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 《古诗词三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古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a案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渔歌子激情导趣,理解课题1.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2.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3.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1.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3.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习题,揭习题。
⑴今天,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习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⑵揭习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⑶解习题:“独坐”是什么意思?标题是什么意思?齐读课习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⑴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划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⑴听音朗诵,初识古诗。
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心得诗意。
⑴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⑵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悠闲;“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足;)⑶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⑷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⑸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好像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单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沉感情。
四年级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
布置作业:
做相关练习题。
板书设计:
渔歌子
教学后记
难点
品味诗句。
教具
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写诗导入
师生一起工整默写《乡村四月》
同学们前面都已经预习和背诵过这三首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乡村四月》工整的一遍。
学生集体默写。
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默写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读诗,理解诗意。
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整体表述:
教材分析
重点
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
难点
品味诗句。
教具
PPT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写诗导入
师生一起工整默写《渔歌子》
同学们前面都已经预习和背诵过这三首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把《渔歌子》工整的一遍。
学生集体默写。
学生检查是否有书写错误,改正。
默写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4.教师点评音量、韵味?
5.学习一首诗,不仅要正确地读、正确地写,还要正确地理解诗的意思。一首诗的意识,我们并不是完全不明白的。说哪一句不懂,也不过是一两个字词不理解而已,这时候我们应该借助什么来理解呢?
6.(1)引导学生体会“不须归”中的深意。(2)学生完成课后的习题。
7.教师组织学生背诵、默写。
课题
23.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
“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3 古诗词三首(四年级下册教案)
《 23 古诗词三首》导学案设计人:张华年级:四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二、合作探究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3、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三、拓展延伸品读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四、课堂检测成长资源49页第四题2、3小题。
《渔歌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知识链接:简介作者背景: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二、合作探究1、渲染气氛,理解词义: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读自悟、理解词义。
3、感情朗读,感悟意境.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 、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 、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堂检测默写两首古诗。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3.古诗词三首5.20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
5
15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课时教学笔记
总课时:64授课时间:2008年5月20日
课题
23 古诗词三首(3篇)
内容
108~109
课型
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傍:靠近
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板书
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课后
反思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田园风光的,因为在第一单元学习过古诗。我想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两首古诗。有代表性的问题班级统一汇报,我门共同解决。让学生充分体会哪些是诗人对事实在在的景物的描写,哪些是想象,从而去感受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理解诗词的意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
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书写“蚕桑、耘田、白鹭”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诗歌的意思,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ppt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
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
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多音字:卷、了,正音:“蚕”、“桑”是平舌音)3.听录音朗读并划出节奏,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
4.小组读,齐读。
5.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6.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三、品读美景。
1.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3.理解字词:(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2)烟雨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23古诗词三首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二、阅读诗歌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附赠资料:教师高效教学的诀窍高效教学,具体应该怎么说呢?我们很难精确地给它下一个定义,但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它。
学生、家长甚至是那些教学水平般的教师亲临高效教学的现场时,都能立刻感受到它。
但是,能感受到并不代表能在实践中亲自做到,尽管水平一般的教师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体会到高效教学的魅力,但他们却无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像那些优秀教师一样高效。
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能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但在具体实践的时候却不得要领,有劲使不出来。
如果这些教师能够掌握教学的快窍,他们同样也能高效地教学。
毕竟,教师们都有一颗上进的心。
今天我的目的就是要加深教师对于高效和低效两种教学方法的认识。
这点十分重要,只有认识到了,才能在实践中分清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今天,我们首先对下面所列的典型教学方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看看它们是属于高效教学法,还是属于低效教学法。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测试:1.讲课时的开场白是:“打开教材,翻到第×页。
”(低效)2.在课堂上尽量多用体验式教学法。
(高效)3.和学生建立起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
(高效)4.高度依赖书本。
(低效)5.把课本当做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来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讲解、示范和模仿,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通过提问、引导、点拨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结合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内容,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价值。
难点: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和艺术魅力,理解诗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意象。
1. 理解并掌握《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生词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通过简介背景和诗意引入本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大声朗读《古诗词三首》,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划出不熟悉的字词,自主做好标注。
教师强调学生认真倾听同学读音,并及时纠正读音问题。
生字新词教学。
教师利用生字卡片,展示《古诗词三首》中的生字新词,如:“碧空如洗”、“翠色欲流”、“吟咏”等。
教师逐一解释生字新词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并通过造句等形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新词的使用方式。
如:学生尝试用新词造句并回答相关问题进行强化练习等。
并且采用看图识字,辨识字义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
对于词语中的难字、生僻字,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写法,注意字形结构,通过临摹等加以巩固。
教师应逐步讲解并加以引导点拨以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
在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时提问相应的词汇含义,让学生尝试回答并相互补充完善。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相互学习和提升理解程度。
教师在课程最后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和回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和精品教案
23、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
【学习难点】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媒体运用]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预设]一、唤起生活的记忆。
1.背诵节气歌,寻找生活的记忆。
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学习生字词。
1.单音字注音、组词2.多音字注音、组词。
3.词语解释(二)学习诗歌1.自由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会儿把想象到的景象和大家交流。
2.这首诗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节劳动人民紧张繁忙劳作的情景,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出示诗配画,边读边想象。
4.理解诗句三、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音字注音、组词4.注释5.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6. 理解诗句7.齐读古诗,感受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和农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四、学习《渔歌子》。
1.介绍作家2.单音字注音、组词3.多义词解释4.注释5.同学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可以与同桌交流讨论。
6.理解诗句7.你从“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8.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为什么不想回家?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9.感情朗读[课后练习]1.背诵这节课学的三首古诗词。
2.积累其他的田园风光诗词。
3.任选本课诗词中的一首作诗意画,看谁画得好。
[板书设计]《乡村四月》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渔歌子》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和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3古诗词三首∣人教新课标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
4、今天,我们就随同宋朝诗人翁卷一起走进乡村四月,感受乡村初夏那浓浓的田园气息吧!(出示诗人简介)
5、总结学法:解诗题,晓诗人
(二)初读诗句,了解诗意。
1、生自由把这首诗读上两遍。注意,读第一遍的时候,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争取把字音读准。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诗句的停顿,争取把诗念通顺。
(1)引导学生对比,感悟:是自己的创作好呢,还是翁卷的句子更有味道?(选用“蚕桑”“插田”不仅是因为这两种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更是因为这句中的“田”和第二句诗中的“烟”押韵,还源于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相照应)诗歌讲究韵律,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2)读诗。
(四)悟读升华,背诵诗句
1、(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及乡村风景图)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意境。
课件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补充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昼、耘”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同学们,乡村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样的?
2、看来,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人们到哪去了?
(4)指导朗读,重点读出乡村人们的淳朴和勤劳。
(5)背诵积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2、古人笔下的乡村生活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课后再读读其他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题,揭题。
1、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教案及反思
23古诗词三首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二、阅读诗歌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
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听课要听要点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听课这个环节上面。
每一节课听完以后,我们是否问过自己到底有哪些收获?如果课后能把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要点逐一回忆起来,证明我们的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
高效学习经验学习时需要专心致志他的中考成绩为570分,其中,数学满分,体育满分。
作为班长之前的每次考试他在班上从未拿过第一这次中考,她也没想到自己能在介绍学习经验时,他说,要提高学习成绩最主要的就是要用好课堂时间。
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听讲,不要将希望寄托在课后复习巩固上。
她很少用业余时间补课,但每次考试成绩都不错。
上课时,他从不东张西望,她总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专心歌志地学习。
“妈妈告诉我,学习时要认真、专心地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否则,这知识点是难以在头脑中生根发芽的。
我从不和别人比学习时间,一味地追求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是低效率的。
在该学习的时候用心学习,该玩的时候好好玩一玩,这样学起来会更有收获。
”其实,一节课中重要的知识点并不会太多,一般有四五个,并且老师会着重讲解这几个知识点。
如果我们在听课时积极思考,就完全可以当堂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抓知识要点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时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把握一节课的最初五分钟。
最新版四年级下语文23 古诗词三首教案
23 古诗词三首1.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及其情趣。
根据诗所描绘的景物,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田园生活极其乐趣。
小山村的图片、子规叫声录音、挂图。
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课题及内容)二、初读1认读生字,学记生字。
2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把这首诗读正确,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三、学习《乡村四月》,体会画面美1老师范读,轻重缓急得体,抑扬顿挫分明。
2指名学生试读,老师相机指导。
3指导学生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山岭和原野都绿了。
)(2)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①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②(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3)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子规声声)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
(4)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春天,山陵和原野遍布绿色,到处都是已翻耕好的水田,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呈现一片片白色。
杜鹃声声啼鸣,似乎在催促人们快点干农活,春雨漾漾如烟似雾。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了”是什么意思?(结束)(2)理解这两句诗并体会感情。
(乡村的四月,农民是非常繁忙的,干农活是非常辛苦的,但他们却很勤劳,作者在这首诗中正是要赞美乡村四月里农民勤劳耕作,任劳任怨的精神)4指导朗读、背诵。
四、明确课文主题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古诗词三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朗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得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2: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3: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2: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3: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2: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3: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 背诵,积累语言。
五: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2:小组内交流,教师知道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理解课题:
1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3简介词的内容。
4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作国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
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一、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7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5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3默写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