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法则说课
去括号说课稿
去括号说课稿去括号说课稿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学问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学问点当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学问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学问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别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把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熬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问分解、学问整合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学问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究的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应如何处理。
●教法与学法分析为充分体现老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同时鉴于七年纪学生的思维所呈现出的详细、直观、形象之特点,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究——发觉”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留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式学法为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图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紧扣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几个环节:复习旧知承前启后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动画演示深化理解理解应用拓展升华反馈调控评价激励问题备份全面考虑●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步骤教学过程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旧知,承前启后1、什么叫做同类项?2、叙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3、若a、b、c均为有理数,请指出以下代数式中的同类项及其系数,并进行合并。
①a+2b-c②a+(3c+2b-a)-(2a-c)由于有括号学生暂时无法正确指出各项系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 去括号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等六各方面进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是整式的化简和整式的加减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后续数学知识做好准备,同时也是是以后分解因式、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这个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去括号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合并同类项,而且在小学就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其进行简便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式的运算还不太熟悉,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字母表示数”的问题,接下来要让学生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类比数学习式,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式的运算中仍然成立,让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充分体会“数式通性”,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从而实现数到式的飞跃。
(三)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地掌握。
(2)理解去括号就是将分配律用于整式运算,掌握去括号法则。
(3)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整式。
数学思考: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探究、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态度:(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修改版]
第一篇: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次讲课从四大方面讲解: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是初中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及合并同类项》,这节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及应用。
通过这节我们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新的步骤。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认识,另一方面为接下来讲解去分母做了铺垫。
所以说这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结构心理特征,教学目标确定如下:①知识与能力:形成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范步骤,理解去括号的法则,并通过对比加深对带系数的去括号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解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整洁的内涵,发展有条理地清晰的思维能力,提高人的一般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这节课的重点。
弄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四、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实际问题的找等量关系掌握不一定很深刻,尤其是应用题的等量关系的寻找不容易,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学生在知识的结合上不是很顺手,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去括号说课稿
去括号说课稿去括号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括号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去括号说课稿1各位同行、各位领导: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下面我将从知识背景,设计理念等方面简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知识背景:1、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内容。
2、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
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
教师要组织学生立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他们每一个运算步骤都要依据的重要性。
相信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知识分析:“去括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加减》的第4节。
是在学生学习了合并同类项之后,且对字母表示数已具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的,重点探讨去括号的法则。
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与合并同类项相同,是整式加减及以后化简代数式、解方程等知识点当中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去带有负号的括号,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4、学习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学情我把学习目标确定如下:知识目标: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过程目标:经历类比带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去括号法则说课稿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法则说课稿新乡市第三十九中学赵晶一、说教材去括号法则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整式的加减》第3课时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这部分知识是整式的化简和整式加减的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后来的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等内容及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难点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的理解及应用.二、学情分析本级七年级学生基础较薄弱,学生虽然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合并同类项,而且在小学也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其进行简便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对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式的运算还十分陌生,解决好字母表示数的问题,使学生理解字母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通过类比数学习式,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式通性”,为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打好基础,从而实现数到式的飞跃。
三、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掌握去括号法则,运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2.过程与方法: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四、教法学法分析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并且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呈现的特点是:具体、直观、形象。
为突破难点,选用“情境-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参与—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通过类比、观察、归纳,探索得出去括号法则,使学生学会分析、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
五、设计理念及整体思路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通过精心设计引例,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归纳,得出去括号的规律,进而检验该规律的正确性,得出去括号法则。
初中去括号法则教案
初中去括号法则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2. 去括号的法则及应用;3. 实际计算例题讲解和练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去括号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括号知识;2.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去括号?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什么?二、讲解去括号法则(15分钟)1. 讲解去括号的基本法则:括号前是加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括号前是减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2. 强调括号前的符号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3. 提醒学生在去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不能只改变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4. 讲解当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错误;5. 提示学生在遇到多层括号时,一般由里到外逐层去掉括号,也可由外到里。
三、例题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举例讲解去括号的步骤和应用,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理解去括号的过程;2.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去括号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和复习(5分钟)1. 对去括号法则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确认所学内容;2. 提醒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要注意去括号的原则和方法;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练习,巩固去括号法则。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程度;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去括号的实际计算题,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去括号法则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去括号法则的PPT课件,配合讲解和示例;2. 练习题:准备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2.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说课稿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课时是数学七年级上册的第2单元第2节课,主要内容是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理和运用去括号方法解决问题。
3. 教学准备为了能够有效地教授本节课,我准备了以下教学准备:•教案和课件•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黑板和粉笔•各种整式的例题和练习题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已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整式的定义和加减法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介绍整式的去括号方法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展示括号中的项如何进入的去括号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去括号的原理和规则。
3. 整式的加减法则结合具体例子,向学生展示整式的加减法则,包括同类项相加减和不同类项相加减的步骤和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5. 拓展思考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整式的运算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2. 合作学习法在练习与巩固环节,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智慧板教学法结合智慧教育技术,使用智慧板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各种整式的加减过程和去括号的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自我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回答、解题过程,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2. 学生评估通过给学生一些作业题目,让他们在课后完成,再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板书设计去括号公式:(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b - c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整式的加减法则和去括号的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去括号》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去括号》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2《去括号》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去括号的法则和操作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技巧,能够熟练地对含有括号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化。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对数学表达式的构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刚开始接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去括号的意义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法则,能够对含有括号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法则和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括号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去括号的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去括号的操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出去括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去括号的法则:通过PPT展示去括号的法则,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3.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题目,检验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4.总结提升: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评,指出学生在去括号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去括号的重点。
可以设计一个,列出去括号的法则,并在旁边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等方面进行。
郑云菁去括号法则说课
计算: 3 1 (2 1 1 3) 8 4 9 49
如何去掉括号简便计算?体会必要性
探究新知 ---归纳体会
学生归纳
共同订正
得出法则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乘法分配律的 知识
具备的 基本知 识与技
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并
能
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
能力,但理性思维的方法
学生的年龄特
、习惯和深度都不够完善
点与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结合问题体会 去括号的必要 性,根据问题 探索去括号法 则,能够用自 己的语言说出 去括号法则.
2
会用去括号法 则解决有关的 数学问题,培 养学生的观察 、比较、猜想 、分析、综合 的能力 .
3
在独立思考的基 础上,体会与人 合作交流的乐趣 、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克服困 难、积极主动学 习的意识,增强 学生学好数学的 信心.
教学方法的选择 启发引导与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的选择
PPT课件
实战 演练
探究 新知
创设 情境
归纳 小结
布置 作业
复习检测
1、本阶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复习检测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 掌握情况。
北京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第13册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郑云菁
教学背景
教学过程
说课内容
教学方B法ack to 与手段school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
学习任务分析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洮南市瓦房中学郑佳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洮南市瓦房镇中学的郑佳,我的说课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我的说课内容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五方面进行。
具体内容如下:一、教材分析1、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括号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
它既是第三章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去括号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学会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去括号》 说课稿
《去括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去括号》。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去括号》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去括号法则是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解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重要工具。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更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但他们的思维还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在学习去括号法则时,可能会因为法则的抽象性而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括号法则。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因此我将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活动,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去括号法则的推导以及括号前是负号时去括号的运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教版数学去括号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去括号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去括号。
这个概念通常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引入,它是解决方程和不等式问题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掌握去括号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的方式,发现去括号的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法则及其在方程和不等式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特别是在复杂方程和不等式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 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出去括号的概念。
- 举例说明含有括号的数学表达式在实际问题中的普遍性,以及去括号的必要性。
2. 讲解去括号法则- 首先,介绍括号前的系数与括号内各项的系数的关系。
- 其次,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去括号的步骤和方法。
- 最后,总结去括号的一般法则,并强调在不同情况下的注意事项。
3. 课堂练习-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去括号。
-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检查和纠正错误。
-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应用拓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去括号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去括号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如合并同类项、移项等。
5.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重点强调去括号的法则和应用。
-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合理利用黑板空间,将去括号的法则、示例和课堂练习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板书内容应包括:- 去括号的定义- 去括号的一般法则- 课堂练习题及解答步骤- 应用拓展的例子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去括号概念的掌握程度、解题技巧的运用情况以及课堂互动的效果。
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
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章节一:去括号的基本概念1.1 引入:介绍去括号的概念和意义。
1.2 讲解:讲解去括号的规则和步骤。
1.3 例子:给出一些去括号的例子,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操作。
1.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去括号操作。
章节二:去括号的应用2.1 引入:介绍去括号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2.2 讲解:讲解去括号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2.3 例子:给出一些去括号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例子。
2.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去括号操作,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章节三:去分母的基本概念3.1 引入:介绍去分母的概念和意义。
3.2 讲解:讲解去分母的规则和步骤。
3.3 例子:给出一些去分母的例子,让学生跟随步骤进行操作。
3.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去分母操作。
章节四:去分母的应用4.1 引入:介绍去分母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4.2 讲解:讲解去分母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4.3 例子:给出一些去分母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例子。
4.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去分母操作,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章节五: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本章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5.2 拓展:介绍一些与去括号和去分母相关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课后作业:给出一些课后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章节六: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的结合应用6.1 引入:介绍去括号与去分母在电子教案中的结合应用。
6.2 讲解:讲解如何在电子教案中进行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操作。
6.3 例子:给出一些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的结合应用例子。
6.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电子教案中独立完成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操作。
章节七: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注意事项7.1 引入:介绍在电子教案中去括号与去分母时可能遇到的注意事项。
7.2 讲解:讲解去括号与去分母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7.3 例子:给出一些电子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时需要注意的例子。
去括号法则
(2) (a – d) + (– 2b + 3c)
巩固法则
例2: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a-(5a-3b)+(-a+2b)
(2)3(2x2 – y2) – 2(3y2 - 2x2)
解: (1)原式= a-5a+3b-a+2b = - 5a+5b (2)原式= 6x2 - 3y2 - 6y2 + 4x2 =10x2 _ 9y2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去括号法则,运 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 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去括号法 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 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 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括号前面是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括号里面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
- 号去掉,
a – ( b – c) =a – b + c
尝试运用
例1 去括号: (1)c – (– 3a – 2b) 解: (1)原式= c + 3a + 2b (2)原式= a – d – 2b + 3c
注意:第一 个括号前面 没有符号, 表示括号前 是正号。
……
4 根火柴棒; 1、搭1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 2、按图中方式搭正方形: 7 (1)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 根火柴捧; 10 根火柴捧; (2)搭3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 31 根火柴捧; (3)搭10个正方形需要_______ 301 根火柴捧; (4)搭100个正方形需要______ (5)搭x个正方形需要 几根火柴捧?并说明理由. 3x+1 或 4+3(x-1) 或 4x-(x-1) —————————————————————
2021年名师:去括号法则的应用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去括号法则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以及整式加减的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应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面是“一”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教学设计活动1:复习引入设计意图: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熟悉各个法则,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去括号法则作准备.师提出问题:①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内容是什么?②去括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活动2: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设计意图:通过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的进一步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法则,运用法则.师:刚才我们回忆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法则,它们是进行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师:出示教材例6:计算:(1)(2x-3y)+(5x+4y);(2)(8a-7b)-(4a-5b).分析:根据法则,应如何进行计算?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师生共同完成边讲解边叙述法则.解:(1)(2x-3y)+(5x+4y)=2x-3y+5x+4y…………………………………………去括号=(2x+5x)+(-3y+4y)……………………………………找同类=7x+y…………………………………………………合并同类项(2)略.教师出示教材例7.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列算式.方法1:小明花_______元,小红花_______元,二人共花_______元.方法2:买笔记本花________元,买圆珠笔花_______元,共花_______元.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活动3:课堂练习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法则解决问题.练习:教材第69页练习第1、2题.补充练习: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1)(x+y-z)+(x-y+z)-(x-y-z);(2)a2+3ab+b2-(a2-3ab+b2);(3)3(2x2-y2)-2(3y2-2x2).2.化简:(1)a2-2(ab-b2)-b2;(2)(x2y2-y2)-3(2x2-3y2);(3)5a2b-(-3a2b+4ab2)-2(3a2b-4ab2).活动4:课堂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活动5:课后作业教材习题第3、6题.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名师:去括号法则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去括号法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过程与方法】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过程,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教学设计活动1:情境引入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引出去括号的概念.师:数学爱好者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将一个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以后,这两个数的差能被9整除,和能被11整除,这是为什么呢?提示:如果设这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x,十位数字是y,如何表示这个两位数?学生讨论以后师生共同得出以下结果:原数10y+x,新数10x+y.差是10y+x-(10x+y),和是10y+x+(10x+y).将10y,x,10x,y看作几个数,类似小学中的计算,你能化简这两个式子吗?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尝试完成.10y+x+(10x+y)=10y+x+10x+y=11x+11y10y+x-(10x+y)=10y+x-10x-y=9y-9x现在你能说明为什么一个能被9,另一个能被11整除了吗?再看下面的问题,你能化简这两个式子吗?你的依据是什么?50a+60(a-)50a-60(a-)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尝试完成.活动2:归纳去括号法则设计意图:通过对去括号法则的归纳与整理,一是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二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师:观察以上各式,在去括号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特别地,对于形如+(10a+b),-(10a+b)的式子,可以将因数看作1,-1.活动3:运用法则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运用,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法则的要点,正确使用法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整式运算的能力.教师展示教材例4.教师提示:先观察判断是哪种类型的去括号,括号内的每一项原来是什么符号?去括号时,要同时去掉括号前的符号.易犯错误:①括号前是“-”时,去括号以后,只是第一项改变了符号,而其他各项未变号.②括号前面的系数不为1或-1时,容易漏乘除第一项以外的项.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教师展示例5.问题:船在水中航行时它的速度都与哪些量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学生完成,同学间交流.活动4:课堂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对练习的解决,使学生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能更加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的运算.练习:教材第67页练习.活动5:课堂小结1.谈谈你对去括号法则的认识.2.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活动6:课后作业教材习题第2、5、8题.板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括号说课
长春师范学院数学学院说课教案
05级3班姓名:魏海英学号:0507140354
《去括号》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内容,是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讲述整式的加减运算。
本节课由数到式,承前启后,是在整式加减过程中注意如何去括号,同时要注意在去括号的时候符号发生的变化,为后面方程等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与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B.理解整式的加减的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C.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能力目标:
A.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算能力。
B.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能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利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因为整式的加减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深化。
整式的加减内容是本节的重点,本节的核心内容就是计算。
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讲、练结合。
教学设计中,除了安排一定量的例题外,还安排了相当数量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落实计算的要求。
2.学习方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说教学程序。
去括号法则教案
去括号法则教案括号法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括号法则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2)能够熟练运用括号法则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3)能够应用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1)括号法则的基本概念;(2)括号法则的运用方法;(3)括号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括号法则的灵活运用;(2)括号法则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尝试用传统的计算方法解答,然后指出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引出括号法则的概念。
2. 拓展训练。
教师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括号法则的运用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括号法则的基本技巧。
3. 拓展应用。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括号法则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练习与巩固。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括号法则的运用技能。
5. 总结与反馈。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手段。
1. 教学课件。
2. 教学实例。
3. 教学练习题。
4. 教学反馈表。
五、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括号法则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然后能够应用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括号法则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践。
下节课我将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更加熟练地运用括号法则。
人教版去括号说课稿
人教版去括号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去括号”一节。
该课程位于初中数学的方程与不等式章节,是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和不等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去括号的概念,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去括号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来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法则及其在解方程和不等式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的特殊情况,以及在复杂方程和不等式中去括号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问题引导、实例演示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去括号的过程,利用黑板演示解题步骤,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程和不等式知识,引出去括号的概念和必要性。
2. 讲解去括号法则:结合实例,详细讲解去括号的基本法则,包括括号前是“+”号和“-”号时的不同处理方法。
3. 例题演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演示去括号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去括号的具体操作。
4.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含有括号的方程或不等式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去括号的方法。
5.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去括号的知识和技能。
6. 总结反馈:总结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去括号的注意事项,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重点,清晰展示去括号的法则和解题步骤。
板书内容如下:```去括号一、法则:1. 括号前是“+”号,去掉“+”号和括号,括号里的各项不变号。
去括号初中教案
去括号初中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1. 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1.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
2. 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发现需要去掉括号才能解决问题。
2. 教师提问:什么是去括号?为什么需要去括号?二、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讲解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例如:去括号时,正号不变,负号变号。
3. 教师讲解如何处理括号内的运算,例如: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三、练习去括号(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去括号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四、应用去括号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去括号的方法。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去括号的定义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3.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去括号的方法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括号法则》说课稿
各位同行、各位领导:
大家好!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继合并同类项后学习的,在今后所要学习的整式加减、分解因式、分式运算、解方程以及今后的数学运算都经常用到,学生对本节课掌握如何,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因此“去括号”这一节内容在本章中甚至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去括号”法则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能否准确使用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去括号”法则,通过学生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突出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符号处理。
这是根据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不够,考虑问题有欠周全而确定。
在突破难点中,主要是通过应用法则时,列举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例如:学生在去括号时,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掉负号后,学生往往只会改变括号内第一项的符号而忽略了其它项的符号。
针对这些错误的解法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用运算律去括号。
总结去括号法则并能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精神,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建立自信心。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了设计问题情景,引导探索、发现法则、应用法则的模式展开。
数学情景教学中应该以思维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接近实际生活的情景
创设,巧妙地把学生的数学认识活动和情感交流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在设计问题情景的教学中采用令学生感兴趣的火柴棒搭正
方形的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利用多媒体演示三种不同的搭建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图形变化的同时全身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亲自参与思考、发现和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探索新知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展开讨论,探讨“去括号”的方法,教师则进行巡视并引导学生利用分配律去括号。
学生在利用分配律去括号时可能会对第二个式子中-1的出现产生一定的困惑,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会先让学生思考-2
可以分成哪两个数的乘积?学生容易得出-2等于-1乘2,通过类比学生也就容易明白-1的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对法则探索,这里还设计了接近实际生活的问题2,在学生完成式子的变形后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式子中等号两边画红线部分的变化情况,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括号中各项符号的变与不变是由什么确定的,有了上面几个问题做铺垫,去括号的法则已经是呼之欲出了,然后我再以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归纳出去括号法则。
具体体现如下: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还是不变,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还是不变;为了强化学生的记忆力,这里把法则编成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探索法则、发现法则是这节课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自己体验法则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
发现法则后接下来的是应用法则,在应用法则中,这里设计了三道例题,例1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熟悉去括号法则初
步学会用法则去括号其中三题使学生明白去括号还可以简
便运算,例2的设计主要是让熟练法则、掌握法则并突破重点、难点。
例3的设计是通过变式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在例题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完成并进行小组交流成果,而教师只是进行巡视并收集他们的错误解法进行板书,让学生展开讨论错在哪里,加强学生对法则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分析
教学心理学认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与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本节课采用了设计问题情景、引导探索、发现法则、应用法则的模式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法则、发现法则、应用法则,教师只是做适当的引导与启发,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课程标准理念。
2、学法分析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记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合作与交流等
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根据这一原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发现规律,逐步掌握,自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学上说教法、说学法,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
希望各位同行领导对本节课提出宝贵意见。
刘青
2010年10月14日。