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酸碱平衡
第五章 天然水的pH和酸碱平衡
第五章天然水的pH和酸碱平衡体系第一节天然水的pH一、天然水中常见的弱酸、弱碱(一)酸碱的质子理论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结合质子的物质是碱。
H2CO3 = H+ + HCO3-HCO3- = H+ + CO32-NH4+ = NH3 + H+酸、碱概念是相对而言。
(二)天然水中常见的酸碱物质常见能解离出质子及与质子结合的物质有:CO2·H2O、CO32-、HCO3-、NH4+、NH3、H2PO4-、PO43-、H2SiO3-、H3BO3-、H4BO4-等。
一般天然水中所含酸碱物质主要是碳酸盐的几种存在形态。
其他平衡居于次要地位。
注意:Fe2+和Fe3+水解可产生酸,他们也是天然水对pH有重要影响的物质。
(三)天然水的酸度及碱度酸度(acidity): reserve capacity of water to generate additional hydrogen ions through various processes.水中能与强碱反应(表现为给出质子)的物质的总量,用1L水中能与OH-结合的物质的量来表示。
常见构成酸度物质: H+、H2CO3、HCO3-、Fe3+、Fe2+、Al3+。
后3种对构成水酸度贡献少。
根据测定时使用指示剂的不同,分为总酸度(用酚酞作指示剂, pH 8.3)和无机酸度(又称强酸酸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pH 3.7)。
无机酸度只包含了水中的强酸物质,H2CO3未参加反应。
总酸度包括强酸物质和H2CO3的含量。
二、天然水的pH及缓冲性(一)天然水的pHpH negative logarithm of the hydrogen ion activity and it is an index of the intensity of hydrogen ions.pH 是“intensity” factor and acidity 是“capacity ”factor.天然水按pH值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如下五类:强酸性pH <5.0弱酸性pH 5.0-6.5弱碱性pH 8.0-10.0强碱性pH >10.0中性pH 6.5-8.0大多数天然水为中性到弱碱性,pH在6.0-9.0之间。
第五章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Ka
[H ]2 c [H ]
[H ]2 c
[H ] Ka c
] 碱性溶液中 [H+] <1、0×10-7 mol·L-1< [OH-
]
一、水得质子自递平衡
通常用氢离子活度得负对数——pH表示溶液得 酸碱性。
pH lg a(H )
在稀溶液中,可用浓度得数值代替活度,则
pH lg[H ]
一、水得质子自递平衡
溶液得酸碱性也可用pOH来表示:
pOH lg[OH ]
Bronsred JN
一、 酸碱得质子理论
(一) 酸碱得定义 酸(acid):能给出质子(H+)得物质 (质子给体)。 酸可以就是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例如: HCl 、HAc、H3PO4、NH4+、HCO3- 等为 酸
HAc
H+ + Ac-
NH4+
H+ + NH3
一、 酸碱得质子理论
碱(base):能接受质子得物质 (质子受体)。 碱可以就是分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例如:OH- 、Ac-、H2PO4-、NH3、CO32- 等为碱
别为:
PO43- + H2O
HPO42- + OH-
K b1
Kw Ka3
2.1102
HPO42- + H2O
H2PO4- + OH-
K b2
Kw K a2
1.6 107
H2PO4- + H2O
H3PO4 + OH-
Kb3
Kw K a1
1.4 1012
三、弱酸(弱碱)与水之间得质子传递平衡
(一) 强酸或强碱溶液
凡就是可以接受电子对得物质称为酸(电子对接受 体) 凡就是可以给出电子对得物质称为碱(电子对给予 体)例如:H+、Cu2+、 BF3 等为酸
第5章_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法-1
[HAc] [HAc]Ka [HAc]+ [H+]
cHAc
Ka [Ac-] = -] [H+] + Ka [HAc]+[Ac
分布分数的一些特征
δHA
[H+] = [H+] + Ka
δA-
Ka = [H+] + Ka
δ 仅是pH和pKa 的函数,与酸的分析浓度c无关 对于给定弱酸, δ 仅与pH有关 δHA+ δA -=1
Kbi =
Kw Ka(n-i+1)
例题:从手册中查出下列各酸的酸度常数pKa,计算各
酸的Ka与相应共轭碱的Kb值。(1)H3PO4;(2)H2C2O4;
(3)苯甲酸;(4)NH4+;
(2)溶剂分子的质子自递反应 H2O + H2O H3O+ + OH(25°C)
Kw= aH + aOH - =1.0×10-14
[HA]= δHA c HA , [A-]= δA- c HA
一元弱酸溶液
多元弱酸溶液
分布分数-一元弱酸
HAc H++ Ac-
cHAc=[HAc]+[Ac-]
def [HAc] [HAc] δHAc== c = [HAc]+[Ac-] = HAc
[H+] = [H+] + Ka def [Ac-] δAc == =
配位平衡
氧化还原平衡 沉淀平衡
配位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1 酸碱平衡
酸 共轭碱 + 质子
HF
H2PO4-
FHPO42-
+
第五章酸碱平衡.ppt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5.2.2 溶液的pH值
pH = -lg{c(H3O+ )} 令 pOH = -lg{c(OH- )} 根据 KW ={c(H3O+ )}{c(OH- )}= 1.0×10-14
即 - lg c(H+ ) - lg c(OH- ) = - lg KW = 14 \ pH + pOH = pKW = 14
§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5.1.1 历史回顾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5.1.3 酸的相对强度和 碱的相对强度
2020-11-9
感谢你的观看
2
新乡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 含氢原子的分子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的物种。 (质子的接受体)
HAc(aq)+H2O(l) H3O+(aq)+Ac-(aq)
初始浓度/mol·L-1 0.10
0
0
平衡浓度/mol·L-1 0.10-x
x
x
Ka
(HAc)
=
{c(H
O+
3
)}{c(Ac-
{c(HAc)}
)}
Ka
2020-11-9
(HAc)
=
x2 0.10 - x 感谢你的观看
x=1.3×10-3
15
② 水是两性物质,它的自身解离反应 也是质子转移反应。
H+
H2O(l)+H2O(l) H3O+(aq) +OH-(aq)
酸(1) 碱(2) 酸(2)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质子的转移
H+
酸+ 碱
如: H+
共轭碱 + 共轭酸
HCl(g) + NH3(g)
Cl- + NH4
请你排一排它们的酸碱性大小?
三、酸碱的强弱:本身性质、溶剂
H+(部分)
HAc + H2O H+(全部)
HAc + NH3
Ac- + H3O 醋酸为弱酸 Ac- + NH4 醋酸为强酸
溶液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298.15K时: 当[H+]=[OH-] = 1×10–7 mol/L时,溶液显中性; 当[H+]>[OH-],[H+]>1×10–7 mol/L,溶液显酸性; 当[H+]<[OH-],[H+]<1×10–7 mol/L,溶液显碱性。 谁比较多,就显什么性 1×10–3 mol/L 1×10–9 mol/L
注意: 1.在计算多元酸碱解离常数时,应注意各级Ka和 Kb的关系。 2.由上述关系式看出:物质的酸性越强(Ka越大), 其共轭碱的碱性就越弱(Kb越小)
四、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酸碱平衡
同离子效应 HAc
HCl
H+ + AcH+ + Cl-
NH3·H2O
NH
4
+ OH-
NH4Cl
NH
4
+ Cl-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酸碱平衡 第三节 缓冲溶液 第四节 酸碱滴定法 第五节 非水溶液的酸碱滴定
第五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1、酸碱质子理论 2、水的离子积及其应用
第五章酸碱平衡
34
α
K (HAc) {c0 }
θ a
浓度、解离度和解离常数间的关系称稀释 定律。 c(H3O+)= c0= c 0 Kθa(HAc)
35
2.一元弱碱溶液的解离平衡 B(aq) + H2O (l) BH+(aq) + OH-(aq)
10
水的自身解离反应 H2O (l)+ H2O (l)+ OH- (aq)+H3O+(aq) (A1) (B2) (B1) (A2)
在酸的解离反应中,H2O是碱,在碱的解 离反应中, H2O又是酸,水是两性物质。
11
b.水解反应: 盐的水解反应是水与离子酸、离子碱的质子传 递反应。 如:Ac - (aq) + H2O (l) OH- (aq) +HAc (aq) (B1) (A2) (B2) (A1) NH4+(aq) + H2O (l) H3O+(aq) + NH3(aq) (A1) (B2) (A2) (B1)
27
{c(H3 O )}{c(Ac )} K (HAc) {c(HAc)}
θ a
Kaθ为弱酸的解离常数。 讨论: 弱酸解离常数的数值表明了酸的相对强弱。在 相同的温度下,解离常数大的酸是较强的酸。 解离常数具有一般平衡常数的特性,它与浓度 无关,与温度有关。
28
例:求298.15K、标准态下HAc的 Ka,并计 算0.10 mol· L-1HAc水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HAc(aq) H+ (aq) + Ac- (aq) fGm(298.15K) -396.46 0 -369. 31 解:
无机化学 第五章 酸碱平衡
(ceq (B ) / c )(ceq (OH ) / c )
Kbθ =
(ceq (BOH) / c )
Kbθ
=
c
eq
(B ceq
)ceq (OH (BOH )
)
(简化式)
Kaθ、Kbθ: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常数。
5.3 弱酸、弱碱的解离 平衡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 平衡 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中和:
H+
→ H3O (aq) OH (aq) H2O(l) H2O(l)
H+
→ H3O (aq) NH 3 (aq)
NH
4
(aq)
H 2 O(l)
H+
→ HAc(aq) OH (aq) H2O(l) Ac (aq)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溶液中CO32-是第二步电离产生的
HCO3-(aq)
H+ (aq) + CO32-(aq)
平衡浓度6.5 ×10-5 -y 6.5 ×10-5 +yy
Ka2
= [c(H+)[]c(CO32-=)]4.7×10-11
ө(HCO3-)
[c(HCO3-)]
6.5 ×10-5 –y = 6.5 ×106-.55 ×10-5 +y = 6.5 ×10-5
H+
HCl
NH 3
→
NH
4
Cl
酸(1) 碱(2)
酸(2) 碱(1)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 述
5.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解离: H+
第五章:酸碱平衡
第五章酸碱平衡酸和碱是两类重要的电解质。
在活的有机体中,它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多药物本身就是酸或碱,它们的制备和分析测定条件以及药理作用等,都与酸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酸碱反应是一类没有电子转移、只涉及离子的互换的反应。
许多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都是酸碱反应,有些化学反应只有在适当的酸碱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
了解溶液中酸碱平衡关系及其规律,对于控制酸碱反应以及与酸碱有关的化学反应的进行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酸碱理论人们对酸碱概念的讨论经过了二百多年,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提出了许多的酸碱理论,较重要的有:阿仑尼乌斯(S. A. Arthenius )的电离理论;布朗斯特(J. N . Bron sted)和劳莱(T. M . Lowry)的质子理论;路易斯(G. N. Lewis)的酸碱电子理论;软硬酸碱理论等。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酸碱平衡的有关规律,本节重点讨论质子理论,并简要地介绍酸碱电子理论。
一、酸碱质子理论(一)酸碱定义及其共轭关系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是能够释放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质子给体),碱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或离子(质子受体)。
例如:HCI、HAc、NH 4+、H2PO4—、[Cu(H2O)4]2+等,都能给出质子,它们都是质子酸。
而NH3、OH I Ac —、HCO3-、HPO42-等,它们都能与质子结合,它们都是质子碱。
例如:+ +HAc -一H+ + Ac —NH4 ----- - H + NH 3酸碱酸碱根据酸碱质子理论,质子酸给出质子后,余下的部分必有接受质子的能力,即质子酸给出质子变为碱;反之质子碱接受质子后变为质子酸。
酸和碱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统一在对质子的关系上,这种关系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质子酸H+ + 质子碱可见,对质子酸、碱来说,酸内含碱,碱可变酸,所以质子酸、碱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五章 酸碱平衡
一
酸碱平衡
酸碱度的概念
酸碱度的客观指标 1.1 H+浓度的表示法 正常值:35~45nmol/L 正常值:35~45nmol/L 1.2 PH值表示法 PH值表示法 正常值:7 35~ 正常值:7.35~7.45 PH=− PH=−log[H+]=−log[40*10 -9mol]=7.40 ]=−log[40* mol]=7 PH6.8~7.8是机体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极限 PH6
血液酸碱度的动态平衡的评估
机体的物质代谢是否正常 血液中的缓冲体系是否有效 肺通气是否
6.1 6.2 肺代偿性调节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泌H+ 换Na+ 泌NH3换Na+ 泌K+换Na+ 6.3 远端肾小管的酸化作用:Na2HPO4→NaH2PO4 远端肾小管的酸化作用:Na 6.4 消化液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6.5 肝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七
7.1 7.2 7.3 7.4
四
机体的缓冲体系及其缓冲作用
4.1 血浆中的缓冲体系 4.1.1 碳酸氢盐缓冲体系 4.1.2 磷酸氢盐缓冲体系 4.1.3 血浆蛋白缓冲体系 4.2 RBC内的主要缓冲体系 RBC内的主要缓冲体系 4.3 组织细胞的缓冲作用 4.4 CSF的缓冲作用 CSF的缓冲作用 4.5 骨骼的缓冲作用
五
反常性酸性尿: 反常性酸性尿: 原发性低血K 原发性低血K+时, K+移出细胞外,H+ 移出细胞外,H 进入细胞内,以保持阴阳离子平衡,造成 碱中毒。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 碱中毒。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 浓度高, 因此尿呈酸性。即血液内为碱中毒,而尿 呈酸性时,称之为反常性酸性尿。 治疗原则:先补K 治疗原则:先补K+。
无机化学-酸碱平衡
酸碱质子理论
4. 酸碱的强弱
• 为定量表示酸碱的相对强弱,我们以水 (最常见的溶剂,是一种两性物)作为基准 酸碱,以弱酸弱碱电离平衡的标准平衡常数 表示其强度。
酸碱质子理论
优点
●扩大了酸、碱范围,不局限于水溶液体系 ●把阿仑尼乌斯理论中的电离、中和、盐的水解统 一为“质子传递反应”。 ●与电离理论一样,可应用平衡常数定量衡量在某 溶剂中酸或碱的强度,得到广泛应用。
Cl- + NH4+
酸碱质子理论
3.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水的解离
H2O + H2O OH- + H3O+
酸碱解离
H+
HF + H2O
F- + H3O+
H+
H2O + NH3
NH4+ + OH-
酸碱质子理论
3. 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H+
酸碱中和
4. 酸碱的强弱
取决于酸给出质子或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必须在酸碱反应中才能够得以体现。
H+ 对于酸碱反应:
A1 + B2
强碱 强酸
H+
B1 + A2 弱酸 弱碱
若反应正向进行,则酸性A1>A2;碱性B2>B1
酸碱质子理论
4. 酸碱的强弱
取决于酸给出质子或碱接受质子能力的强弱, 必须在酸碱反应中才能够得以体现。
H+ HNO3 + H2O
H+ HNO3 + HAc
第5章 酸碱平衡
因为酸碱反应大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其标准浓度cθ=1mol.L-1,平 衡浓度常用[ ]表示,所以可以简写为:
[H 3O ][Ac ] K [HAc]
θ a
+
-
注:HAc两种存在形式,平衡时的浓度 ——平衡浓度 ,用[ ]表示。即:[Ac-] 和 [HAc]。 分析浓度(c)——总浓度——按物质 的量计算得到。 分析浓度等于各种存在形式的平衡浓度 之和,即:c=[HAc]+[Ac-]
7
酸碱理论发展简介
酸碱电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摆脱了体系必须具有某一离子或
元素,也不受溶剂的限制,而是立足于物质的普遍组成,以
电子的给予和接受来说明酸碱的反应,更能体现物质的本质 属性。较前面的理论更为全面和广泛——广义酸碱理论 但该理论对酸碱的定义过于笼统,不易掌握酸碱的特征。 目前多用于催化剂研究中
5.2 水的解离平衡与溶液的pH标度
2. 溶液酸度的pH标度
pH -lg([H ]/c ) -lg([H ])
+
θ
+
pOH -lg([OH ]/c ) -lg([OH- ] )
-
θ
[H ] [OH ] K 1.010
θ w
+
-
-14
- lg[H ] - lg[OH ] - lg K 14.00
酸碱电子理论
2
酸碱理论发展简介
对酸碱的认识:大致有200多年的历史,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表象认识
在氧元素发现以前,认为酸是有酸味的物质,碱是能抵消
酸味的物质;
1774年氧元素发现后,认为凡是酸组成中都含有氧(当时人
们遇到的还都是含氧酸);
无机化学第五章 酸碱平衡
弱碱
一元弱碱:解离出一个OH-的碱 二元弱碱:解离出两个OH-的碱 多元弱碱:解离出多个OH-的碱
描述酸碱解离程度用什么?
一元弱酸的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
对于气相反应:
H2 (g) I2 (g) 2HI(g)
[ p(HI) / p ]2
[ p标(H准2平) /衡p常数][:p(I2 ) / p ] 对于溶液中的反K应 :
Kw意义----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和[OH-]之积为一常数
温度升高,KW增大
5.2.2溶液的pH值 ●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溶液酸碱性的定量标度
● 在[H+]<1mol·L-1时,pH值表示溶液的酸度
pH =-lg[H+] pOH=- lg[OH-]
pKw= -lg{[H+][OH-]} pKw= pH+ pOH
5.1.1 酸碱解离理论
酸碱电离理论:凡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 是H+的化合物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 的化 合物是碱。
酸碱电离缺点和不足:
仅限于水溶液,无法说明非水溶液的酸碱性 对于在水溶液中曾酸碱性但本身不解离出H+或OH酸碱无法定义
实际现象
NH4C1水溶液呈酸性 Na2CO3水溶液呈碱性
酸碱相互依赖的关系 成为共轭关系,酸碱也
共轭酸成为共轭共酸轭碱 碱 + H+
酸碱共轭关系
(1)HCO
3
H
CO
23
(2)H2CO 3
H
HCO
3
(3)NH
4
H
NH3
(4) NH3 (C2H4) NH3 NH3 (C2H4) NH2 H
第五章 酸碱平衡
第五章酸碱平衡5.1 酸碱理论5.2 水的自耦电离平衡5.3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5.4 酸碱电离平衡的移动5.5 缓冲溶液5.6 酸碱中和反应5.7 前沿话题Acid Rain:The lines on the map are pH isopleths, which identify regions in which the precipitation has the same pH, as indicated by the numbers. Notice that precipitation gradually becomes more acidic going from west to east, especially in industrialized areas of the Nor theast. This acid rain may be a result of the release of nitrogen and su lfur oxidesinto the atmosphere.5.1 酸碱理论(1) 酸碱理论发展小史1) 酸碱的早期定义:有酸味,能使蓝色石蕊变红的物质叫酸;有涩味,使红色石蕊变蓝的物质叫碱。
2) Arrhenius酸碱电离理论(1887)3) Brφnsted-Lowry酸碱质子理论(1923)4) Lewis酸碱电子理论(1923)5) Pearson软硬酸碱理论(1963)(2) Arrhenius酸碱电离理论(1887)●酸碱定义:凡是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产生H+的物质叫作酸(acid),能电离产生OH−的物质叫作碱(base)。
Hydronium ion, hydrated proton, H3O+Electrostatic potential map of the hydronium ion. The proton is always associated with water molecules in aqueous solution.The H3O+ion is the simplest formula of a hydrated proton.水合氢离子HCl(强酸) HF(弱酸)HCl(aq) + H2O (l) H3O+(aq) + Cl−(aq) HF + H2O H3O++ F−2. Oxoacids having the same central atom (Z) but different numbers of attached groups.Acid strength increases as the oxidation number of Z increases.HClO4> HClO3> HClO2> HClO3) Lewis酸碱是着眼于物质的结构。
第五章酸碱平衡
c(H3O+) = c(Ac-) = 1.3×10-3 mol· L-1
c(OH-) =7.7×10-12 mol· L-1 = x/0.10 =1.3%
c(HAc)=0.10-x≈0.10mol· L-1
{ c (H3O+)}{c(OH-)}
pH = lg c(H3O ) = 2.89
α与 K a的关系: HA(aq) 初始浓度 c 平衡浓度 c– c
H+(aq) + A-(aq) 0 0 c c
c ca c 2 Ka = = c c 1
1.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c 2 Ka = 1 当< 10-2, 即Ka / c <10-4 时,可近似计算, 1 1,
5.1 酸碱质子理论概述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 (质子给予体) 碱:任何能与质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质子接受体)
共轭酸碱的概念
共轭酸碱对 酸
HAc
H 2 PO4 HPO2 4
H+ +碱
H Ac
2 H HPO4 H PO3 4
H2PO4-的共轭碱? 共轭酸?
0.200
NH OH 4
0
0
0.200(1– 0.934%) 0.200×0.934% 0.200×0.934%
c(OH ) = 0.200 0.934% = 1.87 10 3 pH = 14 pOH = 14 ( lg 1.87 10 3 ) = 11.27
3 2 c ( NH ) c ( OH ) ( 1 . 87 10 ) 4 K b ( NH3 ) = = c( NH3 ) 0.200 1.87 10 3
第五章酸碱平衡共88页
x
K
a
(HAc)
=
{c(H
O+
3
)}{c(Ac-
{c(HAc)}
)}
1.8×10-5 = x 2 0.10 - x
x=1.3×10-3
c(H3O+) = c(Ac-) = 1.3×10-3 mol·L-1 c(HAc)=(0.10-1.3×10-3)mol·L-1≈0.10mol·L-1
K W = { c (H3O+)}{c(OH-)} c(OH-) =7.7×10-12 mol·L-1
拉平效应:溶剂将酸或碱的强度拉平的 作用,称为溶剂的“拉平效应”。
水对强酸起不到区分作用,水能够同 等程度地将HClO4,HCl,HNO3等强酸的 质子全部夺取过来。
选取比水的碱性弱的碱,如冰醋酸为 溶剂对水中的强酸可体现出区分效应。例 如上述强酸在冰醋酸中不完全解离,酸性 强度依次为:
HI>HClO4>HCl>H2SO4>HNO3
酸
HAc
H
2
PO
4
HPO
24
NHBiblioteka + 4[CH 3 NH 3 ]+
[Fe(H 2O) 6] 3+
[Fe(OH)(H 2O) 5 ]2+
H+ +碱
H + + Ac -
H+
+
HPO
24
H+
+
PO
34
H + + NH 3
H + + CH 3 NH 2
H + + [Fe(OH)(H 2O) 5]2+
H + + [Fe(OH) 2 (H 2O)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边分别取负对数
pKa + pK b = p K w
250 C , pKa + pK b = 14
NH
+
4的解离度就是所谓的盐类的水解度。
水解度 = 水解平衡时盐水解部分的浓度 ×100%
盐的初始浓度
c 0 − c eq
=
×100%
c0
例:计算 0.10mol·L-1 NH4Cl溶液的pH和
NH
+ 4
② 对于二元弱酸 ,当 K1 >> K 2 时, c(酸根离子) ≈ K 2,而与弱酸的初始浓度
无关。
③ 对于二元弱酸,若 c(弱酸)一定时, c(酸根离子)与 c2(H3O+)成反比。
※
c(H 3O +
)
≠
2c(CO
2− 3
)
H 2A(aq) + H 2O(l) H3O+ (aq) + HA− (aq)
0
0
平衡浓度/mol·L-1 0.10-x
x
x
Ka (HAc) ={c(H3{Oc(+H)}A{cc)(}Ac− )}
1.8×10-5
=
x2 0.10 −
x
x=1.3×10-3
c(H3O+) = c(Ac-) = 1.3×10-3 mol·L-1 c(HAc)=(0.10-1.3×10-3)mol·L-1≈0.10mol·L-1
的解离度。
解:
K
α与 Ka的关系: HA(aq)
H+(aq) + A-(aq)
初始浓度/mol·L-1 c
0
0
平衡浓度/mol·L-1 c– cα
cα cα
{ } Ka =
cα 2 1−α
当c/ Ka ≥400时,误差 可达5%以下,可近似计算。
1−α ≈1
{ } Ka(HA)= cα 2
α = Ka({cH}A)
第二步:HCO-3 (aq) + H 2O(l)
H
3O
+
(aq)
+
CO
2- 3
(aq)
{ { }{ } } Ka2 (H2CO3 ) =
c(H3O+ )
c(CO
2- 3
)
c(HCO-3 )
= 4.7 ×10−11
K a1
> 103
K a2
溶液中的H
3
O
+
主要来自于第一步解离反应,
c(H3O+ )的计算可按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x− y
K a1 >> K a 2 >> K w
x + y + z≈ x, x – y ≈ x
K a1 (H 2CO3 ) = 4.2 ×10−7
{ }{ } =
c(H3O+ ) c(HCO-3 )
{c(H 2CO3 )}
= x2 0.010-x
0.010 - x ≈ 0.010
x = 6.5 ×1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做近似处理。
例题:计算 0.010 mol·L-1 H2CO3溶液中的 H3O+,
H2CO3, HCO-3,CO32-和OH-的浓度以及溶液的pH。
解:
H 2CO3 (aq) + H 2O(l) H3O+ (aq) + HCO-3 (aq)
ceq/(mol ⋅ L-1) 0.010 -x
x+ y+ z
酸性:HClO4 > H2SO4 > H3PO4 >
HAc> H2CO3 > NH+4 > H2O
碱性:ClO
− 4
<
HSO
− 4
<
H
2
PO
− 4
<
Ac −
<
HCO
− 3
<
NH 3
<
OH −
§ 5.2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
5.2.1 水的解离平衡 5.2.2 溶液的pH
5.2.1 水的解离平衡
5.1.2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酸:凡是能释放出质子(H+)的任何 分子或离子。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是能与质子(H+)结合的分子 或离子。 (质子的接受体)
酸
HAc
H
2
PO
− 4
HPO
2 4
−
NH
+ 4
[CH 3 NH 3 ]+
[Fe(H
2
O)
]
6
3+
[Fe(OH)(H 2O) 5 ]2+
两性物质: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如:HSO−4 , [Fe(OH)(H2O)5 ]2+ ,
HCO3− , H2O, HS−等。
① 酸碱解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
HF(aq)
H+ + H2O(l) HF(aq) + H2O(l) 酸(1) 碱(2)
H+ + F-(aq)
H3O+(aq) H3O+(aq) + F-(aq) 酸(2) 碱(1)
稀释定律:在一定温度下(Ka 为定值),某弱
电解质的解离度随着其溶液的稀释而增大。
2. 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
例:已知25℃时, 0.200mol·L-1氨水的解离
度为 0.95%,求c(OH-), pH和氨的解离常数。
解: NH3(aq) + H2O(l) NH4+ (aq) + OH− (aq)
c0 /mol·L-1
c(H3O+ ) = c(HCO-3 ) = 6.5 ×10-5 mol ⋅ L-1
c(H 2CO3 ) = 0.010mol ⋅ L-1
根据第二步解离计算
c(CO
2- 3
):
HCO-3 (aq) + H2O(l)
H3O+ (aq) + CO32-(aq)
ceq /(mol ⋅ L−1) 6.5 ×10-5-y
H2O (l) + H2O(l) H3O+ (aq) + OH-(aq)
或
H2O (l) H+ (aq) + OH-(aq)
或 KKWW=={cc((HHc33OO++))}c{(cOc(HO−H) − )}
KW — 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5℃纯水:c(H+)= c(OH-)=1.0×10-7mol·L-1
H+ +碱
H + + Ac −
H+
+
HPO
2 4
−
H+
+
PO
3− 4
H + + NH 3
H + + CH 3 NH 2
H + + [Fe(OH)(H 2O) 5]2+
H + + [Fe(OH) 2 (H 2O) 4]+
酸
H+ + 碱
例:HAc的共轭碱是Ac- ,
Ac-的共轭酸是HAc,
HAc和Ac-为一对共轭酸碱。
z = 1.5 ×10−10
c(OH − ) = 1.5 ×10−10 mol ⋅ L−1
{ } pH = − lg c(H3O+ ) = 4.19
结论:
① 多元弱酸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一般
K 1 >> K 2 >> K 3 ⋅ ⋅ ⋅ ⋅ 。溶液中的 H+主要
来自于弱酸的第一步解离,计算 c(H+)或 pH 时可只考虑第一步解离。
=
{c(NH+4 )}⋅{c(OH− {c(NH3 )}
)}
=
(1.9×10−3 )2 0.200 −1.9×10−3
= 1.8×10−5
5.3.2 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
第一步:H2CO3(aq) + H2O(l)
H3O+ (aq) + HCO-3 (aq)
{ }{ } Ka1(H2CO3) = c(H{3Oc(+H)2Cc(OH3C)}O-3 ) = 4.2×10−7
KW= { c (H3O+)}{c(OH-)}
c(OH-) =7.7×10-12 mol·L-1
pH = −lg{c(H3O+ )}= 2.89
解离度(a)
α = 已解离的浓度 ×100% = c0 − ceq ×100%
初始浓度
c0
醋酸的解离度α = 1.3×10−3 ×100% = 1.3%
0.10
4.7 ×10−11 mol ⋅ L−1
OH −来自H 2O的解离平衡:
H 2O(l) + H 2O(l) H3O+ (aq)
ceq/(mol⋅ L−1)
6.5 ×10−5
+ OH− (aq)
z
{c(H3O+ )}{c(OH−)}= 6.5×10−5 z =1.0×10−14
6.5 ×10−5 z = 1.0 ×10−14
HA − (aq) + H 2O(l) H3O+ (aq) + A 2− (aq)
H 2A(aq) + 2H 2O(l) 2H3O+ (aq) + A 2− (aq)
{ } { } K
=
c(H3O+ ) 2 c(A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