发现,不管先煎多久,都难煎出药味。鳖甲必须醋炙焦,否则不但无效,反而加重病情,我临床上遇到这个情况,药店给患者未炙鳖甲,出了问题】、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积在脐腹左胁者。

黄元御曰:“肺胃积气,在胸膈右肋,肝脾积气,在脐腹左胁,皆中气虚败之病也。补之则愈闷,破之则愈结,盖其本益虚,其标益实,破之其本更虚,补之其标更实,是以俱不能效。善治者,肺胃之积,泻多而补少,肝脾之积,补多而泻少。半补而半行之,补不至于壅闭,行不至于削伐,正气渐旺,则积聚消磨矣。”这是黄元御临床用药经验总结。非常精辟!黄元御这里谈到“积聚”一词,在《积聚根原》篇专门论述积聚的治疗,黄元御曰:“积聚者,气血之凝瘀也。血积为癥,气积为瘕。”上述治疗的积聚应该属于“气积之瘕”,无实型之积聚!“血积为癥”的“癥”相当于现代的肿瘤,就是人们所

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二

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二

读懂四圣心源的诀窍之二

坦白地说,学习四圣心源,真的是有窍诀的,而且,窍诀不止一个。

最近,经常有网友问我:有没有可以帮助学习四圣心源的资料。确实,目前喜欢黄元御理论的人很多,然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料却很少。

《麻瑞亭治验集》、《麻瑞亭治验续集》,记载了麻瑞亭老先生实践黄元御理论的心得,受到广大黄元御爱好者的好评。可是,这两本书中记载的药方,没有一个是黄元御的药方,对于初学者来说,若想尽快掌握黄元御的理论,这两本书明显不是最佳选择。

相比之下,陈老中医的《四圣心源临证运用指南》,更适合初学者。

你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这么说?其实,初学四圣心源的人,首先要搞明白的问题之一,就是《四圣心源》中的方子,到底可以治疗西医诊断的哪些病。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现在绝大多数病人找中医看病时,说的是西医的诊断病名,很少有人会说“自己哪里不舒服”。

这样就有一个问题,西医诊断出来的某一类病,从中医的诊断角度来讲,该如何辩证?

且不说癌症、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疑难杂症,就说简单的感冒,你觉得黄元御治感冒的时候,会用《四圣心源》里的哪个方子?如果你真正搞明白了这个问题,你会发现,现代人公认难治的鼻炎,其实很简单,黄元御早就给出了方法。

所以,《四圣心源》中的方子,到底能治疗西医说的哪些病,这是中医爱好者必须要明白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需要大量、反复实践后,才能得出结论。

陈老中医的《四圣心源临证运用指南》,记载了《四圣心源》中约30%的方剂临证应如何运用,这真的是节省了我们大量学习、摸索的时间。

譬如桂枝丹皮首乌汤,治眼病“昏花不明”。亲爱的读者朋友,你看到这句话时,会想到什么哪?

记中医大师黄元御

记中医大师黄元御

记中医大师黄元御

很久没有去书店了,晚饭后没啥事,便有了一种冲动,想到新华书店去转一转,无非是想看看有没有比较好的中医书籍,街头书摊和一些小书店我是不理会的,尽是一些盗版的书,质量差的很。走到书店三楼,真是令我惊喜万分,一下让我发现了老师黄元御的《四圣心源》,这是老师的代表著,所以称为老师,那是因为我学习并接受了黄老的学术思想。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

接触黄氏医学,那还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因为向杂志社投了稿件,马上就要发表了,编辑发来了一封很诚恳的信,希望购买他编写的一本有关清代名医荟萃类的书,出于情面,我买了两本,送人一本。这本书还是真的不错,我反复阅读,受益匪浅,最让我赞赏的当然就是黄元御以中气为根本、扶阳抑阴之理论,我把他视为这本书的精华。说来还有一件很巧的事,因为屡次搬家,书比较多,我便精选一些书留着,其他的书我作一些摘要,便送到旧书摊上去了,这本书我不但作了摘要,还把黄元御的篇章剪了下来,夹到别的书里,以便随时阅读。忽然有一日,我单位的金大夫打电话,说他买了一本很好的旧书,回家翻阅发现原来是我的书,有我的眉批和签名。我细问原来是这本书,我说最精华的剪掉啦,后来在班上我把那几页给还了回去,以保持书的完整。

我最喜欢用的便是黄老的“金鼎汤”(甘草、茯苓、半夏、桂枝、芍药、龙骨、牡蛎)了,升肝降胃,清胆藏神,运转中气,广治杂病。前一阵子,我同学的老公因患脑梗塞,本来住院打几天针恢复的也不错,可是怕因病下岗,听说哪有医生专治此病,就跑到哪里,结果越治越重,言语也不清了,手也不听使唤了,还不停的打嗝,查其所用之药全是虫蝎通络等攻伐之品,致使脾胃气血耗伤,胃气不降则呃逆,脾气不升则肢体痿废不用,我遂用黄老之法立方:半夏20g、桂枝20g、茯苓40g、龙骨40g、牡蛎40g、山萸肉60g、白芍30g、甘草g、川断20g、寄生30g、桑枝30g、黄芪100g、赤芍25g、防风15g,水煎服,5付即效果明显,现还在进一步治疗中。有一位41岁的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四圣心源》讲解

20101213根尘不偶老师讲《四圣心源》一

整理:月射寒江江南明锦-双子座猫熊无所住校对:山上月

从今天开始,跟大家一起学习《四圣心源》。前段时间,随着《四圣心源》两个版本陆续出版,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两本《四圣心源》,都上市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吧,可能会有不少朋友陆陆续续都看到了这本书,开始学习黄元御先生的一些学术思想。慢慢的有一些朋友经常跟我咨询,说《四圣心源》这本书,看了之后感觉很好,但是呢,似乎不能够学以致用,感觉书很好,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用。希望能够把这本《四圣心源》再讲一讲,讲得能够学以致用,不能光看着好看呀。实实在在的讲,我觉得我个人的水平,还不够资格来给大家讲《四圣心源》。这是经典著作,水平比我们的水平要高得多呀。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接受大家的邀请。我也不敢说给大家讲,咱就是一起再来学习一遍,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以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作为一个主要的交流内容,向大家汇报一下,讲得不对的地方呢大家也多批评,多指正。

因为《四圣心源》这本书,它这个理论很圆融,讲的比较完美一些,所以,有些东西可能跟具体的、实际的临

床,我们遇到的情况呢有一些距离,它相当于是理论化,或者是,稍微有点抽象化了。实际上,黄元御先生是把核心的东西给我们抽出来了,总结出来了,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碰到一个具体的疾病的时候,往往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怎么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来处理,还不能做到很好地学以致用,初学者大部分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一次咱们大家一块把《四圣心源》再学习一遍,目的是能够把黄元御先生的心血,这么好的《四圣心源》,把它这套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跟我们的临床具体的一些病症能够结合起来,能够让我们用《四圣心源》这个理论指导我们的临床,达到学以致用。如果学得好的话,还可以举一反三,灵活贯通。

中医界对黄元御的评价

中医界对黄元御的评价

中医界对黄元御的评价

黄元御,是中国现代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医学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就开始从事中医教育和研究工作,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被誉为“黄派”。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现代中医学得以迅速发展,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黄元御在中医学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黄元御在医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创新主要集中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上。他认为,中医的基础理论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的,将人的生命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他提出了“人与自然一体化”的观点,强调了“五行”、“阴阳”等概念的重要性,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结合,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中药学的研究与创新

黄元御在中药学方面的研究和创新主要包括对中药的药效、药物组成、药物配伍等方面的研究。他认为,中药的药效与药物组成密切相关,只有深入研究中药的药效和药物组成,才能更好地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他还提出了“四气调五味”、“同类相配,异类相斥”等中药配伍原则,对中药的使用和配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中医教育的推广与发展

黄元御在中医教育方面的推广和发展主要包括对中医教育体系

的改革和完善。他认为,中医教育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时还要注重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将中医学发展成为一门现代化、科学化的学科。他在中医教育方面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总的来说,黄元御在中医学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的学术思想和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被誉为中国现代中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今后的中医学发展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黄元御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中医,为什么要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学中医,为什么要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学中医,为什么要读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首先,这本书整合了历代医者的学术精华。

“医有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四圣之事,争光日月,人亡代革,薪火无传。玉楸子悯后世作者不达其意,既解《伤寒》、《金匮》,乃于己巳二月作《四圣心源》。”

这是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自叙中的开篇。很明确指出了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四圣”。

哪四圣呢?黄帝、岐伯、张仲景,这几个大家都很熟悉。越人,是指秦越人,也就是扁鹊。

相比远古的四圣,黄元御清代人,他的语言风格更接近现代人,所以,他的书更容易我们理解。

其次,黄元御主张“中气之治”,他认为脏气的升降功能都取决于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

重视脾胃中气的升降合宜,这也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最后,这本书的文字比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口齿生香。常常诵读,既可以提升中医素养,又能感受古汉语韵律之美。

请务必收藏好!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中医理论思...

请务必收藏好!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中医理论思...

请务必收藏好!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中医理论思...

请务必收藏好!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中医理论思想!四圣心源经典语录!

一,黄元玉的中医理论思想就是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讲一气周流,人体就是一个小整体,人体也是一个小范围的一气周流!

二,黄元御的理论基础就是<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用药观点偏于温阳,反对苦寒。

三,祛邪药物,实际上取消根本在于自身正气,正气足,则能耐受药力发挥作用,选择祛邪扶正的顺序和力度,顺着仪器这边的方向找一个最好的切入点药物,才能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

四,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五,一气周流的本质,升上去变温热为阳,降下来便寒凉为阴,都是这股气而已。

六,仪器的规律是升已而降,降已而生。循环往复,变化不已,而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子时,阳动,水气开始动开始升,七八点钟成了木气,一气周流的变化规律,适合天地万物,升降沉浮实际上也是气的变化形式,四季是中土之气的变化。

七,一气的动力是下焦的元阳,肾中之阳,后天一气,根源在中土。

八,木气不能升太过,因此要金克来降。无论相生还是相克,其根源在于中土这股气,具体实现这个一气周流,还是要靠四象,五脏各种功能。中士对于整个一气有无形的引力。木火之气上升,就是脾土气上升外在表现。戊土气降,表现出来肺金和肾水收藏之气

九,阴出阳,血变成气,阳入阴,气变成血。一个人血虚,补血同时要温运中土,加强左升的力量,左脉细,虚、气虚,右部寸脉偏软,虚,也要健运中土。

十,气聚成形。木气聚集在内脏层面就是肝,在外周,就是指甲,筋。

每天普及医药健康知识,关注健康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养生咨询 我对黄元御医书看法_四圣心源_论坛_民间中医网 中医交流 中医博客 中医书籍首页 精华 博客 相册 文件 书签 论坛
友好链接 进入论坛 书籍下载 搜索
伤寒杂病 会员升级 新手必读 中医学子 医师交流 四圣心源 语音讲堂 理法方论 病情辨析 初学教室 中医资料 本草求真 脉因证治 针灸拔罐 推拿按摩
气功导引 岐黄密室 正本清源 养正私塾 命理探源 疾病疗养 戒邪淫网 患者家园 妇幼课堂 素食山庄 护生茶楼 净密禅房 微明道观 放生莲池 游艺会馆
医家荟萃 网站宣传 光宇脉学 何足道学 小春养生 坤载养生 身病心医 老牛养生 行者精舍 振兴养生 佛缘养生 康康象数 世安养生 杏林一苑 火顺养生
周医生室 田野医缘 医药看台 微机常识 会员杂谈 转贴专栏 信息交流 网站医案
您的位置: 首页 >> 论坛 >> 四圣心源 >> 查看帖子
月度关注热点我对黄元御医书看法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电子版校排完,请下载
对黄元御学术的冷思考
《四圣心源》金鼎汤一方的试用——亲身试药
思考治疗“伤精”的方法
近来发生事情所感
黄元御的六气辨证学说(黄元御先生著 黄小云先生解)
【四圣心源】【临证辨象】都已经买到,有些疑问
终于对相火有一点参悟,和大家分享。
谁用过黄的痔疮方子治过,效果怎么样 最新更新主题伤寒论原文朗读+LRC歌词字幕
请教:丙火是上行还是下行?
能否提供WORD版的黄元御医书十一种电子版
大家怎么看冬泳?
大家一起读四圣心源群93840349
小议“象”
首次应用四圣心源噎膈方治病,一天见效!
一个网友的病!请行者或根尘老师帮忙!!!
终于对相火有一点参悟,和大家分享。
思考治疗“伤精”的方法 我对黄元御医书看法
发表时间: 2010-1-06 13:50 作者: 浩然天地 来源: 民间中医网
字体: 小 中 大 | 打印
祝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有所成。

愿黄坤载在天之灵,保佑你的后人,都学有所成。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3:44 编辑 ]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评论 相关评论
浩然天地 (2010-1-06 14:04:37)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

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7:55 编辑 ]
ycs6186 (2010-1-06 14:37:17)
中医一直都说肺和大肠相表里。你是如何觉得有问题的呀,请说出来听听。
浩然天地 (2010-1-06 15:14:31)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50 编辑 ]
浩然天地 (2010-1-06 15:27:24)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

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48 编辑 ]
锦宁 (2010-1-06 15:34:34)
黄师会不会看好病咱们都没见过,黄师的理论怎么样本人也不好评价。但是黄师四圣心源中的一些方子太牛了,牛到一个人不懂医,看着对证,拿来就用,一用就好。本人亲身实践,绝无谎言。
现在中医一直都说肺经和大肠经相表里,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肝胆相表里等不一而足,不知楼主在实践中体验到了什么?请不吝赐教。
脉是辨证的根基吗?但是我只要听到有人说感觉忽冷忽热,就给推荐小柴胡颗粒,用了就有效果。
水中火 (2010-1-06 15:38:35)
不可不知其说,也不可全信其说
水中火 (2010-1-06 15:43:27)
黄坤载说的一句话,我觉得最正确: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wsf11972 (2010-1-06 15:43:58)
QUOTE:
原帖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6 15:27 发表
三七生是推荐黄元御的代表,你可以去看看他治过的患者,你自己亲自去查查他们现在什么样了。是病成那样了,还是治成那样了,仲景之师张伯祖,是治十个好十个,三七生,则治十个,现在八个骂他,那两个将来骂他。
...
这个不知道您是从哪里知道的?
讲话要有根有椐,要说么就说明明白白,楼主说的这些话好象很有道理,但都是无本之木。。。。

退一万步说,就算三七生没能治愈病家(难道三七生治的病人您都知道,都统计的,十个十个治不好?还是一叶障目?),就全盘否定黄元御老先生了(因为楼主跟个大牛人所谓老中医,就因为黄元御五十多就去世了,就因为。。。。。)
浩然天地 (2010-1-06 15:44:34)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

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50 编辑 ]
浩然天地 (2010-1-06 15:54:09)
QUOTE:
原帖由 锦宁 于 2010/1/6 15:34 发表
黄师会不会看好病咱们都没见过,黄师的理论怎么样本人也不好评价。但是黄师四圣心源中的一些方子太牛了,牛到一个人不懂医,看着对证,拿来就用,一用就好。本人亲身实践,绝无谎言。
我觉着如果是张仲景,你验他一百次,他都好使。也不用说一百次了,你可尽验吧。

如果你验黄元御,二十次,他都能好使。那他就行。你说你看着对证,拿来就用,一用就好。我给你方法去验证。你拿着书,去医院,有的是病人,能让你用不同的方子验个够
。看看能不能验上二十次。
走进中医 (2010-1-06 15:54:44)
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锦宁 (2010-1-06 16:03:04)
本人确实不行,验不上二十次。您还是找金针任老先生、根尘不偶、行者老师吧。他们才是黄师理论与实践最好的结合者。推荐黄元御的代表首推医医金针任老先生。


[ 本帖最后由 锦宁 于 2010/1/6 16:06 编辑 ]
eason1 (2010-1-06 16:07:08)
我看过几本脉书,濒湖脉解,三指阐,写的很烂,跟黄师的没法比
黄师有个特点,就是严谨,反复思考和论证,他写了二十多年的书,参悟了这么多年,反复的考究验证,得来的东西,就不值得你仔细体会吗
不能因为他对脉只写了了几字,你看不懂,就去抨击他,比你聪明的人也多了去了,却都推崇他,这是有原因的
你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很好,但你得有一些起码的中医常识,否则你那不叫自信,叫自大
黄师早死,早就有定论,一是年少伤阳,有严重,瞎了一只眼!你说这还能有个好吗?
另一原因,黄师在世之时,虽也风光,却糟同行排挤,大多时间,只能伏案沉思.我现在说你一个星期什么都不干,就给我悟相对论,不瘦死你?你想一年看看,想二十年看看,我看你能坚持多少年

哗众取宠,做个小丑,有什么好的,有那时间,你多学习,不好吗
phta (2010-1-06 16:26:41)
象由心生。
浩然天地 (2010-1-06 16:28:45)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

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51 编辑 ]
绝不低头 (2010-1-06 16:44:18)
有本事遭排挤的多了,你说的那些如果真得遭排挤你就不会知道他们存在了
虽然我也觉得黄氏一些思想有偏颇,但是他的辩证思路还是很不错很值得学习的,楼主不该这样完全否定他
浩然天地 (2010-1-06 16:49:43)
伤寒杂病论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足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势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须臾,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

,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汉长沙太守南阳张机序

[ 本帖最后由 浩然天地 于 2010/1/7 14:51 编辑 ]
wjm5075 (2010-1-06 17:03:23)
楼主应该拿出点什么来!
浩然天地 (2010-1-06 17:08:36)
QUOTE:
原帖由 wjm5075 于 2010/1/6 17:03 发表
楼主应该拿出点什么来!
抢钱呀?
碳素墨水 (2010-1-06 17:47:21)
右寸侯三焦命门还是候大肠,这个在黄坤载之前就有争议,黄坤载认为右寸候大肠,理由在《四圣心源》里已说得很清楚: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腑虽至浊,而经行头上,
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楼主所说,门户之见。肯定自己,否定别人,还要说得那么难听,这样很有快感是吗?
查看全部评论我也来说两句



版权声明:网站所有发帖版权归民间中医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民间中医网 | 快捷面板 | 站点地图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SupeSite 5.0.1 © 2001-2006 Comsenz Inc. File :
html/t103255.html
Have no access to wri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