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企业人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企业人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建筑工程企业人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然而,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工程企业在人才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企业人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现状分析1. 人才需求广泛而多元化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涉及到的领域包括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方面。

同时,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也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人才供给逐渐增加,但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一些高技能专业人才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某些专业人才过剩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2. 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行业是一个高度技术密集的行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较高。

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难以找到具备足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而另一些人才则可能面临技能匹配度低、就业困难的问题。

这可能与当前教育体系的一些弊端有关,应该引起建筑工程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3. 缺乏创新人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创新能力在建筑工程企业的竞争力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目前在建筑工程企业中,创新人才相对不足。

这可能与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科研投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创新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二、未来趋势展望1. 人才培养的全面性未来建筑工程企业人才发展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全面性。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培养能够全面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备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能力。

因此,学校和企业需要加强协作,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2. 技能人才培训的重要性技能人才在建筑工程行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技能人才是保障建筑质量、推进工程进度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培养是建筑工程企业发展的关键。

高校人才发展环境状况、问题及对策

高校人才发展环境状况、问题及对策

高校人才发展环境状况、问题及对策一、环境状况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人才的发展环境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学校教育资源、研究条件、社会需求等因素。

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人才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以下特点:1.学校资源投入不足: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科技创新氛围不浓厚:一些高校缺乏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学术氛围不浓,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3.社会需求不匹配: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脱节,造成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二、问题分析在以上高校人才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1.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一些高校虽然拥有大量教育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督,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机会,导致高校人才的创新能力受到制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社会需求和高校培养方向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优秀人才倾向于流失,造成人才流动性不稳定。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应对对策:1.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学校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2.加强科研支持: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科研人才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3.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社会需求对接,加强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方向,提高人才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

以上是关于高校人才发展环境状况、问题及对策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人才管理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才管理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人才管理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人才管理是每个企业团队都要专注的关键领域,无论意识上还是实践上,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组织中每一员工的潜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今天这个发展快速、变化多样、竞争激烈的时代,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趋势的一个关键动力,而人才管理更是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一、人才管理的现状1.1 人才缺口日益增加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很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需要足够的人才支持。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人口少子化时代,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普遍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末我国人口总量为14.29亿,经济形势变化,开放政策加快,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人才缺口问题非常严重。

1.2 人才招聘难度加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各类人才招聘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这为企业寻找到更优秀的人才带来了便利。

但是,反过来说,对于企业来说人才招聘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是:招不到人才或者招到的人才却不够优秀。

1.3 绩效评估体系滞后企业除了需要招到优秀的人才之外,还需要根据员工的表现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在目前的一些企业中,绩效评估体系的设计、运作、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能否合理地识别、奖励和发展高绩效员工,往往取决于企业制定的绩效评估标准和实施效果。

二、未来的趋势2.1 数据驱动型人才管理在数字化时代,各种数据在企业中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开创了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人才管理方式。

数据让人才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数据分析可以让企业了解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快速有效地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人才管理中的短板。

未来,数据驱动型人才管理将成为趋势。

2.2 个性化的人才培训计划在未来的发展中,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性格、不同层级的员工将因人而异,面对的职业发展现实和愿望也不同,这就需要以个体为核心制定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计划。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一、中国人才形势的总体判断(一)人才总体增量表现到“九五”期末,中国各类人才达到6360万,其中党政人才585.7万,占9.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80.1万,占12.3%;专业技术人才4100万,占64.4%;其他人才894.2万,占14.1%。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与1978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18%上升到50%,45岁以下人才的比重由68%上升到77%。

1高层次人才增量表现(1)院士人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共有233名,其中自然科学方面共推选出172名科学家为学部委员,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48人,生物学地学部84人,技术科学部40人。

另外还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学部委员61名。

到2003年底,中国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88人。

1993年,经过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批准,于1994年初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在当年选举产生了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96名。

到2003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663人。

到2003年年底,中国共有两院院士1351人(目前已有1543人)。

(2)留学人才。

教育部的统计显示,从1978~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02万人。

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5274万人,其中,有3566万人正在国外进行学习、合作研究、学术访问等。

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上升较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0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3.9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4万人,自费留学3.2万人;200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8.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5万人,自费留学7.6万人;200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12.5万人,国家公派0.35万人,单位公派0.45万人,自费留学11.7万人;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2人,单位公派5144人,自费留学10.92万人。

青年人才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青年人才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青年人才发展环境调研报告青年人才发展环境调研报告一、引言青年人才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了解中国青年人才发展的环境和现状,本报告进行了一次调研。

本报告从教育环境、就业环境、创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青年人才发展环境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

二、教育环境中国的教育环境对青年人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受教育的机会到教学质量,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年人才的成长。

目前,中国的教育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比较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也存在,一线城市的大学更容易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大学往往资源匮乏。

对于青年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应该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加强教育资源平衡的调配。

三、就业环境青年人才的就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当前的经济情况下,青年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率低,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后难以找到工作。

此外,大城市的竞争激烈,让大量的青年人才流向了一二线城市,而三四线城市的人才资源较为匮乏。

为了改善青年人才的就业环境,应该加强对青年人才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四、创业环境创业是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对于青年人才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

然而,创业环境的不完善限制了青年人才的创业发展。

政策支持不够,融资渠道有限,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都制约了青年人才的创业热情。

为了改善青年人才的创业环境,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培训和指导,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更开放和公平的市场环境。

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于青年人才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对青年人才的认可和尊重程度会影响他们的发展动力。

当前社会对于知识型人才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创新创业的环境不够成熟。

此外,社会对于青年人才的规范和约束也有不足。

人才流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人才流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人才流动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人才流动是指个体或群体在不同地区、组织或岗位之间的移动,它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才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人才流动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增加,人才流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首先,国际人才流动不断加剧。

全球范围内,人才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之间。

这种跨国流动为各国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播。

其次,国内人才流动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越来越高。

许多人选择到一线城市或沿海地区工作生活,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面。

此外,技术人才的流动频率明显上升。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技术人才对于企业的追逐越来越激烈,技术人才的流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二、人才流动的未来趋势从长远来看,人才流动的趋势将呈现出多样化和复合化的特点。

首先,国际人才流动将更加自由化。

随着全球合作的加强和国际关系的深入,各国之间的移民政策也将更加宽松,国际人才流动将变得更加畅通无阻。

这有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其次,国内人才流动将更加多样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成为人才的聚集地。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将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

这将使得我国的人才流动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

此外,技术人才将更加稀缺和受追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加快,技术人才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企业会更加重视技术人才的吸引和留用,而技术人才也会越来越谨慎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这将形成一个技术人才稀缺的局面,技术人才的流动将更加频繁和紧张。

三、人才流动的影响与应对措施人才流动对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在当今社会,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

建设强大的人才队伍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当前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方案。

1. 人才数量不足目前,我国虽然有着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在高端科技领域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仍面临着人才供应不足的问题。

由于受教育程度限制、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等原因,导致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呈现供需失衡局面。

2. 高层次人才流失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吸引力增加,我国部分优秀高层次人才选择出去深造或就业。

他们在海外获得更好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这加剧了高端科技领域中顶尖人才流失问题。

3. 用工结构偏低技能中国传统劳动力市场以制造业为主导,在这个行业中大量使用低层次、低工资的劳动力。

然而,这对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没有太大帮助。

因此,急需调整用工结构,优化人才队伍的构成。

4. 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需求我国当前绝大部分学校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性知识输出,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在面临现实问题时,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经验。

二、存在问题分析1. 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现行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割裂感。

许多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岗位从事工作,并且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来自应届生群体普遍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要的困境。

2. 高端技能短缺尽管目前中国已有一批专注于高等职业教育及技术培训的学院、机构和公司,并在某种程度上应对了操作型、手动工稳定型技能吃紧的情况,但在技术领域与科技研发方面高端技能依然匮乏。

3. 人才队伍结构失衡当前,我国专业分工严重导致了人才队伍结构失衡的问题。

许多本科毕业生追求传统的热门专业,而忽视了战略新兴行业和交叉学科领域的需求。

这导致一些关键岗位上出现紧缺现象。

4. 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激励机制对于鼓励创造性思维、创新和实践力量等核心竞争力因素还存在不足之处。

企业人才基本情况分析报告

企业人才基本情况分析报告

企业人才基本情况分析报告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企业人才的管理和配置已成为一个关键性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企业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的人才发展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人才数量分析1. 总人才数量通过对企业人才信息的统计与整理,我们得到了企业目前的总人才数量。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目前共有xxxx名员工。

其中,男性占比约xx%,女性占比约xx%。

2. 人才流动情况为了解企业的员工流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与分析。

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有xxxx员工离职,其中主要原因包括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

同时,有xxxx名新员工加入了企业,其中,xx%的新员工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

3. 各层级人才数量比例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的人才结构,我们对不同岗位和层级的员工数量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高级管理岗位的员工占总人才数量的x%,中级管理岗位的员工占总人才数量的x%,一线员工占总人才数量的x%。

人才结构分析1. 教育背景通过对企业员工的教育背景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xxx%的员工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xx%的员工具有大专学历,而只有x%的员工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

这表明企业在人才招聘和培养上注重高学历背景人才的引进。

2. 年龄结构企业员工的年龄分布情况对于企业的人才结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统计数据,25岁以下员工占总人才数量的xx%,25-35岁员工占总人才数量的xx%,35-45岁员工占总人才数量的xx%,45岁以上员工占总人才数量的xx%。

这表明企业的员工年龄结构相对均衡,具有一定的年轻化特点。

3. 技能结构不同技能层次的员工对企业的发展与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员工技能结构的分析,我们发现xx%的员工具备了专业技能,适应了企业的业务需要。

同时,还有xx%的员工具备了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人才发展建议1.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鉴于企业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和重视程度,建议企业加大对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注重其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以留住人才。

人才需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才需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才需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在现代社会,人才的需求与发展一直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

无论是经济、教育还是科技领域,人才的作用都不可忽视。

本文将对人才需求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才需求的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由此也带动了人才市场的火爆。

在过去十年中,信息技术、金融、人工智能等行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在招聘市场上一度成为紧俏品。

与此同时,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硬实力”已经逐渐被“软实力”所取代。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非仅仅关注学历和技能。

所以,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跨学科、多岗位合作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的人才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

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视频会议和远程办公等新兴的工作模式出现,人才需求的地域性也在逐渐减弱。

企业的规模和行业的逻辑已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域,这就意味着人才可以通过远程办公和云端合作等方式更加自由地选择工作地点。

人才需求的未来趋势未来,人才需求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首先,全球竞争将进一步激烈化。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互通,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全球性的人才争夺战。

企业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管理能力的人才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同时还需要懂得利用全球资源和网络,开展国际化的业务。

其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将对人才需求产生深刻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数据不断增长,企业需要人才来开发和分析这些数据,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决策支持。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将改变传统行业的工作方式,需要具备与之配套的人才。

此外,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人才需求的一项重要考量。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的日益凸显,企业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具备环境保护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思维的人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最后,跨学科和多领域的人才将备受追捧。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一中国人才形势的总体判断(一)人才总体增量表现到“九五”期末,中国各类人才达到6360万,其中党政人才585.7万,占9.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80.1万,占12.3%;专业技术人才4100万,占64.4%;其他人才894.2万,占14.1%。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与1978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18%上升到50%,45岁以下人才的比重由68%上升到77%。

1 高层次人才增量表现(1)院士人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共有233名,其中自然科学方面共推选出172名科学家为学部委员,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48人,生物学地学部84人,技术科学部40人。

另外还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学部委员61名。

到2003年底,中国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88人。

1993年,经过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批准,于1994年初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在当年选举产生了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96名。

到2003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663人。

到2003年年底,中国共有两院院士1351人(目前已有1543人)。

(2)留学人才。

教育部的统计显示,从1978~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 02万人。

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52 74万人,其中,有35 66万人正在国外进行学习、合作研究、学术访问等。

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上升较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0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3.9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4万人,自费留学3.2万人;200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8.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 5万人,自费留学7.6万人;200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12.5万人,国家公派0.35万人,单位公派0.45万人,自费留学11.7万人;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2人,单位公派5144人,自费留学10.92万人。

人才形势的发展报告

人才形势的发展报告

人才形势的发展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才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个背景下,各个国家对于人才形势和人才发展态势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人才形势发展报告是一个结合了国内外人才统计和数据分析,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国内外人才形势、主要状况和趋势的专业报告。

本文将从人才形势整体分析、各个领域人才形势发展、未来趋势以及对于人才发展的建议等方面探讨人才形势的发展报告。

一、人才形势整体分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全球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人才战略,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

在全球范围内,人才流动呈现出逐渐增多和分散的趋势。

而在我国,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各个领域的人才储备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人才总量已经超过了1.4亿,其中高端人才达到4000万。

而且,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已经培养了大量的研究生人才,为各个领域的人才输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然而,就国家整体而言,人才的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各个领域要求不同的高层次人才也还面临着紧缺的局面。

二、各个领域人才形势发展在人才形势的发展报告中,对于各个领域人才状况的描述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国,各个领域的人才状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引进。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领域:1.科技领域科技领域是一个重要的人才投入领域,对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虽然在科技领域的人才数量和产出已经有所增加,但高端和大规模研究人员仍然十分缺乏。

对于这一问题,政府需进一步加大科技领域的支持,提高研究经费和人才待遇,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我国驻留和合作。

2.教育领域教育领域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储备和培养领域。

在我国,各个级别的教育机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师资力量,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高校先进教师力量的建设。

在继续推动创新型教育的同时,重视对于教师们的培训与激励,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并不断提升其职业吸引力。

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企业人才管理已经成为各大公司重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企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如何合理管理企业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从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企业人才管理现状目前,许多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对人才的重视与管理许多企业重视了技术和资金,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缺乏对人才的合理管理,很难发挥人才的优势。

2.用人不当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看重的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忽视了个人的性格和潜力。

这种模式在人才管理中是不可取的。

用人不当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也会造成人才流失。

3.缺少绩效管理缺少对人才绩效的管理也是企业人才管理的一大问题。

许多企业对于人才绩效管理缺乏有效措施,导致人才难以发挥其潜力。

以上是目前企业人才管理的一些现状。

二、企业人才管理发展趋势分析1.战略性人才管理未来企业人才管理的趋势是战略性人才管理。

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来开展人才管理,将人才管理纳入企业管理战略的核心领域。

2.宽容文化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需要创造出一种宽容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宽容文化可以让员工自由发挥,产生创新的想法。

3.科技结合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应该与科技相结合,使用先进技术来提升人才管理效率。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人才管理。

4.精细化管理未来企业人才管理的趋势是精细化管理。

企业要通过有针对性的人才管理方式,让每个员工都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5.人才培养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要注重培养人才。

企业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关注力来培养人才,以保证企业的长期发展。

总的来说,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需要引起企业重视的领域。

企业要注重对人才的管理,尤其是精细化管理和人才培养。

通过合理的管理和培养,可以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才问题也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发展人才是实现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的基础,影响着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发展形势。

因此,本文将就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一、人才形势的特点1.1 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下需求巨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信息技术、医疗、金融、汽车等行业的高端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稀缺资源,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将更加需要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人才市场的竞争激烈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才市场的竞争也变得非常激烈,让企业发现招聘和留用人才的难度增大。

企业不仅要提高薪资待遇以留住优秀人才,也要通过不断提升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1.3 招募和留用多元化在招募和留用方面,企业更加青睐具有多种技能和能够快速学习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单一技能。

此外,与招募新人才不同,留住优秀人才常常需要提供培训、晋升机会、灵活的工作时间和福利奖励等优惠条件。

二、平台的发展环境2.1 激励机制的不断修改和升级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不断更新其奖励机制,与此同时,政府也在不断加强激励政策,以扶持企业筹集资金,津贴培训、研究生奖助等费用,鼓励和支持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企业。

2.2 学术和职业教育的改革政府在支持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在改革职业教育体系,以保证人才市场的供需需求平衡。

许多国家推出了不少的计划和政策,以确保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

2.3 全球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的经济彼此影响,国际社会也在逐渐密切合作。

人才也逐渐成为国际间竞争的焦点,智力和技术的创新成为了推动各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环境的衡量指标3.1 可观性可观性是衡量人才的发展环境的主要指标之一,这不仅需要整体规划、顺畅的道路交通、便利的公共设施,也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效的医疗服务等因素的支持。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对于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人才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分析成为了必要的事情。

目前,我国的人才形势整体上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

首先,我国的人口数量庞大,人才储备极为丰富。

特别是在高端人才方面,我国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已经在某些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其次,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人才引进政策,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企业中引进高端人才,加快了技术和产业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我国的人才形势趋向多元化,人才流动加强,人才结构逐渐优化。

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我国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许多优秀的人才面临着更多的选择,企业和机构需要提高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吸引力。

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人才竞争也日益加剧。

其次,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也是制约人才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与市场、企业需求不匹配,产生了人才短缺和人才富余的现象。

除了以上因素,发展环境也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现代企业需要树立人才观念,把人才当做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企业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培训和激励机制的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

政府在引进人才方面也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体系,鼓励各地区和企业开展人才竞争和创新创业。

同时,社会环境也需要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和平台,推动人才流动,促进人才的横向互动和纵向晋升。

综上所述,人才形势的分析和发展环境的研究非常重要。

只有充分了解人才趋势和发展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条件和机会。

在人才的发展中,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各方要加强协作,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人才发展的进程。

人力资源行业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行业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行业环境分析人力资源行业环境分析是指对人力资源行业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透彻的研究和分析。

以下是对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的分析。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人力资源行业在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人力资源企业发展,促进人力资源行业提质增效。

政府对人力资源行业的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基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力资源需求稳定增长。

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人力资源行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人力资源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人力资源行业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

人力资源行业需要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提供更多的定制化、个性化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人力资源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行业也在不断引入和应用新技术,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人力资源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精准的人才测评和招聘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人才推荐。

竞争环境:竞争环境是人力资源行业面临的重要压力。

随着人力资源行业市场的竞争加剧,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人力资源企业需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品牌建设,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企业和个人的需求。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行业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和竞争环境对其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同时,人力资源行业也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需求,提升服务水平,以实现持续的健康发展。

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企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人才管理现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人才的管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 人才招聘与培养难度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是寻找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越来越难。

除了需求量过大外,不同领域、不同技能的人才所需的培训和支持也各有不同,此时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成为了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

2. 用人标准统一性不强企业中,用人标准的统一性有时候并不强。

一般情况下,高层领导与即执行者之间的人才定位存在差别;有的企业仍然以学历门槛为主,用人标准并没有因为竞争的加剧而日渐严格;此外,各级领导也往往会对所管理人才的能力评价存在差异,难以给员工提供维度和方向性的自我提升机会。

3. 高层领导有心无力高层领导在人才管理中虽然有着关键性作用,但是由于负责方向较宽且分散,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更多样化。

高层领导往往无法实时了解员工的情况,也难以制定适合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使得企业管理中人才失落的情况并不少见。

二、人才管理发展趋势在当前的人才管理中,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才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升级。

以下是几点发展趋势的概括:1. 加强高管团队建设高管团队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核心,对于企业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未来高管团队将面对更大规模的市场竞争和更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在高管团队建设上下功夫。

2. 强化人才评价管理现在通过简历筛选和职称评审等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

未来评价人才的重点将从学历和职称逐渐转移到业绩和实力层面。

3. 建立智慧型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将会追求智慧型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需要整合各部门员工的数据,通过技术优化进程,用数据增强管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实时效能次等数据相结合,以使企业更为快速地做出决策。

4. 多元化发展未来企业会在未来探索多元化的管理发展。

相应的,需要多样化管理文化,探索多元化的管理方法以适应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人才需求分析报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人才需求日益凸显。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和匹配。

一、宏观经济背景。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产业中的劳动力需求逐渐减少。

二、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1. 高新技术产业。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急需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在软件开发、算法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人才短缺的情况比较突出。

2. 现代服务业。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化、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

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而且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

3. 传统制造业。

虽然传统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渐减少,但对技能型、熟练型人才的需求仍然存在。

特别是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需要具备一定技术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三、人才供给现状分析。

1. 教育培训。

我国的教育培训体系在不断完善,但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瓶颈。

大学生的数量增加,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2. 人才流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才流动日益频繁。

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经济差异等原因,人才流动的均衡性有待加强,需要建立更加灵活、便捷的人才流动机制。

3. 人才引进政策。

各地区对于人才引进政策的力度不一,有的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落户,但也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力度。

四、人才需求预测与对策建议。

1. 预测。

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未来高端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等领域。

人才现状分析及建议报告

人才现状分析及建议报告

人才现状分析及建议报告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优质与高效已经成为各个企业和组织所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当前的人才市场上,人才供需不平衡和人才流动性低下的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人才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来解决人才问题。

人才现状分析供需不平衡人才供需不平衡是当前人才市场的主要问题之一。

虽然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某些行业需求过剩而供应不足,而另一些行业则供大于求。

这导致一些优秀的人才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同时一些企业面临招聘困难。

人才培养不足人才培养不足是导致人才供求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往往发现缺乏满足其需求的合格人才。

这反映了当前教育体制对于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存在一定的问题。

此外,由于技术进步的快速发展,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紧跟步伐,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人才流动性低下人才流动性低下也是当前人才市场的一个问题。

一些企业往往在人才流动性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这可能与企业内部晋升机制不健全、薪酬福利不具竞争力等因素有关。

此外,一些人才也可能会选择长期稳定的工作而不愿意频繁更换工作,这进一步限制了人才在市场中的流动性。

建议加强人才培养机制为了解决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教育培训体系,与人才需求市场更加密切地合作。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以确保毕业生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应得到推广,以鼓励人才在不同阶段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为了提高人才的流动性,企业需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企业可以加强内部员工培养计划,提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优化员工薪酬福利体系,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加强跨行业协作和交流为了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建议加强跨行业的协作和交流。

人才培养形势与政策

人才培养形势与政策

人才培养形势与政策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和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重点政策之一。

人才培养形势和政策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形势
(1)国家需求高度集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领域对于人才需求不断地增长,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突出。

因此,这种紧缺的局面正推动着人才培养的不断发展和升级。

(2)产业培养崛起。

人才脱胎于产业,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努力建设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以应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需求。

(3)引才政策不断优化。

政府引才工作是各个单位中的重点,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抵扣措施,吸引着高端人才来到中国,并推动了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深入。

二、人才培养政策
(1)国家全面加强教育投资。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国家加大了教育投资的力度,尤其是投资在高等教育,鼓励各个高等院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产业与高
校的联系、研究成果转化贫困地区高校的发展等方面。

(2)制定完善人才创新政策。

政府未来将进一步打造人才创新政策,为各种新型企业提供强力支援。

(3)加强人才交流。

为了各个领域人才之间的沟通,在各个地方开展了大量交流活动。

三、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全球化的继续深入,各个国家之间吸纳和交换人才的情况将越来越多。

因此,政府需要谋求更多的创新,改善投资环境和创新教育生态,达到与国际接轨,引领世界的目的。

企业环保人才现状分析报告

企业环保人才现状分析报告

企业环保人才现状分析报告1. 概述环境保护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环保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报告对企业环保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企业提供有关环保人才的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对企业环保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建议。

2. 市场概况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企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环保产业人才市场规模在过去几年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环保人才市场的主要特点有:2.1 多元化需求企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范围广泛,涵盖了环境工程、环保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设计等多个领域。

同时,企业对环保人才的专业要求也更加细分化和专业化。

2.2 人才短缺尽管环保人才市场需求逐渐增加,但相关专业的人才供给却相对不足。

根据调研数据,环保人才市场仍存在着人才供需矛盾。

尤其是对于高级环保人才和跨领域背景的人才求贤若渴。

2.3 技能更新要求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企业对环保人才的技能更新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企业更加注重环保人才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3. 培养与引进策略3.1 教育培养高等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培养计划应结合实际需求,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强化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法规的教育。

3.2 跨专业发展企业应鼓励现有员工进行跨专业发展,培养多领域背景的人才。

跨学科的环保人才更容易适应多变的环境保护需求,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3.3 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应加强对环保人才的吸引力和认可度,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同时,通过提供培训和项目奖励等福利,激励人才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发展趋势4.1 技术应用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传感器、无人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环保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企业环保人才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新技术,以适应工作的变化。

4.2 多领域融合环境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形势与发展环境分析一中国人才形势的总体判断(一)人才总体增量表现到“九五”期末,中国各类人才达到6360万,其中党政人才585.7万,占9.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780.1万,占12.3%;专业技术人才4100万,占64.4%;其他人才894.2万,占14.1%。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与1978年相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由18%上升到50%,45岁以下人才的比重由68%上升到77%。

1高层次人才增量表现(1)院士人才。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共有233名,其中自然科学方面共推选出172名科学家为学部委员,包括物理学数学化学部48人,生物学地学部84人,技术科学部40人。

另外还有社会科学方面的学部委员61名。

到2003年底,中国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688人。

1993年,经过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批准,于1994年初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并在当年选举产生了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96名。

到2003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663人。

到2003年年底,中国共有两院院士1351人(目前已有1543人)。

(2)留学人才。

教育部的统计显示,从1978~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万人。

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在外的留学人员有52万人,其中,有35万人正在国外进行学习、合作研究、学术访问等。

近几年,出国留学人数上升较快,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各类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00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3.9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4万人,自费留学3.2万人;2001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8.4万人,其中,国家公派0.3万人,单位公派0万人,自费留学7.6万人;200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为12.5万人,国家公派0.35万人,单位公派0.45万人,自费留学11.7万人;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2人,单位公派5144人,自费留学10.92万人。

从1978~2003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7.28万人,其中,公派留学人员回国率高。

中国在1978~1981年派出的留学人员回国率最高,派出的人数与回国的人数大致相符。

1996~2002年,派出人员的按期回国率年平均为95.88%。

2002年度留学回国人员总数1.8万人,比2001年度增加了47%,其中,公派留学生回国率达97.83%,履约率达99%。

2003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01万人,这是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做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指示二十五年以来,中国年度留学回国人数首次突破两万人,其中:国家公派2638人,单位公派4292人,自费留学1.32万人。

由于近两年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上升,预计今后几年回国人数也将大幅度上升。

(3)博士后人才。

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借鉴了国外博士后制度和培养年轻高级人才的经验,于198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始试行。

20多年来,这一制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初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队伍。

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2038个,累计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2000多人。

“人事部: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培养吸引使用三结合”,《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25日。

出站博士后绝大多数被聘任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许多人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研究员,有的已成为学科、技术带头人,为中国经济、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引智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中国对包括外国专家在内的各类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

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的统计,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70年代末,每年外国人才的引进规模只有五、六百人,90年代增加到每年6万多人。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引进外国人才的规模猛增至每年22万人,外国人才的来源也已从当初的十几个国家发展到目前的80多个国家;如果加上来自港澳台的各类人才,每年引进境外人才的总规模已达近45万人次“中国正在成为…引智‟大国,每年引进人才近45万人次”,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7日电。

“中国正在成为…引智‟大国,每年引进人才近45万人次”,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7日电。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服务业成为中国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重点领域,大批外国服务业领域专门人才的引进将使中国过去生产领域与服务领域外国人才利用不平衡的状况得以改善。

中国服务业是境外专家工作最多的领域,目前大约有20多万人。

中国博士后人才增长比较迅速,并且有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院士人数增长平稳,且保持在稳定的增量之内。

由于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公派留学人员数量起伏波动较大,近年来,公派留学生的微量增长已经不能满足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中国公派留学生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

2科技人才增量表现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3)》,到2002年,中国科技活动人员总数已达3221822人,比照1993年增长率达31.39%,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达2172019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比重上升至67.4%,每万名人口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上升为0.17%。

1993年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为48.92万人年,到2002年该指标升至81.05。

在科技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的同时,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占R&D人员全时当量的比例,在1993~1999年间却呈现出下降趋势(1993年该比例为70.10%,1999年为64.6%),直至2000年,该比例才回升到75.38%,超过1993年水平。

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比重下降的原因可能与研究开发活动从政府研究机构向企业的转移有关,企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部R&D人员的比例一直比较低。

3教育人才增量表现中国教育人才增长得很快,仅从1990~2003年,各级专任教师的总数量就净增201万人。

在教师人才队伍中,高校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2003年达到72.5万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分别达到5.4万人、18.3万人,比1998年分别增长69%和183%;共有教授7万人、副教授21.6万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9.7%和29.8%;有两院院士523人,占全国院士总人数1351的38.7%;有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121名,占全国291名专家组成员总数的41.6%。

近些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优秀人才计划,高校聚集优秀拔尖人才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自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已在76所高校聘任了494名特聘教授、43名讲座教授,平均年龄41岁,其中93%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

同时,一批高水平大学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和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首批实施“985工程"项目的9所重点大学直接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从1998年的92人增加到2003年的251人4党政人才增量表现截至2001年底,全国有各级和各类干部4051万人。

其中机关干部693.2万人,占干部总数的171%;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112.1万人,占干部总数的52.1%;企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1245.7万人,占干部总数的30.8%。

到2001年底,干部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4.4%,35岁以下的占45.6%,36岁~45岁的占30.3%,46岁~54岁的占19%,55岁以上的占5.1%。

1998年以来,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到2001年底,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干部总数56.9万人,比1997年减少10.1万人,其中中央机关减少1.2万人,省级机关减少8.9万人。

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在最近几年间增加约26万人。

5企业人才增量表现企业人才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等各种性质企业中的人才。

从国有企业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有了显著增加,1988年,有专业技术人员966.1万人,到2000年,这个数字达到2165.1万人,增加了2.24倍。

从“九五”到“十五”计划期间,中国民营企业在吸纳人才方面呈上升趋势。

1992年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仅有232万人,到2001年,已达到2714万人,增长了11.70倍,年均增长速度为31.43%。

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有科技人员150万人左右,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0万人,硕士生超过5万人,博士生近1万人,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新生人才流动的主渠道。

从乡镇企业的变化来看,专业技术人员增加的比较缓慢,从1988~1998年的十年间,仅增加了11万人。

6金融人才增量表现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中国金融人才总量在总体上不断增长。

金融、保险业职工人数比改革开放之初有了较快增长,1985年为126万人,1998年的最高峰为301万人。

受四大国有银行减员增效改革的影响,从业人数自1998年以来有所下降。

到2002年底,中国金融、保险业共有从业人员287万人。

银行系统人员数为182.7万人,其中男女员工各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8.7%和41.3%;保险系统人员数为19.4万人,其中男女员工各占从业人员总数的63.4%和36.6%。

金融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明显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国有金融机构拥有的高学历人才数量最多,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的高学历人才比重最高。

中国金融业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51.2%,远高于15.9%的社会平均水平。

但中小城市及农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大部分处于31~40岁年龄段,平均年龄比较轻。

金融业从业人员以具有初级职称的员工为主,具有高级职称的员工缺乏。

7信息人才增量表现中国信息人才增长很快,如中国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与软件专业人员数量,在1998年是2.9万人,到2001年,就增加到6.2万人。

其他方面的信息人才在数量上也都有较快增长,截至2002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

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

8国际经贸人才增量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各口岸共有私营进出口商4600家,从业人员3.5万人。

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和外贸国有化改造,从业人员下降到9994人。

徐子建:《中国对外贸易50年》,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3页。

1978年,中国外经贸人员从业人数达到8万余人,其中约有3000人派在海外经商机构或分公司机构工作。

改革开放后,中国对外贸易以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外经贸业务和管理人员的增幅与之相当。

到2004年中,全国从事外贸外经的专业管理及营销人员约有250万人,分布在中国三资企业、外贸企业、国有企业、非国有的生产或服务性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