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7: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2022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汇总(精华版)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教育观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生动、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诲创造前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重视知识教授的偏向,夸大形成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根本技能的进程同时成为学会研究和形成精确价值观的进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研究乐趣和经历,精选终身研究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资考点之素质教育观
教资考点之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在教育界一直备受关注。
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有优秀的学术成就,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那么在教资考点中,素质教育观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素质教育观在教资考点中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素质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资考点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平台,应该注重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观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了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些素质不仅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对于未来的教师教育和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素质教育观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
在教资考点培养的教师是未来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职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实现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素质教育观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实效,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再次,素质教育观有益于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和改善教育教学质量。
教资考点作为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未来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素质教育观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个性化,使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人文关怀。
这种关注个体需求和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理念,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素质教育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资考点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观的倡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和服务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育学知识与能力 核心考点
模块一职业理念教育观(素质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例: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表明马老师具有()A.开拓创新的理念B.素质教育的理念C.自主发展的意识D.因材施教的意识2、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5):★★★★★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
例:学习成绩一般的小丽在县舞蹈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班会上,班主任吴老师表扬了她:“一花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这表明吴老师关注()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生的品行发展C.学生的知识习得D.学生的身心健康【参考答案】 A3、素质教育的内涵、外延素质教育的内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3)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4)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外延(1)纵向,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在学校的范围内,素质教育存在于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2)横向,素质教育渗透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方面。
4、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性质一般性●强调教育的基础性,培养受教育者作为国家公民的基础素质特殊性●小学阶段:身体素质、自我意识、道德信念●初中阶段: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健康的自我认知、个性发展●高中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5、素质教育的特点(6)★★★★(1)全体性(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2)全面性(充分、全面的发展)(3)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4)未来性(立足于未来社会需求)(5)发展性(教学生学会学习)(6)基础性(注重打基础的教育)例: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教资——综合素质
1、1999 年《决定》颁布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观系统思想正式形成。
2006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2。
其中全“面”是指所有学生、学生的各种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了解一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4、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性中全员性、整体性、主体性的体现。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6、素质教育的外延: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它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事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学生(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主治那个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互对应的关系)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2、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至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升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升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循序渐进(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容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优势(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5、“教育公正” 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即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小学教师资格证是指用于评定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证书,是小学教师岗位的基本要求之一。
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技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将分别介绍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的主要知识点。
1. 教育理论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是小学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
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于小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等内容。
此外,心理学是教师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等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包括基本的教育法律法规、学生权益保护等内容。
2. 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教师需要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能够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掌握授课技巧,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体进行教学。
3. 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重要能力。
教师需要具备班级管理能力和学校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能力包括学生管理、班级组织、班级纪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管理能力包括学校组织管理、学校教育规划、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还需要具备处理教育纠纷、协调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关系的能力。
4. 教育科技能力教育科技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现代科技应用能力。
教师需要了解和掌握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教育科技手段进行教学。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能够利用教育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师德师风小学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师德是教师的基本品质,包括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等方面的内容。
师风是教师的表现方式,包括教师言行举止、形象气质等方面的要求。
最新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
【篇一】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知识考点整理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因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所以教师要遵循相关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如顺序性要求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分阶段进行教育、不平衡性要求抓关键期、个别差异性要求因材施教等。
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发展有一个过程,学生是在不断进步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肯定学生的进步,相信学生能够进步;反面例子为否认、怀疑学生的进步,放弃后进生。
要求教师为学生发掘潜能创造条件和机会。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容易犯错,所以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的错误,并正确引导,即进行容错教育;反面例子为斥责学生的过错。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是学习、娱乐多种角色为一体,教师不可将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
要求教师不仅将学生视为肩负学习任务的人,也看做知情结合有血有肉的孩子,不可“去人性化”看待学生。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学生自身有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兴趣特长;反面例子为教师同一标准化评价学生、扼杀学生的特长。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不可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换位思考。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不是橡皮泥,教师不可随意按捏。
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有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而非强制要求。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尊重学生意见并且多采取启发式教学;反面例子:教师灌输、填鸭式教育。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享有权利,且承担义务和责任,所以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教师观1、复杂性复杂性赐教师的劳动不是一种简单的劳动,而是一种复杂劳动;不单是体力的付出。
还有脑力付出。
详细表此刻:2、创建性创建性主要表此刻教师创建性地运用教育教课规律。
详细表此刻 :第一,因材施教。
教育的对象千差万别,教师一定灵巧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色 . 对他们提出不一样的要求,采纳不一样的教育教课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扬长避短. 获得的发展。
第二,教课方法上的不停更新。
教课不是千篇一律的,也不是一劳久逸的。
教课内容要跟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停更新。
教师要联合实质状况的变化,依据自己对教育目标、培育目标以及教材的理解,精益求精和完美教课内容,使其变为学生能够接受的知识系统,选择最能见效的教课方法与门路来实现教育目的。
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课过程中的一种特别定向能力 . 是赐教师能依据学生新的特别是不测的状况,快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见机而作地采纳实时、适合而有效的教育举措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教师优秀的综合素质和涵养的外在表现. 是教师熟练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3、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赐教师自己能够成为活生生的教育要素和拥有影响力的楷模。
关于教师而言 . 教育教课过程就是教师直接用自己的知识、智慧、道德影响学生的过程。
别的 . 教师劳动工具的主体化也是教师劳动主体性的表现。
教师所使用的教具、教材也一定为教师自己所掌握,成为教师自己的东西 . 才能向学生教授。
示范性赐教师的言行举止,包含人格、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色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色决定的。
同时。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也要讨教师的劳动拥有示范性特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师自己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 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典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楷模。
”所以,教师一定充足认识到示范性的价值,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资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改革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建立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
三级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求课程与教学必须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角色,成为课程的积极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
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
同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能力。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教育观
教育观是教师综合素质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个教师对于教育的认识和观念
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效果。
因此,有必要对教育观进行
深入了解和学习。
首先,教育观是指教师对于教育的基本看法和认识。
教育是一种有
目的的社会现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的过程。
教育观
是教师对于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对象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不
同的教育观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效果。
其次,教育观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而不断变化。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积极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
提升自己,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最后,教育观还包括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
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教育并非简单的
灌输和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培
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观是教师综合素质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提高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学习和深化对教
育观的理解,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成长和
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重视教育观,不断提升自己
的教育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考点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从教师资格历年考题来看,综合素质的职业理念是材料分析题必考模块,现整理出职业理念部分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重要知识点,供广大学生考生学习和掌握。
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
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2)全面性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
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
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3)发展性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4)未来性“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一般来说,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频考点汇编及答案
《综合素质》一、职业理念(选择)教育观1.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产生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5.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的人的唯一途径。
7.教师观8.9.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践行了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师观(材料题:XX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实现了教师角色和行为的转变)能否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终身学习理念: 1965 年法国保罗 .郎格郎提出二.教育法律法规(一般 8 个选择题)1.教育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2.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3.部门教育规章:由教育部制定;地方教育规章:由当地人民政府制定。
4.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5.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行政渠道(行政申诉—申诉对象教育行政部门 30 天,行政复议—申诉对象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60 天)、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道6.1995 年 9 月 1 日《教育法》施行7.三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我国教育管理的核心原则:分级管理、分工负责9.国家实行: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10.国家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11.了解一下,防止选择题偷换概念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公办学校(批准设立之日起) ;民办学校(登记注册之日)13.校办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必背的7个答题模板,高分套用!
教师资格笔试《综合素质》必背的7个答题模板,高分套用!模板一:第30 题“教育观”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答:该教师的行为符合(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素质教育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以分数衡量学生的做法。
材料中的老师做了什么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德、智、体、美的整体发展,扭转只重视智育,忽略德育、体育和美育,扭转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倾向。
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最优发展、面向全体,而不是平均发展。
材料中的老师做了什么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3)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遗传素质、教育及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学生的差异,教育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材料中的老师做了什么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
材料中的老师做了什么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5)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意识。
材料中的老师做了什么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模板二:第30 题“学生观”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答:材料中的老师的行为符合(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要求。
(1)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包容学生的错误,赞美学生的优点。
材料中的老师做了什么事(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独特。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差异性,学生和成人之间有巨大的差异。
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要知识点重要知识——教师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关于“教师观” 的说明:了解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开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以下是有关教师观的知识归纳:一、教师专业开展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开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开展的内在动力。
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
(2)拓展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二、终身学习的意识(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②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③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④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⑤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④学生的开展应当具有个性化⑤教师是学生开展的帮助者而不是决定者⑥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⑤⑥4.材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
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
谈不出体会。
课堂出现了冷场。
教师看到这一情况。
立即调整了教学思路。
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
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他们最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翻开思路。
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
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
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华贵,它朴实无华。
”“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一一谦虚、正直。
”“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
”“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畏酷暑。
”“竹子对人无所求一一不需灌溉、不需施肥; 给予人的却很多一一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
”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
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
本篇笔记旨在帮助准备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复和掌握《综合素质》这一部分的重点知识。
以下是该章节的关键内容:
1. 教师的道德素养:
-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
-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他们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 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沟通和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2. 教师的教育理念:
-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全面成长。
- 教师要发展和运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
3.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 教师要不断研究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 教师应掌握教学技能,善于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 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的研究秩序。
4. 教师的综合素质:
- 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班级活动。
-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 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这些是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一章的重点内容。
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对上述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并通过大量的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祝愿各位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以上为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字数:218)。
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详解素质教育观的运用
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注
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试中,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是
一个高频考点,考生需要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践,以便在考试中
能够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首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素质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帮助学生发展综合能力和人
格魅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培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样
的教育方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会
适应能力。
综合而言,素质教育观的运用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小学《综合
素质》考试的高频考点之一,考生应该深入了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实
践案例和现实挑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希望广
大教师在实践中能够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
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师资格证中小《综合素质》考点全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小《综合素质》考点全梳理第一部分职业理念考点一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把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创新要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授人予鱼不如授人渔,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更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
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考点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
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情绪到情感的顺序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记忆口诀整理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重要考点记忆口诀整理一起考教师一、教师职业理念(5个“观”)该模块会出一个材料分析题,因此我们需要掌握3个“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了解2个“观”:评价观、教学观。
下边一一说一下:1、教育观我国当前的教育观是指“素质教育观”,因此素质教育观的内涵成了我们必须要理解到位的内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口诀:全体面创个)2、学生观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3.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相信学生、多期望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要认识到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口诀:王冠人不差钱)3、教师观(“2”个转变)(一)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口诀:三者一开放)(二)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助、教学相长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改强调反思和终身学习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口诀: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与自我、学生、同事的关系)4、评价观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2.评价内容多元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主体多元化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口诀:许三多过目不忘)5、教学观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4.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口诀:人生过客)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这一部分不仅会考查单选题,同时也是我们两个大题的出题点之一,整体来看这部分不难。
小学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
小学教育资格证《综合素质》重点笔记一、综合素质的定义综合素质是指一个学生在学业、品德、能力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综合素质的重要性1. 建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2.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综合素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未来社会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3. 促进个体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能够全面发展个体的个性、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培养综合素质的方法1. 设计多元化的研究任务: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引导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多元能力。
2. 开展综合活动和课程:学校可以组织综合素质拓展班、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评价综合素质的方法1. 多角度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学术竞赛等方面。
2. 个性化评价: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评价,关注他们的发展潜力和特长。
3. 综合评价:将学生的各项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报告,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五、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教育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技能和良好的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
六、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评价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资格证考试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较高,教师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当前小学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素质教育观与应试教育观存在着巨大差别,如下表所示:
①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举,限制了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进一步发展,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为广大学子继续深造提供了广泛平台。
②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
③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是莺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
④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
⑤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的“主科”,轻视所谓的“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把它们都纳入
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
⑥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为了应付中高考,作业较繁重,较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个性的工作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⑦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
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
⑧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
⑨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
完全同升学“指挥棒”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
⑩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1.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但有观点认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然而这种观点也是违背素质教育观的,是对素质教育观的误解。
2.沉重的课业负担
国家之所以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严重损害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成长。
但当前课业已经成为学生的“负担”,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具体来说,体现了以下教育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王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局面,“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研究式学习是从学生兴趣入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师组织、参与和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
王老师在语文课上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雪景,写出精彩的作文,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形式开展户外活动,观察雪、玩雪、吟雪,最后描写雪,将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结合。
实现探究式学习,达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3)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打破传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王老师通过语文课采用的自主、探究式教学,从学生兴趣出发、从生活出发,关注了学生情绪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