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中医临床治疗研究
中西医结合辨治带状疱疹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1 2 治 疗 方法 .
12 1 基础治疗 ,.
外来机械刺激 。 减少触 痛并尽 可能保 持水疱 的完整 。同时给予 抗病毒阿昔 洛韦 0 5 静 滴 ; .g 维生素 B 10 g 维生 素 B . m 0 m 、 0 5 g
肌 肉注射 ; 戴芬 7 m 止痛 ; 5g 中医辨证论治及调护。 12 2 中医辨证论治 .. 肝胆湿热证 : 皮疹红 、 灼热 ,痛如针刺 ,
效: 疼痛未减 , 皮损未 消退 , 积分减少 不足 3 % 。 0 注: 计算 公 式 ( 莫 地平 法 ) [ 治 疗 前 积 分 一治 疗 后 积 尼 :( 分 ) 治疗 前积分] 0 %。 , X10 14 2 安全性评价 .. 发生皮肤过敏 。 肝肾功 能及三大常规是 否发 生异常 ; 否 是
泽泻 、 玄胡各 1g, 2 甘草 3 g等加减 。 气滞血瘀证 :多见于年老 体弱 者 , 疹基 底暗红 ,疱 液浑 疱
结合辨治带状疱疹 10例临床疗效 , 2 现分析如下 :
浊为血水 , 疼痛剧烈难 忍 ; 皮疹 消退后仍 刺痛不 止 , 卧难 或 夜
眠, 精神萎靡 , 舌质紫暗或有瘀 斑 , 白,脉弦细 。治宜活血化 苔
成都
607 ) 102
文章编号 : 6 2- 7 3(0 8 -3- 0 4- 2 17 38 2 0 ) 0 2 0
【 摘
要】 总结中西医结合辨治带疱疹的临床 疗效及安全性 。方 法 以中 医辨证论 治加二味拔毒散 外 用, 目的 配合 西药抗病 毒 阿
昔洛韦 v t iB2 iB t 以及戴芬止痛。结景 10例患者均在用药 1天后疼痛减轻 , t v 2 疼痛 消失时间平均 1 , 2天 平均 3天后 水泡收敛 , 皮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44例临床观察
纳入 标准 : 所选 病 例均 符 合 《 用 皮 肤 科学 》 实 带 状疱 疹的 西 医诊 断 标 准 [ ; 医 辨 证 符 合 《 医病 中 中 证诊 断疗 效标 准》 串疮 的临床 诊断 标 准l 。 蛇 3 J
排除 标准 : 单纯 神经痛 、 皮疹 或其 他部 位带状 无
果 满 意 。 得 临 床 推 广使 用 。 值
[ 键词 ]中西 医结合 ; 痛舒 ; 关 伊 带状疤 疹
[ 图 分 类 号 】R 4 ., 7 2 1 [ 献 标 识 码 ]B [ 文编 号 ]10 —9 1 2 L ) 40 8 3 中 26 7 R 5 .2 文 论 0 40 5 (O O O —4 00
随机分 为 治疗 组 和对照 组各 2 2例 。 治疗组 以伊 痛舒 注射 液局部 注射 为主配 合火罐疗 法进行 治疗 , 日 1次 隔 /, d 同时 口服 阿昔 洛 韦片 0 8g 3次/ ; 照组 采用阿昔 洛 韦注 射液 2 0mg静点 , 次/ , 用 5 . , d对 5 1 d外 %阿 昔 洛 韦
疗 效评 价时 , 基本 痊 愈病 例 和 显效 病 例 合 计 为有 将
效 病例 , 计算 总 有效 率。疗效 指数 =( 治疗 前 总评分
一
治疗 后 总评 分 ) 治疗 前 总评 分 ×l O / O %。
应 用 S S 1 . 计学 软 件对 数据 进行 统 计学 P S 1 5统
1 5 统 计 学 方 法 .
射; 然后 用严 格 消毒 的三 棱针 将水疱 刺破 并拔火 罐 , 1 n后 起 罐 , 理 渗 液 和瘀 血 , 患 者 保 护 皮 损 5mi 清 嘱 处、 勿接 触水 , 防感染 , 日 1 ; 预 隔 次 同时 口服 阿 昔洛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临床观察
患者贾某 ,男 ,5 8岁 。因后 背 、侧胸 ,腹部疱 疹 4天
4 治 疗 结 果
本组 患 者 经 治疗 后 ,痊 愈 l 3例 ,显效 8例 ,有 效 3 例 ,无效 0例 ,以上患者治 疗最短 5 d ,最长 2个疗程 ,总
有效率 1 0 0 %。未发现有 明显毒副作用 。
5 典 型 病 例
布的簇集性小水泡 为特 征。神经痛 是 本病 特征之 一 ,皮 损沿某一周 围神经 呈带状排 列 ,多发 生在身 体的一侧 ,一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临 床 研 究
C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8 6・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情 志内伤 ,肝气 郁结 ,久 而化火生 毒 ,肝经火 毒循 经外 发
而成 ;或饮食不节 ,脾 失健 运 ,湿 热 内生 ,外溢 肌肤 ,感
受外邪 ,搏结化 毒而发 ;年老体 弱者 ,或 湿热蕴 结 ,壅 阻 肌肤 ,经络失疏 ,致 使气滞 血瘀 ,故 常遗 留疼痛 不休 。湿
热 内蕴 ,感受毒邪为本病病机特点 。早在 《 医宗 金鉴 ・外 科 心法 》 即日:“ 此证俗名蛇 串疮 ,有干 、湿不 同,红 黄之 异 ,皆如累累珠形 ,干者…… 治宜龙 胆泻 肝汤 ,湿 者…… 治宜除湿 胃苓汤 ” ,又有 “ 干者色红赤 、形如云片 、上起 风 粟 、作痒发热 ,此 属肝 、心二 经风火 ……湿 者色 黄 白水 疮 大小不 等 ,作 烂 流 水 ,较 干 者 多 疼 ,此属 脾 、肺 二 经 湿 热” J 。一般认 为与风 、湿 、热 、毒有 关 ,多 由肝 火妄动 ,
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
带状疱疹的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临床特点为丛聚性水泡,一般沿神经走向呈单侧分布,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伴神经性疼痛。
中医认为此病系肝火内炽或湿热蕴蒸所致,故糜烂渗出、红斑灼痛为本病的特点。
治疗则以清热解毒、抗病毒及对症为主,以缩短病程,减少神经疼痛。
笔者收集了近年中医、中药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现报告如下。
1 中医治疗1.1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治疗早期躯干带状疱疹17例。
穴位注射药物有VitB?100 mg、VitB??250μg、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用5ml注射器配5号针头吸入以上药物。
治疗组17例,取穴部位常规消毒后,至阳穴向上斜刺0.5~0.8寸,患侧期门穴沿肋间神经向外斜刺0.3~0.5寸,患侧天池穴上向外斜刺0.5寸,患侧曲池穴直刺1.0~1.5寸,患侧外关穴直刺0.5~1.0寸,于针刺同时每穴缓慢注射药物1ml。
皮肤出现红斑及疱疹者,除以上取穴外再配以药物沿皮损边缘分别取上、下、左、右四处俞穴,按以上方法一次性注射,再辅以口服药物。
治疗一周后,15例治愈,2例好转,治愈率88.2%,好转率11.8%,明显优于对照组。
1.2 火针点刺、针灸加罐依次用火针、拔罐、毫针、艾灸疗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369例。
方法:常规消毒病灶部位,用贺氏货真烧灼炽热点刺疱疹部位,以刺破为度。
将备好火罐扣在疱疹部位,留罐3~5min,待疱内液体充分流出后起罐,局部再行严格常规消毒以防感染。
毫针针刺前常规消毒,用2寸28号华佗牌毫针围刺疱疹周围,再针刺患侧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待针刺得气后起,1次/d。
艾灸用清艾条1支点燃后悬灸病灶局部,每次30min,1次/d。
369例患者1次治愈82例,占22.2%;3次治愈241例,占65.3%;5~7次治愈46例,占12.5%。
本组病例全部治愈,经随访无后遗症。
2 中药治疗2.1 大黄大黄细粉50~200g,以浓茶水或酒适量将药调成糊状,涂于病变部位,暴露或用油纸覆盖,1~2次/d,待药干燥后将药与痂皮轻刮掉再涂。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治疗研究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治疗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口服带状疱疹煎剂配合外用带状疱疹擦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带状疱疹138例患者分为冶疗组70例,采用带状疱疹煎剂加带状疱疹擦剂配合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用聚肌胞、病毒灵作对照治疗。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9.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带状疱疹擦剂加带状疱疹煎剂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药疗法;临床治疗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丹”等,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起病突然,水疱长条状分布,基底呈红色,伴有剧烈疼痛为特征。
好发于冬春两季,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38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发病时间1-7d,绝大多数为第一次就诊。
依《统计学》随机表,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70例,男53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55岁,最大者8l岁,平均68岁;发于头面部2例,发于四肢、躯干部68例。
对照组68例,男49例,女19例:年龄最小者54岁,最大者79岁,平均66.5岁。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临床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和皮疹消退后遗疼痛症状。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口服带状疱疹煎剂,外用带状疱疹擦剂。
带状疱疹煎剂组方:黄芪、当归、红花、赤芍、川芎、延胡索、丝瓜络、丹参、露蜂房。
带状疱疹擦剂组方:雄黄、冰片、龙血竭,研粉末,用适量醋调成糊状,均匀涂敷患处。
煎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擦剂:轻者,每日4~6次;重者,2~4小时1次。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治疗研究
中医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总结词
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费用较高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具有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 ,强调辨证施治,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此外,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不 良反应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然而,中医治疗也存 在一定的不足,如治疗费用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对中 药的接受程度和依从性较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未来研究方向
加强中医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基础研究,深入探 讨带状疱疹的中医病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医临 床治疗方案。
针对带状疱疹的不同病情、不同阶段,开展中医 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以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 治疗方案。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中医 药与西医药在治疗带状疱疹方面的疗效差异,为 临床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中医临床治疗案例分析
总结词
案例报道、临床观察、随机对照试验
详细描述
中医临床治疗案例分析是评估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 重要手段。通过案例报道、临床观察和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者已证实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 性。例如,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口服中药汤剂联合 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可显著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减少后 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关注患者的生存质量,开展中医药对带状疱疹后 遗神经痛等并发症的防治研究,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能性
加强中药药理学研究,筛选出更加安全、有效 的中药,临床提供更多的选择。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疗效机 制,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尝试将中医药与 西医药相结合,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疗效。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蛇串疮(带状疱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01月到2013年11月,荔波县中医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27例,完成27例,平均住院日8.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红外线照射、灸法、疱液抽取、地龙油涂擦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27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29%,特色疗法使用率81.4%,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7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8例(2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6例(22.2%),灸法治疗22例(81.4%),红外线照射24例(88.8%)、疱液抽取5例(18.5%),地龙油涂擦27例(100%),其他疗法6例(22.7%)。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2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湿敷、口服中成药、针灸等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症状减轻快的特点,医生的依从性好,如凉血解毒止痛法治疗肝经郁热证及脾虚湿蕴证蛇串疮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医生的依从性好,口服中药汤剂、红外线照射、地龙油涂擦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红外线照射不适用于头面部的疱疹治疗,地龙油涂擦不适合于气滞血瘀证蛇串疮(带状疱疹后患遗症)的治疗;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使用,从而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穴位贴敷。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80例临床分析
后仍伴有严重疼痛者 , 加水蛭 1 、 0g 广郁金 1 蜈蚣 2 , 2 条
以 活血 祛 瘀 止 痛 ; 于 头 面 者 ,加 升 麻 6g 自芷 1 、 发 、 0g
发病 ,临床上没有 固定的治疗方案 。 目前单纯西 医治疗 , 病程 一般要 2w 左 右 , 重者 可迁延 数 日 , 往往会 留 k 严 且 下经 久难愈 的神经 痛后遗症 ,以致患者 非常痛 苦。笔者 长期在 门诊 白拟一 套 中西 医结 合治疗带 状疱疹 方法 ,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 一般 资料 1
川 芎 1 2g以引血 上行 ; 于肩 颈者 ,加姜 黄 8g 发 、葛根 1 发于上 肢者 ,加 桑枝 1 2g; 0g、独 活 1 发于腰 以 0g; 下者 ,加威灵仙 1 0g、牛膝 1 ,以引血下行 ; 0g 年老体 弱者 ,重 用黄芪 ,加淫羊藿 、怀 山药 ,以补脾 肾 ,增强 抗病能力 。服用方法 : 水煎分 服 , 日 1 , 2次服用 , 每 剂 分 早 、晚各 1 ,7 次 d为一疗程 。 西医疗法 :) 1抗病毒—— 阿昔洛韦片 2 ,5 /, 5 mg 次 d 连 服 5~ 1 。2 营养神 经治疗 —— 注射 用腺苷 钴胺 1 0d ) m ,肌 注 ,1 / ,连用 5~2 ,平均 1 。3 镇痛 g 次 d 1 d 0d )
A ete i oy 8 86 : 3 — 4 . n s s lg ,1 8 ,6 () 9 8 9 3 h o 9
[] 庄心 良,曾因明,陈伯銮 . 代麻醉 学 [ ] 3 叨 M .第 3版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 5 6 人 0 3: 2 .
( 稿 日期 :2 1 -0 -1 收 0 0 8 9)
蛇缠腰(带状疱疹)中医治疗
蛇缠腰(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本身是一种水痘带状疱疹引发的皮肤疾病,该病会侵犯神经,引发四周神经的疼痛。
且这类疼痛比较剧烈,一般很难忍受,会降低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
就该病临床多选择的是阿昔洛韦药物治疗,但是疗效较差,很难实现短期治愈,使得患者痛苦不堪。
接下来,将探讨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案1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常引发多种并发症,易合并细菌感染,侵犯神经部位不同,可诱发角膜炎、结膜炎、耳聋、面神经麻痹,侵犯内脏神经。
作为常见皮肤疾病的一种,其皮疹部痛感剧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睡眠质量。
带状疱疹病症(Herpes zoster)以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在患者皮疹消退之后,一般会留存持续1月以上的局部皮肤疼痛,被称之为PHN,这类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不佳。
文献研究表明,PHN发生过程与预后过程,炎性因子失衡是重要因素。
作为一种前炎性因子,IL一6可迅速的提升神经元的兴奋度,诱发维持疼痛。
IL一10本身是TH2细胞分泌出来的抑制性调节因子,可有效抑制前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痛觉,避免出现翻转神经作用。
有的人可能会先出现乏力、发热、头疼等感冒症状(也可能没有这些),再发疱疹。
发作部位一开始会感到瘙痒、灼热、刺痛等;皮肤上会出现红斑。
紧接着,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来了;之后一簇簇水疱出现,分布密集,痛感强烈。
一般来说,带状疱疹“选定”了一个区(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可能),皮疹通常就只会累及那半侧皮区,一般不会越过身体中线蔓延开去。
但一些特殊类型的带状疱疹也有可能侵犯角膜、内脏神经纤维、中枢神经系统等。
就蛇缠腰(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应当遵循今早治疗,科学用药的原则,以便更好的管控病情。
结合笔者多年的门诊经验,认为带状皮疹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①典型症状,带状疱疹本身是由水痘-带状疱疹引发的病毒性急性感染性皮肤疾病。
儿童群体对该病病毒无任何的免疫系统,一旦感染,将会引发水痘病症。
部分患者感染之后,或可出现带病毒不发作群体。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治疗研究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治疗研究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病通常在50岁以上的人身上发生,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减弱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疱疹、疼痛和神经炎症状。
在中医学中,带状疱疹被归为“疮痍疮疡”范畴,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有助于舒缓神经痛和减轻症状的疼痛。
研究表明,腋下穴、合谷穴、曲池穴、神庭穴和肺俞穴等穴位都可以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
其中,腋下穴位可以缓解皮肤疱疹和皮疹,合谷穴位可以减轻疼痛和神经炎症状,曲池穴位可以缓解疼痛和舒缓筋肉疼痛,神庭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和眼痛,肺俞穴位可以促进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除了针灸疗法外,中药治疗也是治疗带状疱疹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和活血化瘀等中药方剂。
例如,用菊花、连翘、石膏和薄荷煎药可以清热解毒、降温消肿,可以缓解皮肤疱疹和减轻症状的疼痛。
此外,用桑枝、桑叶、柴胡和甘草等草药配成的药物可以解热祛风,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头痛和神经炎症状。
此外,用丹参、桃仁、川芎和当归等草药配成的药物可以活血化瘀,加快疱疹消散和促进皮肤的修复。
最近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中医草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率可达80%以上,而且治疗后的复发率也较低。
这些结果表明,中医草药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并且具有显著的疗效。
总之,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不仅会造成皮肤疱疹和疼痛,还会导致神经炎症状。
中医学针灸疗法和草药治疗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可缓解疼痛和降低复发率。
未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会越来越好,为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内蒙古中医药第40卷2021年1月第I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40No.l202169表1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结果(x士s,分)H刀'J I7UAX.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2 4.5±2.1 1.4±0.2 3.9±1.21」±0.3 3.5±1.00.8±0.1对照组52 4.6±1.9 2.4±0.6 3.8±1.4 2.2±0.6 3.4±0.7 1.6±0.3t0.25411.4010.39111.8240.59018.242P0.7990.0000.6960.0000.5560.000表2治疗前后两组24h尿微■白蛋白水平(尬S)组别例数治疗前(mg/L)治疗后(mg/L)研究组52341.3±6.4265.3±12.3对照组52339.9±6.2308.6±11.9t 1.13218.244P0.2590.0002.3观察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研究组血浆白蛋白以及血肌肝、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P<0.05)。
见表3。
表3观察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x土s)组别例数血浆白蛋血肌軒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白(g/L)(|imol/L)(mmol/L)(mmol/L)研究组5234.6±2.9122.9±11.3 4.2±1.7 1.0±0.4对照组522&3±2.4128.9±12.4 5.5±1.9 1.6±0.6 t12.068 2.579 3.676 6.000P P<0.053讨论慢性肾炎是一种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该病远期发展可导致肾功能丧失,对整体健康状态造成的影响较大。
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治疗进展
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治疗进展【摘要】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后遗神经痛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
中医药在治疗疼痛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介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并探讨其治疗效果及进展。
结论部分将讨论中医药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作用和意义,未来治疗的发展趋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分析,读者能够了解到中医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药治疗、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疗效、进展、作用、意义、发展趋势、中西医结合、前景1. 引言1.1 疱疹病毒及其后遗神经痛疱疹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分为两种类型: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疱疹和疼痛。
疱疹病毒在感染后可潜伏于神经节内,造成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后神经组织受损后所致的持续疼痛,常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困扰。
中医药在治疗疼痛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其疗效主要体现在调理气血、舒经活络、清热解毒等方面。
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的不同来进行个性化治疗,能够有效减轻疼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推拿按摩疗法等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均有一定疗效。
结合中西医治疗,可以更好地发挥各种治疗方式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中医药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祉。
1.2 中医药在治疗疼痛疾病中的优势1. 个性化治疗: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环境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这种个性化治疗能够更好地针对患者的特点,提高治疗效果。
2. 全面治疗:中医药治疗疼痛疾病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局部治疗,更注重辨证施治,从整体上调理患者的身体。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0例临床研究
风 邪则 诱 发毒 邪 , 肝火 与毒 邪 相搏 结 , 阻遏 经 络 , 气 血不 通 , 不通 则痛 , 毒 热 蕴 于血 分 则 发红 斑 , 毒热 发于 肌 , 肝火 夹胆 气上 逆 则 口苦 , 热邪 灼 津故 咽 干 , 大便 干 , 小便 1 . 4排除标 准 : 属于带 状疱疹 的特殊类 型包括 眼 、 耳带状 疱疹 , 内脏 黄 。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滑略数均为肝经郁热证型。 治宜清热利 带状 疱疹 , 脑 膜带 状疱疹 , 无疹型 带状疱 疹 ; 瘢痕 体质者 ; 合 并严 重 湿 , 解 毒止 痛 。 方 中龙 胆草 大苦 大寒 , 既 能 泄肝 胆 实火 , 又 能 利 肝
用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对带 状疱 疹 病取 得满 意 疗效 , 报 道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表 1 2组 临床 疗效的 } B 较
1 . 1 临床 资料 :所 有 患者 均来 源 于 我 院皮肤 科 门诊 及 住 院患 者 , 选 择 病 期不 超 过 5天 ,无严 重 器质 性疾 病 及 未经 治 疗 的带状 疱 与对 照组 比较 , P . < 0 . 0 5
中图分 类号 : R 2 — 0 3 1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0 6 — 0 0 7 0 — 0 1
带 状 疱 疹 是 春 秋 季 最 易 流行 的一 种 病 毒感 染 性 皮 肤 病 , 有效 : 疱 疹部 分结 痂 , 症状 减 轻 ; 无效 : 治 疗 前后 无 改善 。
的心血管 、 脑血管、 肝、 肾、 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或全身衰竭者, 经 湿热 , 泻 火 除湿 ; 黄芩、 栀子 苦寒 泻火 , 燥湿清热; 车前 子 、 泽泻 糖尿 病 , 恶 性肿 瘤 , 精 神病 患 者 , 结 缔组 织病 , 血友 病 患者 , 有 出血 清利 湿热 ; 当归 、 生地 养血 滋 阴 , 使 邪 去而 阴 血不 伤 ; 柴 胡 疏 肝胆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最好的治疗方法带状疱疹,又称带状疱疹病毒性感染,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疾病。
这种疾病的特点是疼痛性皮疹,常沿一条或多条神经节段分布,因而得名。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目前,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好方法。
首先,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好方法之一是采用中药外敷。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湿热毒邪在体内侵袭所致,因此可以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祛湿止痛的中药进行外敷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连翘、板蓝根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瘙痒感,加速皮疹愈合。
其次,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好方法还包括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带状疱疹患者,针灸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疼痛,促进皮疹愈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针灸疗法还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此外,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好方法还包括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体内湿热毒邪所致,因此可以选用一些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中药进行内服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连翘、板蓝根、大黄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作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湿热毒邪,加速疾病的康复。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最好方法包括中药外敷、针灸疗法和中药内服。
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同时,中医治疗带状疱疹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Cl i n i c a l Re s e a r c h o f Co o pe r a t i o n o f Ch i n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
wo t ro g u p s o f t r e a t me n t s . h a d n o t d i s c o v e r e d t h e u n t o w a r d e fe c t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o f C h i n e s e nd a We s t e m me d i c i n e t ea r t . me n t h e r p e s z o s t e r n o t o n l y c a l l e n h nc a e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 b u t c a n ls a o r e d u c e t h e t ea r t me n t c o u r s e o b v i o u s l y . Ke y wo r d s C o o p e r a t i o n o f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m me d i c i n e ; He r p e s z o s t e r ; C l i n i c l a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哈尔滨 医药Hale Waihona Puke 2 0 1 3年第 3 3卷第 5期
・
3 45 ・
中 西医 结 合治 疗 带状 疱 疹 的 I 临床 研 究
30例利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应用探讨
30例利用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应用探讨目的观察中成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采用龙胆泻肝丸与同仁牛黄清心丸一同服用治疗。
结果:30例中,治愈18例,好转10例。
结论同服用龙胆泻肝丸同仁牛黄清心丸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标签:中成药;带状疱疹;神经痛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
但機体抵抗力低下时,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
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
此病现代医学称为带状疱疹,民间称为蛇胆疮,缠腰龙等称.带状疱疹患者若没有将体内病毒及传感到末稍神经的病毒清除体外,就可能形成后遗神经痛。
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在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期间,使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与同仁牛黄清心丸同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疗效显著。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30例,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0-72岁,病程1个月至2年。
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与纳入标准诊断标准参照《皮肤性病学》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认定的诊断依据确定: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仍持续性、长期的疼痛超过1个月者即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蛇串疮”标准,并经前期治疗后疱疹已消除但尚留神经疼痛者并且已经超过一个月者。
3治疗方法选用北京市基层基本药物同仁牛黄清心丸(规格3g*6丸)与龙胆泻肝丸(规格6g*12袋)同服,服用量:同仁牛黄清心丸1丸与龙胆泻肝丸1袋,一日两次,早晚服用,30天为1疗程。
疗效标准与结果:治愈:1疗程治疗后疼痛消失,3月后随访无复发。
好转:1疗程治疗后疼痛减轻。
无效:1疗程治疗后疼痛无变化。
结果:30例中,治愈1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后遗痛时间大于1年)。
`中药治疗带状疱疹
蚓溶化分解后, 到痊 愈为止 。结 果 :治疗 1 例 ,均 获 - O
捷效 。一般涂擦 卜 2 次局 部症 状即 明显好 转 ,23天 即可愈 —
4 鲜 天 门冬 :王 子福 用鲜 天 门冬 外用 治疗 带状疱 疹取得
满 意疗 效 。方 法 :取鲜 天 门冬适 量 ,剥去 外皮 ,置容器 内,
性 ,但 并 不排 除样 本量 较 小 的原 因 。 参考 文献 : [] 梁争 论 。 1 李成 明, 庆 , . 同种 类 乙 型肝 炎基 因重 荆 等 不 组疫苗接 种小学 生 2 年抗 体 反应效 果观 察 [] 中国公 J.
无 1 复发 。 例
2 三黄 小豆糊 :方 药组 成为 生大 黄 、雄 黄 、黄 柏 、赤小 豆 等量 ,共研 极细 末备用 。用 时将药 粉加 入香 油调成 糊状 ,
放 入少许 冰片 ,调匀涂 患处 , 以纱布 覆盖 ,胶布 固定 ,每 日
换 药 1 。结果 :18例患者 ,用 药 35天后 ,多数 患者疼 次 7 — 痛 明显减轻 ,59 天疼痛 基本 消失 ,无 新疱 疹 出现 ,2周左 - 右 脱痂 , 最快者 1 天痊愈 , 慢者 1 天痊 愈 , 5 最 9 治愈 率为 1 0 。 0%
合。 王德 贞等 用 白糖 蚯蚓 液 治疗 7 例 , 药后立 即止痛者 O 用
6 例 ,有 效率 为 9 . % 7 55 。
皮疹、头痛、发热、不适、头晕、局部症状、肌痛、关节病
等” ,发生率为 1 5 0— :2 40 。本 调查观 察 中未 出现 :55 0 1 9 00
任 何不 良反应 ,说 明 国产 重组酵 母 乙肝疫 苗具 有 良 的 安全 好
8 季 德胜蛇 药 :取该 药适 量 ,以 7% 5 酒精适 量 融散搅拌调 成糊状 ,擦疱 疹 ,每天 5 6次 ,并 口服 每次 1 ,每天 3 - O片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证用药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证用药规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病毒潜伏在人体内,在人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活化,沿着神经根分布的区域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常出现
在中老年人身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
根据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2016年出具的数据显示,全国中老年带状疱疹就诊率4.39%,女性患病率要高于男性,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带状疱疹的发病和发展
过程与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密切相关,中药治疗该病有其优良的传统
经验和疗效。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证用药规律,为临床中药治
疗带状疱疹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从中医经典、医案、临床实践等方面,搜集带状疱疹
的方证用药经验,总结分析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证用药规律。
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代中医临床对带状疱疹各种证
型的辨证治疗情况及方药运用。
3.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
疗效及特点,并分析其方证运用规律。
四、研究内容
1.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与带状疱疹的关系。
2.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证用药规律研究,并分析不同证型方药配
伍的特点。
3.采用问卷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对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进行评估,并探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规范化方案。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系统总结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证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带状疱疹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状疱疹中医临床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口服带状疱疹煎剂配合外用带状疱疹擦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带状疱疹138例患者分为冶疗组70例,采用带状疱疹煎剂加带状疱疹擦剂配合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用聚肌胞、病毒灵作对照治疗。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9.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带状疱疹擦剂加带状疱疹煎剂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药疗法;临床治疗
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蛇串疮”、“缠腰火丹”、“蜘蛛丹”等,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起病突然,水疱长条状分布,基底呈红色,伴有剧烈疼痛为特征。
好发于冬春两季,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8例均为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发病时间1-7d,绝大多数为第一次就诊。
依《统计学》随机表,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70例,男53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55岁,最大者8l岁,平均68岁;发于头面部2例,发于四肢、躯干部68例。
对照组68例,男49例,女19例:年龄最小者54岁,最大者79岁,平均66.5岁。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临床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①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
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
③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和皮疹消退后遗疼痛症状。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口服带状疱疹煎剂,外用带状疱疹擦剂。
带状疱疹煎剂组方:黄芪、当归、红花、赤芍、川芎、延胡索、丝瓜络、丹参、露蜂房。
带状疱疹擦剂组方:雄黄、冰片、龙血竭,研粉末,用适量醋调成糊状,均匀涂敷患处。
煎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擦剂:轻者,每日4~6次;重者,2~4小时1次。
2.2对照组:聚肌胞4ml,肌注,隔日1次;病毒灵0.2g,口服3次。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
定。
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3.2治疗结果:治疗组70例,治愈53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100%。
对照组68例,治愈29例,好转3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3临床疗效:两组主要临床症状疗效比较(x±s)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一种免疫功能低下、感受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其主要表现为疼痛剧烈,抗生素类药物无直接疗效,常采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但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不显。
对照组中聚肌胞、病毒灵虽可抑制病毒增殖,也无直接灭活病毒作用,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优势。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外感邪毒、湿热内蕴或肝郁化火而诱发,邪毒湿热相搏,阻滞经络,壅于肌肤而成。
老年人体虚、气血两虚、毒邪未去而正气衰微,气滞血瘀。
故煎剂黄芪、当归为君药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托毒生肌,红花、赤芍、川芎为佐药化瘀通络,使以延胡索、丝瓜络行气散结、消肿止痛。
擦剂中冰片清热解毒,芳香化湿;龙血竭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雄黄具有解毒杀虫功效,对疮毒的解毒作用极强,《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杀百虫,毒肿”。
醋有消痈肿作用。
三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杀虫、消肿散结、通络止痛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有较强的抑制病毒的作用;黄芪、丹参、赤芍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赤芍能抑制渗出,具有促使疱疹尽快结痂愈合的作用;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止痛的作用;冰片有镇痛、防腐、抑菌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带状疱疹擦剂加带状疱疹煎剂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疼痛消退、结痂时间明显缩短,是治疗和预防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带状疱疹尤其是老年患者使用。
参考文献
[1]郑建华.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32例临床分析[M].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
[2]潘朝明,喻清和,黄霖.带状疱疹中医治疗76例报告[M].实用疼痛学杂志2005,1(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4
[4]姜艳荣,李松涛.口服中药配合针灸火罐治疗带状疱疹48例[M].辽宁中医杂志2003,30(6)
作者简介:
胡文海,男,(1979-),汉,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主治,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士,中医临床,惠东县人民医院
汤国敏,男,(1983-),汉,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中医临床,惠东县人民医院
许艳萍,女,(1979-),汉,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医师,惠州卫校,中医临床,惠东县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