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活动《神奇的纸圈》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做出一个纸圈。

2.了解纸圈的特性和应用。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堂课:纸圈基本概念1.纸圈是由一张圆形纸片折叠而成的。

2.纸圈在平面上具有旋转对称性。

折叠方法1.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

2.将对折的部分继续对折,形成一个相对较小的扇形。

3.将扇形对边继续对折,使其成为一个三角形。

4.将三角形的底部对折,形成一个菱形。

5.将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对折,形成一个纸圈。

组队训练1.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4-5人。

2.将纸圈的折法讲解清楚,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制作纸圈。

3.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制作完成纸圈的数量越多,成绩越好。

但是必须保证每个纸圈折叠得整齐,不允许出现毛糙的边角或折痕。

第二堂课:纸圈竞赛竞赛项目1.纸圈呈现碟状,不断旋转并触碰其他纸圈,直至将其他纸圈击落。

2.在一个设定范围内,每组可以同时进行,交叉碰撞,直至最后剩下一个纸圈的组获胜。

考核说明1.运用各自优势,制作出尽可能的纸圈数。

2.竞赛时,要细心、勇敢,要有计划、有策略。

3.竞赛时,要注意顺序,要始终关注自己的位置和周围的情况。

4.竞赛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反思通过这两堂课的设计,我们既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

1.纸圈的折法不是很容易理解,所以建议在第一堂课时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讲解和演示。

2.在第二堂课中,可以设置一些奖项,如最优秀的纸圈、最佳表现的小组等等。

3.在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对正确和错误做出评价。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让幼儿动手制作纸圈,观察和探索纸圈旋转的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纸圈旋转的科学原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旋转的科学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示范用纸圈、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每人一份纸圈材料包、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旋转的纸圈,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纸圈旋转的现象。

2. 制作纸圈(10分钟)a.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纸圈,讲解注意事项。

b. 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行制作纸圈。

3. 探索纸圈旋转的奥秘(10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纸圈旋转的速度和方向。

b. 鼓励幼儿用手感受纸圈旋转时的风力。

c. 讨论纸圈旋转的科学原理。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一道关于纸圈旋转的题目,引导幼儿思考和解答。

5.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a.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和探索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纸圈2. 板书内容:a. 制作纸圈步骤b. 纸圈旋转的科学原理c.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纸圈,观察并记录纸圈旋转的现象。

2. 答案:观察记录表(包含旋转速度、方向、风力等信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教学活动的组织、幼儿参与度、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2. 拓展延伸:a.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科学探索活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学实验》,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该实验,让幼儿探索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践操作,使幼儿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旋转的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范用纸圈、剪刀、胶带、彩笔等。

2. 学具:每人一份纸圈、剪刀、胶带、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纸圈,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个纸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将纸圈固定在手指上,然后用力吹气使纸圈旋转,并解释旋转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两人一组,按照教师示范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观察纸圈的旋转现象。

4. 小结与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纸圈旋转的原因。

5. 知识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纸圈,让幼儿猜测哪些纸圈会旋转得更快,并说明理由。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实验材料:纸圈、剪刀、胶带、彩笔实验方法:固定纸圈,用力吹气旋转原理:力使纸圈产生旋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自己的纸圈,并尝试使其旋转。

2. 答案:根据实验原理,幼儿可自行设计纸圈,使其旋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旋转原理的理解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力学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纸圈旋转的原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幼儿两人一组进行实践操作。

3. 作业设计:幼儿制作自己的纸圈并尝试使其旋转。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4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4篇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纸圈》1活动目标: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制作莫比乌斯圈,并能大胆进行猜想和尝试记录。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一、激趣以手指游戏引入纸圈。

(教师用食指和大拇指变化出一个圈、两个圈、许多圈导入课题--纸圈。

1.出示纸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纸条也想变成圈,你们能不能帮助纸条变出圈?鼓励用多种方法,可以跟别人的不一样等。

)2.幼儿尝试做纸圈。

(幼儿做出的纸圈都一样)3.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设疑1.幼儿第一次尝试剪圈,让幼儿体会挫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

2.画线对比教师提出要求:在两个圈上分别画线,从接头处开始画,到起点处结束,可以在里面画也可以在外面画。

可以两人合作,一个人转圈,一个人画线。

师: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莫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红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结合PPT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一个特征:普通圈有2条边2个面,莫比乌斯圈只有1条边1个面。

3.实验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二个特点:沿线剪开普通圈,变成一样大的两个圈,莫比乌斯圈变成有两个接口的大圈。

4.尝试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圈。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

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莫比乌斯圈。

是德国科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莫比乌斯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纸张的特性和用途。

2.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和发现纸张的特点,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案所需材料:–平面纸张–剪刀–打印的纸圈模板(讲师提前准备好)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前排布置用于公开课的幻灯片展示设备–具备音响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师背景介绍:–公开课主题:神奇的纸圈–简单介绍纸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如书籍、报纸、包装等)。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和语言讲解纸张的特点:–可望性:纸张能被弯曲、卷起,能够具有不同的形状。

–稳定性:纸张能保持一定的形状。

–韧性:纸张可以被撕开,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延展性。

–应用广泛性:纸张可以用于书写、绘画、包装等不同用途。

3. 实践活动(25分钟)•学生操作–将平面纸张对折、叠加、卷曲等,观察纸张的变化。

–利用模板和剪刀,将平面纸张剪出纸圈形状,观察纸张的变形过程。

•讲师引导–引导学生观察纸张的变化过程,并引导学生描述纸张的特点。

–提出问题,例如:纸张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觉得纸张是如何保持一定的形状的?–小组讨论并汇报问题的答案。

4. 总结归纳(10分钟)•讲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再次强调纸张的特点和重要性。

•指导学生将观察和实践的过程整理成文档,包括纸张的特点和变化过程,并介绍纸张的应用领域。

5. 课堂展示和讨论(15分钟)•学生按小组顺序进行展示,并进行互动讨论。

•讲师在讨论中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并对学生观察和展示的内容进行适当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次科学公开课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和探究纸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和展示,深化了对纸张的认知。

教学提问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纸张的实验操作时间较短,可以在后续课程中拓展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纸张特性的理解。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含反思.doc

最新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含反思.doc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含反思l 3、剪刀人手一把。

4、彩笔。

【活动过程】一、师生互动,共同制作纸圈。

1、出示纸条:这是什么?2、变一变,看它变成了什么?3、你会做吗?请小朋友来做一个这样的纸圈。

4、教师出示麦比乌斯圈,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圈,看一看,这个圈和刚才的圈有什么不同?5、你会做这个圈吗?6、你可以先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做成的。

7、你会做了吗?请你来做一个这样的圈。

8、你做好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你给小朋友示范一下。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

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麦比乌斯圈。

是德国科学家麦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麦比乌斯圈。

麦比乌斯圈还有许多的秘密呢。

现在,我们一起去找找看好吗?二、比较:普通的圈和麦比乌斯圈,了解麦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1、讲解做法:现在,小朋友都有了两个圈。

请你用彩笔找一个点,然后轻轻的拖动你的纸圈,在纸圈的内侧画线。

最后要让你画的线连接起来。

2、操作:幼儿画线。

3、幼儿表述: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4、教师小结: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麦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黄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5、麦比乌斯圈就是这么神奇,老师这里还有一列麦比乌斯火车呢,我请两个小朋友坐坐看。

呜呜,我们的火车出发了,看,小朋友们正在蓝色的车厢里,我们的小朋友又来到了红色的车厢里。

宝贝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6、幼儿思考回答:麦比乌斯圈把两个面连在了一起。

7、教师小结:孩子们说的太对了。

普通的圈都有两个面,麦比乌斯圈呢是把这两个面连在了一起,变成了一个面。

三、探索:沿着麦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

1、小朋友可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麦比乌斯圈的秘密。

老师还要再考考你。

我这里有一个普通的纸圈,我们来猜测一下,如果沿着纸圈上的线剪开会怎么样?2、老师来剪一剪看一看。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旋转现象,初步认识简单物理现象;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旋转的原理;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张、剪刀、胶带、绳子、图钉、玩具车等;学具:纸张、剪刀、胶带、绳子、图钉、玩具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纸圈,让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个纸圈可以做什么?”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将纸圈固定在图钉上,用手转动图钉,使纸圈旋转。

(2)教师提问:“为什么纸圈会旋转?”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回答。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纸圈、图钉和绳子。

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让纸圈旋转。

5. 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除了图钉,还有什么可以使纸圈旋转?”(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用不同的物品使纸圈旋转。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纸圈旋转原理3. 动手操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不同的物品使纸圈旋转。

答案提示:(1)用绳子绑住纸圈,快速拉动绳子,使纸圈旋转;(2)将纸圈放在玩具车上,推动玩具车,使纸圈旋转;(3)用手指轻轻拨动纸圈,使纸圈旋转。

2. 家长评价:观察幼儿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参与实践操作;3. 课后拓展延伸环节,是否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感受科学的趣味性。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纸圈旋转的科学原理。

重点:观察纸圈的旋转现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演示用纸圈、剪刀、胶带、绳子等。

学具:每组一份纸圈、剪刀、胶带、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用纸圈制作的旋转玩具,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操作,观察旋转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教具演示纸圈的旋转,讲解旋转原理。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纸圈会在力的作用下旋转?3. 动手操作(10分钟)(1)每组幼儿按照教师示范,制作纸圈。

(2)幼儿相互协作,尝试让纸圈旋转起来。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纸圈旋转得更快?(2)幼儿尝试调整纸圈的大小、形状,观察旋转速度的变化。

(2)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旋转原理:力使纸圈产生旋转3. 影响旋转速度的因素:纸圈的大小、形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能旋转的纸圈,并记录旋转速度的变化。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纸圈旋转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讲解旋转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如风车、陀螺等。

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制作旋转玩具,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幼儿的理解程度4. 动手操作的指导与幼儿的协作能力培养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理解纸圈旋转的科学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优质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弹性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纸圈具有弹性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产生弹性的原因。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纸圈的弹性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纸圈、演示用桌子、弹簧测力计。

学具:每组一份神奇的纸圈、安全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神奇的纸圈,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将纸圈拉长,放手后观察纸圈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演示,讲解纸圈产生弹性的原因。

(2)让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纸圈会具有弹性。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操作,用安全剪刀将纸圈剪成弹簧状。

(2)用双面胶将弹簧状纸圈固定在桌子上,观察其弹性。

(2)提出问题: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激发幼儿思考。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弹性现象3. 纸圈弹性产生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现象,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纸圈的弹性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动手操作环节积极性高,但在解释弹性产生原因方面有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弹性现象,如弹簧、橡皮筋等,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

5. 作业设计。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纸圈产生弹性的原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学实验》,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该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概念,认识到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概念。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存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纸圈、气球、吸盘、杯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纸圈、气球、吸盘、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一个气球,提问:气球为什么会鼓起来?(2)通过讨论,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气球鼓起来是因为空气的压力。

2. 例题讲解(1)展示教材中“神奇的纸圈”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和原理。

(2)演示实验过程,让孩子们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纸圈不会掉下来?3. 随堂练习(1)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知识拓展(1)介绍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盘、茶壶等。

(2)让孩子们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大气压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纸圈2. 板书内容:空气压力:气球鼓起来是因为空气的压力大气压:纸圈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应用:吸盘、茶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大气压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存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如制作简易的吸盘、茶壶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验器材的准备和使用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知识拓展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采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空气压力和大气压的存在。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旋转现象的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并理解旋转现象的产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纸圈、剪刀、胶带、彩笔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纸圈、剪刀、胶带、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神奇的纸圈表演魔术,引发幼儿兴趣。

让幼儿观察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旋转现象,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纸圈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纸圈。

讲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旋转现象的原理,让幼儿理解旋转现象的产生。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纸圈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制作完成后,让幼儿亲自动手尝试,观察并记录纸圈旋转现象。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制作方法3. 旋转现象原理4. 观察与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纸圈,观察并记录旋转现象。

答案:观察到的旋转现象及原因。

2. 家长评价:家长对幼儿在作业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其他旋转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动手操作的指导与反馈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家长评价的参与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纸圈旋转现象的原理需要深入讲解,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力的作用与旋转之间的关系。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2024年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探索纸圈的形状变化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圈的基本特性,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形状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纸圈模型、实验材料(剪刀、胶带、纸圈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剪刀、胶带、纸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神奇的纸圈模型,引发他们对纸圈形状变化的好奇心。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纸圈形状变化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纸圈形状变化实验,讲解实验步骤。

邀请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纸圈形状的变化。

解释纸圈形状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讨论。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纸圈形状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形状变化科学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物品,发现其他形状变化的例子,并尝试解释原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形状变化的现象。

结合其他学科,如美术、音乐等,让幼儿用不同方式表达对形状变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纸圈形状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 作业设计:观察家中物品,发现形状变化例子并解释原因。

一、教学难点解析纸圈形状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涉及物理学中的力学、材料学等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该活动,学生将了解纸圈扭转后产生的现象,探索力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圈扭转后产生的力与形状变化,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纸圈扭转后产生的力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重点:观察纸圈扭转现象,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纸圈、剪刀、绳子、磁铁、回形针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纸圈、剪刀、绳子、磁铁、回形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纸圈扭转后产生的现象,引发学生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纸圈扭转的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力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3. 动手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材要求制作纸圈,并观察扭转后的现象。

引导学生通过扭转纸圈,发现力的作用,观察形状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学生用绳子、磁铁、回形针等探索纸圈扭转的力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拓展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力与形状有关?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内容:纸圈扭转现象力与形状关系探索实践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力与形状现象,举例说明。

2. 答案示例:拉扯衣服时,力的大小和方向会影响衣服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动手操作环节效果较好。

但在拓展思考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索生活中的力与形状现象。

开展科学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动手操作环节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趣味性、新颖性的实验现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范例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范例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该活动,学生将了解纸圈扭转、拉伸、折叠等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扭转、拉伸、折叠等现象,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纸圈扭转、拉伸、折叠等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范用纸圈、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2. 学具:每组一份纸圈、彩笔、剪刀、双面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扭转的纸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个纸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将纸圈扭转、拉伸、折叠,并引导学生观察纸圈的变化。

教师讲解纸圈扭转、拉伸、折叠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力的作用、材料特性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纸圈的制作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点评,强调科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纸圈2. 板书内容:纸圈扭转、拉伸、折叠现象科学原理:力的作用、材料特性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纸圈的更多神奇现象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纸圈的神奇现象?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

2. 答案提示:纸圈扭转:力的作用导致纸圈形状改变。

纸圈拉伸:材料具有弹性,受力后可恢复原状。

纸圈折叠:力的作用使纸圈产生折痕,改变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纸圈的神奇现象及背后的科学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植物的向光性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纸圈。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化,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科学,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现象及其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神奇的纸圈实验器材、教学PPT、示例纸圈。

学具:每组一套神奇的纸圈实验器材、彩纸、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神奇的纸圈实验,让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纸圈会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PPT讲解纸圈的制作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纸圈,并讲解注意事项。

(3)教师讲解纸圈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现象及其原理。

3. 动手操作(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纸圈。

(2)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神奇的纸圈实验。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实验结果进行思考。

(2)幼儿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2)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2. 制作方法:彩纸、剪刀、胶棒3. 实验现象:纸圈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4. 原理: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神奇的纸圈,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答案:(1)制作方法:将彩纸剪成一个圆形,用胶棒将两端粘在一起,形成一个纸圈。

(2)实验现象:用力拉扯纸圈,纸圈会发生变化。

(3)实验心得:通过实验,我了解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神奇的纸圈》。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纸圈的结构与特点,探索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了解纸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圈的结构与特点,掌握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纸圈的制作方法,探索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纸圈、绳子、剪刀、尺子、教材。

2. 学具:每组一份纸圈、绳子、剪刀、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纸圈现象,引发学生对纸圈的兴趣。

a. 展示纸圈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弹簧、伸缩门等。

b.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纸圈现象?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解:介绍纸圈的结构、特点及弹性原理。

a. 通过PPT展示纸圈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b. 讲解纸圈的弹性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按照教材制作纸圈。

b. 学生用绳子将纸圈连接起来,观察纸圈的弹性。

c. 学生用尺子测量纸圈的长度,了解纸圈的伸缩性。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纸圈弹性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纸圈结构:圆形、弹性特点:弹性好、稳定性强弹性原理:拉伸力与恢复力2. 纸圈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列举出生活中至少三个用到纸圈弹性的例子。

2. 答案:a. 示例:弹簧、伸缩门、拉力器等。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对纸圈的弹性与稳定性有了直观的认识。

但在讲解弹性原理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今后可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a. 研究其他形状的纸圈,了解它们的弹性与稳定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_0960文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_0960文档

2020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_0960文档EDUCATION WORD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圈》_0960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活动目标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大胆进行猜想并记录,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准备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我今天带来一张长方形纸条,谁会把它变成一个圈?(个别幼儿直接把纸条两端对接,做成普通纸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吗?今天我也用纸条变了一个圈,小朋友看一下它与小朋友变的圈有什么不同?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一个拧过一个没拧过。

我们把这个圈称为一号圈,另一个圈称为二号圈。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它的特征。

现在我请小朋友在一号圈和二号圈上来画线,你会有什么发现呢??在画的时候要从接缝这里开始,最后再回到这里。

幼儿操作后个别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其实这个纸圈,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很久以前一个叫莫比乌斯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一。

现在莫比乌斯圈要来和小朋友变魔术了,那如果我沿着刚才小朋友画的线把它剪开,然后卡擦卡擦剪到头,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教师记录)你想来亲自动手试一下吗?提操作要求: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

如果剪好了可以高高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幼儿操作后讲述,你剪好的结果和刚才猜的一样吗?小结:原来莫比乌斯圈往中间剪开后,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纸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神奇的纸圈》为主题。

通过探索纸圈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为“科学探索:纸圈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纸圈、水、杯子、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份纸圈、一杯水、一支彩笔、一把剪刀、一份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纸圈,引导幼儿发现纸圈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2. 演示实验一:将纸圈放入水中,观察纸圈的变化。

提问:“纸圈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们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演示实验二:将纸圈剪成不同形状,观察纸圈的变化。

提问:“纸圈被剪成不同形状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们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4. 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将纸圈进行染色、剪裁等处理,观察纸圈的变化。

5. 小组讨论:邀请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学会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神奇的纸圈形状:圆形、方形等颜色:本色、染色等大小:不同尺寸水中变化:膨胀、变形等剪裁变化:形状、大小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纸圈实验,观察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2. 请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纸圈的变化?尝试找出这些因素,并与家长、老师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发现纸圈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染色、剪裁等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活动《神奇的纸圈》
活动目标
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

2、能大胆进行猜想并记录,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看,我今天带来一张长方形纸条,谁会把它变成一个圈?
(个别幼儿直接把纸条两端对接,做成普通纸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吗?
今天我也用纸条变了一个圈,小朋友看一下它与小朋友变的圈有什么不同?
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一个拧过一个没拧过。

我们把这个圈称为一号圈,另一个圈称为二号圈。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它的特征。

现在我请小朋友在一号圈和二号圈上来画线,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在画的时候要从接缝这里开始,最后再回到这里。

幼儿操作后个别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其实这个纸圈,它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莫比乌斯圈,是很久以前一个叫莫比乌斯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一。

现在莫比乌斯圈要来和小朋友变魔术了,那如果我沿着刚才小朋友画的线把它剪开,然后卡擦卡擦剪到头,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教师记录)你想来亲自动手试一下吗?提操作要求:使用剪刀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剪到手指。

如果剪好了可以高高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幼儿操作后讲述,你剪好的结果和刚才猜的一样吗?
小结:原来莫比乌斯圈往中间剪开后,变成了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

四、第三次操作:发现莫比乌斯现象二。

师:你们想想看,如果这个大的纸圈再在中间剪开,又有什么变化呢?
你想来试一下吗?(幼儿猜测后操作并记录)展示幼儿记录表,个别幼儿介绍。

教师小结:在第一次剪成的大纸圈上再次中间剪开,变成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

六、总结,观看课件,了解生活中的莫比乌斯圈。

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那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
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立交桥:避免行人车辆的拥挤。

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

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距离和面积。

原来人们利用莫比乌斯圈的原理,建造了许多有用的东西,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美好。

七、结束活动
莫比乌斯圈这么神奇,我们还可以找一找什么物体的建造运用了这个原理。

教学总结: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