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六年级下册数学1单元 第6课时 圆柱的体积(2) 教案

北师六年级下册数学1单元 第6课时 圆柱的体积(2) 教案
计算底面积:3.14×22=12.56(cm2),
最后计算体积,12.56×200=2512(cm3)。
师:这种情况可以总结为: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用字母表示V =π(C÷π÷2)2h。
师:如果这根金箍棒是铁制的,每立方厘米的铁重7.9g,这根金箍棒质量为多少千克?同学们,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看来高相等的长方体和圆柱体,底面积大的体积就大。这种问题,只比较它们的底面积大小就好了。
4.如图,求出小铁块的体积。
师:一起来看图中的信息:已知原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cm,水的高度是5cm,将小铁块放入水中,容器中水的高度上升,上升了2cm。从中我们会发现:小铁块的体积与上升水的体积是相等的。上升的水的形状是圆柱形,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容器的直径一样,也是10cm,高是2cm,所以计算出这个圆柱的体积,就是小铁块的体积了。3.14×(10÷2)2×2=157(cm3)
生:从题目中我发现“每立方厘米铁重7.9g”,由此可得,将圆柱的体积乘7.9即可。但7.9的单位是g,最终问题要求单位是kg,所以,最终结果需要换算单位。正确算法是7.9×2512=19844.8(g)=19.8448(kg),所以这根金箍棒重19.8448千克。
师:接着我们一起进入练习环节,看看从中会收获哪些。
师:老师实际测量了这三个圆柱的相关数据,并且实际计算了它们的体积,一起来看。同学们将你的估计值和老师的实际计算值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圆柱体的体积你不容易估准?
生:通过对比,我认为:笔筒的体积不容易估,因为我的估计值和实际计算值相差大些。
师:像这样的问题,答案是不唯一的。因为可能有些同学会在估计其他圆柱物体的体积时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关键是同学们能够有一个善于观察和探究的好习惯就好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计算它的体积。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形体知识的最后部分,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基础,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从形式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扫清学生认知上的思维障碍,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的公式。

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由来,并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了直观教学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明观察方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归纳推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说学法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精选20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精选20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学六年级《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理解圆柱体体积的含义。

2、经历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求圆柱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体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谈话引入最近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锥,还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现在请看老师的这个圆柱形杯子和这个圆柱比较,谁大?这里所说的大小实际是指它们的什么?(生答)2、提出问题:什么叫体积?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怎么算的?(生答师随之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柱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圆柱体积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到底是指什么?谁能举例说呢?(二)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呢?你会有怎样的猜想?(小组内说说)2、回忆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3、教具演示。

(1)取圆柱体模型。

(2)将圆柱体切成两半。

(3)分别将两半均分成若干小块。

(4)动手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三)归纳公式。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板书:V=Sh)三、巩固新知1、这个杯子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审题。

提问:你能独立完成这题吗?指名一同学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现在这个杯子装了2/3的水,装了多少水呢?2、完成试一试3、跳一跳:统一直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样得到的?这个公式适合哪些图形?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五、布置作业练一练1-5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长和宽的变化关系,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讲授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中的《圆柱的体积》一课。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

我们将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入圆柱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为“圆柱的认识”和“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柱的概念,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圆柱体,如圆柱形的饮料瓶、圆柱形的铅笔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实际的圆柱体,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圆柱的特点。

2. 圆柱的概念:我会通过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圆柱的定义,包括底面、高 etc.3. 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我会通过示例,向学生们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即底面积乘以高。

4. 实例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实例,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5. 随堂练习: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体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们课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圆柱的体积 = 底面积× 高七、作业设计(1)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的圆柱;(2)底面半径为4cm,高为7cm的圆柱;答案:(1)282.7cm³;(2)351.68cm³。

2. 某饮料瓶的底面直径为8cm,高为10cm,求该饮料瓶的体积。

答案:502.4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圆柱体积计算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内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单元教学目标: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二、从多种角度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3、探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式,进展空间观念。

4、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式的探讨进程,体会“类比”的思想。

五、在解决实际问题顶用活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直观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把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式。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本单元要紧通过五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面的旋转(圆柱和圆锥的熟悉)、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并参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表现以下要紧特点: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进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教材的第一个活动表现的内容是“由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进程的学习,同时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进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教材将此课题目定为“面的旋转”的缘故。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鼓舞学生进行观看,激活学生的生活体会,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进程。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教材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进程,进展空间观念。

教材还提供了假设干由面旋转成体的练习。

2.重视操作与试探、想象相结合,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与试探、想象相结合是学生熟悉图形、探讨图形特点、进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单元中,教材重视学生操作活动的安排,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安排了操作活动,增进学生明白得数学知识、进展空间观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体积 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圆柱的体积 1

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8—9页。

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够初步地学会运用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体积?2.长方体的体积该怎样计算?归纳到底面积乘高上来)3.圆的面积怎样计算?4.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倒得来的?活动二: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得出公式。

(一)1.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把圆面积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长方形进行计算的,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2.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圆柱沿高切开,可能会拼成怎样的图形?教师演示。

3.思考:(1)圆柱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

*拼成的近似长方体和圆柱相比,底面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近似长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

4.根据圆面积的推导公式进行猜想:如果把圆柱体32等份,64等份,128等份拼成的长方体的形状怎么样?(二)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师: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每分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指名说。

是把圆面积转化成(补充:面积相等的)近似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的。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小组讨论:实验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讨论后,整理出来,再进行汇报。

说说你猜想的结果。

生:平均分的分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

(三)推导圆柱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在推导过程中,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板书:V=Sh(四)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径为0.4米,高为5米。

你能算出它的体积吗?要求这根柱子的体积,要先求什么?活动三:试一试。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1.3《圆柱的体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积”中的一个知识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体积的计算,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对圆柱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环节,进一步巩固对圆柱特征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底面半径和高的数值表示圆柱的体积,并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柱体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工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圆柱体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如计算圆柱形水杯装水的容量,引出圆柱体积的概念。

2.探究: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分组讨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柱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关系。

3.演示:教师进行圆柱体积的计算演示,讲解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4.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5.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的体积。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圆柱体积是指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8页至第9页。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柱体的特征,掌握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引导学生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已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圆柱的体积这节课最大化的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先利用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过程,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合作探究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在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技能。

2、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大胆猜想和验证获得新知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出示教学情境:一个杯子能装多少水呢想一想: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形状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水的体积让学生讨论得出:把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只要量出相关数据,就能求出水的体积;倒入量筒里直接得到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圆柱形杯子里的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使形状转化成自己熟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只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就知道水的体积。

)…出示第二情境:圆柱形的木柱子的体积是多少用这种方法还行吗怎么办(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思维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认知的飞跃。

)探究新知: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计算圆柱的体积)大胆猜想:你觉得圆柱体积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圆柱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说说猜想依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猜想圆柱的体积也可能等于“底面积×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圆柱与圆锥》单元整体设计(教材解读)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1《圆柱与圆锥》单元整体设计(教材解读)

《圆柱与圆锥》单元整体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新课标关于本单元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

内容要求: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认识圆锥,并探索其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用这些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学业要求:认识圆柱,能说出圆柱的特征,能辨认圆柱展开图,会计算圆柱体积和表面积;认识圆锥,能说出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锥的体积;能用相应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提示: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如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平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添空间想象力。

引导学生经历体积单位的确定过程,通过操作、转化等活动,探索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借助折叠纸盒等活动经验,认识立体图形有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与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单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转化意识。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内容涉及圆柱和圆锥的形成及特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等知识,是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转化思想。

本单元主要目的让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它们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在编排上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获取知识,重点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学习前后内容联系: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的,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对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教学建议及课后习题解析

圆柱的体积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观察、实物感知等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圆柱与长方体的“类比”,经历“猜想与验证”探索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能运用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编写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体积和容积的含义、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底面积×高”对探索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有正迁移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理解、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类比”“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等思想方法,并积累研究图形的经验。

教科书采用了“提出问题—类比猜想—验证归纳—实际应用”的呈现方式。

教科书先创设了两个简单的情境,第一幅图指向圆柱形柱子的体积,第二幅图指向圆柱形杯子的容积,结合情境体会圆柱的体积或容积的实际含义,感受学习求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并提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的问题。

·想一想,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这是学生经历怎样求圆柱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的猜想过程,体会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因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都是“底面积×高”,长方体、正方体是直柱体,而圆柱也是直柱体,因此通过类比可以产生猜想: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底面积×高”。

·尝试验证你的猜想,并与同伴交流。

这是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并与同学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科书中呈现了两种学生可能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两种方法分别是利用“直观感知”和“等积变形”去体会这样计算的合理性。

第一种方法是用同样大小的硬币叠成圆柱形,直观说明“底面积×高”计算圆柱体积的道理;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把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思路,利用“等积变形”,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1.3《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3《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3《圆柱的体积》(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着那些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孩子们,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责任。

今天我要讲授的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1.3《圆柱的体积》。

一、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的第三章第一节开始,详细讲解圆柱的定义、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孩子们理解圆柱的构成和特点。

接着,我会引入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通过例题让孩子们掌握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相信计算圆柱体积的方法和公式的理解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会通过多个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圆柱的模型和图片,以及计算圆柱体积的练习题。

同时,我也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方便他们做笔记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计算一个圆柱形的水桶能装多少水。

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一起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比如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接着我会讲解圆柱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孩子们直观地理解圆柱的构成。

然后我会引入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通过例题让孩子们掌握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

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并且用图示和文字结合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圆柱的计算过程。

七、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圆柱体积计算的练习题,让孩子们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孩子们思考和探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看看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学习,比如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1.3《圆柱的体积》的教学设计和思考。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11)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11)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3圆柱的体积》北师大版(11)一. 教材分析《1.3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柱的体积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下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圆柱体积的计算与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勇于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以及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3.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圆柱体积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公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圆柱体积的概念。

2.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一)》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一)》是人教版小学六年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圆柱体积的概念、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在教材中,通过实物操作、图形观察和数学推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章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对立体图形的体积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圆柱体积的计算相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物操作、图形观察、数学推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柱体积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圆柱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和实践操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出圆柱体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1)观察实物: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圆柱形笔筒等,初步感知圆柱体积的存在。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3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3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面的旋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辨认圆柱和圆锥体的物体,并能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形状来。

2、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组成及其特点。

教学用具:各种面、圆柱和圆锥模型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过程:活动一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

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学生根据发现的现象(彩带随着车轮的转动形成了圆)说明自己的想法,并体验:点动成线活动二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风筝的每一个节连起来看,形成了一个长方形;雨刷器扫过后形成一个半圆形,旋转门转动后形成圆柱。

学生体验:线动成面活动三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转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1、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然后根据想象的图形连线1——1(圆柱) 2——3(球) 3——4(圆锥) 4——2(圆台)2、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

指名学生说。

小结: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柱、圆锥和球也是立体图形,只是与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围成的图形上可能有曲面。

找一找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说一说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圆柱:有两个面是大小相同的圆,有另一个面是曲面。

圆锥:它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组成的。

认一认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